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是统计学中常见的两种数据类型,它们在统计分析中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应用场景。本文将分别介绍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是指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例如身高、体重、温度等。统计学中常用的计量资料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 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常用的描述统计量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平均值是计量资料最常用的描述统计量,它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则可以反映数据的位置和分布情况。标准差和方差则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2. 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在推断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用于验证关于总体的某个参数的假设,例如总体均值是否等于某个特定值。置信区间估计则可以给出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例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是指不连续的、以计数形式出现的数据,例如人数、次数、事件发生次数等。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频数分布、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1.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是计数资料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取值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个类别的频数。通过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2. 列联表分析

列联表分析是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构建列联表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变量之间的交叉频数,并计算各个格子的期望频数和卡方值。列联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3. 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卡方检验基于计数资料的频数分布和列联表,通过计算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异,并进行假设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独立。

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应用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计量资料的应用

计量资料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例如市场调研中对产品价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医学研究中对患者体重指数的描述统计和假设检验等。

2. 计数资料的应用

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事件发生次数的统计分析,例如对某个地区犯罪案件发生次数的频数分布和趋势分析,对不同性别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总结: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是统计学中常见的两种数据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统计方法和应用场景。计量资料可以用于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而计数资料则可以用于频数分布、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为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支持和依据。

统计学

1.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具体的讲,是按照设计方案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对数据的结果进行解释,从而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统计描述:用统计指标、统计表或统计图的方法描述及总结一组数据的重要特征,其目的是使试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楚并便于分析。 3.统计推断: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4.变异(variation):观察同一指标,各观察单位之间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也会使测量结果不同,这种差异称为变异。 5.计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定量数据,对每个观察对象的观察指标,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其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特点是能用数值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一般有计量单位。 6.计数资料(quanlitative data):定性数据,先将观察对象按性质或类别分组,然后计数各组观察指标的数目所得的资料。 7.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又称半定量数据和有序数据,既有计数资料的特性又有半定量性质的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之间有程度或顺序上的差别。 8.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它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 9.样本(sample):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 10.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11.误差(error):是指观测值与真实值、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根据差别的性质和来源主要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几种类型。 12.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一些固定因素产生,如仪器未进行归零校正,标准试剂校准不好或医生对疗效掌握偏高或偏低等原因。系统误差的大小通常恒定或按照一定规律变化,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这类误差可以消除或控制。 13.随机测量误差: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同一测量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主要原因是生物体的自然变异和各种不可预知因素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往往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到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不可避免。 14.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15.均数的抽样误差:统计学上对于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 16.概率P(probability):描述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17.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习惯将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18.平均数(average):描述一组观察值集中位置或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常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用于分析和进行组间的比较。 19.中位数M(median):将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按顺序排列,居中心位置的数值即为中位数。 20.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21.医学参考值范围:指“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指标等数据大多数个体值的波动范围。确切含义是,从选择的参照总体中获得的所有个体观察值,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百分位数界限,由此得到个体观察值的波动区间。通常情况,使用的是95%参考值范围。 22.相对数(relative number):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也可以是两个有关联统计指标之比。 23.率(rate):在一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率。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是统计学中常见的两种数据类型,它们在统计分析中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应用场景。本文将分别介绍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是指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据,例如身高、体重、温度等。统计学中常用的计量资料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 描述统计 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常用的描述统计量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平均值是计量资料最常用的描述统计量,它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中位数和众数则可以反映数据的位置和分布情况。标准差和方差则可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2. 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在推断统计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用于验证关于总体的某个参数的假设,例如总体均值是否等于某个特定值。置信区间估计则可以给出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例如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二、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是指不连续的、以计数形式出现的数据,例如人数、次数、事件发生次数等。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频数分布、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1. 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是计数资料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取值进行分类,并统计每个类别的频数。通过频数分布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2. 列联表分析 列联表分析是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构建列联表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变量之间的交叉频数,并计算各个格子的期望频数和卡方值。列联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3. 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是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卡方检验基于计数资料的频数分布和列联表,通过计算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的差异,并进行假设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独立。

