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1、选取7~8周龄雌性小鼠,阴道口封闭,作为供体,下午3:00左右,每只小鼠腹腔注射PMSG(10 IU)。

2、 47~48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HCG(0.8 IU),并与正常公鼠合笼;另取数只适龄母鼠(2月龄以上)作为受体,阴道口潮红,与结扎公鼠合笼。

3、第二天上午9:00前观察供体、受体,有精栓者拿出备用。受体笼拿出作好隔离措施。

4、10:30左右,断颈处死供体,手术取出整个输卵管,放入透明质酸酶~0.3mg/M2液中。显微镜下,用镊子撕开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卵随同颗粒细胞即一同流出。

5、仔细观察放在透明质酸酶M2液中的受精卵,当受精卵周围的颗粒细胞脱离时,将受精卵吸出,放入M2液中洗涤,最后放在M16液中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6、在显微镜下观察,挑选细胞饱满,透明带清晰,雄原核清晰可见的受精卵待用。

7、安装持卵针和注射针,使其末端平行于载物台,在凹玻片的中央滴入一滴M2液,覆盖石蜡油,移入待注射的受精卵。DNA在注射针中的气泡应在先前全部弹走。

8、在高倍镜下,将注射针轻触持卵管,使DNA缓慢流出并控制其流量;反复吹吸受精卵,使其处于最佳位置,将注射针刺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直至看到原核膨大即退出。将注射过的和未注射过的受精卵上下分开放置,不致于混搅,注射完毕后,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9、将受体麻醉,注射计量为1%戊巴比妥钠0.01ml/g,腹腔注射。手术取出卵巢连接输卵管,用脂肪镊固定,在显微镜下找到输卵管开口。吸取注射后经培养成活的受精卵,吸取方法是先吸一段较长的M2,吸一个气泡,然后吸取受精卵,尽量紧密排列,再吸一段液体,吸一个气泡,再吸一段液体,共四段液体三个气泡。除较长的那段液体,其余的液体大致1cm 左右,气泡0.2cm左右。将移植管口插入输卵管口,轻轻将移植管内的液体吹入,看到输卵管壶腹部膨大并清晰地看到三个气泡,即移植成功。将卵巢连同输卵管放回腹腔,缝合肌肉和皮肤。

10、受体每隔一个星期称体重一次,当第二次比第一次称重增加时,即可初步判断怀孕。手术后19~21天仔鼠分娩,待仔鼠3周后,剪耳、编号,剪尾,交分子组检测。

(一般选取4-5周龄的雌鼠作为供体,此时的小鼠卵数较多,状态较好。用pms诱导卵细胞成熟,用hcg超排。)

在研究心血管疾病时,主要运用显微注射法、基因打靶或基因剔除等方法制备各TG M模型

Gordon等人首次成功地将含有HSV和SV40DNA片段的重组质粒DNA以显微注射法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得到了带有种外源DNA顺序的TGM。1982年Palmiter 等运用此法得到的所谓“超级巨鼠”(supermouse)曾引起整生物学界的轰动。这方法外源DNA整合率高、容量,DNA长到50kb仍然有效,实验周期缩短,因而应用较广泛,是制备TGM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一方法的实验程序如下:⑴准备假孕母鼠(养母):将可育雌鼠与输精管结扎后绝育的雄鼠交配,剌激雌鼠发生一系列妊娠变化而得到假孕母鼠作受精卵转基因后的养母;

⑵受精卵的准备:可育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使超排卵。处理后与可育雄鼠交配。次日从输卵管内收集受精卵备用;⑶基因导入:用显微注射装置将目的基因溶液导入受精卵雄性原核内;⑷胚胎移植:将已转入基因的受精卵自背部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内,使胚胎在养母体内发育成熟;⑸对幼鼠的鉴定:①幼鼠发生断乳后自尾部提取DNA,与目的基因探针作分子杂交,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整合,有整合的鼠称为首建鼠(fou nder);②建立鼠系,将带有外源基因的小鼠与未经转基因的小鼠交配、传代后,后代有5 0%机率带有整合的基因供实验用。也可将合适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建立细胞系;③自小鼠内脏提取RNA,与目的基因探针做分子杂交,比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和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产物可以测定活性的,也可直接自血液或组织测定活性蛋白质,常用的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放射免疫测定(RIA)等。亦可取胚胎进行分析。显微注射法简化的实验过程如图23-2所示。我国已有少实验室(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应用此法进行载脂蛋白TGM研究。

如果外源DNA含有突变失活的基因,定点整合人ES细胞染色体后取代原来的同源序列,即是基因剔除。将这样的ES细胞转入小鼠胚胎,便可得到基因剔除的基因小鼠。采用突变基因(mutated gene)剔除正常基因以产生定位突变(target mutation)。即首先选定需要突变基因的全部或部分DNA序列,通过插入、修饰、删除或置换等手段落使其突变,成为靶载体,将靶载体导入小鼠ES细胞中,使之与细胞染色体内同源的靶序列进行重组,达到定位突变细胞内该基因的目的。然后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筛选富集发生突变细胞,并注射到小鼠囊胚腔内,将这些囊胚导入假孕母鼠子宫中,所产生的子代雄性嵌合鼠与正常雌鼠交配可获得生殖系携带该突变基因的纯合鼠。最后对纯合鼠的表型、基因型、基因表达及其产生等进行分析。

目筛选真正发生了同源重组的ES细胞的方案有数种,如正负双向选择法(positive and negative selection,PNS)、标记基因的特异位点表达法及PCR法,其中用得最多的方法首推PNS法。其基本原理是:构建含有一段与靶基因同源序列(10~15kb)的载体,该序列的一个外显子插有neo r基因作为正选择的标志,在此序列3’端插有不含启动子的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作为负选择,HSV-tk基因由邻近的neo r基因启动子调节。用电转移(electroporation)法将重组体导入ES细胞,继续作体外培养,并以新霉素(G4 18)和致死核苷类似物(GANC)作双重筛选。因随机插入的DNA通常以从头至尾整合入

受体细胞DNA中,HSV-tk+基因产物可使GANC转变成一种有毒物质使细胞死亡。如果发生同源重组,由于tk基因在同源区之外不能整合,neo r基因在同源区之内得以保留,这样受体细胞抗G418有正选择作用,对GANC无转变功能而有负选择作用,因此认为存活的细胞是与导入基因发生同源重组的(图23-3)。Plump等(1992)用基因剔除技术已培育出缺ApoE基因的TGM模型,并利用这一AS小鼠模型研究了饮食和遗传因素对AS的影响。

图23-3 正负双向选择法示意图

a:同源重组;b:随机整合;neo r:新霉素抗性基因;HSV-tkc:疱

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GeneX:干细胞内源基因(与导入基因同源);

G418:新霉素;GANC:抗致死的核苷类似物GANC;GANC:核苷类似

物参与合成,细胞致死。

近几来,随着对基因失活方面研究的深入,引发了基因剔除技术的一大飞跃,产生了条件性基因剔除(conditional gene knockout)。条件性基因剔除是指某一特定细胞类型或细胞发育的特定阶段剔除某一特定基因的技术。目前多采用Cre-loxP重组系统(Cre-loxP-m ediated gene replacement ,Cre-loxP recombination system)。其中Cre重组酶来源于

侵染大肠杆菌P1噬菌体。分子量38000,无论在大肠杆菌体内或体外,它都能启动DNA 分子间或分子内的联合与重组,重组发生在一个被称为loxP的特异位点(loxp site),且不需要其他的蛋白质因子。在Cre酶存在时,两个loxP位点可以同源重组,切除其中间的部分,留下一个loxP位点。其原理如图23-4所示。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细胞中Cre重组酶也同样能引起DNA联合和位点特异性重组。

图23-4 Cre酶作用原理

1Cre基因转译成Cre酶;2Cre酶作用于基因组上loxP位点;3Cre酶使两个loxP位点联合;4两个loxP位点发生同源重组切除X基因及一个loxP位点而仅留下一个loxP位点。

Cu等(1994)在鼠的ES细胞中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进行条件性基因剔除的程序如下:①用常规性基因剔除方法将一段新构建的DNA序列整合至内源基因组,这段新构建的DNA序列由新的(突变的)基因片段,选择性标记基因HSV-tk及neo r、一个将被取代的正常基因片段等几部分组成。在此新构建的NDA序列中,在可选择性标记基因和正常基因片段的两侧都连有loxP位点;②经过基因剔除的ES细胞被一个编码Cre重组酶载体迅速传染,因此处于两个loxP位点之间的HSV-tk、neo r及正常的野生型基因均在Cre酶的作用

下而被切除,只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了突变的基因和其3’端带有一个loxP位点,其Cre-lo xP重组系统进行条件性基因剔除程序如图23-5所示。

条件性基因剔除系统的建立,使得转基因的目的加明确,效果也进一步精确可靠,是基因剔除方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将给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增加更便利的条件。

