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中国现代史(上册)》(王桧林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分类整理。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

名词解释: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列举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华转播的表现:

1、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

2、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

3、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

4、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简答题: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改良派有哪些主张?

1、好人政府。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

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

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

3、制宪救国。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4、废督裁兵。进行裁兵运动。裁撤下来的兵,去从事农、工矿业生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

名词解释:

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1924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部与吴佩孚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北京城空虚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11月初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材料分析题:

根据孙中山遗嘱,分析其中“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的国民党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队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

国民党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民党一大的意义:1、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2、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3、大会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改组后的国民党组织很快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建立起来。

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1、正式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同时保留共产党党籍。2、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列举题:

南京政权建立后的主要经济措施:

1、广借外债,大量发行公债;

2、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

3、颁布《土地法》和《土地处理条例》。

简答题: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论述中认为的革命根据地存在发展的条件:

1、各派军阀间的继续不断的战争;

2、反动政治出现缝隙;

3、1926年和1927年革命影响的遗留;

4、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

5、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6、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八七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1、坚决清算了国民革命高潮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成立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意义:它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的阶段。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滋长了“左”倾错误。

第四章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

简答题:

1933年“废两改元”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所有款项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使用银两。

意义:中国银本位制度确定。银两的废止简化了币制,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展。材料分析题:

根据《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分析北上抗日的目的、抗日旗号的作用、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主要领导人、方志敏的主要作品、遵义会议讨论认为第五次反围剿是如何失败的、遵义会议的意义。

北上抗日的目的:与方志敏信江根据地会合,威胁南京,以缓解红军主力被围困的危机。

抗日旗号的作用:以抗日的旗号来团结先遣队力量。同时抗日的旗号也可以增加群众认同感,在北上的过程中可以吸收新鲜血液壮大力量,引起国民党的注意,撤减围剿兵力。抗日的旗号也可以立国民党对先遣队的进攻于不义之地,增加国民党对先遣队进攻的麻烦。

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主要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粟裕。

方志敏的主要作品:《可爱的中国》、《狱中记事》。

第五次反围剿是如何失败的:思想上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中国革命拨正了走向胜利的航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但是会议的决议一般地肯定了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没有探讨造成军事指挥错误的深刻的政治原因。

第五章抗日战争

名词解释:

新县制:“新县制”是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中提出的制度。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以下为乡(镇),乡(镇)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镇)之间设区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镇)的行政事务。县设参政会,但不能选举县长。县长只对上级负责,不受县参政会监督。区长委任“甄选训练合格”者担任。乡(镇)长、保长虽规定由乡(镇)民、保民代表会议从具有训练、考试及格等资格者中选举,但未公布实施日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县长、乡(镇)长、保长掌握辖区的民政、军事(警卫)、经济、文化等权力。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名,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列举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对华经济掠夺的方面:

1、工矿业。日军掠夺了沦陷区的工厂矿山。将矿山、钢铁工业、公用事业、交

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交由日本国家资本与财阀资本相结合的公司经营。

2、农业。沦陷区农村的土地,凡日本“需要”的,就武装霸占、没收或低价强

行收买,用于建筑公路、封锁沟、飞机场、兵营及仓库等,或供给“农业会社”、“实业公司”、农场及移民使用。

3、金融。日伪先后在华北和华中设立了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中央储备银行等20

多家银行。除经营一般业务外,有的银行大量发行没有准备金的钞票。日军还印发军用票在沦陷区流通。日本利用这些纸币,掠取中国的资财。

4、劳动力。日本在沦陷区大量掠夺劳动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中国工人

和被俘的士兵,被送到日本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动。这些劳工,绝大部分被虐杀。

简答题:

在敌后抗战处于严重困难的时期,中共抗日根据地为坚持抗战采取的政策:1、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

股以整顿文风。

2、大生产运动。开垦荒地、增产粮食来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以求在物质基础

上立于不败之地。

3、减租减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削弱和限制农村中的封建剥削。

4、精兵简政。精兵方面,规定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在某些最困难的地区,

主力军全部地方化。简政方面,要求裁并重叠机构,裁减冗员,实行合署办公。

5、三三制政权建设。在政权的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占1/3,

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中间派占1/3.

