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制取导学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导学案
二氧化碳的制取导学案

11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导学案

教学目标:

①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②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③通过对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的方法的探究,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

1、常温时,实验室可用和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理由是:反应物的状态为和;反应条件为(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或,理由分别为、。

2、检验O2时可将伸入集气瓶,如果则气体是O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只需将放在集气瓶,如果则O2已满。

【自主学习】

1、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装置和_______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和

,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和。

3.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____大,_____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____________。

4、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则是二氧化碳。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合作与探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回忆氧气的制取)

材料一:1、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化学方程式)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下图的装置,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下图的装置。

3、下图中的A装置作哪些改动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M

B C

B

A

C D E

22

A B C D E 4、A 装置是否能用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什么?应该选择何种装置?

5、A 装置适宜于用什么方法制取气体?B 装置适宜于用什么方法制取气体

6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能否用图中的M 装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能否用图中的N 装置?

材料二:

1、由于氧气 可用 法收集,由于氧气 可用 法收集,氧气可用上图的 装置或 装置收集。

2、由此你认为气体的 和 决定了气体的收集方法。

3能用下图的装置来收集氧气吗?若能,该怎么收集?若将该装置装满水,如何收集氧气?

二、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导入: CO 2与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空气中有CO 2,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CO 2,那么在实验室里怎样制取CO 2呢?

(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原理的选择:

(选择原则:药品来源广,价廉;反应条件、装置、操作简单;产气速率适中,容易收集气体;纯度高;安全、无污染或污染小)

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

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讨论)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二)、装置选择: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生成CO 2 的反应 理由:产生气体的速度 是否适宜用于实验室制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

Na 2CO 3跟稀盐酸反应 D E F a b a b

33 为 ,收集装置为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与实践

以下仪器可供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选择,

1、根据所给仪器、用品,组内协作,组装一套制取CO2的装置并简要评价装置优点

2、完善实验步骤,用你组装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后组内交流感受。

①组装仪器;② ; ③装药品(先加固体石灰石, 后加液体稀盐酸);④收集并验满;⑤整理。

(四)、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

项目 气体 实验室制取O 2

实验室制取CO 2 1、药品及反应原理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药品: 反应原理: 2KClO 32KCl + 3O 2↑

2、装 置 发生 装置 A :固 + 固 B :固 + 液 →(不需加热) ? B

A ?

最新二氧化碳性质导学案

精品文档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 备课日期设计者使用日期使用者 学习目 标 【目标导学】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会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3、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的探究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定向自学】 【知识点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实验探究:向 燃着蜡烛的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 1.如图所示,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往烧杯中倾倒时,梯形白铁皮架 上的两支点燃的短蜡烛产生的现象是 试根据此实验现象总结出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结论: 应用拓展培养学生 的实验能力,观察 分析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二氧化碳本身毒性,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死亡。因此在 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注意换气通风。如果进入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超标的地窖时 应该进行试验。 (2)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复习回顾】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了__________ ,同时释放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氧气色、味、态 密度 溶解性 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氧气比较) 问题:1、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为什么?用干冰冷藏食品的优点 有哪些? 2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实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向一个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1/3的水, 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 (填“能”或“否”)溶于,使瓶内气压。复习回顾 承前启后 自主预习 以作业的形式 发放给学生查 找资料预习 合作探究以小 组形式实验讨 论总结知识点 步骤现象结论 1.向紫色石蕊试纸上滴稀醋酸 2?向紫色石蕊试纸上喷水 3.将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二 氧化碳中 4.将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放入二 氧化碳中 取四条紫色石蕊试纸,分别作下列实验,将现象填在下列空格内 结论:通过上述对比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写出二氧化碳与水 ;将第四次试验中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的石蕊试纸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用吸管吹入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讨论: 为了使用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 吗?刚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这是为什么? 【精拨展示】 师生合力突破本节 课重点,难占 八、、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然后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首先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最后,教材给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并在“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2.根据实验室内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实 验。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4.了解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学会收集、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 方法。 过程与 方法 1.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 行探究活动。用科学的方法去推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 情感、态 度与价 1.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探究欲。能从探究活动中获得 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备课笔记

