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采用不同手法整复骨折移位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

简史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约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唐代《理伤续断方》中介绍了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整复骨折,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薛己的《正骨类要》记述的正骨手法有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骨手法。特别是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经验,提出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称正骨八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加以改进创新和充实提高,提出了新正骨八法。

手法新正骨八法为现代临床正骨的基本方法。

①手摸心会。用手指指腹触摸骨折局部,并用心体会,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是分离还是骨碎等,医生在头脑中要建立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虽然通过X射线可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态,但X线片只能给人以平面的指示,而手摸心会有助于了解全貌。因此,手摸心会是临床运用其他手法对证施治的先导手法。

②拔伸牵引。整复骨折的起始手法,由一人或是数人持握骨折远近段,先使肢体在原来畸形的位置下,沿肢体纵轴方向对抗牵引,然后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以矫正肢体的短缩畸形,恢

复肢体长度,为其他正骨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③旋转屈伸。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远端段因失去连续可以活动,故应用旋转、屈伸、外展、内收等方法,整复骨折断端的旋转或成角移位。

④提按端挤。用于整复骨折侧方移位的方法,古称捺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者用提按法纠正,后者用端挤手法矫正。医者一只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只手握住骨折远段,或上下提按,或左右端挤。

⑤摇摆触碰。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增加复位的稳定。用双手固定骨折部,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轻轻左右或上下方向摇摆骨折远端至骨擦音消失称摇摆法。触碰法可使骨折端紧密嵌插,医生一只手固定骨折部,另一只手轻轻叩击骨折远端。

⑥挤捏分骨。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骨折移位的手法,医者用两手拇指及食、中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面挤捏或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断端便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的双骨折就能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⑦折顶回旋:折顶法用于矫正肌肉丰厚部位的骨折,且较大的重叠移位仅靠拔伸牵引法不能矫正者。双拇指并列抵压骨折突出的一端,两手余指环抱骨折下陷的一端,用力挤按突出的一端使骨折处原有成角加大至30~50度,当骨折端的骨皮质接近后,骤然用环抱的四指将远折端的成角伸直,进行反折,矫正畸形。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软组织嵌入骨折。双手分别握住远

近折端,按原来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旋,使断端相对。

⑧推拿按摩:本法是理筋手法在整复骨折时的具体运用,目的是骨折复位后调理骨折周围受损的筋络,但使用理筋手法时要轻柔,仅作为结束时的辅助性手法。

正骨手法的操作要求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动作连贯,力量要稳重适当,切忌猛力、暴力。正骨复位最好是一次达到满意效果,多次反复地正复,往往会加重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使肿胀更加严重,复位更加困难,而且有造成骨折愈合延迟或关节强硬的可能。

颈椎正骨手法很多,有人将它归纳为一下几种方法:

(一)仰头摇正法。用于枕寰关节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二)低头摇正法。适用于颈2-颈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三)侧头摇正法。适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不口侧弯侧摆式错位。

(四)侧卧摇肩法。适用于颈5-颈2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五)侧向搬按法。适用于颈2-颈6侧弯侧摆式错位和钩椎关节错位。

(六)挎角搬按法。适用于颈2-颈4后关节错位,或是关节滑膜嵌顿松解后关节肿胀者。

(七)俯卧冲压法。适用于颈胸交界区(颈6-胸3)的关节错位。

(八)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种椎体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椎曲度变直、反张者也有效。

(九)牵引下正骨法。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变性并发错位(徒手复位困难者)、多关节多形式错位以及骨质增生并错位者。

(十)反向运动法。适用于松解肌痉挛、肌性牵涉性痛和肌挛缩,如颈椎病正骨后,屈颈仍然感到颈背部有牵拉性痛者。

中医正骨推拿法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矫正骨错筋歪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腕伤诸病候》指出,“卒然致损”而引起“血气隔绝,不能周荣”,通过按摩导引等法可以使气血恢复正常。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治疗骨折、脱位主要应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则主要应用推拿手法,而在临床上两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据《新唐书。百官志》所载,唐代太医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损伤折跌者,正之”。历代不少医著记述了正骨推拿的许多方法,特别是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然而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各人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手法运用也不尽相同。

「操作方法」

一、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

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适用于骨折后骨片游离,或骨骺分离,以及关节脱位之整复。

4.挤法:是通过挤压而使移位对合。有挤压与纵向挤压两种,适用于掌、指(或跖趾)骨折与脱位,以及四肢长管骨折的侧方移位而无重叠者,亦可用于髌骨骨折移位的整复。

5.分法:实际是从卡法和挤法衍化而来,利用两并列骨之间隙,借助于指力与物体加压,以保持骨间隙组织持续张力。对于并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旋法:回旋转动肢体,用以矫正骨折两端旋转畸形,即采用与旋转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达到整复之目的,适用于四肢长管骨折而旋转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体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纠正前后错位下陷之骨端,恢复原有位置。

8.靠法:属于“夹缚”范畴,既是正骨手法的补充,又有固定的作用。在具体应用中靠法不是一个单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挤、旋等各种手法的综合应用。本法适用于纠正骨折的残余移位畸形。

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方面则归纳为“按摩十二法”,可分为普通手法、特殊手法、强化手法三类。“普通手法”包括按、摩、推、拿及点穴法,这类手法是其他各类手法的基础手法,具体应用于各类手法的临床操作中:“特殊手法”包括分筋(深压痛点或筋结之上,横向按揉,移上时不用力,移下时用力)、理筋(顺筋缓缓按压移动)、弹筋(提弹筋脉)、拨络(左右拔动)等法,常用于筋络的绞结痉挛及粘连硬缩:“强化手法”包括滚摇(旋转运动)、升降(屈伸运动)、镇定(在行使其他手法后,将伤部固定于某种有利于其功能恢复的姿态,停待片刻)诸法,常用于因软组织痉挛僵化或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功能障碍,有升降气血、舒展筋脉、镇定止痛之功效。

