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四川省

四川省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总体上呈西高东低走势,地貌类型以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为四川盆地,盆周为丘陵、山地,西部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川西高原(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约为1000小时—1600小时。

四川幅员辽阔,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是中国第5大省。全省总人口8800多万,列全国第4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2.3%,列西部第1位。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四川和周边几个省邻接关系的地图)

资源禀赋:

四川自然资源富集。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1亿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27%。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已找到矿产130种,占全国总数的70%,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矿种89种。有2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1位(钒、钛居世界之冠);铁、镉、溴、石棉、岩盐、熔剂石灰石、白云母等10种列全国第2位;锌、铍、锶、钾长石、硅藻土、铂等7种居全国第3位。

生物资源:四川生物种类繁多。现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 1031 种,其中鸟类 625 种,兽类217种,爬行类92种,两栖类97种。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白唇鹿等30种,占全国的30.9%;其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85%以上。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小熊猫、大灵猫等 112 种,占全国的47.1%。四川森林面积居全国第4位,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长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植被类型多样,有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杉、红杉等珍稀树种,其种类占了中国的1/5以上。全省高等植物万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3,其中维管植物925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居全国之首。天然中药材就达4500余种,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四川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和大熊猫栖息地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我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三类遗产俱全的省份。有剑门蜀道、贡嘎山、西岭雪山、石海洞乡、天台山、龙门山、白龙湖等1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文明玄妙神奇,武侯祠三国文化、杜甫草堂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海螺沟、四姑娘山、蜀南竹海风光旖旎。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泸沽湖母系氏族文化、康定跑马山转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等独具魅力。

四川省能源资源丰富,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煤炭资源约占23.5%,天然气及石油资源约占1.5%,水能资源约占75%。

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43亿千瓦,占全国的21.2%,仅次于西藏。其中: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占全国的27.2%;经济可开发量7611.2万千瓦,占全国的31.9%,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约占全省水能

资源蕴藏量的2/3,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富矿区”,其技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79.2%,占全省技术开发量的80%。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30万千瓦。

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97.33亿吨,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0.9%。油、气资源以天然气为主。石油资源储量很小,四川盆地累计探明新增地质储量6796万吨。而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内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已发现天然气资源储量达7万多亿立方米。四川生物能源也比较丰富,每年有可开发利用的人畜粪便量3148.53万吨,薪柴1189.03万吨,秸秆4212.24万吨,沼气约10亿立方米。泥炭资源初步查明储量约20亿吨。此外,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待开发利用。

四川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已发现矿产132种,占全国总数的70%。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4种,有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其中:钒、钛、硫铁矿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钒、钛具有世界意义,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锂矿、芒硝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5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矿产资源的特点:一是分布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四川矿产集中分布在川西南(攀西)、川南、川西北三个区,并各具特色。川西南以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其他矿产也很丰富且组合配套好,是我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我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二是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贫矿多、富矿少。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三是共生、伴生矿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如攀西的钒钛磁铁矿为铁、钒、钛共生,川南的煤矿为煤、硫共生,川西北的锂矿为锂、铍共生。四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目前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9.2%;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四川省地图:

四川省地形图:

(从Google earth中下了这个地形图,或许你可以看着这个图讲解四川省的自然地理,虽然我从图中看不出什么)

汶川地震说明四川地形情况: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公里至400公里,宽约60公里,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龙门山断裂带就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和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断裂带或者某个相关构造断层的运动相吻合,地震是一个逆冲断层向东北方向运动的结果。

文化地理特点

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显著而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

文明渊源深厚。四川文明在夏商时代为神权文明,西周至春秋战国为礼乐文明。秦统一巴蜀后,巴蜀文化逐步转型为秦汉文化的一支重要地域亚文化。汉魏之际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隋唐五代为文学繁荣之地,佛教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出现了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巴蜀的科技在历史上很发达,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种植技术、盐井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等。

