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是最基本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载体形式。本文以保亭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对象,以乡村旅游的载体之一——农家乐为示例,在战略、规划、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析了其发展之路及所收到的成效。

标签: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

乡村旅游是特色农业的一种主要形式。保亭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得到了长足发展,并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示范县。在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保亭县统筹规划、战略引领,充分利用和融合资源,分类建设,走出了一条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度假的发展旅游的道路。

1 战略引领

制定并实施政府主导、品牌提升、持续发展、示范带动、融合一体发展的战略。

1.1 政府主导战略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统筹规划,在统筹乡村发展规划中,强化农村旅游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统筹建设,强化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统筹协调服务,在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中,对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清洁环保实行统筹规划和解决。

1.2 品牌提升战略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契机,打好保亭“玉林秘境、黎苗风情”品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的乡土特色、调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农乐乐”形象。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保护,避免不当开发、过度开发。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4 融合开发及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以乡村度假促进新时期旅游开发,使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乡村度假成为乡村旅游主体形式——农家乐(农乐乐)的主要特征。紧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在耕种-田管-收获-销售-餐饮服务的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协调发展。

2 统筹规划

2.1 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①发展方向。贯彻“要培育农家乐、体现保亭农民增收的特色”的精神,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编制乡村旅游有关规划,切合做好休闲度假型农家乐。②确立农家乐发展目标。一是树立保亭旅游形象;二是满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业已逐步被形成共识,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乡村旅游起步发展较晚,因此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本文就如何促使乡村旅游健康稳步发展,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保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受损害,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1、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风光和地方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以当地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了解乡村风情民俗,对乡村进行考察、学习、研究体验提供了一个机会,它在促使时尚与原生态的结合的同时也使得农村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扩大了农村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发展状况及趋势 2.1发展状况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游客需求的逐渐变化,乡村旅游也正在从初级的观光、游览向观光、考察、学习、休闲、参与、度假的综合方向发展,使得奔波于喧嚣的城市中的居民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悠哉中流连忘返,进而选择成为乡村旅游的钟爱者。

根据中国目前旅游状及各大旅游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点: (1)以乡村风情、民俗民风以及传统文化习俗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2)以农业风光以及田园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 (3)以农庄农场为主的包括体验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 2.2发展趋势 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由于给予高度重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农村深入发展进而推进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多产化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景区化使乡村风貌成为乡村旅游的基础。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在政府大力实施政府的主导型发展战略下为农村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下,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大力带动了旅游地农民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大好趋势。 3、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部分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欠缺,景区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食住卫生达不到游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交通问题就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2服务意识欠缺 旅游业是以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对服务标准要求很高的一个行业,而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缺少正规的管理与规划,从业服务人员岗前缺少培训,服务水平不够端正,没有掌握基本的服务知识。

0223.docx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乡村旅游发展四大创新路径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助力脱贫攻坚、城乡统筹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全域旅游”的建设东风下,如何有效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从“点式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何让乡村旅游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如何让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效应最大化?绿维文旅认为:要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产品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化,系统性创新,探索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方能绘制出新时期,乡村旅游美好蓝图。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 经过数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我国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呈现出从乡村观光到乡村休闲,到乡村度假的迭代优化过程,功能上,逐步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服务功能转变。 伴随消费升级带动,乡村旅游类型从最初的农家乐、乡村田园观光,不断丰富,由传统的“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逐步呈现出一些新业态,如“国家农业公园、休闲农场/休闲牧场、乡村营地/运动公园/乡村公园、乡村庄园/酒店/会所、乡村博物馆/艺术村、市民农园、高科技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宿、洋家乐、文化创意农园。”基本形成了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的复合性功能结构。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旅游经济作为一种依托“注意力”而存在的眼球经济,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将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从而推动整个三产业的和谐发展。作为现代旅游中的新生物,乡村旅游短时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渐受到了热烈的追捧。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集少数民族、山区为一体的****县,拥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同时,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起步较晚等因素也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从****县情实际出发,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一、优势突出,时不我待 一是旅游政策强劲。去年召开的十二届县委第三次、四

