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一)

论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一)
论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一)

论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人才区域经济发展

〔论文摘要〕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素质高、竞争力强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重要、最具活力的因素。因此,研究人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利用和开发人才,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腾飞。

“人”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很早就成为了众多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早在1676年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就曾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充分体现了人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性。而作为“人”这种资源中的一部分,人才因其具有高素质、强竞争力等特质,对引导经济的良性、迅速发展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分析人才因素,探讨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和分析

(一)人才概念的界定和分析。1、人才的概念:关于人才,新编《辞海》的解释是: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当然,这个解释过于抽象,因此,不同的学者对于该解释有了不同的发展。本文选择从人才与人力资源关系的角度解释人才的概念。如果将人力资源比作一个金字塔,而我们所定义的人才则是塔的最顶端的部分。2、人才的属性:(1)知识属性。这是人才的第一属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对知识的拥有、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上。(2)创造属性。他们善于运用现代的知识,投身于改造社会的生产实践,敢于坚持科学,敢于创新。(3)社会属性。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才属于全社会,是社会共有的财富,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4)价值属性。作为社会存在,“人才”是有价值的。其价值通过对社会所做出的奉献表现出来,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效益。(5)流动属性。“人才”具有能的特征,因而有流动的属性。它总是流向那些最吸引它、最能充分发挥其才智的地方。人才的知识属性、创造属性及价值属性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而其社会属性和流动属性则对地方的人才获取、保持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区域经济概念的界定和分析。1、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并各具特点的经济运行模式。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指该区域经济总体水平的发展程度,也包括了其内部结构的整合优化、良性运行。区域经济也可称经济区域,它是由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构成的有机整体。2、区域经济的特征:首先是关联性,区域经济是区域内各经济要素、经济实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其次是层次性,也叫嵌套性,系统都是由一定的层次所组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经济区域也不例外。再次是动态开放性,区域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区域内外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是非线性,也称不可加和性,这是指经济区域内的各要素并不是简单叠加的,而是各经济要素、经济实体按照一定方式有机组合而成,因此其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后,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的区域经济并不一定发生相应的变化。3、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区域经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其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与劳动力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在当今社会,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劳动力素质,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层次的升级,无一不与劳动力的素质有关。”

二、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的相互关系

(一)人才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物质资源的短缺,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一个国家从落后向发达的跃进,然而,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储量不足,则虽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崛起。这充分证明了人才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人才可以

促进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成果显示,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毕业提高108%,大学毕业可提高300%。人才的知识属性决定了他们必定是高素质的生产者,人才对于某一专业领域有着熟练的技术程度,在其他生产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资料,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人才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能主动的改进生产技术,并直接作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从而迅速的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2、人才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充分证明了技术进步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谓技术进步,广义的说是由技术变革而引起生产要素素质的变化而导致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过程。技术进步说明了要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不是靠增加劳动或资本投入量而产生的,而是依靠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实现的。人才的创新属性决定了其能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人才的可再生性也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人才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内部结构的良性发展。区域经济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人才的知识属性突出的表现为他们对知识的拥有、追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人才对于新知识的追求、对新事物的敏感决定了他们善于采用新的观念和技术,淘汰旧的技术,从而促使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优胜劣汰,实现产业结构变革,使其能更好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吸引和留住人才。1、良好的区域经济可以为人才提供满意的薪酬。付出劳动自然希望能得到价值相当的回报,人才也是经济的动物,对于薪酬也有一定的期望值。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1 总则 1.1目的 本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技能人才培养行为,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指导相关专业的专家编制《××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并为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开发提供依据。 1.2适用范围 依据本指南开发的《××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适用于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 1.3术语 1.3.1技能人才 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具备相应的实践(实习)工作经验,并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中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员。 1.3.2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针对各类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的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及培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文件。1.3.3职业能力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 1.3.4通用能力