图23-5 Cre loxP重组系统进行条件性基因剔除程序

1有待于被剔除的基因组上某野生型基因片段;2将一个loxP位点插在野生型基因片段的3’端;3将新构建的DNA序列整合到基因组上;4在Cre酶的作用下切除HSV-tk、n eo r野生型基因及一个loxP位点;5经过Cre-loxP重组系统作用后所形成的DNA序列。

广义的转基因动物是指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导入到动物胚细胞中,并能稳定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可通过插入目的基因用于过表达基因研究,或是通过插入目的基因的shRNA来降低目的基因的本底表达,也可通过同

源重组的方法获得基因Knock-in 和Knock-out小鼠。

小鼠作为最优秀的实验动物模型,在转基因动物研究领域也同样得到了广泛验证。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类,DNA原核显微注射法和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法。

DNA原核显微注射法

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受精卵,使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此方法是最经典的用于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现在的转基因动物研究大都是在Palmiter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改进而进行的。由

这种方法制备的动物品种属于狭义的转基因动物的范畴。

由这种方法制备的转基因小鼠其插入目的基因的形式通常是多拷贝首尾相连的形式,其整合到基因组的具体机制目前并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法

是在体外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然后将转基因的胚胎干细胞通过显微操作仪注入动物囊胚,此胚胎干细胞可参与宿主的胚胎构成,形成嵌合体,直至达到种系嵌合。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时保持未分化状态,当被注入囊胚腔后,可以参与包括生殖腺在内的各种组织嵌合体的形成,因此将外源DNA导入胚胎干细胞就可实现基因的转移。出

生的动物其生殖系统就可能整合上外源基因,通过杂交繁育可得到具有纯合目的基因的个体,即转基因动物。目前,胚胎干细胞介导法在小鼠上应用比较成熟,在大动物上应用较晚。基因的敲除及捕获常用这类方法。

注:转基因小鼠制备技术路线,此图片由赛业(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显微操作技术(MicromanipulationTechnique)是指在高倍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操作器(Micromanipulator),控制显微注射针在显微镜视野内移动的机械装置,用来进行细胞或早期胚胎操作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目前,以细胞内微注射和微灌注技术为基础的玻璃针头(GlassNeedle,精细的玻璃微量毛细移液管)的使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实验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成为一项非常普遍的操作方法,比如在体外受精、转基因中等等。描述这些技术最恰当的话应当称其为---显微操作,因为这些操作是通过单个的或多个的筒状玻璃微量移液管、精确的定位装置(显微操作器)以及微量注射器或微量灌注器来在单个的细胞上进行的。

显微技术的分类

显微操作技术包括细胞核移植、显微注射、嵌合体技术、胚胎移植以及显微切割等,例如多莉羊就是运用细胞核移植技术而成功的;而转基因技术指的是将外源基因导入体细胞并能稳定的嵌入宿主动物的生殖细胞染色体中的一门技术,基因转殖动物被定义为由人为的方式将外源基因引入体内而引起基因改变的动物,并可将遗传特质传递到接续的每一世代中。

概述

微注射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辅助(体外)细胞受精技术至分子和细胞基本组分的转运都需使用这一技术,比较典型的是将某些物质注射进细胞中以操作和/或监测某种特定的存活细胞中的基本机体生物化学状态。这些可以注射进细胞的物质包括有:各种细胞器、激酶、组织化学标志物(比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者荧光黄)、蛋白质、代谢物质、微磁头、离子、抗体、基因、分子生物学的mRNA和DNA等等。运用这一技术,也可以实现用于单个细胞或一组细胞的较少量(皮升至毫升)药剂或药物的精确输送(微灌注),例如药理学的药物检验。转基因动物的制作,可以利用基因微注射(gene microinjection)、胚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精子载体(sperm vector)、反转录病毒感染(retroviral vectorinfection)及体细胞核移置(somatic cell nucleartransfer)等方法达成,其中显微注射为目前应用最普遍之方法之一。

显微注射

显微注射法(microinjection)是利用管尖极细(0.1至0.5μm)的玻璃微量注射针,将外源基因片段直接注射到原核期胚或培养的细胞中,然后藉由宿主基因组序列可能发生的重组(rearrangement)、缺失(deletion)、复制(duplication)或易位(translocation)等现象而使外源基因嵌入宿主的染色体内。这种显微注射术的程序,需有相当精密

的显微操作设备,制造长管尖时,需用微量吸管拉长器(micropipettepuller),注射时需有固定管尖位置的微量操作器。这种技术的长处为任何DNA在原则上均可传入任何种类的细胞内。此法已成功运用于包括小鼠、鱼、大鼠、兔子及许多大型家畜,如牛、羊、猪等基因转殖动物。

显微注射的优缺点

以显微注射法转外源基因没有长度上的限制,目前已证明数百kb之DNA 片段均可以成功产制出转基因动物。其缺点是设备精密而昂贵、操作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以及每次只能注射有限的细胞。这些操作中所使用的微量移液管是用毛细管拉针器(pipettepuller)来制作的,先将玻璃毛细管加热到其熔化的温度,再将其拉制成所需的合适大小的直径和锥形,微量移液管小头的直径(小至0.2微米)与纤维操纵器的高精度相关,它可以用于精准的移液。这种精确度可以为各种类型和任意大小的细胞提供亚皮克升级或0.1微米(micron)范围内的精确的、重复性良好的细胞内和细胞旁注射。通过运用直接的水压(压力注射)或者不通过使用水流,而通过施加一电场来使带电离子运动(离子电渗法),都可以获得将微量移液管中的物质挤喷出去的效果。

常用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式

目前最常用来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式为:直接把重组过的 DNA 注入受精卵的原核(pronuleus) 中,将从胚胎提供者的输卵管中取得的授精卵移到倒置显微镜上的微量注射台上,然后利用固定吸量管 (holdingpipette) 固定住,之后注射针则依序穿过 zona pellucida,ocyte membrane 及malepronuleus membrane后,将DNA注入,注入时可以见到原核膨大。以小鼠受精卵雄原核的显微注射为例,显微注射所使用的受精卵固定吸管(holdingpipette)及注射针(injectionneedle)制备很困难,除影响操作时间外,也是影响转基因效率及基因注入后之胚胎存活及转基因成功与否极其重要的因子。固定吸管之内、外径分别为30、80μm是较为合适的,显微注射针自针尖起20μm处的外径为4μm时,可获得良好的转染效率。固定吸管的内径如果太小,会导致吸力不足,对受精卵操控不易;如太大,则受精卵易受伤害,影响胚胎的存活率。显微注射针尖如果太粗,则导致插入透明带及原核的阻力增加,且DNA流量过多,受精卵易于裂解;太细则导致针内DNA流出速率过慢,且易阻塞,而使DNA无法顺利流入原核内,影响注射效率。因此进行受精卵雄原核的显微注射时,如何制备适用固定受精卵的吸管及显微注射针是关乎转基因效率极其重要的因素。

显微注射实验操作

(1)导入DNA的制备:显微注射首先涉及导入DNA的制备,显微注射的转入基因通常为去除载体序列的线状DNA,转基因所用载体是真核表达载体,即含有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的真核启动子。所谓组织特异性的实现多是通过组织特异性启动子来实现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制备转基因小鼠,必须对待导入DNA进行分离纯化。实验必须用经过琼脂糖电泳鉴定并确定其纯度的DNA,对导入基因的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制,长链DNA也可成功。实验中注意防止一些杂质堵塞注射针,如琼脂糖颗粒、纤维物质等,需尽量超速离心除去。

DNA的注射质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DNA注射的起始浓度大约在1ng/ml,当DNA注射浓度超过一定上限时,实验效果不佳,而且大于5 ng/ml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

导入DNA的制备程序如下:

1)通过在Tris/acetate/EDTA缓冲液中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从载体中分离待插入DNA,用5mg/ml溴乙啶染色。

2)为防止对插入DNA的溴乙啶的破坏,用长波紫外光显影。

3)切下目的基因所在凝胶片,电泳制备目的DNA,或用Qiaex凝胶抽提试剂盒进行抽提。

4)乙醇沉淀目的DNA。在样品中加入1/10体积的3M乙酸钠,混匀,再加入2-2.5倍体积无菌100%乙醇进行沉淀。

5) -200C 孵育过夜后,超速离心机10000转/分,离心5分,收集沉淀,重悬沉淀于Elutip缓冲液。

6)用Elutip-D微型柱对目的DNA过柱处理。

7)按照步骤4重新沉淀DNA,用70%乙醇漂洗沉淀2-3次,真空干燥沉淀。清洗与干燥过程极其重要,因为残余的盐和乙醇对受精卵的发育是致命的。

8)注射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0.1 mmol/L EDTA, pH 7.5)重悬沉淀,缓冲液必须是Milli-Q纯化水配制

9)通过荧光光度计或凝胶电泳比色法评估目的DNA的浓度

10)用注射缓冲液调整目的DNA的浓度在5-10ng/?l.