地方特色显著。四川主要属于巴蜀文化区,区域文化自成体系。四川语言文化、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织锦文化、盐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如四川方言、川戏、川茶、川酒、川菜、川药及蜀绣、蜀锦、川派盆景等文化品牌都带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文化珍品荟萃。四川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留下了一批珍贵稀有的高品味文化。四川拥有世界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2座,其他人文景点200多个。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金器、铜器、玉器和陶器都属文物精品。其中,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象征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精神,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川菜位居我国三大菜系之列,五粮液等川酒为国宴珍品,竹叶青、蒙顶茶、峨嵋毛峰等名茶享誉全国。

城市地理特点

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四川的城市化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至2008年底,四川共有32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14个。全省人口城镇化率为37.4%,比2007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城市和建制镇的等级规模变化较大,除成都、自贡、攀枝花、绵阳、德阳等中心城市进一步做大做强外,城镇化率超过30%的还有遂宁、乐山、内江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体系逐步形成了以成都为特大城市,绵阳、攀枝花、德阳、自贡等大城市,广元、遂宁、达州等中等城市,广汉、江油、阆中等小城市4个层次的城市体系格局。

在32个城市中,200万人以上的城市仅有1个,其余以中小城市居多。城市规模在100万人~200万人、50万人~100万人档次的城市缺乏或不足,形成明显的断层效应。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也不甚合理,城市布局明显东多西少,东部占全省城市数的93.75%,东部地区和重庆地区一起构成中国西部城市群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的第四大城市群地区。四川西部只有攀枝花和西昌2个城市。(感觉有些东西需要在讲ppt的时候看着地图串上两句,不用都打在ppt上面)中心城市地位突出。成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为全省最大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及交通通讯枢纽。成都市的国土面积仅占全省的2.6%,而2008年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却分别占到全省的15.61%和31.19%。成都在四川的作用举足轻重,在西部地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城市。地方城市各具特色。除了成都这一综合性特大城市外,其它城市功能各有特点。绵阳为“西部科技城”,西昌是“科学卫星城”,攀枝花是“钢城”,自贡是“盐都”,南充是“丝绸之府”,德阳是制造业重镇,宜宾、泸州是“酒城”、水陆交通枢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阆中等是闻名的旅游城市。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

积的69.2%;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中国地理-四川省

四川省基本情况 一、总体概况 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总体上呈西高东低走势,地貌类型以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为四川盆地,盆周为丘陵、山地,西部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川西高原(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1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900-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约为1000小时—1600小时。 四川幅员辽阔,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是中国第5大省。全省总人口8800多万,列全国第4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2.3%,列西部第1位。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籍田中学地理组高正春 一.四川省地形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地形复杂多样。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 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四)川西北高原地区本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有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二.四川省气候概况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 ≥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 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

(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整理)四川省自然概况 概述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面积最大的地区。四川省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 生态系统。以下是对四川省自然概况的整理。 地理特征 - 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经102°54' - 108°50',北纬26°03' - 34°19'之间。 - 面积:四川省总面积为485,000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 4.73%。 - 地形:四川省地势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川东南山地等地形。 - 气候:四川省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多。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钛矿石等。 - 水资源:四川省境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如长江、嘉陵江、 青海湖等,水资源丰富。 - 森林资源:四川省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资源丰富,有许多 珍稀植物和动物栖息其中。 - 生物资源: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许多特有的植物和动 物物种。 自然景观 - 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九 寨沟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野生动植物。 - 峡谷:四川省境内有许多著名的峡谷,如壶口瀑布、锦江峡 谷等,风景秀丽。 - 山峰:四川省是中国山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著名的四 姑娘山、贡嘎山等山峰,山峰壮丽。 - 湖泊:四川省有一些美丽的湖泊,如青海湖、若尔盖湖等, 湖泊宁静优美。

