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讲义

正骨手法讲义
正骨手法讲义

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线 检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克,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引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3.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 运动,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恢复满意。对每一个骨折,都应认真整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解剖学对位。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所谓功能对位,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亦算满意。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4.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骨折后半小时内,局 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伤后4~6 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一般成人伤后7~10天内可考虑手法 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5.选择适当麻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止痛或麻醉。伤后时间不长, 骨折又不复杂,可用0.5~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局部肿硬,

中医正骨手法上课讲义

中医正骨手法

精品文档 非常实用的中医正骨手法有八种: 1、摸法:用摸法作初步的诊断,以手触病患者的伤处,这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自从正骨科采用X光摄影以后,以断定病伤上更稳妥确切了,用X光和摸法的判断互相印证,给予正骨科的帮助很大。 2、接法: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整复如初。骨的跌伤错落形象不同,有断离分开的,有折断后缩下去的,有粉碎凌乱的,更有断离突起的。这时就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断折骨接合,使下陷部突出,突出部平下来,粉碎骨部慢慢完整。 3、端法:用手把握着应端的病位,斟酌用力,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 4、提法:将陷下去的骨提起,使恢复正常。如遇到扭腰岔气,或肋骨凹陷的病症都用提法。 5、按摩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行迟滞,气血不通,机能障碍等病,用手往下压慢慢按摩,使瘀闭阻塞气血部位畅通,消失臃肿,更可以帮助循环。 6、推拿法:“推”是用推使病肢复原,“拿”是用手掐定患处使缓缓复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觉得气血不通,机能障碍或关节错落等,就用推拿法。 上面所叙述的八个正骨科手法,我揣想也许根据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渐渐体会出来。让我把正骨心法节录一段出来,看看它是怎样谆谆告诫地强调手法: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一骨体皆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即或其入心者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过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准支,设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手法是医者用手施行各种术式,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手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的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四大治疗方法之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正骨八法,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证、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手法运用原则 施行手法治疗以前,必须经过详细的检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病情,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对骨折、脱位病人,医者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局部的立体形象,确切了解骨端在肢体内的方位,也就是“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从而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效果。概括来说,运用骨伤手法应早、稳、准、巧。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要注意体位道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的性质、移位方向要确切掌握,操作动作要准确,用力大小要适中,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巧:施行手法时动作要轻巧,以省力有效为度,做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亦拢”。切忌鲁莽粗暴,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运用骨伤科手法治疗,有时可由医者一人完成,有的则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共同完成。因此,施法前参加人员应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拟定出一致方案以便在进行手法时共同遵守,动作协调;如途中要改变整复方案,应及时说明,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地达到手法预期的效果。 二、手法的作用 (一)整复移位 手法可使移位的组织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如骨折、脱位、肌腱滑脱的整复。 (二)消肿止痛 损伤后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蓄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为肿为痛,施行手法可行气活血,消除瘀滞,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三)舒筋活络 筋骨肌肉损伤和病变,可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筋膜粘连硬结,关节活动受限。运用恰当的手法,可以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四)保健强身 施行保健手法可行气血、健脾胃、强肝肾、坚筋骨,对内可调节脏腑功能,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 三、施行手法的注意事项 1.施行手法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线检查结果等作出明确诊断,选择有效的手法。 2.施行手法要有目的和计划,如选用何种手法及如何进行、患者的体位、助手如何配么是否需要麻醉等。 3.施行手法操作时,医生的态度要从容,工作认真,操作熟练敏捷,以消除患者的紧心情,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争取患者的信赖与合作。 4.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血友病等患者应该禁用或慎用。 四、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采用不同手法整复骨折移位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 简史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约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专治骨折的医生。《周礼·天官》有疡医专处折疡的记载。唐代《理伤续断方》中介绍了揣、摸、拔伸等正骨手法,首次运用杠杆力学原理整复骨折,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薛己的《正骨类要》记述的正骨手法有19条,简明实用;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也记载了许多正骨手法。特别是清代《医宗金鉴》总结前人正骨经验,提出了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称正骨八法。1949年后,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正骨八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加以改进创新和充实提高,提出了新正骨八法。 手法新正骨八法为现代临床正骨的基本方法。 ①手摸心会。用手指指腹触摸骨折局部,并用心体会,手法由轻逐渐加重,由浅及深,从远到近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是分离还是骨碎等,医生在头脑中要建立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形象。虽然通过X射线可清楚地看到骨骼的形态,但X线片只能给人以平面的指示,而手摸心会有助于了解全貌。因此,手摸心会是临床运用其他手法对证施治的先导手法。 ②拔伸牵引。整复骨折的起始手法,由一人或是数人持握骨折远近段,先使肢体在原来畸形的位置下,沿肢体纵轴方向对抗牵引,然后按照正骨步骤改变肢体方向,持续牵引以矫正肢体的短缩畸形,恢

