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概况简介两分钟

四川省概况简介两分钟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面积498900平方公里,东临贵州省、重庆市,南接云南省,西接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北缘四川盆地。四川省属高原山区,以大型山脉勒水线为界,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中低海拔山地及浅海湾环抱的丘陵、沼泽,地势起伏较大,

四面环山,气候分南北两大温带。

四川省国土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多样,众多的能源给该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该

省已实现自然物质资源总储量的5万亿以上,其中能源资源储量排名全国第四位,贵州以

往的五粮液、醇香酒、佳华花果酒等多为省内产量所占全国比重较大,常绿乔木森林覆盖

率达35%,为该省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该省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

四川省是中国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四川省经济总

量已经连续多年处于全国第四位,且每年增长率逐年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程度明显改善,

现已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经济体系,多元的产业为省内经济发展把握多长期持续性动力。

四川省此外具有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分布于全省,汇集了藏传佛教

文化、儒家思想文化、草原文化、四川自身的特色文化,如芦笙舞、庙会、尊严酒、彩灯、花灯等,一俗、古老文化被当代文化所承载,使现代文化又注入美好的传承。

所以总结来说,四川省是大型山脉勒水线界、自然资源丰富的高原山区,具有独特的

多元文化,重要的经济全国第四,多种产业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新型经济体系,展示着四

川独具特色的新发展盛况。

(四川导游词)四川概况导游词

四川概况导游词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三是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现根据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____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立起了奴隶制国家。《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____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泰国趁蜀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因此,三国时,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 ____(省、市、区、县)境)。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地理资源概况

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四川省地理资源概况 一、水利资源 四川属于长江水系。四川共有大小河流 1419 条,号称“千水之省”。除西北的白河、黑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外,主要河流金沙江、山民江、嘉陵江、沱江、涪江等,皆注入长江之中。长江横贯全省,宜宾以上称金沙江,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又名川江或蜀江。 四川有河流 1400 多条,蕴藏了充足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水能资源。省内河流年径流量约3000 亿立方米,居全国之冠。全省水能蕴藏量约 1.5 亿千瓦,占全国的 1/5,仅次于西藏,列全国第 2 位。其中水能资源可开发量 1.1亿千瓦,占全国的 27%,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金沙江、雅碧江、大渡河,约占全省水力资源的 2/3,可建 1 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的站址有 200 多处,百万千瓦以上水电站的站址有 20 多处。四川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 330 万千瓦,是中国 20 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电站。 四川的天然湖泊虽有 1000 余个,但水域面积多不大,一般都在 1 平方公里以下。其中较大者有沪沽湖,位于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之间,面积 72 平方公里,四川境内面积约 27 平方公里。邓海位于西昌市东南 5 公里,水域面积 31平方公里,是四川最大的湖泊。 四川的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已发现温泉(群)354 处,地下热水钻孔 114 个。四川的地下热水及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前景。 二、动物资源 四川幅员辽阔,且受冰川大面积破坏性的影响较小,现代生态环境优越,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 1100 余种,占全国的 40%,其中鸟类和兽类约占全国的一半。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 55 种,珍稀动物保护资源居全国第 2 位。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主要生息于四川境内 4 个山系的 36 个县和保护区内。 三、植物资源 四川地貌和气候多样,植被类型多,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全省森林面积 746万公顷,是全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长有许多珍贵树种。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其种类占了中国的 1/5 以上。全省高等植物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 1/3。其中维管植物 9250 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国的 30%.药用植物占 75%。