总结 四川省自然概况丰富多样,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特征使得四川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域,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和保护其独特之美。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四川自然地理介绍 一地质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东接重庆,南连贵州和云南,北衔甘肃和陕西,为中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区的结合部。 四川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第二、三级地形阶梯,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 二地貌 四川地貌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1地貌东西差异大。一龙门山、大凉山的主脊线为界,四川地貌可以分为东低西高截然不同的两大地理区。东部是四周山地环绕、中间低陷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但地势低矮,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阶梯中相对凹下的部分。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属于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一级阶梯。 2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四川跨越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等四大地貌区之间。第四纪以来,由于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的迅速下切,致使四川山脉连绵,江河纵横,地表此起彼伏。四川地势此起彼伏之悬殊是四川自然景观和农作物都具有垂直分布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地面高低悬殊,在重力梯度、水力梯度的作用下,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这也是四川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坝子)、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四大类,以及除海洋外全国其他地貌类型在四川几乎都有分布。 三气候 四川地处亚热带,由于面积辽阔,东西不地貌差异大,地表起伏大,地形复杂,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气候差异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四川是中国气候带最多的省份之一,东部盆地属于湿润温暖的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是长冬无夏的高原气候,西南部是冬干夏湿的西南季风气候。四川气候的复杂也体现在气候垂直分带类型多。 2气候差异显著。据热量、降水、日照的差异,四川的气候可大致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四川盆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 四川盆地区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盆地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霜雪少见。同时盆地区降水也较丰沛,但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 川西南山地区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 川西高山峡谷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低,霜雪多,雨量少,日照丰富,多风较干燥,冬寒而夏凉。 四水文 四川河流以长江水系为主,结构复杂,东西差异明显。受构造和地貌的影响,东部四川盆地的河流呈不对称向心状水系。

七年级下册《四川省》地理笔记

七年级下册《四川省》地理笔记 四川省,是中国幅员最辽阔的省份,位于中国东南部。东邻云南,西连西藏,南邻贵州,北靠四川。四川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5.6°~117.3°,北纬 30.5°~33.6°。四川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川平原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川省与西藏西南部地区分别与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壤。中国地形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平均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呈“东高西低”之势;川西高原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 一、四川省概况 四川省,简称川,省会成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与缅甸、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接壤。面积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5%左右。四川省下辖21个地级市:成都、德阳和绵阳为省会城市;绵阳和南充为副省会城市;广安、绵阳和南充为省会城市;攀枝花为副省会城市;南充为副省级市;达州为副省级城市;泸州则为副省级城市。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宜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三大水系:长江(雅砻江上游)、金沙江和大渡河。省内多湖泊:长江出海口的西南侧的汉源和江安境内的大渡河。川西高原地形: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形与四川平原地势有较大差异。 二、地势 四川省境内主要地势特征是:高、低山相间,中间高、两头低。山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呈西南高、东南低态势,包括小部分的川西高原和川东北盆地。川西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盆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由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如阶梯状从西北向东南延伸。由于地势的变化和盆地周围地势的隆起等因素,形成了四川盆地的各种地形。地形特征的变化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密切,主要是受地形抬升以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的缘故。地势抬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河流搬运的作用。二是地表侵蚀作用。三是雨水的蒸发作用。四是地表水蒸发成地下水的补充作用。 三、气候 (1)年平均气温比大陆高一℃~两℃;(2)年平均降水量:大体上有1000毫米~3000毫米。(3)四季气候特征:冬暖夏凉,温差小。(4)气候变化:四川的平均气温在海拔2000米以下,冬季寒冷。四川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在四川盆地东部和西南部地区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和降水特征,是世界上降水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四、河流 1.长江:我国长江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中国第二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唐古拉山脉西麓,从东北向西南流经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市后于四川省境内汇入南海。其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4%;其中:四川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0.7%;长江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 2.8%……..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端至四川盆地北部山区;黄河流域流经四川盆地东北部至云南中北部,流经云南中南部至四川盆地南部山区;黄河流经陕西北部至湖北西南部;黄河流域流经内蒙古中北部至宁夏南部;黄河流域流经青海西南部至西藏东南部;黄河流经陕西南部至浙江南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阿尔金山区和柴达木盆地中部的柴达木隆起高地。 3.雅砻江发源于四川省中南部高原高山峡谷区境内的雅砻江支流——雅砻江大拐弯处;雅砻江自北向南流经雅砻江流域的甘孜和阿坝两省份及云南西南部和四川盆地南部山区。雅砻江流域为我国第二大河。 4.金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东北部的雪山雪岭之上(海拔约3800米)。 5.雅砻江发源于青海省玛多藏族自治县(海拔约4000米)北部山谷之中(海拔约5000米)。 五、人口与经济 四川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全省人口的68.5%,还有少量汉族、回族、羌

