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开发资源 有效运用范文

深度开发资源 有效运用范文
深度开发资源 有效运用范文

深度开发资源有效运用范文

作者:李中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9期

最近参加一次市里的教研活动,听了一节作文指导公开课,课题是“写出作文中的…真

我?”。在评课的时候,一些评课教师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作文课,特别提到范文,“选文典型,运用合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二.挑一挑“我”的毛病:展示本班学生作文片段,让学生挑出片段中关于“我”的不真实的细节和情感。

三.品一品“真我”佳作:展示朱自清的《背影》和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片段和学生佳作片段,让学生品一品其中的“我”真在哪儿。

四.悟一悟“真我”奥妙:让学生以“表现…真我?,就要说话”句式,说说怎样才能写出“真我”。

五.说一说“真我”内心:观看全校师生中秋晚会视频,通过一两个镜头或细节,说说你当时内心的“真我”。

六.改一改让“我”更真:展示两段病文,让学生修改,要求让“我”更真实。

七.本课方法小结。

教学流程显示,教者在三个环节运用选文片段。内容上,教者选择名篇佳作的片段,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典型性,选取学生的习作,用学生作文教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模仿。运用的方式上,都是先呈现选文片段,然后提出要求。这几处的片段运用虽然能够围绕教学目标,但是效果也并非像有些评课老师所说的那样“运用合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四点:①割裂了名篇佳作和学生作文的整体性,断章取义,妨碍了学生从宏观语境中把握原文作者的意图;②病文运用多,范文运用少,只有在第三环节运用了三个片段,没有充分发挥范文的引领作用;③在范文展示的时机方面,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不如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心中的“真我”,或在困惑时,教者再展示,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④在训练环节,教者没有让学生在范文的启发下写出自己笔下的“真我”,而是通过修改病文,以期达到训练学生写出“真我”的目的,但这样势必让学生“嫁接”或篡改原文作者的情感,实为不妥。

范文,顾名思义,就是能起到榜样、模范作用的文章。上述活动中,一些评课教师不仅把范文和病文混为一谈,而且没有从学生的立场上洞悉范文运用的效果。其实,运用范文指导教

学的教师很多,但由于有的教师在选择和运用范文时简单、随意,缺乏针对性,范文运用低效、无效现象还普遍存在。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一直摸索范文高效运用之路,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选文要激发兴趣

能做范文的文章很多,教师随时都能够找出一些。但是作为范文的文章,阅读对象是学生,阅读目的是提供模仿的范本,启发学生写作心智,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选择范文就不能太随意了,不能凭教师的一己之好,强行推销给学生,而要考虑到范文应适合学生的兴趣。选择的范文在情感上要激发学生共鸣,内容上要与学生生活相关,技法上能够满足学生需要,难度上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当,只有这样,学生对范文才能亲之信之,学有所获。另外,学生对自己的语文教师写的文章有极大的兴趣,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下水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这句话启发语文教师经常写下水文,不仅能够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教师的一篇下水文往往能够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对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二.示文需选准时机

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展示范文,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有的教师喜欢在写作之前先明确训练要求,然后展示范文,有的教师喜欢边读边评范文,然后让学生按要求作文,还有的教师喜欢在评讲学生作文时展示范文。总之,展示范文的时机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但是,有一条准则,就是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效果最好。那么学生什么时候最需要范文引路呢?学生写作往往在三处最难。一是在开头难以下笔,二是写作过程中思路中断,三在写作以后修改升格。这三个环节最让学生费心思、伤脑筋,如果教师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展示范文,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样也会让学生的思维陷入范文的框架,写出的作文与范文雷同。怎样让学生作文避免思维定势,摆脱范文思维的束缚,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三.评文应情感为先

