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主讲人:谢冰芝

第一章“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示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

一、汉语拼音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a、o、e,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您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音,这就是a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发音不到位的困难。

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家用的类似的弯伞柄了。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下巴。)

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创建平等和谐的课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果子、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取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的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的确定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字母辨别能力,而学习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汉语拼音的掌握。

如: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习记忆。

听广播bbb,爬山城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左下半圆ddd,鱼儿跃起ttt,

一个门洞nnn,一根棍子lll。小鸽子ggg,小蝌蚪kkk,一把椅子hhh,一只母鸡jjj。7个气球qqq,切西瓜xxx,像个2字zzz,小刺猬ccc。小蚕吐丝sss,织毛衣zhzhzh,吃东西chchch,石狮子shshsh,一轮红日rrr,一个树杈yyy,一只乌鸦www。

这些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学生在和老师编儿歌时,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四、传授拼音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汉语拼音部分,集中编排6首儿歌,而这些儿歌既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的拼音,还可以凭借儿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有这样一首儿歌:“老乌鸦,叫嘎嘎,捉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帮助你们的?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亲情教育。

汉语拼音的教学设计举例:

趣游拼音王国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要达到这个目标,上好汉语拼音复习课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汉语拼音复习课的效率,一是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乐学的情境,让学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巩固汉语拼音;二是在汉语拼音的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2)能按声母的顺序正确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会正确拼读音节及句子。(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略。

[评析]略。

第二章“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主要内容是: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

二、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1、笔画、结构分析法。

一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所学的大部分是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教学时一般按笔顺

规律说出笔画名称来进行记忆。随着学生学习的合体字的增加,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到中高年级,大量的生字要采用结构分析法教学,一般采用偏旁和部首来记忆。由于好多独体字,如:“木、子、米”等作偏旁时,某些笔画要发生变化,所以,采用结构分析法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

2、组字归类识字法。

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可以是形近字归类,也可以按相同偏旁归类。

3、比较辨析识字法。

在教学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时,可以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4、联义联想识字法。

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1)象形联想。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教学象形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记住这些字形。

(2)会意联想。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等等,教学时,应先讲偏旁义,再讲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

5、形象识字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

如教学“困”字,可以编成儿歌: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教学“阔”字,可编成形象的字谜:“活动门”。

6、结合生活识字法。

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学生喜爱各种商标中识字;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等等,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7、游戏识字法。

低年级识字,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

拼一拼。让学生用手中的字卡去拼组新字,或让学生将偏旁与字卡拼组生字,学生在动脑筋、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新字,发现了构字规律,又玩得开心。

画一画。把识字与画画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把汉字画出来,并加以说明。

编一编。在班级中开展编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十月十日——朝,又在村中——树,一月长半斤——胖,一刀将牛和角分开——解。这样,学生的识字热情在活动中高涨起来。

说一说。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学生编的儿歌:“上学去,背书包;吃饱饭,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过新年,放鞭炮。”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

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三、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1,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规则。

汉字共有19种笔画,要想让学生生字写得好,就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笔画的名称和书写方法,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变成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苏教版教材都注意把笔顺规则的教学渗透在写字练习之中。

2,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

所谓“读”字能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在实际中,可采用“五步法”来教学。

(1)看字形。用投影将生字映示或直接利用书上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形整体感知。如“明”字,左窄右宽,关键笔画是写好一撇。

(2)析结构。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弄清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3)记位置。在写字教学起始阶段,要指导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笔画的位置,以田字格横中线和坚中线为标准。如“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4)练字体。放轻音乐做手操后,让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加强巡视,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

(5)比好坏。通过练习,再来评议一下,可以集中评某一个人的字,可以同学互评等。

3、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

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有“认认真真”的写字态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严格要求、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

认字与写字教学设计举例。

2识字8(国标教材书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与写字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中强化感知,积累语言表象,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掌握汉字学习的基本规律。

国标实验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通过转转盘形成“精、睛、请、情、晴”5个生字。第二部分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幅色彩斑斓的“蜻蜓嬉荷”图,它是识字、学习儿歌的凭借。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在教学本课时,一要突出识字这重点,通过抓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形声构示规律;通过看图,读儿歌,帮助理解字词的意思。二是要注意听说读写、观察、思维、想象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转盘上的5个生字。(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示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4)借助课文插图,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教程与教学策略]略。

[评析]略。

第三章“阅读”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阅读的教学策略

所谓“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总称。这些教学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如《黄山奇松》)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

在三维目标实施的评价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常规的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以过一目标达成的程度。

二、阅读教学的价值: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今的阅读教学呢?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须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还要听出“奇音”,觉察出见解的独特与新颖,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在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发现,目前对“多元解读”的理解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是个“善于把握时机的的”。对此,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说法独树一帜。不但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加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对正牌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进行积极的