航拍中国四川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四川地理知识点笔记 摘要: 一、四川地理概况 二、四川的自然景观 三、四川的人文景观 四、四川的历史与文化 五、四川的民族风情 正文: 【四川地理概况】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国”。全省总面积48.6 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 多万。四川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交织,气候多样。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四川的自然景观】 四川拥有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等。九寨沟以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和多彩的湖泊而闻名于世;黄龙则是中国著名的钙化池景观;峨眉山是佛教名山,拥有众多的古刹和美丽的自然景色;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以青翠的山林和古朴的建筑著称;都江堰是古代水利工程的代表,被誉为“水利工程奇迹”;乐山大佛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的人文景观】

四川的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如成都的宽窄巷子、锦里,川剧表演,三星堆遗址等。成都的宽窄巷子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锦里则是成都传统的商业街,拥有众多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川剧表演是四川的传统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变脸技艺而著称;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遗址,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为研究古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四川的历史与文化】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四川地区是古代蜀国的发源地,蜀国在先秦时期就已建立,历经了几个朝代的更迭,直到公元前316 年被秦国所灭。四川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四川的文化影响深远,如四川话、川剧、四川菜等,都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 【四川的民族风情】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主要有汉族、藏族、彝族、回族等民族。各民族在四川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四川独特的民族风情。如藏族的藏历年、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等,都是四川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的地理特征

四川的地理特征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山水壮丽的省份。 它的地理特征兼具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不仅吸引了无 数旅游者的目光,也为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1. 地理位置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东经97°21′至108°12′,北纬26°03′至34°19′之间。它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省市 以及洞庭湖、太湖、大别山、黄山等地形成了交界。相对于其他省份 而言,四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山脉与高原 四川地理特征中最显著的是其丰富的山脉和高原。川西部分布着巍 巍的横断山脉,其中包括四姑娘山、贡嘎山和九寨沟等著名景点。这 些山脉为四川增添了壮观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户外探险者和登 山爱好者。四川还拥有广阔的川西高原,这片高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也成为牧区和农耕区的重要基地。 3. 河流和湖泊 四川地理特征中也包括了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最著名的是嘉陵江和 长江,它们穿行于四川的西南角,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并形成了壮丽的三峡景观。此外,四川还有一些湖泊,如剑川湖、泸 定湖和红原湖等,这些湖泊给四川的自然风光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4. 自然灾害与气候特征 四川地理特征也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四川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这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 因素。此外,四川还有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也是四川的地理 特征之一。 在气候方面,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差异,四川的气温和降水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一般来说,川东 地区夏季湿润,冬季相对干燥;川中平原夏季闷热多雨,冬季寒冷明快;而川西高原则气候凉爽,多以农牧业为主。 5.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四川的地理特征也使其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熊猫等 珍稀动植物生活在此,被誉为地球上的“自然宝库”。此外,四川还拥 有丰富的水资源,如嘉陵江、长江等河流,以及天然气、煤炭、盐矿 等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为四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四川的地理特征丰富多样,山脉、河流、高原以及自然灾害等元素 构成了四川独特的地理风貌。这些特征既带来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 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四川以其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 资源,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 范围内的人们前往探索和体验四川独特的魅力。

四川省地理与气候

四川省地理与气候 1、四川盆地气候特点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由于北部秦岭阻挡冷空气,冬季气温高于同 纬度其他地区。最冷月北部均温3~5℃,南部5~8℃,较同纬度的上海、湖北、安徽及纬度偏南的贵州高1~4℃。盆地北部极端最低温- 8~-5℃,南部-5℃~-2℃。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同纬 度上的武汉冬天却霜雪不断,盆地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盆底高边缘低;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相当于中国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气候。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 现同心圆状。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 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 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 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

