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

简述库恩的科学观

摘要: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不是一个不断进步、合理以及客观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在库恩之前的科学家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作为科学哲学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库恩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过程,科学的进步既不能依靠证实也不能依靠证伪。库恩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主张科学的实用性,认为有用的范式就是进步的。库恩将文化、社会历史因素融入到科学发展中,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即是一种科学理性主义的事业,同时也是融入了很多科学家本身文化、所处社会以及所处社会阶段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库恩,范式,不可通约性

一、库恩科学观的历史背景

传统观点认为,科学是不断进步的。但是事实究竟是否是这样的,我们不得而知。科学是不断进步的这个论点我们能否举出实例来证明?而评判科学是不断进步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围绕着这个争论,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观点,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库恩是科学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库恩反对传统的科学观,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观。但是学术界对库恩的观点褒贬不一,在科学界大多数学者否认库恩的观点,但是在人文界库恩的思想才受到了赞赏。库恩的思想中强调非理性主义的因素,忽略了理性主义因素在科学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他的这种观点,科学界的学者们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科学哲学中有很多学派,每个学派对科学进步的看法是不同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就是一个线性积累的过程。批判理论主义认为科学只有不断的被验证才是科学。库恩既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也不同意批判理论主义的观点,在批判这两种观点的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动态科学进步模式。库恩认为,范式的转换过程就是科学的进步过程。但是库恩认为,科学的目标是解题而不是传统的增长。在两个范式竞争的过程中,谁解题的能力大,谁就更科学。在这一点上,波普尔与库恩的观点是一致的。库恩把范式之间的更替,看作是科学家世界观的转变,他认为两个范式之间是不相通的,在他看来实用性强的就更科学,在科学革命中,科学家的非理性因素占主导地位。正式因为库恩的这种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受到了科学界的很多批评。

库恩的科学思想是深受蒯因影响的。在蒯因看来,逻辑实证主义的两个教条毫无根据可言。“我将要论证,这两个教条都是没有根据的,正像我们要见到的,抛弃他们的后果是模糊了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假定分界线。”蒯因提出了整体主义科学观,就是把人类各自知道的知识,还有各自心中的目标都集合成为一个整体。蒯因用这些去批判逻辑经验主义。“我们对于外界世界的陈述不是个别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来面对感觉经验的法庭。”我们都知道,经验是不能够去检查单个的词语或句子的,经验只能去检查和验证一个系统的理论。检查和证明一个知识体系的对错,不光靠我们所认为的经验,还要靠实践研究不断的去完善知识体系。比如说,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检验一个短语的对错,我们必须把这个短语放到句子中去检验;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检验一个数学方程式的对错,我们也应该把数学方程放到解方程的体系里面去。库恩的范式就是一个在科学家集团里,所有的科学家都有统一衡量的标准。这一点就是受到了蒯因整体主义科学观的启发。再比如,我们要理解一句话,必须把这句话放到特定的文章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如果离开了特定的文章,单独理解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很有可能意思被曲解。

波兰尼的意会认知论以及汉森的观察渗透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库恩。意会认知论,即在知识形成和被证明的过程中,放弃传统的可以说出来的逻辑思维,用不能表达的知觉去整理知识,这就是波兰尼的意会认知论。在波兰尼看来,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知觉体,一个是可以用言语或行动表达出来的,另一个无法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出来。波兰尼认为,所有的知识都不能离开人,人有意识,所以所有的知识都离不开人的意识。科学是一种知识,一种用语

言形容不出来的知识。只有经过人的意识,科学才算是真正的科学。库恩曾经用这种直觉意识来验证过范式具有的优先性。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专门用一节来论述“意会知识和直觉”:“我们没有直接的通道去分析我们知道的究竟是什么,没有规则或概括用以表达这种知识。规则所涉及的通道只涉及刺激而不能触及感觉。我们通过精心构建来理解刺激,但对隐含在刺激——感觉途径中的知识,由于没有这种通道去分析,只能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在库恩看来,只有自己亲身去体会,让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到环境中才能达到直觉意识。所以,意会知识就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只能体会到,却形容不出来。而所谓观察渗透法,就是用眼睛去看所要研究的东西,用大脑去思考整理。虽然看到的对象是一样的,可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特有的成长环境,受教育背景的不同,所以,一样的对象物,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同样,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汉森观察渗透法。在汉森看来,我们只有用眼睛慢慢的去看,在看的同时用大脑去思考,这样就会得出理论。汉森认为:科学家本身拥有的知识会回渗透到科学观察对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汉森的这个观察渗透的观点库恩是接受的。在库恩的《必要的张力》一书中写到:“发现一种新现象必然是包括既能认识那个现象存在、又能说明它是什么现象的复杂过程。观察和概念化,事实和事实被理论同化,在科学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分的联系着的。”

二、库恩科学观的主要内容

西方科学哲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由绝对主义向相对主义的大转变。历史主义在这个客观和绝对主义被相对主义取代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以后,库恩这个名字和他的“范式”概念,以及“不可通约性”成为了学术界争议的焦点。

在中文词汇里没有“范式”这个词。“范”和“式”都是单独的字体。“范式”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公共显示性,因为是公共的所以就延伸出来了共同的规范、共同的范例等意思。后来,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使用了范式这一词,同时也丰富了范式所代表的含义。范式的意义有以下三种:第一,具有公众性的典范或例子。第二,代表词组的词形变换。第三,科学研究中,对科学家起约束作用的框架。前两种含义是范式本身所具有的含义,而第三种含义是库恩给与的新的解释。

自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以后,范式理论所起到的轰动效应波及到了整个科学界。不管是在自然科学界还是人文科学界,范式理论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范式”一词,原本不是科学界的术语,而是语言学上的术语。库恩把语言学的词语赋予新的意义后用到了科学界。由此是为了证明经过不断的科学史的研究中,所得出的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这样做,即丰富了范式的含义,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范式的新含义。范式新含义的流行,改变了人类对于传统观点的看法,部分人甚至开始怀疑。因为,范式新含义代表的普遍性,不仅仅让范式局限于哲学界,社会科学领域和人文领域也开始用范式去诠释本学科的问题。库恩科学观的核心观点,可以说是“范式”论点。在库恩的科学观里面,强调人类在科学研究中受到的社会因素、文化背景以及科学家的个人喜好、经历和心里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