引导。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和“把握时机”的“南郭先生”,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怎样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多元解读”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独特的一面,也有共性标准的一面,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

三、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

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的僵化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整体把握”。应遵循先从具体、感性的语言文字抽象为更改的中心思想,再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品赏具体的语言文字和谋篇布局的方法。

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想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认为小说最关键的是两点,第一是情节,第二点是人物。第一课时,教学重点落在故事情节上。随着对每一段的提炼和概括,故事情节也就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对于情节的把握,有利于对第二课时解读人物的性格,丰满人物的形象,奠定一个基础。从把每个自然段的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压缩成一个词,来表达一段话的意思;在几段话的几个词语的意思出来以后,再让学生把这些词语连起来,概括出课文的内容。这个过程,老师始终带着学生进行着一种不露痕迹的语言的训练。

四、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

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立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阅读教学的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

从从操作角度来看,“传话”式的阅读教学简单易行,教师通过阅读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设计一些问题,并预先确定好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然后在课堂上一问一答的“传话”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在答问过程中也采用一些谈话,讨论的形式,但是,谈话、讨论形式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因为教师的提问是有预定的“标准答案”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猜测这些“标准答案”而已,最后还是由老师一锤定音。“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推动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走向异化。在这种“传话”式阅读教学中,教

师是“皇上”,学生是“臣民”。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的阅读教学中,这种“对话”应理解为“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指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的形式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或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为“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识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最重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读,二是想。读,是指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可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情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进行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文化积淀还不足,认知的能力还不强。因此,他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靠自身努力不能排除的阅读障碍。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架设沟通文本的“桥梁”。例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本阅读的基本知识。如阅读小说,可以抓住线索和环境理解人物形象;阅读散文,可以抓住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说明文,抓住事物的几方面及相关的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可抓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倾向。

3、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关键。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朗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略)

也谈多媒体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与学生的实践活动。语文课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在读文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培养能力,而不能借助太多的其他东西。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媒体是我们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的渲染,通过我们语言的描绘,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让学生去体会,去理解,同样也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第四章“写作”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老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我认为,学生进入中年级,应把观察的重点放丰随机观察上。学生一旦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定期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原型再认识的过程。

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呢?

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板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

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也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其好处是:(1)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2)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3)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以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摘抄名

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接着写记叙式练笔,重在叙述或描写,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拓宽训练的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新能力。

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的主要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2)文尾续写式。如学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后替高尔基的儿子写给爸爸回一封信。(3)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4)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5)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储备的表象,把思想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如,学习《师恩难忘》也让学生回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老师的故事。

2、结合班队活动,把握习作机会。

3、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喜欢的电视节目,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影视中的人物等等。如读了《上下五千年》写《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

五、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冲破思维定式,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想,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在学雷锋的活动中”这类作文时,为了避免“五子登科”(抱孩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推车子)的情况出现,可启发学生思考:1)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2)打破只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几个角度去立意:1)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定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2)写登山途中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3)通过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六、构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作文教学,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写作教学设计举例特级教师薛法根

《人物素描》作文教学设计(略)

第五章“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一诺值千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百万之师”就形象地说明这一点。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创设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如:从讲故事入手,从播放录像片段渲染气氛入手,从巧设悬念入手,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入手等等。

在口语交际中,创设的情境既要有形象性、情感性,又要对交际具有挑战性和诱发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交际的欲望。

二、拓宽实践的途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只有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必须拓宽学生实践的途径。一是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苏教版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这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基本保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训练内容,使学生通过这些典型话题的交际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二是要结合阅读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交际实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观点辩论、复述课文、扩编或续编故事等方式参与交际实践。作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构思,先说后写、修改评议等方式参与交际实践。三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参观浏览,争当环保小卫士、当小导游、小记者采访、小小辩论会、社会调查、模拟法庭、读书交流会等等。

三、注重互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人。

口语交际是听方和说方双方互动的过程,它的核心是“交际”两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只有实现这种“互动”工兵交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应注重双向互动的过程。

如“当一回小记者”这样的交际话题,只要事先作些提示准备,指导学生设计一些采访的问题,学生采访时就会较好地进入互动状态。还有一些话题内容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如果不进行优化处理,很容易上成听说训练课。如“学会劝告”这样的话题,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告一方”怎样说话,那就变成说话训练课,推动了互动性。因此,针对这些话题,教师须要

从“互动”的角度进行重新设计,不仅要引导“劝告一方”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告一方”能言善辩,真正合双方或多方都动起来。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举例(略)

我家的一张照片

(目标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训练)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语言交流的动机,然而,交际情境的创设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学会交际,是提高口语交际效率的关键。本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中的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因为是学生自己家中的照片,因此,学生对照片所反映的生活是比较熟悉的。为了提高本次口语交际的效率,教师一是要创设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二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把照片内容说具体,说生动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兴趣。(2)抓读说联系,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口头表达的方法。(3)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诱发表达的欲望

