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和交通方式共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一般以铁路、公路、航空换乘枢纽为依托,以发达的城市对内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将公交车站、轨道交通车站、出租车站、社会停车场等集中布设,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人员畅通、快速、便捷地流动,并在可能情况下提高舒适程度。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均进行了综合客运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并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与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我国先行管理体制的制约,综合客运枢纽内各方式在换乘衔接方面往往缺少统一的规划,枢纽对外交通方式与对内交通方式之间衔接不顺畅、换乘距离长、运能不匹配、乘客长时滞留等问题愈加突出。

如何实现枢纽内各交通方式间高效合理的换乘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不同方式间的换乘衔接组织、运能匹配规划两方面展开了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法的研究,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每种衔接布局模式和换乘方式的优缺点,基于“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分别从铁路客运枢纽、公路客运枢纽、航空客运枢纽的角度给出了可行的换乘组织模式设计方案;其次,在兼顾乘客和运营商利益的设计原则下,以综合客运枢纽对外及对内交通方式的运能测算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主导方式的运能匹配规划方法;再次,针对影响枢纽换乘安全性、便捷性、时效性和畅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了研究,按照“目标—准测—指标”的层次结构提出了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可拓学在处理矛盾问题、质与量相结合问题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换乘衔接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将本文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辽阳中心客运站,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 (2015年)

目录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二)标准类别及说明 (3) 二、综合交通运输标准明细表 (5) (一)基础标准100 (5) 101术语与符号 (5) 102分类与编码 (6) (二)运输服务标准200 (7) 201客运服务 (7) 202货运服务 (8) 203邮政业服务 (10) (三)工程设施标准300 (10) 301综合客运枢纽工程设施 (10) 302综合货运枢纽工程设施 (11) 303复合通道(路线与桥隧)工程设施 (12) 304交叉设施工程设施 (13) (四)安全应急标准400 (14) 401客运安全应急 (14) 402货运安全应急 (14) (五)信息化标准500 (16) 501通用 (16) 502客运服务信息化 (20) 503货运服务信息化 (21) 504邮政业服务信息化 (23) (六)统计评价标准600 (25) 601统计 (25) 1

602评价 (26) (七)运输装备和产品标准700 (27) 701载运工具 (27) 702装载单元 (29) 703换装、换乘设备 (33) 704邮政业运输装备和产品 (34) (八)相关标准900 (35) 三、标准统计表 (41) 四、编制说明 (44) (一)编制依据 (44) (二)编制目标 (44) (三)编制原则 (45) (四)体系构成 (45) (五)其他 (46) 2

一、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一)标准体系结构图 1

图1 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结构图 2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轨道换乘枢纽单体规划与设计(2号线) 二、规划背景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已开工建设,建成之后对缓解城市南北向交通压力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轨道交通2号线北起京沪高铁苏州站,南至吴中区迎春南路站,全长26.4km,共设22个车站,已于2009年年底动工。 依据《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及《苏州市公交场站与公交主干线规划》,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部分站点规划有轨道换乘枢纽,这些枢纽节点在承担城市内外交通中转换乘功能的同时,也承担着为周边居住和商业组团通勤交通服务的功能,如何充分发挥轨道换乘枢纽的最大效益,协调处理好轨道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成为下一阶段枢纽规划和设计的重点。 为此,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的建设,围绕部分重要站点进行轨道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依据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原则,将换乘枢纽承担的各种功能最佳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轨道交通服务范围的同时,也方便城市各种交通设施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和换乘,节约城市用地,更好地促进了轨道站点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设计任务

根据现状条件和规划情况,目前,2号线沿线共有2个换乘枢纽具备单体规划设计的条件,分别为阳澄湖中路站、迎春南路站。规划设计应理顺公交枢纽的内部各类功能布局,提出换乘枢纽的空间设计和换乘方案。 四、规划和参考依据 1、《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苏州市城市交通白皮书》 3、《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4、《苏州市公交场站与公交主干线规划》 5、《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 6、《苏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周边规划优化研究》 7、《轨道交通2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 五、设计原则 应通过设计构建人性化的环境空间最终达到出行者、运营单位、城市和交通系统协调受益的目的。 (1)以枢纽站内外和换乘设施之间的人行交通组织和系统设计为纲领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 (2)充分重视各种交通工具的运输特性,扬长避短.交通流之间应尽量避免交叉干扰; (3) 换乘枢纽应与周边建筑、道路系统进行整体设计,枢纽应进行地区性交通与环境规划; (4) 满足枢纽的功能要求,交通方式之间应实现联运.协调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书