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1.3.5专业能力 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材料的选择等。 1.3.6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的,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的综合性任务,对从事一个职业岗位群具有典型意义,是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依据。 1.3.7代表性工作任务 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从事的有挑战性的、能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岗位具体任务。 1.4编制原则 1.4.1科学性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4.2操作性原则 各项要求应具体、明确、清晰、可实践、可检验。 1.4.3规范性原则 所用术语、符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文字表述精炼准确、层次清晰。 2 结构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五方面内容,其结构见下图:

如何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如何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的企业人才力量,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有了优秀的管理人才,有了优秀的技术人才,有了高素质的基层员工,这个企业几乎就是战无不胜的。 其实关于招揽人才,用好人才这一观念,古今中外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们都是认识很高,运用得法的。有些因此留下千古佳话,比如:中国人都知道的刘皇叔“三顾茅庐”的故事;比如平原君招纳“三千食客”的故事;比如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反面的例证是不善招揽人才,不善使用人才,甚或嫉妒人才者,其事业可能就因为缺少能人的帮助而失败。比如“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楚霸王项羽,比如“宁可我负天下人,绝不让天下人负我”的一代奸雄曹孟德。 现代的政治家、企业家、仍然面临着如何招揽人才,使用人才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除了要借鉴古今中外用人的成败经验和教训,制定具有科学性、现代性、前瞻性的人力资源发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不同的历史年代,不同的国度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人文环境,政治 环境,及物质、思想环境。且越离现在久远的年代,用人的理念,用人的机制, 用人的策略,越是具有个人色彩和随意性,所谓:“一人定天下,一计定乾坤”。 而现代是个科学化程度极高、信息化程度极高、民主化程度极高的法制社会。所以用人机制、用人理念和用人策略应具备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否则,因某人的一点小小的得意之举,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功,不能持久,更不能取得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成功。

作为一个企业,制定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F面,笔者就如何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谈几点未必成熟的看法。 、树立现代化人力资源观。 历史上的人力资源观大体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首先是如何发现人才,招揽人才,发现人才又包括识别人才。识别人才一直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为人们谈论,人们不是常常慨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吗?后来人们开始注意集团内部人才的挖潜和培养。旨在造就适合本部门职能特色,工作性质的人才,并从而提高本部门,本单位成员的整体素质。 在用人观念上则一直围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否定“任人唯亲”,肯定 “任人唯贤”而展开。这些既是古老的话题,也是现代难以回避的问题,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绝不能再纠缠这些浅层次和陈旧的内容,而应开掘全新的领域,树立全新的理念。由这些新理念生发出现代的具有科学性和超前性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二、树立新的人力资源储备理念。 旧的人力资源储备理念,大团体追求“大而全”,小部门追求“小而全”,这 完全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观念和小手工业经营理念的翻板,这也和建国以来,国营企业“独裁统治”管理模式和条块分割体制的必然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各行各业逐步与国际接轨,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支撑。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下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的八大定律。一大定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是次要的。 企业中永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做为HR管理者,要做好HR,必需识别、培养、管理那些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人,把这类的人和岗位做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HR管理者20%的时间要做好本质工作,80%的时间要与人沟通;沟通中与20%的人沟通要花去80%的时间,20%的时间与80%的人沟通。 员工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关键的业绩优异的核心员工离职,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段永平当年的出走成就了一个”步步高”,却使”小霸王”陷入了困境。所以,一旦发现核心员工有离职倾向,能够挽留一定要尽力挽留。当然,核心员工一旦决定离职,科学地进行离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般员工,离职行为首先发生的频率就较少,即使发生一些,希望在冗员范围内。 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做法从员工提出离职开始,第一步,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在离职面谈之前,可采取一些保留措施,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核心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以留住核心员工。当然,如果核心员工的离职主意已定,一定要建立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卡,将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表格保存起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离职管理就远远不只是上面的一些工作。 二大定律: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浅析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整版