第六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名词解释:

《中美商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1946年11月4日,国民政府的

外交部长王世杰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签订的,通称“中美商约”。该条约共30条,规定美国人在中国“领土全境内”,有居住、旅行和从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慈善事业、勘探与开发矿产资源的权利;美国的法人及团体与中国的法人及团体之待遇相同,美国商品在中国征税、销售、分配和使用,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中国商品的待遇,中国对美货的输入以及由中国运往美国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其人员和物品有经由“最便捷之途经”通过中国领土的自由;美国船舶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开入不开放的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该条约以“平等”、“互惠”的形式掩盖着侵略的实质。因此它的签订,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强烈谴责。

列举题:

1947年解放军粉碎国民党进攻的主要战役:

1、青化砭战役

2、羊马河战役

3、蟠龙战役

4、沙家店战役

5、孟良崮战役

简答题:

1947年为了结合土地改革,中共在农村组织中开展了哪些运动:

综合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组织中进行了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思想、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

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现代史是初中历史中的一大重要章节,它涵盖了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 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和事件。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重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迫使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 二、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由洪 秀全等人发起。该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平等、公平的理念,号召人民反对清朝统治。尽管运动最终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1898年)和百日维新(1898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变革 尝试。这些变法措施试图改革中国的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以强化国家实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次尝试都不了了之,最终被保守势力推翻。 四、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随后,在孙中山等人的领导下,中华民国于1912 年正式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五、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对中国政府对待国际问题的态度进行抗议和抵制的一次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契机。 六、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联合,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全中国。北伐战争(1926-1927年)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 联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北伐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崭露头角。 七、长征和抗日战争 长征(1934-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国内外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进 行的远征运动。这次长征的成功使中国共产党得以保存实力,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中国 各界人民通过顽强抵抗,终于战胜了侵略者。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 一个重大转折点。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并使中国在国际上重新找回了尊严和自信。 以上,是对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知 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经历的各种磨难和奋斗。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汲取智慧,发扬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中国现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国现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国现代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提出了“民主、 民主、民权”的三民主义,为中国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起源于中国北京的学生抗议活动,逐渐蔓延到全国范围。这次 运动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共成立:中共是中国共产党的简称,成立于1921年。中共 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革命胜利。 中共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至今仍然是中国的执政党。 4.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抵 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最惨痛 的战争之一,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5.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5年 至1949年期间,与国民党武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这场战争最终导致 了国共两党的分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起的一场运动,旨在通过 批判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巩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而,这 场运动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7.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于1978年发起 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这一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 外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8.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是指英国于1997年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统一的重要一步,也是 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9.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指中国领土完整的问题。自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现台湾的和平统一。目前,台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1-11课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于1949年9月召开于北平;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新中国的筹备:①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筹备做了思想上的准备;②1949年9月第一节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筹备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内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6.西藏的和平解放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950-1953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争:五战五捷将敌人赶到三八线;上甘岭战役(1952)的胜利。 3.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7月,美国上将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4.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抢眼——黄继光;火中潜伏者——邱少云。 5.我国为什么要出兵援朝: 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领导人和人民的请求;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6.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得到了两国人民的支持;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现代生活变化3篇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现代生活变化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现代生活变化精选3篇(一) 现代生活变化是指中国自近代以来,社会、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发 生的巨大变化。以下是一些与现代生活变化相关的知识点: 1. 城市化:自20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到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2. 工业化和农业改革:中国自1950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改革和工业化建设, 农村从封闭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工业部门也以大 规模工厂为主导,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3. 教育改革:中国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政策,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和内 陆地区倾斜,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4. 科技发展: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有了自己的航天、信息技术、生物 技术等领域的重要突破,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5. 生活方式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从步行、自行车转变为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生活环境改善,寿命延长,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6. 饮食习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膳食结 构从以粮食为主转向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为主的多样化饮食。 7. 衣着和娱乐方式改变:在过去,中国人的着装多为传统服饰,如:旗袍、长衫等。 而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开始穿西装、裙子等西方的服装,并且有更多的娱乐方式,如 电视、网络、电影等。

