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摘要:文学鉴赏课本质上是一种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以丰富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提炼了在高校从事文学鉴赏课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

关键词:

文学鉴赏课;教学实践;人文素质

近年来,笔者主要在高校从事文学鉴赏课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教学主体即大学生实际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些真切的教学感受和体会。分述如下。

一、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依据

在高等院校除中文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开设文学鉴赏课,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加强思想品德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质是一种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作用不可小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加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段话高屋建瓴,精辟地阐述了美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是开设文学鉴赏课的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不论什么专业,都要有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现实要求。文学鉴赏课,就是针对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质相对欠缺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只有经济和物质的追求,还应该有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于一个民族增强自己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美育是一种熏陶,一种感发,一种对人的情感和精神起激励、净化和升华作用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思维、胸襟等等,并且可以引发人的创造潜能,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把侧重于情感教育、美育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文学鉴赏课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据是非常充分的。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认识真善美、假恶丑;懂得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理想可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可弃;从而感到心灵的震撼,得到性情的陶冶,受到文明的教育,学会做人的道理,涵养爱美之心。

二、文学鉴赏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

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

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文学鉴赏课心得

文学鉴赏课心得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文学鉴赏课心得 在选择了学校开设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在老师的教导下再次深入学习了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和怎么去鉴赏文学。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对文学的了解和背诵,但是我们并没有进一步去鉴赏即细细的品味文学带来的魅力。而我们的文学鉴赏课老师就是一位出色、资历深厚的老师,在课堂上用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给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犹如美味大餐。下面我就讲下我的课堂心得。 文学是人们用于表达生活和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在鉴赏时应是多方面,全方面进行揣摩、品味。例如,老师讲到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而不是侧重讲解这首词的释义,而是从多方面鉴赏这首词,从它的写作背景、写作人的处境、写作手法等等多方面鉴赏。老师就此向我们对这首词作出了他的看法:“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

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老师所鉴赏的全部内容我就不在此一一道出。 老师教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鉴赏技巧。首先鉴赏要其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就是其中的重要语句、再其次就是写作技巧、然后就是语言特色、最后是表达情感。这些虽然在高中老师有所提及,但是以高中的那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将这种鉴赏技巧运用自如。而老师在课堂上就以诗歌为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这些鉴赏技巧,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再以为《声声慢》为例,前面老师为我们详细鉴赏了、最后老师还补充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以这些来总结全词。 老师为我们上了文学鉴赏选修课,我受益良多。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作家的风范和以怎样的方式去欣赏文学作品。老师的教导使对文学的认识和鉴赏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文学欣赏》课程作为航空服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解读、移情换位,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和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以培养高职生的人文修养,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课程设计思路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和需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使用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即主题思想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刻画分析和形象语言分析)进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标所列教学要点进行教学。 2、将教材作为中介,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有信心和兴趣阅读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3、注意结合作品讲解写作的社会背景、作家人品风格及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提出有助于提高人文品质、审美体验与创新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课后布置多种形式的长短书面练习。适当利用课堂答题和讨论活动,锻炼学生大胆而流利顺畅地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和散文,以增加文学积

累。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经常动笔的良好习惯。 4、不求文学史上的全面性,而立足审美性,关注可读性,偏重现当代,以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思想境界。 三、课程目标 1、知识标准 (1)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经典作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 (2)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3)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2、能力标准 (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 (2)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辨识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掌握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3、素质标准 (1)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2)具有热本专业,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3)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4)拓宽学生文化知识面

文学鉴赏(教案)

