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人物简介

舒婷人物简介

舒婷人物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女,汉族,1952年5月生,福建晋江人。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入选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2008年,获得《诗选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荣誉。2012两岸诗会桂冠人物奖得主。2018年12月19日,获得“玉润四会”女性诗歌奖杰出贡献奖。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三部曲(《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 英林中学语文组洪金杯 【摘要】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开创了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新纪元。舒婷的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带着女性话语的芳香气质,独具女性魅力。 【关键词】女性意识舒婷朦胧独立的宣言爱情 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将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女性诗歌的创作还比较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女性之歌。她谱写的女性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舒婷女性诗歌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理想而更加光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诗中的“凌霄花”象征依附式的爱情观,“鸟儿”象征奉献性的爱情观,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批判来确立自己的爱情理想。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正如诗人所言: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因此,相爱的双方不仅是心灵的相通,更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也因为“两个人

北岛、舒婷、顾城的诗歌创作

北岛、舒婷、顾城的诗 引言 如果把“朦胧诗”看成是80年代前期的一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或一次现代主义诗歌美学观念的浪潮,那这个浪潮在其内容和艺术特征上又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与整个文坛的“伤痕”、“反思”主题相关,与当下的政治气候、社会形势密切相联;从美学特征上看,它总体上近似于“前期象征主义”,即注重意象、暗示、直觉,色调阴郁,具有强烈的主体内心色彩。它们的代表是北岛、舒婷、顾城等人。 第二个阶段则越出了80年代初期的当下社会主题。从1982年以后,与北岛等人同时出现的江河和后来居上的杨炼就把朦胧诗的主题引向了更加深入的历史空间与文化思考,领先一步开始了诗歌的“文化寻根”阶段。杨炼和江河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写出了大量结构宏伟、思想深湛的《荒原》(艾略特)式的组诗作品,将新时期的诗歌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从美学特征上看,作为“朦胧诗”后期代表的杨炼、江河的作品,更倾向于“后期象征主义”,注重知性、哲学的内涵,更加丰厚成熟。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岛、舒婷以及顾城的名字,可以说是一代青年人心中的偶像,它们与一个充满神秘感的、率先向旧的诗歌审美观念挑战的诗歌潮流几乎是同义语。从风格来看,北岛和舒婷两人分别代表了朦胧诗严峻的和抒情的、坚硬的和柔婉的、批判的和理想的、反叛的和亲近传统的、挑战的

和和谐的、崇高的和优美的、现代的和浪漫的一面。自然,这样说也是相对的。 北岛的诗 一、作者简介: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生于北京。1969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建筑工人,7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出国,现留居欧洲。 二、北岛的诗作从内容上看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个清醒的、孤独的觉醒者的自我描绘与内心表达。在混乱的、迷惘的年代里,可谓“世人皆醉我独醒”。《岛》是诗人的一帧自画像:“你在雾海中航行/没有帆/你在月夜下停泊/没有锚/路从这里消失/夜从这里消失……” ——这是禁地 这是自由的结局 沙地上插着一支羽毛的笔 带着微温的气息 “啊,棕桐/是你的沉默/举起叛逆者的剑”。假如说这是默然的独白,那么《回答》等诗则是宣言,它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判断和自我的选择:“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类富有思想含量的诗句曾广为流传;“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这样的诗句也曾成为一种新的理性与价值观念的代表和象征。这样的作品还有《陌生的海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树与树的比邻并肩诗意象的选择看舒婷的爱情观教案

树与树的比邻并肩―由《致橡树》一诗意象的选择看舒婷的爱情观教案舒婷,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致橡树》一诗既是诗人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 诗人用“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断然否定了贪图荣华富贵,炫耀自己的攀附爱情观;用“绝不学痴情的鸟儿”坚决否定了单方痴恋,一厢情愿的爱情观;诗人也用“也不止”“都还不够”拒绝了一味奉献的爱情观。因为这三种爱情观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那么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意象的选择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双方必须平等独立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双方必须互相默契,心心相印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双方必须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双方在独立平等的前提下,又相知相依,荣辱与共。 橡树和木棉是一组以整体象征手法构建的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这样做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因而这首富于