(2)器械准备

[注射针的制作]

注射针是内含玻璃细丝的薄壁毛细吸管,它可以通过毛细管虹吸作用进行载样。用拉针仪(SUTTER,P2000 laser based micropipette puller,具体操作程序详见产品说明书)可以把注射针水平或垂直扯下来。必须保证制备的毛细管可以进入拉针仪这样加热组件大约在毛细管的中央位置。一般用内径为1.0mm的微电极管为材料制作注射针,微电极管可以买到,它与拉针仪是匹配的。另外,应该对拉针仪的设置进行选择,使细丝温度和扯拉力度(主拉力和次拉力)将处于最佳状态。具体需要预实验来确定其最佳设置。待用注射针应该用蒸馏水严格清洗以除去残留炭化物颗粒。严格的实验微电极管在使用前应经过泡酸、泡蒸馏水和硅化的程序,但有人省略了此步也有较好的结果,经拉针仪拉针后就没法清洗,好的拉针仪是不会残留炭化物颗粒,若拉成后清洗其针尖很容易断掉,可用Narishige Japan model PN-30。

[持卵管制作]

为避免机械损伤,持卵管口应该是钝性末端而且其孔隙有限,使受精卵轻轻依附在负压管道中。这种高度密实可抵抗密封系统的破损,而密封可以减少受精卵注射时的旋转运动。持卵管的口部应该光滑,平整及与其长轴垂直。具体制备操作:双手执毛细玻璃管的两端,将管的中部置酒精灯外焰烧红至变软后离开火焰,同时双手外伸,将烧软的部分拉细。用玻璃刀或细沙轮小心将细管切开,在镜下观察切口应平齐(如不平齐,应重新切割)。然后于酒精灯火焰底部的蓝焰边缘处将切口钝化处理(即将管口于蓝焰边缘处做短暂灼烧,然后于显微镜下检查管口形状,如此反复,直至满意)。如实验室配有持卵管制作仪,则可在显微镜下直接监视热灯丝对持卵管管口灼烧后的形状,及时调整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更易得到满意的持卵管。持卵管应该做调整,用熔断仪将其打弯使其末端成15度(不同的显微注射仪度数可能有差异,打弯成25度左右,一般为20-25度)轻微弯曲以方便使用。此持卵管为不含细丝的玻璃,显微镜下用含刻度目镜确定持卵管的外径应该为100-140?m。持卵管的内径很重要,可用铂金灯丝灼烧管口,使其内径为

30-50?m左右,内径要能吸住受精卵,而又不把卵吸入管内。为便于操作,持卵管可进一步调整使其末端轻微弯曲(15度)。

[洗卵管制作]

1)点燃酒精灯,调节火焰到最佳。捏持玻璃毛细吸管或巴氏移液管在火焰上焰旋转过火。

2)当吸管开始变软,快速撤离火焰,向外急剧扯拉使吸管变长,形成口径大约200?l的吸管。注意制备过程中离开火焰的时间以及扯拉的力度,尽量保证制备吸管的一致性。

3)为吸管评分,轻柔地折断吸管,辨别其声音是否清脆,或扯拉吸管或只做弯曲直到两根同分数的吸管断裂为止。

4)解剖镜下(要在熔断仪上)检查吸管,并对其进行调整,确定其口径以及管口光滑平整。

[移卵管的制作]

用于转移注射后受精卵到假孕鼠体内的吸管制作过程同上洗卵管。不同的是,这些吸管的口径稍微小一些,大约150?m(150-160?m),直径比单受精卵的口径略大一些,将促使卵细胞精细的充满移卵管并转移到输卵管。移卵管在打磨过程中要求管口更光滑平整以减轻插入输卵管时对输卵管的损伤,同时必须注意移卵管头在火焰上时间不可太长,防止融化堵塞。管口要平且要钝化。

[凹玻片的准备]

必须准备适合承载用于微注射的受精卵的凹玻片做微注射槽,也可用培养皿做注射槽,载玻片上的受精卵应该浸润在pH缓冲工作液中,如M2溶液,使受精卵在孵箱外保持30-40分能受到保护。具体凹玻片的准备程序如下:

1)在超净台内利用手动移液器将M2溶液加入凹玻片窝的基底部形成直径大约0.6cm液面,液滴的液面要水平平整,避免液体的折射效应。吸取胚胎实验用矿物油于M2溶液上,矿物油的量以刚刚达M2溶液最高液面为宜,将凹玻片置于倒置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调节焦距,使M2溶液液滴的底面清楚为止。2)覆盖矿物油的作用:防止液滴脱水以及浓缩;使受精卵处于无菌状态;固定M2溶液液滴。

3)从孵箱中取出受精卵,用移卵管吸出受精卵并用M2溶液洗涤2-3次,调整实验用量,将其置于凹玻片的M2溶液中,调焦使在低倍镜下清楚地看到受精卵的轮廓,并且保证受精卵有足够空间自由移动,用持卵器将卵汇聚到一起,移卵时注意不要将气泡移入,影响操作视野。

[显微注射设备]

显微注射仪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运用立体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观察监测,显微镜两侧各置一台显微操作仪,一侧接持卵管,另一侧接注射针,可调节持卵管或注射针的空间位置。持卵管通过塑料管连接一个装满矿物油的带微调的注射器,通过调节压力控制卵的运动。注射针通过塑料管连接有压力泵的注射仪。将注射时间与压力固定后,进行注射操作。操作系统有LEICA AS TP基因转殖操作系统(major instruments.co.Ltd)等,具体操作程序按其说明书严格进行。

(3)注射针内DNA的装载

把注射针的钝性头浸在盛待注射DNA的管中,溶液通过毛细吸管的虹吸作用进入注射针。注射针的末端应该一直留在DNA溶液中直到注射针末端有小泡形成。这说明DNA溶液装载完毕。仔细检查注射针针头末端,距其几毫米处可见一个小凹液面。最后可将载满DNA溶液的吸管装在持针器或固定在器械环中待用。

(4)受精卵的显微注射

受精卵的显微注射过程相对简单,制作大量样品过程中,为保证显微注射量的一致性,必须通过大量反复有效的练习才可以成功。

1)置凹玻片于显微镜下,低倍聚焦。

2)调节持卵管,注射针与受精卵在同一视野下后,转换到高倍镜(32X)下时位置稍微低于受精卵,以便自如地操作受精卵。

3)挨近注射针到工作液或油界边缘,稍微进入油界。在注射前,增加注射针的压力可见DNA溶液泡在油内形成囊状,以此确定DNA溶液流存在。

4)如果未见DNA溶液流,则轻轻摩擦持样器钝缘,渐渐的打开注射器针头。针头重新进入油内确定DNA溶液流的存在。

5)移动持卵管回到受精卵下部。通过微分驱动水压控制系统使持卵管内产生温和的负压,并使持卵管末端吸住受精卵。此操作必须确保受精卵基底部与凹玻片基底部轻轻接触。注意不宜吸得过紧,否则会使卵变形,甚至会将卵吸人持卵器内。

6)对持卵管内真空进行缓慢调节,使持卵管内受精卵轻柔地旋转,使卵内原核位于持卵管口的远侧端。

7)维持持卵管稳定,使注射针的针头紧靠受精卵的透明带,进行调节并使针与原核处于同一平面上。用注射针依次刺破透明带,细胞外膜,前核核膜,进入核膜内,受精卵的透明带易被针尖刺破,前核核膜相当有弹性,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尝试突破此结构。操作时避免与核接触损伤核仁。

8)保持注射针位置固定,轻轻增加压力使DNA溶液流入前核中。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下:

①注射后原核将膨大到原来的两倍左右,表明注射成功,然后直接抽出注射针。

②一气泡出现在注射针尖端,透明带可能膨胀,表明受精卵的膜非常艰固,没有被刺破,此时需继续向内进针,直到尖端进入核,同时要小心注射针尖端极易破损。

③注射针压力较大,看不到任何现象,可能是注射针堵塞,需换针或更换DNA 溶液。

④若见胞质颗粒涌出到卵黄周围空间,说明受精卵破裂。注射过程中,发现卵破裂数目较多,则需更换注射针。一支注射针一般可注射5—10枚卵。

9)用持卵器移动受精卵到凹玻片凹内相对隔离的位置,以区分注射组与非注射组。重新安装持卵管并进行下一组操作。

5.受精卵的输卵管转移

(1)受精卵的输卵管注射

1)将麻醉小鼠放置于一塑料平皿盖上,固定小鼠牙齿于皿缘以确保小鼠气道通畅。用70%乙醇涂搽切口部位。也可预先在手术部位剔除毛发。

2)将受精卵从培养液转移至工作液内。因受精卵在转移过程中在孵箱外操作,所以应该将其从培养基中移到工作液中。

4)用移卵管装载受精卵。移卵管的正确装载对输卵管转移的成功非常重要。如图11-1所示,吸取一定量的工作液在移卵管尖端,然后吸取些许空气制成一个小气泡。再吸取与气泡体积大约相当的工作液,紧接着在吸取另外一个小气泡。收集受精卵于尽可能小容积的工作液中,将其线形排列于移卵管中。当所有的卵被负载后,再吸取小量气体制成小气泡,接着吸取最终容量的工作液。气泡将有利于对压力进行调节,更容易使卵移动。