第七讲文学鉴赏 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鉴赏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重点:1、学会欣赏作品中精彩的故事情节; 2、学会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把握情节的表现技巧。 2.赏析作品中侧面描写合成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问答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第一课时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再次走进七彩阅读——紫色篇的课堂。希望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度过快乐的阅读时光。 一、课前热身操 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常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两色。 那今天的这次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学习文学鉴赏技巧。(板书标题:文学鉴赏) 二、指点迷津 师:刚刚在第一环节,我们对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了鉴赏,那么什么是文学鉴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就是在进行文学鉴赏。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学鉴赏首先是要阅读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获得美的享受和一些领会。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讲怎样欣赏文学作品。首先一起来—— 赏析作品中的精彩的故事情节 叙事类的文学作品往往能为我们提供丰富而精彩的故事情节。曲折激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常常会吸引读者随着情节变化而心潮起伏,获得对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映,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遇到叙事类的作品要紧扣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反复品味其情节辗转过程中透露出来的韵味。 一、紧扣文章的矛盾冲突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了解高职高专文学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分析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现状,提出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2.了解我们本校文学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及本学期课程内容设置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 3.明确学习方式: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分组,选组长,选专题,加QQ号,在空间开文学欣赏专题栏目,学生的自学内容每周必须更新,教师网上跟进,及时指导。 4.明确考试方式:课堂、空间文学专栏内容、期末自主学习汇报。 一、文学欣赏课是干什么的 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 文学是以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这是一种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方式。其内容是以观照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人的丰富多样的精神与情感,以美的角度观察和看待现实生活。其形式是用想象和幻想等艺术虚构方式创造富于美感内容的感性形象。 文学艺术是对世界富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艺术掌握世界的中心。《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文学作品形象的把握世界。 分析具体可感、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如孙少平、孙少安、孙玉厚,高加林、艾斯美拉达、加西莫多、弗洛罗、倪吾诚、静宜、静珍、萧峰、郭靖、杨过、玛莎、玛丽亚、特拉普(范崔普) 作品的构成要素:言、象、意。 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意境。音韵和节奏。风格、神韵、气势、色调、基调、格调、趣味。 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是极其丰富而多样的,主要的有:结构的安排、叙事角度的选择、象征、情节的提炼、隐喻、夸张、变形、白描、写意等手法的采用等等。(西方式的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各个因素的功能分析。)要透彻地理解作品,还要注意了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和技巧。

学习文学鉴赏课的心得

学习文学鉴赏课的心得 借用: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这个学期,选修课,我果断选了文学鉴赏,因为在上高中,我就对文学鉴赏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可能是那种诗词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我吧,现在一个学期过去了,上了文学鉴赏课后,感触多多,学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下面就说说我学习到的知识。 诗歌鉴赏评价必须要了解诗歌最基本的常识,比如:古风、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及民歌。然后理解内容,把握主题,感受诗歌的形象,体会诗人要暗示或启迪什么。鉴赏时,要沿着诗人的思路,领略其意境和感情及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象征、想象、联想等写作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用典的切当和平仄押韵的讲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最好解释,可见字词的锤炼备受重视。 诗歌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五大类。 欣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分清类别,方可抓住画面和氛围气场,体味其意境,理解诗人在其语境中的感情。其次是联系全篇主旨品嚼字词,炼字炼意的技巧,隽永的字词更能表现出诗词形象生动,充沛凝炼的语言特色,从而辨析手法,“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等。 我们分开来探讨—— 一、写景抒情。我们都知道自然景物经诗人之笔必然会带上一种感情色彩,写景的方法很多,简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明暗对比,此外要注意传统的比兴手法,感情寄托的深浅等。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聚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有点有染,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相融,真可谓字字溢情。然后联系作者的处境或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非无病呻吟,更不是凭空而想,而是有感而发。 二、咏物言志。咏物诗那是一定要写出你所咏之物的形态色彩等特征的,并且追求描绘贴切逼真,一首出彩的咏物诗能令我们想道摄影师,笔锋就是镜头,可深入到对象的灵魂,表象出事物的神韵、品格。物,自然界万物,细致描摹的同时要不即不离,曲极其妙,寄托自己的感情。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怀之作,托梅寄志。运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内心寂寞的愁绪,物与人交织,所说“争春”,是一种暗喻。“妒”,梅的品格岂非平常草木能所有,可鉴标格独高,用意深沉。表现出作者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如梅的傲骨,如梅的精神。梅花自然而然成为他高洁品格的化身。 三、即事感怀。因事由而发感慨,往往是偶有所感冲口而出。鉴赏这类作品,首先要仔细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叙事”与“抒怀”的结合要紧密、自然、熨帖。其次在品中咀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之处,是忧国忧民、思乡怀友,还是离别别绪......要细加领会。如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直笔开头,直指事由。“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言辞慷慨激烈,毫不隐瞒,毫不修饰,充满激情。“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读来倍感豪放奔纵,雄健浑厚,一腔正气喷涌而出,感召力昂扬振奋。从对友人的期望中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抗金必胜的坚定信念及前途的光明。全词“事”与“怀”的紧密结合跌宕起伏,以论入词,首尾呼应,生动感人,艺术特色浑然天成,而非矫情造作。 四、边塞征战。边塞诗是一种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鉴赏时要对作者所处的时