库恩的范式思想来自于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图尔敏。图尔敏早在库恩之前就提出了“范式”的观点,即解释性范式。图尔敏和库恩一样认为,科学理论就是对古人留下的文本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这个发现和被理解的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在库恩看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别的事情,都不能撇开整体单个的去研究,必须要在整体中全面的学习。科学理论的工作,就是在一大堆地资料里面,找到相互有关联的理论。库恩与图尔敏两个不同的观点之中拥有着相同的特征:1,无论是库恩的范式还是图尔敏的自然规范,都要有不同例子和思想的实现作为前提条件。2,范式和自然规范的产生都是会变化的。范式

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没有真范式或者是假范式之说,因为范式是不断的更替变化的,只有新范式取代旧范式。4,不同的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

有很多学者都认为库恩范式的学术背景是假设主义、逻辑主义或者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有些学者认为库恩范式理论受到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学的始祖是孔德,而逻辑经验主义正是得益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概要》中说:“库恩的理论就是以科学史家和社会学家收集的关于科学生活的观察资料为基础的。”从社会学研究科学是库恩范式的最大特点。

三、范式的作用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库恩用新旧范式之间的科学革命描述科学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范式越来越受到各个学科的重视,在人文科学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用范式去解决问题。在库恩看来,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拥护的标准,就像是一个集团的所有员工的目标以及约束员工的的各种规章制度。范式是一个包罗各门学科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里,既有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又有研究所需要的方法指导,更包含了科学实验所用到的仪器以及设备。总的来说,库恩意义上的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团体所有成员的信念,同时也是他们解决问题,衡量问题的标准。范式给了他们解题的方法,而且给了他们研究的方向。范式既包含了科学所需要的资料,也包含了解题的方法,还包含科学研究的主体,所以,范式具有多面性。

在库恩看来,范式不同于以往的科学,在一个科学共同体内,范式可以成为所有科学家成员的精神工具。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新旧范式不断的通过科学革命更替的过程。如果一个科学共同体的精神工具发生转变,就意味着革命要发生了。我们可以发现库恩列举的科学革命上的范式,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拉瓦锡化学说、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些都是重大的科学理论,代表着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说,科学都是在某种世界观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科学家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都是理性的。正因为如此,科学被人们认为是理性的事业。照这种观点看,科学就是对经验事实的证实,不能被证实的就不是科学。但是科学的历史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它们认为世界观也是科学发现和发展中不能缺少的。哥白尼因为没有更先进的观测工具,所以描述的天文现象并没有比托勒密更精确。甚至在若干年后,伽利略的论敌在利用观察经验反对日心说的时候,正是因为伽利略强调了“心灵力量”的作用。哥白尼范式的胜利,说明了范式作为精神工具的力量,它把人们观察的立足点从地面上升到了宇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人们混乱的思路指出了光明。这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死板的逻辑论证。

范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约束科学家的研究不偏离正确轨道往前进。范式为科学家提供了精神向导,它使科学研究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范式既可以释放科学家的思维模式,又会有一定的规范让科学家不偏离轨道。在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解题方式的时候,又约束了科学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直朝着一条路走。在库恩看来,范式最终的意义就是为科学家作为科学研究的向导,为科学家照亮科学研究的道路。而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范式只是在为科学理论作辩护。《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曾说:“但这些因信仰范式而受到的限制,却正是科学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范围的相对深奥的那些问题上,范式会迫使科学家把自然界的某个部分研究得更细致更深入,没有范式的指导这样做,将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的眼中科学是无所不能的,总是觉得自然界的任何东西都难不倒科学。可是人类忘记了科学再无所不能,也赶不上自然界的千变万化。虽然,在现代社会科学发展很迅速,可是大自然发生的许多事情人类依然无法用科学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自然界是奥妙无穷的。在浩瀚无边的大自然里面,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去引导。范式在大自然中可以起到汇集的作用,把所有的不相干的东西都汇集在一个设定好了的盒子里面,然后用这个盒子去控制散乱自由的思想,让所有的精力只关注在这一方面不去考虑其它事物。牛顿把所有的运动形式

都认定成机械,机械就像他所创造的一个小空间,不管是什么样的科学运动,他都放进已创造出的这个小空间。就是因为他规定了一个范式,有了一个前进的向导,所以科学在它的带领下迅速向前发展。范式就是科学家集团的指向灯,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指向灯的引领,在盆路口科学家才不会走错路。《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这样描述到:“科学教育之所以能够这样做,就很好地说明了常规研究活动的奇特功效,也说明了常规研究活动在任何给定时间内都有明确进行的方向。”每一个科学家集团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像开普勒和伽利略坚持日心说,因为日心说是他们的信仰。本来世界是很纯粹的不复杂的,可是人类在看世界的时候思维是复杂的,在复杂的思维下,得出的也就是复杂的世界了。

在库恩看来,范式具有灵活性,当科学理论出现危机,始动摇的时候,范式能让科学家做出快速的反应。库恩还认为,在维护一种范式的同时也不能让科学研究的进程停滞不前,要在现有范式的基础上去发现新的问题,以得出新的范式。很多人认为,科学研究就是要超越自己的思维模式不断去创新,可是在库恩看来,在科学研究中不能只有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如果一味的只强调解放思维,那思想将会漫无边际,在开放性的思维模式中也要让自己的思维适当的收敛,让科学可以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在得出一个共有的范式之后,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沿着范式框架研究,遇到难解的问题也要克服下去,不能轻言放弃。引用库恩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曾说:“在这种收敛式教育以及相应的收敛式常规实践成为可能以前,任何科学部门都不会大踏步地或迅速地前进。”科学家被人类神话了,人们总是认为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中,科学家是想用什么理论就用什么理论,想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就用什么方法的,科学家就像是神话剧里虚构的神仙一样。可是,现实中的科学家并不能如此,他们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对一些不喜欢的事物也会存在偏见。所以说,科学和真理之间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中间会有弯路,也会有忿路口,就看科学家怎么选择。

