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道生存之道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道生存之道

经过多方了解,卫视传媒发现很多地方电视台的从业者对于自身单位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一部分人认定,造成地方电视台影响力的削弱,收视率的降低的罪魁祸首是“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普及”,甚至还有某些地方电视台工作人员撰写了数千字的文章,声讨广电总局对于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监管不力。卫视传媒认为,造成地方电视台陷入如今的困境,卫星接收设施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绝非最根本的原因。下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地方电视台生存现状:挣多少吃多少

纵观全国各个地市电视台,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资金准备不足、或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仓促创建而成的。尽管有些电视台在后期经营中逐渐摆脱了欠账的窘境,但大多数电视台直到今日也仍然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连年还债地拼搏在扭亏之中。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以1983年中共中央37号文件为标志“四级办”体制的确立,“四级办”体制即中央、省、地区、市县四级办广播事业建设体制。一些地方电视台创建之初的职能仅仅是为录像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同时自办一个本地频道,制作播出本地新闻、专题等节目。

“四级办”方针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中国频率、频道不足的现象,广播电视台数量迅速增加,但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闲置、内耗的现象,县级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的。

山东某地方台工作人员算过这样一笔帐:地市台平均职员约200人,每人每年的工资福利办公差旅培训费开支,至少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每年的财务支出就是600万。其次,地市电视台的硬件构成大体上是4讯道转播车一台、500平米演播厅及其他单一功能演播厅3-4座、非线性编辑系统3-4部、一对一和一对二线性编辑工作室15个左右、

前期摄录一体机25部上下、文字编辑电脑约30部、5000盒带库和1000册图书资料室各一处、地面卫星接收和微波传输及发射台各一处、后勤保障车辆15台以上。维持这些硬件的良好工作状态,每年400万的经费开支像“打水漂”一样转瞬即空。

这可能还是中上富裕地区地市电视台的硬件配置单,广大贫困地区的地市电视台还可能没有如此基本的电视装备,更没有区区百万的资金来源。要维持一个地市电视台一年的正常运转,至少需要1000万元,因此地市电视台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赢得年年增长的广告创收,却只能是维持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境地。

竞争激烈烽烟四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的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电视台对于观众手中遥控器之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

与上星电视台之争:中央台14个频道、省台数个频道,加之众多卫视,足以压得地方台喘不过气来。而且,不光是内,即便无线台,除去转播新闻节目外,还要无条件完整转播中央一套和当地省台一套的其他节目(包括广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行为显得不合时宜,尽管加大了地方台的成本投入,但作为政治任务,又必须为之。

同级同类媒体之争:应当看到,由于国内电视资源整合的进度不一,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无线、有线、教育三台并立的局面。因互为竞争对手,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对广告创收的环境互相干扰较大,使当地电视广告经营难以形成合力。电视运作手法具有很强的透明性,易被克隆,“拿来主义”是最直接、最实惠、最有效的办法,应该说,内容同质化、运营格式化给城市台造成了一定压力。

异类媒体之争:对手主要指市级、省级、国家级等纸质媒体。报纸的发展丝毫不亚于电视的发展,比如河南的《大河报》,2005年广告收入已经达到了4个亿,虽然是《河南日报》的一张子报,但经济实力却直逼河南卫视。需要注意的是,在成本投入上,电视要远远大于报纸!我

国的报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在业务功力方面,丝毫不亚于电视,在经济实力方面,虽然暂时与电视业还未同处在一个层面,但其潜力大、成本低的因素值得深思远虑。此外,省级、国家级报纸,特别是晚报、都市报的异军突起,在各地市也夺走了不少受众的眼球,抢走了不少注意力。

地方电视台遭遇收视危机

面对来自国内外媒体的激烈竞争,以及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地方电视台的收视份额不断降低。央视索福瑞关于08年全国城市电视台收视份额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以来,全国地方电视台的收视份额一直处于下滑之中。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个是近年来频繁的突发的重要事件,主要突出了中央和省级的媒体的资源组织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尤其是2008年的地震、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更加彰显了这一点,地方电视台的受众有了分流。

第二,从中央台和省级台,从2005年开始,以独播剧和大型的综艺节目为突破口开展了资源竞争,从内容渠道和节目品质等多个方面对地方台形成了压力。前段时间,江苏卫视、北京卫视、云南卫视、东方卫视四家卫视一起购买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以江苏卫视的0点播出引爆了一场电视剧大战。这意味着,不仅中央台在垄断全国的资源,各个省台的卫视凭经济实力雄厚、资源平台好,也开始了对全国资源的“掠夺”。

第三,除了上星的卫视,在各地方还有很多地面频道,对于地方电视台也形成了重大的冲击。原本地方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因为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拥有较好的收视状况。像地方政策、地方新闻、地方经济之类的节目都是通过地方电视台这个窗口最直接报道出去,让群众感到真实亲切。但随着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普及,影响了地方台的收视率,地方台的广告收入有所降低,直接影响着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地方电视台只能靠增设频道和延长广告长度来维持收入指标,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地方台的收视率大大降低。