我们常见的作文课堂教学思路是:出示范文——点评范文——方法归纳——出示文题——学生写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写作时仍然无从下手,范文没有起到期待的效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体验到范文中作者的感情。教师往往还没有让学生诵读涵咏范文,就开始解剖,使范文的语言、结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情感相互剥离。不管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形式与作者的个性、风格以及写作的意图是密切相联的,范文的有效运用不能忽视这些根本特征。教学过程中,不能让情感和方法脱节,或重方法,轻情感,都有失偏颇。我们应该由学生对范文情感的激荡、共鸣,引发对方法探讨的好奇心,这样才能深度开发范文的价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砂石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砂石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砂石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调研报告我市是砂石资源大市,全市砂石资源储量约 2、8亿吨,每年砂石的开采量达8000多万吨,这些砂石资源几乎都是以原料出售,效益较低。如何对砂石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实现绿色效益、绿色发展,近日我们赴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全市从事砂石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XX区,目前该区主要有3家企业从事砂石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XX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座落于经济开发区内,占地90亩,现有员工67人,是一家以粉煤灰、砂石、水泥为原材料,主要生产预制构件(PC构件及地下管廊构件)的上市高科技企业。企业于201X年投产,共有3条生产线,目前已有2条生产线开始生产,预计年产值将达4亿元,企业年消耗砂石估计将达到50万吨,每吨砂石实现增值15倍以上。预计全部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达6-8亿元,每年将消耗砂石80万吨。 二是XX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一家以粉煤灰、砂石、水泥为原料,主要生产装备式建筑部品部件及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的企业,位于经济开发区内。企业成立于201X年,占地70

亩,现有员工30人。企业共有3条生产线,目前已有1条生产线开始生产,年产值达 1、5亿元,每年消耗砂石6万吨,每吨砂石实现增值13倍以上。预计全部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每年将消耗砂石20万吨以上。 三是XX管桩建材有限公司。该企业位于经济开发区内,成立于201X年,主要是以砂石、水泥为原材料,生产高强度预应力管桩。企业占地105亩,现有员工68人。企业共有2条生产线,目前已有1条生产线开始生产,年产值达2亿元,每年消耗砂石 6、2万吨,每吨砂石实现增值12倍以上。预计全部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达到4亿元,每年将消耗砂石13万吨以上。 二、存在问题目前全市砂石开采企业较多,砂石的年产量很大,但是多数企业都是在卖原材料,丰富的砂石资源优势没能形成经济优势,砂石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砂石资源的开采开发缺乏长远规划。我市砂石资源储量丰富,如何实现计划开采、加强资源深度开发,有序引进砂石深加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生产新型建材,实现企业由卖砂石资源向卖建材产品转变,在砂石资源的开采、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缺乏详细、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砂石资源的粗放开采损坏环境浪费资源。目前我市砂石开采企业共有63家企业,黄砂开采成本是每吨6-8元,市场销售

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资源整合与深度开发策划

项目名称: 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资源整合与深度开发策划(论证稿)委托单位:绍兴会稽山度假区大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项目领导:宣传中邵铭陈伟平邓德智徐勋光项目组长:周国忠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项目执行:康保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郎富平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规划师冯海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策划师张春丽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规划师陈友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规划师汪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园林景观师编制时间:2009.06 目录第一章背景解读二、节庆活动类产品的深度策划.............................................................................................................. 23 (1) 一、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三、市场营销战略与措施.......................................................................................................................... 25 (1) 二、旅游资源内涵梳理第七章旅游专项策划........................................................................................................................ 27 (2) 三、旅游交通格局分析 (4) 一、演艺旅游产品策划 (27) 四、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5) 二、旅游交通组织与线路策划.................................................................................................................. 28 第二章三、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策划.................................................................................................................. 30 市场定位. (8) 一、总体定位第八章形象策划与品牌建设............................................................................................................ 32 ........................................................................................................................................ ......... 8 二、空间定位.......................................................................................................................................... ....... 8 一、会稽山主题形象分析.......................................................................................................................... 32 三、细分定位.......................................................................................................................................... ....... 8 二、度假区LOGO设计与使用................................................................................................................. 32 第三章三、会稽山品牌体系策划.......................................................................................................................... 33 愿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6527103.html,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作者:李默勇史会荣 来源:《卷宗》2020年第17期 摘要: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资源的一切属性,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阐述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探讨其价值体现及如何实现其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的价值认同和重视,更加理性地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以期业界进行更多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文献;地方文化;资源价值;搜集;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孕育了我国千姿百态、和而不同的地方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等方式,发现大多地方文献详细、深入、生动地记录着各地的历史积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具有地域特色而又饱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文献资源显得更加珍贵,理应受到更深的重视和研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定义地方文献这一概念,主要取决于对“地方”的精确理解,它不仅包含着本省、本地区现在的领域,而且应考虑到该地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更,以及地方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科学、人文和社会遗留历史等特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与地方有关的文献,包括史志、国家领导人对地方的指示批示、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非地方人士对地方的著述、关于地方的政策法规等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地方文献是指在地域内产生的一切文献。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记录有与地方的人、事、物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 2 地方文献的价值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既有一般物质形态的共性,也有独立于其他物质资源之外,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质的个性特征,其价值与其他物质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可塑性两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地方文献具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个方面,其隐性价值蕴藏在文献资源内部,在空间上完整地、系统地记录了特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各种信息,在时间上又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信息集合,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研究。反之,当人们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地方文献时,其潜在的隐性价值就会转变为充分的显性价值,实现其价值从静态到动态、从客观到现实的转化。 2.1 史料价值