二、以手摸心会、离拽分骨、旋转捺正、交错捏合、推拉提按、屈伸折顶,抖颤扣挤和理肢顺筋为正骨八法者,适用于整复骨折和关节脱位。

1.手摸心会:是骨伤科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即通过手摸心会,以了解伤痛情况,确定治疗方法。

2.离拽分骨:是使骨折或脱位的关节在异位状态下经过牵拉而复原位,所谓“欲合先离”;然后对双骨或多骨并列处骨折在牵引状态

下,先进行分骨,再作整复,以保持正常间距。

3.旋转捺正:是在牵引下徐徐转动骨折远端,以矫正骨折的旋转畸形。

4.交错捏合:是用拇指及其余各指捏定骨折两断端,按其远段移位的方向,相对交错用力捏合。

5.推拉提按:是矫正骨折成角畸形及大骨干的骨折或大关节脱位的手法。

6.屈伸折顶:主要用于关节附近部位的骨折,在牵引下利用关节的屈伸活动矫正骨折的移位及成角畸形。

7.抖颤扣挤:是在骨折已经基本复位后,再用双手紧紧捏定骨折部位,作轻微的快速颤抖,以进一步矫正残存的移位及成角畸形;在夹板固定后,再用掌根在肢端沿骨干纵轴方向轻轻扣击,使骨折断端吻合更为紧密。

8.理肢顺筋:是在骨折整复后,用拇指及食指沿骨干上下轻轻推理数次,使筋肉舒展,气血畅通。

另一种是软组织推拿手法,可归纳为:捏、弹、按、压、揉、点、推、疏、摇、牵、搬、盘十二法。无论何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要重视轻重结合,以轻为主;动作简洁,以巧代力;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整体观念,全面端详。要做到因人而异,辨证施治,轻巧灵活,动作正确,重点突出,远近兼施,由轻到重,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深透沉实,发收迅妥,力度适当。

三、侧重于治疗骨关节错缝及软组织扭挫伤的正骨推拿,常用手

法分为推拿手法和正骨手法两类。

1.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揉法、掌根推揉法、虎口推揉法、指按法、肘压法、提捏法、弹拨法、屈伸牵引法、扳法、抬腿法、足背屈法等。这类手法主要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

2.正骨手法有颈椎摇转法、颈椎侧屈法、绞腰法、前俯牵拉掌(指)压法、膝顶法、仰扳过伸法、提腿压腰法、揿压法、踩踏法等。这类手法主要适用于颈腰部损伤,如腰椎问盘突出症、小关节紊乱症、滑膜嵌顿、继发性脊柱侧弯、颈椎半脱位、耻骨联合分离等疾病。

「适应证」

正骨推拿疗法在治疗骨伤科疾患方面具有重要的整复治疗作用。

一、肩关节周围炎:将拇指端垂直紧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沿肌腱走行的方向作横向弹拨,自下而上移行,待至遮盖的三角肌时,用拇指端将皮肤向上推移,在三角肌内缘深处弹拨,并移至喙肱韧带。弹拨法操作后,根据肩关节活动受限程度,施以相应的肩关节的各种被动运动。

二、颈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头部前屈至适当的角度,术者一手按住患椎棘突,另一手用肘部托住患者颏部,作向前上方牵引,同时向患侧旋转,使偏歪的椎骨复位。或患者仰卧,肩后用枕垫高,术者站于床头,用右手紧紧托住患者枕部,左手托住颏部,将头自枕上提起,使颈与水平面呈45°持续牵引,然后轻轻将头部左右、前后摆动和旋转,使错缝复位。复位后,患者取坐位,术者在两侧颈部

用轻柔的按、揉、拿等理筋手法治疗。

三、胸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双手手指扣拢后置于项后,肘关节朝向前方。术者站其背后,双手由患者的腋下伸向前,握住患者的腕部,再用膝关节顶住错位的一节胸椎椎突,然后作向上、向后方的拔伸牵拉,将患者从凳上拉起。或患者俯卧于床头,头及上肢伸于床缘外,胸前垫薄枕,使患椎后凸。术者立在患者侧方,一手掌心按住患椎棘突,先徐徐用力,待患者呼气之末,瞬间用力按压,即可复位。

四、腰椎椎骨错缝:患者取坐位,术者作腰椎旋转复位法。若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取坐位或坐后不能弯腰,则整复方法可改为患者取侧卧位,作腰部斜扳法。若患者疼痛剧烈,侧卧位斜扳也无法完成,则先作腰部拔伸法,复位后用整理手法。

五、腱鞘囊肿:先将患部关节伸展或屈曲,使囊肿隆起,周围肌肤绷紧;然后术者在肿块四周施以揉法,继而在肿块上施以深刻有力的按法。手法治疗后可用硬纸板固定,绷带包扎,24小时内减少活动。

六、胸部迸伤:患者正立,术者站在背后,背对背,用手穿过患者腋下挽住双臂,弯腰用臀部顶起患者腰部,使其双足离开地面,这时嘱患者咳嗽,术者在患者咳嗽时抖动臀部。

七、骶髂关节扭伤(半脱位):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将患侧足踝部夹于腋下,并用此侧的手托住患者的小腿后面,另一手按在患侧下肢髌骨上方,此时用力夹持患肢,向后拔伸牵引1~2分钟。