次全委会,都将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两次全委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分别指出“突出‘苗俗、生态’两大主题,加快把****建成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旅游精品线的重要承接点,打造成全市休闲度假和体验养生重要目的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构建‘1+6+10’旅游体系,培育乌江画廊核心品牌,打造阿依河、摩围山、乌江****电站、鞍子苗寨、郁山古镇、神龙谷等6大景区,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农副土特产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包装和销售”。因此,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景点、着力壮大旅游产业,将是县委、县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特别是国务院3号文件,更是对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积极发展渝东南地区民族特色手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的特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XX年8月21日,我县与****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签订了《****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合同,由此正式标志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提档升速。 二是旅游资源富集。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因此,****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秀的自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现状息烽县办公室罗修军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喧哗拥挤、竞争猛烈和节奏紧张的都市感到压抑和疲乏,追求返璞归真、回来自然的心理需求更加迫切。乡村的清新空气和自然风光,以及乡村文化的神韵和意境,对久居都市的居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迎合了游客追求乡土化靠近感和“天人合一”完美境域的需求。乡村旅行是指在乡村地区人,以具有乡村性的乡村景观为旅行吸引物,面向多样化市场需求而开展的参与性强、文化内涵深厚、乡土趣味浓郁的复合型活动。乡村是有关于都市的一个相对地域,是进展的、变化的。因此,乡村旅行也应随之进展和变化。 一、乡村旅行进展现状 在“2006乡村旅行年”、“2007和谐城乡游”两个主题年的推动下,围绕“旅行活县”战略,息烽县乡村旅行得到进一步进展。目前,已有多处农家乐和乡村旅舍在了解市场需求、把握旅行进展趋势的前景下,立足现有资源特点,从休闲娱乐、度假、避暑等方面展开旅行接待活动。依靠旅行景区、森林资源、湖泊河流、经果林等资源,通过近几年的自我进展,乡村旅行呈分散进展状态,有红岩葡萄沟乡村旅行、刘二姐休闲山庄、青山湖度假村、奇志生态园、果馨园休闲山庄、蓬荜休闲渔庄、潮水河流域乡村旅行、底寨河流域乡村旅行等共20家,其中农

家乐15家,乡村旅舍5家。据统计,2006年接待游客91.07万人次,旅行收入4233.3万元;今年上半年,乡村旅行接待游客3.85万人次,同比增长42.6%,占全县接待游客总数的8.1%;收入216.3万元,同比增长65.7%,占全县旅行总收入的6.6%。同时,吸纳农民直截了当和间接就业从业的有160人,占全县旅行就业人数的15%。 二、存在咨询题 由于乡村旅行进展起步晚,资源等级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进展中存在诸多咨询题亟待解决和加大治理。 (一)缺乏精品、没有龙头带动,全面进展乡村旅行的氛围尚未形成。表现在项目建设盲目,缺乏科学论证及合理规划。目前,在我县从事乡村旅行经营接待的多是个体经营者和荒山开发者,且多以副业形式进行,规模小、档次低。再加上农民的思维特点是有用理性,重仿照、缺乏创新,经营理念雷同化的倾向严峻,缺乏个性化色彩,导致游客消费方式出现快进快出的浅层旅行状态,回头率低。缺乏有序规划和龙头带动,导致经营治理的随意性和纷乱性,形不成规模经营和规模效应,使乡村旅行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 (二)定位模糊,进展方向不明确,产品开发粗放,经营者的认识不足。第一表现在乡村旅行提供的产品内容单一,缺乏特色,品位不高,大部分乡村旅行差不多成为“乡间麻将会所”的代名词。其次,乡村旅行进展走入了重设施建设、轻乡土文化环境营造的误区,片面地追求现代化,却忽视了一些原真性、自然性旅行资源的开发,使景区显现了大量“突兀”建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崇尚回归自然、追求体验和自我实现。乡村旅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它满足了旅游者追求更加多样、舒适、真实、灵活的旅游需求,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乡村旅游从国家旅游局1998 年提出的华夏城乡游、2006 年提出的中国乡村游、到2007 年提出的中国和谐城乡游,无不体现出对乡村旅游的重视。 2005 年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2006 年党中央做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 2008 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村承包地进行使用权流转,这排除了限制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地的故障,为乡村旅游地进行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崇尚自然、感

受自然的需求,又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及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以皖北旅游区为例,在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背景,提出皖北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期望对全国同类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起到某些借鉴意义。 二、皖北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皖北旅游区区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占到全省的近1/2。皖北的经济和旅游在全省是相对落后的,但其旅游资源却十分丰富,且作为农业大区,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研究区域概况 皖北旅游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毗邻的凤阳、寿县两县,地处中原腹地,坐拥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美。该区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截止2012年1 月,皖北六市二县共拥有 A 级旅游区57 家,其中4A 级旅游区19 家,3A 级21 家,2A 级33 家,占全省的17.72%。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寿县,占全省的40%,中国首批优秀城市1 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 座。 (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大多旅游资源都在郊区或者农村,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早。颍上八里河曾是20 世纪90年代“旅游富民”的典型代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皖北