统计方法总结

统计方法总结 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一、统计方法的选择 统计资料丰富且错综复杂,要想做到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并非易事。对于同一个资料,若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有时其结论是截然不同的。 正确选择统计方法的依据是: ①根据研究的目的,明确研究试验设计类型、研究因素与水平数; ②确定数据特征(是否正态分布等)和样本量大小; ③正确判断统计资料所对应的类型(计量、计数和等级资料),同时应根据统计方法的适宜条件进行正确的统计量值计算; 最后,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二、统计分析的步骤 (一)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收集数据的途径众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测量、调查等获得直接资料,也可通过文献检索、阅读等来获得间接资料。收集数据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外,还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资料:一是连续数据,也叫计量资料,指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二是间断数据,也叫计数资料,指通过对(二)整理数据 整理数据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汇总的过程。由于收集到的数据大多是无序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在进入统计运算之前,需要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数据进行核实,剔除其中不真实的部分,再分组汇总或列表,从而使原始资料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并能初步反映数据的分布特征。 (三)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指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运算,得出结论的过程,它是统计分析的核心和关键。数据分析通常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描述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相关强度的具有外在代表性的指标;第二个层次是在描述统计基础上,用推断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情况,并分析和推测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三、统计数据的搜集获取方法 统计数据或称统计资料,它是统计分析的基础,是进行经济研究和制定发展计划,作出各种投资、管理决策的依据。根据数据来源,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可以分为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 1、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次级资料来源于各种出版物和各级政府统计网站所公布的统计公报、统计分析报告和统计数据资料。随着现代信息的广泛传播,数据搜集可以从网络、

计量资料描述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进行统计分析的第一步,做好这一步是正确进行统计推断的先决条件。 计量资料常用的统计描述指标和方法主要有: 1、集中趋势指标(Central Tendency):包括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等。其中均数适用于正态分布和对称分布资料;几何均数适用于对数正态分布和呈等比的数据资料;中位数适合于所有分布类型的资料,但在实际中,中位数主要应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分布不明资料和开口资料。 2、离散趋势指标(Dispersion):包括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误等。方差、标准差用于正态分布资料,四分位数间距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变异系数用于度量单位不同和均数相差悬殊的资料,标准误用于反映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说明均数抽样误差大小。 SPSS的许多模块均可完成描述性统计分析,但专门为该目的而设计的几个模块则集中在Descriptive Statistics菜单中,最常用的是列在最前面的四个过程: Frequencies过程:产生频数表;按要求给出某百分位数。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描述都适用 Descriptives过程: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用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资 料,计算产生均数、标准差等; Explore过程:用于对数据概况不清时的探索性分析;

Crosstabs过程:完成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统计描述和一般的统计检验,我们常用的X2检验也在其中完成。 本次实习练习前3个过程:Frequencies过程,Descriptives过程,Explore过程。Crosstabs过程在X2检验实习讲述。 Frequencies过程 案例: 某地101例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测定结果如下,请绘制频数表、直方图,计算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CV、中位数M、p2.5和p97.5。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4.12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6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3.05 一、建立数据文件 1、定义变量:在数据窗口,点击,定义一个变量,变量名(Name)“x”,类型(Type)“数值()8,小数位数(Decimals)2,变量标签(Label):“血清总胆固醇”。 (2)输入数据: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一、引言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那些规律性现象和在自然和社会科学过程中数 字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推断的方法。统计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现代科技、 工程和商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统计学中,数据可以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两类。计数资料是指数据只能计算某个特定事件发生的次数或频率,这种数据通常表现为分类变 量的形式。而计量资料是指这样的数据,可以通过数值结构来描述它们的数量或大小,这 种数据通常表现为连续或离散变量的形式。 本文旨在介绍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类型的 数据并能够正确应用其相关的统计方法。 二、计数资料 计数资料又称分类资料。计数资料的数据量统计通常以频数或百分比来进行。频数是 指某个特定事件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而百分比是指这些事件在数据集中的出现频率。 这些计数资料通常可以用柱状图或饼图来进行可视化呈现。 在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中,最常见的是用卡方检验来判断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是否存 在显著关联。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口罩在不同寿命期间的感染率,我们可以使用卡方检验 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除了卡方检验外,在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中还有一些常用的量。我们可以使用似然比 比率来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型,以及使用警戒区分析来评估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 的关系。 三、计量资料 计量资料又称数值资料或连续资料。计量资料的数据通常用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 数等指标来进行描述。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的中心趋势和数据之间的变 异情况。计量资料通常可以用直方图或箱线图等图表来进行可视化呈现。 在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是使用t检验或ANOVA分析来比较组间或样本间 的差异。在医学试验中,我们可以使用t检验来比较用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线性回 归和相关性分析也是常用的计量资料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性。 四、结论 五、计数资料的实例