拔伸后,作整复手法。如向前移位,术者一手扶住患者侧髋部,另一手强力屈曲患肢的髋、膝关节至最大限度,然后在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的动作。如属向后移位,则整复方法为:(1)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膝部置于90°屈曲位。术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后牵拉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作相反方向推拉。(2)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另一手托住患肢膝前部,使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再稍用力作骤然扳动。(3)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髋屈膝。术者站在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前部向后固定躯体,另一手按住患侧髋部,向前推动至最大限度,使扭转的作用力集中在骶髂部,然后两手同时对称用力斜扳。在施以拔伸、牵引及整复手法时,常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治疗后,患者症状可立即缓解。因骶髂关节囊及韧带均有损伤,稍一扭错易再复发,所以在整复治疗成功后2周内,腰及下肢不宜作大幅度活动。最好在两髋膝屈曲位状态下卧床休息。

谈谈中医正骨科的推按手法

谈谈中医正骨科的推按手法 郑州市骨科医院 郭春园曹振家 郑州市骨科医院中医正骨推按法,是在郭春园所著《平乐郭氏正骨法》第八章推按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平乐郭氏正骨法为家传六世的秘方验法,正骨推按法则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的独特治疗方法,是在益元正骨八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一种新的整体推按手法。经过三十年的临床运用疗效显著。现将这种推按手法介绍如下: 一、滑推法:临床多施用在胸背、腰部。推按原则是轻病重推、重病轻推。其基本操作是,患者俯卧在推按床上,医生站在病者的患侧,双手掌根按压患部,掌根掌心向心方向施推,约十分钟(不可逆推,需助手牵拉双踝)。再用按法,即指压双大肠俞、双环跳、双委中、双承山穴。然后再滑推5~10分钟。在上述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又分为令呼推法、待呼推法、轻推手法、缓推手法、猛推手法和紧推手法等六种不同的手法: 1、令呼推法;在推按的时候,令患者随着推按操作或快或慢强行呼吸,如在劳动时发出的哼嗨之声。这种哼嗨之声是发自肺腑而不是用嘴吹气。此方法能立即收效,但体弱或病重者忌用或慎用。 2、待呼推法:随着患者的自然呼气施推,推之快者如急救时的人工呼吸法;推之慢者,推与推相间一呼一吸,须待患者呼吸平均之时,随呼再推。此法较令呼推法收效较慢,但适用于体弱或气滞血瘀导致疼痛较重较久者。 3、轻推手法:以掌心贴患者皮肤,轻不用力地滑皮由下向上推摩,即先医所说的“轻推滑皮走”,这是一种摩擦状的推法,有促进静脉回流的作用。 4、缓推手法:适用于四肢肌萎关节僵强之症,亦适应于躯干部位。每一推按动作按之间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呼气时推,吸气时停推。有时会因手法或疼痛的刺激而引起喘气,待气平之时顺呼再推。 5、猛推手法:这种推法是推力较强和趁其不备是使用的手法。施用于躯干时,须令呼猛推;施用于四肢时可使肌骨相滑,不论呼吸可达速效。 6、紧推手法:这种推法是相连续的推法,较以上推法为快,利用连续的推按的间歇。此种推法收效多佳,患者疼痛较重或呼吸困难时禁止使用。 二、正中气法:其推法同滑动法,先做令呼推法,然后医生用双手托住患者腹部提起腰臀,令呼猛力推按,为之一操,连续3~5次。对闪腰岔气之腰痛有立竿见影之效。 三、推按牵引并摇摆矫正法:是在徒手牵拉推按的基础上改进的恒牵与摇摆矫正方法。恒牵是在推按之前,用两只踝套固定在踝关节上,踝套的系带固定在牵引床后面的摇把上,患者腑卧在推按床上双手拉住牵引床前面的扶手,摇动摇把,使系带拉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代替徒手牵拉,再进行滑推治疗。推按结束后,医生双手合并压在患者腰椎侧弓高处,助手向医者方向摆动推按床数十次,以达到矫正侧弓畸形之目的。 四、合力推按法:继滑推法后,患者腑卧在推按床上,胸部垫10cm厚的软垫,髂部垫15cm 厚的软垫。医生站在患者之患侧,双手合并按在患者腰部后弓侧弓处,向前向对侧推压。第一助手站在患者之患侧,一手固定在臀部环跳穴,另一手固定在环跳穴的下外侧,向下向对侧推去。第二助手站在医生对侧,一手固定在患者腋部,一手固定在髂骨外侧,向对侧推去。三人同时作用时,虽然推的方向不一致,但力的作用点都在腰部,致使腰部下陷,下肢上升。第三助手双手按压患者双国部或小腿肚处向下压按升起的下肢,使腰部恢复到原来姿势,此为一操。反复数十操,再结合滑推法,此法对腰部畸形较大、腰椎僵强者能够徐徐矫正,并有荣筋活动关节的效果。 五、侧攀矫正法:继滑推之后,首先让患者俯卧在推按床上,医生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

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觀察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卧床休息并进行功能锻炼。同时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每日1剂,每日3次,口服。并用布药袋包裹药渣,加入食醋200 mL,加热后置于腰骶部,每日2次,外敷。治疗组同时给予正骨理筋手法,对照组给予牵引,每周一、三、五各治疗1次。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 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个疗程后2组V AS评分、ODI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同一时点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110/120),对照组为83.33%(100/1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P=0.03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O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t=7.843,P=0.041)。结论正骨理筋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NO水平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TCM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Totally 240 case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selected,and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12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in bed for rest and did functional exercise. At the same time,modified Mahuang Fuzi Xixi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Duhuo Jisheng Decoction were given,1 dose per day,three times a day,orally,and were wrapped with a cloth bag dregs,adding 200 mL of vinegar,placed in lumbosacral region afer heating,2 times a day,extern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TCM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ction therapy,1 time for Monday,Wednesday and Friday,4 week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for continuous 2 courses. The clinical efficacy,visual analogue scale (V AS),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and serum NO cont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treatment,V AS and ODI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courses (P<0.05);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reatme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67% (110/120)in treatment group,and 83.33% (100/120)in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Z=-2.103,P=0.036).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NO level of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NO leve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7.843,P=0.041). Conclusion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TCM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have obvious efficac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which may be related to down-regulating serum NO level.Key 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bone-setting manipulation;TCM;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氏治脊疗法总论 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 1 主治法: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 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 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 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 {0} 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 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 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shu2 lian4 zhang 3 wo 4 jing4 zhui1 xiao3 guan1 jie1)错位类型。{0} 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学习治脊疗法要领 1 要求做到稳、准、轻、巧,手法中须柔中带刚。 稳:对病情要细心分析,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还是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对于颈椎错位须分清类型,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法纠正。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粗暴复位,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对于病情复杂者,须分析清楚,先易后难,逐步复位。 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三步定位诊断准确(治疗部位选准),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手法选准)。 轻:手法能轻勿重,先轻后重,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巧:利用体位、杠杆力、对顶力、对拉力、牵引力复位。 2 治脊疗法中须采取标本并治,预防复发等综合措施。 3 鉴别传统诊断、治疗与脊椎病因学