1项目概述 1.1 建设目标 1.2 建设内容 1.3 建设周期 1.4 投资概算 2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2.1.1深圳交委对行业监管需求 2.1.2北站枢纽运营管理需求 2.1.2.1 北站枢纽高效运营需求 2.1.2.2 北站枢纽应急疏导需求 2.1.3北站枢纽使用者需求 2.1. 3.1 信息服务级别 2.1. 3.2 信息服务类型 2.2 数据量需求分析 2.3 性能需求分析 3总体建设方案

3.1 总体建设原则 3.2 建设目标 3.3 建设任务 3.4 项目边界 3.5 系统总体框架 4场站智能管理子系统 4.1 系统概述 4.1.1非运营车辆入场许可系统 4.1.2出租车入场诱导系统 4.1.3关键点位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4.1.4停车场诱导及信息发布系统 4.1.5停车场寻车系统 4.2 系统接口 4.3 配置要求 4.4 工程量清单 5车辆智能管理子系统 5.1 系统概述

5.1.1出租车运力需求预警分析系统 5.1.2蓝牌车取证系统 5.1.3假、套出租稽核系统 5.1.4车辆出场诱导系统 5.2 系统接口 5.3 配置要求 5.4 工程量清单 6客流智能管理子系统(文讯) 6.1 系统概述 深圳北站作为新一代典型的城市交通综合枢纽,其承载了多种的城市交通运输工具的接驳和换乘,具有巨大的客流量流通特点。特别是随着高铁运行的开通,城市间的人员来往趋于频繁,在重要的节假日,站内聚集大量的客流,如何有效、安全、便捷的进行客流的疏散和接驳成为目前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统一问题。 深圳北站聚集了高铁、地铁、公交、的士、长途等众多的运输资源,需要建立面向各类客流特点的疏导机制,建立完善的客流流动检测机制,更好地发现枢纽内的客流动向特点和规律,形成有效的引导。 客流管理子系统是基于视频设备的通道型客流监测系统,通过在站内的各主要客流流通通道安装监测设备,对来往的人流进行统计。

第七章公交枢纽及停车场交通设计_交通设计

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系列课程 交通设计学(七) ——第七章公共交通枢纽交通设计 2008年1月2日

第七章公共交通枢纽交通设计 7.1 概述 7.2 枢纽布局设计 7.3 枢纽换乘衔接设计与流线组织设计7.4 枢纽交通设施微观设计 7.5 枢纽交通管理系统设计 7.6 TOD模式下枢纽设计及综合开发

以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 地面常规多类型公共交通为网络, 分区私人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摩 托车和私人小汽车)为补充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化的客运交通网络,并充分实现各类交通方式之间有机衔接换乘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建立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的必然之路

枢纽的定位 在大客流量集散的区域(交通区位点)内修建交通集散或换乘枢纽; 沿交通区位线(出行主路径)布设大中运量的快速客运交通方式将城市内的交通枢纽连接起来,完成大客流的长距离出行; 用小运量的客运方式将交通枢纽与出行目的地连接起来,完成客流的集散服务和门到门的服务。 见下图。

枢纽的定位 目的地 目的地 目的地与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之间的连接 目的地与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之间的连接 枢纽 枢纽 目的地 枢纽 枢纽 目的地 沿交通区位线(出行主路径)布设大中运量的快速客运交通方式(地铁、轻轨、BRT 等) 在目的地与枢纽之间布设小 运量的客运交通方式 (常规公交、自行车等)

7.2公共交通枢纽布局设计 竖向布局设计 枢纽竖向各功能层面 ?轨道交通运行层; ?轨道交通票务及换乘选择层(换乘大厅); ?常规公交层(平面设计之重点); ?社会车辆停车层、非机动车辆停车层; ?独立的换乘通道; ?商业及住宅设施层(TOD开发模式联带); ?其他设施层 可一层多用,亦可减少某些层面