5)手术暴露输卵管复合体。如图所示,在离中线约0.5厘米、背驼峰与后腿髋关节之间作横行切口。仔细用浸70%乙醇涂搽切口部位,并搽去毛发。捏住一侧切口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移动皮肤直到腹壁神经走行清晰可见。这时可看到腹壁下红色卵巢或浅色卵巢脂肪垫。用眼科镊捏住腹壁,并作约0.5厘米横行切口,钝性分离组织,轻轻移出脂肪垫、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用弹簧夹夹住脂肪垫并保持子宫在适当位置。若子宫及子宫角频繁滑回腹腔,在保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可适当重新布置其位置。

6)轻轻移动塑料平皿,使小鼠位于解剖显微镜下,适当调节显微镜及小鼠位置使其输卵管卷曲部清晰可见。

7)用眼科镊于漏斗部透明囊膜处钝性撕开小口,并防止撕裂血管,引起出血。必要是撕裂口部位局部应用肾上腺素以减少出血,并用纱布擦拭保持操作视野干净。

8)一旦漏斗部清晰可见,用镊子夹持其边缘并充分暴露漏斗管口。在避免壶腹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插入移卵管。

9)在压力可调节的前提下,轻轻把卵吸吹进入漏斗部。气泡可以阻止卵回流而且很容易使卵进入输卵管漏斗管。若吹卵的压力太大,那么移卵管口可能抵在输卵管壁上,这时可稍微后撤移卵管再进行操作,也可能由于血块堵塞移卵管,若这样,则应该吹出细胞在培养皿中,重新吸卵。

10)移卵操作完成后,撤回移卵管,去除器械,按原本位置将各器官重置于腹腔内。

10)缝合切口,用小夹夹持皮肤。常用自动小夹代替缝线,这样可以避免小鼠啃嘶缝线,切口裂开。

11)若进行双侧手术,则于另一侧子宫角重复上述操作。

12)手术完成后,安置小鼠于清洁的笼中。麻醉状态下,小型哺乳动物无法有效维持机体温度。所以应该注意小鼠的保温。可以用热垫保持其温度直到动物苏醒。所有的动物在回笼前20-30分可苏醒。由于妊娠很容易使受体母鼠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流产或食子,所以对受体母鼠必须严格监护。

(2)注射后期监护:手术后严格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麻醉易诱导小鼠出现血压升高,所以手术后必须严密监护至少2小时,同时推荐进行保温处理。

处于麻醉状态的小鼠应该用软纱布包裹,而且笼中加垫草垫以及软材料,并保持鼠笼温度。正常体温的维持可以缩短动物处于麻醉状态的时间。

手术后小鼠常规4-5天观察一次以确保小鼠处于恢复中,清醒小鼠应活动自如。腹腔手术后小鼠有发生肠疝的可能。所以手术时保持切口尽量小,缝合严密,而组织胶水的正确应用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皮肤必须用缝线或不锈刚夹夹闭,手术后1-2周可拔除。如果动物状态不良,表现厌食,脱水,或明显弓背,通过动物饮水可给予羟苯基乙酰胺以及同类止疼药。若发生脱水,可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若仍无改善可在麻醉状态下重新打开手切口确认是否有疝发生。若动物状态无明显好转,最终采用安乐死进行。

[实验原理]

显微注射技术是利用显微操作系统和显微注射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直接注入到受精卵的原核中,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内,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受精卵移植到受体动物的子宫内发育,从而获得转基因动物。它是目前基因转移效率较好的一种基因转移方法,可直接用不含有原核载体DNA片段的外源基因进行转移;外源基因的长度不受限制, 可达100kb ;实验周期相对比较短。它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昂贵精密的设备;显微注射操作复杂,需专门技术人员;导入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和拷贝数无法控制;常导致插入位点附近宿主DNA 片段缺失、重组等突变,可造成动物严重的生理缺陷。尽管如此,由于显微注射技术直接对基因进行操作,整合率较高,因而仍是目前建立转基因动物极为重要的方法。

显微注射技术在植物、动物的细胞发育研究的应用,为研究体内生理和体外的生化过程架起桥梁,将特定的分子探针及衍生的细胞间质成分导入活体细胞,为研究控制细胞功能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

(一)仪器和用具:

倒置显微镜(如Nikon TMS 和Diaphot 300/2;Zeiss Axiovert 100或135,或Axioskop FS);Leitz重型基座(用于安放显微镜和微操作仪);

微操作仪:Leitz(手动系统,安在平台上)或Eppendorf 5171(自动轴向微注射系统,可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微注射器:Eppendorf 5242,也可选用螺旋推柄的玻璃注射器。

拉针仪:水平拉针仪P87型(如Sutter Instrument Co.(Novato,USA)),或垂直拉针仪720型(如David Kopf Instruments(Tujunga,California,USA)。

玻璃注射针头:可购买厂商拉制好的商品,也可用拉针仪自行拉制(可参照[方法与步骤]中的1.1注射针头的拉制)。

细胞培养设备: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塑料平皿和盖玻片等。

(二)材料:

(三)试剂:

缓冲培养基(含25mmol/L HEPES pH7.2);注射缓冲液(10mmol/L H2PO4-和HPO42-,pH7.2,84mmol/L K+,17mmol/L Na+,1mmol/L EDTA

1.材料准备

1.1 注射针头的拉制

水平拉针仪:装上一根毛细管,拧紧左右两侧的夹子,做好固定,并使其中间部位对准加热丝。设定好电流、拉力和时间。然后按开始键,等待毛细管被拉成两个所需的微注射针头。垂直拉针仪:把玻璃毛细管固定在上面的夹子上,使其对准加热丝后旋紧。抬起下面的滑夹,固定在毛细管上。调整热度和螺线管范围。

使用拉针仪自行拉制的微注射针头,最好使用硼硅酸盐玻璃的毛细管。可以采用硅烷对注射针头进行处理,以防样品和培养基成分与玻璃的亲水表面相互作用,从而引起针尖阻塞而影响注射。

1.2 盖玻片的处理

1 把盖玻片放在陶瓷或金属架上,相互不要接触。

2 在装有自来水的烧杯中,快速浸泡和冲洗。

3 在纸巾上把架子控干,再放入盛有0.1mol/L HCl的烧杯中,温育过夜。

4 用自来水冲洗盖玻片,每次10min,共5次。

5 把架子浸入70%的乙醇中,温育60min。

6 用去离子水短暂冲洗,放在纸巾上控干。

7 在室温下自然干燥30min。

8 在220~250℃烤6 h。

1.3 显微注射用细胞的准备

1 在注射前一天,把细胞铺到直径为10~15mm的盖玻片上,每个盖玻片250~1000个细胞。

2 在注射前,把带有需要注射细胞的盖玻片转移至新的组织培养皿中,迅速用金刚石笔在盖玻片上划一个十字或一个圆圈标记(金刚石笔使用前用70%乙醇冲洗,并在超净台中用火焰烧一下),然后加入3ml有缓冲液的培养基。

2.显微注射操作过程

2.1针头装液

1使用无菌的微量加样器从微注射针头的后部加入0.5~1μl的注射样品。

2使用玻璃毛细管拉出毛细管针头,里面有与毛细管平行的细丝,有利于液体从后部向针头方向运动。只需在针头后部浸入1mm深度,不需使用手指或其他东西接触,就足以使少量的样品到达针尖部。

2.2针头定位

1将装液后的针头的游离端安在连接器上,然后旋紧连接器以固定针头,再将其固定到微操作仪的托针管上。

2把载有待注射细胞的盖玻片转移到里面有缓冲培养基的平皿中,将其放在中央。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尽量将盖玻片上所画圆圈的一个对准光照的中心区,这时光的亮度最好。

4用低倍物镜对准细胞调焦。

5将针头推入视野中心,在视野中针头呈阴影状。

6轻轻的落下针头,直至到达培养基中后停下。

7通过显微镜观察,移动针头,必要时调整微操作仪,直到针头的阴影在视野的上方。然后确定针头的位置,使其约处在视野中心。

8轻轻下调针头,直到针头变得清晰一些

2.调到工作放大倍数,调准细胞焦距,找到针尖。

3.如果找不到,重新使用低倍镜,尽量将针头调到视野的中心,重复上述的步骤。

10小心下调针尖,直到其完全聚焦。

1.3 显微注射的操作

2.3.1手动细胞核内注射

1 使用最低放大倍数(50×),把焦距对准位于盖玻片上注射标记区域的细胞平面上。用肉眼将注射针头对准到照度最亮处的中心,降下针头,直到进入培养基。把针头调入到视野的中心,轻轻放下针头,直到看清楚为止。然后将放大倍数调至工作倍数,即320×,对准细胞表面调焦。将针头调整到中心,下降针头,对准焦距。移动显微镜载物台,使针尖对准细胞核或核周的胞质。