中医正骨手法上课讲义

中医正骨手法

精品文档 非常实用的中医正骨手法有八种: 1、摸法:用摸法作初步的诊断,以手触病患者的伤处,这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自从正骨科采用X光摄影以后,以断定病伤上更稳妥确切了,用X光和摸法的判断互相印证,给予正骨科的帮助很大。 2、接法: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整复如初。骨的跌伤错落形象不同,有断离分开的,有折断后缩下去的,有粉碎凌乱的,更有断离突起的。这时就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断折骨接合,使下陷部突出,突出部平下来,粉碎骨部慢慢完整。 3、端法:用手把握着应端的病位,斟酌用力,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 4、提法:将陷下去的骨提起,使恢复正常。如遇到扭腰岔气,或肋骨凹陷的病症都用提法。 5、按摩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行迟滞,气血不通,机能障碍等病,用手往下压慢慢按摩,使瘀闭阻塞气血部位畅通,消失臃肿,更可以帮助循环。 6、推拿法:“推”是用推使病肢复原,“拿”是用手掐定患处使缓缓复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觉得气血不通,机能障碍或关节错落等,就用推拿法。 上面所叙述的八个正骨科手法,我揣想也许根据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渐渐体会出来。让我把正骨心法节录一段出来,看看它是怎样谆谆告诫地强调手法: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一骨体皆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即或其入心者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过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准支,设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手法是医者用手施行各种术式,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手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的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四大治疗方法之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正骨八法,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证、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手法运用原则 施行手法治疗以前,必须经过详细的检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病情,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对骨折、脱位病人,医者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局部的立体形象,确切了解骨端在肢体内的方位,也就是“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从而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效果。概括来说,运用骨伤手法应早、稳、准、巧。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要注意体位道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的性质、移位方向要确切掌握,操作动作要准确,用力大小要适中,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巧:施行手法时动作要轻巧,以省力有效为度,做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亦拢”。切忌鲁莽粗暴,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运用骨伤科手法治疗,有时可由医者一人完成,有的则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共同完成。因此,施法前参加人员应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拟定出一致方案以便在进行手法时共同遵守,动作协调;如途中要改变整复方案,应及时说明,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地达到手法预期的效果。 二、手法的作用 (一)整复移位 手法可使移位的组织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如骨折、脱位、肌腱滑脱的整复。 (二)消肿止痛 损伤后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蓄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为肿为痛,施行手法可行气活血,消除瘀滞,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三)舒筋活络 筋骨肌肉损伤和病变,可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筋膜粘连硬结,关节活动受限。运用恰当的手法,可以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四)保健强身 施行保健手法可行气血、健脾胃、强肝肾、坚筋骨,对内可调节脏腑功能,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 三、施行手法的注意事项 1.施行手法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线检查结果等作出明确诊断,选择有效的手法。 2.施行手法要有目的和计划,如选用何种手法及如何进行、患者的体位、助手如何配么是否需要麻醉等。 3.施行手法操作时,医生的态度要从容,工作认真,操作熟练敏捷,以消除患者的紧心情,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争取患者的信赖与合作。 4.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血友病等患者应该禁用或慎用。 四、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操作规范

中医正骨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1 正脊骨法 1、1 按脊松枢法 1、1、1 适应证需要理筋、调曲得各种脊柱伤病。 1、1、2 禁忌证 1、1、 2、1脊柱骨结核。 1、1、 2、2脊柱骨肿瘤。 1、1、 2、3脊柱骨髓炎。 1、1、 2、4严重得骨质疏松者。 1、1、 2、5 腰椎滑脱者不宜在腰椎按压。 1、1、3 注意事项 1、1、3、1 按压时缓慢移动。 1、1、3、2 力度因人而异,逐渐增加。 1、1、3、3 对枢纽关节处叩击注意力度,以患者无痛苦为宜。 1、1、4 操作方法 [术式一]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拇指指腹自大椎穴开始,自上而下,垂直按压在脊柱双侧椎板上,反复3-5遍;然后让患者侧卧,屈曲脊柱,医者握拳,用小鱼际肌侧拳叩击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及腰骶枢纽。[术式二] 又称“过伸足蹬法”,本法适用于青壮年,不宜用于中老年患者。方法:患者俯卧,医者将患者一下肢提起过伸牵拉,用另一足跟沿大椎以下一个一个椎体轻轻踩压。 1、2 寰枢端转法

