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对策思考

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对策思考
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对策思考

《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对策思考》写作提纲

序论

提出中心论题。

本论

一、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内涵

二、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现状

(一)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幼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低。

(二)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看法存在误区,总是觉得辛苦程度高,成就感却不强。

(三)管理者的水平和理念制约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化发展。

(四)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缺乏法律保障

三、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困惑的原因

(一)幼儿教师职业身份意识的迷茫

(二)社会自我对幼儿教师个体自我的过度压抑

(三)政府对幼儿教师职业化身份的忽略

四、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的解决策略

(一)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家园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二)同教师一起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园本培训,实现研训一体化。

(四)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职业化成长。

(五)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实现幼儿园和教师“双赢”。

(六)教师应该自觉摒弃传统的观念,对自己的职业有新的认识,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

结论

1,概述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2.呼应开头。

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对策思考

内容摘要:

幼儿教师职业化发展在近年来已经得到教育理论界、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师个体等的足够关注,但作为主体发展的幼儿教师对其自身职业的认同却有了越来越多的迷惘和困惑,对此我们有哪些较好的对策呢?分析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内涵,提出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种种困惑并分析产生这些困惑的具体原因,从中找出应对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幼儿教师认同教师职业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被人们忽略了太多的东西,有人说她们“婆婆妈妈”,只会哄哄孩子;也有人说她们轻松,还有长长的假期。其实,只要您们更多地关注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就会发现有已经太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尽管,幼儿教师职业化发展在近年来已经得到教育理论界、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师个体等的足够关注,但作为主体发展的幼儿教师对其自身职业的认同却有了越来越多的迷惘和困惑,对此我们有哪些较好的对策呢?分析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困惑的具体原因,并从中找出应对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一、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内涵

我们可以把认同分为两种类型。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看,认同可以分为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社会认同是有关某个集体的共同认同,它强调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以及集体成员相信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某些共同性和相似特征。个人认同也称自我认同,指个体综合先前自我、心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和未来希望六个方

面,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来看,认同可分为主观认同和客观认同。主观认同是指人们主观意识到的认同,它可进一步分为“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客观认同是体现和显示人的社会认同的客观的特征、符号和象征,如人的肤色、方言、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等。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注重幼儿教师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生命意义,注重职业认同形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人认同与社会认同、主观认同与客观认同的统一。

那么,如何看待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呢?下列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对教学的信念是什么;在我的课堂中,我要和学生做什么;在学生和家长的眼中,我是怎样的老师。

科尔斯特曼斯根据教师的经历,将教师的职业自我分为五个成分:自我形象,是自我描述的(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自尊,是自我评价的(我是不是一个好老师);工作动机,是意志的(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或我为什么不想做这个工作了);工作知觉,是规范的(我为什么必须要做一个称职的老师);未来的展望,是前瞻的(我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我的未来会如何)。他认为教师是一种高度自我涉入的职业,教师的职业认同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

雷诺德斯认为,探讨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必须关心教师认同背后的预设,她提出探究教师职业认同要问的问题是:教师梦想的界限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教师想要成为模范;什么时候教师会告诉自己“我

做到了”;教师能不能成为任何他想要做的人。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可以简单概括为幼儿教师对自己身为幼儿教师所具有的意义的整体看法。

二、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现状

(一)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幼师职业的认同和期望低。

很多农村幼儿家长人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的教育,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老师将孩子照看好,保证安全就行了,将幼儿教师看成“高级保姆”。还有家长以孩子在幼儿园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作为评价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唯一标准,导致幼儿园教师形成“填鸭式教学”,“小学化”、“学科化”现象严重,从而阻碍教师的职业化发展。

(二)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看法存在误区,总是觉得辛苦程度高,成就感却不强。

如果教师仅仅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天天按固有的模式机械地工作,就无法体会教师职业挑战性和创造性,无法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表现的发展和完善。如果不改变心态和环境,整天就会有诸多的烦恼与抱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自然也就难有职业成长可言。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而细致、具体的,既要在幼儿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还要让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高中、初中、小学可以以学分、以升学率、以排名等方式论教师的工作实绩,有硬

性的指标衡量老师的工作,然而幼儿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相对隐性些。因此,很多幼儿教师哀叹“累死了不好看”。导致幼儿教师没有职业化成长的动力。

(三)管理者的水平和理念制约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化发展。

教师的职业化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有很多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没有经过职业培训,观念不能跟上幼教改革形式,还有一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流动性大,这些幼儿园的园长对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没有作长远的规划,功利性强,只追求眼前的短期效益和利益,不愿花经费和精力、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因此也就谈不上有教师的职业发展。