师:一张照片是一幅图画,一张照片是一个故事。你们家一定保存着一些照片,这些照片大多记录着美好的回忆。拿家庭生活照片来说吧,有的记载着一些值得纪念的日子。有的留下值得纪念的地方,如:游览名胜古迹、搬进新居。总之,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家里家外,都珍藏着你的记忆。那么,你就把它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吧。

二、读说联系,领悟表达方法。

1、读一读下面几篇介绍自己家中照片的文章,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优美词句,并与同桌交流一下。出示例文《给爷爷画眼镜》《和田华奶奶合影》。

2、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读了以上几篇介绍家中照片的文章,你认为要把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介绍给大家,应该把握哪几点?

三、指导选材,引导交际。

1、填一填。

师:同学们,当你翻开你家的影集,看到一张张照片时,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将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请你从家庭照片中挑选一张你最感兴趣的照片,按下列要求写下来:照片题目拍照时间

照片上的内容

关于这张照片的故事

你为什么喜欢这照片

2、说一说。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推荐同学在班上交流,在小组和班级交流时,要求学生做到:当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听,看看对他说的内容有哪些补充。

3、评一评。

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评一评,看谁介绍得生动、有趣。

四、课外延伸,交流展示。

1、让学生把自己交流的照片内容写下来,并配上这张照片。

2、汇编一本班级作文集,作文集的题目可定为“幸福时光”。

3、将编好的作文集在班内进行展览。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以口语交际为突破口,注重说与读,说与写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领悟交际方法的过程,读后的交流过程,既是共享学习资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的过程。课后的习作训练,既巩固了说的成果,又实现了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从而促进了学生说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此外,通过汇编,展示班级作文集,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

第六章“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言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要提高语言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

活动性是语言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语文+活动”的课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机会。拓宽学生实践的空间,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交融,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学科性。

语文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和对象。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要注意把语文实践活动和一般活动区别开来,强化语文实践活动中语言文字训练功能。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语言积累训练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线。

三、活动的过程要凸现主体性。

语文实践活动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在活动中大多数

活动应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内容形式,自己组织,独立完成,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主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长成,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是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

四、活动的类型与方式要体现多样化。

我们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时,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从活动类型来看,它可以是与语文基础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有关的,还可以是与多科学科相融合的。从活动的方式来看,可以是个体活动,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只要有助于达到活动目的的要求,什么活动方式都可采取。

现介绍几种活动方式:(1)知识积累型。这种类型的活动往往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其形式有专题讨论、图片展览、巧找规律、记者招待会、咨询站、听广播、看电视、听讲座、读书读报、心得交流、学法交流等。(2)才艺展示型。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主,其形式主要有课本剧表演、影视评论、编报作图、儿童诗歌创作、朗读演讲、续编改编故事等。(3)趣味型。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其形式主要有猜谜识字、成语游戏、语文病院、戏走迷宫、智力竞赛、找朋友等。(4)实践操作。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语文课文课堂中尝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其形式主要有采集标本、科学实验、实地考查、动手制作、参观访问等。

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举例(略)

思考与练习:

1、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认识。

2、语文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你认为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

3、结合你所任教的班级,在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任选三种教学设计,并写出你的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基本课型

小学语文课型模式 ①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明确任务)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通过听一些特级教师得课,瞧一些优秀案例,我们会发现她们总会在“新、奇、趣、巧”四个方面下功夫。 ②初读感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可采用:a、学生标清段落,自由读文感知;b、学生标清段落,开火车式分段(或分句)读课文感知;c、学生标清段落,小组合作读文感知等。 ③合作探究(可用小组合作得方式检查反馈,梳理文章脉络,夯实字词等基础知识) 此环节可采用:a、根据老师问题,勾画信息交流;b、运用朗读、交流等多种方式识记字此等基础知识;c、小组展示交流等。 ④总结收获(盘点一节课得所学) ①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明确任务)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通过听一些特级教师得课,瞧一些优秀案例,我们会发现她们总会在“新、奇、趣、巧”四个方面下功夫。 ②合作探究(根据所提出得“大问题”,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展示) 此环节可采用:a、全班展示交流;b、组内展示交流。 ③拓展升华(结合课内知识,拓展补充相关得课外知识) 此环节可采用:a、班内口头交流得方式;b、创作语文画卷;c、教师补充资料等方式。 ①激趣导入(导出单元主题,明确复习内容)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②整体感知(此环节主要就是细读课文,通过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可采用:a、学生自由读课文;b、教师点拨重点课文,学生轮读;c、小组合作读文等。 ③合作探究(主要就是知识梳理,梳理本单元每课得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网) 此环节可采用:a、根据老师提示,学生自己整理,然后教师再总结;b、教师引导学生一块儿梳理;c、小组合作梳理后展示交流,学生与老师再总结补充等。 ④练习巩固(结合《学习乐园》、《配套练习册》或其她资料进行练习巩固,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⑤总结收获(盘点一节课得所学) ①导入新课 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②目标定位(出示此专题所要达到得目标) 此环节可采用:a、课件出示学习目标;b、教师口述学习目标。 ③方法指导(教师对于此类专题进行精讲点拨,建立学生得知识结构体系) 此环节可采用:a、教师系统讲解;b、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方法,教师再总结梳理;c、结合典型例题,边做边讲总结方法。 ④练习巩固(根据方法做此专题得练习) ⑤总结收获(盘点一节课得所学) ①激趣导入(以明确本节课得任务为主) 此环节可采用:a、名言导入;b、故事导入;c、直接导入。 ②成绩分析(分析此次考试得成绩) 此环节可采用:a、课件出示成绩具体分析;b、教师口头简述成绩分析;c、学生自己分析成绩。 ③典型题目讲解(教师对于出错较多或比较典型得题目进行讲解) 此环节可采用:a、教师系统讲解;b、学生讲解,教师再总结梳理;c、师生结合典型例题,边做边讲总结方法。 ④改错反思(学生根据老师讲解得方法对错题进行整改并反思,并及时对此类题型得方法进行总结梳理)