为增加广告收入在其它频道上强插本地广告

据了解,目前很多收视较高的国内卫视频道播出的节目一结束,进

入广告休息时间后,各别地方电视台就马上将其切换,插播本地的广告,使得观众无法看到该卫视播出的广告。有时甚至因为插播的时间过长,耽误了广告过后的电视节目。越受本地群众欢迎的电视频道,越是黄金的时段就越容易受地方电视台的本地广告的“强制插播”。地方电视台往其它卫视频道上强插质量粗糙的广告肯定影响了该卫视的收视率,该卫视的广告商更是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广告收入直接决定着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但相对较低的收视率很难吸引广告商的目光,一些地方电视台只能靠增设频道和延长广告长度来维持收入指标,形成了恶性循环:收视率降低影响了广告的收入,反过来,为了增加收入,又不得不延长广告时段,有的台还不得不增加医疗广告来牟取即时利益。这种恶性循环造成的现状就是:一些地方电视台也试图通过加大设备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来提高节目质量,但随着地方台收视率的不断降低,广告收入的越来越少,目前的收入只能维持全员工资的基本发放,实现大设备投入和人才引进这一目的又很难达到。

国外经验:加拿大广播电视电信委员会为人口不足100万的地方电视台提供补贴,设立了地方节目改善基金。设立地方节目改善基金是委员会在2008年定下的,将向有线和卫星电视征收年度总收入的1.5%。

加拿大广播电视电信委员会负责监管全国的电视,其已经要求有线和卫星电视和地方电视台谈判转播费用事宜,如果无法达成协议,就将交给国会仲裁。委员会还将在9月29日开会,讨论发展地面电视新监管框架等议题,其中包括已经被拒绝多次的转播收费问题。2009~2010年度的地方节目改善基金额可达1亿加元以上,而委员会也将从明年春天起对基金征收情况进行审查。

盲目跟风,适得其反

如今的电视屏幕热闹非凡,各大节目充斥荧屏。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许多节目都出奇的相似。一旦一档节目推出获得较好的收视率,市场反响好,节目模式就会被大范围的复制。吴宗宪就曾将各类跟风节

目戏称为“僵尸片现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僵尸片在香港的电影市场上大行其道,几年内任何电影类型都不能与之比高,“香港的僵尸片,个个大卖,什么《昨日鬼见鬼》、《僵尸大劫》啊,什么都能跟‘鬼’扯上关系,都是一股脑的。虽然说模仿是进步的原动力,看到别人去做,自己也跟着做,但是我觉得应该多一些创意”。

跟风确实可以帮你把搜索范围缩小很多,但盲目的跟风,可能会适得其反。“跟风”办节目已经造成千篇一律、千台一面的“电视贫困”,而且“跟风”的直接“受害者”恰恰是在传播时空和认知程度上远远不能与省台中央台同日而语的地市电视台。因为受众对同一类节目的关注和兴趣往往以“大”为美,对同一信息来源只会视中央台、省台为权威和标准,地方电视台的跟风之作只会被冷落被挑剔。白白浪费了地市电视台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说,还长久地败坏了地市电视台的名声和形象。学习先进电视节目的创作理念并无不妥,但必须学学鲁迅的拿来主义。电视节目最重要的是品质和独创性。即使学习别人,也要消化别人的优点,同时有自己的原创,形成自己的特点,这样节目才有生命力。

中央台、省台的覆盖面再广、节目播出时长再长,也仍然有缝隙和间隔足够地市电视台生存。只要,地方电视台的从业者们能够做出突显个性的地方特色节目,自然而然就成为中国电视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

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差异化经营

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差异化经营 摘要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之间为了寻求发展,都进行了市场竞争,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也许对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之间进行差异化管理是最有效的手段。本文首先对电视台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把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做了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最后根据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的不同特色,提出两者如何才能实现差异化经营。 关键词省级电视台;城市电视台;差异化经营 20世纪末,湖南卫视因为快乐大本营率先占得一席之位,各大省级卫视也相继制作一些节目,希望能得到观众的喜爱。这就使得各大电视台之间无论在频道覆盖、节目制作、宣传力度上都有所加强。省级电视台面向受众虽广,但是还是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城市电视台的相继出现,更是与省级电视台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为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都着重打造“本土”策略,这也是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最为根本的生存之道,但是,它们从很多方面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的差异化经营理念,为推动两者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 省级电视台与城市电视台相比较 1.1 两者的相同之处 在当前的省级与城市电视台中,基本上都是以宣传本频道为主要手段,采用相对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卫视联合制作的《职来职往》,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使得省级电视台着重打造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当然,一些比较优秀的城市电视台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打造出了一系列受人喜爱的栏目或者自制剧,比如成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金华电视台的《二十分可乐》等等遍地开花,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赢得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同时,省级和城市电视台都寻求怎样才能做大做强,既能保证品牌的塑造又能可持续发展。归根究底,省级和城市电视台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而去发展,去壮大。 1.2 不同之处 省级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之处也还是会有的。其中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大小的不同。省级电视台尤其是省级卫视是唯一能够被全国各地的观众朋友们看到的,它们也是省级电视台最重要的经营对象。它的市场主要是由全国受众,本省受众等两大受众组成。省级电视台成为了本省和全国的宣传窗口,受众自然比较广泛。当一个省级电视台的进行一个明确定位后,就会对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电视台是只有在本地才能观看的电视台,对频道的宣传和经营有着明确的对象。节目和频道容易形成个性和特色,经营受众与经营广告关联性强[1]。但是,由于其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存在,市场受众太小也导致了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二是资源贫富的不同。从资金上:省内对于省级电视台的资金投入比较大,同时,省级电视台的广告收费利润非常可观;城市电视台虽然一部分城市经济发达,但终究受到一定的限制,资金的筹集就比较困难,广告费用也比较少。从运营设备上:省级电视台的设备齐全,精良,各个优秀人才都齐聚省级电视台中,不缺乏可用之才;城市电视台则设备简陋,硬件设备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道生存之道