课前 预习 1.实验室制取CO2常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 CaCl2+H2O+CO2↑。 2.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CO2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 气法收集,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3.CO2的检验与验满:检验CO2气体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验满的方法是将燃 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新课 导入 [设问]在课题1中我们学过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反应呢? [提问]请同学们讨论总结: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是什么?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检验所制得的气体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

6.3.1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2.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 3.知道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预防。 学习过程: 【演示实验1】 1.观察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__(可从气体的颜色方面) 2.阅读课本P117实验6-3,认真观看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师友核对答案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实验2】阅读课本P117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6-4,认真观看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实验中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3】阅读课本P118实验6-5,认真观看实验视频,描述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小组合作讨论) 区分 1 2 3 4 烘干第四朵花

现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 【思考】怎么检验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是什么呢? 【总结】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1】性质决定用途,阅读课本P119-120,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120-121,总结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1.影响: 2.措施:a. b. c. 【思考】1.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影响,属不属于污染气体? 2.二氧化碳能使人窒息,是不是有毒。 课堂总结:我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 1.CO2的物理性质: 2.CO2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教案 武强县实验中学:刘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 实验仪器、药品: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锥形瓶、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在实验 室如果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可用什么 方法? 2、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夏天鸡蛋容易坏,有人说,把新鲜鸡蛋在石灰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一氧化 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收集 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物质、 事实出发复习相关知识,让学生认 识到化学可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 题,提高学习兴趣并为新课的学习 打下基础。

人教版化学九年《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word教案一

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本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教材首先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采取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归纳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以及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来比较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仪器,由学生自己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然后利用设计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及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 2.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寻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备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 3.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获取二氧化碳的几种途径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为此,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个基本原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学生在课题《制取氧气》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气体的制取不仅要考虑反应原理,还要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等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因此,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要善于采取对比的方法组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回忆、对比、分析、归纳、实验等过程中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为增强讨论和探究的效果,教材给出了一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仪器。教学中,建议把这些图片复印放大,让学生先通过“拼凑”这些仪器模型,设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南通第一初中包慧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4.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二、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 三、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组实验法 五、教学用品: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锥形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大理石;稀盐酸;碳酸钠;澄清的石灰水等)。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由“人呼出气体主要是什么?”设疑,从而引出二氧化碳。紧接着思考二氧化碳是不是废气?有哪些用途?(投影)得出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进而简介它的工业制法,引出今天的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板书: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知识回顾。 在第二单元,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1)学生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分别是……) 图1:供选择的实验装置 (2)教师总结:由刚才的知识回顾,我们可以得出,反应原理、制取装置、验证

验满方法,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研究思路是,确定制备气体的反应原理,也就是确定反应物及反应的表达式→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气体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确定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收集装置确定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溶解性以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等)→确定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一般而言,气体验证、验满利用的是气体的——(化学性质)。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这一思路来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板书:1、反应原理 2、制取装置 3、验证、验满的方法 3.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提问:在我们所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呢?实验室里能选用这些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吗? (2)师生活动(投影)——议一议 (3)教师讲述:很遗憾,我们所熟悉的这些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因为生成 的气体可能不纯、反应条件较难满足等原因,没能入选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 反应。下面,老师再向同学们介绍三个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让我们通过 一组较为粗略的对比实验,看看哪些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4)学生分组实验。 投影实验内容(投影)——【做一做】 图2:三个对比实验的示意图 教师讲述: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先将半药匙碳酸钠粉末、两至三粒石灰石分 别放入三支试管中;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倒入1/5试管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我们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和对比三个反应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投影)——【说一说】 表3:石灰石、碳酸钙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初三化学二氧化碳学案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矿物燃料的燃烧;人类、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在地窖,山洞或者干涸的深井底部要做灯火实验) 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A、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气体。 CO2 加压降温后变成无色的二氧化碳,继续降温可编程雪花状固体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1.977g/L)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加压会溶解得更多。(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D、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78.5摄氏度直接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两只蜡烛的实验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结论: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 + 水→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受热:碳酸→二氧化碳 + 水 H2CO3 CO2 H2O 石蕊是一种有机物,其水溶液呈紫色。当它遇到酸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当它遇到碱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实验室里常用石蕊试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碳酸钙 + 水 Ca(OH)2 CO2 CaCO3 H2O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四、二氧化碳的制备(固液常温型)如过氧化氢制氧气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A、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 + 稀盐酸→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不用浓盐酸的原因(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不用稀硫酸的原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使之与稀硫酸脱离接触,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B、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法(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排水法(能溶于水) C、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2、将块状石或石灰石放入瓶中。3、塞上塞子。 4、由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液。 5、收集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research, Volume 1, grade 9, PEP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案2篇 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 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 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 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研究》 教案 2、篇章2: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进行CO2制取 的探究实验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3、了解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 方法和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对比、归纳,对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归纳和应用。 2、通过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4、通过实验比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讨论和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说明