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摘要:文学鉴赏课本质上是一种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以丰富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提炼了在高校从事文学鉴赏课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 关键词: 文学鉴赏课;教学实践;人文素质 近年来,笔者主要在高校从事文学鉴赏课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教学主体即大学生实际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些真切的教学感受和体会。分述如下。 一、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依据 在高等院校除中文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开设文学鉴赏课,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加强思想品德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质是一种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作用不可小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加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段话高屋建瓴,精辟地阐述了美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是开设文学鉴赏课的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不论什么专业,都要有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现实要求。文学鉴赏课,就是针对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质相对欠缺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只有经济和物质的追求,还应该有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于一个民族增强自己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美育是一种熏陶,一种感发,一种对人的情感和精神起激励、净化和升华作用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思维、胸襟等等,并且可以引发人的创造潜能,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把侧重于情感教育、美育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文学鉴赏课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据是非常充分的。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认识真善美、假恶丑;懂得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理想可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可弃;从而感到心灵的震撼,得到性情的陶冶,受到文明的教育,学会做人的道理,涵养爱美之心。 二、文学鉴赏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

文学鉴赏选修课论文

鲁迅与故事新编 3112004009 121201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作为知识分子的基本生存行为,想、说、写是如此龃龉难合。不止于此,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个体生存经验里,从古史今世的理性审视之中,步入不惑之年的鲁迅更加清晰地发现,分裂性存在乃是人的基本处境和困境,言意之难只不过是人类分裂性存在的表征之一。这一哲理性体悟随着他开始创作《不周山》而集中凸显,凝聚在后来持续不断的“故事新编”里,辐射到其他众多小说、杂文文本中,成为鲁迅文学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并对其叙事态度和艺术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鲁迅之所以热衷于创作《故事新编》,其深层原因来自于他作为一个先觉者的生命体悟,来源于他对中国历史的深刻体验与独特观察。一方面,作为近代“国民之敌”,鲁迅的基本目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的重建,这一特征集中表现为他早期自觉地选择“科学救国”,尔后又对改造国民精神结构的再三强调和不遗余力的亲自实践。从这一思想动态出发,他深情地呼喊过“精神界之战士”,毫不留情地批评过“老中国的儿女”。然而,“立人”理想的失败,现实环境的险恶,先觉者与庸众之间的隔膜与对立,使得壮志未酬的鲁迅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绝望之中。困惑的心灵促使他开始构筑《故事新编》这一荒谬怪诞的艺术世界。在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中,他可以任意抒写他对生命的感悟与人生的思索,他就像一个巨人,站在人类未曾到过的高度,俯瞰芸芸众生,感受着复杂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鲁迅深深地感悟到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吃人”史。