城综合客运枢纽服务管理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 XXXXX—XXXX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服务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ity multimod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 service management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送审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目次 ................................................................................. I 前言 ................................................................................ II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服务管理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符号 (1) 4 基本要求 (2) 5 服务条件 (5) 6 服务要求 (8) 7 服务评价 (12)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城市综合客运枢纽须有应急预案清单 (13)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公联交通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服务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以下简称枢纽)服务管理功能、条件、要求,以及评价考核服务管理绩效的指标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公共交通换乘为主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单位对乘客和进站单位的服务管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与维护应参考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980-2015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 JT/T 1065-2016 综合客运枢纽术语 JT/T 1066-2016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域设施设备配置要求 JT/T 1067-2016 综合客运枢纽通用要求 3 术语和符号 3.1 进站单位 unit operating in the hub 线路接入枢纽,通过枢纽接驳换乘的各类交通方式的运营管理单位。 3.2 公共服务区 public service area 枢纽范围内,供乘客通行、驻留和接受服务的区域。 3.3 管理服务功能区 management service functional area 枢纽范围内,供进站单位(3.1)接受服务和枢纽运营管理单位办公的区域。 3.4 交通功能区 traffic functional area 枢纽范围内,供乘客和车辆通行的区域。 3.5 非交通功能区 non traffic functional area 枢纽范围内,交通功能区(3.4)之外,开展其他服务和管理活动的区域。 3.6 咨询服务台 helpdesk 设置于枢纽范围内,对乘客提供站内外出行路径人工指引服务和便民信息人工咨询的服务设施。 1

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

实用标准 DB31/T 306-2004 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交客车的新车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客车长度大于8 m(含8 m)的城市公交客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094 汽车操纵件、批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2676 汽车制动系结构、性能及试验方法 GB 13094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14762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7691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8296 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245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 476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 CJ/T 116 城市公共汽、电车收费设备投币机 CJ/T 134-2001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CJ/T 162-2002 城市公交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 CJ/T 3087 城市公共汽、电车收费设备电子收费机应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市公交客车City Bus 用于城市市区和城郊载运乘客的客车。 3.2