1、2、1 适应证寰枢关节错位。 1、2、2 禁忌证 1、2、2、1 寰枢椎先天畸形。 1、2、2、2 外伤所致寰枢关节错位急性期。 1、2、3 注意事项 1、2、3、1 端提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否则影响患者吞咽活动。 1、2、3、2 端提时要持续用力,不可用暴力 1、2、3、3 旋转头颅不宜超过10°。 1、2、4 操作方法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侧后方。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相当于两侧风池穴位置),另一肘托起患者下颌,两手同时稍用力将患者头颅轻轻向上提,然后轻轻向突出一方旋转10°以内,稍旋即放下,每次端转不超过1分钟,做3-5次欲合先离手法后,再反向端转,即可感到突出得侧凸下有空虚感,无压痛,表明已复位。 1、3 牵颈折顶法 1、3、1 适应证颈椎曲度变浅、消失、反弓及成角类得颈椎病。 1、3、2 禁忌证 1、3、 2、1 各种颈部疾病急性期。 1、3、 2、2 颈椎结核。 1、3、 2、3 颈椎肿瘤。 1、3、 2、4 颈椎骨髓炎。 1、3、 2、5 颈椎曲度加大者。

中医正骨推拿按摩思想和理论

中医正骨推拿按摩思想和理论 推拿按摩病好一半,刮痧拔罐疼痛全无; 推拿按摩乃上上之术,幸福疗法,最人性化的疗法; 推拿按摩几千年的历史,是元老医术,有人类便有了推拿按摩; 中医推拿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古代名医家都擅长运用推拿按摩疗法给人治病; 华佗、扁鹊就是民间推拿按摩疗法的代表; 一推一揉,百病消,王春亮推拿按摩术,点点到肉,指指到穴,立竿见影,手到病除; 推拿按摩培训首选王春亮推拿按摩技术,掌握王春亮推拿按摩技术,等于捧上了一辈子的金饭碗; 王春亮推拿按摩术的治病理论是:病在皮毛五日可除,病在筋骨十日可除,病在骨髓百日难除; 中医推拿讲究预防为主,治未病,养生保健和治病同等重要,做一次王春亮推拿按摩调理,可以排掉身体50只烟的毒素,可以减掉多余脂肪1斤以上;等于跑步运动三个小时;可以增加身体的t细胞,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癌治癌的功效; 做王春亮增高按摩术,十天可以增高1厘米; 王春亮按摩戒烟术,一个月,轻松戒掉多年的烟瘾; 推拿培训,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培训,中医推拿,小儿推拿培训,催乳培训,按摩培训,中医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培训,为什么这么火,就是市场需求太大,推拿手法,按摩手法,推拿按摩手法,按摩减肥,推拿增高,按摩催眠,按摩丰胸,推拿提臀,刮痧美容,拔罐减肥,推拿技术,按摩技术,按摩培训学校,推拿培训学校,推拿按摩学校,按摩医院,推拿诊所,推拿科,按摩科,祖传按摩,中医正骨,正骨复位,整骨,错位,美体,祖传推拿,点穴治病,气功推拿,正骨推拿,气功按摩,为什么这么多,就是利润丰厚,很多白领都来学习王春亮推拿按摩技术,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而且还自己说了算。 很多外国学员都慕名前来找到王春亮先生,学习推拿按摩技术; 王春亮推拿按摩的学员,有的在北京给中央领导按摩;有的开连锁店,干的比王老师还出色,年年收入百万以上;有的专门学会了回家给自己的亲人治病,奇迹般的康复;有的出国打工年赚30万;有的自己开小店年利20万;有的在家里业余干、上班兼职干,每年多增加收入5万元。 想学习的朋友可以在网上那个搜王春亮推拿,就能和王春亮老师本人联系上,有大网站,详细了解,王老师常年传授推拿按摩技术,推拿按摩疗法是全人类的,王老师不分高低贵贱,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外国洋人,只要有心学,他都无私传授,把技术毫无保留的教授给每一位学子,共同发扬中医,把推拿按摩疗法发扬光大。