2 小心落下针尖,使其进入细胞核或核周的胞质。

3 使用注射器施加注射压

4 轻轻上提针头,直到离开细胞。

5 移动显微镜载物台,找到下一个细胞,重复2~4步骤。

2.3.2 自动细胞核内注射和细胞质内注射

1 按上述手动系统的方法将针头调整至视野中间,不同的是通过控制面板自动控制微操作部分。

2 工作放大倍数为320×,下降针头,使之触及细胞核或核周间隙上方的细胞表面,直到细胞表面见到一个轻微的压迹。

3 通过控制部分,设定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注射的定位参数。

4 将针头略提起,离开细胞表面几微米,选择一个新细胞,按下操纵杆上方的按钮进行微注射。针头首先在水平面上做逆向轨迹运动,然后朝向细胞做出一个迅速的轴向运动,正好刺入细胞内预先设定好的坐标位置,这时微操作仪的控制部分,激活注射压力,持续时间已经预先设定好。针头回到原来的位置。

5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控制面板上修正各种参数,因为盖玻片和平皿的表面不是十分平整,所以当从盖玻片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进行注射时,一定要重新调整细胞核内或细胞质的坐标。

3对注射了荧光标记物的细胞的分析

荧光标记物,如FITC-葡聚糖等常用来作注射用标记物,以分辨出已经注射的细胞。浓度为0.25%~1%时,这种物质的毒性很小,而且在细胞增殖的2~4天仍可见。

3.1 在PBS中轻轻冲洗注射过的细胞两次。

3.2 用甲醇(2min)或PFA/GA(5min)快速固定

3.3 用去离子水快速冲洗盖玻片。

3.4 滴一滴Mowiol,将盖玻片装到载玻片上。

显微注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在整个过程中,注射针尖应远离人员和实验室中的仪器。注射针在持针器上安装不牢时,注射器、管子及注射针内的压力,可能将注射针射出。

2 在反向充填液体时,适当地在显微镜下观察注射针尖,以决定在加压时是否注射针阻塞或偏斜。阻塞通常可通过将针尖轻轻敲击一个固定物而得以缓解。针尖偏斜的注射针是适合于显微注射的,但其使用应做细微调整或补偿注射中加压所造成的额外偏斜。

3 注射速度过快能扰乱细胞质成分,细胞裂解或细胞从底层移位。当注射体积小于估计的细胞体积的50%,并且注射样品的流动速度几乎不导致可见的细胞质移位时,注射效果最好。

4 用紫外光可看到注入标记物后的活细胞,但会对细胞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因此应尽可能缩短紫外光照射时间。

5 如果对已经注射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测定或其他处理,最好使用可固定的葡聚糖,以防在冲洗中造成标记物的扩散损失。

【注意事项】

1.最优组分依使用的特定细胞种类而有明显的变化。如果努力优化电压和脉冲宽度电穿孔结果仍不令人满意,就应尝试改变穿孔介质。

2.影响电穿孔/电融合的另一重要因素与细胞状态有关,为达到最高效率,必须收集对数生长中期的细胞。

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转基因小鼠的鉴定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一、剪鼠尾 1.剪鼠尾的时间当新生的小鼠年龄达到两到三周(耳朵已经长开)时剪鼠尾较好, 此时鼠尾剪起来比较容易且小鼠的生命力比较强。 2.分辨小鼠的年龄 a当小鼠整个身体较红且腹部无奶时,此小鼠当天出生或前一晚出生; b当小鼠腹部有奶(腹部有一小团白色物质),此小鼠出生2~3天; c当小鼠背部长出皮毛时,此小鼠出生3~4天; d当小鼠毛长全,但眼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0天左右; e当小鼠眼刚开,耳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2天左右; f当小鼠耳刚开时,此小鼠出生14天左右。 3.剪鼠尾后对小鼠的标记:打耳孔法 二、从鼠尾中提取DNA 采用鼠尾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康为世纪:cw2094)提取DNA,操作如下: 1.剪取小鼠长度为的尾巴,放入灭菌后的离心管中,加入180μL Buffer GTT。震荡混 匀。 2.加入20μL proteinase K,涡旋震荡,彻底混匀。 3.置于56℃水浴,直到组织溶液完全清澈,一般需消化6-8h,赋予过程中涡旋震荡, 使样品均匀分离。 注意: 1)如果赋予和涡旋震荡后仍然有胶状物质,必要时过夜消化再加入20μl proteinase K消化,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2)如需去除RNA,可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加入4μl浓度为100mg/μl的RNase A 溶液,震荡混匀,室温放置5-10min。 4.14000rpm 离心 1min,以消除未消化的类似于鼠毛等组织,将上清转移到一个新的灭过菌的离心管中。 5.加入200μl Buffer GL,涡旋震荡,充分混匀,加入200μl 无水乙醇,涡旋振荡,充分混匀,短暂离心,使管壁上的溶液收集到管底。 注意: 1)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要立即涡旋震荡混匀。 2)如果多个样品一起操作,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可以等比例混匀后一起加入样品。 3)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可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6.将步骤5中所得到的溶液全部加入到已装入收集管的吸附柱中,若以此不能加完溶液,可分多次转入。10000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7.向吸附柱中加入500μl Buffer GW1(使用前检查是否已加无水乙醇),10000 rpm 离心 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8.向吸附柱中加入500μl Buffer GW2(使用前检查是否已加无水乙醇),10000 rpm 离心 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如需进一步提高DNA纯度,可重复步骤8。 9.12000rpm 离心 2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置于室温数分钟,以彻底晾 干。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实验目的】 1.了解转基因小鼠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转基因小鼠制备的流程。 3.掌握对转基因小鼠进行筛选的方法。 【实验原理】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转基因动物是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称为转基因。转基因技术则是指制备转基因动物所需的一套技术,它涉及外源基因的构建、载体和受体的筛选、基因导人技术、供转基因胚胎发育的体外培养系统和宿主动物等许多方面。 1974年,Rudolf Jaenisch通过将SV40病毒的DNA注射到小鼠的囊胚中,创造了第一只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后来又有研究人员把Murine leukemia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得到了能通过生殖系统稳定遗传的小鼠,并且外源基因能在后代中稳定表达。这些能稳定遗传且表达外源基因的小鼠即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转基因小鼠。 【实验步骤】 一、显微注射法 1.受精卵的采集 可育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超排卵。处理后与可育雄鼠交配,次日从输卵管内收集受精卵备用。 2.目的基因的导入 用显微操作仪将目的基因溶液导入受精卵的细胞核内。 3.受体母鼠的准备 将雄鼠输精管结扎,然后与可育雌鼠交配,刺激雌鼠发生一系列妊娠变化而得到假孕母鼠作为受精卵转基因后的养母。 4.胚胎移植 将已转入目的基因的受精卵从背部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或子宫内(视胚胎发育的状况而定),使胚胎在养母体内发育成熟。 5.对幼鼠的鉴定 幼鼠发生断乳后自尾部提取DNA,与目的基因探针作分子杂交鉴定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幼鼠的染色体上。 二、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法 1.囊胚期受精卵的采集 可育雌鼠注射孕马血清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超排卵。处理后与可育雄鼠交配,交配后第四天上午从子宫中冲取受精卵备用。 2.目的基因的导入

Dicer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2008年8月 第16卷 第4期中国实验动物学报ACT A LABORAT ORIUM ANI M A LIS SCIE NTIA SINICA August ,2008V ol.16 N o.4 研究报告 Dicer 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郑志红1,高峰2,杨葳1,汪瑛1,于洋1,周生来1,李兆阳1 , 吕相川1,张梅英1,王禄增 1(1.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沈阳 1100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 110001) 【摘要】 目的 建立Dicer 1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构建pcDNA3112Dicer1转基因构件,经酶切、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BDF1小鼠受精卵原核并移植到同期受孕的ICR 受体母鼠输卵管内。出生后仔鼠用PCR 和S outhern 方法检测鼠尾DNA 鉴定基因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Dicer 1基因表达。结果 显微注射172枚卵,移植119枚卵于3只受体输卵管中,2只怀孕,共产仔15只,经PCR 检测获得6只阳性鼠,S outhern 检测6只均为阳性。对S outhern 检测阳性转基因小鼠子代进行RT 2PCR 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证明Dicer1基因在肝脏、肾脏、肺内均有表达。对腹腔肿胀的转基因阳性1号鼠解剖发现肝脏、脾脏明显增大,胚胎发育异常。结论 成功建立Dicer 1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DICER 1基因功能及miRNA 的表达及功能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 Dicer 1;显微注射法;转基因小鼠 【中图分类号】R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847(2008)0420258203 Establishment of a Dicer 1Transgenic Mouse Model ZHE NG Zhi 2hong 1,G AO Feng 2,Y ANG Wei 1,W ANG Y ing 1,Y U Y ang 1,ZH OU Sheng 2lai 1,LI Zhao 2yang 1 , LU X iang 2chuan 1,ZH ANG Mei 2ying 1,W ANGLu 2zeng 1(https://www.360docs.net/doc/735292391.html,boratory Animal Center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China ; 21The First A ffiliated H 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establish a Dicer 1transgenic m ouse m odel.Methods pcDNA3112Dicer1construct was constructed ,linearized ,purified and then injected into superovulated pronuclear zyg otes to produce transgenic mice.The injected zyg ote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oviduct of pseudopregnant mice.The genotype of transgenic founder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and S outhern blot.The expressions of human Dicer 1protein in the tissues of the transgenic mic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 esults 172zyg otes were injected and 119zyg ote cell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oviducts of 3recipients.15viable offsprings were born from 2of the 3recipients.G enomic DNA from baby tails was extracted.PCR and S outhern blot were used to identify transgenic founders of Dicer 1,and showed 6of the 15offsprings were positive transgenic mice of Dicer 11Dicer 1was expressed in the liver ,kidney and lung.Conclusion Dicer 1transgenic mice have been established success fully.The m odel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Dicer gene fun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NA. 【K ey w ords 】 Dicer1;M icroinjection ;T ransgenic mic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36;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辽科发[2005]36号。 [作者简介]郑志红(1969-),女,研究方向:实验动物转基因与 基因敲除。E -mail :zhihongzheng @1631com [通讯作者]王禄增。E 2mail :wanglz @1631com DICER 1基因与表观遗传调控密切相关,是 2000年被克隆的,定位于人染色体14q32113,编码 蛋白属于RNA 酶Ⅲ家族[1],在许多组织中广泛表 达。其功能是将具有颈环结构的RNA 或双链RNA 剪切成长约21个碱基的成熟miRNA (或siRNA )[1]。 DICER 1蛋白是成熟miRNA 产生所必需的酶, DICER 1基因异常可导致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miRNA 表达异常,DICER 1基因敲除的小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发生死亡[2],无法通过敲除来详细研究该基因的功能。由于DICER 1基因是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基因,建立DICER 1转基因小鼠模型对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材料方法 111 Dicer 1基因克隆及转基因构件制备按Dicer 1mRNA 序列设计正、反向引物,以