四川省情简介

四川省情简介 四川气候 一.全省气候特点 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多。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 1.气温 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渠,为—1.5℃。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 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得荣最少,仅有315.7mm。 3.日照 全省年总日照时数为782—2692小时,以四川盆地、川西南山地、川西高山高原的顺序递增。盆地内又呈自西南向东北增加的趋势。川西高山高原1171—2692小时;川西南山地1204~2645小时;四川盆地782~1575小时。全省以理塘最多,达2692小时;宝兴最少,仅为782小时。 三.气象灾害 全省主要气象灾害可分为8类、101种,分别是:干旱(春旱、夏旱、伏旱)、暴雨、洪涝、秋绵雨、低温(春季低温、夏季低温)、大风、冰雹、雪灾。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其中尤以全国农业主产区的四川盆地受影响最大,有时伏旱和秋旱相连,形成伏秋连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洪涝可发生于省内各地,其中又以凉山州南部和盆地西部、北部受影响较大。川西高山高原为全省降雹最多的地区。大风造成的灾害以盆地内和凉山州南部较为严重。甘孜、阿坝两州虽大风日较多,但地广人稀,损失一般不大。 四.各区气候概况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 97 度 21 分~108 度 31 分和北纬 26 度 03分 ~34 度 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东西长 1075 公里,南北宽 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 51分钟。现辖 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 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 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辖区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 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 300 或 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 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 7556 米。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 900‐1600 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四、四川的土地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全省单个面积大

四川省情省策(最全)

四川省情省策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位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多年来既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博大奇绝的巴蜀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分布概况 1、四川行政区划 四川现除省会成都是副省级城市外,还辖17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7个地级市是:自贡、攀枝花、沪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3个民族自治州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省会成都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多项殊誉。 2、中国的人口大省 2005年末,四川年末总人口8750万人,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列全国第3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3.7%,列西部第1位。 3、中国的民族大省 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居住着55种民族。除汉族外,有彝、藏、羌、苗、回、蒙古、傈僳、满、纳西、土家、白、布依、傣、壮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

中国地理-四川省

四川省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总体上呈西高东低走势,地貌类型以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为四川盆地,盆周为丘陵、山地,西部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川西高原(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约为1000小时—1600小时。 四川幅员辽阔,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是中国第5大省。全省总人口8800多万,列全国第4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2.3%,列西部第1位。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籍田中学地理组高正春 一.四川省地形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 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四)川西北高原地区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二.四川省气候概况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 ≥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 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

四川概况

四川概况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中国西南内陆。东与湖北、湖南,南与贵州、云南,西与西藏,北与甘肃、陕西相接。拥有有利的气候环境,精良的耕地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地处四川正中。 四川幅员48万5千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千7百万,是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故乡。 四川经济实力全国排名第九,西部排名第一。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上,四川占西部12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总额的四分之一。 四川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成都是商务,贸易,金融,技术中心,同时是交通和通讯的枢纽。最近成都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家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四川农业基础深厚,工业系统良好,在电子信息,机械,冶金,水电,饮料,食品,药品,化工以及旅游业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5个著名旅游圣地,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都江堰灌溉系统-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和大熊猫基地,均被列为联合国文教科组织世界自然和文化遗址,在遗址数量上仅次于北京。 四川水电和矿场资源丰富。包括钒、钛在内的11种稀有金属蕴含量居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同时四川拥有超过4500个品种的中草药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四川目前有188家国家级研发机构,76所高等学府,54位中国社科院和中国工程学院院士。四川的科技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随着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四川的经济突飞猛进,社会全面进步。近五年省内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7%,2006年总额更是达到了1127亿美元。 最近四川省政府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响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四川’的主题,四川发起了4个转移战略,加速农业,工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以‘人民民主为重,人民利益为先’的治理方针前提下,四川始终将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实现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我们将坚持更广泛的对外开放,建立多方向、多层次、广覆盖的开放模式。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四川已与超过19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有

(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概述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面积最大的地区。四川省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 生态系统。以下是对四川省自然概况的整理。 地理特征 - 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2°54' - 108°50',北纬26°03' - 34°19'之间。 - 面积:四川省总面积为485,000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 4.73%。 - 地形:四川省地势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川东南山地等地形。 - 气候:四川省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多。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钛矿石等。 - 水资源:四川省境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如长江、嘉陵江、 青海湖等,水资源丰富。 - 森林资源:四川省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有许多 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 - 生物资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 物物种。 自然景观 - 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九 寨沟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野生动植物。 - 峡谷:四川省境内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如壶口瀑布、锦江峡 谷等,风景秀丽。 - 山峰:四川省是中国山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著名的四 姑娘山、贡嘎山等山峰,山峰壮丽。 - 湖泊:四川省有一些美丽的湖泊,如青海湖、若尔盖湖等, 湖泊宁静优美。