在十九世纪的,关于电学方面的研究还处在少数科学家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模糊的状态。在那个时候科学家们边摸索边做着实验研究,没有特定的方向,没有范式为他们做引导。《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曾经举出了一个例子:“18世纪前半叶的电学研究史,提供了一个更具体、更著名的例子,以说明一门学科在它获得第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范式以前是如何发展的,在那个时期,有多少重要的电学实验家,几乎就有多少关于电的本质的观点。”当时科学家对电有着各自的看法,有多少个科学家团体就有多少种说法。因为没有统一的范式所以出现了各自为政的情况。在这个时候电学非常需要一个共同的中心点去统一这种百家争鸣的现象,只有统一之后科学研究工作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这个能统一各种说法的中心点就是范式,只有出现一个共同的范式,才能为这种杂乱的现象找到一个标准。《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只是通过富兰克林和他的直接后继者的工作,才出现了一个理论,能够同等简便地说明所有这些极相近的效应,并且确实为后一代的‘电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范式。”被一个科学家集团所有成员认可了的就是范式,因为它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所以必须要有公众性。范式和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范式不是着眼与已有的知识内容,而是着眼于未来。范式包含了指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规定了衡量的标准,就是包含了所有科学研究所需要的一切。范式把理论、方法、标准合为一体。可是狭义的理论简单明了。狭义的理论不能给予科学研究解题的标准,不能给予科学家约束力,而范式却可以做到。范式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就像劳动工具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的作用。在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重要的是收集哪方面的资料,而不是可以创造出什么。所以范式理所应当成为了指导科学发展的标准。狭义的理论不包含在实践中科学家的心理因素也包含社会因素,它所表述出来的科学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因为它没有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去分析科学。范式在这些方面比理论更完整,它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的品格,所以它表述出来的科学是完整的。在对科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库恩就看到,在不同的时代下会有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言标准。在不断的研究中,库恩发现,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是具体的事例,那些模糊的并不一定需要。“正是在

典型事例的意义上,我当初才选用了‘范式’这个词,但不幸,《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大多数读者都没有看出这个词的主要作用,以及我是怎样在接近于现在的‘专业母体’意义上使用‘范式’一词的。”库恩一直强调范式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范式’的一种意义是综合的,包括一个科学集体所共有的全部规定;二是指导解题的范例。既用范式为科学共同体提供了解题方法,又为科学共同体设定了标准。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两个理论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库恩描述的科学发展模式就是通过科学革命新范式替代旧范式。库恩的理论一直都被叫做科学革命的理论。因为新范式与旧范式之间的是不相通的,所以必须要通过革命的方式解决。“因此在科学革命的时候,常规科学传统发生了变化,科学家对环境的知觉必须重新训练——在一些熟悉的情况中他必须学习去看一种新的格式塔。在这样做之后,他所探究的世界似乎各处都会与他以前所居住的世界彼此间不可通约了。”在库恩科的科学观中,“不可通约性”论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哈佛作演讲的时候曾说过《科学革命的结构》里中心的观点就是范式革命的模式和不可通约性。范式就是在改变人们各种观念的同时去进行范式替换。库恩说:“范式一改变,这世界本身也随之改变了。”不可通约性这个理论术语不是库恩创造出来的,而是他从古希腊的数学概念中借用来的。在数学概念中,不可通约性是指两条不能对等的线与量。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提出后,有很多人质疑,理论之间是不可通约的,那理论之间的相互比较是否可行呢?库恩对这些质疑给出过解释,认为理论间的不可通约性,只是说指理论间的不相容,并不是说理论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例如,一个等边直角三角形的边与斜边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因为没有一个单位使得斜边是边长的整数倍,但两者可以以任何需要的精度进行比较,斜边的长度大于边长的1. 41倍而小玉边长的1. 42倍。把不可通约性用在科学理论之间,只是为了说明理论之间会因为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用词习惯以及各方面的不同而不能还原理论的本性。库恩把不可通约性用在科学里就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不在一个知识体系下,评价的标准会不一样。新范式代替旧范式的过程不是单纯的通过收集资料完成的,而是通过两个范式之间的革命来完成的。第二,相同的概念或是相同的词组在不同的时代会代表不同的意义,同时也会随着革命的变化发生变化。例如,在相对论中仍然在使用与牛顿力学相同的空间、时间、质量等概念,但是爱因斯坦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已经不再是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了,并且在牛顿力学中质量是不变的常量,而在相对论中它是随物体速度变化而变化的量,所以也不能说它们是相同的概念了。在几何学中,所谓的X和Y都是自己随便假设的,这些所谓的X和Y,并不是任何客观的东西。但是,能为公众认可的体系必须跟所有的理论都是不相C的。可是弗雷格不这样认为。他们两个人在针对几何学的这个观点上,各有各的看法,谁也不服从谁,根本找不到共通点。第三,团体不一样,范式也会不一样,自然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一样。在这些不一样中范式可以不断的去寻找跟自己有关联的体系去把自己发展到更远的地方。就像库恩认为的,科学就是新范式不断代替旧范式的革命,当新的范式出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观念也会随之而改变。范式的改变,也会改变受范式制约下的科学家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如此,两个理论之间是不相通的。理论之间虽然是不相通,但是理论之间是可以相互比较的,理论之间完全的不想通,但是有部分之间是可以相互相容与解析的。库恩对于人们的误解这样解释:“我的书的多数读者都这样想:当我谈到理论是不可通约时,以为我是指理论间是不可比较的,但是不可通约性这个术语是从数学中借来的,它在数学中也没有这样的涵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边长是不可通约的,但两者都可以任意所需的精度进行比较。所缺的不是不可比较性,而是可用以对两者作直接与精确测量的长度单位,在把不可通约性应用于理论时,我意欲只是坚持:其中没有共同语言使两者能得到充分完全的表达并因此在它们之间逐点地进行比较。”