(四)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缺乏法律保障

幼儿教师是幼儿职业身份认同的主体,这是无可质疑的。但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构建并非是幼儿教师个体力量所能及的,还必须依靠一整套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然而,从目前我国的现实境况来看,法律界、学前教育界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法律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也是造成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困境的重要因素,同时更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在编制、职称评定、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从法律制度的视角来看,幼儿教师职业身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和承认,也即幼儿教师职业身份没有被“制度化”,还处于一种边缘地带。幼儿教师在多数人眼中是不需要“职业化”的,是“人人可当”的,没有所谓的法制化保障。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缺乏法

律保障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职业身份的不公平”,幼儿教师不断地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职业价值以及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质疑。当幼儿教师心中的职业身份与现实中的“职业身份”相距过大或无法真正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认可时,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身份认同就失去了根基和支撑。当然,这里所谓的法律保障主要是指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入职资格、标准等方面用法律制度的形式作明确规定,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化要求,并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予以真正的法律制度认同。

三、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困惑的原因

在现时代中,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何以如此困惑和迷茫?结合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现实境遇,下面主要从幼儿教师个体、社会期望、政府行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幼儿教师职业身份意识的迷茫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身份意识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扮演的角色等方面的认识和体验。幼儿教师职业身份意识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及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幼儿教师对其职业身份认同的核心所在。然而,在现实层面上,幼儿教师职业身份意识呈现的却是一种迷茫的“图景”。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现实自我职业身份意识的迷茫。这里所谓的现实自我职业身份意识是指幼儿教师个体在从事当下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自身身心发展状况,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作用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其身份意识的迷茫性主要体现在幼儿

教师个体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职业条件不甚清晰,对个体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比较模糊和对自身所处的时代条件、时代背景的麻木不仁等三种状态。第二,镜中自我职业身份意识的迷茫。在面对社会、朋友、家人及社会舆论等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进行评论时,多数幼儿教师很难在客观审视与自我反省中将外部要求内化为自身职业身份意识,并通过自身调适而不断超越,从而在持续的教育教学改进实践中真正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体验。第三,理想自我职业身份意识的迷茫。也可理解为幼儿教师为自己当下的职业或职业所做的前瞻性规划,对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憧憬和“理想自我”,多数幼儿教师表现出的是迷惑不解的情结。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幼儿教师职业身份意识迷茫的核心。

(二)社会自我对幼儿教师个体自我的过度压抑

人生活于社会之中,社会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约束的作用,同时人又可以对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其职业身份认同,不仅要取决于幼儿教师个体的主体性意识,还要取决于社会不同群体对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多方面期许,即所谓的“社会自我”。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是幼儿教师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相互共识。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或时代都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或多或少与社会变革特征相吻合的外在规定性要求。鉴于此,在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研究视域内,应如何处理好社会自我的外在性规定与幼儿教师个体自我的积极建构间的关系,理应成为理论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反观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身份的现

状可以发现,社会自我对幼儿教师个体自我的过度压抑造成了幼儿教师个体性和自主性的丧失,致使幼儿教师对其职业身份认同可谓困境重重而“无法自拔”。如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对幼儿教师职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本无可厚非,但家长理解的幼儿教师职业性强就是诸如能多教孩子识字、算术、绘画等等,而幼儿教师职业的实质并非如此简单。当幼儿教师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时,就被看成是“不合格”的职业人士。为此,幼儿教师在面临多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个体自我”身份,而强化“社会自我”,以便能成为他人所期望的形象(或角色)。幼儿教师职业身份在这种外在性的“理想要求”下失去了自己的本来面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扭曲了幼儿教师的心理。

(三)政府对幼儿教师职业化身份的忽略

目前,我国幼儿园已基本形成“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整体格局。幼儿园受行政化干预的影响仍然比较突出,这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幼儿园办园的多元化,同时也为幼儿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从政府管理的微观机制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在幼儿教师职业化发展方面,政府的关注力度都是比较小的。幼儿教师职业化问题在当下还没有真正纳入政府管理的视野之内,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还没有被“制度化”。这可以说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感低的重要外部因素。因为政府对幼儿教师职业化问题的长期忽略,幼儿教师除了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很少有时间和机会走出幼儿园去参加一些职业性的培训、学习以及重要的科研项目。这种封闭性的工作环境,再加上幼儿教师

自身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幼儿教师个体的职业身份认同日渐消退,甚至出现职业身份认同危机。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质量。政府尤其是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理应认识到提升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以及学前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极力发挥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把幼儿教师职业化身份建设问题提上日程。让幼儿教师在不断追寻和建构“我是谁”的过程中,同时也感受到“他们也认识了我”的喜悦之情。当然,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可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但尽管如此,政府必须而且应该重视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