统计学中各统计方法及资料介绍与比较

统计学中各统计方法及资料介绍与比较 一、统计学资料的类型? 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对每个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获得的定量观察结果,一般有计量单位。 计数资料(count data):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计数资料的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或类别,可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两种情形。) 等级资料(ordinal data):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等级资料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者某种属性的程度。) 二、计量资料的统计学描述指标有哪些? 1、集中趋势的描述: 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简称均数,mean):各观察值之和除 以观察值的个数。总体均数用希腊字母μ表示,样本均数表示(适 X 于对称分布资料)。 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n个观察值乘积的n次方根。几何均数用G表示(适于取对数后近似呈对称分布的资料)。 中位数(median ):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一个变量的所有观察值中,位于正中间的那个数值或位于正中间的两个数值的平均数叫中位数。中位数用M表示(适于各种分布类型的资料,尤其是数据中有极端值,含有不确定的数值,偏态分布资料或分布类型未知时采用中位数)。众数(mode):指一组观察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没有)。 2、离散趋势的描述: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全距(range,R):全距也称极差,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

值的差值,是最简单的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而且可用于各种分布类型的资料(稳定性较差,不太直接使用全距描述资料的离散趋势)。 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 1、分位数(quantile):是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一个数值,它使得变量的一部分观察值小于或等于它,另一部分观察值大于或等于它。两个分位数之间的距离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2、百分位数(percentile):百分位数是一个位置指标,用Xp%表示。对于样本来说,它表示在按照升序排列的数列中,其左侧(小于或等于Xp%侧)的观察值个数在不包括Xp%的全部观察值中所占百分比为p%,其右侧(大于或等于Xp%侧)的观察值个数在不包括Xp%的全部观察值中所占比例为1-p%。 3、四分位数(quartile,Q):是把全部变量值分为4部分的分位数。 4、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Q):指第1,3四分位数之差,即:Q=Q3-Q1=X75%-X25% 。常和中位数结合描述偏态分布资料资料的分布特征。 方差(variance) :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值,又称均方(MS)。(离均差指每一个观察值与均数的差,反映所有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总体方差用σ2表示,样本方差用S2表示。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总体标准差用σ表示,样本标准差用S 表示。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 计算公式: 用途: 比较单位不同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比较均数差别较大的两组或多组资料间的离散程度。三、正态性检验的方法有几种? 分两大类:一是图示法,二是计算法。 图示法: 频率-频率图(proportion-proportion plot,p-p plot )是以实际

统计方法选择

统计方法选择 统计方法选择 选择一个恰当的统计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选对方向往往比走得快要重要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统计方法选择,供大家参阅! 统计方法的选择 编统计资料丰富且错综复杂,要想做到合理选用统计分析方法并非易事。对于同一 个资料,若选择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有时其结论是截然不同的。 正确选择统计方法的依据是: ①根据研究的目的,明确研究试验设计类型、研究因素与水平数; ②确定数据特征(是否正态分布等)和样本量大小; ③ 正确判断统计资料所对应的类型(计量、计数和等级资料),同时应根据统计方法的适宜条件进行正确的统计量值计算; 最后,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1 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参数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法。 参数检验法主要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N,即F检验)等,两组间均数比较时常用t检验和u检验,两组以上均数比较时常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法主要包括秩和检验等。t检验可分为单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当两个小样本比较时要求两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若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宜用t 检验或非参数方法(秩和检验)。 方差分析可用于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应用该方法时,要求各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各处理组总体方差齐性。根据设计类型不同,方差分析中又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