市区客车Urban Bus 用于城市市区,供公众乘用并按运距收费的市内客运汽车和电车。 3.3 城郊客车Suburban Bus 用于城郊、城镇短途客运的客车,车内设有座席及少量立席,可配置行李舱等设施。 DB31/T 306-2004 3.4 低地板城市公交客车Low floor city-bus 城市公交客车车厢内(双层客车为下层车厢)从前至后的主要通道区的地板形成一个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域,到达此区域的每个乘客门是一级踏步。 3.5 低入口城市公交客车Low entry city-bus 城市公交客车车厢内(双层客车为下层车厢)从前乘客门至后乘客门后立柱的地板形成一个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到达此区域的每个乘客门是一级踏步。 4 城市公交客车分级及分类 上海市城市公交客车分为四级:普通级、中级、高级、超级;三类:中型、大型、特大型(双层)。 5 普通级城市公交客车技术要求 5.1 配置要求 整车动力、环保和部分配置要求见表1。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建筑设计的研究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建筑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03-09T14:39:08.8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作者:陈晓晖 [导读] 交通枢纽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体现城市交通文化、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一个高效的枢纽站,它的换乘空间起着极大的作用。在提倡快速交通的今天,交通枢纽需要为过往乘客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人流活动线路及流动空间。 本文以交通集散枢纽换乘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换乘空间的功能、流线和空间组织的构成方式入手,对换乘空间的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空间特征;空间组合 1绪论 交通枢纽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体现城市交通文化、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交通枢纽的换乘空间是交通枢纽使用率最集中的部分,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乘客的使用息息相关,是评价枢纽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之一。 在交通枢纽中,乘客大都需要从一种交通工具再换乘另一种交通工具,“一体化的客运站”概念基于这个事实产生。因此产生了“换乘空间”这种新的空间形式。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是一种动态的建筑空间。它以快速交通为特性,在设计上趋向于简单化、流线化、快速化、自动化,它是一个多方位、多功能、高效率的使用空间,大大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灵活性。 2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功能特征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具有综合性、聚集性、多样性、外向性的特点。 3综合性 交通枢纽换乘空间有两种以上不同交通方式在此换乘、组合,在不同交通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换乘系统,大大提高了换乘效率。另外,换乘功能间的相互交叠会,引发出新的功能,反过来这些新功能又对原有的功能产生促进作用,从而使换乘功能具有更大的兼容性、有机性、持续发展性,同时形成不同功能部门利益上的协调互补。例如,综合换乘促进了大型枢纽的高智能化,为乘客提供了方便,使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交通的便捷又为各类交通带来了客源,带来了效益。 4聚集性 由于大型交通枢纽一般位于城市的郊区或周边地带,所以城际交通的乘客要到达的目的地往往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因此城市交通的主要工具及线路都需要分布于大型交通枢纽换乘系统之中。客流量、运输线路量、交通种类都反映了交通枢纽换乘空间功能的聚集性。 5多样性 功能的综合性和聚集性造成功能的多样性。空间不再是单一功能的绝对划分,而是完善的功能体系。各个空间不再是各自独立的无机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的整体。功能的多样性还决定了换乘空间设计的多元化、灵活性,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彩的空间效果。 6外向性 交通枢纽功能的聚集性与外向性是共存的。换乘空间只有与城市空间及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优势,增强其活力。换乘空间对交通枢纽中的其他空间也是开放的,高效的换乘离不开其他空间密切的配合。例如,它需要高速有效的售票空间,需要现代智能的检票系统,只有功能上的外向才能保证换乘空间的流通和顺畅。 7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空间结构分类 交通枢纽的换乘空间一般以室内换乘中心的形式存在。根据其空间结构的不同,可以归纳为通道式、大厅式和组合式。 8通道式换乘空间 通道式换乘空间是沿主要客流进、出方向,形成一个较为宽敞的主通道,所有换乘交通沿主通道布置出入口,是一种用通道组织各种换乘交通的换乘空间。 这种换乘空间的特点是主通道导向性明确,换乘客流呈线性分布,换乘客流间干扰最少。但是,通道式换乘空间存在各类换乘出口的可视性较差,以及换乘距离的长短与所含交通种类多少关系密切的问题。因此,换乘空间的结构适合换乘种类较少的交通枢纽。

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

公共交通枢纽与换乘 公共交通枢纽是一种实现交通功能转换的场所,是不同交通方式、不同方向客流的转换点。客运枢纽的合理布设、合理设计对改善整个交通系统功能,提高运营效率和解决出行换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的公共交通枢纽一般多采用平面布置的方式如北京动物园的公共电汽车换乘站,这种枢纽功能较差,比较零乱,不便于乘客换乘。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多采用综合立体换乘枢纽站。国外一些大城市已形成地上(高架铁路)、地面(公共汽电车)和地下(地铁、市郊铁路)统一的立体的公共交通线路网。与此同时,所配置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正朝地下、地面结合,多种运输方式结合,多功能方向发展。如前苏联莫斯科市地铁环线,直接与铁路火车站中的七个站连接起来,成为地铁与铁路之间的换乘车站。前苏联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铁路客运站范围内不仅设有火车站所应有的设施,而且还设有由一种交通方式(如市内公共汽车)向另一种交通方式(地铁和铁路)换乘的综合设施。该市新建的地下铁路车站与铁路相连,又与地下汽车停车场相联系,同时还设有为乘客服务的各类小型商店。法国巴黎市在市中心还布置了四座特大型多层换乘枢纽站,最上一层为地面公共汽车枢纽,中间层是火车站,在距地面下10米深处的最下一层为市区地铁车站。各层间均以自动扶梯联通,换乘非常方便。 在我国城市中要建成现代化的公共交通枢纽首先要有统筹规划,要协调规划部门、公共交通部门、地铁部门、铁路部门及交通管理部门等,

对铁路车站与地铁、公共汽电车的换乘做出统一规划,建设综合换乘枢纽;对自行车交通换乘地铁、公共电汽车这种换乘方式也应引起重视,为自行车的停放创造条件。 近年来,国内已在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如北京的铁路西客站已经把铁路、地下铁道、公共汽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综合布置,使西客站成为一个大型立体综合换乘枢纽。