四、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的解决策略

幼儿教师职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我国整个幼儿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和进步,为此我们有哪些较好的策略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家园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我们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讲解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知道如何看待幼儿的发展,如何评价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工作。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观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教师的辛苦工作,促使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经常以活动为载体展示给社会和家长,如以“故事比赛”的形式展示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以“幼儿作品展”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以“运动会”等形式展示健康

教育成果,使我们教师的工作成绩以显性的形式呈现。

(二)同教师一起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确立发展目标,有助于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让每一个人理性地思考自身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现有的成长环境,恰如其分地给自己定位,使自己的成长历程永远充满挑战,让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追求。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注重园本培训,实现研训一体化。

园本培训的关键任务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园本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满足教师的需求,能够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园本培训的范围要涉及到幼儿园的各岗位人员,园本培训的方式要多层次、多样化。我们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园为本位,开放的、弹性的”多元化园本培训组织体系、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通过研训,提高教师不断的职业化成长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她们实现自身的价值,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感到职业发挥轻松自如,体验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确立“快乐研究”的价值观,尝试运用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法让教师在快乐中研究,在快乐中成长,让教师在快乐中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四)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职业化成长。

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幼儿教师的职业化成长。如幼儿教师职业培养制度,幼儿教师职业考核制度,幼儿教师职业成果汇报制度,幼儿教师职业成长交流制度等。这样就能够促进幼儿教师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并且同其他教师共同分享自己职业成长的经验和喜悦。另外,我们还可以将教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情况作为晋升,评选“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通过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职业发展的积极性。

(五)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实现幼儿园和教师“双赢”。

园长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走出去开阔眼界,要保障教师拥有个人职业发展的自主权。在资金和精力上要多投入,鼓励教师参与进修、学习、研究,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教师职业成长的摇篮。园长应当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教师发展了,办园质量才会提高,办园质量提高了,才会产生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更好的效益,才能留得住教师,才能使幼儿园、教师向更远更高的目标发展,最终走向教师同幼儿园共同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轨道,实现幼儿园和教师“双赢”。

(六)教师应该自觉摒弃传统的观念,对自己的职业有新的认识,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

传统教育中教师仅仅是“知识传递者”的一种角色定位,限制了教师的职业成长,降低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传统的教师角

色,造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吐丝的春蚕,燃烧的蜡烛,多少都意味着“无我”,意味着牺牲,意味着无私奉献。传统教育的功能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降低了它的挑战性和创造性,失去了它原本应该具有的魅力,也使得教师的生命价值难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实现。教师职业的内在魅力,首先在于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也应该是一种能体验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快乐的工作。作为幼儿教师还应该多学习,多读好书,保持阅读的习惯。多思考,让自己变得有思想,因为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碎、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才不会每天有诸多的抱怨和烦恼。

愿我们一起倡导积极的、进取的、乐观的教师观,视教师为以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辉煌的职业,铸造自己的美好职业生涯。

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最新教育文档

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逐渐由宏观层面转到关注教师个体生命意义的微观层面上来。教师的个人专业自我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教师专业认同是内在的、复杂的、动态发展的。本文从专业认同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 、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认同的发展是一个无意识的历程,强调需求、防卫和维持内在一致的感觉,强调一个人对他是谁的稳定的、一致的感受。从社会学的观点看,认同的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历程,强调社会对认同的影响,强调个人有意的选择以定义自己,认为认同是多重的、流动的。认同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有多种定义。 凯尔曼(H . c. Kelman,1958)描述态度变化理论时,给认同 所下的定义是,由于喜欢某人或某群体而自愿接受他人的态度,这虽然不是自己的态度,但已接近自己的态度。阿伦森 (E .Aroson,1985) 认为,认同是一种对社会影响的反应,做出这种反应,是由于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索里 (Sawrrey .J .M.,1982) 等认为,认同是指主体试图与另一个人完全相似或无区别。而美国《心理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是,认同