转基因小鼠的方法概述

转基因小鼠的应用及其制 备法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5年12月17日

老师,这篇文章是在图书馆《分子生物技术——重组DNA的原理与应用》书上整理下来的,没有参考文献,但是,这一万多字都是自己亲手打下来的,图也是自己用软件画的,其中的原理也都 弄懂,愿老师见谅。 转基因小鼠的应用及其制备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凌712100) 摘要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转基因动物已成为新兴的最有效的实验模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百个不同的基因已经转入各种品系的小鼠中。这有助于理解基因调控,肿瘤发展,免疫特异性,发育分子遗传学以及人们感兴趣的其他生物学过程。转基因小鼠也已在探索利用家畜进行人类治疗药物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各种人类遗传病的转基因生物医学模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就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实验法及应用前景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医学模型;试验法;应用前景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Transgenic Mic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Colled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edge,Yangling, Shaanxi,712100,China ) Abstact:Following arrival of the post-genomics era,transgenic animals have 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novel experimental model.Since the 1980’s.Hundreds of different gene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various strains of mice.This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gene regulation,tumor development,immune specificity,developmental molecular genetics and other bi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Transgenic mice have also been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domestic animals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drugs for human treatment,and the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ment of a vari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biomedical model of human genetic diseases. The article here is an overview of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ransgenic mice. Key words:biomedical model; experimental methods; application prospect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经过13年的努力,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人们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即在基因组静态的碱基序列逐步清楚之后而最基因组进行动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转基因动物在后基因组时代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新 作者简介:本科,动物科学专业。Email:lw5166@126.;Tel: *通讯作者:E-mail:mailto:zhangjianqin1356@126.

基因敲除小鼠的制作方法

.. 一、常规基因敲除鼠(Conventional Knockout) 常规基因敲除是通过基因打靶,把需要敲除的基因的几个重要的外显子或者功能区域用Neo Cassette 替换掉。这样的小鼠其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都不表达该基因产物。此类基因敲除鼠一般用于研究某个基因在对小鼠全身生理病理的影响,而且这个基因没有胚胎致死性。 二、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Conditional Knockout) 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是通过基因打靶,把两个loxP 位点放到目的基因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外显子的两边。该小鼠和表达Cre酶小鼠杂交之前,其目的基因表达完全正常。当和组织特异性表达Cre酶的小鼠进行杂交后,可以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敲除该基因,而该基因在其他组织或细胞表达正常。 条件性基因敲除鼠适用范围为:(1)该基因有胚胎致死性;(2)用于研究该基因在特定的组织或细胞中的生理病理功能。 三、基因敲入小鼠(Knockin) 基因敲入小鼠是通过基因打靶,把目的基因序列敲入到小鼠的相应基因位点,使用小鼠的表达调控元件指导目的基因表达。 此类基因敲入鼠一般用于药物的筛选,信号通路的研究等。 获得嵌合体及之后品系纯化详细流程: 基因敲除其他方法: 一、ZFN技术制作基因敲除鼠 ZFN能够识别并结合指定的基因序列位点,并高效精确地切断。随后细胞利用天然的DNA 修复过程来实现DNA的插入、删除和修改,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基因组编辑。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依赖细胞内自然发生的同源重组,其效率只有百万分之一,而ZFN的基因敲除效率能达到10%。利用这些技术进行小鼠基因的定点敲除和敲入,可以把时间从一年缩短到几个月。 这项技术中设计特异性的ZFN是最关键的环节,目前研究者采用计算生物学方法设计高特异性的ZFN,但ZFN的脱靶(off target),也就是把不该切的地方切了的问题仍是一个挑战。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利用ZFN技术进行小鼠的基因修饰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技术。 二、TALEN技术制作基因敲除鼠 TALEN 技术是一种崭新的分子生物学工具。科学家发现,来自一种植物细菌的TAL蛋白的核酸结合域的氨基酸序列与其靶位点的核酸序列有恒定的对应关系。利用TAL的序列模块,可组装成特异结合任意DNA序列的模块化蛋白,从而达到靶向操作内源性基因的目的,它克服了ZFN方法不能识别任意目标基因序列,以及识别序列经常受上下游序列影响等问题,而具有ZFN相等或更好的灵活性,使基因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然而同样因为脱靶的问题,利用TALEN技术进行小鼠的基因修饰仍然无法取代传统技术。 ;.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_百替生物

转基因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沈富毅,潘隽玮,郁嘉伦,余昂,侯晓骏 [摘要]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的揭示,发病机理的探索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常规转基因方法之后,可诱导表达转基因、基因打靶、条件性基因打靶以及基因捕获等技术的出现及其在肿瘤模型建立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能较好模拟人体相应肿瘤的动物模型,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并有助于人们找到攻克肿瘤的办法。 [关键词]肿瘤,小鼠模型,转基因 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动物模型在肿瘤病因、发病机理的揭示以及治疗措施的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肿瘤动物模型最早源自小鼠自发突变系或经致癌剂诱变而得,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环境致癌物及其代谢活动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自发突变频率在自然状态下通常很低,而诱发模型也因其不可精确控制性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随着人们对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日益深入,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小鼠生殖系引入可诱导或精细调控突变技术的应用,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1.常规转基因(transgenic) 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原核显微注射技术,使我们可以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鼠生殖系以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目的基因在合适启动子驱动下表达,可赋予转基因动物新的表型,通过其表型分析可识别研究基因的功能。转基因动物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转基因的肿瘤动物模型,该研究始于1974年,Jaenisch等1用显微注射法将多瘤病毒SV40的DNA导入到小鼠的囊胚(blastocyst)中,在子代小鼠的肝、肾组织中检测到了SV40的DNA。这一结果证明,将外源基因导入胚胎细胞中并实现整合是可能的。以后相继有人用同样的方法实现了外源基因向小鼠受精卵的转移,并能遗传给后代。在基因转移的方法上相继出现了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电脉冲法等。1985年,Adams2等用转基因方法首次构建了B淋巴瘤myc癌基因易位的小鼠模型,此后10年,陆续发展了针对各种类型恶性肿瘤的转基因小鼠研究。如今这项技术运用较为成熟的是,利用免疫球蛋白启动子调控的c-myc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表达,导致早期淋巴瘤的发生3。在LTR/c-myc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利用哺乳类动物肿瘤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驱动c-myc广谱的表达,可造成多种组织形成肿瘤,如睾丸、乳腺和淋巴系。1984年Stewart把小鼠乳腺癌病毒(MMTV)的增强子与myc基因或ras基因连接,形成的MMTV-myc转基因小鼠和MMTV/V-Ha-Ras转基因小鼠都有高的乳腺癌发生率4。近年来,这项技术更多的运用于肿瘤发生机制的探索上。Li等5构建了乳腺癌WAP-Tag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由小鼠乳清酸蛋白WAP启动子和SV40大T抗原构建而成,可用于乳腺癌变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DNA突变及修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研究中,Heisterkamp等6构建的bcr-abl和crkl双转基因小鼠发病潜伏期及存活期均大大缩短,直接证明了crkl参与

转基因小鼠的方法概述

转基因小鼠的应用及其制 备方法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5年12月17日

老师,这篇文章是在图书馆《分子生物技术——重组DNA的原理与应用》书上整理下来的,没有参考文献,但是,这一万多字都是自己亲手打下来的,图也是自己用软件画的,其中的原理也都 弄懂,愿老师见谅。