复肢体长度,为其他正骨手法的实施创造条件。 ③旋转屈伸。近侧骨折段位置不易改变,远端段因失去连续可以活动,故应用旋转、屈伸、外展、内收等方法,整复骨折断端的旋转或成角移位。 ④提按端挤。用于整复骨折侧方移位的方法,古称捺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分为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前者用提按法纠正,后者用端挤手法矫正。医者一只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只手握住骨折远段,或上下提按,或左右端挤。 ⑤摇摆触碰。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可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增加复位的稳定。用双手固定骨折部,在助手维持牵引下,轻轻左右或上下方向摇摆骨折远端至骨擦音消失称摇摆法。触碰法可使骨折端紧密嵌插,医生一只手固定骨折部,另一只手轻轻叩击骨折远端。 ⑥挤捏分骨。用于矫正两骨并列部位骨折移位的手法,医者用两手拇指及食、中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面挤捏或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断端便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的双骨折就能像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⑦折顶回旋:折顶法用于矫正肌肉丰厚部位的骨折,且较大的重叠移位仅靠拔伸牵引法不能矫正者。双拇指并列抵压骨折突出的一端,两手余指环抱骨折下陷的一端,用力挤按突出的一端使骨折处原有成角加大至30~50度,当骨折端的骨皮质接近后,骤然用环抱的四指将远折端的成角伸直,进行反折,矫正畸形。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软组织嵌入骨折。双手分别握住远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4-10T16:15:42.73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4期作者:马宁 [导读] 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较高,建议推广。 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骨科 45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给予支架固定,观察组给予中医正骨手法,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较高,建议推广。 【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 桡骨远端骨折在这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骨质流失十分严重,导致很多中老年患者发生骨折[1]。目前,治疗骨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创伤,而且治疗后骨线愈合效果一般,因此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方式值得探讨。在本文中,针对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展开探讨,以下是详细的报道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40例,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4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值为:65.5±5.1岁,车祸伤21例,跌倒受伤19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性患者病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患者年龄段分布在:65.4±4.2岁,车祸伤患者20例、跌倒损伤患者20例。 比较这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组间数据并无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能够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臂万向外围固定支架的方式进行治疗,嘱咐患者采用仰卧位,麻醉后确定骨折位置,初步复位以后,在掌骨位置进行钻孔,放置2枚螺丝钉,随后钻孔将保护套放置进去,置入支架后完成复位,将外部固定架的螺丝拧紧。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使用右手握住患者的前臂远端,使用拇指顶住患者骨折端向背侧突起处。向背侧牵拉患者的患肢,向远侧使用右手拇指推挤,左手行对抗式牵引[2]。当左手将骨折端牵引开以后,应迅速掌屈患者,进行旋转变位以及矫正治疗,达到复位效果。 当复位成功后,使用外夹板固定住患者的患肢,并给予中药辅助治疗。定期观察2组患者愈合情况,确定骨折端稳定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PRWE腕关节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0-10分为优、11-20分为良、21-35分为可、大于35分为差。总有效率=100%-差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针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当组间数据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时,以P<0.05表示,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视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观察组)>72.50%(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详细内容见表1)。 3 讨论 骨折是当前中老年患者需要注意、提高预防措施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流失严重,在外力作用下,难免会出现意外发生骨折。虽然现代医疗水平已经显著提升,但是骨折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治疗,而且愈合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性,一旦患者预后康复效果不佳,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十分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选择最佳治疗方式对于中老年骨折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3]。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治疗手法前应根据患者的受伤能量大小、骨折稳定情况、腕关节是否发生合并伤进行判断,而后再给予治疗。如果患者存在骨折稳定性差的话,不建议采纳该治疗手法。中医正骨手法能够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通过早期正确的复位、固定后,有助于患者骨折恢复,加以合理的功能锻炼,则能够保证患者的运动功能[4]。

正骨手法注意事项

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线检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 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克,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引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 3.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动,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恢复满意。对每一个骨折,都应认真整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解剖学对位。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对位。所谓功能对位,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亦算满意。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4.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间越早越好。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伤后4~6