参考文献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讲课要点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课堂讲课内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一、卡尔纳普的证实原则 生平著作 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是美籍德裔著名数理逻辑学家、哲学家。1910-1914年在弗莱堡大学和耶拿大学学习数学。 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战后回到耶拿大学学习物理和哲学。 1926-1931年在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 1935年移居美国,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61年退休。 主要著作:《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哲学与逻辑句法》(1934)等。 科学划界标准 两类命题 卡尔纳普认为,科学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综合命题,另一类是分析命题。 综合命题是对事实有所断定的经验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明真假。例如:“地球围绕太阳转。” 分析命题是对事实无所断定的形式科学的命题,其真假由定义和逻辑形式来决定。例:“单身汉是没有妻子的男人”,“2+3=5”。 划界标准 是否属于分析命题或综合命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科学:属于综合命题或分析命题的命题。 非科学:既非综合命题又非分析命题的命题。例如:“宇宙是无限的。” 真理:综合真理和分析真理。综合真理是被经验证实的综合命题,分析真理是符合逻辑句法的分析命题。 二、波普的证伪主义 生平著作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生于奥地利。1928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定居英国,任伦敦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加入英国籍。 主要著作:《研究的逻辑》(1933),《科学发现的逻辑》(1956),《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等。 波普认为,科学命题不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能够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才是科学命题。这就是他的著名的证伪主义。 划界标准:能否被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命题: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非科学命题:不能被证伪的命题。占星家的命题、宗教和哲学上的一些命题都属于这一类命题。 理论是大胆的假设 波普认为,理论仅是一种猜测,它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 因此,理论是真实性和虚假性的统一。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序 “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 来使大地丰产, 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 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接着,他们又祈求反复无常的天神, 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 他们的烟火缭绕的祭品, 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燃。 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 制订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 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 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 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脸。 注视着好景不常的哲人和圣贤, 她耐心地等了一会—— 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 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 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 从此,在混沌一团中, 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 人们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 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 但它的景象不断变幻,

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 更没有揭示出字谜画的意义。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 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谜。 1929年9月于多塞特郡希尔费尔德 原序 现代科学的巨大宏伟的大厦,或许是人类心灵的最伟大的胜利。但是,它的起源、发展和成就的故事却是历史当中人们知道得最少的部分之一,而且我们也很难在一般文献中找到它的踪迹。历史学家所讲的不外是战争、政治和经济;揭露原子秘密,在我们眼前揭开空间深度等活动,虽然使哲学思想起了革命并使我们有可能把物质生活提高到历代梦想不到的水平,但是关于这些活动的发展情况,大部分历史学家却没有讲到,或很少讲到。 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扬镳;因为自然哲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臻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科学现在对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与此同时,物理学本来有很长时间就一直在寻找,并且找到了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机械模型,这时却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新概念,在这些概念里,机械模型是不中用的,同时也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根本的东西,这些东西,用牛顿的话来说,“肯定不是机械的”。 大多数科学家一向朴素地认为他们所处理的就是终极的实在,现在,科学家们开始更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工作的真正性质了。科学方法主要是分析性的,要尽可能地用数学的方式并按照物理学的概念,来对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现在我们晓得,物理科学的根本概念都是我们的心灵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念,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和简单性。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不过,话虽这样说,就连哲学家现在也开始明白,在用形而上学的方法研究实在的时候,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是现有的最好不过的证据,而一种新的实在论,如果可能的话,就必须利用这些科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建立。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课后习题汇总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A、16世纪末17世纪初B、17世纪初18世纪末C、18世纪末19世纪初D、19世纪末20世纪初答案:D 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 A、亚伯拉罕·派斯B、安德斯·哈尔德C、奥托·纽格伯尔D、乔治·萨顿答案:D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答案:√ 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答案:×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答案:√ 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A、福斯特B、埃弗里特 C、科南特 D、萨默斯答案:C 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A、Dynamis B、Isis C、Centaurus D、Lychnos答案:B 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A、1300年B、1400年C、1500年D、1600年答案: B 萨顿倡导人文主义,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答案:× 萨顿最重要的业绩在于他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答案:√ 科学史的作用不包括()。 A、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B、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C、一般的普及性教育D、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答案:D ISIS创刊于()。 A、1909年B、1910年C、1911年D、1912年答案:D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是()。 A、《我认识一只凤凰》B、《我所知道的萨顿》C、《我的父亲》D、《我所知道的科学史》答案:A 萨顿本人就是萨顿奖的第一位获奖者。()答案:√ 目前科学史界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答案:√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浅谈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思考 一、科学史简介 狭义来讲,科学观是指人类对科学基本的、总体的看法。把科学作为探究和反思的对象,并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对科学的认识观。而广义的科学观是指人类将实践规律或方法提升到科学的境界,去除客观对环境表面的错误认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自然界。 我们从小就进行科学的教育,学习语言和科学,通过动手做实验跟着老师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了解了自己、他人和这个神秘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慢慢有了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科学观。 1、古代科学 从久远的远古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利用自然、学习改造自然,形成古代科学技术萌芽。璀璨的四大文明古国。 在公元五世纪之前,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可以说各领风骚,古希腊的文化包括数学、哲学承受于埃及、巴比伦、波斯这些远古文明。他们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相传到过埃及和巴比伦学习。古希腊哲学追求公平、理性和抽象思维。同时哲学家又是很好的科学家,欧氏几何、勾股定理、地心说等一系列科学成就。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群星荟萃的时代,涌出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和实干家。墨家的墨子就是一个汇集了中国文明的实干家、发明家和哲学家,道家的炼丹开启了化学的发展等。 公元五世纪到十五世纪,西方进入科技史和文化史上的千年黑暗(欧洲中世纪),很多学者指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科学与宗教的冲突。尤其是保守教士对于哲学和科学的攻击,不断在间接、微妙而广泛得多的层面发生作用,其后果是自然哲学始终受到压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而中世纪的中国,一枝独秀。在这千年里,中国文化收获了璀璨的成就,对自然的认识上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如四大发明、中医学、农学、炼丹术为代表的化学、瓷器制造、数学、天文学等一系列重大创造。 2、近代科学 严格意义上来说,科学史的开端是在公元十五世纪左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明清朝代)。而从这个年代开始,创造了千年灿烂文化的东方文化一蹶不