因此,他对国粹主义者眼中的辉煌历史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与绝望感,对泱泱中华大国数千年来的文明史的崇敬之情也就化为“一把辛酸泪”了。因此,其历史小说表示的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主观性,而是表现了整个世界。 鲁迅在创作《故事新编》时有这样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因而其作品显示出强烈的开放性,其描写形态同以往的历史题材作品相比大相径庭,开创出一种新型的“古今交融体”。这种融古铸今的独特文本正是鲁迅“虚妄感”的外化形式。《故事新编》一问世,立刻便以它那特有的与众不同的色彩、韵味,引起人们的惊奇与赞叹。恰如书名所示,作家用新颖的艺术手段去处理过去的事,于是便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故事新编》构筑的艺术世界充满了迷离与奇幻的色彩,在这个陌生而又怪诞的世界中,现实的荒谬事物摆脱了习以为常的状态,暴露出内在的荒谬和畸形,一些来自为人们尊崇的显赫历史人物消失了长期积淀的庄严神圣,变得出人意外的滑稽可笑。这种“古今交融体”带给读者的是荒诞、虚妄的感觉,导引着人们反思人类与自身的生存命运。鲁迅创作这篇小说前后经过了十三年的时间,而其间作者的世界观也发生了改变,这就使故事的思想内容发生了变化。后五篇较之前三篇有很大的不同。 在书中有许多的小故事都是我们所知道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对一些英雄的赞美与钦佩,而《故事新编》却反其道而为之,他并没有对传统英雄大肆的赞扬,相反,却消解了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故事新编》中的前三篇便是全面消解传统文化所赐予知识分子的救世心态。补天中的女娲原是创世之母,补天英雄,补天中的后羿原是神话中射日神手,铸剑中的黑衣人原是古越刺客侠文化的化身。他们的故事传递着救世的英雄旋律,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崇高。被后人所推崇,而他们的故事也是代代相传。但鲁迅的《故事新编》中这些英雄却被平民化了,他们退却了那些英雄盖世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为生活而奔波和繁忙的百姓。在《补天》中,鲁迅探寻了女娲补天的真正动机和最终结果,真正动机是无聊,所以创造了人类,而最终结果则是人的丑态,鲁迅从创作动机中将神回归到人,从创作结果上消解了人的神圣,回归到平凡。《奔月》的故事老少皆知,说的是传说中的后羿射下过九个太阳,英勇无比,而《故事新编》中后羿这个射日的英雄整却被日常琐事所牵绊,每日为了一点生计而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文学欣赏》 课程代码:618030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适用专业:各个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选取外国文学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引导学生以作家的创作成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从丰富的文学现象来探讨各类文学作品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原因和历史经验,分析作品的艺术成就及社会影响,真正用历史总结的态度来系统欣赏外国文学名著。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重点了解外国文学中的文学史知识;了解各个时期重要作家作品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评析外国文学名著的能力和兴趣,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重要作家的简介、重要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本课程的难点: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个时期外国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本课程所涉猎的内容体现了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重要成果。 第一编古代欧洲文学 远古欧洲文学-《荷马史诗》 近古欧洲文学-但丁《神曲》、拉伯雷《巨人传》、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第二编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文学 17世纪欧洲文学-莫里哀《伪君子》 18世纪欧洲文学-席勒《阴谋与爱情》、《傲慢与偏见》 第三编19世纪欧美文学 19世纪前期欧美文学-雨果《巴黎圣母院》、霍桑《红字》 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勃朗特姐妹《简爱》、 《呼啸山庄》、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莫伯桑《羊脂球》、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小仲马《茶花女》、德莱塞《嘉莉妹妹》、易卜生《玩偶之家》 第四编现代欧美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海明威《老人与海》、杜拉斯《情人》、普佐《教父》 现代主义文学-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第五编俄苏文学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那》、肖洛霍夫《静静德