浅析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析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校扩招,各级各类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等大量走上社会,还有各类的专家、学者也在各级各部门的考核评审中不断增加,这些人在常规观念中都被称为人才。那么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粗浅看法。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一要认识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要认识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从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升级,到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人才,区域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成功,拥有未来。 三要认识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市场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的支撑。但只有人才的支撑才是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弥补其他因素的不足。 二、完善机制,强化队伍。 一要完善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阵地,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其学习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掌握新方法,运用新技能。在使用中让他们在一线岗位上,在恰当的位置上承担重要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要提供优越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二要创新人才的使用机制。要有“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针对工业、农业、科技缺乏大量人才的实际,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广泛向社会选贤任能,不为学历、身份、资历、区域所限制,向社会公开竞聘;聘请退离休高级职称专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余热;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为项目基地技术指导或高级顾问,或选拔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去大专院校深造;针对高科技人才晋升职称、孩子入学、住房等实际待遇等实际问题要有具体优惠政策,做好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后续工作。

人才育成与人才发展

人才育成与人才发展 针对痛点: ?思想落后,不知道需要把员工培养成怎样的人才 ?不知道采取何种方法、工具培育员工 ?不知道如何发展人才 培训后收获: ?感受:时代在变,管理思想必须随之改变 ?掌握:适合自己企业的培养员工的方法 ?掌握:发展人才的方法 培训对象: ?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时间: ?6小时/天×2天 课程形式: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演练法;案例分析法课堂布置 ?学员分组。 ?课桌布置:岛型 ?椅子布置:雁阵/鱼刺式 教学材料、设备 ?老师:白板一块。红、蓝/黑白板笔各一只

?学员:每组二张大白纸,一只白板笔;每人一张A4纸; 课程大纲: ?分享与分析 ◆请您谈谈您所认识到的当下的社会 ◆请您谈谈您所认为的社会发展趋势 ◆您认为员工与公司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您认为个人素养中哪些因素比较关键、重要 ◆公司发展与员工职业规划的关系是怎样的 ?员工素养的现实差距及其原因 ◆原生家庭的影响 ◆教育经历的影响 ◆家庭生存代偿的影响 ◆生育政策的影响 ◆物质资源的影响 ◆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 ◆智能化生产的影响 ◆柔性生产—敏捷制造的影响 ◆移动媒体的影响 ◆零工经济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影响

◆共享经济的影响 ◆产业转型的影响 ◆创新经济的影响 ◆人际交往的影响 ?新的用工思想 ◆案例介绍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管理 ●海尔的“人单合一” ●实习生的使用 ●共用的工程师 ●谷歌的用工管理 ●高铁的劳动派遣用工 ●HR外包 ●每天5%员工缺岗的护理部 ◆人力资本管理思想:合作、共赢、分利◆平台意识 ◆自组织、自管理 ◆GE的“失控型”组织 ◆正向激励为主 ◆充分的尊重 ◆有兴趣的工作 ◆给予更多的引导、教练、机会

更新人才观念

更新人才观念 培育创新人才 安全工程0901班

更新人才观念培育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观念是人们对于人才培养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看法或根本观点。人才培养观念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先导,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 一、传统教育观念与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思想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应该学什么、适合学什么,认为只要考上好学校就行,分数越高素质就越高。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辖区内学校的评价主要以高考中考成绩为依据;相应地,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都围绕考试成绩做文章,从而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我国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我们要树立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一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要树立多样化人才的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四是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五是要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在上述“五个观念”中,有的其实是“老”观念,如第一个观念是新中国教育方针一贯倡导的核心教育观念,第一、第二、第四个观念也是多年来我国素质教育重点倡导的观念。之所以仍然称之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因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多种缘故,这些观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中小学“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有必要超越现实,坚决纠正“应试教育”倾向,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人人成才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五个观念”中的第三、第五个观念真正体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同时也触及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旨在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当前,我国严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发明和世界知名品牌,对其它国家的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掌握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