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道生存之道 经过多方了解,卫视传媒发现很多地方电视台的从业者对于自身单位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一部分人认定,造成地方电视台影响力的削弱,收视率的降低的罪魁祸首是“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普及”,甚至还有某些地方电视台工作人员撰写了数千字的文章,声讨广电总局对于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监管不力。卫视传媒认为,造成地方电视台陷入如今的困境,卫星接收设施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绝非最根本的原因。下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地方电视台生存现状:挣多少吃多少 纵观全国各个地市电视台,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资金准备不足、或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仓促创建而成的。尽管有些电视台在后期经营中逐渐摆脱了欠账的窘境,但大多数电视台直到今日也仍然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连年还债地拼搏在扭亏之中。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以1983年中共中央37号文件为标志“四级办”体制的确立,“四级办”体制即中央、省、地区、市县四级办广播事业建设体制。一些地方电视台创建之初的职能仅仅是为录像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同时自办一个本地频道,制作播出本地新闻、专题等节目。 “四级办”方针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中国频率、频道不足的现象,广播电视台数量迅速增加,但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闲置、内耗的现象,县级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的。 山东某地方台工作人员算过这样一笔帐:地市台平均职员约200人,每人每年的工资福利办公差旅培训费开支,至少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每年的财务支出就是600万。其次,地市电视台的硬件构成大体上是4讯道转播车一台、500平米演播厅及其他单一功能演播厅3-4座、非线性编辑系统3-4部、一对一和一对二线性编辑工作室15个左右、

论新形势下县级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论新形势下县级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网络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县级的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县级传统媒体要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县级传统媒体的发展中要能够将传统媒体进行转型,与新媒体相结合,并向全媒体方向发展,结合自身的优势,提供权威报道,提高媒体公信力,可以让县级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新形势下县级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1.1市场竞争激烈,受众群体减少 当前,各种网络渠道和区域新媒体所释放的信息较多,这加剧了区域媒体之间的竞争,年轻人很少收看县级电视台或订阅县级媒体刊物,对于传统媒体中的广播来说,听的人也变少了,使传统媒体陷入了困境。各种新媒体和新闻客户端能够快速获取资讯,不受时间限制。而县级传统媒体在栏目制作方面还普遍存在着“三低”的状况,一是效率低,二是水平低,三是质量低。电视媒体的新闻制作流程较为复杂,并且总是在固定的时间点播放,新闻传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很多突发事件不能够率先报道出来,很多突发事件都是由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或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新闻平台捷足先登,这让县级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大打折扣[1]。这与当前的新媒体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不利于县级传统媒体的发展。这也使得县级传统媒体的吸引力不

断下降,进而导致县级媒体的影响力下降。 1.2广告市场份额下滑 县级传统媒体中的主要媒体依旧是电视媒体,然而县级电视台的栏目策划和栏目制作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地方特色,不能够很好的贴近民众的生活,其次就是很多县级电视台的广告播放严重超时,这使得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不断下滑,县级传统的媒体的渗透率也在不断降低。地级市的媒体不断改革与创新,省媒也逐步走向大的舞台,加上新媒体的大量涌现,占据了县级媒体的大量广告份额,这使得县级媒体很不具有竞争优势,广告收入也直线下滑。 1.3县级传统媒体内部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 县级传统媒体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监管,县级的电视台之间相互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恶意竞争,在电视栏目的制作中缺乏技术性人才,在工作管理中,缺乏创新意识,精品内容不多,这让县级传统媒体在内容的质量输出上大打折扣。 二、新形势下县级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要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渠道创新,贴近人民生活,围绕党政工作、民众需求和广告需求做好栏目定位进行专题策划,与新媒体相结合,提供权威的报道,促进县级传统媒体的发展。 2.1将传统媒体进行转型,与新媒体相结合 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县级传统媒体也要开始转型,将传统