转基因小鼠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转基因动物已成为新兴的最有效的实验模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百个不同的基因已经转入各种品系的小鼠中。这有助于理解基因调控,肿瘤发展,免疫特异性,发育分子遗传学以及人们感兴趣的其他生物学过程。转基因小鼠也已在探索利用家畜进行人类治疗药物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各种人类遗传病的转基因生物医学模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就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实验方法及应用前景作简单介绍。 关键词医学模型;试验方法;应用前景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Transgenic Mic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Colled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edge,Yangling, Shaanxi,712100,China ) Abstact:Following arrival of the post-genomics era,transgenic animals have become the most effective novel experimental model.Since the 1980’s.Hundreds of different gene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various strains of mice.This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gene regulation,tumor development,immune specificity,developmental molecular genetics and other biological processes which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Transgenic mice have also been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domestic animals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drugs for human treatment,and the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ment of a vari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biomedical model of human genetic diseases. The article here is an overview of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ransgenic mice. Key words:biomedical model; experimental methods; application prospect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经过13年的努力,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人们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即在基因组静态的碱基序列逐步清楚之后而最基因组进行动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转基因动物在后基因组时代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新 作者简介:本科,动物科学专业。Email:lw5166@https://www.360docs.net/doc/735292391.html,;Tel: *通讯作者:E-mail: 兴的最有效的动物实验模型。小鼠是最早建立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利用转基因小鼠进行生物学或生物医

基因敲除小鼠技术共9页word资料

转基因、基因敲入/敲除动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经典技术如DNA原核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一直以来经久不衰,并逐渐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向商业模式,成为一项 高度标准化的新兴产业 一、技术介绍与研究进展 转基因、基因敲入/敲除动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该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经典技术如DNA原核显微注射、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技术一直以来经久不衰,在小鼠模型构建方面日趋完善,并且如同剪切酶和抗体等常规分子生物学试剂的制备技术一样,逐渐从基础研究实验室转向商业模式,成为一项高度标准化的新兴产业,催生了数以百计的创新药物和数以千计的优秀文章。尽管如此,传统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步骤繁琐、周期漫长、成功率低、费用高昂等,而ZFN和TALEN等新技术的出现,或有可能将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二、同源重组技术原理 基因敲除鼠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于DNA同源重组的原理发展起来的,Capecchi和Smithies在1987年根据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原理,首次实现了ES的外源基因的定点整合(targeted integration),这一技术称为"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或"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利用这种ES的显微注射就可以制作出基因敲出小鼠(KO Mice: knockout mice);由于这一工作,Capecchi和Smithies 于2007年与Evans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奖。 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定义:是指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n) 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在基因敲除小鼠制作过程中,需要针对目的基因两端特异性片段设计带有相同片段的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到胚胎干细胞后外源的重组载体与胚胎干细胞中相同的片段会发生同源重组,如图1所示: 图1.基因敲除鼠制作同源重组原理示意图 三、制作流程 图2.基因敲除鼠制作过程示意图 1. Knockout载体设计与构建

AD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转基因小鼠的鉴定 一、剪鼠尾 1.剪鼠尾的时间当新生的小鼠年龄达到两到三周(耳朵已经长开)时剪鼠 尾较好,此时鼠尾剪起来比较容易且小鼠的生命力比较强。 2.分辨小鼠的年龄 a当小鼠整个身体较红且腹部无奶时,此小鼠当天出生或前一晚出生; b当小鼠腹部有奶(腹部有一小团白色物质),此小鼠出生2~3天; c当小鼠背部长出皮毛时,此小鼠出生3~4天; d当小鼠毛长全,但眼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0天左右; e当小鼠眼刚开,耳未开时,此小鼠出生12天左右; f当小鼠耳刚开时,此小鼠出生14天左右。 3.剪鼠尾后对小鼠的标记:打耳孔法 二、从鼠尾中提取DNA 采用鼠尾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康为世纪:cw2094)提取DNA,操作如下: 1.剪取小鼠长度为0.4-0.6cm的尾巴,放入灭菌后的离心管中,加入180μL Buffer GTT。震荡混匀。 2.加入20μL proteinase K,涡旋震荡,彻底混匀。 3.置于56℃水浴,直到组织溶液完全清澈,一般需消化6-8h,赋予过程中涡旋 震荡,使样品均匀分离。 注意: 1)如果赋予和涡旋震荡后仍然有胶状物质,必要时过夜消化再加入20μl proteinase K消化,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2)如需去除RNA,可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加入4μl浓度为100mg/μl的RNase A溶液,震荡混匀,室温放置5-10min。 4.14000rpm 离心1min,以消除未消化的类似于鼠毛等组织,将上清转移到一 个新的灭过菌的离心管中。 5.加入200μl Buffer GL,涡旋震荡,充分混匀,加入200μl 无水乙醇,涡旋振

荡,充分混匀,短暂离心,使管壁上的溶液收集到管底。 注意: 1)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要立即涡旋震荡混匀。 2)如果多个样品一起操作,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可以等比例混匀后一起加入样品。 3)加入Buffer GL 和无水乙醇后可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会影响后续操作。 6.将步骤5中所得到的溶液全部加入到已装入收集管的吸附柱中,若以此不能 加完溶液,可分多次转入。10000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7.向吸附柱中加入500μl Buffer GW1(使用前检查是否已加无水乙醇),10000 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 8.向吸附柱中加入500μl Buffer GW2(使用前检查是否已加无水乙醇),10000 rpm 离心1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重新放回收集管中。如需进一步提高DNA纯度,可重复步骤8。 9.12000rpm 离心2min,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将吸附柱置于室温数分钟,以 彻底晾干。 注意: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吸附柱中残余的乙醇去除,乙醇的残留会影响后续的酶促反应(酶切,PCR等)。 10.将吸附柱置于一个新的灭过菌的离心管中,向吸附柱的中间部位悬空加入 50-200μl Buffer GE或灭菌水,室温放置2-5min,10000rpm 离心1min,收集DNA溶液,-20℃保存DNA。 注意: 1)如果下游实验对PH值或EDTA敏感,可以用灭菌水洗脱,洗脱液的PH 值对洗脱效率有很大影响,若用水作洗脱液应保证其PH值在7.0-8.5直接,PH值低于7.0时洗脱效率不高。 2)离心前室温孵育5min可增加产量。 3)用另外的50-200μL Buffer GE或灭菌水再次洗脱可以增加产量。 4)如果需要提高DNA的终浓度,可以将步骤10所得的DNA洗脱液重新加至吸附膜上,重复步骤10;若洗脱体积小于200μL,可以增加DNA的终浓度,但可能会减少总产量。 三、PCR PCR程序设定: 1=94.0℃for 5:00 2=94.0℃for 1:00 3=59.0℃for 0:50 4=72.0℃for 1:00 5=Goto 2 2times 6=94℃for0:50 7=58℃for 0:50 8=72℃for 1:00 9=Goto 6 2times 10=94.0℃for 0:50 11=56.0℃for 0:50 12=72.0℃for 1:00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1、选取7~8周龄雌性小鼠,阴道口封闭,作为供体,下午3:00左右,每只小鼠腹腔注射PMSG(10 IU)。 2、 47~48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HCG(0.8 IU),并与正常公鼠合笼;另取数只适龄母鼠(2月龄以上)作为受体,阴道口潮红,与结扎公鼠合笼。 3、第二天上午9:00前观察供体、受体,有精栓者拿出备用。受体笼拿出作好隔离措施。 4、10:30左右,断颈处死供体,手术取出整个输卵管,放入透明质酸酶~0.3mg/M2液中。显微镜下,用镊子撕开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卵随同颗粒细胞即一同流出。 5、仔细观察放在透明质酸酶M2液中的受精卵,当受精卵周围的颗粒细胞脱离时,将受精卵吸出,放入M2液中洗涤,最后放在M16液中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6、在显微镜下观察,挑选细胞饱满,透明带清晰,雄原核清晰可见的受精卵待用。 7、安装持卵针和注射针,使其末端平行于载物台,在凹玻片的中央滴入一滴M2液,覆盖石蜡油,移入待注射的受精卵。DNA在注射针中的气泡应在先前全部弹走。 8、在高倍镜下,将注射针轻触持卵管,使DNA缓慢流出并控制其流量;反复吹吸受精卵,使其处于最佳位置,将注射针刺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直至看到原核膨大即退出。将注射过的和未注射过的受精卵上下分开放置,不致于混搅,注射完毕后,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9、将受体麻醉,注射计量为1%戊巴比妥钠0.01ml/g,腹腔注射。手术取出卵巢连接输卵管,用脂肪镊固定,在显微镜下找到输卵管开口。吸取注射后经培养成活的受精卵,吸取方法是先吸一段较长的M2,吸一个气泡,然后吸取受精卵,尽量紧密排列,再吸一段液体,吸一个气泡,再吸一段液体,共四段液体三个气泡。除较长的那段液体,其余的液体大致1cm 左右,气泡0.2cm左右。将移植管口插入输卵管口,轻轻将移植管内的液体吹入,看到输卵管壶腹部膨大并清晰地看到三个气泡,即移植成功。将卵巢连同输卵管放回腹腔,缝合肌肉和皮肤。 10、受体每隔一个星期称体重一次,当第二次比第一次称重增加时,即可初步判断怀孕。手术后19~21天仔鼠分娩,待仔鼠3周后,剪耳、编号,剪尾,交分子组检测。 (一般选取4-5周龄的雌鼠作为供体,此时的小鼠卵数较多,状态较好。用pms诱导卵细胞成熟,用hcg超排。)