(汽车行业)公交客车发展

(汽车行业)公交客车发展

公交客车发展 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为适应和促进发展,城市公交客车必须迅速上品种、上档次、上数量。为做好这方面工作,必须认真了解城市发展需要、我国公交客车发展现状和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且对此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努力的方向。 我国城市发展和公交相关的特点 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1998年中国城市数量由1949年的132个增加到668个,预计到2000年全国城市将达到800个,其中100万人口之上的特大城市将接近100个,这势必带来公交客车的需求。 2、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人口由1949年的5765万人增至1998年的3亿7942万人。如果把户口在农村而实际已脱离农村,长期居住在城镇的流动人口8000多万人计算在内,城镇人口达4.3亿-4.8亿人。公共汽车数量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要求。另外,据统计,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15%。为保障老龄人、儿童及残疾人安全,方便地使用交通工具,就有必要改善交通工具的状况。 3、城市污染 车辆排放对大气影响日益严重,据统计,汽车排放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约占60%之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国政府都对交通污染源的限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国政府要求在2001年,实行欧洲I排放法规。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用车现状 1、发展城市公交的重要性 1997年,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约17万辆,其中大中型城市公共客车约为9万辆,年客运总量达280万亿人次。预计到2000年,城市公共汽车将达22万辆,其中大中型城市客车为14万辆,约每2500-3000人拥有1辆公共客车,和国外800-1000人拥有壹辆公共汽车相差甚远。《人民日报》曾开展了“明天我们怎样出行”的讨论,结果公众提出的第壹途径,就是公共汽车应成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和其他出行方式相比,公交客车更能发挥快捷、方便、安全、集中、效率高、道路占有率低、耗能低廉的优势,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式。因此,在许多集中型城市和汽车化程度不高的国家,特别是交通状况欠佳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公共交通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壹些私人轿车占有率较高的国家也提出要恢复和发展公共交通。如美国纽约上下班时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数超过半数。法国巴黎早晚高峰时,公共交通车辆出行比达85%,平时为56%-60%。 2、城市公共交通用车现状 近几年,城市公共汽车虽有很大进步,但总体来说,技术状况比较落后:壹是车龄老化,油耗高,噪声大,污染严重;二是此类车多是用货车底盘改装的客车,车长多为10m以内,动力不足,载客量小,地板高,乘客上下车不方便;三是乘坐不舒适,安全感差,速度慢。 从日欧客车现状和发展见我国城市客车 1、国外客车生产厂家简况 国外比较著名的客车及客车底盘生产厂家有:日本的五十铃、日产柴、日野;德国的奔驰、MAN、凯斯鲍尔、尼奥普兰;英国的利兰、MCW和DENIS;法国的雷诺;意大利的依维柯(菲亚特集团);瑞典的沃尔沃和斯堪尼亚;匈牙利的伊卡露斯等。至今,欧洲的大客车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仍居世界的前列,尤其是德国的大客车技术壹直保持领先地位。由于客车市场需求量大大低于轿车,具有产量低、品种多的特点,所以自动化水平都不很高,普通客车厂壹般都保持在年产量1500-3000辆的水平。 2、日本的城市客车现状 面对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本城市交通部门重点提出:为保障高龄和残疾人能安全、方便地乘用交通工具,有必要改善交通设施。为此,东京市交通局向日本4家有名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和交通方式共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一般以铁路、公路、航空换乘枢纽为依托,以发达的城市对内交通运输网络为基础,将公交车站、轨道交通车站、出租车站、社会停车场等集中布设,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人员畅通、快速、便捷地流动,并在可能情况下提高舒适程度。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均进行了综合客运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并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与建设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我国先行管理体制的制约,综合客运枢纽内各方式在换乘衔接方面往往缺少统一的规划,枢纽对外交通方式与对内交通方式之间衔接不顺畅、换乘距离长、运能不匹配、乘客长时滞留等问题愈加突出。 如何实现枢纽内各交通方式间高效合理的换乘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不同方式间的换乘衔接组织、运能匹配规划两方面展开了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方法的研究,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每种衔接布局模式和换乘方式的优缺点,基于“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分别从铁路客运枢纽、公路客运枢纽、航空客运枢纽的角度给出了可行的换乘组织模式设计方案;其次,在兼顾乘客和运营商利益的设计原则下,以综合客运枢纽对外及对内交通方式的运能测算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主导方式的运能匹配规划方法;再次,针对影响枢纽换乘安全性、便捷性、时效性和畅通性的各类因素进行了研究,按照“目标—准测—指标”的层次结构提出了枢纽换乘衔接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可拓学在处理矛盾问题、质与量相结合问题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可拓学的换乘衔接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将本文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辽阳中心客运站,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正文(3)