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一般成人伤后7~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 5.选择适当麻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止痛或麻醉。伤后时间不长,骨折又不复杂,可用0.5~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局部肿硬,骨折较为复杂,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上肢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腰麻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尽量不采用全身麻醉。 6.做好整复前的准备 (1)人员准备:确定主治者与助手,并作好分工。参加整复者应对伤员全身情况、受伤机理、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复习,将X线片的显示与病人实体联系起来,仔细分析,确立整复手法及助手的配合等,做到认识一致,动作协调。 (2)器材准备:根据骨折的需要,准备好一切所需要的物品,如纸壳、石膏绷带、夹板、扎带、棉垫、压垫,以及需要的牵引装置等。还须根据病情准备好急救用品,以免在整复过程中发生意外。 7.参加整复人员精力要集中注意手下感觉,观察伤处外形的变化,注意患者的反应,以判断手法的效果,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8.切忌使用暴力拔伸牵引须缓慢用力,恰到好处,勿太过或不及,不得施用猛力。整复时着力部位要准确,用力大小、方向应视病情而定,不得因整复而增加新的损伤。 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多次反复地整复,易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肿胀更加严重,再复位难以成功,而且还有造成骨折迟缓愈合或关节僵硬之可能。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中医骨伤科正骨手法(图文) 手法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伤科四大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之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旨要》说:“关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归纳为正骨八法。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症、作用及其操作要领。一、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一)明确诊断复位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易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同时分析骨折、脱位发生移位的机制,选择有效的整复手法。(二)密切注意全身情况变化对多发性骨折气血虚弱,严重骨盆骨折发生出血性休。以及脑外伤重症等,均需暂缓整复,可采用I临时固定或持续牵引等法,待危重病情好转后,再考虑骨折整复。(三)掌握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当肢体受到外力或肌肉强烈收缩造成骨折后,骨折断端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了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因此,在治疗骨折时,首先要进行骨折复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定,固定也越稳当,骨折才能顺利愈合,功能亦恢复满意。对每一个骨折都应复,争取达到解剖和接近堡型堂垂婆—若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也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的不同,达到功能

对位。所袒功盛菇啦,即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如老年患者,虽骨折对位稍差,肢体有轻度畸形,只要关节活动不受影响,自理生活无困难,疗效还算满意。儿童骨折治疗时要注意肢体外形,不能遗留旋转及成角畸形,轻度的重叠及侧方移位,在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四)抓住整复时机只要周身情况允许,整复时fl磁呈胁骨折后半小时内,局部疼痛、肿胀较轻,肌肉尚未发生痉挛,最易复位。伤后4~6小时内局部瘀血尚未凝结,复位也较易。一般成人伤后7。10天内可考虑手法复位,但时间越久复位困难越大。(五)选择适当底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止痛或麻醉,伤后时间不长,骨折又不复杂,可用0.5%一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如果伤后时间较长,局部肿硬,骨折较为复杂,估计复位有一定困难者,上肢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采用腰麻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尽量不采用全身麻醉。(六)作好整复前的准备1.人员准备确定主治者与助手,并作好分工。参加整复者应对伤员全身情况、受伤机理、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作全面的了解与复习,将X线片的显示与病人实体联系起来,仔细分析,确立整复手法及助手的配合等,做到认识一致,动作协调。2.器材准备根据骨折的需要,准备好一切所需

中医正骨推拿法

中医正骨推拿法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矫正骨错筋歪等骨伤科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腕伤诸病候》指出,“卒然致损”而引起“血气隔绝,不能周荣”,通过按摩导引等法可以使气血恢复正常。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为正骨手法与推拿手法两类。治疗骨折、脱位主要应用正骨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则主要应用推拿手法,而在临床上两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据《新唐书。百官志》所载,唐代太医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师的职责之一,就是“损伤折跌者,正之”。历代不少医著记述了正骨推拿的许多方法,特别是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说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然而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各人的实践经验不同,对手法运用也不尽相同。 「操作方法」 一、以牵、接、卡、挤、分、旋、端、靠为正骨八法者,主要应用于关节脱位和骨折移位。 l. 牵法:又称“牵引法”或“拔伸法”,即顺骨干纵轴进行牵拉,是整复骨折和脱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关节脱位常先用牵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况,分为抵接法和折接法两种。“抵接法”是用双手分别握持骨折处的两端,两手拇指抵于骨折成角畸形的顶端,利用三点加压的原理,拇指与其余四指同时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纠正。本法适用于轻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复,如前臂单纯骨折等。“折接法”(或称“反折法”)是用双手握持骨折处两端,用力加大断端成角,使同一侧面的骨皮质紧密相靠,以夹角顶点作为抵顶支点,徐徐而稳妥地折回,使断端对合整复。本法可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侧方移位微有重叠,或成角畸形而分离者,一般情况下较为少用。 3.卡法:“又称”卡压“或”卡按法“。用手指对合用力钳夹。适用于骨

正骨调脊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稳、准、轻、“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为特点的矫 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巧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胸椎、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主要用于脊柱是脊柱矫正的方法,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矫正。(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 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1前屈颈部各侧屈、左右旋转、. 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