总之,现代生活变化体现了中国社会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生活方式等多个方 面的巨大进步和变迁。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现代生活变化精选3篇(二)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和中国自身落后的情况下,启动的一系列改革运动。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1. 背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同时也面临着自身长期以 来的闭关锁国和科技落后的问题。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差距。 2. 起因:洋务运动的起因主要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对中国进行不平等条约的迫使,使得一些开明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自觉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进行改革。 3. 目标: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以加强中国的国防和实力, 并通过自主创新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 内容:洋务运动主要包括洋务派的改革和造船、兴办工厂、铁路、矿山、电报等一 系列实际行动。 5. 洋务派:洋务派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推动者,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推行变法政策,以提升中国的国力。 6. 妥酌洋务:洋务运动中崇尚洋务的观点,他们着重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和武器,以 提升中国在战争中的实力。 7. 航运事业: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兴办了一批造船厂、铁路和电报系统,这一系列建 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8. 成果和影响: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航运能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但由于受到保守势力和外国势力的限制,洋务运动在实际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的一种社会主义道路。以下是《中国 现代史》中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知识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通过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 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5.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 革和开放政策,中国在经济建设、改革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是在保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 7.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指导发展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坚 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8. “中国梦”: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强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9.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战略之一,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中国现代史(上册)》(王桧林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3版),分类整理。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 名词解释: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列举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华转播的表现: 1、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刊物; 2、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 3、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 4、涌现出一批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分子。 简答题: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改良派有哪些主张? 1、好人政府。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出来和恶势力奋斗,组织“好人政 府”。 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 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 3、制宪救国。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 4、废督裁兵。进行裁兵运动。裁撤下来的兵,去从事农、工矿业生产。 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 名词解释:

北京政变:北京政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1924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奉军精锐张学良、郭松龄部与吴佩孚在山海关一带激战正酣,北京城空虚之时,直系将领冯玉祥从前线倒戈回师,发动了北京政变。结果使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直军很快被奉军打败。11月初吴佩孚率残军南逃,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 材料分析题: 根据孙中山遗嘱,分析其中“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决定的国民党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队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直接的、普遍的、革命的民权,规定“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不得享受自由权利。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原则。 国民党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民党一大的意义:1、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国民党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方向;2、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3、大会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改组后的国民党组织很快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建立起来。 国民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的举措:1、正式确认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同时保留共产党党籍。2、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骨干力量,为以后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进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 列举题: 南京政权建立后的主要经济措施: 1、广借外债,大量发行公债; 2、以整顿税务为主,整理财政; 3、颁布《土地法》和《土地处理条例》。 简答题: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论述中认为的革命根据地存在发展的条件: 1、各派军阀间的继续不断的战争; 2、反动政治出现缝隙; 3、1926年和1927年革命影响的遗留; 4、全国革命形势的必然发展; 5、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6、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八七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初中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的第一、标志、最的归纳 1. 1840中国近代史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中英鸦片战 争 2. 中国近代中开端的依据: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3.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依据:中国人民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 革命任务 4.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制造“亚罗号”事件,法国制造“马 神甫”事件 6. 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在广州 设立的联军委员会 7.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初步建立政权、正式建立政权、由盛而衰的标志依次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变乱、天京陷落 8. 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天朝田亩制度》 9.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0.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11.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12.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13.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 14.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1895年

威海战 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5. 无产阶级最早诞生的场所:外商企业 16.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威海战役 17. 《马关条约》反映帝国主义两个新侵略要求: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18. 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掀起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 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转化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 动 20.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21.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2. 戊戌变法唯一保留的成果是:京师大学堂 23.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4. 中国近代第一、第二、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分别是: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辛亥革命(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 25. 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 26.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标志:1898年赵三多在山东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 堂 27. 奠定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新学伪经考》《孔 子改制考》 28. 近代史上创单个国家获得赔款最多的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29. 近代史上勒索赔款最多的条约:《辛丑条约》 30.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彻 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整理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列强入侵到新中国成立, 再到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挑战的历程。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整理一些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1. 百年屈辱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遇了列强入侵和强迫不平等条约的压迫,这 一时期被称为“百年屈辱”。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事件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 2. 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涌现出来,这是一场对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挑战。在这一时期,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的理念,启发了一代年轻人,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3.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学生举行了抗议和游行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次重要事件,被称为五四运动。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革命化,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腐败和落后,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4. 国共内战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爆发了国共内战。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国民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斗。最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共内战结束。 5. 文化大革命