小学语文形近字组词大全

一、形近字组词 籍(书籍)壁(墙壁)刑(刑法)绞(绞刑)彻(彻底)阡(阡陌) 藉(慰藉)璧(和氏璧)型(模型)跤(摔跤)砌(砌墙)迁(迁居) 误(错误)辟(开辟)荆(荆条)吹(吹风)沏(沏茶)歼(歼灭) 娱(娱乐)僻(偏僻)形(形状)炊(炊烟)切(亲切)奸(奸猾) 魂(灵魂)旺(兴旺)媚(明媚)遗(遗产)诞(诞生)殊(特殊) 魄(气魄)汪(汪洋)眉(眉毛)匮(匮乏)蜒(蜿蜒)铢(锱铢必较)魅(魅力)茁(茁壮)搀(搀扶)馈(反馈)碗(饭碗)沁(沁透心脾)魁(魁梧)拙(笨拙)馋(馋猫)遣(调遣)婉(婉转)泌(分泌) 渴(渴望)溅(飞溅)婉(婉转)瞭(瞭望)煎(煎熬)翎(翎毛) 竭(枯竭)贱(贵贱)晚(傍晚)缭(缭绕)剪(剪刀)翔(飞翔) 碣(石碣)残(残疾)豌(豌豆)嘹(嘹亮)惩(惩罚)翘(翘首) 谒(晋谒)浅(深浅)惋(惋惜)镣(镣铐)征(长征)翩(翩翩起舞) 努(努力)慕(羡慕)蓦(蓦然)稍(稍微)挠(阻挠)朝(朝代) 怒(发怒)幕(夜幕)募(募捐)梢(树梢)绕(围绕)潮(涨潮) 弩(弓弩)墓(坟墓)宾(宾客)哨(口哨)饶(富饶)嘲(嘲笑) 奴(奴隶)暮(日暮)滨(海滨)捎(捎信)烧(烧毁)瀚(浩瀚) 将(将来)俊(俊俏)怯(胆怯)梧(梧桐)铭(铭记)丞(丞相) 奖(奖励)骏(骏马)劫(打劫)悟(省悟)名(名字)承(承接) 浆(泥浆)竣(竣工)讪(搭讪)晤(会晤)茗(品茗)御(抵御) 蒋(蒋介石)峻(严峻)仙(仙人)语(语言)酩(酩酊大醉)卸(推卸) 侮(侮辱)梯(梯形)裸(赤裸裸)徘(徘徊)虐(虐待)遐(遐想) 悔(后悔)弟(兄弟)颗(一颗心)排(排队)虑(考虑)瑕(无瑕) 诲(教诲)涕(涕泪)棵(一颗树)挟(要挟)虚(虚心)暇(闲暇) 晦(晦暗)递(传递)课(课本)狭(狭窄)虔(虔诚)假(真假)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13种课型教学基本流程 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中心学校 小学数学的13种课型分别是:1、概念教学;2、计算教学;3、规律性质教学;4、解决问题教学;5、图形与测量教学;6、统计教学;7、“图形的运动”教学;8、“图形与位置”教学;9、可能性教学;10、综合与实践教学;11、练习课;12、复习课;13、达标评研课。 、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借助素材,总结概念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我们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调动 起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2 、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结果。当学生产生探究 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作为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主体,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让小组选代表借助素材,介绍自己组的成果。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共同揭示出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目的是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应用概念的问题时,要注重创设情境,在丰富的素材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概念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相对完整及其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概念学习的科学研究过程。 当然,根据具体的概念,有时在第三个环节总结出概念之后,还要结合概念的外延做进一步探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如“三角形”概念的外延,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在学习了三角形概念的内涵是“由不在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之后,还要适当对三角形概念的外延做介绍,以期深化概念。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这个结构不是机械和僵硬的,要因人、因材、因时等客观因素而合理、灵活运用,可进行必要的 调整、增删、穿插、渗合。 二、计算教学基本流程 计算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表述如下: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试行)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教学教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总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精读课教学模式 精读课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小学数学教材基本课型汇总