世界科技发展史与科技哲学

世界科技发展史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但是科学精神在14世纪发出自己的呐喊,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逻辑尔-培根像一颗新星,点亮了欧洲的天空。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停留在描述现象,总结经验的阶段,个学科的分野并不明确,因而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和双重性,但它给近代科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由运动的物质构成。物质有丰富的、多层次的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研究不同层次上物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 1、什么是科学哲学? 1.广义: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国外也称为科学的逻辑学,科学的方法 论)分为一般的科学哲学,专门的科学哲学。 2.狭义:专门指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某种流派,某种思潮。 2、简述培根的归纳法 答:归纳法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收集材料。准备充足完善的自然和实验的历史材料,这是全部工作的基础。第二步,运用“三表法”,整理材料。“三表法”中第一表是“本质和具有表”,它的任务是把所要考察的某种性质的一些正面例证放在一起。第二表是“接近中的缺乏表”(差异表)。它的任务是搜集和登记有关研究对象的反面例证。培根看来,研究事物的某一性质时,不仅要收集正面的例证而且要收集反面的例证。因为单有正面例证,不能正确地进行归纳。第三表是“程度表”(比较表)。它的任务是搜集和登记有关研究对象以不同程度出现的例证。培根认为这“三表”向理智提供例证,有了充分的例证,就为归纳做好了准备工作。第三步,进行真正的归纳。 3、简述笛卡尔的怀疑法有几条原则,各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 笛卡儿在在《谈谈方法》一书中指出了自己的怀疑方法所遵循的四条原则。“ 第一条,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 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 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 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 不要多放一 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第二条,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 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 以便一一妥为解决。第三,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 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 一点一点逐步上升, 直到认识缓复杂的对象。最后,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全面地考察, 尽量普遍的加以复查, 做到确信毫无遗漏。要得到确实性, 普遍怀疑就是基础、出发点。 4、简述休谟在归纳问题上的观点 答:休谟认为因果推理是建立在经验归纳推理上的,是“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印象到我们称为原因或结果的那个对象的观念的那个推移过程。”。它依赖于“过去的经验”,也依赖于“过去经验的恒长结合的记忆”。通过因果推理,最终建立的是“超出我们记忆和感官的直接印象以外”的具有普遍性的因果关系。这样一来,一个因果推理在形式上无疑就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在实质上与归纳推理有共同之处,即:都是结论超出前提的推理。而归纳推理是不能从前提必然地得到结论的。如果说因果推理的必然性只能以经验归纳推理为基础,那么只有归纳推理是必然性的推理,因果推理的必然性才具有合理性基础。因此要证明因果推理的必然性,则只有先证明归纳推理的必然性。如果不存在本身具有永真性而又能够扩展知识的归纳推理,那么因果推理就不具有必然性。我们据此就可以将休谟对归纳推理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怀疑重构如下:一、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的证明,因为在归纳推理当中,存在着两个逻辑上的飞跃:第一个是从实际所经验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无穷对象的结论;第二个是时间上从过去、现在的经验跳到了对未来的预测。很明显,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而且同时过去的和将来的也可能不同。二、归纳推理的必然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证明,很多人喜欢根据归纳法在现实中的成功去证明归纳,那么这其中就不可避免的运用到了归纳的原则,因此导致了循环论证的问题。三、感官告诉我们过去一直如此,并没有告诉我们将来仍然如此;并且感官告诉我们的只是现象间的先后关系而不是因果关心,所谓的联系也只是出于人们习惯性的心理联系。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troduction 社会科学哲学导论 授课老师:唐世平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周一晚,18.30-21.00 对社会科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必要基础。本课程为那些需要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和准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硕士生提供基本的社会科学研究训练(即,本体论和认知论)。学生将不仅将了解到目前社会科学哲学的前沿理解,还会有机会理解目前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的科学哲学原因。 课程的每一节课都要求学生读完150页左右的材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一次课,老师都会事先给出几个问题。每一节课开始,老师会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之后是学生回答问题(每一位学生15-20分钟)。然后是讨论。 “Adopt a shallow philosophy and you’ll engage in superficial scientific research.” 【“基于肤浅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你就只会从事肤浅的科学研究。”】 (Mario Bunge 1997, p. 425) 必读书目(如果你想做好的研究,请购买这些书的中译本,先翻一翻) 1.Karl Popper. 1959.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London: Routledge, 200 2. (卡尔·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2.Thomas Kuhn,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Imre Lakatos. 1978.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0721739.html,rry Laudan, 1977. Progress and its Proble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 5.Paul Feyerabend, 2010. Against Method. 4th edition, London: Verso.(保罗·法伊 尔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周忠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6.Paul Feyerabend, 1979. Science in a Free Societ y. London: Routledge(保罗·法 伊尔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兰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7.Peter L. Berger and Thomas Luckmann, 1966.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Penguin. (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汪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 李芳明 摘要: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是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对“哲学是什么”的不懈探问, 在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中, 几乎总是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问题史考察表明, 这一问题的思考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形态建构具有前提性和规导性的意义。而反过来, 以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考察为切人点, 也为我们研究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基本视角。 关键词西方哲学科学问题史 对于“哲学是什么” , 即哲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理论特质和理论旨趣的不懈探问, 换言之, 哲学的自我反思的自觉, 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演进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哲学的自我反思和哲学观的创新, 也是西方哲学历史演进中理论形态更新和理论转向的基本前导因素和推动力。而在思考“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追问“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 对后一问题的追问和思考成为哲学家进人前一问题和思考前一问题的切人点, 并在理路的展开过程中相互交织。那么何以会如此呢?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何以会成为一个问题?它何以会成为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对于康德以来的西方主流哲学的自我理解、理论定位和理论建构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该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内在地规范和制约着康德以来的西方主要哲学范型的构想、更替及其理论特质? 诸如