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目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地高度关注,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地政策和措施,各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正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地力度,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培养实践环节,都需要建立在对技能人才地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相关地政策和具体地培养措施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地结果. 一.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 在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之前,首先需要对“知识”、“技能”、“能力”几个关键词进行清楚地界定和理解. 能力,一般指劳动者胜任、完成某种活动具备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地基本特征是同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力虽然是无形地,但又是具体存在地,个性化地.能力分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能力有类别和层次之分,有一般和特殊之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地总结和概括.一般而言,知识和能力提升并不是同步地,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一个转化地过程,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训练而形成地一定地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或活动活动技巧.技能地基本特征在于技能提升地内在联系性强,技能地形成取决于练和用地程度;技能地发展与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关系密切,有着制约与被制约地关系;技能地标准同岗位任务相关联,有时代发展地特征.技能可以划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即认知技能).动作技能指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智力技能指借助于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智力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知识、技能、能力,这三者之间地关系是紧密相连地,但同时它们又都各自具有自身地内在特点与涵义.知识是技能人才成长地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地具体实践应用,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过程中地提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地特点:第一,技能人才是和特定地岗位相联系地,离开了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地基础.比如电工高级技师、钳工高级技师等,都紧紧和电工、钳工地岗位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了电工、钳工地岗位,他就不一定具有高级技师地技能和资格了.第二,因为技能是对知识和经验地运用,所以技能人才需要同时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尤其是需要不断训练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生产岗位地实操训练对于技能人才有着特殊地意义.第三,技能人才地标准和岗位任务相联系,换句话说,技能人才存在着企业间地差别性,企业间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其技能标准也不同,这也正是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地原因所在.第四,是否是高技能人才,是动态地、发展地.所以原来是高技能人才,但是随着技术地发展和新设备地应用,可能就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地标准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成长规律 、学科性教育与职业性培训地区别 虽然在技能人才地培养中,基础教育地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但技能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性教育,而不同于学科性教育.总地来说,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培训存在以下几个区别:从社会发展需求看,两者地职业倾向与能力不同.前者地定位是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对理论地理解与创新能力,后者主要输送地是技能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前者强调理论系统性,后者强调技能地连续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法、环境和教学过程等都有区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人才地成长规律 第一、技能地个性化特点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地核心要素,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把学生集中到一起,千篇一律地进行教育,而应该注意企业地差别性、注意岗位地差别性、注意学员地差别性,从而选择适当地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浅析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人才在区域经济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析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校扩招,各级各类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等大量走上社会,还有各类的专家、学者也在各级各部门的考核评审中不断增加,这些人在常规观念中都被称为人才。那么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粗浅看法。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一要认识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要认识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从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改造升级,到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人才,区域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成功,拥有未来。 三要认识到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市场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的支撑。但只有人才的支撑才是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弥补其他因素的不足。 二、完善机制,强化队伍。

一要完善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阵地,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其学习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掌握新方法,运用新技能。在使用中让他们在一线岗位上,在恰当的位置上承担重要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要提供优越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二要创新人才的使用机制。要有“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针对工业、农业、科技缺乏大量人才的实际,落实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广泛向社会选贤任能,不为学历、身份、资历、区域所限制,向社会公开竞聘;聘请退离休高级职称专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余热;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为项目基地技术指导或高级顾问,或选拔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去大专院校深造;针对高科技人才晋升职称、孩子入学、住房等实际待遇等实际问题要有具体优惠政策,做好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后续工作。 三要建立人才的管理机制。对各类人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必须与他们的使用、升降、待遇挂钩。要发挥激励表彰的正能量,激励人才主动积极地干事创业。要用人所长、用人所愿、用其当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表彰奖励。要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三、营造环境,搭建平台。