小学数学教材(1~6 年级)基本课型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的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情景创设要找准情景的切入点;突出重点要得到充分体现;突破难点要恰当做好铺垫;活跃课堂气氛力求做到“活而不乱”;学生参与“过程”要口、手、脑并用。 小学数学教材基本课型力求处理好四个关系:关注过程和关注结果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关注生活情境和关注知识系统性的关系。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综合实践课等。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 铺垫练习,复习联想;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激趣,自主探究; 展开情境,教授新课; 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巩固深入,共同建构; 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 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建立模型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2、建立模; 3、模型解释; 4、模型应用; 5、表示法。 (三)初步运用巩固理解 (四)深化练习培养能力 1、综合练习 2、变式练习 (五)应用拓广发展思维 1、应用 2、延伸 (六)归纳小结整理反思 又如:教学“几何图形”(概念课)时 (1)安排学生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的了解; (2)安排学生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拼成丰富多彩图案的设计; (3)安排学生活动,加强对常见几何体的认识; (4)安排学生活动,加深对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其实,每一类课型又可按学习内容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如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口语交际”教学的大致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应该谈话的形式,归纳引入新课。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 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的层次) 1、会说基本句子。 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2、能按顺序说。 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3、完整具体地说。 ①自己练习说。②互动交流,评价补充。 4、创设场景,模拟生活。 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教学的大致步骤 一、自主尝试,独立完成 教学中,无论是“我的发现”还是“日积月累”等内容,教师都要大胆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完成。教师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讨论交流,评价订正 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大家一起分享,及时修正错误答案。 三、引导发现,扩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发现的特点或规律,然后运用这一发现进行扩展训练。 “习作”教学的大致步骤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本周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有提前习作欲望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先试写下来。 教师准备:准备好本次习作的下水文,也可提前调查好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提前写草稿的数量等。 二、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三、习作指导 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的过程。 1、汇报交流。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 (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 3、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内说。) 4、集体交流。

小学语文相似字组词大全

小学语文相似字组词大全. ------A: 1. 挨---挨打挨骂 唉---唉声叹气 埃---埃及 2、熬---熬夜 遨---遨游 傲---骄傲 獒---藏獒 嗷---嗷嗷待哺 骜---桀骜不驯 熬---煎熬 3、爱---爱心爱惜 暧---暧昧 嫒---令嫒 4、援---援助救援 媛---名媛 暖---温暖 ------B: 1、暴---暴露暴风 曝---曝光 爆---爆裂爆炸 瀑---瀑布 2、包---书包 跑---跑步慢跑赛跑 抱---怀抱抱起来 饱---吃饱了 泡---吹泡泡肥皂泡 炮---炮弹开炮高射炮咆---咆哮 袍---棉袍袍子 胞---细胞双胞胎 雹---冰雹 鲍---鲍鱼 苞---花苞含苞欲放 孢---植物的孢子 刨---小鸡刨土捉虫子3、八---八个 扒---扒皮扒鸡 趴---趴在地上叭---叭叭响 4、班---班级班主任 斑--- 斑马斑纹 5、半---半个 伴---伙伴陪伴 拌---朝鲜拌饭 绊---绊倒了 6、巴---尾巴 把---车把把脚拿开 吧---好吧 肥---肥仔肥皂肥料 爬---爬行爬山攀爬 靶---靶子 杷---枇杷 笆---篱笆 爸---爸爸老爸 疤---伤疤 芭---芭蕾 耙---铁耙 7、不---不对 怀---怀抱 坏---小坏球 杯---玻璃杯 还---还有还东西 环---环绕 8、扁---扁豆 编---编故事编织 遍---遍地开花几遍 骗---骗子欺骗 篇---一篇文章 偏---偏旁车跑偏了 蝙---蝙蝠 翩---翩翩起舞 煸---煸炒 匾---牌匾 9、辩---辩论 辨---分辨明辨是非 辫---辫子 10、必---必须 秘---秘书秘密 密---茂密 泌---分泌 11、比---比较 毕---毕业完毕 毙---枪毙毙命 庇---庇护包庇 陛---陛下 12、敝---敝人 弊---作弊 蔽---遮蔽 13、辟---复辟 壁---墙壁壁虎 避---躲避避暑 臂---臂膀 璧---完璧归赵 14、宾---嘉宾宾客 滨---海滨 缤---缤纷 殡---殡葬 15、博---博学博士 搏---搏斗 膊---胳膊 薄---厚薄 礴---磅礴 簿---账簿 16、本---本来文本 笨---笨蛋 奔---奔走 贲---虎贲 喷---喷泉 苯---苯元素 17、拔---拔草拔牙 跋---跋涉 鲅---鲅鱼 魃---旱魃 18、发---发生 拨---拨付 19、帛---化干戈为玉帛 绵---绵羊 棉---棉花 锦---锦绣河山繁花似 锦 20、贝---宝贝 狈---狼狈