此类的问题, 在研究康德以来的西方哲学时就进人了我们的视野。 一、问题的历史发生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作为一个问题凸显出来, 这一点始于康德。那么,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为什么直到康德才成为一个问题呢?原因在于哲学与科学之关系要成为一个问题, 没有较为成熟的哲学与科学形态, 没有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 没有作为一门不同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科学或学科的哲学观念, 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历史发展中, 哲学与科学之间观念层面的分化和明确区分, 恰恰是从康德开始的。在康德以前, “哲学”与“科学”的概念虽早已出现, “哲学”与“科学”的理论特性等虽然也被系统地探究过, 但是, 在此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阐发和理解中, “哲学”一直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 它指称的是各门科学的总体:与此相联系, 在康德之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心目中, 并不存在区别于各门具体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实际上, 我们只有从康德以来的作为一门独立于各门具体科学的学科的哲学观念出发, 回溯看待此前西方“哲学”(作为科学知识之总体)的历史发展, 才可能谈论康德以前的西方哲学, 才可能研究此前的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康德在观念层面对哲学与科学的明确区分, 是“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化的逻辑前提;而反过来, 我们对“哲学与科学之关系问题”的历史发生的探究, 又是以康德对哲学与科学的区分及其理解为基点的.那么,康德又是如何来理解哲学的呢。在康德看来, 哲学即形而卜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反思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 文章认为在医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技术至善主义是导致医学人文传统断裂 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已开始被医学界重视。但是,人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既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 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现代医学已成为囊括探 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人类在享受现代医学技术提供日益增多的保健服务的同时,人们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产生疑惑并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盼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 一、医学人文精神:传统的断裂 由于医学的目的是救治在病痛中挣扎、饱受躯体疾患和精神痛楚折磨的病人,因此 ,医生除了应具备有用而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 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 想途径之一。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古代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并不囿于有病部位的治疗,而是主张机体的整体性康复。他们相信"人体是由其本身的各个部分的一致而又交流着的知觉环构成的,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侵袭时,整个身体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即使人的很小部分受伤,全身就感到疼痛,因为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也应当关爱病人。病人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更何况疾病有时被视为上苍对人类不良行为的惩戒,病人从而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病人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古代医生强调对医疗技术的热爱与对病人的热爱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医术的目的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至少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于是他们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 医学人文精神传统不仅在医生的治疗活动中延续,也凝结成稳固地体现慈善、博爱 精神的医学建制--医院。在医学史上,无论中外,医院的兴起无不与仁爱、照顾和关 怀相关。古罗马时期的一位慈善家,为护理贫病交加的患者,变卖了自己的财产,创办了第一家医院。我国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在疫病流行期间,为照顾无家可归的病人,创办了"安乐病坊"。还有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医院"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兴办的" 普通医院",都以照顾和医治贫困病人为己任,充溢着人道主义的关爱之情。 20世纪以前的医学,在疾病诊治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即便是在医院,也只不过是

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自宇宙形成至今已有过百亿年了,20亿年前单细胞藻类出现, 生命由此开始进化。到后来进化成人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在不断地探索。然而人类的大脑进化的比动物高级一些,“人类会使用工具”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便是高动物一 等的人类也抵不过大自然。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大自然就在不断地做斗争。古时候人们敬畏大自然,认为大自然有神奇的魔力,是他们所不能抗拒的,于是所谓的神便出现了,而神的使者边去推崇他们的神。所以宗教便产生了。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发现所谓的神根本不存在,他们便是“无神论者”。在此期间,也产生了一 种学问叫做“哲学”。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W.C.丹皮尔著述的《科学史》一书便讲述了科学、哲学和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各自发生,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相互纠葛。 作者W.C.丹皮尔先生以批评,实证精神对科学思想发展史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成就斐然。作者的眼光犀利独到,从古代一直叙述到现代。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怀着敬畏的精神去对待,去分析以前对自然科学哲学有所贡献的人或书籍。作者从不从某一个片面去看待问题,也不对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或著作抱有偏见。作者在书的结尾介绍了科学的哲学,也对科学的哲学的未来做了展望。 《科学史》又名《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是一本值得 拜读的科学史经典名著。同时,它也是论述哲学的一本著作。全书一共12讲。从时间的角度上讲,作者从古代世界的科学写到20世纪的科学;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从科学的萌芽到科学的慢慢成长再到科学的坚实壮大;从哲学的角度上讲,从以前的低级的不合理的哲学到以后的高级的行思缜密的哲学。全书语言平稳,尊重历史,尊重各个阶段的成果。《科学史》一书将带你领略到科学及哲学的发展历程,让 你对着两者有充分的认识。 《科学史》一书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从古代世界的科学开始写起,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牛顿时代一直写到18、19世纪的物理学、生物学、科学与哲学思想,最后又探讨了恒星宇宙,以及对科学的哲