影视在校园的力量与生存之道

影视在校园的力量与生存之道 【摘要】伴随着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脚步,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更是层出不穷。无独有偶,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对于这种需求是极其迫切与期待的。本文将阐述影视在校园中的力量,与影视在校园文化中将如何继续更好的生存。 【关键词】影视;校园;力量;传媒 “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影视文化,已经成为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主导文化形态之一,目前已具有了与传统的文字语言文化并驾齐驱的地位,以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为己任的高等教育,理应作出及时的回应。”[1]万国庆先生的这番话正说明着视觉文化正迅速改变着人们与外部世界对话的途径,而对于来势汹汹的影视,影视文化教育,作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体系中,更应该给予相应的地位,以及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影视在校园的力量有以下几点: 1 影视传媒平台所带来的覆盖性 影视是一种大众传媒,相较于图书而言,图书是小众平台。而中国的电视网络早已覆盖了千家万户,这一项优势是图书或营销网络永远无法与之相比肩的。日本学者中野晴行在《动漫创意产业论》一书中曾论述。正鉴于这样一个大众传媒平台,影视的传播效应正如它的覆盖性一般,在大学校园里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2 影视信息的可传播性 何为“影视”呢?“影视”(movieandtelevisio)指电视和电影的合称。[2]先来看电影,自从19世纪末第一部电影的产生到今天,影视行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可见,电影是早已深入人心的活动。电影不止运用独特的视觉设计,更吸引我们的是它所传达的内容,比如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以影片写史的抱负,将寂寞空虚的成长论述与压抑闭锁的都市空间和不断挫败的台湾经验联系起来。绝大多数的这些人,只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为了下一代的一个安定成长环境。然而,在这下一代成长的历程里,却发现父母正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与惶恐之中。这些少年,在这种不安的气氛里,往往以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3] 再说电视,“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最新统计数字,目前我国全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4.4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81%。”[4]在大学校园中,每个宿舍都有一台电视机。这就更能彰显了影视在校园内的普及度之高。 3 影视的导向性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电视、报纸、广播到现在的新媒体,传媒行业一直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中,每种形式都有其生存的优劣之处。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所以传统媒体必须要找到新的生存之道,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新媒体的发展,其典型特征是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互动性的信息交流,这些特点让传统媒体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 1、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人们习惯使用移动设备浏览新闻,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传统媒体的读者数量正在逐渐下降。人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张,传统媒体所用的时间更加长,让人们读上一篇大篇幅的文章已经变得很难。 2、广告收益减少。新媒体的广告服务越来越成熟,让广告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广告投放,通过点击率等方式回报投资,让广告费用的成本变得更加明细、灵活和具有粘性。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广告费用更加固定,很难根据点击率等做出调整,这也让新媒体更加有竞争力。

3、内容生产的瓶颈。传统媒体的内容创作一直是其优势 之一,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读者的特定需求,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也产生了瓶颈。人们更喜欢看全球各地的新闻报道,但实际上,很多传统媒体在地域性和专业性上,其内容提供和报道的深度不能满足人们需求。 二、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 1、布局转型。不同类型的传统媒体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 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它们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平台,以新媒体发展的理念进行布局转型,深入进行多媒体和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变革。 2、品牌价值的提升。传统媒体的品牌价值可以作为其生 存之道的重要一环。传统媒体长期积累了丰富的品牌积淀,他们的历史记忆和权威地位以及可信性、深度报道等方面的特点,都能够增强其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能力。 3、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更 好的与读者沟通和提高其服务热度,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可以作为信息服务的工具,同时弥补传媒产品生命周期的相对短暂。 4、新闻内容的创新。传统媒体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读者 的需求,对新闻内容的创新进行探索和尝试。对于内容的选题与构建、深度挖掘,传统媒体可以在此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成长。

体制内的一些人的生存之道

体制内的一些人的生存之道 以体制内的一些人的生存之道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在体制内工作的人们,面对着独特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压力,他们需要找到一些生存之道来应对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生存之道: 一、适应体制内的规则和制度 体制内的工作往往有着严格的规则和制度,要想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就需要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则。比如,准时上下班、遵守纪律、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等,这些都是体制内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体制内工作,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同事、上级和下级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开展工作,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积极沟通,解决问题。 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体制内的工作环境在不断变化,要想在这个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体制内的需求。 四、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在体制内工作,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 五、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在体制内工作,时间管理尤为重要。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设置优先级,分解任务,合理安排时间,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 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制内的工作往往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工作,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放松等,都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七、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激情 在体制内工作,有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工作上的困难和挫折,但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激情是很重要的。要对工作充满热爱和激情,保持对工作的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八、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 在体制内工作,经验的积累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反思和总结工作中

生存之道:学会生存的五大人生智慧

生存之道:学会生存的五大人生智慧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严酷的。我们不能因为生活的严酷去否定生活的美好,我们也不能因为生活的美好而不去正视生活的严酷。 活在世界上,我们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一定会与许多说不清的风险相遇。但是,如果缺乏对自己基本负责的态度,和对内外风险的防范之心,就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情感、事业等多方面的破坏。 如何保护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事业等都得到必要保证,这就是基本的”生存智慧”。 生存之道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句中国人的”古训”,充分说明了对待他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对待别人,不应该存有伤害之心;另一方面,当对别人没有足够了解时,需对他人有所防备,防备他人存有坑害自己的心。 战国时,楚王非常宠爱一位叫郑袖的美女。后来,楚王又得到一位新美女。

楚王开始喜新厌旧,把郑袖冷落到了一旁。郑袖是一个非常工于心计的女人,便暗暗筹划算计新美人。 郑袖先是想尽办法与新美人亲近。新美人对郑袖的热情没有任何怀疑,反倒心生感激。有一天郑袖悄悄告诉美人:楚王心情不好时,如果看到女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就会开心。 新美人信以为真,每当楚王心情不好时,便做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来。楚王觉得奇怪,郑袖乘机告诉楚王:新来的美人私下说,大王身上有臭气,见面时得掩着鼻子才行 楚王一听,怒不可遏,便令人割掉美人的鼻子,赶出宫去。于是,郑袖又夺回了楚王的宠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讲的是凡事要”多一个心眼”,所谓”防人”,实际就是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让人无法加害自己。生存智慧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生存之道二、不要片面理解”本色做人” 不少人信奉简单的真实,理论根据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要”本色做人”。