小学数学试讲案例及专家点评

立知教育教研部整理发布经典小学数学试讲案例 【课题】可能性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实录】 第一环节: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将在快乐的游戏中度过。(学生表情愉悦)提醒大家:在玩的同时,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动脑思考,踊跃表达自己的见解,从玩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引入新课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开心课堂”,我不是主持人王小丫,我是王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两个游戏题,分别装在红、蓝两个不同颜色的信封里。其中,有一个信封里装着一个有趣的“抛硬币”的游戏,你们猜,它可能在哪个信封里呢?(学生兴趣浓厚) 生1:它可能在红色信封里。 生2:蓝色。 师:告诉你们正确答案:在红色信封里。(猜对的孩子一片欢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板书“抛硬币”) 第二环节:实践验证,探究新知

活动一:抛硬币游戏 师:这是什么? 生:1元钱硬币。 师:写有1元字样的是正面,画着菊花的是反面,我把它往上一抛,你们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学生争先恐后地猜) 生1:正面朝上。 生2:反面朝上。 师:到底哪面朝上?验证一下,请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学生积极参加)师每次抛之前都先请学生猜一猜哪面朝上。(玩3次) 师: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请2人一组,1人抛,1人猜,每人轮流抛5次,抛硬币前先让同桌猜一猜哪个面朝上,然后再抛。. (学生兴高采烈地玩抛硬币游戏,师巡视并指导) 师:你们抛出来的硬币都是正面朝上或者都是反面朝上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情况? 生:不都是正面朝上,也有反面朝上的时候。 师:你每次都能猜对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每次都猜对? 生(无奈):我猜正面朝上时,硬币摇了摇,又反面朝上了。 师:看来硬币落地之前到底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这样的事情发生前,我们是不能确定的,

小学数学几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

小学数学几种课型的基本模式及流程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型很多,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如传授新知、巩固强化、归纳梳理、检测反馈等。本文试就练习、复习及试卷讲评几种课型,浅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一、上好练习课,促进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 学生解题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凭借练习课上的训练来实现的。练习课作为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课型务必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尤其要注重过程性的指导,彰显出练习的层次性、综合性及拓展性,进而焕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练习课的设计流程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明确目标,焕发热情→基础训练,查漏补缺→综合训练,拓展延伸→检测评价,反思总结。在“基础训练,寻漏补缺”这一环节,教师要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生生交流,为学困生指点迷津、树立信心。在“综合训练,拓展延伸”环节,教师要善于设计综合性的练习,让知识纵横联系,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反思、总结,进而发现规律,强化认识。在“检测评价,反思总结”环节,教师要注重及時反馈练习效果,给予学生个人或小组恰如其分的评价,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回顾梳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练习,引导学生对比梳理。为此,教师可出示下面的练习——1.算一算:①这两个图形认识吗?(图略)从图l中你知道了哪些条件?②你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2.理一理: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这样做旨在引导学生从意义、算法、单位等方面进行区别)最后进行小结。接下来则进行“综合练习”,可以设置诸如“拼拼算算”的练习——现在老师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得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长方形(图略)。你会计算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教师还可以围绕一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动态演示拼图的过程,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做旨在促使学生运用在拼图形中找到规律,积累计算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方法。 二、上好复习课,帮助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高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并能迁移应用解决问题。复习课要拒绝枯燥乏味和低效,而要追求灵动多变和实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整理知识;同时,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分层练习,以加深认识,巩固新知,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具体流程如下:创设情境,导入内容→合作学习,自主整理→交流分享,建构网络→分层训练,拓展深化。在“创设情境,导入内容”环节,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所需知识的兴趣。在“合作学习,自主整理”环节,教师要在“促进知识系统化”上做好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或看书,用富有个性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和梳理,教师适当提示思路。在“交流分享,建构网络”环节,