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主体同化、吸收其他人或事,以构建自身人格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界对认同也有多种解释: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认同是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对他人的整个人格发生全面性、持久性的模仿学习;认同是一种防御性机制,指 由于某种动机而有选择地模仿别人某些特质的行为;认同即自居作用,把自己亲近的人或尊重的人作为行为榜样进行模仿或内投自身的过程;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和一贯性等。 根据以上对“认同”的不同定义,可以把认同分为两种类型。从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看,认同可以分为社会认同和个人认 同。社会认同是有关某个集体的共同认同,它强调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以及集体成员相信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某些共同性和相似特征。个人认同也称自我认同,指个体综合先前自我、心理特 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和未来希望六个方面,统而合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来看, 可分为主观认同和客 认同观认同。主观认同是指人们主观意识到的认 同,它可进一步分为“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客观认同是 体现和显示人的社会认同的客观的特征、符号和象征,如人的肤 色、方言、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等。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注重幼儿教师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生命意义,注重专业认同形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是个人认同与社会认同、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2818634.html, 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作者:张敏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8期 【摘要】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开始较晚,多数成果集中在近五年。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论进行了梳理,并对未来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综述 【基金项目】文章为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成都市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ECER-2013-B06。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96-01 职业认同往往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基于米德的社会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研究基础,教师职业认同在约三十年前就成为了国外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国内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关注则相对较晚,尤其是对于幼儿教师这个群体的职业认同的研究在一开始是非常薄弱的。随着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推进,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受到空前重视的背景下,国内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也逐渐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发展的研究也丰富起来。这从研究者们的成果中可窥一斑。在中国知网上以“幼儿教师”和“职业认同”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所呈现的84条相关信息中有75条为近五年的研究,比例高达89%。可见近五年来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梳理。 一、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内容 我国目前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对某地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包括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的提出;二为对某特定因子与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三为实证基础上的理论探究。 二、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方法 目前国内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主要为定量的实证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相关文献,如秦奕发表于2007年《山东教育》的文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二)问卷调查法。研究者根据实地调研及专家意见等自编信度和效度较为良好的问卷,对所选地区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如丁洁自编

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_)幼儿教师职业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的职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存在着 如下问题,如:幼儿教师身份不明确、职称不独立、工资待遇差、编制设置停滞、 同工不同酬等,造成了幼儿教师心态浮躁、工作倦怠、素质参差不齐、队伍不稳 定等问题,致使幼儿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性别隔离现象十分严重。 男老师在总数上虽然仍很少,但他们的加 入,不仅为幼儿园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带来了心理层面的良性影响。男老师的刚 强、勇敢以及他们独特的互动方式,弥补了女教师力量缺乏的短板,有利于孩子 特别是男孩由脆弱变得坚强,由执勘变得宽容,从而得到人格的均衡发展。眼下 社会“男孩少阳刚,女孩显野蛮”,中性风大行其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幼教 层面引入更多男性,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事。与此同时问题出现了女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低于男性教师,其根源并不 是女性教师和男性教师的生理性别差异,而是受社 会性别影响#尽管当今是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但 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性别文化仍旧禁锢 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 重$事业次之#男性更适合从事高智商$高技能性工 作等#传统的社会性别偏见使小学女性教师甘于或 被迫位于附属地位,阻隔了其专业发展 女性教师角色冲突 家庭角色与教师角色冲突 小学女性教师既是承担教书育人任务的教师, 又扮演着母亲妻子女儿等角色#她们在兼顾教学 工作与家务劳动时,其时间和精力往往不能平衡, 常常处于轴称式的忙碌状态,用于自我发展和学习 进修的时间较少,精力亦受限#工作与家庭角色的 矛盾,给小学女性教师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 力,致使小学女性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阻隔 三、幼儿教师职业性别隔离

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要求

幼儿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要求 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幼儿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幼儿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对幼儿教育事业不热爱,就会把幼儿教育工作单纯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处处被动,时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改行,这种人是胜任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 2.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爱抚,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幼儿喜欢什么样子的老师?用幼儿的话说就是:“小朋友哭了,马上给他擦眼泪的”“经常给小朋友系鞋带的”“不厉害的”“不发脾气的”“不打人的”“不把小孩拉出来的”……一句话,爱孩子的老师受小朋友欢迎和喜爱。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心理素质较差的,如情绪欠稳定,主观武断,易冲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幼儿按自己所说的做,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守纪律、听话,但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又如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的教师,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对幼儿态度好,但胆子小,做事优柔寡断,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大多能力强,有主见,但纪律性差,缺乏自制力。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幼儿充满热情,工作主动,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 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 幼儿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对儿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它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其实这种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措施论文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措施论文 摘要:职业认同作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目前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由此导致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化发展进程缓慢。对此,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育中应增强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通过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合理设置、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等手段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教育投资也出现了低龄化的倾向,“0岁教育方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天才儿童”等口号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局面: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化发展进程缓慢。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很多幼儿教师把这个职业仅仅作为暂时性的选择,致使幼儿教师流动性强,离职率高。另一方面,在职的幼儿教师中也存在职业价值观缺失的现象,比如很多幼儿教师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不安于当一名幼儿教师,人心思走;或是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兴趣、意志消沉、得过且过等。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中加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幼儿园教师职前职业认同感培养的意义 职业认同作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可视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的一致。它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幼教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能够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有目的地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能够顺利地度过从业之初的适应阶段,尽快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因此在学前教