调研报告:关于砂石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砂石资源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调研报告 我市是砂石资源大市,全市砂石资源储量约2.8亿吨,每年砂石的开采量达8000多万吨,这些砂石资源几乎都是以原料出售,效益较低。如何对砂石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实现绿色效益、绿色发展,近日我们赴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全市从事砂石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XX区,目前该区主要有3家企业从事砂石资源的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XX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座落于经济开发区内,占地90亩,现有员工67人,是一家以粉煤灰、砂石、水泥为原材料,主要生产预制构件(PC构件及地下管廊构件)的上市高科技企业。企业于201X年投产,共有3条生产线,目前已有2条生产线开始生产,预计年产值将达4亿元,企业年消耗砂石估计将达到50万吨,每吨砂石实现增值15倍以上。预计全部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达6-8亿元,每年将消耗砂石80万吨。 二是XX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一家以粉煤灰、砂石、水泥为原料,主要生产装备式建筑部品部件及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的企业,位于经济开发区内。企业成立于201X年,占地70亩,现有员工30人。企业共有3条生产线,目前已有1条生产线开始生产,年产值达1.5亿元,每年消耗砂石6万吨,每吨砂石实现增值13倍以上。预计全部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达到5亿元,每年将消耗砂石20万吨以上。

三是XX管桩建材有限公司。该企业位于经济开发区内,成立于201X年,主要是以砂石、水泥为原材料,生产高强度预应力管桩。企业占地105亩,现有员工68人。企业共有2条生产线,目前已有1条生产线开始生产,年产值达2亿元,每年消耗砂石6.2万吨,每吨砂石实现增值12倍以上。预计全部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达到4亿元,每年将消耗砂石13万吨以上。 二、存在问题 目前全市砂石开采企业较多,砂石的年产量很大,但是多数企业都是在卖原材料,丰富的砂石资源优势没能形成经济优势,砂石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砂石资源的开采开发缺乏长远规划。我市砂石资源储量丰富,如何实现计划开采、加强资源深度开发,有序引进砂石深加工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生产新型建材,实现企业由卖砂石资源向卖建材产品转变,在砂石资源的开采、开发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缺乏详细、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砂石资源的粗放开采损坏环境浪费资源。目前我市砂石开采企业共有63家企业,黄砂开采成本是每吨6-8元,市场销售价格每吨是47-52元。由于利润丰厚,导致多数开采企业仅从经济利益考虑,生产方式粗放,在进行砂石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并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运输过程中对路面的损害和污染较大,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 三是从事砂石深度开发综合利用的企业较少。目前全市砂石开采企业主要生产砂石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没有以砂石为原料,开展科技研发,进行资源深度开发。以砂石为基础原料,从事精深加工,生产新型建材或其他新产品的企业很少。