总结 四川省自然概况丰富多样,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特征使得四川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域,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和保护其独特之美。

四川历史文化简介

四川历史文化简介 四川历史文化简介 1 四川也被称为“天府之国”。历史文化悠久,名山大川众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传承,使四川的人文风貌和特色既独特又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彩、奇特的'文化特色。川菜以麻辣闻名天下,川剧变脸深人人心,人文荟萃,蜀地风流。 四川的人类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在四川东部的巫山县大庙(现属重庆市),科学家们发现了距今202—204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在川中的资阳县,出土了著名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在川东的铜梁县(现属重庆市)、川中的资阳鲤鱼桥、川西平原的成都羊子山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的汉源县,发现了大量古人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和兽类遗骨,时代大致在几十万年到一二万年前。这些考古遗存和遗迹,便是四川先民生息劳动的最早的证据。 大约一万年前,四川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从东部长江三峡到西部甘孜、阿坝,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如磨光石、陶器、牲畜遗存广泛分布在四川全境。到目前为止,已发现200多处遗址,表明新石器时代革命的种子已经遍布巴山蜀水。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遗址有巫山(现属重庆市)大溪遗址、绵阳边堆山遗址、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这里有密集的聚落、大量的抛光石器、陶器、动物遗物和工艺品,表明新石器时代已达到鼎盛时期。由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川西平原腹地的文明要素逐渐形成。大约4000年前,早期的城市出现了广汉三星故地,原始形态的刻划文字和青铜器,一个古文明中心于那时在四川诞生。 四川在中国古史传说里占有重要地位。据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文献记载,约在公元前30世纪,华夏始祖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蜀山

四川成都简介

四川成都简介 四川成都简介 一、地理位置 四川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地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邻重庆市,南连贵州省,西靠青藏高原,北界陕西省, 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 二、历史文化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都 有三星堆文化、邛崃文化、金沙遗址、宽窄巷子等众多具有历史意义 的古迹,成都的历史文化保留完好,曾是南方重镇、盛唐帝都,也是 闻名海内外的文化古都。 三、特色美食 成都人文化底蕴深厚,美食也是另人向往的一大特色。成都有四川菜、火锅、串串香等代表性菜品,集川菜、湖广菜、川粤菜、川滇菜、民 族特色美食、西餐及甜品于一体,有着滋味独特、令人胃口大开的美 食文化。 四、旅游资源

成都是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被誉为“天府之国”,拥有城市园林、文化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景观等多个旅游资源。成都的景观包括文殊院、青羊宫、武侯祠、锦里古街、杜甫草堂等等。成都也因其特殊的文化、历史和生态环境,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核心城市之一。 五、经济发展 成都是内地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为主导产业。成都与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经济带,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之一。 六、教育 成都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成都还拥有许多预备年级到高中的国际学校,并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七、社会事业 成都是一个人文关怀城市,多年来一直以“社会事业发展先行”为指导思想,致力于优化公共服务、城市环境和社会生活,有较高水平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四川简介概况

四川简介概况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偏西,东经97°21′至108°12′,北纬26°03′至34°19′之间。四川东临重庆,南接贵州和云南,西连西藏,北靠陕西,东北与甘肃相连。四川是中国内陆省份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份,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中心。 四川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境内有四川盆地、大巴山地区、青藏高原等地形,地势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升高,形成了复杂的地貌。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四川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有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等重要河流贯穿全境,湖泊众多如成都平原的成华湖、眉山市的洪雅湖等。四川的自然景观著名,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四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四川是著名的“天府之国”,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四川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有川剧、川绣、川菜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和美食。四川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道观和寺庙,如青城山、峨眉山等。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四川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盐等。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茶叶等。四川的工业也发展迅速,有钢铁、化工、电力、机械制造等行业。四川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有丰富的水电和火电资源。四川的交通十分便利,有成都、重庆两个国际机场,还有成渝高速铁路、成渝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路。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藏族、羌族、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四川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多元,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四川的民俗风情独特,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表演。 总的来说,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四川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四川的发展前景广阔,将继续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川成都简介。