转基因小鼠制备

1. 基因准备 2. 实验用鼠的饲养 小鼠品系的选择需结合实验要求,如果必须使用规定的品系,则可按规定或特定要求进行。用于转基因实验的小鼠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供体鼠、受体鼠、结扎公鼠、种质公鼠。供体鼠是提供受精卵的母鼠,为了得到更多的受精卵,通常要对其进行激素注射;受体鼠是用于胚胎移植的假孕母鼠,以后生育转基因小鼠;结扎公鼠是有交配能力,但没有繁殖生育能力的公鼠;种质公鼠用于与供体母鼠配种。本项试验将全部应用C57/BL6 ×DBA杂交的F1代小鼠。 转基因实验需要定期提供相当数量的母鼠作为受精卵供体和假孕母鼠,以及一批相对稳定的正常公鼠与结扎输精管的公鼠(简称结扎公鼠)。这些鼠可由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在实验前做好这些鼠与转基因相关的管理与饲养。 2.1 供体鼠 一般说来,杂交子一代鼠较纯系鼠产卵多,受精卵显微注射后两细胞分裂率较高,产仔较好。作为供体母鼠的种系,自然产卵数与超排卵数均应较高。一般用4~6周产仔更多但卵细胞膜脆性较大,在操作过程中易破裂;而6周以后母鼠产卵逐渐减少。 2.2 受体鼠(即假孕母鼠) 母鼠在正常发情期与结扎公鼠交配即产生假孕母鼠,假孕母鼠作为显微注射后受精卵的受体及其后代的养母。这种母鼠以6周龄至5个月龄较适宜,体重最好大于20克。母鼠一般4~5天为一个发情周期,因此在1个较大的母鼠群中约有20~25%进入发情期,如进入发情母鼠数与结扎公鼠数相近,可将每个公鼠笼内放1只母鼠;如母鼠数显著多于公鼠,可于每个公鼠笼内放2~3只母鼠。也可不考虑发情期,随机将每个公鼠笼内放2~4只母鼠。一般准备较多的假孕母鼠以防移卵失败。未使用的假孕母鼠可在阴栓产生两周后重复使用。 2.3 结扎公鼠 结扎公鼠与母鼠交配以后产生假孕母鼠和供体母鼠。用作母鼠假孕的结扎公

TSC1转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敲除效果的初步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1271271 )*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 007-4287(2019)07-1239-06T SC1转基因敲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敲除效果的初步研究 王 红1, 2,3,蒋 莉4,王 岩5,许振凯6,王威平6,方 航1,2,3,孙 鹏7,8,9*,白晓春1,2,3,6*(1.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630;2.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0;3.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广州510630;4.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130021; 5.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6.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7.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麻醉科,广东广州510060;8.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 9. 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广州510060)摘要:目的 为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机制作用,建立骨骼发育相关的TSC1转基因小鼠, 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取8周龄健康清洁级TSC1flox/flox小鼠分别与肢芽干细胞特异性重组酶(Prx-1-C re)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重组酶(Col2al-Cre)小鼠及成骨细胞特异性重组酶(Osx-C re)小鼠进行杂交。将繁殖出的小鼠继续与TSC1flox/flox小鼠回交,并对其子代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及mTOR活性检测。结果 杂交后分别获得肢芽 干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和成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各8只。与正常组 比较,上述3种转基因小鼠p- S6均比正常组升高(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肢芽干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软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成骨细胞特异性TSC1敲除小鼠,均提示mTOR活性增高, 有明显TSC1敲除效果,为mTOR信号通路研究骨与软骨发育的机制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关键词:基因敲除小鼠;骨发育;T SC1;mTOR信号通路中图分类号:Q786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TSC1transg enic knockout mouse model and their knockout effect WANG Hong1,2,3,JIANG Li4,WANG Yan5,et al.(1.The Third Aff iliated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2.Academy  of Orthopedics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630,China;3.Orthpaedic Hospital of Guang dongProvince Guangzhou 510630,China;4.The First Hospital of  Ji Lin University Emergency Department,Changchun130021,China;5.China-Japan Union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Science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130033,China)Abstract:Obj ective The research is aimed to establish TSC1transgenic mice about bone development,and to pro-vide a stable animal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 of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bone development.Methods 8-week-old healthy  TSC1flox/flox mice hybridize with limb bud stem cell specific recombinase(Prx-1-Cre)chondro-cy te specific recombinant mice,chondrocyte(Col2al-Cre)mice and osteoblast specific recombinase(Osx-Cre)mice.Thebreeding mice are continued to hybridize with TSC1flox/flox mice,and the genotype and mTOR activity  of their off-spring mice is identified by  PCR.Results After hybridization,we obtain 8limb bud stem cell specific TSC1knockoutmice,chondrocyte specific TSC1knockout mice and osteoblast specific TSC1knockout mice.And p -S6of those 3trans-genic mice i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group(P<0.05).Conclusion Limb bud stem cell sp ecific TSC1knockout mice,chondrocyte specific TSC1knockout mice and osteoblast specific TSC1knockout mice are obtained successfully by  Cre/loxP system.They show significantly high mTOR activity,and have a significan TSC1knockdown effect,providing  anexperimental basis for study about the mechanism bone and cartilage development by mTOR signaling  pathway.Key  words:Gene knockout mice;bone and cartilage development;TSC1;mTOR signaling pathway(Chin J Lab Diag n,2019,23:1239) 结节性硬化复合物1(Tuberous sclerosis  com-p lex1,TSC1),是人类的一种抑癌基因,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 am-ycin,mTOR)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研究发现,mTOR能整合细胞内外各种信号,是机体与细胞感受营养的信号通路[1]。TSC1位于mTOR信号通路的上游,对mTOR有一定抑制作用。既往研究主要集中mTOR信号通路对心脑疾病及肿瘤发病机制的探讨,而近期实验发现mTOR信号通路在骨骼— 932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7月 第23卷 第7期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protocol) 1、选取7~8周龄雌性小鼠,阴道口封闭,作为供体,下午3:00左右,每只小鼠腹腔注射PMSG(10 IU)。 2、 47~48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HCG(0.8 IU),并与正常公鼠 合笼;另取数只适龄母鼠(2月龄以上)作为受体,阴道口潮红,与结扎公鼠合笼。 3、第二天上午9:00前观察供体、受体,有精栓者拿出备用。受体笼拿出作好隔离措施。 4、10:30左右,断颈处死供体,手术取出整个输卵管,放入透明质酸酶~0.3mg/M2液中。显微镜下,用镊子撕开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卵随同 颗粒细胞即一同流出。 5、仔细观察放在透明质酸酶M2液中的受精卵,当受精卵周围的颗粒 细胞脱离时,将受精卵吸出,放入M2液中洗涤,最后放在M16液中 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6、在显微镜下观察,挑选细胞饱满,透明带清晰,雄原核清晰可见的 受精卵待用。 7、安装持卵针和注射针,使其末端平行于载物台,在凹玻片的中央滴 入一滴M2液,覆盖石蜡油,移入待注射的受精卵。DNA在注射针中 的气泡应在先前全部弹走。 8、在高倍镜下,将注射针轻触持卵管,使DNA缓慢流出并控制其流量;反复吹吸受精卵,使其处于最佳位臵,将注射针刺入受精卵的雄 原核,直至看到原核膨大即退出。将注射过的和未注射过的受精卵上 下分开放臵,不致于混搅,注射完毕后,放入5% CO2,37C0培养箱

培养。 9、将受体麻醉,注射计量为1%戊巴比妥钠0.01ml/g,腹腔注射。手术取出卵巢连接输卵管,用脂肪镊固定,在显微镜下找到输卵管开口。 吸取注射后经培养成活的受精卵,吸取方法是先吸一段较长的M2,吸一个气泡,然后吸取受精卵,尽量紧密排列,再吸一段液体,吸一个 气泡,再吸一段液体,共四段液体三个气泡。除较长的那段液体,其 余的液体大致1cm左右,气泡0.2cm左右。将移植管口插入输卵管口,轻轻将移植管内的液体吹入,看到输卵管壶腹部膨大并清晰地看到三 个气泡,即移植成功。将卵巢连同输卵管放回腹腔,缝合肌肉和皮肤。 10、受体每隔一个星期称体重一次,当第二次比第一次称重增加时, 即可初步判断怀孕。手术后19~21天仔鼠分娩,待仔鼠3周后,剪耳、编号,剪尾,交分子组检测。 (一般选取4-5周龄的雌鼠作为供体,此时的小鼠卵数较多,状态较好。用pms诱导卵细胞成熟,用hcg超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