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针对四格表和R×C表利用 检验进行分析。四格表资料:组间比较用 检验或u检验,若不能满足检验:当计数资料呈配对设计时,获得的四格表为配对四格表,其用到的检验公式和校正公式可参考书籍。R×C表可以分为双向无序,单向有序、双向有序属性相同和双向有序属性不同四类,不同类的行列表根据其研究目的,其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具体见表1。 3 等级资料的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有序变量)是对性质和类别的等级进行分组,再清点每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在临床医学资料中,常遇到一些定性指标,如临床疗效的评价、疾病的临床分期、病症严重程度的临床分级等,对这些指标常采用分成若干个等级然后分类计数的办法来解决它的量化问题,这样的资料统计上称为等级资料。 为什么要选择统计方法? 当我们面临一个实际统计预测或推断问题时,往往有许多方法可以选择,这时我们面临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选择哪种统计方法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为什么这么选择? 1. 补充一些基本概念 预测与推断的区别:预测是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预测可能的结果,对每个特征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并不关心。推断关心各个特征变化时对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参数方法与非参数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统称为参数方法,即首先假设一个参数模型,然后用数据训练或拟合模型中的各个参数。非参数方法不需要对模型事先做出假设,因此可以和各个数据点尽可能拟合。 灵活性,光滑度或柔性水平:这三个词的含义是接近的,用来形容一个模型对数据点的拟合情况。灵活性或柔性水平较高的模型能够

常用医学统计方法

常用医学统计方法 统计学是以数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事物的一门学科。 ●变异导致的现象有,个体≠个体;个体≠部分;部分≠部分;部分≠全部 上述四种不同如果是变异所致,则不同是表像,相同才是本质。 ●鉴于“变异”的存在,当欲判断事物与事物有无不同时,必需考虑排除因变异 导致的“假性”不同。 二、基本概念: 1 2 A B 3、抽样误差: (1)样本指标(均来源于同一总体)之间的差别 (2)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样本来源于该总体)之差 ●应用意义:抽样误差存在的原因是变异。 样本与样本之间存在的抽样误差,并非真正不同,而是“同质”。 4、概率: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符号“P”表示 小概率事件:指P≤0.05( 5% )的事件。 法,每组30 (1)上述研究的“真正”对象,是若干还是全体糖尿病患者? (2 (3 (4)上述“同质”的观察角度分别是:同类病人;同类护理方法;同类效果 2、(1 (2 X :个体观察值,X :样本平均数,μ:总体平均数 A、X1≠X2 B、X1≠X2 C、X ≠X D、X≠μ E、μ1≠μ 2 三、统计资料种类:资料不同,统计分析方法亦不同。 1、计量 2、计数 3、等级资料:既有计量又有计数性质(了解) 四、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 ⑴随机:使样本对总体有代表性 ⑵对照:平行对照(观察组、对照组);自身对照 ⑶双盲:调查者不知被调查者属于何组,避免诱导误差 被调查者不知自己属于何组,避免依从性误差 ⑷齐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象,除了被观察因素不同,其他所有条件均应相同。