最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 一、基本课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交流会等。 1、读物推荐课 书籍浩如烟海,不加选择地读一是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读了没有多大的收获,甚至会有坏的影响。要选择好的、有价值的书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是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因此为孩子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尤为重要。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主要方法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理由。师生可以共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2、阅读方法指导课 阅读方法指导课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此课型有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是针对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收效却不大的现状而设置的。有如下读书方法供参考。 ①三读法 浏览性泛读。对浅显易懂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探求性速读。为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佳词妙句,经过细嚼慢咽,将其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圈点勾画,作批注。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制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将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和背诵。 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③边读边思考法 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文章脉络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阅读欣赏课 好的书不应只停留在为情节所吸引的浅层次阅读上,更重要的是品味、欣赏、揣摩、涵咏。因此课外阅读欣赏课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显得尤其

小学数学课型

小学数学基本课型可分为六种 新授课、(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练习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测验课、 活动实践课。 其中最重要的课型是新授课,每一类课型又可按学习内容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型,如新授课可分为概念教学新授课、计算教学新授课、应用题教学新授课、几何形体教学新授课等。 计算教学: 新课展开(情境创设)——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重点)——总结方法(法则)——练习设计(围绕算理设计,尊重教材)——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算法的应用、不宜过多) 解决问题: 新课展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主题图(看读、读图、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解决策略——应用已有算法解决问题、用算法、懂优化(重点)——解答问题——练习设计、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尊重教材、树立应用意识) 关于两种课型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联系生活,以“用”引“算” 联系生活,以“算”激“用”。 联系生活,以“用”促“算” 真正做到“算用结合”。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计算教学: 计算题教学的三点意见:1、抓好算理;2、讲清方法;3、适当的笔头、口头训练。 计算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过多追求花样的翻新,亦不要太多的关注形式的求异,要求使双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经验)教学落到实处,平实中见新奇 1、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有效结合. 2、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有效结合. 3、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有效结合 . 4、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的有机结合. 5、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的有效结合. 用所学的计算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和应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浅释 从实质上说,“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与“应用题”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在编排上“解决问题”教学与原“应用题”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应用题”是独立于其他知识单独编排的,与其他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另外,教师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应用题”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这对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确实很有帮助。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模式,就不去分析数量关系了,使得解应用题变成了机械的训练,也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意识等的作用。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之欧阳数创编

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主讲人:谢冰芝 第一章“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 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示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 一、汉语拼音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a、o、e,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您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

音,这就是a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发音不到位的困难。 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家用的类似的弯伞柄了。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下巴。) 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创建平等和谐的课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果子、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取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的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

数学各课型及流程

课型一:单元整体感受课 一、单元整体感受课得定义 单元整体感受课就是“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课改实验得一种全新课型,它就是“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育理念得重要体现。 单元整体感受课就就是体验式学习、活动式设计,这种在“做中学”得方式,能够将学生得潜能真正发挥出来,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得有效方式、感受课得设计通常就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得,即针对某一个单元或某一部分得内容,设计一系列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做中积累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并尝试运用经验与直觉猜测进行描述与交流,从而大大拓宽学生收集、呈现、交流、讨论与思考得空间,达到对整个单元得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得初步感知。 三、单元整体感受课得实施 (一)教学设计应包括得内容 1、明确课标对本单元内容得要求。 2、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3、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4、确立本单元得教学重点与难点。 5、确定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目标。 (二)教学流程设计 单元整体感受课教学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准备(即基于单元整体感受思路下得尝试小研究得设计) 2、体验式活动1、2、3、4…… 3、我得发现(学生得初步感知,可以有收获,可以有疑问;可以就是文字、可以就是自出习题、可以就是知识树……) 课型二:尝试研究课 这种课型得核心就是“尝试”与“研究"。它将学生推向前台,即每一节新授课前,要求学生在“尝试小研究"得引领下,先独立进行自主探索,尝试研究,然后带着问题与发现来到课堂,通过与本组同学,或者就是其她小组同学以及老师得再次交流讨论,产生思维碰撞,进而达到自主构建新知,积累数学经验与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目得。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分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基本课型 杨旭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绩。”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语文人”绝不只是局限于课内 阅读,其实课外阅读量大大超过语文课本,所以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引导相当重要。2011 版新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 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师应该承 担的责任,课堂是语文教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 我们语文教师务必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享受阅读成果的一个过程。 一、基本课型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有: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 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读写迁移课、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交流 会等。 (一)、读物推荐课 “不管大人或小孩,看书是因为喜欢阅读,不是因为看书对我们有好处;乐趣来自于我们阅读的方式和内容使我们思考与感受,如果我们要为孩子推荐作品,相信我们应该基于阅读的层面而推荐读者想 要阅读的喜欢阅读的作品。”(【加拿大】培利·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与“基于阅读层面”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基于功利层面”,为了让学生能应付考试,或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所进行的灌输性阅 读,这往往成为阻碍儿童阅读的最大障碍。“基于阅读层面”的阅读是阅读能够持续的根本保证,它与“读好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好书”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要让人能读下去,“能够让人思考与感