科学史》读后感

《科学史》读后感 2006年我们浙江新课程全面实行。其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首要议程之一。只是在学习科学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科学史很不了解,对我们中国的科学文明知之甚少,对物理学科的自然科学史和物理学史的发展很迷糊。更不必谈科学史的思想,以及科学史对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积极作用了。 世界着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言,科学史是一门具有特殊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是唯一能确切反应出人类进步的历史,是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并且科学史既研究科学发展本身的逻辑规律,也研究科学发展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的体会是: 1、科学史教导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史实和包含的深层精神。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史的介绍,但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而是将科学发现置身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发展背景,介绍同时期哲学思想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等。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诸如此类的故事,而只字不提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艰辛过程,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会使学生误解科学的发现是偶然的,是靠运气的。又如,伽利略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理本身的重量无关,不是通过比萨斜塔实验得到的,而是提出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矛盾的逻辑思维和理想化的斜面实验得到的,要注意历史地真实性。所以教学中要好好地思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史观,注重事实和精神。。 2、不必因为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来质疑科学史是人类进步史。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科学史并非真正纯粹的“人类进步史”。看古代天文学发展,被运用于巫术、人间祸福预测、宗教等。现代高科技如核武器、生化武器、病毒等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化学药品的制造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一部人类科学史成了其它物种的毁灭史等等。但是,我不认为科学史不是纯粹的进步史。首先,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科学史记载人类进步的遗产。其次,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步历史,科学史是科学的历史。人类发现一种科学现象或理论,最纯粹的目的是解决当时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古代巫术,原始目的是治病。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开发隧道等,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是逻辑实验发展的顶峰表现,是对物理学大厦和天文学的缔造。至于后来,炸药被用于战争,相对论被用于核武器的研发,那是科学与人类政治的结合,该划入人类社会学,不该质疑科学史的纯粹进步性。核能源成为现代重要的能源,极大促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这才属于科学史。 3、要大力提倡学习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 中国古代科学史,记载了许多卓越的思想。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很遗憾,对自己祖先知之甚少。像科学史中的天文学,是祖先最杰出的成就之一。盘古开天地神话中,就包含了古人的宇宙观,它与而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很多相似的思想。都认为天地之前,没有时间、空间,宇宙都在不断膨胀之中。汉代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宇宙理论。先秦就“精气”说,汉代的“元气”说,到宋代的“太虚既气”说,道出朴素的物质起源。而气、阴阳、五行构成了中国科学三大范式。所有这些,是我现在才接触的知识,实在是自己的耻辱。可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将我们祖先的遗产很好地运用于各个方面,并不断地普及。像很多日本动画片,包含了很多中国古人的优秀思想,如中国四象——东之青龙,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北之玄武;阴阳八卦与节气、五行方阵、太虚空等等。越是深入,我越是羞愧和不

科学技术哲学名词解释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名词解释 要求:查阅文献,阐述下列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写出几部阐述这些概念的代表性著作或可以进一步阅读的著作。 1、辩证法(Dialectics) “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柏拉图认为,如果一个人对于讨论中的意见不能说明其理由,便不能说他已经具备了应有的知识即辩证法。虽然它属于理智世界,但我们是在视觉中看到它的摹本,如果一个人不依靠感觉的帮助,能用辩证法作出理性的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最终把握善自身,便达到了理性世界的顶峰,这个思想过程就是辩证法。一个能对每个事物的真实存在作出说明的人,便可以称他为辩证法家。 现代意义上的辩证法一般指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即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认为事物处在不断的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黑格尔不只是把辩证法看作一种思维方法,同时认为它也是适用于一切现象的普遍原则,是一种宇宙观。他继承了哲学史上关于辩证法是揭露对象自身矛盾的思想,同时在概念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中进一步阐明了所谓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视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宇宙发展的普遍法则。他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所揭示的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和作为发展动力的原则,不仅是普遍适用的,而且是获得其他科学知识的灵魂,是“真正的哲学方法”;只有通过辩证法,才能把握哲学真理,才能真正获得其他各门科学知识。黑格尔很重视概念的运动原则,他把运动原则叫做“辩证法”,又把辩证法视为研究对象本质自身的矛盾,并且试图揭示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现象的内在联系上揭示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真实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万事万物是永远运动和普遍联系的,而运动的

【最新】从愚昧到科学课后题答案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单选题】科学哲学以科学活动和科学()为研究对象。C A、史 B、发现 C、理论 D、实验 2 【单选题】在什么时期,作为萌芽期间早期的科学已经也是非常发达了?()D A、南北朝 B、汉朝 C、秦汉 D、古希腊 3【多选题】任何一个独立学科的出现和成立,它都意味着这个学科有自己的()。BCD A、思想 B、判别标准 C、规范 D、思想体系 4【判断题】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的历史称为科学史。()对 5【判断题】科学哲学是跟科学史是相关的姊妹学科。()对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 1

【单选题】哪位名人带了自己的组织培养了美国第一批最早的科学史专业的博士生等?()C A、柯南特 B、季羡林 C、萨顿 D、张德骏 2 【单选题】有关萨顿说法错误的是()。D A、有社会责任感 B、最重要的著作是《科学史导论》 C、是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学家 D、倡导人文主义 3【多选题】萨顿说哪些先行者比他们当中最有工作能力的人更勤奋?()ACD A、查尔斯·迪康热 B、柯南特 C、皮克泰 D、弗雷泽 4【判断题】《ISIS》是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创办的杂志,在今天已不再出版。()X 5【判断题】萨顿一生非常辛勤,他生前创作过15部专著和79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文献目录。()对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单选题】关于“科学是什么、科学应该怎样”所有的这些考虑,获得它的认识重要方式之一是对于科学的()的回忆。B A、革命

B、历史 C、精神 D、发现 2 【单选题】国际科学史学会萨顿奖第一位获奖者是()。D A、笛卡尔 B、柯瓦雷 C、斯蒂文·夏平 D、萨顿 3【多选题】丹麦科学家克拉总结了很多条关于科学史的作用,以下包括()。ABCD A、可以增进我们今天最有科学知识的这种赏识 B、可以满足一些科学家要了解理论起源的愿望 C、可以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产生有益的影响 D、可以在科学人文中架起桥梁 4【判断题】在科学界,目前的最高奖励是“萨顿奖章”。()X 5【判断题】科学史研究最早期,人们做的都是内史的工作。()对 文明的含义及起源 1 【单选题】汤因比所说的我们的时代第几个特点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加速,正在加速地创造历史。”?B A、一 B、二 C、三 D、四