城市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交客车的新车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客车长度大于8m (含8m )的城市公交客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94汽车操纵件、批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 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2676汽车制动系结构、性能及试验方法 GB 1 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14762车用点嫩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 1 769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829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 / T 245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 / T 476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 cJ / T 116 城市公共汽、电车收费设备投币机 CJ / T 134 一200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CJ / T 162 一2002城市公交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 CJ / T 3087 城市公共汽、电车收费设备电子收费机应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城市公交客车City Bus 用于城市市区和城郊载运乘客的客车。 3.2 市区客车Urban Bus 用于城市市区,供公众乘用并按运距收费的市内客运汽车和电车。

3.3 城郊客车Suburban Bus 用于城郊、城镇短途客运的客车,车内设有座席及少量立席,可配置行李舱等设施。 3.4 低地板城市公交客车Low floor city-bus 城市公交客车车厢内(双层客车为下层车厢)从前至后的主要通道区的地板形成一个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域,到达此区域的每个乘客门是一级踏步。 3.5 低入口城市公交客车Low en try city-bus 城市公交客车车厢内(双层客车为下层车厢)从前乘客门至后乘客门后立柱的地板形成一个没有台阶的单一平面区,到达此区域的每个乘客门是一级踏步。 4城市公交客车分级及分类 上海市城市公交客车分为四级:普通级、中级、高级、超级:三类:中型、大型、特大型(双层)5普通级城市公交客车技术要求 5.1配置要求 整车动力、环保和部分配置要求见表1。 表1普通级城市公交客车配置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换乘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换乘衔接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对已实施的西安北客站国铁枢纽与地铁站的衔接方案进行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衔接规划、换乘衔接方案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供相关工程参考。 研究结论: 通过对西安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实践,以及对典型国铁综合交通枢纽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 ( 1) 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运营管理方面,应提前统筹规划,做好项目接口和运营管理的研究; ( 2) 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应结合换乘的便捷性、国铁站场规模、站房及广场的设置情况、地铁运营设施的布置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国铁枢纽; 统筹规划; 换乘衔接 1 研究轨道交通与国铁交通枢纽衔接的意义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有效手段,打造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研究日益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间交通运输日益广泛,由于经济性、花费时间、舒适度等综合因素,铁路仍是大多数人选择中长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铁路枢纽多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客流集散点。而轨道交通由于其大运距、速度快、容量大、安全、准时等优点逐渐成为铁路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轨道交通和国铁枢纽的接驳,将城市内外的客流有效地进行疏解,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2 轨道交通与国铁枢纽的互动关系 各大城市铁路枢纽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互动关系是重要而明显的。 如巴黎的6 个火车站布设在城市周边区域,通过发达的轨道交通衔接城市交通,国内及欧洲各个城市的旅客通过轨道交通换乘而进入市区不同目的地。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高速磁悬浮、长途汽车、出租车及航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客运中心,是上海市面向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在虹桥交通枢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 号线、5 号线、10 号线、17 号线及青浦线( 低速磁悬浮) 5 条轨道交通线的引入对枢纽功能的发挥及客流的集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南京南站、广州南站国铁枢纽分别与4 条轨道交通线路接驳。 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效率最高的轨道交通手段引入国铁枢纽,实现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对接,对提高枢纽及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至关重要。 3 西安北客站交通枢纽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方案及优劣分析 3.1 西安北客站的设计概况 西安北客站位于西安市城区北部未央路、文景路,城市三环路及绕城高速公路交通枢纽衔接处。设一站三场18 台34 线,为国内大型的枢纽站之一。国铁站区南北分别设置站房及站前广场,形成“南主北辅”的格局,在南北广场规划布置公交、出租、大巴等各种交通设施停车场,长途客运站规划布设于南广场东侧,站场中部下方的南北联络通道长为460 m。北客站是西安地铁2 号线一期工程的起点站,2 号线北客站至会展中心段目前已开通运营。地铁线路呈南北走向,垂直穿过郑西客运专线铁路北客站站区,如图 1 所示。