受”。对于儿童来说,“好书”是能让他们“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 与感受”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的,是能够成为 儿童的朋友的。 书籍浩如烟海,不加选择地读一是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读了没有多大的收获,甚至会有坏的影响。要选择好的、有价值的书籍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是让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因此为孩子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尤为重要。那些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优秀作品应该是阅读推荐的首选。中国的《小猪唏哩呼噜》《乌丢丢奇遇》《我要做好孩子》《草房子》、外国的《窗边的小豆豆》《浪漫鼠德佩罗》《喜乐和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不胜枚举,这些好书,从 儿童的视角呈现儿童的生活,于是儿童的生命里多了许多“爱、承担、理解、包容、勇敢”等丰富和积极的情感,有了更多“想象、幽默、 理性、规则”等感性、具体的生活智慧,儿童的生命因此生动起来。 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主要方法有:书刊、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 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可依据读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推荐方法。如故事性强的作品,讲一个有趣的情节;语言优美的作品, 朗读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讲一些前所未闻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 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出推荐的读物、推荐理由。师生可以共 同阅读一章节或一篇,指导读书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同时要注意,课外阅读是个性行为,儿童生活背景、知识背景、 性格特征有很大的差异。课外阅读指导推荐不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读 相同的书。课外阅读推荐就是把儿童带进浩大的宝库,打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宝盒,带学生经历一段段神奇的感受,最终还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儿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形近字组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形近字、形容词量词及看图写话练习 华()容()壮()屋()波() 化()谷()状()层()破() 浪()昨()字()怦()劳() 良()作( ) 仔()苹()牢( ) 龙()棋()区()快()己() 尤()其()巨( ) 块()已() 甲()帜()娃()枝() 由()识()佳()技() 胡()观()休()伸( ) 歌()

湖 ( ) 现()体()身()哥() 员( )青()宁()样() 圆()晴()宇()洋() 元()包()迟( ) 极()礼( ) 园()抱()尺()及()扎() 川()抬()争() 忆()民() 州()台()筝( ) 亿()眠( ) 次( )架()诚() 际()因() 欢()加()城( ) 示( ) 困()

旗()由()交()旁()尤() 棋()曲()校()傍()优() 国()伸()京 ( ) 族()扬() 围()申 ( ) 惊()旅()() 村()拨()取()沿()抬() 寸()拔()敢()铅( ) 治() 蛙()信()棵()哇()怎() 洼()言()颗( ) 挂( ) 作() 浅()飘()拉()天()吸()

钱()漂()啦()夫()极() 兔()穿()植()注()床() 免()空()直()住()庆() 轮()棋()现()弟()当() 论()期()观()第()灵() 令()礼()坏()京()课() 今()扎()怀()景()棵() 清()旁()椅()彩()挑() 睛()傍()奇()采()桃()

饱()慢()暖()福()尸() 抱()温()爱()富()户() 休()操()场()份()作() 体()澡()扬()粉()昨() 晴()良()读()舟()客() 睛()娘()卖()船()容() 群()刻()轻()妹()捡() 裙()孩()经()味()脸()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课型下教学模式解读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课型下教学模式解读 “解决问题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小学教育届人士的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亮点,但是这样的课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不好教学。 教材的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策略最终不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去所未曾出现过的,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教师的教更多地是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何最好最快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基本程序一共分为5个环节: “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灵活运用、内化策略——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一个是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分析: 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

最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总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精读课教学模式 精读课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 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

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一、数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2、建立模型 3、解释与应用 ※简要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二、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1、情境导入,范例精解(明确目标,激发参与) 2、启发回顾,巩固基础 3、比较分析,强化认识 4、应用实践,拓展延伸 ※简要流程 一、回顾整理,唤起记忆。二、自主探究,巩固内化 三、应用创新,总结升华。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1、交流回顾、调整起点 2、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3、综合练习、整体提升 ※简要流程 一、联系实际,情境引入。二、梳理知识,交流质疑 三、思维训练,明确方法。四、阶段测试,检测提高 四、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践方案) 2、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3、交流拓展,反思延伸 ※简要流程 一、选择课题,制定方案。二、收集信息(或准备材料),动手实践 三、组际交流,成果展示。四、得出结论,实践应用 五、总结评价,激励提升。

新授课案例《平移与旋转》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同学们时而发出“嗖——嗖”的声音,时而高举手臂上下移动,尽情地表演着。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生1:“激流勇进是直直地下冲的,可以叫它下滑类。” 生2:“我认为观缆车、波浪飞椅、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是旋转的。” 吴老师紧接着问:“其他的呢?” 生2:“弹射塔是向上弹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们和激流勇进可以分为一类。” “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只见吴老师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 老师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问:“像这样呢?” 几个学生小声说:可以叫“平移。”吴老师抓住时机,“好,就用你们说的来命名。”她边说边板书“旋转”、“平移”。 吴老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在观察中同学们发现了游乐园里平移与旋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