成功心理学

拥有自信,保持乐观,成功者总能克服困难,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一步又一步。成功的权利在我们手中,要我们去争取,我们一样可以做的很好,相信自己我们一定可以登上成功的阶梯…… 下面引用一个美国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被职业经理人广泛流传。它这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兴奋地一下从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它小动物,有噘着嘴的,有搭着脸的。第二天一大早,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也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天生恐水,祖上从来没人会游泳,小兔傻了眼,其它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这个寓言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虽然这是个寓言,但可以使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是公平的,个体遗传虽然会影响个体的成败,但后天的努力才是主导。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就像兔子跑的很快,鸭子会游泳一样,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才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说我们基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样的付出,同样的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勤奋就可以成功,所以说要成功你首先要自信。相信自己,你有属于自己的独到的优点,我们要知道这不是啊Q精神,而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自己的成功的喜悦。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感受生活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取得成功。可以说自信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拥有自信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再大困难也有解决的一天。自信让我面对一切都面带微笑,什么事情都泰然处之,什么时候都与人为善。可以说自信使我有了成功的可能。自信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的优良品质。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的恐惧心理中,最根本也是最顽固的是对恐惧本身的恐惧。比如在恐怖电影里,如果突然从门后面跳出一个面目狰狞的鬼怪,观众可能会吓一跳,但是研究发现,观众恐惧感最强烈的时候是鬼怪跳出来之前的一刹那,因为观众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旦观众知道下面的剧情,甚至了解了鬼怪的样子,恐惧感就会迅速降低。所以,有目标要去追求的人,心理的压力和张力就会减弱。 第一(培养良好的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里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他们都有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是能够干一切事业的,他们自认他们是个很有价值的人。戴尔·卡耐基 我认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理应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为止。 罗斯福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不带模型

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与路径研究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本文从国内外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出发,阐述创新型人才对我国的重要性,研究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道路轨迹,并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归纳,给出一定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型。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培养 1、引言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其他的种类,如动物,就不具有这种能力。创新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知识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实践能力。创新的主体,肯定是人类,只有人类才能担当得起这个责任;其次是创新的新,不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与过去的东西相比,要有改变,要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叫做创新。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性行为,也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改造行为,这个世界充满着矛盾,人类就需要来改造这些矛盾,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正处在发展中时期,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需要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为国家提供不竭的动力[1]。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地发展,想要走在世界的前端,就不可能缺得了创新,而且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创新。我们国家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看作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人才是每个国家的当务之急,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型人才首先得是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并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从事相关专业性劳动,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价值和财富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人才[3]。 2、研究综述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外学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先于我国,并取得领先成果。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在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提出了十个特征;美国学者格林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十个重要要素;吉尔福特对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特点进行了总结,最终得出八个方面的结论;斯坦、林启曼等人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心理特质,并总结出描述创新型人才心理特质的一些单词和句子;在20世纪初,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 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 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主持、申报,学校骨干教师参与研究的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于2011年6月正式批准立项(课题编号2011A003)。根据《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下发的课题立项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安排,特组织开题。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品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技术人才。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见,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走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之路。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提升全体国民的技能水平。 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教育的经济学意义上讲,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高额回报教育的投入,从而实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而目前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二是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没有对接,培养的毕业生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脱节。三是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很多专业课程仍然

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为适应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建设一支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公司目前的人才状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 2010 年9月公司共有在岗员工 **人,其中:经理以上领导**人,财务人员**人,办公室人员**人,规划建设人员**人,后勤保障人员**人。 公司员工学历结构为:本科及以上**人,占**%;大专生*人,占**%;高中及以下**人,占***%。 公司员工年龄结构为:平均年龄***岁,其中45周岁以上****人,占****%;35-45周岁***人,占***%。35周岁及以下***人,占****%。 公司员工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为:初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高级职称?人。 (二)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司刚在原有基础上组建成立,在人力资源结构、人员的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思维观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压力。 1、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2、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