地方台棋牌竞技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地方台棋牌竞技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作者:方勇 来源:《记者摇篮》2018年第11期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棋牌类游戏纷纷登陆电视荧屏,而作为受众面较小的地方电视台,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将此类节目办出特色?本文结合鞍山电视台《欢乐三打一》节目实际案例,从项目选择、节目形式、传播方式、创收渠道等方面,探讨地方台棋牌竞技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 ;棋牌类电视节目; ;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众多直播平台、视频网站、微信自媒体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与挑战已经毋庸置疑,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借助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参与度更强的文体竞技类节目,来吸引广大电视观众的眼球,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成了许多传统电视媒体的共识。而各种棋牌类竞技游戏因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开始纷纷登陆电视荧屏,赢得了众多棋牌爱好者和普通观众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关注。 本文以鞍山电视台大型棋牌竞技类栏目《欢乐三打一》为例,从节目内容、形式、创收渠道等方面,探讨地方台棋牌竞技类节目的生存和发展之道。 在东北地区,三打一游戏一直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对很多中老年朋友来说,三打一已经成为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以此为载体,鞍山广播电视台《欢乐三打一》节目在2014年春节期间应运而生,迄今已经播出1700多期,参与选拔和比赛的选手已经超过1万人,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节目已连续多年位居鞍山电视台收视前茅。 长期以来,牌类游戏和围棋、象棋等棋类游戏相比,一直作为人们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作乐方式存在,形式非常下里巴人,显得难登大雅之堂。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相较于传统棋牌游戏,网络棋牌因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不仅可以迅速地聚集起大量的用户,也让游戏规则和标准的统一成为可能,呈现出全民竞技化的发展趋势,这也为牌类游戏搬上电视荧屏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牌类游戏走上电视荧屏,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覆盖率,也有助于将这项运动推向更加规范和正规的健康发展轨道。比如,《欢乐三打一》节目从创办之初,就一直倡导绿色棋牌理念,引导观众打绿色棋牌,过健康生活,起到了传统媒体应有的正面导向的积极作用。 在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地方台棋牌竞技类节目虽然受资金投入较少、受众地域限制较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只要坚持平民化视角,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努力做到多接地气,不断创新,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强化信息发布打造地域特色-县级电视台节目编排探索陈江苹

强化信息发布打造地域特色县级电视台节目编排探索陈江苹

陈江苹马金焕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如果说各档节目是养精蓄锐、整装待发的士兵,那么电视节目编排就是排兵布阵的用兵之道。打好一场战役,兵强马壮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没有精心的布局和有效指挥,一样不能取得胜利。十年前,大多数县级电视台也许不太重视节目的编排,不是很清楚受众的需求,而今天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和观众的细分,竞争日益激烈,电视节目的编排被认为是电视节目生产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疆阿克苏是浙江省的对口援建地区,相对于浙江的许多地区来说,经济欠发达,金华对口援建的温宿县位于阿克苏地区西北部,是距离区域中心阿克苏市最近的一个县,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员上都没有优势。温宿电视台怎样在央视、各级卫视、新媒体的冲击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温宿电视台和金华电视台的业务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对电视节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强调信息发布,加强新闻节目编排 新闻是立台之本,这是各级电视台的共识。在多种媒介共存的今天,地方新闻,也是县级台独具特色、外界了解本地资讯的一个窗口。在“走、转、改”的大背景下,各级电视台结合新闻“三贴近”原则,将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百姓。县级电视台本身就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所以县级台的地方新闻,往往就成为了当地收视较高的节目之一,拥有固定的收视群体。在电视节目的编排中,温宿电视台紧紧抓住新闻节目这张王牌,在汉语频道和维语频道晚间黄金时间,整合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打造本地独具特色的新闻资讯发布时段。具体的做法是用三档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打造了晚间20:30到22:00长约一个半小时的新闻带。分别是汉语频道20:30左右开始排播一档时长为20分钟的自制新闻读报类节目《今日说报》,这档节目立足于编辑整合,播发各大主流媒体当天的头条新闻和热点新闻的解读,是阿克苏地区首家电视新闻杂志类栏目。21:00准时播发自制的本地新闻节目《新闻报道》,以关注本地的时政新闻及民生热点为主。接着在21:30—22:00转播《新疆新闻联播》,三档新闻节目将国内外当天发生的各类热点一网打尽。维吾尔语频道的新闻节目从21:00开始,播发维语版的《新闻报道》和《新疆新闻联播》,在22:00以后继续转播中央