四川成都简介。 成都,简称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省会,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东临峨眉山、青城山,南界龙门山,西接青藏高原,北依川西高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成都市区总面积约为14,335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600万。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都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成都有着3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开发的城市之一。在成都的辖区范围内,还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重要的考古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成都是一座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成都市内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胜地。其中最著名的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保护繁育中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可爱的大熊猫。此外,成都还有锦里古街、宽窄巷子、武侯祠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群,展示了成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成都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成都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成都的工业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要支柱产业,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成都还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

通枢纽,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火车站等交通设施,方便了来往于成都的人们。 成都还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于世。成都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的发源地,拥有众多著名的川菜菜肴,如麻辣火锅、回锅肉、水煮鱼等。成都的小吃也非常有名,如麻辣烫、龙抄手、担担面等,吸引了无数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除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成都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成都是中国首个国家园林城市,拥有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成都的环境质量一直位居中国西部城市前列,被誉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拥有发达的经济和独特的美食文化。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四川简介50字

四川简介50字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四川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着美食、茶文化、文艺、舞蹈、音乐等丰富的文化特色。 四川简介详版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四面环山,地势复杂,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四川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西南部与云南、贵州、西藏三省(区)接壤,北部与陕西、重庆两省(市)相连,东部与湖北、湖南两省接壤,南部与广东、广西两省区毗邻。四川省境内地形起伏,山峦连绵,河流纵横交织,气候多样,自然风光优美,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特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四川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截至2019年,四川省总人口超过8000万,是中国第四大人口省份。四川省的主要民族是汉族,还有藏族、羌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四川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蜀汉文

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峨眉文化、都江堰文化、金沙遗址文化等都是四川独有的文化瑰宝。四川历史上曾有不少名人,如李冰、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爱玲、鲁迅、郭沫若、徐悲鸿等,他们的名言名句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四川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其工业总产值已经连续多年位居西部地区第一。四川省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之一,拥有着广阔的农业资源,作物种植丰富,农副产品品质优良,茶叶、葡萄、猕猴桃、柑橘、花椒等主要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四川省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成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三峡等地都是四川省的著名景点。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还拥有着美食、茶文化、文艺、舞蹈、音乐等众多的文化特色。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以雄奇险峻、秀丽多姿的山水风景

四川资源及各地级市概况

四川省各地级市资源概况 资源开发部整理 目录

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四川在地理位置上;北靠甘肃和陕西;南连云南和贵州;西依西藏和青海;东接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和西北两大区的结合部..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中国第5大省区..全省人口8300多万;在全国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居第3位..四川是自然资源大省;是天赋的“聚宝盆”..其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4;可开发量1.1亿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 四川省矿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仅攀西地区就蕴藏有全国13.3%的铁、93%的钛、69%的钒和83%的钴..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它们分别是:第1位:钛矿、钒矿、硫铁矿、熔炼水晶、光学萤石、白垩、玻璃用脉石英;共计7种;第2位:天然气、锂矿、芒硝、碘矿、盐矿、晶质石墨、石棉、云母、砖瓦用砂岩、霞石正长岩、石榴子石;共计11种;第3位:铂族金属、铁矿、铍矿、熔剂用灰岩、毒重石;共计5种;第4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镉矿、铸型用砂岩、蓝石棉、玻璃用白云岩、海泡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共计8种;第5位:磷矿1种..在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45种矿产资源中;有天然气、铁、钛、钒、铂族、轻稀土、硫铁矿、磷、芒硝、岩盐、玻璃用石英、石棉、石墨、炼镁白云岩等14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煤、铅、锌、银、饰面大理石、水泥原料等矿种;虽然探明储量较少;但开发强度大;产量在全国仍占重要地位..迄至1997年底;四川省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种;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矿种155种的60%..