第五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教学内容。作为新教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有由浅入深的作用。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形成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改进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体制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比较熟悉,应该说,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改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过程和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并设计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启发探索法:讲解、讨论、实验的引导探究。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教学难点】: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教学准备】: 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药匙、破底试管,铜丝,带孔小药瓶、分液漏斗、干燥管、具支试管、U 形管。 药品: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原理、装置,第二课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B、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C、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的探究、观察、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动手,积极参与的精神。(3)通过二氧化碳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有关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评价标准: 本节课首先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入课题,然后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备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思路和方法,并依此为序引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再通过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出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装置、收集方法以及验满和检验的方法,最后以自然界的碳循环为引擎,引导学生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在整个教学进行过程中穿插教师提问、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等活动,提供给学生完成任务及合作交流的的空间和时间,让问题层层深入、思维环环相套,使整节课内容直观、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脑海,转化为学生的内力。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优秀,有实验现象或是不出实验现象,

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掌握知识,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猜一猜:它是谁?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①三态变化:

②干冰的用途: ③观察与思考: A、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 B、像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思考: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啤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课本探究实验6—3 结论: ②情景激趣: 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在阿尔卑斯山脉有个奇怪的山洞,凡是人牵着狗进去,人安然无恙,而狗却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人说这是专门吃狗的魔鬼在作怪。当地人把这个洞叫做“屠狗洞”。

真的是魔鬼在作怪吗? 思考:进入屠狗洞的狗会死亡,人会感到胸闷,可以推测二氧化碳的具有什么特性? ③设计实验 久未开启的菜窖、请你设计并确定能否进入 ④探究实验 实验6—5 思考:A、CO2和H2O反应生成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B、加热后,红花怎么又变紫了? ⑤提出问题:以前我们经常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石灰水,它的原理是什么呢? 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学习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从而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是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并给以后制取其它气体提供了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STS 教育的思想和理论,使科学、技术与社会融为一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法处理】:以学生分析、探究、实践为主,以教师提示、启发、辅导为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02的装置。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资料、推理判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并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寻找药品、设计装置和制取气体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从化学原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制取C02的方法,并制取C02. 【教学流程】: 课题导入---- 提出问题 --- 搜集资料---- 分析判断---- 实验探究---- 交流总结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多媒体、石灰水、酚酞、无色透明的塑料瓶(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 学生用具:(1)仪器:锥形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盛水的烧杯(代替水槽)、酒精灯。 (2)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教师表演魔术(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将变红的溶液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无色透明的瓶中,振荡,观察现象。) 【STS理念的运用】运用趣味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言:我们要表演好这个魔术,重要的是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我们要研究清哪些问题,就能顺利的制取二氧化碳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STS理念的运用】这一环节运用问题讨论法,进行设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板书:1、反应原理 点燃 [提问]:我们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有哪些?高温 [回答]:C+O2 === CO2 C+2CuO===2Cu+CO2 点燃 [提问]:这些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吗?高温 C+O2 ==== CO2 材料好,反应快但不易收集 C+2CuO====2Cu+CO2 反应慢,需条件高

二氧化碳的制取学案

繁华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学案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师寄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命题人:孟贤锋审核人:郭华英 2014年11月7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CO2的实验室制法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通过探究比较,找出实验室制取CO2的理想原料,熟练记住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3.学会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 二、自主探究: 【思考】有CO 2生成的化学反应都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 吗?找出实验室制CO 2 的理想原料并说明原因。 【实验】观察并能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最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CO 2 的药品是,原因: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大理石(碳酸钙)块状改为粉末适宜吗,为什么? 【资料】①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CO 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由此推出 CO 2 的密度比空气的。 ②CO 2能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0.88体积的CO 2 ;且与水 反应,CO 2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CO 2 和水。