234 ⑴以统计指标描述样本资料(频数分析:均数、率等) ⑵——(应用在个体水平) ⑶以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情况(总体指标可信限)——(应用在总体水平) ⑷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是否同质(假设检验)——(应用在样本水平) 2、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器运算方法 ⑴直接法:略。 ⑵加权法:原理(与直接法相比较) 以组中值代替原始数据。 ●大样本资料可以用直接法计算均数吗? ●直接法和加权法计算公式中,“X”的含义有何区别? ●直接法与加权法计算均数,那一种结果更精确? 二、几何均数(G) 1 2、计算方法:将所有数据(X)取对数(lgX)→求“算术均数”→取反对数 三、中位数(M) 1 2 3、计算方法: (1)直接法:排序及目测位居中间的数据之值 (2)频数表法:计算关键—— 式中:L = i = fm = Σf L= 1 2以δ以S表示。 3δ大表示数据分散,δ小表示数据集中。 4、计算:重点掌握“应用公式”和计算器运算:(1)直接法:(2)加权法: 5、应用: (1)标准差反映了一个资料(内部)的变异程度。 (2)在X±1.96S的范围内包含了95%的观察值,故常用X±1.96S计算医学正常值。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 计数资料一计量资料一等级资料: 1计数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如临床某些检验结果用阳性或阴性反应表示,如要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先按A、B、AB、O四型分组,再清点各血型组人数。计数资料每个观察单位之间没有量的差别,但各组之间具有质的不同,不同性质的观察单位不能归入一组。对这类资料通常是先计算百分比或率等相对数,需要时做百分比或率之间的比较,也可做两事物之间相关的相关分析。 2计量资料是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标志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用数值大小表示出来的资料,一般带有度量衡或其它单位。如身高(cm)、血压(mmHg)、脉搏(次/分)等,都属于计量资料。每个观察单位的观测值之间有量的区别,但同一批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对这类资料通常先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等指标,需要时做各均数之间的比较或各变量之间的分析。 3对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和等级资料,请总结其各有那些统计分析的方法)个标志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得来的,但所分各组之间具有等级顺序。这些资料既具有计数资料的特点,又兼有半定量的性质,称为等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例如对一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将试验结果按-、+、+、++、+++分组,如某病住院病人的治疗结果,按治愈、好转、无效、死亡分组,同样各组之间具有顺序与程度之别。分析等级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有比和率,常用的统计方法有秩和检验、参照单位分析等。 根据分析研究的日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可以互相转化。定量一有序一分

类一二值由高级向低级转化;但不能作相反方向转化。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建立、发展和客观条件,统计科学则是统计工作经验、社会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方法融合、提炼、发展而来的一种边缘性学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统计方法的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1、统计方法及其用途 一、什么是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 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 描述性统计方法: 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曲线、表格、图形等反映统计数据和描述观测结果,以使数据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可将统计数据整理成折线图、曲线图和频数直方图等。 推断性统计方法: 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的方法。 二、统计方法的性质 1、描述性 利用统计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便展示统计数据的的规律; 统计数据可用数量值加以度量,如平均数、中位数、级差和标准差等,亦可用统计图表予以显示,如条形图、折线图、圆形图、频数直方图、频数曲线等。 2、推断性 统计方法都要通过详细研究样本来达到了解、推测总体状况的目的,因此它具有由局部推断整体的性质。

3、风险性 统计方法既然要推断用部分整体,那么这种由推断而得出的结论就不会是百分之百正确,即可能有错误。犯错误就要担风险。 三、统计方法的用途 1、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偏差、方差、极差) 2、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水平对比法) 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因果图、调查表、散布图、分层法、树图、方差分析) 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散布图、试验设计法) 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抽样方法、抽样检验、试验设计、可靠性试验) 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频数直方图、控制图、排列图) 7、描述质量形成过程。(流程图、控制图) 2、产品质量的波动 一、正常波动 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 仅有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控制状态或稳定状态。 二、异常波动 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有异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非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失控状态或不稳定状态。引起产品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六个方面(5M1E ): 人(Man):操作者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文化素养、熟练程度、身体素质等 ; 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维护保养状况等; 材料(Material):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等; 方法(Method):加工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正确程度等;

16种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有多少种

16种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有多少种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2015-11-10分类:数据分析评论(0)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一个朋友,数据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我需要学习哪个等等之类的问题,今天数据分析精选给大家整理了十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易9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 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 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A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 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