文学欣赏课程介绍1

文学欣赏课程内容 第一、二课老舍 第一课众生皆苦 欣赏《骆驼祥子》,从整体上分析祥子这个人物,社会背景、人物的命运起伏,虎妞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悲剧。小福子出现的意义,这个人物的特点。。。。。。 重点讲解: 第十六章令人震惊的百姓生活之苦理解阅读题中民国作家的背景 第十九章关于女性的苦难理解阅理解题中的贫苦母亲形象 第二课人性的光辉 第一章祥子的形象理解阅读理解题中,通过人物描写体现出来的性格 第十一章曹宅惊变理解阅读理解题中,面对变故表现人性中的善良 第二十四章祥子的末路理解阅读理解题中,为什么都是逆境中求生存的主旨 第十八章重温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 体会描写的细致给人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不要忽视文学作品中的细节 课堂配套书目:长篇老舍《骆驼祥子》(必读)《茶馆》(选读) 短篇:老舍《马裤先生》《我的母亲》 莫言《从心所欲不逾矩》——2017年深圳中考题,阅读第16题: 本文先祖的作法“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写字与做人方面分别分析。 莫言《知恶方能向善》《厨房看客》《月光如水照缁衣》《卖白菜》第三课和第四课张爱玲 第三课金锁记 ——生活际遇中更迭的人生 二、《金锁记》:看一个人的命运在时间长河中的变迁,随之而来的,是性格的变化。能够用语言概括出各时间段人物的特点。(书面作业) 第四课沉香屑 ——体会人性的复杂 一、《沉香屑》:(1)体会天才的描写,能够感知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 (2)通过人物的外表描写,看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社会阶层 学习什么叫伏笔(书面作业:从另一本小说中举一个例子) 三、《红玫瑰和白玫瑰》深刻体会什么叫对比的写作手法 体会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作业:分析自己,你的矛盾

文学鉴赏课程介绍

文学鉴赏课程介绍 我所教授的课程是文学鉴赏,主要内容是教学生写作文。由于大多数学生反映作文难,语文考试作文拉分,为了契合学生的考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分数,特开设了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一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人、物描写,第二课时主要讲事情和场面描写。其间教给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构思完成一篇作文的基本步骤。要完成一篇好的作文就要学会观察身边的点滴小事,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其次要把握住作文写作的灵魂——真实,要用真实的感情书写真实的人和事物,同时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凌驾于真实之上的想象,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最后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篇章结构合理,字迹清晰,卷面整洁,一篇赏心悦目的作文就可以完成了。 课程结束以后我给学生们留了一篇作文——最真实的自己,其中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理想。这充分结合了十八大精神的中国梦,让孩子们在发掘自我的同时发掘了自己的中国梦。孩子们都积极认真的完成了作业,我也进行了认真的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能够按照我教给他们的思路来写,但是还是有一些部分学生仍然没有听明白,这是我讲课的失误,没有顾虑到不同层次的同学,之后我分别对这些同学进行了单独辅导。在这些作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梦想,他们大都有远大的理想,警察、音乐家、主持人、等等,但是农村的孩子大都缺少实现梦想的平台,但是这不能成为他们放弃梦想的借口,他们会更努力的飞向更远的地方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这次作文课的反响非常的好,我上课的时候总是微笑着对待他们,用他们能听懂的愿意听的语言把我想要传达给他们的东西教给他们。孩子们也许会忘记曾经给他们教课的王老师,但是,我想他们应该会长久的记住怎么样去完成一篇好的文章。 这次上课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的教课经历,我学会了怎么样去揣摩学生的心理,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生动活波,怎样让学生把讲授的知识记在心里,这是我日后走上讲台必备的经验。感谢这些孩子,让我成长。 王玉婵 2013/7/24

文学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

文学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文学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影视文学鉴赏课程以其信息量大、形式灵活、育人功能强大等特点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下我为你带来文学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文学鉴赏课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影视文学鉴赏课程以其信息量大、形式灵活、育人功能强大等特点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下我为你带来文学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学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1 高中新教材三、四两册的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并以文学体裁分成单元,其目的是,通过教学着重培养高中学生的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的编写体例和以往的教材有明显的不同,其优点是可以让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促使他们萌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并且初步认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目的。 新的教材,新的体例,新的目标,促使我们必须要探索新的教法。而我的做法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开展文学欣赏活动。用新的手段,大的容量,快的节奏来上好三、四两册的文学作品。 文学欣赏活动的准备阶段 运用多媒体上文学欣赏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做课前的准备。一般要