经筋正骨疗法

经筋正骨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今世界性医学难题,常规的保守疗法时间长、疗效慢、治愈率低;而手术治疗则费用高、风险大、易复发等许多弊端。奇效腰突正骨复位法,系独门独创绝技,与普通的正骨方法完全不同,对腰突症的治疗有着极其显著的疗效,众多患者应用此法治疗得已康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何手法正骨复位对腰突症会有如此好的效果?我们先了解一下椎间盘的发病机理: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产生的,患者因各方面的诱因,比如急性伤、慢性劳损、受凉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液体状的髓核从破裂处溢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我们观看上面的核磁共振图,可明确看到神经根受压,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如何改变他们的位置关系?最好能让突出物回纳或位移,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真正有效的的方法少之又少!总体来讲可分为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症状为突破口,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比如说最常用的膏药、烀药、中草药、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针灸、推拿、小针刀、口服西药,输液,封闭等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入手,经过阶段性的治疗,症状慢慢缓解、减轻,甚至消失。此后,工作生活影响不大,拍片检查大都与从前无明显有什么变化,但也算是康复了,对一般病情较轻,急性期的腰突患者有一些作用。但是,这些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康复率相对较低,疗效不够稳定,往往容易反弹,治标不治本。 第二类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从突出物和神经根的压迫关系入手,主要方法是微创和手术。微创方法包括:椎间盘镜微创手术、经皮穿刺切吸术、臭氧氧化、胶原酶溶解、激光汽化、射频消融等,都是为了减小解除突出髓核对于硬膜囊、神经根的压力。目前我国正规医院基本上已禁用胶原酶疗法,臭氧治疗方法的成功率也非常低,一般医院也不再使用。微创适应症有限,技术操作要求较高,医生水平参差不齐,成功机率难以保证!同时,术后一些患者常伴有一些并发症和损伤,如溶解到正常纤维环,破坏椎间盘内正常组织结构,粘连广泛等等,加大了再损伤机率!常规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腰椎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腰椎骨的生理结构,更破坏了韧带的维稳功能;由于手术损伤大,造成腰椎术后失稳,手术过程中误伤神经根及术后瘢痕组织粘连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增加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不是椎间盘脱出游离、不是突出物钙化直接压迫神经根、不是严重的椎管狭窄,且病情严重,行动困难,其他所有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选择手术! (温馨提示):有资料表明: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县区,手术率高达80%以上。由于盲目扩大手术适应症,使手术成功率明显下降。手术治疗切口较大,软组织剥离广泛以及不同程度的椎板切除及韧带的损伤,术后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乃致终生残疾,有时甚至导致患者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对病人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都应对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医生更应审慎从事。 小小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杀鸡何用宰牛刀”,很多患者由于这方面知识匮乏,走入了治疗的误区,不但病没治好,反而更加严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真是可惜可叹!其实,如果在腰突的急性发病期,选对了方法,是非常好治的。一旦走错了路,选错了治疗方法,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进入了慢性期,治疗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相对恢复也是较慢些。 我们对腰突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比较和分析,就目前来讲,奇效腰突正骨法,对腰突症的治疗常规保守疗法与此无以比拟,快速有效,治愈率极高。因为我们有大量的临床实践,诸多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在这里得以康复,其中,有很多是在各大医院治疗无效,失去信心的患者朋友。 奇效腰突正骨——脊柱定点内外作用力正骨复位法,是一种奇佳的治疗腰突妙法,不吃药、不打针、不牵引、不借助任何器械,纯绿色手法复位,无风险,安全可靠,时间短、见效快,消除疼痛,立竿见影,在目前所有颈、腰椎突出症保守疗法中,安全、有效、康复率是一流的。 奇效正骨的诊断及治疗理念 很多人腰腿疼痛、麻木经常被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椎管狭窄等,造成这些病因的真正元凶是脊柱椎骨错缝(位)。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体征、手法触诊和现代医学的影像(X光、CT、MRI)三方面综合确定椎骨错缝(位)的节数、大小及方位。根据病因病情及错位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使其错缝(位)的椎骨重新回到正常(或代偿)的位置。于是,膨出、突出、椎管狭窄不再压迫了神经根或硬膜囊,腰腿疼痛、麻木症状很快好转或消失。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采用不同手法整复骨折移位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 简史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约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唐代《理伤续断方》中介绍了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整复骨折,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薛己的《正骨类要》记述的正骨手法有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骨手法。特别是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经验,提出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称正骨八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加以改进创新和充实提高,提出了新正骨八法。 手法新正骨八法为现代临床正骨的基本方法。 ①手摸心会。用手指指腹触摸骨折局部,并用心体会,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是分离还是骨碎等,医生在头脑中要建立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虽然通过X射线可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态,但X线片只能给人以平面的指示,而手摸心会有助于了解全貌。因此,手摸心会是临床运用其他手法对证施治的先导手法。 ②拔伸牵引。整复骨折的起始手法,由一人或是数人持握骨折远近段,先使肢体在原来畸形的位置下,沿肢体纵轴方向对抗牵引,然后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以矫正肢体的短缩畸形,恢

复肢体长度,为其他正骨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③旋转屈伸。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远端段因失去连续可以活动,故应用旋转、屈伸、外展、内收等方法,整复骨折断端的旋转或成角移位。 ④提按端挤。用于整复骨折侧方移位的方法,古称捺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者用提按法纠正,后者用端挤手法矫正。医者一只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只手握住骨折远段,或上下提按,或左右端挤。 ⑤摇摆触碰。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增加复位的稳定。用双手固定骨折部,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轻轻左右或上下方向摇摆骨折远端至骨擦音消失称摇摆法。触碰法可使骨折端紧密嵌插,医生一只手固定骨折部,另一只手轻轻叩击骨折远端。 ⑥挤捏分骨。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骨折移位的手法,医者用两手拇指及食、中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面挤捏或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断端便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的双骨折就能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⑦折顶回旋:折顶法用于矫正肌肉丰厚部位的骨折,且较大的重叠移位仅靠拔伸牵引法不能矫正者。双拇指并列抵压骨折突出的一端,两手余指环抱骨折下陷的一端,用力挤按突出的一端使骨折处原有成角加大至30~50度,当骨折端的骨皮质接近后,骤然用环抱的四指将远折端的成角伸直,进行反折,矫正畸形。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软组织嵌入骨折。双手分别握住远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4-10T16:15:42.73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作者:马宁 [导读] 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较高,建议推广。 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骨科 45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给予支架固定,观察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较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桡骨远端骨折在这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骨质流失十分严重,导致很多中老年患者发生骨折[1]。目前,治疗骨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创伤,而且治疗后骨线愈合效果一般,因此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式值得探讨。在本文中,针对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展开探讨,以下是详细的报道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40例,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4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值为:65.5±5.1岁,车祸伤21例,跌倒受伤19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病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患者年龄段分布在:65.4±4.2岁,车祸伤患者20例、跌倒损伤患者20例。 比较这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组间数据并无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能够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臂万向外围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嘱咐患者采用仰卧位,麻醉后确定骨折位置,初步复位以后,在掌骨位置进行钻孔,放置2枚螺丝钉,随后钻孔将保护套放置进去,置入支架后完成复位,将外部固定架的螺丝拧紧。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使用右手握住患者的前臂远端,使用拇指顶住患者骨折端向背侧突起处。向背侧牵拉患者的患肢,向远侧使用右手拇指推挤,左手行对抗式牵引[2]。当左手将骨折端牵引开以后,应迅速掌屈患者,进行旋转变位以及矫正治疗,达到复位效果。 当复位成功后,使用外夹板固定住患者的患肢,并给予中药辅助治疗。定期观察2组患者愈合情况,确定骨折端稳定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PRWE腕关节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0-10分为优、11-20分为良、21-35分为可、大于35分为差。总有效率=100%-差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针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当组间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时,以P<0.05表示,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视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观察组)>72.50%(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详细内容见表1)。 3 讨论 骨折是当前中老年患者需要注意、提高预防措施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流失严重,在外力作用下,难免会出现意外发生骨折。虽然现代医疗水平已经显著提升,但是骨折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而且愈合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性,一旦患者预后康复效果不佳,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十分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对于中老年骨折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3]。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治疗手法前应根据患者的受伤能量大小、骨折稳定情况、腕关节是否发生合并伤进行判断,而后再给予治疗。如果患者存在骨折稳定性差的话,不建议采纳该治疗手法。中医正骨手法能够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通过早期正确的复位、固定后,有助于患者骨折恢复,加以合理的功能锻炼,则能够保证患者的运动功能[4]。