东直门交通枢纽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调研目的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东直门概况及分析思路 (2) 第二章东直门枢纽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 (3) 2.1 枢纽内外部的换乘距离 (3) 2.1.1 换乘距离现状 (3) 2.1.2 优化措施 (4) 2.2 交通枢纽内外部信息诱导设施 (4) 2.2.1 诱导设施现状 (4) 2.2.2 解决方案 (5) 2.3 枢纽人流密度 (6) 2.3.1 人流密度现状 (6) 2.3.2 解决措施 (7) 2.4 枢纽内外部的客流冲突 (7) 2.4.1客流冲突现状 (7) 2.4.2 解决措施 (9) 第三章总结 (10)

第一章绪论 1.1 调研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者对出行质量和出行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等新的理念被应用在交通枢纽换乘设计中,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建设理论相对滞后,许多交通枢纽换乘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 能有效互通互联,运转低效,给出行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通过对东直门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实地考察,以提高出行者出行质量为目的,对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内换乘系统展开研究,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提供新的建议。以求能够完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枢纽的空间与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城市交通运行不畅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枢纽换乘衔接不便,尤其对于外地乘客,由于对车站周边环境不熟悉,又没有必要的信息提示,往往很难找到换乘地。即便找到,也需经历一个漫长的步行过程,且步行过程很少有自动扶梯等辅助设施。同时站点间缺乏与容量相对应的交通方式衔接,比如机场与城市中心之间缺乏适合的交通方式衔接。如北京的首都机场,年吞吐量4000万人次以上,没有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相匹配。再加上车站附近停车困难,有些铁路、公路客运站或地铁车站在早期规划时设计的停车位过少。 在国外,很好的注意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设施应实现一体化布置,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在平面和立面布局方面综合运用,换乘距离短。比如旧金山港湾枢纽的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通勤铁路在同一平面内平行换乘,而长途汽车,公共汽车,出 出租车在同一立面内平行换乘,换乘距离均在60 m 以内。综合交通换乘设施应立体化布置,用作交通的空间层数可达4层甚至6层。比如巴黎拉德芳斯换乘枢纽尽管全部在地下,但分了四层。同时在保证客流集散便捷的前提下应对车站周围空间进行综合开发。根在换乘设施周围进行空间开发,发挥客流集散的商业价值。在旧金山港湾枢纽的综合开发面积仅占总建筑面积的27% ,但其预计的收益达到3.25亿美元,占总投资的37% 。

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项目描述

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项目描述 一、项目简况 主要列示项目背景、项目立项的充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以便评价人员能够迅速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具体内容要求如下:、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的要求,为加快本市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公交企业发展的新能源公交车,加快实现公交“零排放”。 、依据充分性:、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关于深入推进本市新能源公交车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交科[]号)、《上海市新能源公交车补贴操作办法(年版)》 、项目必要性和重要性:围绕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公交行业节能减排,分区域、分线路推进新能源公交车的规模应用,逐步实现本市公交“零排放”。

、项目的可行性:鼓励新能源公交车应用,由区财政合理承担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营等方面的新增成本,不增加公交企业的额外经济负担,充分调动公交企业应用新能源车辆的积极性。 二、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主要对项目目标值做出具体阐述,尤其注意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量化度,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项目的总体目标:每年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年达到,年达到,年达到,年达到以上。到年,本区新能源公交车应用比例达到以上。 、项目的具体目标:、年区属公交企业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到年底,本区新能源公交车应用比例达到以上;、新能源公交车的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本市地方标准《公交客车通用技术要求()》比例达到;、新能源车辆车均年行驶里程达到考核里程标准;、乘客对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满意度达到。 、阶段性工作目标: 三、项目投入情况 、项目总投入和构成情况:年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预算金额为万元,均由区级财政预算支付,其中露虹年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预算金额为万元,金球年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预算金额为万元。 、经常性项目执行情况:年闵客运公司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预算为万元。 、资金来源情况:年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预算金额为万元,均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_以北京西直门枢纽站区为例(1)