教师具有怎样的身份和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具有怎样的身份和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xx-06-13 05:39:37) 标签:地震情感反思杂谈教育“范跑跑”分类:南方太阳雨:教育教学篇 这次地震灾害,说了很多关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这方面的话,焦点,有点偏,个人观点太重,让我们重温一下我国的《教师法》,上面关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如下: 1、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活动,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 __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2、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法制教育以及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自觉参加继续教育课程或其他方式的培训及学历进修。 (5)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6)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所以有几个问题,要明白的, (1)教师的义务中没有学生监护权的转移,学生的监护权始终是他的监护人,教师没有权利和义务接受监护权的转移。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办法在中实行,经常被曲解,被拔高。 (3)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谋生,何况教师的劳动力是极其廉价的。 (4)教师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等的。教师承担着国家发展的希望,但不受重视。 (5)教育的问题不是教师的错,教学楼的质量是教师管不了的,收费也不是教师能左右的,我想说一点,你不反皇帝、不反贪腐、却反手无寸铁的教师,是不是太有点欺人太甚。 (6)教师的收入从来都没有达到公务员的水平,也没有跟国家经济发展同步,也没有分享到改革的成果。教师的教龄补贴,有二十多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必答题部分完整版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必答题部分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 第一部分必答题 1.小孩孤僻不爱说话,一个老师说不用管他不会闹事就行,你赞同吗? 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对班级上的所有幼儿负责,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幼儿,更要因材施教,特别 关注。小孩孤僻不爱说话,教师要更加关注其身心发展,仔细观察幼儿的表 现,如果是伴随重复动作加上言语不清,要考虑自闭症的可能并请专门的心理 医生诊断。如果发现幼儿只是不喜说话,不擅表达或交流,教师要着重引导, 引导她和其他幼儿多接触,多参与到集体游戏中,享受和同伴相处的快乐,发 展其社会性,改变孤僻的性格。 2.孩子教室里找不到,但是没出幼儿园,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幼儿本身好动并好奇心强,会被外面的 事物所吸引而跑出去。老师确认幼儿没有走出园所,那就把寻找范围定于幼儿 园内即可。幼儿园里都有所有教师的联系群组,比如微信群和QQ群,可以把走丢幼儿的照片和特征发到群里,在群里问一下其他的老师有没有见过这名幼 儿,这是最快的方式,既不打扰其他班级幼儿的正常活动,又有效率。如果这 名幼儿没有在各班,那就可以联系学校的保安在公共地方来找,比如走廊、活 动室、操场。如果学校有监控,调出监控来找也是可以的。最后,我想针对这 个情况提出建议,建议幼儿园在幼儿的园服上缝上写有姓名、班级的名牌,这 样也方便其他班的老师在看到走丢的幼儿后可以将其及时送回所在班级。 3.有些小朋友一生气就喜欢撕书扔书,然后李老师和他们讲了一个小人撕 书的故事,从那之后小朋友们就很少有撕书了,你认为这位老师这样做,对吗? 赞成。寓教于乐,作为幼儿教师不能只是说教来帮助幼儿改变坏习惯,因 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道德发展水平低,说教的效果很差。但是如果利用讲 故事或者玩游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幼儿更易理解并接受,尤其利 用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教育幼儿,更能让幼儿移情并接受教育。 4.在美术室里,孩子涂着指甲盖问你好不好看,你怎么办? 首先定位,幼儿涂指甲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那么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可以 这样说:“老师觉得你指甲上的花纹是很漂亮的,但是指甲太小了,花纹涂在 上面都看不清楚,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涂在指甲上的花纹画在纸上,就会更漂 亮了!我们都觉得指甲干干净净是最好看的,花纹我们可以涂在画纸上,赶快把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李茂森 教育学术月刊2008.7 EDUCATIONRESEARCHMONTHLY 摘要: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发展从概念内涵、研究 视角、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等不同维度来理解“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不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关键词:教师;角色规定;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李茂森,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7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上海 200062)。 教师作为影响课程变革的关键因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 Stenhouse)认为,课程发展说到底是关于教师的发展问 题,如果教师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课程变革就难以实现。然而我们在审视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时,发现教师这一变革性力量没有完全按照改革所设定的理想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的课程政策规定了“新”的教师专业角色后,变革者认为教师理应实现角色的转换,但现实却是“政策上所设定的,以为能籍以促成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角色,往往因缺乏教师的认可,流于一厢情愿的想法,而难以拓展”,[1]这也就造成课程改革陷入困境。 实际上,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会提出一些符合变革特征的、并要求教师达到的“标准”。对于每一个教师个体来说,这些“标准”都是由行政机构和专家等外在的力量“ 构想”的,都是一种控制性的、外部赋予的“观点”而已,因而在超越“旧”的技术理性同时,被所谓“新”的技术理性所“奴役”。课程改革设定的理想角色(如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转化型知识分子”等)只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通过努力并渴望达到的标准性形象,教育现实中存在的某些教师“惰性”行为仅仅是外在的力量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所“主观认为的”,教师“自己”对此或许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这也进一步让我们看清了问题的实质:即外在的“角色规定”与内在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实现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才能积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进而实现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课程改革。如何正确认识教师 的专业身份认同问题,我们主要对外在的“角色规定”与内在的“身份认同”之间在概念内涵、研究视角、理论形态和价值取向等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来加以考察和明晰。 