四川省简介-1.doc

四川省简介 地理: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东经97°22'~110°10',北纬26°03'~34°20'。面积56.7万平方公里,山地和高原占78.82%。川西为高原,其余为四川盆地。 气候:各地差异明显。川西高原的气候垂直分布现象明显,人称“十里不同天”,1月平均气温-9.3°C,7月11~17°C,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3~8°C,7月25~29°C,年均降水量为1000 毫米左右。 人口:8329万(2000年)。主要有汉、彝、藏、苗、回等民族。 行政:辖5地区、3自治州、13地级市、18县级市、124县、3自治县。 风味菜肴:川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灯影牛肉、怪味鸡块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种极多,赖汤园、担担面、豆花面、宋嫂面、小笼蒸牛肉、蛋烘糕等均为传统小吃。 地方文艺:川剧,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相书、谐剧。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农业发达,素称“天府之国”,水稻产量居全国首位,麦、棉、丝、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蜡(产量居全国首位)、猪棕等都在全国占重要地位。钢铁、机械、电器、井盐、化工等工业较发达。 四川省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长江三峡的一半、大宁河小三峡都在四川境内;峨眉山、青城山、缙云山、九寨沟黄龙、兴文石林等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都江堰、剑门蜀道则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辉煌成果;乐山大佛、大足与安岳石刻等是著名的宗教遗存;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是著名的历史古迹;红岩、白公馆、渣滓洞则是现代史的重要纪念地;自贡是“恐龙窝”,为恐龙化石集中产地;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大熊猫而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重庆灯会等,都是民俗旅游的重点。 1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汇总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汇总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介绍四川的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介绍四川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就带大家畅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峨眉山的“雄、秀、神、奇、幽”,获得了“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仙山佛国”、”天下峨眉秀”等赞誉。难怪明代诗人周洪漠由衷地咏叹:“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誉。下面我们来领略一下峨眉的甲山秀色,魅水柔情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倾倒无数古人的十景吧。 我们先来到入山第一大寺,这里有传说之中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圣积晚钟。据载此钟于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击可历一分五十秒,近能闻洪壮之声,静能闻韵澈之声。 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这就是我们美不胜收的“萝峰晴云”,“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因十二因”正是点染

了这个绝尘脱俗的好地方。而“峨眉山十景之胜”的“灵岩叠翠”古刹坍塌,灵岩依旧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 来到与龙门洞合称“水圣双绝”的清音阁,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黑白二水拍击着岿然不动的牛心石,我们再来看看龙门峡上浑然天成的“九龙吐水”“九龙游水”,感受一下它的神奇与壮阔。 庄子曾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百岁为春,八百岁为秋”,我们现在就很荣幸的看到这些见证了历史沧桑的古树,亲身感受自然地神韵。 “晴雪初霁,幽峭精绝”,这就是峨眉雪的形式美态——大坪霁雪。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妙绝神奇的“九老仙府”和最富感情色彩的“象池月夜”。看到它们,我们会不由得赞叹自然地鬼斧神工。 我要隆重的介绍的是峨眉山的精华所在——金顶祥光。它包括浩瀚壮阔的日出奇观,正所谓:“不徙高寒处,安知天地宽”,说的正是它的博大;还包括变幻万千,气象雄伟的云海;神奇玄妙,圣洁会赢的佛光;还有人称“万盏明灯朝普贤”的圣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当下赢得万千宠爱的十个景点吧? 旷世之作“十方普贤像”凝结了海峡两岸艺术家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观赏审美价值。 接着,我们看到的这些可爱活泼的小猴子正是“峨眉山的精灵”,它们嬉闹顽皮滑稽可掬而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与人同乐,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