(1)四川省地理与气候扩展资料: 四川盆地的特征: 1、地貌特征 四川盆地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多万平方公里。边缘山地多中山和低山。景观各要素过渡性明显,如动植物组成上分别渗透了华中区、西南区、青藏高原区和华北区的成分。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分带。 2、形态特征 四川盆地其轮廓形态总体近似长方形,形似信封状,右倾斜置在亚洲大陆,因此被地理学者称之为信封盆地。信封盆地东部顶点云阳(靠近万州),南部顶点叙永(靠近遵义),西部顶点雅安,北部顶点广元。 3、地形特征

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占据着四川盆地绝大部分。这块美丽而神奇的盆地,西被青藏高原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险,南为云贵高原所拱卫,北是秦岭巴山屏障。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大致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万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四川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据考古发现,从距今204万年开始,就有原始人类在四川地区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和繁衍,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古代四川的文明。四川地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有3000多年。在殷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代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公元前316年,秦来巴蜀后,四川地区就成为中国各朝代所管辖地区。而直至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将川陕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距今恰好1000年。 行政区划 四川省有地区6个:达川、广安、巴中、黔江、宜宾、雅安;少数民族自治州3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级市13个: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南充、万县、涪陵、内江、乐山; 15个县级市,43个市辖区和156个县。 省会成都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 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是中国西部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指标均居西部第一位,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22年,四川国内生产总值5456亿元,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正在向中国西部经济强省迈进。

【高中地理】四川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四川地理知识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第五大省,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地区则大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四川与 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接壤。 四川以龙门山和大凉山为界,东部大致可分为四川盆地和盆缘山区,西部为川西高山 高原和川西南山区。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和秦岭大巴山等多个地貌单元。它穿过中国地形的第一和第二台阶,西高东低,从西北向 东南倾斜。四川省的最高点是贡嘎山,它是四川西部大雪山的主峰,海拔7556米。 水文四川省除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小部属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流域。 长江也是流经四川的最大河流,上游称金沙江,是四川和西藏的界河,金沙江流至宜宾后 称长江。长江四川境内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包括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 (包括涪江、渠江)、赤水河等。四川是中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水电站。 四川省湖泊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主要有冰蚀湖、溶蚀湖和障壁湖。全省有大小湖泊1000多个,包括琼海湖和泸沽湖。四川北部若尔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沼 泽湿地。 气候 气候与水文四川的气候特点是冬暖、春早、夏长、年平均气温高。1月份平均气温在5~10℃以上,攀枝花市平均气温在12℃以上;7月气温超过24℃,长江流域东部达到28℃,极端最高气温超过40℃。它是中国夏季高温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6~20℃,攀 枝花市年平均气温20℃。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000~7000℃,攀枝花为7500℃。四川 盆地的长江流域和川西南的金沙河谷属于亚热带气候。川西北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属温带和寒温带气候(见川西北高原)。 四川深受东南太平洋季风和西南印度洋季风影响,除少数地区外,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以多夜雨为特色。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少日照地区,盆地西缘则是中国多雨区之一,最多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400毫米。但各地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故每年均发生不同 程度的干旱和洪涝。 气温 东部的四川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中国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 高1℃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3~8℃,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5℃~29℃,春季及秋季气温则接近年平均气温。该地区四季分明,无霜期为280~300天。

《国家地理》四川100个最美景观

《国家地理》四川100个最美景观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 文化遗产。作为自然地理杂志的权威,《国家地理》一直致力于向读 者展示世界各地的美丽景观。在四川这个美丽的省份中,有无数迷人 的风景等待着探索者的发现。以下是《国家地理》为您呈现的四川省100个最美景观。 1.峨眉山-这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拥有奇特的地质岩石和宏 伟的庙宇。 2.阆中古城-这座千年古城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保持了原始的古 色古香。 3.四姑娘山-四个雪山高耸入云,形成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壮丽画卷。 4.九寨沟-这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峡谷之一,拥 有许多湖泊和瀑布。 5.蒙顶山-这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圣地,拥有壮丽的山岳风景和清新 的空气。

6.九龙仓-这座位于昆明市的湖泊有着碧绿的湖水和周围的青山环绕。 7.千佛山-这座山上有无数的佛像和佛教文化遗迹,是信仰和美丽的结合。 8.小金川-这个小村庄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9.龙门石窟-这座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保存了许多精美的石雕佛像。 10.泸沽湖-这个梦幻般的湖泊位于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湖泊之一”。 11.大足石刻-这座宏伟的石刻群保存了独特的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 12.马尔康-这个藏族村庄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保留了原始的民族风情。 13.青城山-这座山脉位于成都市郊,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景点。