中医骨伤科重点:筋伤

第三节、肩部筋伤 一、肩周炎 ●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病程较长。别名“五十肩”,“漏肩风”,“露肩风”“肩凝症(风)”。 ●病因病机:气血虚亏,肝肾亏虚,肩部陈伤,外邪入侵 ●诊断 (1)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呈慢性发病,隐袭进行,少数有外伤史,肩关节疼痛,多为酸痛、钝痛或呈刀割样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可牵涉至同侧的颈背部、肘部或手部,但无感觉障碍。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障碍为主。 (2)体征:肩部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明显,压痛部位多在肩峰下滑囊、结节间沟、喙突、大结节等处,也常见广 二、冈上肌肌腱炎 ●当肩外展至90°时,肩峰下滑囊完全缩进肩峰下面,冈上肌腱必然受到喙肩韧带和肩峰的挤压、摩擦而损伤,日久易发生退变,形成肌腱无菌性炎症而发为本病。 ●多数呈缓慢发病,肩外展渐进性疼痛,肩外展活动受限,肱骨大结节处或肩峰下压痛,“疼痛弧”试验阳性 ●治疗: (1)理筋手法 (2)药物 (3)针灸 (4)固定 (5)锻炼 (6)局部封闭治疗 (7)手术 第四节、肘部筋伤 一、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以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为特征的慢性劳损疾病。 ●病因病机:前臂伸肌总腱部分撕裂,扭伤,钙化或无菌性坏死。 ●诊断:肱骨外上髁以及肱挠关节间隙处有明显压痛,前臂无力 腕伸肌紧张试验、咪耳(Mill)征阳性 ●治疗 (1)理筋手法 (2)药物 (3)针灸 (4)针刀 (5)封闭治疗:最多3次 第五节、腕部筋伤 一、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以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 ●腕管:指腕骨侧的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所构成的骨-纤维隧道,其内有正中神经,拇长屈肌腱和4个手指的指深屈肌腱、指浅屈肌腱通过,正中神经居于浅层,位于肌腱与腕横韧带之间。 ●病因病机: (1)腕横韧带增厚

骨伤类理筋技术

骨伤类理筋技术 手法治疗技术历史悠久,理筋手法是手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伤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它是医生运用手指、掌、腕、臂的劲力,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筋伤部位,通过各种手法的技巧及其力量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达到治病疗伤、整复愈伤的目的。理筋手法虽然不同于药物治疗,但是其基本理论仍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尤其以经络学为重要理论基础。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理筋手法又是一种以力学为特征的物理疗法,所以理筋手法的内涵是以中医学和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在治疗过程中,理筋手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穿局部与整体,兼顾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即注重局部损伤的变化,又重视脏腑气血的盛衰,并以八纲辩证、脏腑、气血等辩证为治疗依据,根据损伤的虚实、新旧、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而选择应用。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按法 1.指按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站位。 【操作方法】医生以拇、食、中指的指腹,或以食指、中指屈曲之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按压于施术部位,手指主动发力,垂直向下施压,直至局部产生酸、胀得气的感觉后持续片刻再放松,即所谓“按而留之”。 【适用部位】全身。 【功效(作用)】通经活络,解痉止痛。 【适应症】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风寒痹痛,肢体酸痛,麻木等各种筋伤及头痛,眩晕,健忘,失眠,心悸,胃痛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破溃、出血和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孕妇腹部。 【注意事项】按压力要由轻到重,方向与受力面垂直,稳而持续,压而不动,使得作用深透。最后缓慢收力,不可突施暴力。医生应修剪指甲,避免刺伤皮肤。 2.掌按法 【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 【操作方法】医生上肢伸直,腕关节背伸,以掌根、鱼际、全掌或双掌重叠紧贴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上半身的重量,使力通过上臂、前臂、腕关节传至掌部,垂直向下按压。持续数秒后放松,做到“按而留之”。 【适用部位】全身。 【功效(作用)】通经活络,松解粘连,调整骨缝,纠正错位。 【适应症】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胁迸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肌劳损,腰背部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骶髂关节损伤,腓肠肌痉挛,腰骶部和下肢筋伤,腹痛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破溃、出血和有骨质破坏、严重骨质疏松及明显出血倾向者。孕妇腰、腹部。

中医骨伤科理筋手法读书笔记(严选优质)

中医骨伤科理筋手法读书笔记 理筋手法主要由推拿按摩手法组成,是治疗筋伤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理筋手法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点:①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离经之血得以消散,有利于损伤组织 ... 理筋手法主要由推拿按摩手法组成,是治疗筋伤的主要手段之一。一、理筋手法的功效 理筋手法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点:①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离经之血得以消散,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②舒筋活络,解除痉挛。起到舒展和放松肌肉筋络的作用。③理顺筋络,整复错位。即对软组织破裂、滑脱、关节错缝起到理顺、整复、归位的作用。④松解粘连,通利关节。可使紧张僵硬的组织恢复正常。⑤通经活络,驱风散寒。通过循经取穴,起到镇痛、消痛、止痛之功效。 二、理筋手法的分类及操作 理筋手法按部位、作用及操作的不同,分为舒筋通络与活络关节法两大类。 (一)舒筋通络法 医者利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患者肌肉较为丰满的部位,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舒筋活络和消肿止痛之目的。 1.按摩法根据手法轻重分为轻度与深度按摩。 (1)轻度按摩法(又称浅表摸法) 动作要领:用单手或双手的手掌或指腹,在患处作轻柔缓慢的直线或