一、概念内涵:“社会自我”还是“个体自我”?在社会学视野中,每一个人都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而角色就是指对某一特定职位的一种期待与规范。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往往在职业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教师”就是要成为别人眼中所期待的教师形象(或角色),是强调作为“教师”的人,而不是作为“人”的教师。这种被期待的教师角色是外在赋予的理想要求,是他人专业论述的产物,也就是要求教师达到职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客观特征。在任何一个社会或时代,都会对教师职业提出某些与社会变革特征相吻合的外在规定性要求,当教师个人不具有这种角色规定性时,则被看作是“落 后”(或者是“抗拒”)的表现。对于教师而言,其代价就是放弃“个体自我”,强化“社会自我”,以便成为别人所期望的样子,其自身所有真正的个体性与自主性可能都丧失了。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不断地努力成为他人眼中“教师”的形象,唯独遗忘了自我。 弗罗姆(E.Fromm)认为,这种自我的丧失,就是由于自己基本上是他人期望的反映,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身份特征,由于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了克服丧失个性带来的恐惧,他被迫与别人趋同,通过他人连续不断的赞同和认可,寻找自己的身份特征”。[2]因此,强调教师的角色规定,就是让教师寻求到一个可以归属的社会自我,并以社会自我完全遮蔽个体自我,成为真实的“伪自我”。 身份认同主要是人们对“我是谁”、“我何以属于某个特定群体”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确认。它一方面是寻求我 64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行业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健康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能让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作为教师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用师德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爱岗敬业,保教并重 1、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幼教事业中。 爱岗敬业、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教育,热爱岗位;尽职尽责。 2、保坚持保教结合原则: 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落实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具体内容,“保、教”是幼儿教育整体的不同的两个方面,但它同时对幼儿产生影响。 “保”就是保护幼儿的健康。身体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社会方面的。 “教”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体、智、德、美的要求 保教结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性质决定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自然的、有机的,随机的,而不是牵强的。 ①、将保教结合原则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②、将保教结合原则融于教学活动中,。 ③、将保教结合原则融于游戏之中。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使幼儿与同伴之间能友好地交往,能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做好某件事情。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真正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幼师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简述如何做好师友互动? 1创设良好的师友互动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作为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给予幼儿平等的言语权,促进是有积极互动。在幼儿园教育中,言语的交流是师友互动的主要途径。3调整角色,换位思考,提高师友互动质量。尊重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理解幼儿的想象,产生师生共鸣。 简述桑代克学习定律的内容?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的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的重复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中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她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十分重要。 简述幼儿气质包括哪些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 1胆汁质这类幼儿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容易冲动,情绪明显表露于外,但持续时间不长。比如,上课时坐不住,经常在椅子上乱动,老师的提问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画图画或搭积木时,开始很认真, 但稍不合意就把纸撕破或把积木推到。 2多血质这类幼儿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喜 欢与人交往,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注意和兴 趣容易转移,情绪表现明显,但易变。比如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愿意单独玩,不管 遇到生人、熟人,都主动打招呼,能很快适 应集体生活,适应不熟悉的环境,不怯场, 遇到不高兴的事就生气,但经别人劝说后, 不执拗,很快就忘掉,面部表情生动,能有 感情的讲述故事,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 注意力分散、兴趣容易转移、情绪不稳定。 3粘液质这类幼儿安静稳定,内向,有耐心; 沉默寡言,交际适度,能克制自己,注意稳 定且不容易转移。比如上课不主动回答问题, 但老师点名叫他,则可以回答的很好;与小 朋友相处,很少发生冲突,不爱告状,也不 爱表现自己;如果受了委屈,很长时间情绪 不好;能够长时间的从事某一项活动,不易 受到外界的影响;对经常从事的、已经习惯 的活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大不易习惯新的 活动。 4抑郁质这类幼儿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具 有较高的感受性,善于察觉他人不易察觉的 细节;情绪反应深刻、持久,但不现象与外, 具有内倾向。比如,不喜欢说话,不喜欢与 小朋友一起玩,跟不易与陌生人接触,参加 集体活动也不主动,被别人骂了还会长时间 记仇等;对最喜欢的老师也不以言语来明显 地表示好感,只是默默的望着老师;受到表 扬时没有明显的表示,教师稍加批评,就很 难为情,且持续时间长;起床时,穿衣服动 作很慢,上课时,动手、动笔的速度也很慢。 一般而言,纯粹属于上面四中气质类型之一 的人很少,大多数人同时兼具其他类型的某 些特点,具有混合性。 简述幼儿园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具有 哪些作用? 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的了解幼儿,进而 客观地评价幼儿。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 生活活动、游戏以及学习中的表现,遇到困 难时的反应,与他人交往的特点等,可以对 幼儿的能力,性格、兴趣等有一个较为完整 的认识。通过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分析与解 释,可以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做出客观地评 定,防止仅凭印象做出片面的评定。2有助 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学计划。 