14.邛海湖-这个湖泊被誉为“星空下最美的湖泊”,拥有宛如仙境般的美景。 15.黄龙-这个被誉为“天堂之国”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植物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16.新都桥-这座古老的桥梁位于四川藏区,是通往西藏的重要交通纽带。 17.龙门山-这个被誉为“书画之山”的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 18.甘孜-这个富饶的地方拥有雄伟的山脉和广阔的草原,是藏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19.康定-这座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中国最美县城之一。 20.姹紫嫣红的世界-这个地方拥有五彩斑斓的土地和美丽的农田景观。 21.四川省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展示了四川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四川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四川 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地理上,四川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本文将为您总结四川的地理知识点,探索四川的山川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 影响。 一、山川地貌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缘,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水系之一--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褶皱运动和冰川 侵蚀的影响,四川地形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 首先,四川盆地是四川地理的核心。这个盆地地势平坦,被四周 的山脉环抱,如青藏高原北部的岷山、四川盆地东部的泸山以及川西 的大熊山等。而在四川盆地的中部,有崇山峻岭,如峨眉山、乐山大 佛等著名的山峰。这些山峰给四川增添了独特的地貌风景,也为四川 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其次,四川的岷江和长江两大河流在这里交汇,形成了数百个支 流和支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峨眉山、乐山大佛和世界上最大的 三峡等。这些河流为四川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四 川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川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景观,有喀斯特地貌、高山峡谷地貌、平原地貌等。这些地貌景观不仅给四川人民带来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也为四川的旅游业和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气候

四川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四川的气候被 称为“亚热带水热季风气候”。这意味着四川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 暖潮湿,降水分布不均匀,一年四季明显,温差大。由于地形的影响,四川的气候在不同地区也存在差异。 四川气候中的降水是十分重要的。四川盆地和四川西部山区的降 水量较大,而川东和川南的降水量较少。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 季则较为干燥。这种降水分布为四川的农业和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机会 和挑战。 三、自然资源 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水资源。四川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处两条重要河流的交汇处,有十分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四川的农业提供了充足 的灌溉水源,也为四川的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水电能源。 其次是矿产资源。四川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 铜矿、锌矿等。这些矿产资源为四川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 为四川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四川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四川位于活跃的构造带上,地温较高,地热资源丰富。这些地热资源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取暖和温 泉浴,还可以开发利用为发电等。 四、经济和文化影响 四川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了 重要支撑。

四川的地理地貌有何特点?

四川的地理地貌有何特点? 一、川西高原 四川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有着独特的地理地貌特点。首先是川西高原。川西高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肥沃的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川西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米、麦、豆等农产品产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这里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降水充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二、川东山地 川东山地是四川的另一个地貌特点。它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地势较为复杂,山峰耸立,沟壑纵横,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山脉之一。这里的地形险峻,山峰高耸,被誉为“雪山天下第一座”的四姑娘山就坐落在这个地区。川东山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 三、川北平原 川北平原是四川的一个重要地貌特点。它位于四川盆地的北部,地势相对平坦,是四川的主要农业生产区之一。这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川北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缩影,产出的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产品都远销全国各地,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农业经济发展。