做以下的事情: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文学欣赏活动主题以后,采取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响资料。 2编写讲稿: 根据主题编写讲稿,这个讲稿围绕主题展开有关文学知识的介绍,其中有文学史的内容作为讲稿的纵线,着重介绍文学现象的发展脉络;其中有作家生平的介绍,突出重要作家的思想、创作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还有重要作品的介绍,突出介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是欣赏活动的重点所在。总之,史为线,作家为点,作品为面。 3制作课件: 根据主题以及讲稿的内容,制作课件。课件也贯彻史为线,作家为点,作品为面的原则。在制作过程中,首先把讲稿浓缩为提纲,用幻灯片的形式制作出来,然后把图片资料插进课件。涉及到作家的作品,尽可能有音像的资料,如朗诵、歌曲、唱段的录音以及电影和电视的活动画面。课件制作可以运用power point软件,比较容易和方便。 文学欣赏活动的进行阶段 经过收集资料、编写讲稿、制作课件以后,就可以进行文学欣赏的活动了。活动大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讲课前安装好课件,调试好音响设备并开启多媒体投影仪。 文学欣赏的活动是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的。 讲课前,放一段与讲课内容相吻合的音乐,营造一种气氛,以便让学生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课程论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读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或者是纳兰容若,最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只是单纯得觉得好听,温婉而清丽。而越多的了解,便愈发觉得这个清朝的词人动人的不只只是他的名字。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被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著有《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身世的显赫注定让他的生活与众不同,18岁中举,22岁被赐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他的词在大清的每一个角落流传,真是“家家争唱饮水词”。然而在世俗带着嫉妒的目光里,他孑然独立。内心厌倦官场沉浮和对名利的追逐的他讨厌这个令众人艳慕的金丝笼,无心于功名利禄。正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对荷花的吟咏,描述很多。以荷花来比兴纳兰公子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是再恰当不过的。他的诗词不曾受虚无而浮夸的功利气息沾染,始终保持着那份脱俗的真实和清新,直指人的本性。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远离纸醉金迷、血雨腥风的非凡脱俗的洒脱和清丽,才使得后人传诵吟唱着他的字字句句时,仍会记得属于纳兰容若的那一份流淌在大清的血脉中的如一汪汩汩的清泉一般真性情。 对于纳兰容若的词,我想最为人们所熟记的应当是那一首《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心人,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的这一首木兰花令运用了三个典故来抒发心中的感触。汉朝的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打入冷宫。不再受到汉成帝宠爱的,没有了往日皇帝的嘘寒问暖的柔情,只有冰冷的宫墙和萧瑟翻飞的落叶相伴。在一个已入秋的天气里,班

文学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文学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文学鉴赏课学习心得体会【1】 高中新教材三、四两册的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并以文学体裁分成单元,其目的是,通过教学着重培养高中学生的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的编写体例和以往的教材有明显的不同,其优点是可以让学生通过集中学习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促使他们萌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并且初步认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目的。 新的教材,新的体例,新的目标,促使我们必须要探索新的教法。而我的做法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开展文学欣赏活动。用新的手段,大的容量,快的节奏来上好三、四两册的文学作品。 文学欣赏活动的准备阶段 运用多媒体上文学欣赏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做课前的准备。一般要做以下的事情: 1收集资料:

在确定文学欣赏活动主题以后,采取多种途径收集资料,这些资料包括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响资料。 2编写讲稿: 根据主题编写讲稿,这个讲稿围绕主题展开有关文学知识的介绍,其中有文学史的内容作为讲稿的纵线,着重介绍文学现象的发展脉络;其中有作家生平的介绍,突出重要作家的思想、创作以及在文学的地位;其中还有重要作品的介绍,突出介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是欣赏活动的重点所在。总之,史为线,作家为点,作品为面。 3制作课件: 根据主题以及讲稿的内容,制作课件。课件也贯彻史为线,作家为点,作品为面的原则。在制作过程中,首先把讲稿浓缩为提纲,用幻灯片的形式制作出来,然后把图片资料插进课件。涉及到作家的作品,尽可能有音像的资料,如朗诵、歌曲、唱段的录音以及电影和电视的活动画面。课件制作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比较容易和方便。 文学欣赏活动的进行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鉴赏课