3、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 4、企业文化缺失 5、岗位设置不清晰 二、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企业稳步发展为指导,以“人才强企”为战略,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秀、学历结构合理、专业人才充足、适应企业经营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的人才队伍。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引进开发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应公司发展的人才群体和梯队,提高我公司人才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发展原则 在加快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 人才高地的核心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效用的人才。大力培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支撑性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高级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初步形成公司高层次人才群体。 2、坚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 以公司经营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重点围绕****创建,**项目引进、土地开发等****发展的具体抓手为目标调整专业结构,以有组织地引进、培养、选拔专业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 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尽管我们对人才无比渴求,但往往不得其法,结果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伤仲永》就是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活教材”,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不少。有的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终因缺乏丰富阅历和深厚积淀而难成大器;有的专挑毛病、缺乏包容,造成大量人才被埋没;有的引而不用、大材小用,错失干事创业高峰期,让人才一次次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种种现象表明:要认识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遵循规律则事半功倍,违背科学则事倍功半。什么是人才成长规律?就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必然要求。比如厚德育人规律。古人讲,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不养德修身,难以成为有用人才,更难成为大家、大师。把握这一规律,就要把厚德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努力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再比如竞争成才规律。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竞争才有活力。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把握这一规律,就要让规则尽可能公平公正、程序尽可能科学公开,激励人才在竞争中增强动力、开发潜能、脱颖而出。还有师承传承规律、量才施用规律、成才黄金期规律、团队成才规律等等,都是从古今中外众多成才案例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杂交水稻、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等伟大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要深入总结依托重大工程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升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认识。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引导人才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现实生活,推动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演员上舞台、科技人员到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真正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善于发现、团结和使用人才,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19日 02 版) 人的成长规律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为切实提高我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晋政办发〔2010〕61号)、(晋煤劳发〔2011〕1166号)和临汾市煤炭工业局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煤矿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促进我公司的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高级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师技能(一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0.27%以上。 2、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技师技能(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2%以上。 3、高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能(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15%以上。 4、中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中级技能(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40%以上。

二、加大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 要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快市煤炭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站工作,根据鉴定许可范围,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认真做好鉴定工作。煤矿企业新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初级(五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独立上岗。煤矿企业要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所需经费足额到位。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 要积极做好调入、引进煤炭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的审核确认工作。要注重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工作,对已取得煤炭相关专业执业资格的,煤矿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要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促进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 四、创新煤炭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人才强煤”和“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加大煤炭人才工作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吸引、培养、使用、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

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

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通讯在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探讨人才成长之规律。 这位人才专家认为,人才成长遵循以下八大规律,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规律、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创造成才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人才管理过程中的期望效应规律、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规律、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累积效应规律及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综合效应规律。 王通讯如此解释这八大规律: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是指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徒弟一方的德识才学得到师傅一方的指导、点化,从而使前者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与同行相比,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还形成“师徒型人才链”。 ——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种差别是由人的天赋素质、后天实践和兴趣爱好所形成的。成才者大多是扬其长而避其短的结果。 ——创造成才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有学者对公元1500年—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为37岁。

——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社会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特殊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因此,应给那些具有发展前途的“潜人才”以大力支持。 ——人才管理过程中的期望效应规律:人们从事某项工作、采取某种行动的行为动力,来自个人对行为结果和工作成效的预期判断。这是现代管理激励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 ——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规律:人才的成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就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 ——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累积效应: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是三个逐层收缩的金字塔,高层次人才居于塔尖,高层次人才的生成数量取决于整个人才队伍的基数。 ——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综合效应规律:人才的成功与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条件。前者决定其创造能力之大小,后者决定其创造能力发挥到什么程度。 王所长在文章中强调,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人才工作者要注重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有利于把人才工作做得更好。(完)

高技能人才培养

本课题在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国外技能人才培养基本做法进行了梳理和借鉴,提出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本报告共包括四个部分:(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理论问题;(2)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践;(3)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其借鉴;(4)进一步加强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1.内涵。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融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特点。 高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高技能人才有较强的实操性,这是高技能人才最基本的特征。二是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技能专用性和职业依从性。三是高技能人才成长