四、川南盆地 川南盆地是四川地理地貌的又一个独特特点。它位于四川的南部,地 势相对平坦,被世人称为“水果之乡”。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宜水果种植。川南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区之一,产出的 橙子、苹果、柚子等水果味道鲜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五、川西南高山 川西南高山位于四川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地貌特点非常明显的地方。 这里的山峰高耸,地势险峻,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川西南高山地 区的气候寒冷,降水充沛,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这里的风 景壮美,吸引了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前来探险。 总结: 四川的地理地貌特点丰富多样,包括川西高原、川东山地、川北平原、川南盆地和川西南高山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景,造 就了四川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四川的地理地貌为其农业、旅游、水 源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条件,也为人们提供了众多探索和 观赏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四川地理高考知识点汇总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而闻名于世。四川地理的高考知识点涵盖了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多个方面。本文将逐一介绍四川地理的高考知识点,以便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四川地貌知识点 1. 四川是我国四大平原之一,主要包括了成都平原和巴蜀平原。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的核心地带,也是四川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2.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是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之一。四川的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高原,西部为盆地和山地。 3. 四川是多山之省,著名的山脉有岷山、蜀山、青衣江山等。四川的山地集中在西部,这些山地为四川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4. 四川的地震活动频繁,是中国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四川地震多发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带,其中最著名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二、四川气候知识点 1. 四川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其多变、湿润的气候特点而闻名。四川人常说“一夏三天雪,十里不同春”,形容了四川的气候多变性。 2. 四川的气候区划分明显,东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为亚

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 3. 四川雨量丰富,尤以东南部分最为显著。由于地形复杂,四 川有许多盆地和山地,雨量分布不均,形成了“四季如春”的景象。 4. 四川的气温较为温和,冬季寒冷潮湿,夏季炎热多雨。在高 原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冬夏季温差较大。 三、四川水文知识点 1. 四川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多条大江大河,如嘉陵江、金沙江、岷江、雅砻江等。这些水系为四川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和水能资源。 2. 四川有许多湖泊,如达古冰川海、新都天湖等,这些湖泊多 为冰川湖泊或人工湖泊。 3. 四川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四川的水电站众多,其中包括了 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 四、四川生态知识点 1. 四川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这些地区对于保护四川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四川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主要包括了原始森林、次生林和人 工林。四川的森林资源可为社会提供伐木、木材、草药和观赏价值。 3. 四川的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 区之一,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茶叶等。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 四川是中国的西南省份,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拥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下面将对四川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97°21′52″至108°12′50″, 北纬26°03′35″至34°19′07″之间。四川的地形和山脉众多,主 要包括川东、川南、川西和川北四个主要地貌类型。川东地区地势较 为平坦,平均海拔在300米以上;川南是山地区,主要由云贵高原和 四川盆地组成;川西则是高山峡谷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包括了四川境内最高峰九寨沟黛叫海、乌尤、北川等;川北地区 地形起伏不定,有大面积的盆地和丘陵。 二、气候特点 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四川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和高山气候。四川的温度和降水量均很丰富,年均气温在12-18℃之间,年降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间。 三、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盐矿、石油和水 电资源等。四川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其中农业以水稻、小麦、 玉米和油菜等为主要种植作物;工业则以能源、化工、冶金和机械制 造为主要产业。此外,四川还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拥有众多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地震活动和灾害防治 四川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是四川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之一,给 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四川积极进行地震灾害防治工作,加强了地震预警和防护设施建设。 五、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四川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 资源。其中,四川盆地、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等地被列为世界自 然遗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四川 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 综上所述,四川是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 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同时也面临着地震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通过加强地震灾害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四川正在努力保护好自身的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理-四川省

中国地理-四川省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四川省的辖区范围很广,总面积约为48.6万平方公里,约占 中国总面积的5.1%。它西南与云南省、贵州省相邻,西北与 重庆市相邻,北部与陕西省接壤,东北与甘肃省相连,东南接湖北省、湖南省,南部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相接。 四川省地势复杂多样,地形多分布于西部高原和盆地地区,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四川省的地理特点是江河众多,河流纵横交错,盆地密布。四川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岷江、嘉陵江、金沙江等,其中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横贯四川省境内。四川省的盆地地形主要有成都平原、广元平原、巴中平原、泸州平原等。这些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展较为发达。 四川省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四川省气 候分布不均匀,西部地区气候与中部和东部地区有所不同。西部地区气候主要以雨季和旱季交替为特点,而中部和东部地区则四季分明。四川省的气温和降水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较为明显。 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盛产大豆、小麦、 高粱、棉花等农作物。四川省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天然气、铅、锌等。此外,四川省还以生产石油和天然气著称,其中四川盆地是中国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之一。 四川省也是中国主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四川省境内拥有 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都江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总之,四川省是中国一个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的省级行政区。它拥有复杂多样的地理地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规模,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四川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