何谓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 2011-07-08 14:30 【大中小】【我要纠错】 医学统计资料按其性质一般分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两类。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应采用 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是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成若干组,再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如临床某些检验结果用阳性或阴性反应表示,对一批某病患者检验完毕后,清点呈阳性或阴性反应的各有若干例。又如要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先按A、B、AB、O四型分组,再清点各血型组人数。计数资料每个观察单位之间没有量的差别,但各组之间具有质的不同,不同性质的观察单位不能归入一组。对这类资料通常是先计算百分比或率等相对数,需要时做百分比或率之间的比较,也可做两事物之间相关的相关分析。 计量资料是用仪器、工具或其它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标志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用数值大小表示出来的资料,一般带有度量衡或其它单位。如检查一批应征青年体重,需要磅秤测量,通常以公斤为单位,测得许多大小不一的体重值。其它如身长(cm)、血压(mmHg)、脉搏(次/分)、红细胞(万/mm3)转氨酶(单位)等,都属于计量资料。每个观察单位的观测值之间有量的区别,但同一批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对这类资料通常先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等指标,需要时做各均数之间的比较或各变量之间的分析。 还有一些资料,也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某个标志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个数得来的,但所分各组之间具有等级顺序。这些资料既具有计数资料的特点,又兼有半定量的性质,称为等级资料或半定量资料。例如对一批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将试验结果按-、+、++、+++、++++分组,显然各组之间既有等级顺序,又有程序与量的差别。又如某病住院病人的治疗结果,按治愈、好转、无效、死亡分组,同样各组之间具有顺序与程度之别。分析等级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有比和率,常用的统计方法有秩和检验、 参照单位分析等。 在医学实践中,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可以互相转化。例如血压值本是计量资料,但如果将一组20-40岁成年人的血压值分为血压正常与血压异常两组,再清点各组人数,于是这组血压资料就转化成为计数资料了。假若将这组血压值按低血压(130/90-110毫米汞柱)、重度高血压(>130/>110毫米汞柱)的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人数,这时这组血压资料又转化为等级资料了。又如在计量诊断中,将某些阳性体征根据确诊病人的概率赋予分数,分数的多少代表量的大小,这样原来的计数资料就转化为计 量资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由于计量资料可以得到较多的信息,所以凡能计量的,尽量采用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区别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区别 概述 在统计学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是两种基本的数据类型。虽然它 们都是用于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工具,但在处理和解释数据方面存在 一些重要的区别。本文将介绍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定义、特点以 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一、计数资料 计数资料是指用于描述离散事件发生次数的数据。离散事件是指在 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不连续的事件。计数资料通常取非负 整数值,可以使用常见的计数单位如个、次、人数等。计数资料的 例子包括某地区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等。 1. 特点 计数资料的特点在于:

1.1 离散性:计数资料是离散的,每个观察结果只能是整数值。例如,如果统计一段时间内的犯罪案件次数,结果可能是0、1、2等整数值,不会出现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情况。 1.2 非负性:计数资料取值必须是非负整数。因为计数资料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次数的,所以不可能存在负数值。 1.3 计数单位:计数资料通常使用常见的计数单位。例如,描述交通事故次数时可以使用“次”作为计数单位,描述学生人数时可以使用“人”作为计数单位。 2. 应用 计数资料常用于以下领域: 2.1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统计和分析离散事件的发生次数。例如,考察某地区的犯罪率、统计一份问卷调查中各项问题的回答次数等。 2.2 教育管理:在教育管理中,计数资料可以用于描述学校班级的学生人数、学校每年举办的活动次数等。