规 划 师PLANNERS 2002年,北京城市铁路西线(又称北京地铁十三号线)试运营, 它西起西直门,沿途经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龙 泽、回龙观到霍营区段,全长20.62km,是北京市第一条以地面线和 高架线为主的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003年城铁西线全线开通,环北 京市西北、北、东北部,呈倒“U”字形,全长40.85km,全线共设 西直门、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龙泽、回龙观、 霍营、立水桥、北苑、望京西、芍药居、光熙门、柳芳和东直门16个 车站。城市铁路贯穿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连接了清河、北苑、望京3 个城市边缘组团,穿越西城区、海淀区、昌平区、朝阳区和东城区, 是首都北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快速便捷的交通线路。 多年来,北京西直门枢纽站区的选址所引发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北 京城市规划工作的一大课题与挑战。为适应城市地区发展需求,西直 门枢纽站区所在地段曾针对交通需求进行几次改建。此次利用城市铁 路的建设重新针对此地段进行规划,将其整合成为西直门枢纽站区。 (1)以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城市交通与城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 —以北京西直门枢纽站区为例 □ 任怀乡 (清华大学 建筑系,北京 100086) [摘 要]北京西直门枢纽站属综合型客运交通枢纽,随着客流的不断增加,它面临着扩建的考验。规划设计依循规划服务水平要求、服务交通量对其规模进行定量分析,划分东、中、西、北4大功能区,交通流线布局设置立体交通,实现人车分流,设施规划注重智能化、人性化。 [关键词]综合型客运交通枢纽;交通规划;北京西直门枢纽站 [文章编号]1006-0022(2004)05-0066-03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 Center —With Xizhimen Central Station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Ren Huaixiang [Abstract] Xizhimen Central Station in Beijing is a comprehensive traffic center for passenger transport.With the increase in passenger flow,it is faced with the need of expansion.Its planning and design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ervice level and the traffic.Quantitative analysis must be made on this basis and the center is divided into four functional zones:the east zone,the central zone,the west zone and the north zone.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is applied in the arrangement of traffic flow line with separate flow for pedestrian and vehicle.Attention is paid to intelligentization and humanization in the planning of faciliti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 center,Traffic planning,Xizhimen Central Station in Beijing 图1 北京西直门站区位图 规   划   设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分析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分析 摘要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为旅客和货物完成全程运输提供便捷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国内综合交通枢纽现状,结合实例分析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一体化布局,包括结构设计、枢纽换乘等,以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设计 前言 现阶段,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呈现了两大趋势:一是实现了运输工具和设备的现代化发展,二是实现了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发展,可见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已成为我国运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缓解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开展了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环境。 1 国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的战略思想,大量实践表明,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一方面实现了交通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实现了交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我国一些重大城市相继开展了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工作,总结得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具体特征为: (1)复式枢纽。复式枢纽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旅客无须出站即可换乘所需的交通工具,换乘效率高、换乘时间短。 (2)多功能。为了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形成了集交通、商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交通综合体,可进一步提高枢纽的商业价值。 (3)立体布局。立体化空间布局即是充分利用地上、地面和地下空间来提高旅客换乘的效率[1]。 2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一体化布局 2.1 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交通枢纽规划以城市总体为前提;②枢纽场站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③枢纽的服务水平以城

(完整word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资料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一、交通枢纽概述 交通枢纽: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单式交通枢纽:服务于一种交通方式的枢纽,例如单一的铁路枢纽、水运枢纽、公路主枢纽、航空枢纽等。(图) 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交通方式的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络相邻路径的交汇点,是拥有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及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为一体的运输空间结构,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对其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桥梁和纽带,并与城市交通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趋势:(举例说明) 1. 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复合性(多元化)。 2. 综合交通枢纽内涵的演进性。 3.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全球性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它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与整个运输网络体系的联系。 4.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呈立体化和综合化。 二、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 交通枢纽规划: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上级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专门规划。 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和枢纽的规划设计。 1. 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作用。 1)关键问题: 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局的协调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