1966年至1976年,中国发生了名为文化大革命的运动。这场运动是由毛泽东 发起的,旨在消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影响,推行“四人帮”代表 的思想。文化大革命带来了社会混乱和破坏,导致了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受苦。 6. 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深刻变革,符合市场和国际间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全球联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7. 香港回归 1997年,英国将香港回归中国。香港回归象征着中国的重新崛起,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上升。这个事实也意味着对于现代中国来说,香港在外 部交流和内部调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8. 中国经济崛起 近年来,中国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了某些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的经济崛起,不仅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国家实现自主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政府适时和合理地引领企业和农民发展,也在稳定财政政策和大力推行金融改革的同时,降低贫困程度,扶持社会福利,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通过概述中国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的挣扎和努力,也可以预测中国未来发展的活力和希望。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综合分析,对于理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的决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为更好地发展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2023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3(中国现代史)汇总必背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核心考点必背3(中国现代史) 一、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内容: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理解土地改革 (一)抗美援朝 1.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原因:(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3.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英雄事迹: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土地改革 1.概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疆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三大改造 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3篇)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精选3篇) 范文一: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2023年的高考历史科目将涵盖以下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中,重点内容包括: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策和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著名人物;隋唐时期的政治、文化繁荣;北宋和南宋的政治、经济特点。 二、世界古代文明 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埃及的社会、政治、文化特点;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化;古罗马帝国的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及影响;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毛泽东时代;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进程。 四、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冷战时期的对抗和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

信息时代的特点。 五、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包括: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六、世界当代史 世界当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冷战时期的对抗与和平发展;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联合国及国际合作的重要事件;国际关系中的新兴大国和地缘政治。 以上是2023年高考历史科目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了解和准备,取得理想的成绩。 范文二: 2023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2023年的高考历史科目将涵盖以下重要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历史 重点内容包括: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秦朝的统一政策和措施;汉朝的政治制度、科技及农业发展;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著名人物;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繁荣;宋朝的政治、文化特点。 二、世界古代文明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高考整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高考整理 中国现代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 之一。了解中国现代史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备考高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的发生标 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民主共和的历史转折。 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各类革命活动从全国各地蔓延。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了清政府垮台,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 命的成功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次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这场运动在知识分子中引发了巨大的反思和探索,对中国社会带来了 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呼吁废除封建思想和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个人自由。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 胡适、鲁迅等。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如杂志、报纸、演讲等,传播新 思想,引导社会进步。 三、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爆发于1919年的重要思想与文化运动。这场运

动以反对列强侵略和封建主义为主题,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五四运动最初是由北京的学生发起的,后来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 和知识青年的支持。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五四 运动通过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表达了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追求 民主和自由的呼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一次重要合作。它的 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共合作开始于1924年,经历了三次合作。其中最成功的一次 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的目标是统一全国,打 击北洋政府。 北伐战争在1926年爆发,由宋庆龄、汪精卫等人领导。它通过 多次战役,最终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进一步胜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 五、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在二战期间与日本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 中国的现代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抗日战争于1937年爆发,由中国国民政府领导。这场战争持续 了八年,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苦难。抗日战争是对侵略者的坚 决反抗,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开始。 抗日战争为中国打开了反法西斯的战线,亦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抗美援朝