圆开遥抚摩动作。 功用:祛瘀消肿,镇静止痛,能缓解肌肉紧张疼痛。 适应证:一般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应用,适合全身部位,主要用于胸、腹、胁肋处损伤。 (2)深度按摩法(或称推摩法) 动作要领:用手指、掌根或全掌进行推摩的理筋手法,也可将双手重叠一起进行操作。要求力量较大,作用直达深部组织。 另有捋顺法与拇指推法。前者是由肢体近端向远端进行推摩。向下为捋,向上为顺。后者是用拇指单独进行的摆动性推法,即以拇指端的掌面或偏桡侧,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持续作用于患部穴位上,推动局部之筋肉。要求操作时沉肩、垂肘、悬腕。 功用:本法能舒筋活血,祛瘀生新。对消肿及缓解局部伤痛很有效。适应证:本法在理筋手法开始后由轻度按摩法转入,可结合点穴进行。对肢体各部位的损伤、各种慢性劳损、风寒湿痹等均有效。 2.揉擦法 (1)揉法(附拨络法) 动作要领:是用拇指或手掌在皮上作轻轻回旋揉动的一种手法。也可用拇指与四指作相对方向的揉动。要求医者揉动的手指或手掌一般不移开接触的皮肤,仅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医者手指或手掌的揉动而滑动。

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

什么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 发表时间:2019-06-06T11:46:02.6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4期作者:刘付均 [导读]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人民医院)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主要指的是医生用双手,根据规定的动作和技巧,在患者体表实施各种的专门操作,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用手进行操作,因此简称为手法,其属于中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近几年,伴随这手法广泛应用,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开始涌现出各种流派和种类,相关学者统计发现不同流派所使用的手法也有所不同。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发展历史 在周朝就出现了专治骨折的医学,在《周礼·天官》中记录了专处骨折疡的内容,在晋代时期,《肘后备急方》当中还记录了使用牵引等方式对人的关节进行复位。唐朝时期,在《备急千金要方》当中记载了如何对下颌进行复位。宋代时期在《圣济总录》当中对正骨推拿手法作出深入总结,同时还介绍了如何用药封裹和膏摩等的骨伤综合治疗方式。到了元代时期,开始出现了正骨兼金镞科,随后在明朝时期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了如何对肩、颈椎和肘、膝、踝关节进行复位和固定,在明朝还有一位医者叫薛己,他在《正体类要》当中一共总结了19条如何正复骨折。当发展到清朝时期,《医宗金鉴》当中对先人的正骨手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同时概括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8种手法。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工作者针对上述的正骨8种手法作出深入研究,同时还作出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促使正骨推拿手法内容得到丰富,也提高了治疗效果。 正骨推拿手法适用范围 ①适合对肌腱损伤的治疗,肌肉和肌腱、韧带完全破裂则需要对患者实施手术重建,但是患者属于部分破裂则可以使用正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对筋进行梳理,然后将已经断裂的组织理顺,然后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这样能够减轻疼痛感,有助于今后的愈合。 ②肌腱滑脱,触摸患者疼痛部位可以发现有条索样隆起,关节活动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障碍,若治疗不当,则有可能会转变为肌腱炎,出现黏连,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对其进行尽早治疗。 ③各种关节脱位,半脱位,对患者进行正骨之后,结合不同情况对其进行固定。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 ①手摸心会 对骨折进行复位之前,医者用手触摸患者骨折部位,先轻柔,后用力,先浅后深,先远后近,并且要求两头相对,明确了解骨折在患者肢体当中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X线片显示内容,医者还需要在头脑的当中构建一个立体形象。 ②拔伸牵引 借助克服肌肉拮抗力,然后对患者患肢短缩位移情况进行矫正处理,促使其恢复正常长度。结合欲合先离理论,对肢体进行牵引,促使其保持在原有位置,然后沿着患肢的纵轴从远到近对骨折段进行对抗牵引。此后根据骨折整复位的具体步骤对肢体方向做出概念,继续对其进行牵引。 ③旋转屈伸 该方式主要是对骨折断端的畸形进行校正处理,比较适合靠近关节的骨折部位治疗。当肢体旋转出现急性,手握住远端位置,然后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右旋转,促使支腿位置和整理轴线恢复正常。对患肢进行屈伸期间,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一手握住远端,沿着骨折的关节冠轴对肢体进行摆动,从而对骨折脱位进行矫正。 ④提按端挤 该种方式主要是对向外突出爹骨折端向内部挤压。要求手法适当,方向正确。医者收治和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防止皮摩擦皮肤而出现损伤。 ⑤摇摆触碰 双手固定骨折位置,然后助手稳定维持牵引,等到骨折断端之间骨擦音降低。 ⑥夹挤分骨 患者骨折后,因为骨间膜牵拉出现靠拢,形成侧方位移。针对这种情况使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对骨折部位分别挤压间隙,促使骨间膜紧张,相互靠拢的骨折端分开。 ⑦折顶回旋 医者双手拇指在突出骨折位置抵住,剩余四指重叠环抱在下陷的骨折位置。对骨折位置进行牵引的基础上,使用拇指向下挤压骨折端,然后加大骨折成角畸形,根据拇指的感觉来预估骨皮质情况,从而对畸形进行校正。 ⑧按摩推拿 骨折复位之后,通过扭转肌肉,肌腱等,促使患者紧固舒展通达。操作期间手法轻柔,根据鸡肉和肌腱的走行房向进行缕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