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法侧治疗床前。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本法还可复位[2]:以颈椎向右)低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寰椎侧摆错位。(2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颈椎棘突右侧关节突关节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低头(一般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颈椎棘突右侧关节突关节隆起及压痛消失,颈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同法复位颈椎向左旋转错位。本法可复位C2~7颈椎侧摆、[2]:坐矮凳上,医者站)颈椎肘牵拇指顶推复位法3旋转错位。(. 立于患者右侧。左手拇指摸清向后滑移的椎体棘突(一般患椎棘突向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有八种: 1、摸法:用摸法作初步的诊断,以手触病患者的伤处,这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自从正骨科采用X光摄影以后,以断定病伤上更稳妥确切了,用X光和摸法的判断互相印证,给予正骨科的帮助很大。 2、接法: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整复如初。骨的跌伤错落形象不同,有断离分开的,有折断后缩下去的,有粉碎凌乱的,更有断离突起的。这时就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断折骨接合,使下陷部突出,突出部平下来,粉碎骨部慢慢完整。 3、端法:用手把握着应端的病位,斟酌用力,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 4、提法:将陷下去的骨提起,使恢复正常。如遇到扭腰岔气,或肋骨凹陷的病症都用提法。 5、按摩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行迟滞,气血不通,机能障碍等病,用手往下压慢慢按摩,使瘀闭阻塞气血部位畅通,消失臃肿,更可以帮助循环。 6、推拿法:“推”是用推使病肢复原,“拿”是用手掐定患处使缓缓复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觉得气血不通,机能障碍或关节错落等,就用推拿法。 上面所叙述的八个正骨科手法,我揣想也许根据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渐渐体会出来。让我把正骨心法节录一段出来,看看它是怎样谆谆告诫地强调手法: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一骨体皆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即或其入心者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过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准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所以尤当审慎者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乎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诚以手本血肉之体,其婉转运用之妙,可以之卷舒高下疾除轻重开合,能达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氏治脊疗法总论 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 1 主治法: 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 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 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 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 0

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 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 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shu2 lian4 zhang 3 wo 4 jing4 zhui1 xiao3 guan1 jie1错位类型。 0 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学习治脊疗法要领 1 要求做到稳、准、轻、巧,手法中须柔中带刚。 稳:对病情要细心分析,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还是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

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

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 笔者主要介绍运用成套性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 1 治疗方法 首先使用基础手法,选用?法、揉捻法、劈法、打法、分筋法、合力法、安抚法、一指揉散法和点按法。常用的点按部位有枕骨结节及其周围,棘突间隙、棘突旁、肩部正中斜方肌的前缘、肩胛骨的内上角和肩胛冈下缘中点。总共时间约5分钟左右。然后使用正骨理筋手法。 (1)提端旋转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两手虎口张开,拇指置于枕骨结节部,余四指置于下颌部,将患者的头缓慢柔和的向上托起,并向左侧或右侧稳健的旋转,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快速的突然用力继续旋转约10°~15°,此时可以听到小关节或软组织的弹响声,用同样的方法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2)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患者颈部稍前屈约10°~15°,医生右侧肘关节半屈曲位,置于患者的下颌部,左手虎口张开置于患者的枕骨结节部,半屈曲的肘关节和枕部的手同时缓慢的向上用力,将患者的头部托起,同时逐渐的向右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再快速的突然向右侧旋转约10°左右,此时会出现一声或数声弹响音。然后医生用同样的方法向左侧旋转。 (3)摇晃拔伸捋顺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医生双手虎口张开,腕部尺侧置于患者肩部正中,拇指置于枕骨结节部,余4指置于下颌部,然后双手缓慢的向上用力,将患者的头颅托起,腕部尺侧将患者肩部下压,并作为一个支点,作颈部的前屈、后伸活动,前屈、后伸均应到最大的范围,然后医生的双腕关节作旋转运动,带动患者的颈部作旋转活动。以右侧为例,先从左向右旋转摇晃5次,然后使颈部尽量向右旋转至最大范围,此时医生的左手掌部置于患者的下颌部,患者的右侧颞部置于医生的胸前,医生的左手和胸前部同时相对用力并向上提拔,医生右手拇指的指腹作用于患者的疼痛部位,或肌肉痉挛僵硬处,作上下捋顺动作,同时左手和胸部使患者的颈部作向左旋转的动作,此法可重复3次,用相对的方法作另一侧的治疗。 (4)摇晃拔伸散法基本操作同(3),当医生的手和胸部相对用力并向上提拔时,医生另手拇指的指腹在患者的疼痛部位或痉挛粘连处作连续的一指禅法,或连续的一指散法,也可作连续的一指揉散法,同时手和胸部使患者的颈部作旋转动作,此法亦可重复3次,相对的方法作另一侧的治疗。 (5)抗阻力法①抗阻力前屈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背后,双前臂置于患者肩部,双手重叠置于患者下颌部,嘱患者在抗阻力下作颈部前屈活动到最大限度。②抗阻力后伸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前面,双前臂置于患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