国产电视剧生存之道

国产电视剧生存之道 作者:苏丹丹 来源:《商周刊》2012年第19期 近年来,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入电视剧制作业,剧作的生产数量节节攀升。据统计,目前国产电视剧的年产量约三万集,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电视剧制作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自制剧和定制剧受到越来越多播出单位的青睐。不过,电视剧繁荣的背后,也有很多制作与播出方面的问题不容回避。当下电视剧产量高但质量不高,好剧目稀缺,新旧媒体竞争机制不合理,购剧价格不断飙升等问题正困扰着电视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片委员会于近日组织召开了“电视台及网络媒体与制作机构合作论坛”,来自全国的广播电视台、网络新媒体以及影视制作公司三方代表参加了主题讨论,就当前电视剧行业的生存环境、自制剧和定制剧的现状以及网络新媒体介入下的电视剧发展状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鱼”能否两“吃” 近两年,网络媒体大举进入电视剧的播出与生产领域,成为电视剧的购买大户,对原来的电视剧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冲击,使得电视台不再一家独大。然而,网络新媒体与电视传统媒体这两个播出平台在受众群、收视习惯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别。参加此次论坛的三方代表分别从各自行业的现状出发,对网络新媒体与电视台传统媒体的异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电视剧选购和播出安排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并边一步探讨了电视剧能否“一鱼两吃”的问题。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受众群、消费群上有很大差异。传统媒体追求黄金时间的电视剧收视率,这个时段的受众群主体是中老年观众。网络媒体则不同,主要是年轻群体。”作为影视制作方代表的上海尚世影业公司总经理苏晓这样表示。不过,优酷土豆网副总裁杜现朝认为,新媒体的用户和电视端的用户虽有不同,但也有一定的重合趋势,也就是说,年轻人倾向于使用网络的习惯与收看电视不冲突,年轻^不见.得不看电视。分别来自优酷网和土豆网的数据显示,网络平台比较热播的,电视端的收视率也不错。电视端收视率比较突出的剧目,在网上的传播效果也相当好。 而对于存在较大差异的新旧媒体,电视剧能否实现“一鱼两吃”,三方意见比较统一。在苏晓看来,不同媒体根据自身特点,在具体操作中会各有侧重,不过对好剧的追求是不会变的。现在大多数电视剧肯定能做到“一鱼两吃”,一部电视剧只卖给电视还不够。视频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多数电视剧在网络上能够实现更好的销售,所以“一鱼两吃”不是问题。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交流中心主任石卫平通过观察分析新旧媒体的点击率也表示,新媒体点击率高的电视剧,传统媒体的播出效果也不错;另外,新旧媒体都比较欢迎有风格的话题

地市级电视台生存之道

潍坊电视台要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 于智琳 作为与央视、省级卫视等强势大台在同一市场中角逐的地市级电视台,由 于资金投入、人才资源、技术设备上的弱势地位,不具备在打造媒体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发言权,也没有“频道专业化”基础。因此,如何在央视、省级卫视等大台的双重打压下寻找突围之路,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地市级电 视台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土化:地市级自办节目的特色打造 地市级媒体不论从政策上讲还是市场竞争力讲,都不允许频道扩张。而有限的频道资源,有限的财力、人员和技术设备,使地市台多年来的节目购成变化不大,不过是几档自办栏目加少量购买节目加电视剧。根据地市台的生存状况,如果摆脱频道改革的定式思维,从地市电视媒体“节目特征”研究入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狭小的地域空间,有限的收视人口,是地市级台在同质媒体竞争中最为不利的一面。但是,更了解地方产品需求,更贴近地方社会实际,更直接为家乡父老生活服务,恰恰是地市级台有别于央视、省级卫视的最大特征。抓住这个特征,围绕这个特征打造频道特色,就把握住了地市台生存的关键。 地市级电视媒体在“实力”不济的条件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利用掌控独占性信息资源的优势,在研究地域文化特色、把握地方受众心理、突出区域信息特征、提供本土信息需求方面狠下功夫,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精办有个性的品牌栏目。 1、把握好品牌栏目的定位。媒体品牌不同于商业品牌,商业品牌的形成需要较长的周期,商业产品一旦形成品牌,其品牌维护期也较长;媒体品牌采用的是大众传播手段,较容易产生影响和树立品牌。同样,由于受众对其关注度高,接触多,一两次的节目落差,就可能导致品牌的贬值,因而其维护难度较高。根据这个特性,对栏目品牌的树立和打造就要有较慎重的选择和认真的维护。切忌经营的随意性和管理的粗放型。 2、明确品牌栏目的风格。栏目品牌由于共享度高,不易形成受众对其的依赖性,但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在栏目经营中要弘扬个性,突出地域特征,将自然环境、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历史变迁、时代风尚等因素,融入品牌设计之中,并根据市场和受众定位,确立品牌的形态、风格、内容,树立形象、不断创新,延长品牌强盛周期。 3、注重品牌栏目主持人的选择和培育。媒体品牌具有明显的人格化特点,节目主持人是品牌的代言人,是构成品牌的人格化符号。根据栏目风格遴选主