通过系统而细致的观察,教师对幼儿身心发 展的状况有了明确的认识与了解,这也为确 定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较高。争玩具、 争游戏角色、无意攻击、报复性攻击等,另 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 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2从工具性攻击 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 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 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3幼儿多是 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发展的 总趋势是身体上的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 相对增多。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 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受到攻击后发 动报复行为。 简述幼儿园教学目标? 1搞好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 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2发展幼儿的基 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 肌体的功能,增强体质,以保护、促进幼儿 的健康成长。3在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的粗 浅只是与技能,侧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 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 学习习惯与初步的动手能力。学习运用感官 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4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 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实诚、自 行、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务、客服困 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 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5培养初步的感受美 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简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 1不断提高幼儿只是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训 练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 解决问题的机会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的习 惯 简述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 学习材料本身具备逻辑意义 2 学习者必 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 学习者的认知 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简述幼儿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 则? 1方向性原则2爱、尊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的原则3因材施教的原则4正面教育的原则 5长善救失的原则6知行合一的原则7集体 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一致教育和 连续教育的原则 简述幼儿教师应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 织幼儿的一日生活?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 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求2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 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想象,提高 活动效率3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 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求4建立良好的常规,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 律 简述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重点考查哪些 方面? 1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实际了解 的基础上。2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 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 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地发展。 3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 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4 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 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 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 简述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幼儿创造力的途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 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 体包括五个方面1解放儿童的头脑,把他们 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和幻想中解放出 来。2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儿童动手的机会。 3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 是要允许他们发问。4解放儿童的空间,让 他们接触大自然。社会。5解放儿童的时间, 给他们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给他们一些 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学一点他们自己 渴望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做的事、6 解放儿童的眼。 简述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方法有哪些?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 松和谐的同伴关系。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 往的机会。3交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 技能。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 增加交往行为方式。5几级争取家长配合, 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简述选择与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1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需要,有效的发 挥各领域的教育作用。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 点,学习内容对幼儿来说应是必要的和有效 地。3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内 容具有时代性、丰富性。4适合幼儿的能力 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 性。 简述并评价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1 4