中国当代文学鉴赏课--习得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就是这个时期的历史写照;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是当时社会的生活与精神现象的真实反映。 ---感悟 中国的当代文学有它的唯美之处,如惊鸿一瞥,深远悠长;当然它也有数不尽的凄凉,道不尽的哀伤,佝偻的身躯在昭示着的不仅仅是是岁月的沉淀,更是那浓重而深沉、无法承载的情感。通过一个学期对当代文学的品位与赏析,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不再仅仅局限于它是一种文化的理解,更是一种真实现象的反应。 浪漫主义(朦胧诗)----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 自新时代后的诗歌显示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尤其融入了外国的思想精华使之更为提高。朦胧诗作为当代诗的兴起不仅与当时的环境有关,更与他代表者的兴起有关。我个人是喜欢朦胧诗的,由其顾城。从他的诗歌中仿佛可以找到我的童年影子和心理的纯净空地。童话诗人顾城尤为将现实升华为童话故事,给人以浮想联翩。 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虽然后来朦胧诗派渐渐衰落,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有更有天赋的后人延续这一诗体风格。

文学欣赏课程整体设计

《文学欣赏》课程教学 整体设计 李树为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010-11

《文学欣赏》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文学欣赏》 课程代码: 制定人:李树为 二、基本信息 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0学时 授课对象:高职学生 三、学习领域(课程)整体设计 图示1 文学欣赏课程学习领域示意图 (一)学习领域(课程)总体目标 《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实施分模块教学,学生通过基本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文学基础知识和文学阅读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等方面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具备文学鉴赏、审美实际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文学鉴赏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 职业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要求: 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以下阅读技能:了解语篇和段落的主旨和大意;掌握语篇中的事实和主要情节;理解语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对句子和段落进行推理;了解作者的目的、态度和观点;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生词的意思;了解语篇的结论;进行信息转换。特别是能够了解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文学欣赏的理解能力是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

结构,达到的融会贯通,并使之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 ②鉴赏能力: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媒介,获得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及其艺术形式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情感反应,得到审美享受。文学鉴赏能力的要素也必然可由从事鉴赏活动所必需的鉴赏知识、技能所构成。 ③评论能力: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④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感官为主,而在这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在这里,先天的条件,以及后天的训练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每个人不同的审美能力先天失明的人无法有绘画的感受,先天失聪的人也无法有音乐的感受。对绘画和音乐的敏感程度,与人的视听器官的先天敏锐程度有关,而后天各人生活条件和经验的不同,对感官的培养、锻炼的不同,更现实的使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能力。这些个人的能力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虽然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素质有关,但在本质上是人类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个人在生活中和审美活动中长期受到教育和训练的结果。 审美能力只能结合着审美活动加以研究,不能把它看成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而应该把它看成可以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丰富的东西。 文学鉴赏能力处在理解能力和评论能力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2.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 ①掌握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文学欣赏是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②掌握诗歌基本知识,基本的有中国现当代诗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欣赏、外国诗歌欣赏。 ③掌握小说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小说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 外国小说欣赏等。 ④掌握东西方戏剧欣赏、影视欣赏知识。 3. 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基本要求: 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②具备善于与他人合作、交往、沟通的素养。 ③具备意志坚定、克服困难、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素养。 ④具备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劳技素养。 ⑤具备做人的诚信素养。 素质目标较高要求 ①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人文意识和素养。 ②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素养。 ③具备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敢于思考的意识和素养。 ④具备动手做、勤于做、敢于做的意识和素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