深度开发资源 有效运用范文

深度开发资源有效运用范文 作者:李中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9期 最近参加一次市里的教研活动,听了一节作文指导公开课,课题是“写出作文中的…真 我?”。在评课的时候,一些评课教师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作文课,特别提到范文,“选文典型,运用合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二.挑一挑“我”的毛病:展示本班学生作文片段,让学生挑出片段中关于“我”的不真实的细节和情感。 三.品一品“真我”佳作:展示朱自清的《背影》和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片段和学生佳作片段,让学生品一品其中的“我”真在哪儿。 四.悟一悟“真我”奥妙:让学生以“表现…真我?,就要说话”句式,说说怎样才能写出“真我”。 五.说一说“真我”内心:观看全校师生中秋晚会视频,通过一两个镜头或细节,说说你当时内心的“真我”。 六.改一改让“我”更真:展示两段病文,让学生修改,要求让“我”更真实。 七.本课方法小结。 教学流程显示,教者在三个环节运用选文片段。内容上,教者选择名篇佳作的片段,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典型性,选取学生的习作,用学生作文教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模仿。运用的方式上,都是先呈现选文片段,然后提出要求。这几处的片段运用虽然能够围绕教学目标,但是效果也并非像有些评课老师所说的那样“运用合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四点:①割裂了名篇佳作和学生作文的整体性,断章取义,妨碍了学生从宏观语境中把握原文作者的意图;②病文运用多,范文运用少,只有在第三环节运用了三个片段,没有充分发挥范文的引领作用;③在范文展示的时机方面,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不如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心中的“真我”,或在困惑时,教者再展示,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④在训练环节,教者没有让学生在范文的启发下写出自己笔下的“真我”,而是通过修改病文,以期达到训练学生写出“真我”的目的,但这样势必让学生“嫁接”或篡改原文作者的情感,实为不妥。 范文,顾名思义,就是能起到榜样、模范作用的文章。上述活动中,一些评课教师不仅把范文和病文混为一谈,而且没有从学生的立场上洞悉范文运用的效果。其实,运用范文指导教

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旅游管理 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汪胜兰李金锋蒋小荣 基金项目: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SKKT-14019)。本文着眼于天水市文化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三种资源深度开发模式:市场导向模式、资源导向模式和组合集聚模式。 一、天水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不足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 (一)开发现状 天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96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45处,有旅游景点228处,A级景区29处,其中80%以上为人文景观,形成了古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交织、奇景竟秀的旅游胜地,其中尤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和石窟文化为典型代表,构成了天水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为把天水打造成为全省文化旅游高地和全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区提供了先决条件。 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13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28亿元,同比增长28.14%和29.26%。2014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05.5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59亿元,同比增长28.5%和28.11%。 (二)问题与不足 一是旅游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综合效益不高。全市旅游景点数量多、体量小,缺少有影响力的精品景区(点)和旅游热线。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发展水平不高、相互间发展不够协调,景区、饭店、旅行社和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景区(点)开发各自为政,整体优势难以发挥。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加之整体宣传推介“合力”不够,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是旅游人才相对不足,现代技术应用滞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滞后的影响,全市旅游人才短缺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同时并存,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偏小。 四是城市交通发展滞后。对外交通中铁路占主导地位,公路交通方面主要问题是公路等级低、尚未形成通常的东西和南北大道。其次市内交通站点与各类交通标志太少,景区交通建设也严重滞后。 二、天水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模式分析 目前天水市文化旅游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览的基本层次,因此要深入挖掘资源层次,进一步提升旅游活动的层次,实现游客的多种选择。依据天水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分布、营销理念、主打产品和受众等要素,本文提出市场导向模式、资源导向模式和组合集聚模式三种深度开发模式,可分别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旅游、会议科考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学艺

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

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分析【摘要】陕西省楼观台道教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但在对道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开发宗教资源,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本文通过对楼关台宗教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分析,以此来实现旅游、宗教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 宗教是人类传统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宗教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意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许多的游客,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宗教文化成为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楼观台作为本土宗教的重要文化遗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市场潜质,但是道教资源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深度开发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形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追在眉睫。 一、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现实意义 1.从文化效应来看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的人文景观价值。楼观台是是我国著名的道教文化名址,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遗迹,又有风景秀美的自然风光,融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人们修养身心,感受道教文化的理

想圣地。 2.从社会效应来看 宗教场所不同与一般的旅游景点,它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以其博大的胸怀、恬淡的生活方式,影响和感染着人们情感世界,具有明显的情感寄托和灵魂的清净作用。对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将洗礼现代都市人空虚的精神世界,提高旅游者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同时,让人们更好的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提高修养,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i 3.从经济效应来看 宗教旅游业的发展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宗教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将有助于引导宗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楼观台作为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深度开发将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陕西省宗教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为宗教文化旅游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贡献力量。 二、楼观台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1.楼观台景区概述 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美誉的陕西省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与古城西安相距70多公里,始建于1982年,是林业部最早批建的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