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_李茂森

2009年第3期(总第260期) 全球教育展望 GLOBAL EDUCATION Vol.38 No3,2009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X 李茂森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意义、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阐述了它对关注教师研究的视角转换、重视教师自我的生存状态、检视教师能否有效参与课程变革、深化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研究、强调教师行为选择的利益维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教师身份认同启示 =作者简介>李茂森/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上海2000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思潮因素的广泛而又持久的深入影响,使得诸如性别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族群认同等身份认同问题成为一个时髦而又敏感的社会问题,诚如霍尔和鲍曼所称的围绕Identity爆炸性研究。然而在教育领域展开对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只是近10多年的事情,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意义、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说明,进而指出我国进一步加强教师研究的努力方向。 一、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教师改变的真正实现 佛瑞德(Fred)在一篇探讨优秀教师素质结构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教师改变的洋葱头模型,如图1所示。[1]他指出,在这个洋葱头结构里,内层和外层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外层比较容易改变,而内层的改变相对较为困难,但是根本性的教师改变却依赖于内层的信念、认同和使命层面的改变。因而,教师教育的任务就不能够仅仅停留于教师行为和能力的改变,而是应该转向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积极关注,实现教师内在的深度改变。 (二)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进程来看,生命取向、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运动中的重要趋势。周淑卿指出,[2]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必须重建,即强调要将教师首先看作一个/人0,就是要将教师的生命经验、教育教学的认知情感态度纳入专业自我的范畴,强调教师自我的信念和价值观。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在不断地追问/我是谁0、/我何以属于这个群体0的根本问题,试图将/作为-人.的教师0和/作为-教师.的人0有机统一起来。唯有得到教师内在的身份认同,教师个体的生命发展才能得到强调,教师个体的专业自主发展才能现实。 (三)有助于认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不同表现 在身份认同研究中长期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性质之争,而鲍曼(Bauman,Z. )在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分析中形象地对两者的差异进行了阐述。他认为,[3]在确定性的现代生活中, 图1:教师改变的洋葱头模型 X本文获得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优秀博士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事业心 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幼儿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幼儿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对幼儿教育事业不热爱,就会把幼儿教育工作单纯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处处被动,时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改行,这种人是胜任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 2.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爱抚,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幼儿喜欢什么样子的老师?用幼儿的话说就是:“小朋友哭了,马上给他擦眼泪的”“经常给小朋友系鞋带的”“不厉害的”“不发脾气的”“不打人的”“不把小孩拉出来的”……一句话,爱孩子的老师受小朋友欢迎和喜爱。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心理素质较差的,如情绪欠稳定,主观武断,易冲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幼儿按自己所说的做,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守纪律、听话,但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又如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的教师,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对幼儿态度好,但胆子小,做事优柔寡断,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大多能力强,有主见,但纪律性差,缺乏自制力。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幼儿充满热情,工作主动,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 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 幼儿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对儿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它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必须经过严

解析幼儿教师身份的特殊性

解析幼儿教师身份的特殊性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这是国家对我们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一,在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上: 幼儿教师应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更是我们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热爱幼儿,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教育事业是我们幼儿教师社会义务感、道德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最实际、最集中地体现。 二,在身心素质上: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宽阔和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感、活波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三,在能力素质上; 作为我们的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效、高质量的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师必备的素质。 那么,为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怎么样的教育观呢? 一是我们幼儿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牢牢记住,“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不再是以前的幼儿只是教育客体,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对象。幼儿是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与个体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复杂和独特。教师既要尊重

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可主观的指挥一切,包办一切,又要发展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幼儿这一客体的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幼儿有统一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也要和幼儿的个性特点相结合,兼顾幼儿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可忽视幼儿的个别特点。 二是实施德、体、智、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因人而异。身为我们幼教要知道,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也不可“一碗水端平”。 三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幼儿发展的适宜性的要求。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身心发展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所以我们要采取与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及时有效地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幼教不可“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 四是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导形式。幼儿园工作章程为我们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并贯穿儿童的一日生活当中。在组织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方法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既可以使全体得到发展,同时可以照顾到个别儿童。 五是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教育要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

教师身份认同感 文献综述

教师身份认同感 【摘要】教师身份认同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国内研究者日益关注教师身份认同感,从教师身份认同感的涵义、建构过程、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对现阶段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类概括整理。 【关键词】教师;身份认同 引言: 在教师专业成长中, 教师专业身份有其特定的内涵, 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同时,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认识的多样性,广大学者对教师身份认同的认识各有特色。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与反思,从而对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现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 正文: 一、教师身份认同的涵义 1.身份认同 所谓身份认同,就是人们对自身归属的主动寻求。在英文中,身份和认同是同一个单词“identity”,它的基本含义为“‘在物质、成分、特质和属性上存有的同一的性质或者状态、绝对或本质的同一’,以及‘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刻一个人或事物的同一性;一个人或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其他的状态或事实’。”[1]在社会学领域中,有五条理论脉络影响了对身份-认同的研究: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G.H.米德和符号互动论,舒茨和知识社会学,涂尔干和结构功能主义,马克思和批判理论。[2] 2.专业身份认同 张军凤认为专业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辨识与确认,它关注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它的本质在于个体在群体中突显自己的身份特征,表达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做到最好”的主体诉求。 身份认同和专业身份认同二者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身份认同包含专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是对身份认同进一步的感知与确认。从某种程度讲,身份认同是向外的,它旨在使个体能够体认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能够接受和践行所在群体的行为规范、原则和价值取向,实现一种群属感;专业身份认同是向内的,它使身处于某个群体中的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努力使自己更加专业化,在本群体中彰显自己特有的身份特征,标识的是一种在群体成员中的地位。不过,无论是身份认同还是专业身份认同,二者都是主体在一定的生存场景下,在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考量下,在与外界的互动作用下,对自己的生存状态、生存意义的持续、主动建构的过程。 3.教师身份认同 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指教师自我对社会所界定的教师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