区县电视台的差异化生存之道-精选文档

区县电视台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在广电系统中,区县电视台由于覆盖范围有限,与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再加上现在多媒体,如微薄、手机、网络等等都在传播信息,区县电视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找到差异化的生存之道,就尤为重要了。 1新闻节目本土化 “新闻是立台之本”。这一点无论对于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来说,还是对于区县电视台来说,都是适用的。但是由于新闻资源占有、采编人员有限等原因,显而易见,区县电视台无法在热点、焦点、独家新闻的报道上,与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相抗衡。新闻传播有个普遍规律:越是发生在受众身边的本地的信息,越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区县电视台做新闻节目的生存之道就在于本土化。 首先是内容的本土化。 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凭借强大的采编阵容,对于热点、焦点新闻可以展开深入报道,但他们对区域的关注度较低,无法达到贴近性,无法满足特定区域观众对本区域信息和服务的获取,而这正是区县电视台的优势所在。所以,区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从内容上就要多说百姓关注的事,多解决百姓的问题,这样才能加强节目与受众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提高节目的可看性。

比如,天津市滨海广播电视台在常规新闻节目《滨海新闻》(以当地领导活动、经济新闻为主)的基础上,又开设了一档民生新闻节目——《滨海万家》,专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从下雨导致居民家里被淹,到群租扰乱小区环境,再到八十岁老太骑游西藏等等,老百姓的大事小情,都是关注的焦点。老百姓不仅爱看,而且通过报道为他们解决问题后,该节目更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其次是讲述方式的本土化。 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把它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做到入乡随俗,生根开花,融为一体。如何做到入乡随俗?近年来,不少区县电视台都开设了方言类的新闻节目,通过方言讲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山东省齐鲁电视台的《拉呱》就做得比较成功。“拉呱”是山东方言,“聊天”的意思。该节目以山东方言为主要语言,实现了新闻、文艺一体化,由小么哥(化名)作为主持人,还有一个搭词儿(通过打断或插入一些话语,而将本一话题和下一话题连接起来),把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娓娓道来,表达了百姓的喜怒哀乐、愿望与要求。节目贴近现实,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帮助百姓。再加上节目形式生动活泼,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观众的欢迎与喜爱。 再比如,苏州电视台的方言新闻脱口秀节目《施斌聊斋》,不同于单纯的新闻播报,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去演绎新近发生

论汇编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论汇编类节目的生存之道 作者:刘青青 来源:《商情》2020年第15期 【摘要】汇编新闻节目成本低、便于操作,局限性虽然十分明显,但只要在节目实践中加强策划,广开思路,不断创新,紧紧围绕观众的收视口味做文章,“冷饭”也会被炒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汇编突破个性创新 大家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节目——图像的某一角被打上马赛克、不知从哪里找来的各种奇闻逸事、再加上或英俊或俏丽的一个主持人——这就是常见的新闻汇编节目。 宿迁市广电总台打造的《石头聊两句》,就是一档搜集天下奇闻逸事、好看好玩等观众最感兴趣的视频汇编类节目。这类节目完全依靠其他媒体的新闻资源,而不需要自己的采访队伍,根据自身的节目定位和风格,从其他台或者网络选取合适的新闻,重新排列组合后,融入或新颖独特、或犀利出彩的评论和观点,每天奉献给观众几个或新鲜时尚、或有所警示启迪,或开心愉快的小故事。而通过《石头聊两句》看汇编类节目,优劣势及其特点可见一斑。 一、汇编节目的特点与优势 (一)制作简便、成本降低 《石头聊两句》从包装形式看,是一档电视栏目,有演播室、主持人、片头片尾等电视栏目的完整形式。但是从运作方式看,它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节目,它几乎不用摄像机拍摄画面,记者、编导岗位弱化,编辑、制作岗位强化,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办节目成本大为降低。 (二)信息丰富,娱乐性强 《石头聊两句》栏目时长25分钟,里面有四个板块——《聊事如神》、《一目聊然》、《眼花聊乱》、《一笑聊之》。《石头聊两句》的素材来源是海量的网络信息,具有不竭的信息源支持。为了办好节目,《石头聊两句》确定了一个定位,那就是聊有趣事说新鲜事网罗天下关心事,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基本上能打捞到最新的民生热点和社会趣闻。 (三)观众收视群扩大

电视台舆论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地方电视台的舆论引导力】

电视台舆论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地方电视台的 舆论引导力】 由于存在片面追求高收视率等原因,我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很大程度上处于结构失衡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偏重“联播新闻”式的时政报道和民生新闻,致使大量财经报道、专题分析、新闻评论、新闻访谈等节目形式几乎丧失阵地。地方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不断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从宏观政策的引导、理念思想的转变、节目形态的创新、人才结构的培养等方面,着力提升自身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结构的失衡 纵观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2002年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大型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短期内红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各地城市电视台竞相效仿,争办民生新闻栏目。就像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民生新闻栏目在各地各台屡试不爽,办一个,成一个,火一个。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在我国社会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各类社会关系处于急剧调整时期,并且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已经明确的这样一个特定社会阶段应运而生的,可谓恰逢其时。它运用当代电视传播手段报道各类民