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这组意象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体现了诗人的高明。“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这样做既继承了古代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中用“高大”来象征男性,用“花朵”来象征女性这一传统,又创造性的发扬了这一传统,用整体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情观:那就是树与树的比邻并肩。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而今,我们再次回味这首诗,更加体会了它的意味深远

舒婷诗歌赏析

双梔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我的理解:通读全诗,作者以一艘双梔船的角度,描写了它离开岸边的不舍与缠绵。 表达了一位漂泊无依的游子浪迹天涯对故乡的痴恋,然而,心中的故乡却无时无刻不在我心 中,在我的梦中,也许明天,就会与你相遇,我痴念这着故乡,故乡也牵挂着我。另一方面,我还认为这首诗中透露着诗人对未来美好阳光的憧憬,暂时离开岸漂泊,却会在明天,又与 彼岸相遇。尽管途中会有风暴,美好的未来总会在风暴后与我们偶然邂逅。人生,也像这一艘双梔船,在不如意后,总会有光明、美好不期而遇。既然如此,不如扬上希望的帆,向着花开的明天远航!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一一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的理解:在这首诗中,诗人化作一棵木槿,用紧紧相依诠释自己眼中的爱情一一不是利用功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风花雪月。只是与相爱之人拥有同一形象,不卑不亢,含情脉脉,紧握双手,同甘共苦。爱,是两个人的契约。因爱一个人的某些特点而爱某个人,那便不是真爱,真爱是爱一个人的一切,爱一个人本身。就像木槿和橡树,永远相依,永不分离。 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食指简介

食指简介 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出版的诗集有《相信未来》(198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诗探索金库·食指卷》(1998)等。 本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高中毕业。1967年红卫兵运动落幕,在一代人的迷惘与失望中,诗人以深情的歌唱写下了《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和《给朋友》这两首诗的后两节,那是一组催人泪下之作。1968年写下名篇《相信未来》,1969年赴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务农,1971年应征入伍,历任舟山警备区战士,北京光电研究所研究人员。职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他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早期的代表作品《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现在读者仍被深深打动,这首描写别离的作品,写于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诗人在赴山西插队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后几经删改成为一首传世佳作。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在中国上个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他以其独具的个性和特色,引领诗坛。 而当时年轻的他的命运却风雨飘摇,后来因精神分裂症住进医院和福利院,这样一住就长达20余年,诗人几乎与外界隔绝了。病魔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体,但他没有丧失信念,灵魂深处,从没有停止心爱的诗创作。他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在福利院他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1999年《食指近作12首》获北京市新中国成立50周年诗歌类作品惟一最高奖,1999年《人民文学》发表了他的《暴风雪》,199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食指的诗》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导读:【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

舒婷经典语录(96条)

舒婷经典语录(96条) 1、道路已经抉择,没有蔷薇花,并不曾后悔过,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舒婷 2、我们被挟持着向前飞奔,既无从呼救,又不肯放弃挣扎。——舒婷 3、生活中许多小事,看起来不足为道,所造成的痛苦折磨,旁人难以体会。好比在极隆重的场合里,却穿着一双夹脚的高跟鞋,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锋上,心里抽搐,脸上仍要敷着一层厚厚的笑容。——舒婷 4、我要哭就哭,他们教我还要微笑;我要笑就笑,他们教我还要哭泣。他们是对的,我也是对的。——舒婷 5、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舒婷 6、如果我爱你,我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 7、黑夜辗转中,不可知的生之困惑凄绝,死之凌厉渊深,使富于幻想的天性四处漏光,草木皆兵。——舒婷 8、冬天的夕阳莞然墙头,像一枚多年不曾孵化的巨卵,被乱蓬蓬蒿草极尽抚爱着,仍是半点热量也无。——舒婷 9、你的十月,当是秋已深种,十里红枫,黄叶铺地,冷霜入冬;我的十月,仍是万里苍穹,青山远黛,斜阳入画,姹紫嫣红。——舒婷