【对比】CO 2和O 2 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与水反应 CO 2 O 2 实验室收集CO 2 的装置是什么?请看相关信息后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收集方法是,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A B C 【拓展】我们还可以组合出更多的制取装置 【交流讨论】 1.说出A、C、E、F、G装置的优点 2.现在实验室只有碳酸钠(Na 2CO 3 )和稀盐酸,如果想完成实验室制取CO 2 应该选择上述哪些装置?为什么? 3.实验室制取CO 2 的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和检验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制取并收集一瓶CO 2 。 知识点三:工业制取CO 2 工业制CO 2 的原理是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1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2《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研究》word导学案

6.2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3、通过对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方法的探究,归纳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 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旧识回顾】 1、常温 ..时,实验室可用和 制取O2,发生装置应选,理由是:反应 物的状态为和;反应条件为(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或,理由分别为、。 2、检验O2时可将伸入集气瓶,如果则气体是O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只需将放在集气瓶,如果则O2已满。 【课堂导学】 探究一:实验室制取CO2的理想药品及反应原理 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请大家思考,都有哪些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些反应中哪些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呢?小组根据资料提示进行讨论或实验探究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的药品。 温馨提示: 1、含碳可燃物充分燃烧(氧气充足)都能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能生成CO) 2、含CO32- 离子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CO2,如:碳酸钙、碳酸钠等固体和稀盐酸或稀 硫酸在常温下反应能生成CO2;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要求为:①所制气体较纯净;②反应速度不易过快或过慢,应适 中,便于收集;③装置简单、便于操作;④原料廉价易获取; 4、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常温时能挥发出HCl气体; 项目能生成CO2的 反应及原料 所制气体 是否较纯 净 反应的难 易程度 反应速度 是否适 中 原料是否廉 价易获取 是否适合实 验制取 CO2 讨论区1 动植物呼吸 2 蜡烛燃烧 3 木炭燃烧4 高温煅烧石灰 石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二氧化碳》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本节课所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现象直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使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和强化,而且激发了他们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3) 在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归纳、、指导分析、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⑵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⑶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⒉能力目标 使学生懂得在实验室里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等。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溶液。 教具:多媒体电脑平台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 在课题1中我们学过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高温下碳还原氧化铜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反应呢?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讨论总结: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是什么? [共同总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是: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检验所制得的气体等。 【知识探究】 一、反应原理 [教师活动]

提供学生实验探究的参考信息: 1.碳酸钠粉末(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跟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性质信息(从生活经验和已有事实推测) ⑴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是 1.977g/L,比空气的密度(空气是)。 ⑵把燃着的木条插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⑶打开汽水瓶盖可以看到汽水喷出来,这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或“不能”)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⑷人向石灰水中吹气,看到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Ca(OH)2]反应。 [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重点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可供选的药品:⑴碳酸钠粉末(Na2CO3)⑵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反应;⑶碳酸钙粉末(CaCO3)⑷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⑸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可供选的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实验探究中的仪器操作、药品取用并观察现象; 2.共同分析总结:根据提供药品可做如下实验: ⑴碳酸钠粉末(Na2CO3)和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⑵碳酸钠粉末(Na2CO3)和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⑶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⑷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⑸碳酸钙粉末(CaCO3)和稀盐酸(有效成分HCl) ⑹碳酸钙粉末(CaCO3)和稀硫酸(有效成分H2SO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三《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2、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

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4、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作用 5、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 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什么叫实验探究、如何实施实验探究,却是学生不熟悉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 (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改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一切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探究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思维的活跃才是真正的活跃。所以,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时,我以“提出问题──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从设计方案到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3)、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生活,才能真正使学有所用,激发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一等奖)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新教材《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教学内容。作为新教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有由浅入深的作用。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形成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改进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体制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比较熟悉,应该说,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改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2)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探究,主动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和装置的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验满等操作。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的设计和评价,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师以探究式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整节课围绕二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