二、计量资料 计量资料是指用于描述连续性现象或定量变量的数据。连续性现象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连续的事件或观察结果,可以采用多种数 值进行度量和表示。计量资料的例子包括人的身高、温度、收入等。 1. 特点 计量资料的特点在于: 1.1 连续性:计量资料是连续的,可以取任何数值范围内的值。例如,人的身高可以是任意实数值,不局限于整数或特定范围内的数值。 1.2 测量单位:计量资料通常使用具体的测量单位。例如,描述人 的身高时可以使用“米”作为测量单位,描述温度时可以使用“摄 氏度”作为测量单位。 1.3 变异性:计量资料存在着一定的变异性,即不同个体之间可能 具有不同的数值。例如,同一样本中的人的身高可能相差较大,收 入水平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生物统计: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整理 由调查或试验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往往是零乱的,无规律性可循。只有通过统计整理,才能发现其内部的联系和规律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资料整理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基础,本章首先介绍资料的分类,然后介绍不同类型资料的整理方法。 第一节资料的分类 正确地进行资料的分类是资料整理的前提。在调查或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数据按其性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和半定量(等级)资料三大类。 一、数量性状资料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够以量测或计数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观察测定数量性状而获得的数据就是数量性状资料(data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数量性状资料的记载有量测和计数两种方式,因而数量性状资料又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种。 (一)计量资料指用量测手段得到的数量性状资料,即用度、量、衡等计量工具直接测定的数量性状资料。其数据是用长度、容积、重量等来表示,如体高、产奶量、体重、绵羊剪毛量等。这种资料的各个观测值不一定是整数,两个相邻的整数间可以有带小数的任何数值出现,其小数位数的多少由度量工具的精度而定,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性的。因此,计量资料也称为连续性变异资料。 (二)计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得到的数量性状资料。在这类资料中,它的各个观察值只能以整数表示,在两个相邻整数间不得有任何带小数的数值出现。如猪的产仔数、鸡的产蛋数、鱼的尾数、母猪的乳头数等,这些观察值只能以整数来表示,各观察值是不连续的,因此该类资料也称为不连续性变异资料或间断性变异资料。 二、质量性状资料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性状,如颜色、性别、生死等。这类性状本身不能直接用数值表示,要获得这类性状的数据资料,须对其观察结果作数量化处理,其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统计次数法在一定的总体或样本中,根据某一质量性状的类别统计其次数,以次数作为质量性状的数据。例如,在研究猪的毛色遗传时,白猪与黑猪杂交,子二代中白猪、黑猪和花猪的头数分类统计如下表。 表2-1 白猪和黑猪子二代的毛色分离情况 毛色次数(f)频率(%) 黑色96 21.33

医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医学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一般人认为统计学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就是资料的统计分析,这是因为这部分工作容易被人觉察到,并且也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这是一种不太全面的看法。因为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资料的统计分析,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之中,包括计划、设计、实施、资料处理与分析,到结果的展示和解释,直至到最后论文发表,都需要统计学知识的支持。因此,学好统计学基本理论,掌握每一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其使用技巧,对每一位医学研究人员来讲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第1节临床科研中研究变量的类型 在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之前,必须辨别清楚将要统计分析的研究变量的性质和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因为不同类型的资料所选用的统计量和统计方法不同,在病因学科研中研究变量所起的作用以及研究其目的不同,对它们的处理也不一样。以下按测量单位和病因学研究的目的对研究变量的类型加以介绍。 一、按测量尺度分类 1.计量资料 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例如在研究血压与身高、体重等身体型态指标的关系时,以人为观察单位,测得的身高(cm)、体重(kg)和血压(mmHg)属于计量资料。又如在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时,以每个采样点为观察单位,测量不同采样点空气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等的浓度(mg/L)。再如临床实验室检验中,血脂的浓度、血糖的含量、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浓度

(IU)等也属于计量资料。 计量资料又可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资料两种。离散型资料往往是一种计数,如每名儿童口腔中的龋齿个数、单位面积内细菌菌落的个数、显微镜下每个方格中的红细胞数。这种计数只能是0和正整数,不可能是负数,也不会有小数点。连续型资料,理论上在任何两个数值之间都会有无穷多个数据,如身高,在175厘米与176厘米之间理论上存在无穷多个数据。 2.计数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称为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例如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按A、B、AB、O型分四组,计数各血型组的人数。再如吸烟/不吸烟、高血压/血压正常等均属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根据所分类别是两个或多于两个,分别称为二分类变量和多分类变量。 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主要区别在于观察单位的某一标志能否观察到一个具体数值。人的身高、体重、血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显微镜下每个方格中的红细胞数等指标均可测量到一个具体数值。而人的血型、职业等指标,只能用文字表示,按照特征分组后,清点各特征的个数,而没有单位。所以又被称为类别变量(category variable)或名义变量(nominal variable)。 3.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然后清点各组包含的观察单位的个数所得的资料,称为等级资料(ranked data),或称有序资料(ordinal data)。例如评价疗效中的治愈、好转和无效,症状的重、中、轻和无,化验时的++++、+++、++、+、 、-等。又如健康自评时的备选答案,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这类资料兼备计量和计数资料的特点,比如治疗效果这一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但取值又具有部分量化的特点,治愈>好转>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