10、行乐及时,上天给你什么,就享受什么。千万不要去听难堪的话,一定不去见难看的人。或者是做难做是事情,爱上不应爱的人。——舒婷 11、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舒婷 12、让我做个宁静的梦吧,不要离开我,那条很短很短的街,我们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岁月。——舒婷 13、因为是情绪,所以应是无迹可寻。——舒婷 14、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婷 15、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舒婷 16、我的忧伤,因为有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舒婷 17、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上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舒婷 18、我在我的纬线上,却做着候鸟的梦。——舒婷 19、我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的枯井。——舒婷 20、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舒婷 21、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舒婷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 ..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 ..;↘ ..—.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钎绳/深深 .. 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 痛苦的希望 ..呵,↗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呵 ...!↘ 我/是你/簇新 ..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 ..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 ....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 ..的我;↗ ..的我、—沸腾 ..的我、↘深思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 ..;↗ ..、↗你的自由 ..、—你的荣光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 ↗ (一)舒婷。乳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1957年“反右”运动中,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山区劳动改造,和美的家庭因而破裂,这一切遭遇使她过早体味到人世沧桑。她从小随母亲在厦门外婆家长大。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舒婷是一位情感型诗人。她的诗歌创作的宣言是人的价值和尊严。多借鉴外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构思独特,情调婉约,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她的诗不侧重客观生活的描摹,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她从关系个人的命运和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突破生活的客观规定性和逻辑性的限制,达到较高的艺术新水平。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二)朦胧诗人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本文是关于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52年出生于福建

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

舒婷经典爱情表白情诗

舒婷经典爱情表白情诗两首 引导语:中国有很多诗人、家都写很多经典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舒婷经典爱情表白情诗,欢迎大家阅读! 舒婷经典爱情表白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作品解析: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导读:经典爱情诗作《致橡树》原文、作者舒婷简介与赏析 《致橡树》原文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

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

舒婷诗作赏析

作者介绍: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被誉为我过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北岛、顾城齐名。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之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977年3月27日