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四是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五是现代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智能性。 (二)高技能人才的开发体系 涉及六个主要的子系统: --经济社会需求系统。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工业化阶段、产业国际分工、产业结构决定了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的需求。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劳动力市场系统。通过信息和劳动力市场价格引导个体与机构的决策行为,从而决定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与结构。 --个体决策与行为系统。个体的职业选择、自身禀赋和主观努力,是决定其成才的内因。 --高技能人才开发系统。是由各类高技能人才开发机构、资源和网络构成的有机体系。 --政策法制体系。高技能人才开发政策法制是政府管理和干预劳动力市场、促进高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技能开发相关主体(政府、个体、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等)决策和行为的重要依据。

最新企业人才发展战略.doc

最新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中国在 21 世纪初加入 WTO 之后 ,市场上呈现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市场中展开了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到金融的全方位、多 层面激烈竞争。产品、服务、技术竞争的核心和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国企业 已经纳入全球商业和网络体系、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蜂拥进入中国、大批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之时 ,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人才之战就愈发凸显。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当一个民族经济起飞之时 ,如何招聘人才、培育人才、保留人才,是企业所面临最大、最严峻的战略挑战。美国在 19 世纪末期大公司诞生之后对专业人才追逐的历史,日本二次大战之后经济起飞所带来的企 业人才流失的现实,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调查 :53%的高管人才准备在两年中离开公司 2004 年时 ,北大国际 MBA 和世界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光辉国际合作,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职位的350 多名企业高层、中层管理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得出了中国企业的高管对企业领导者、企业文化、激励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并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为探讨中国企业高管流失问题提供了一些结论。 被调查者来自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位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 副总经理、部门或地区经理等。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1% 的被调查者承认 ,企业在中国进入WTO 之后不具备管理人才储备。调查还显示 ,当前中国企业急需各类高级管理人才,包括市场营销、综合管理、人力资源专家和财务专家、研发人员和生产运营人员等等。54.3%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正在准备从外部吸收人才,但 64.9%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人才管理现状 极为严峻 ,不仅招不到优秀的管理人才,更留不住核心人才。令人困惑的是 ,一方面 ,被访者认为人才问题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 ,被调查者中有高达53%的人表示在今后两年内很可能或可能离开公司 ,只有 12% 表示不会离开公司。这引起我们的极大警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 如此激烈的大背景之下 ,企业却不能留住自己的高管人才,特别是在企业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 决定性作用的骨干力量。这充分暴露了中国企业在优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严重问题。 分析 :高管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职业发展规划 企业人才流失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我们对被调查者进行的深入访谈中发现,决定两年内离开公司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司的内部管理 ,特别是高管的领导风格和人力资源体系 不完善 ,是阻碍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根本原因。从职业发展角度而言,78%的准备离职者认为所在企业没有建立针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长远规划。这些管理人才兢兢业业为企业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职业发展中没有进展,丧失了发展空间和个人的潜能 ,这对在职业发展方面颇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的伤害。就人才激励 和绩效评估体系看,也分别有70%和 69% 的被调查者表示“极不健全”或“尚未建立”,55%认为企业只有进入机制,却无退出机制——这种表面上宽容的用人制度,使公司不但没有对管理人才进行必要的激励,相反大大挫伤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导致了大部分人萌生去意。 按照不同的企业所有制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组,数据显示 ,78.3%的国企被调查者认为企业 缺乏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这一数字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为66.7%和 66.9%。 而针对绩效评估系统的不满,国企、私企和外企分别为75.6%、 78.7%和 62.4%。从企业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来看,86.7%的国企管理者、74.4%的私企管理者和68.7%的外企管理者表示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职业发展计划。从上述数据看,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比国有企业和私营 企业管理状况略好,但是无论哪类企业,都显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