生新闻、反映各地民意诉求,通过报道成功化解大量民生矛盾、纠纷、解决部分民生需求,从而获得了各地电视观众特别是普通民众的热切欢迎,大幅度提高了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特别是当民生新闻报道内容和各地本土化传播元素相结合时,这种高收视率效应更是立竿见影。这一切都给当今时代电视新闻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民生新闻栏目赢得好口碑,争得高收视率,赚得丰厚的广告回报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近年来,大办民生新闻节目的同时,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结构失衡却在发展中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由于民生新闻在电视报道领域是个新事物,符合社会需求,特别是有高收视率,于是很多地方台在这个领域不遗余力,几乎无暇他顾。有的台一个频道就办有好几档“民生新闻”,栏目容量动辄半小时、一小时,内容难免琐碎、重复、“注水”;有的“民生新闻”栏目内容其实多数是社会新闻。在民生新闻一片红火的同时,地方台本该花力气办好的其他一些领域、类型的新闻节目却被尽可能压缩、删减、砍去。笔者在2009年对国内9省14家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构成做过一次调研,发现多数台基本上是“二元”结构,即除了各台必不可少的时政新闻栏目(通常叫《新闻联播》),其余基本上就是民生新闻或以民生新闻挂名的社会新闻栏目。14家地方台中只有2家各办有1档分别为30分钟和

地方电视台节目定位应坚持本土化特色

地方电视台节目定位应坚持本土化特色 面对中央及省级台强势媒体的竞争和挑战,地方电视台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呢?首当其冲的是应从端正办台思想,调整节目整合结构,打造突出地方特色的本土牌,从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广大群众,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是地方电视台节目样式的立足基础。所以“本土化”也就成为了当前各地方电视台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站稳脚跟,力求发展的着眼点和突破点。 双辽电视台在自办节目过程中,依托本土资源,充分发挥电视媒介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以身边景,身边人,身边事吸引受众。在搞活新闻报道,增强节目服务功能和播出形式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运用平民化视角,搞活新闻报道 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当地的大众主流媒体,采访对象基本上是本地区的,收看观众也是本地区的,因此,为了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地方电视新闻大篇幅地播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讲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还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也最真实地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在对这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应运用平民化視角,把硬新闻软处理,采用适合本地观众品味的播报方式和语言风格,增强贴近性和可视性,以强化新闻的地方色彩。记者、编辑也应该用平民的视角去观察和认识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与他们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热点、焦点,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到平民百姓的焦虑、疑惑或误解;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平民百姓内心的欢喜、悲哀或愤怒。才能与观众进行交流、产生心灵的沟通,电视新闻节目才能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满足受众需求,增强服务功能 关注平民的生存状态,对本区域的受众而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双辽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除了报道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还把更多的镜头对准基层,眼睛向下,增加了对社区、突发事件、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报道,编辑、记者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平常百姓生活中,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采写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 双辽电视台在自办节目时,拓展了新闻节目的空间,开办了《新闻长焦距》栏目,这一民生类的新闻杂志栏目,包含了《热线追踪》、《法在身边》《家长里短》、《媒体浏览》等四个子栏目,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把百姓的生存状态再现出来,吸引了众多观众,成为当地百姓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地方电视台可以从新闻和专题节目的定位和制作方式方法上吸引当地观众,

地方电视台节目生存之道-最新文档

地方电视台节目生存之道 现如今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压力主要来自央视、省级卫视,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不对等之争,地方台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无法与之抗衡,可以说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那么地方台是否只能被动接受冲击,在夹缝中艰难度日呢?其实地方电视台与本地观众的贴近性,无论是地缘还是人缘的亲密度都是得天独厚的,地方台虽然是有限覆盖但可零距离接触,这是其他任何台都不可比拟的。本地观众是地方台的生命线,只要地方电视台发掘先天优势,实现节目的本土化取向,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便可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近两年>节目的崛起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无疑为地方电视台注入了一只强心剂,《拉呱》是山东齐鲁电视台打造的第一档方言新闻节目,“自2005年10月31日开播以来几乎每周收视率都在上升,山东省网2006年1―7月份17:30―18:00这个时间段,在所有节目的排行榜中,《拉呱》收视率独占52.75%的市场份额。之前的这段时间,100台电视机有可能有90台在关着,《拉呱》开播以后开机率上升了30%”可以说《拉呱》节目改变了山东观众傍晚不太看电视的习惯,有效提高了齐鲁台晚间时段的开机率,实现了非黄金时段的黄金收视率。《拉呱》节目从四年前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牛市”,这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以方言播报新闻不是《拉呱》的首创,在它之前全国各地便已涌现出不少的方言节目,像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苏州台的《天天山海经》、绍兴台的《师爷说新闻》等,这些方言节目收视率都相当可观。《拉呱》能成为一个品牌节目被广为研究,成功之处不仅仅因为是方言播报,在立足本土的同时大胆创新才是它的成功秘笈。 电视节目“本土化”,是指要根据本地受众观看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习惯制作电视节目,达到全面反映本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信息的效果。在现代传播学中,所研究的“本土化”观念,是指以节目“本土化”为追求的观念,不仅指节目内容的“本土化”,它至少还应该包括节目的文化构成、审美品格、表述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本土化”。《拉呱》节目就是立足本土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题材的选取上注重贴近当地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在节目形态和叙事方式上汲取民间曲艺的优势与营养,将新闻与娱乐成功结合,打造出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成为山东最有趣的新闻节目。 节目内容本土化是吸引观众的有效手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观众欣赏节目有“本土化”倾向。首先观众具有“求近”心理。受众的“求近”心理是指受众对自己周围发生的或与己有关的信息更容易被吸引的心理,比如受众对所熟悉事物的亲近感,与受众个人特征接近得到的亲切感(如年龄、性别、职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