论舒婷诗歌中的爱情观—对传统爱情的超越和理想爱情的追求-毕业论文

【标题】论舒婷诗歌中的爱情观—对传统爱情的超越和理想爱情的追求 【作者】张欢 【关键词】舒婷诗歌传统女性地位现代意识爱情观独立形象【指导老师】梁平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文学创作中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情对女人之重要,犹如事业之于男人。大多数女人在爱情里寻找自我,最后又在爱情里迷失自我,爱成为女人的终生困惑。爱情不仅是女人出于天性本能的追求,更是作为女人肯定自我、完成自我的一种生命实现方式。 爱情,是一个闪光迷人的字眼,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的光芒、生命的燃烧,每个人都渴望激动人心的爱情。有无数的诗人为之深情地歌唱,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因此,每一个挖掘爱情题材的诗人,都要注意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感受角度,对爱情做出自己独到的阐释。这样才能写出富有个性、启人深思的诗篇。 做为“朦胧诗群”最有代表性的女诗人舒婷,以其新的诗美追求和优秀诗作影响和震撼了诗坛。舒婷对新时期诗歌创作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她的爱情诗,她的爱情诗主要收入《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诗集,其中名篇有《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心愿》、《赠》、《往事二三》等。 一、中国传统爱情观 (一)女性的传统地位 泱泱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足以让人骄傲自豪,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传统在规范女性的同时,施加于女性的负荷也愈加沉重。在中国几千年的男性中心社会中,在男性本位创造的神话中,女性形象一贯是或虚幻、或美化、或扭曲的,是被动的次等客体。她们周身处处散发着男性的主观意识,反映着男性的偏见。事实上,烈女、节妇、望夫崖、神女峰等形象,不过是男性中心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偶像,“一旦剥去由美、诗意和爱情纺织而成的面纱,女性被贬抑的性质就暴露出来了。”[1](P4) 在世人习以为常的目光中,女性成为了一种依附,女人成为一种天生应被怜悯的动物,莎翁也不禁说道:“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社会分工的不同,男女先天性的差异,父权社会的同化,男性从精神意识上的侵蚀,造成女性的异化,造成原处平等的男女地位失衡,造成女性自我意识的消解甚至丧失。 一提起中国古代妇女,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从一而终”,“三从四德”这两个词。以孔子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社会伦理道德的逐渐完善,妇女们的地位进一步下滑。西汉的刘向写了著名的《烈女传》开创了女子教育的先河,妇女贞洁开始成为当时的主旋律,这一下就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 唐代这个伟大的朝代是我们屹今为止最令我们自豪的朝代,经济的发达,政治的开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1、易读错的字 疲惫(bèi)熏(xūn)黑隧(suì)洞蜗(wō)行干瘪(gān biě)稻穗(suì)淤(yū)滩纤(qiàn)绳驳(bó)船勒(lēi)进 簇(cù)新挣(zhèng)脱胚(pēi)芽笑涡(wō)绯(fēi)红 迷惘(wǎng)沸(fèi)腾富饶(ráo)伤痕累累(lěi)迷惘(wǎng)2、多音字 zhēng(挣扎)shù(数学) qiàn(纤夫) lēi (勒紧)挣数纤勒(悬崖勒马)zhèng(挣钱)shǔ(数数) xiān(纤巧) lè(希特勒)luò(落后)bó(薄弱) de (我的) xiě(血淋淋)落 là(落下)薄 báo(薄饼)的 dì(目的)血 lào (落枕)bò(薄荷) dí(的确) xuè(血液)huo (暖和)hé(和谐) dé(得到) gān (枯干)和huó(和面)和 hè(应和)得干 huò(和药) hú(和了) děi(可得) gàn (苦干) pēn (喷薄) 喷 pèn (喷香) 3、形近字 缚fù(束缚)搏bó(拼搏)滩tān (沙滩)矿kuàng(矿石) 扩kuò(扩张)膊bó(赤膊)博bó(渊博)摊tān(一摊血)旷kuàng(旷课)蜗wō(蜗牛)纤qiàn(拉纤)纺fǎng(纺织)防fáng (防护)涡wō(涡轮机)仟qiān(仟佰)仿fǎng(仿佛)坊fāng (纸坊)娲wā(女娲)阡qiān(阡陌)访fǎng(访问)舫fǎng (画舫)妨fáng(妨碍)稻dào (水稻)蛛zhū(蜘蛛)诛zhū(诛暴秦) 滔tāo(滔滔不绝) 肪fáng(脂肪)蹈dǎo(舞蹈)株zhū(株距)珠zhū(珍珠)挣zhēng(挣扎)峥zhēng(峥嵘)胚pēi(胚胎)挂guà(挂起)睁zhēng(睁眼)诤zhèng(诤友)硅guī(硅酸盐)狰zhēng(狰狞)铮zhēng(铮铮)胎tāi (胎儿)桂guì(桂花)喷pēn(喷雾器)绯fēi (绯红)悱fěi(悱恻)惘wǎng(迷惘) 啡fēi (咖啡) 愤fèn (愤懑)徘pái (徘徊)诽fěi (诽谤)辋wǎng(轮辋)佛fó(佛门)怫fú(怫然怒)饶ráo (富饶)浇jiāo(浇水) 娆ráo (妖娆)挠náo(不屈不挠)拂fú(拂晓)沸fèi (沸腾)绕rào (环绕)烧shāo (烧火)熏xūn (熏黑)绳shéng(纤绳)婷tíng(舒婷)躯qū(躯壳)醺xūn (醉醺醺)渑miǎn (渑池)躲duǒ(躲藏)薰xūn (薰衣草)蝇yíng (蝇子)停tíng(停止)躺tǎng (躺下)4、解词 悲哀:伤心。 绯红:鲜红。