中考《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联合抵抗美 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干涉朝鲜的行为。以下是关于抗美援朝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战争背景:朝鲜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南朝鲜和北朝鲜发生武装冲突,北韩军队开始向南进攻。美国及其盟国支援南韩,中国决定出兵援朝。 2. 出兵决策:中国出兵援朝是由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亲自主导决策的。毛泽东提出要组织志愿军,表示中国人民将坚决支援朝鲜,并向美国发出了警告。 3. 组织和指挥:中国志愿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几个野战军和一些地方武装组成,总 指挥为彭德怀。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开始进攻,并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多次战役。 4. 战争进展:志愿军在最初阶段面临了美国-联合国军的强大抵抗,但后来通过合理的指挥和坚定的意志,成功地保持了战线的稳定。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发生在1950年末和1951年初,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5. 不对称对抗:在战争中,志愿军面对着更为强大的美军和联合国军力量,遭受了沉 重的人员和物资损失,但通过智勇双全的战术和毅力,他们最终成功地阻止了美军的 南下。 6. 和平谈判和停战:1951年7月,停战谈判在朝鲜板门店开始,但谈判进行缓慢并陷入僵局。最终,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建立了朝鲜停战线,并从1953年开始实行停战。 7. 战争影响:抗美援朝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对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战争改善了中朝两国关系,同时提高了中 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以上是关于抗美援朝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中国现代史复习重点(参考) 第一编、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选择题 1、北李南陈是指:李大钊、陈独秀。 2、李大钊: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骨遗骸。 3、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是《民国日报》,时间为1917年11月10日。 二、名词解释 五四运动 三、简答题及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五四运动的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中国革命运动的新发展 一、名词解释 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二七惨案 二、选择题 1、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轰总统府。 2公开组织工人运动的机关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成立于上海。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 1、试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选择题 黄埔军校与1924年5月5日开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 二、名词解释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五卅惨案省港罢工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北京政变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 1、简述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演变。 2、试述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功绩。 第四章、北伐战争 一、选择题 1、北伐战争中同吴军作的;两次关键性战役是: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战役 二、名词解释 京汉铁路大罢工西山会议派汉口一三惨案九江事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简答题及论述题 1、试述北伐战争是历史根源、战前国内形势、北伐的对象以及经过,并分析北伐迅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 第五章、武汉国民政府 一、选择题 1、一二四沪三广州,五大武昌靠口。惟独六大莫斯科,七大延安与北京。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川教版) 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新中国 1、目的、议题:筹备建国任务 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3、内容:⑴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国内意义: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 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 1、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2、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3、启示:①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②使用和平解放方针,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为西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一、军事上:抗美援朝(1950—1953) 1、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军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司令员—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3、目的:保家卫国 4、结果:1953年7月,板门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5、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6、意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粉碎,破除,保卫,提高) 7、英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机枪孔; 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也不暴露目标。 (体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经济上:土地改革(1950—1952) 1、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依据: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方式:没收地主土地,分给缺地少地的贫雇农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6、意义:⑴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⑵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911年。通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摆脱了封建,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四五运动 - 四五运动是指1945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的一系列抗议和示威活动,旨在争取民主和自由。 - 这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在中国革命中的一次重要策源地。 - 四五运动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的一场政治运动,由发起。该运动旨在清除资产阶级、加强的领导地位。

-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被激励起来,推动了革命和群众运动的发展。 - 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一项政策,由领导。这个政策旨在改革和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 -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面貌。 - 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九五至尊 - 九五至尊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计划,为1995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科技创新设定了目标和重点。 - 这个计划在电子信息、生物科技、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 九五至尊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

以上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总特征: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 政治:巩固新生政权,逐步确立了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3. 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确立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年) 总特征:在曲折中发展。 1. 政治:“左”的错误的产生和发展,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民主政治受挫。 2. 经济: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59—1961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3. 外交:中苏交恶使我国外交环境恶化,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4. 文化:提出“双百”方针,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度出现繁荣景象,但发展曲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 总特征:“左”的错误严重,民主法制和经济建设遭到破坏。 1. 政治:中央领导人错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2. 经济: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3. 外交: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日建交,1979 年中美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4. 科技文化:“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青蒿素被发现;“双百”方针受到冲击和破坏。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2012 年) 总特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快速发展。 1/ 3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核心知识点(近现代史)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核心知识点(近现代史) 【标志或第一】 一、中国近代史 ㈠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中国近代史开端:鸦片战争(原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开端:洋务运动(原因:创办了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教育;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注意: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变为清政府的实际行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2、中国经济近代化开端:洋务运动。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开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开启了政治制度变革与资产阶级思想启蒙。) 3、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4)《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5、《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6、维新变法运动序幕: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明定国是”诏书颁布。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 7、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结束: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拉开了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8、新文化运动兴起:《青年杂志》的创刊。 9、民国时代开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北洋军阀时代开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混战开始:袁世凯病故。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二次北伐胜利,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㈡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主要原因: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学习、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第一届政协会议 ①时间:1949年9月 ②地点:北平 ③内容:a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c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 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开国大典 ①时间:1949年10月1日 ②地点:北京天安门 ③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国际意义 二、巩固人民政权 1、西藏和平解放 ①时间:1951年 ②人物:阿沛.阿旺晋美

③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 ①时间:1950——1953年 ②原因:a 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b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④总司令:彭德怀 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⑤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最可爱的人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壮烈牺牲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⑥结束: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字; ⑦胜利的原因 A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B全国人民大力支持; C志愿军的英勇奋战;D中朝军民并肩作战; ⑧胜利的意义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土地改革 ①时间:1950年——1952年 ②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 ④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⑤意义:1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