刘大椿《科学哲学》读书笔记

《科学哲学》读书笔记 科学哲学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对科学及其演化过程中的最基本问题所作的系统的哲学思考。首先,科学哲学是近现代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产物,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作为一种哲学运动而兴起的,科学哲学的最卓著成果之一便是深化了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认识。 一、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哲学的诞生 科学与哲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联系在一起讨论的,宣称科学与哲学是天然相契合、视科学为哲学发展方向的指使者的观点是片名的、不全面的。一直以来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一直是极其复杂难解难分的,其间激烈缠绵的纠葛,也不乏出现互相冲突的情况。两者的关系极其复杂,从横的方面来看,它们之间有许多的联系与区别;从纵的方面来看,不同时代各有特点,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永恒关系。 但是无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冲突如何的激烈,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若是脱离科学基础讨论哲学问题,哲学将不可避免的背离当代迫切的知识论问题、道德抉择问题、终极关怀问题等现实问题,哲学的论辩也将成为与现实脱节的纸上谈兵。反之亦然,科学中的许多思想都是源于哲学(比如思辨思想),正是这些源于哲学的思想促进了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哲学思想早已深深的渗透到了科学研究之中,无法脱离哲学讨论科学问题。 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种种关系归根结底,要归结到实证方法与思辨方法上去。在19世纪,出现了以谢林、黑格尔为首的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主旨是自觉地排斥思辨思想,企图将科学的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完全分离的尝试,实证哲学有其深刻的背景。这种学说,或者更确切的应成为论调,在当时的确是风行一时,但是领域仅限于“关于自然的知识”的自然哲学的做法显然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相反,自然哲学所采取的方法不但是已经过时,而且还会束缚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黑格尔的颜色论调在牛顿的物理光学实验面前惨败的事实进一步的表面了自然哲学已然是强弩之末,这种窒息科学的封闭体系最终是被时代所抛弃了。但是是否要讲与自然哲学紧密相联系的形而上学思辨思想一同抛弃却不是那么的简单了。因此人们开始注意到,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也就是实证方法与形而上学思辨方法之间,并不总是互相排斥的。 科学的基本特征可以表述为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极为在逻辑上有可检验的可能性。虽然这仅仅是科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是如果不具有逻辑上的可检验性,就不能称其

生物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上课日记反思Reflection

生物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生物體的基本構成:細胞論,跳躍式的歸納法則---上課日記反思 上課日期:101-04-06 繳交日期:101-04-10 護理組TA8001033陳萩憶 本週課程中最值得記錄的事件?我對該事件的想法如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1)描述事件(如最感興趣、最不懂的…) 1.對照中西文化的科學發展演進? (2)對該事件我的想法: 雖然明朝的發明與西方發展是同一期間,可是卻在清朝沉寂,是否當時因清朝是外族入侵,為求統一因而壓抑持續的發明,又因西方文化的傳入,所以到清末,又開始往外拓展而興起西學之風。 對於宋應星、李時珍、徐霞客等人,是對徐霞客最有印象,因為幾年前在旅遊節目曾有介紹過,有提到他算是最早的旅行者(雖然他是一位地理學家),其著作徐霞客游記也記錄不少中國大江南北的地理景觀地貌與人文特色,尤其是喀斯特地形,如果到過雲南,一定會到昆明的石林風景區,導遊也會特別介紹徐霞客。只是覺得在明代應該是求功名,而徐霞客卻用另一種方式行走各地,頗印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奇人。而這幾年因旅遊的普遍,也再次興起研究徐霞客風,開始探究其走過的地方,也開始所謂歷史遺跡或自然景觀的世界保護遺產註記,似乎也是經歷沉寂及再被發現一樣。

(3)如是反應的理由本週課程中最值得記錄的事件?我對該事件的想法如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不管是細胞還是細菌的發現,創始者最初的動機起源,一個關鍵時機的持續是很重要,從思想、工具設備、知識與經驗的累積,慢慢從徒手到機械運用(現在的科技),都是在改善人類的方便性。若是用植物的研究,以現在眼光來看,應該不會有人沒事就在進行植物切片觀察,即使想做,大概也會被否決吧! 多一點質疑或許能夠尋求原因,甚至有新的創意,不管是知古或知今,也可能是一知半解,但往往也是只知其果卻忘記初因及過程。而這些科學家的經驗,是否也在暗示許多的研究做了之後,一樣被置於角落乏人問津,如果引不起興趣或共鳴,一樣有可能不會持續下去。 徐霞客的喀斯特地貌-----雲南昆明的石林風景區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1,逻辑经验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3,历史主义。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反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 浅析波普尔与证伪主义 1、证伪主义的概念 波普尔是现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是证伪思想的创始人。证伪思想是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在批判归纳主义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的基础上以及现代科学革命的震撼和启迪下提出来的。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一般都表达为全称判断,经验的对象却总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无论重复多少次,也证实不了一个全称判断。例如,即使我们观察到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也不足以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样一个全称判断。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可能穷尽所有天鹅。然而,只要我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因此,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我们才能够把经验观察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换而言之,经验之所以能够成为理论的试金石,其真实原因不在于经验能够证实理论,而在于经验能够证伪理论。 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 1. 对历史主义的批判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视频课后答案完整版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 1 综合性科学史于(D)时期出现。 A、16世纪末17世纪初 B、17世纪初18世纪末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专门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是从(D)时期开始。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3 下列不是促使独立的科学史学科形成的是(ABC)。 A、亚伯拉罕?派斯 B、安德斯?哈尔德 C、奥托?纽格伯尔 D、乔治?萨顿 4 理科理学的二级学科是科学史。(×) 5 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也对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

(√)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 1 关于科学史的著作中,乔治?萨顿出版是(B)。 A、Dynamis B、Isis C、Centaurus D、Lychnos 2 由乔治?萨顿著作的《科学史导论》一书,记录到了(B)。 A、1300年 B、1400年 C、1500年 D、1600年 3 在(C)的帮助下,萨顿留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科学史的相关工作。 A、福斯特 B、埃弗里特 C、科南特 D、萨默斯

倾向于陈述客观的历史事实,对于诸如纳粹一类将科学用于屠杀的行为缺少批判性,这是萨顿研究的科学史的局限性(×) 5 强调把科学和人文适当结合,是萨顿倡导的人文主义。(×) 学习科学史的意义 1 (A)是萨顿的女儿梅?萨顿写的关于她父亲的回忆录。 A、《我认识一只凤凰》 B、《我所知道的萨顿》 C、《我的父亲》 D、《我所知道的科学史》 2 下列选项中不是科学史的作用的是(D)。 A、帮助我们理解科学是什么 B、历史材料的基础背景 C、一般的普及性教育 D、对现世发明产生直接影响 3 (D)年ISIS创刊。 A、19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