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8637271.html, 浅析《致橡树》的爱情观 作者:张宏波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26期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的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像诗人所说“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这首诗一开始就宣告自己决心抛弃世俗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以激昂强烈的感情,来倾吐长期积压在女性心中的愤怒与不平。她讨厌高攀对方的人,不想借对方来衬托、炫耀自己,也不愿做“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这里的每一个意象,都凝聚着诗人对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她不想成为男性的附庸,她要向传统的婚姻观念挑战,要冲破封建伦理习俗的羁绊,来争取女性的尊严和独立的地位,要解放自己,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作为女性,她也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温柔与体现。送来“清凉的慰藉”、“甚至日光、春雨”,诗人对女性柔美的气质作了赞美,那春雨般的情丝,清泉般的情意,那丰满硕大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女性美的标志吗?同时,诗人也毫不掩饰对橡树男性美的礼赞,赞美那种“铜枝铁干”般的阳刚之气,欣赏他们的豪壮挺拔和睥睨风云,这可以说是现代女性的共同心曲。 两性的爱,必须基于纯洁的友爱、美感的浓厚、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思想的融洽、人生观的一致等成分。此外,必须两性间觉得有共同的“学”与“业”来维系着移动性的爱情,以期永久。诗人经过一段理性的思考,感情由激荡而冷静,如潺潺小溪,滋润心田。她以女性的温情,真挚细腻地抒发了内心的理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爱情,既不是隶属和依附,也不仅仅是感情的安慰与归宿,而应该是一种彼此完全平等的、密切联系而各自独立的新型关系,两人齐心协力,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显示了诗人博大的情怀和深刻的思想,爱情得到升华。

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

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赏析: 《神女峰》是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说代表的手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但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反应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做为牺牲品的旧道德。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长期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化为自身道德律令。虽然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也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这篇诗歌多愁善感,委婉的表达了由神女峰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和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进行的“煽动性的背叛”。作为朦胧派的代表人物,全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

我儿子一家舒婷阅读答案

篇一:我儿子一家舒婷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14-5-17 23:14:49 我儿子一家-舒婷妈妈怀我不到三十天开始大吐特吐,胃都吐出血来,慌忙去住院输液,一住几个月,还是止不住吐。生我后第二天,外公送来一碗猪肝面线,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净净,还问:“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住院期间,爸爸每日去图书馆借五六本惊险小说供应妈妈,说是能减少呕吐次数。妈妈高卧在床,左边一摞书一本一本飞快地移到右边去,不到天黑,全部看完。立刻逼爸爸再去换,可惜图书馆已经关门。我还不会说话就已迷上一切机动车辆,后来发展为热爱枪支刀剑和飞车走壁,爸爸说是由于妈妈的胎教。妈妈的体质不好,怀孕时又吃了这篇二:我儿子一家舒婷阅读答案 篇三:我儿子一家舒婷阅读答案 我儿子一家舒婷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 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窥见():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谐音):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鼾声(h n):打呼啃的声音。索嘘(xt xo):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干涩(se):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揉碎(r u):用手来回擦或搓而使物体破碎。喜滋滋 zi):形容内心很欢喜。面面相觑(q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磨磨蹭路(ceng ceng):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免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二、导人作者简介:舒好,原名龚佩瑜, 1952 年生,福建厦门市人。 1969 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 1981 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废俄诗"的身份人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三、正课1.全文共有 18 个自然段,我们请 9 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率,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并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1-4): "我"的孕育、出生、命名。第二部分(5-10): "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第三部分( 11- 13): "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睦关系。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 "我"也爱妈妈。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讨论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提问: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起码有三点好处。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童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