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机制与效益研究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机制与效益分析 ——海南田心村与龙鳞村之个案研究 陈才赵广儒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1178)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择海南省田心村与龙鳞村为对象,对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运作机制与综合效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在区位条件、时代背景、旅游资源、休闲活动和发展路径等方面都十分接近,但由于运作机制的不同,导致综合效益出现分异。田心村以外来企业为主,本村居民参与度低,综合效益不高。龙鳞村以社区为主,村民彼此合作,取得了较高的综合效益。就此而言,目前在海南传统乡村地区,社区主导比企业主导更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但不能就此断言,社区主导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最佳运作机制。影响乡村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每个乡村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条件的变化进行合理转换。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运作机制海南岛 Analysis of Approaches,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Rural Eco-tourism --- A Case Study of Tianxin village and Longlin village from Hainan Island CHEN Cai ZHAO Guangru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007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hose tianxin village and longlin village from Hainan Island as example and giv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pproaches,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rural eco-tourism.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both villages’locations, development backgrounds, their accessible resources, and some agricultural experience activities are similar. Despite their similarities, their difference mechanism result difference effects. Tianxin village is managed by the private sector, and local resident are difficult to participate. The result is inefficiency in rural eco-tourism. In the other hand, Longlin village is managed by the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is able to incorporate and carry out the villager s’ ideas. The result is efficiency in rural eco-tourism.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rur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of self-consciousness community is efficiency in the traditional rural area of Hainan Island. However, it can not affirm the model of self-consciousness community is the bes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eco-tourism are complicates, and rural area should chose and transform rationally the model according to its situations. Key words: rural eco-tourism; mechanism; Hainan Island 1.引言 自2005年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以旅游休闲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差别、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由于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路径、运作机制、经营成效等方面也都各有特点,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客观地考察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其发展路径、运作机制与综合效益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目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中的核心关注点之一。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生态资源丰富,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度假胜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摘要:我国的乡村旅游则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目前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年的启动以及“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等宣传活动的深入,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得到大力发展,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支撑。乡村旅游对于优化和调整地区旅游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本文在明晰乡村旅游概念,运用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对黎平县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市场的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阐述了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梳理出了制约黎平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和对策,为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黎平县;乡村旅游;旅游产品;旅游资源 目录 一、前言 (1) 二、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 (1) (一)乡村旅游定义 (1) (二)乡村旅游特点 (3) 1.资源乡土性 (3) 2.主体参与性 (3) 3.市场定势性 (3) 4.花费低廉性 (3) 5.地域差异性 (4) (三)乡村旅游主要分类 (4) 三、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4) (一)黎平县概况 (4) (二)黎平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5)

四、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 (一)政策法规比较滞后 (6) (二)服务管理水平较低 (7)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7) (四)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8) 五、黎平县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8) (一)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8) 1.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扶持 (8) 2.可持续发展 (8) 3.多方联动加大扶持力度 (9) (二)提高服务水平 (9) (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10) (四)开发旅游产品 (10) 1.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10) 2.延伸产业链条 (11)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论中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

试论中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 (旅游学刊第26卷2011年第2期,58~64页) 周建明1 ,蔡晓霞2 ,宋涛1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101; 2.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定义、历程和特征。在对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知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建设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是在我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和乡村旅游标准化方兴未艾背景下的适时要求。并结合现有乡村旅游标准存在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架的总体目标,构建包括基础标准、综合标准和技术标准的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架构。 [关键词]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架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国际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特别是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1 。截止到2007年,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全国拥有“农业旅游示范点”359家。根据农业部网站公布数据,2007年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498亿元,接待城乡居民达3.35亿人次,直接、间接就业达1600万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旅游形式逐渐增多,游客兴趣的多样化发展态势都使得以往那种“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的传统乡村旅游形势逐渐衰落。乡村旅游逐渐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个体经营向企业化操作、从分散布点向集群布局转变,乡村酒店、休闲农庄等现代乡村旅游业态不断出现。现代乡村旅游业态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内涵,以乡村环境和文化体验为特色,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成为乡村经济的新业态——现代乡村服务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新动力。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中,以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发展为目标,融合最新市场和管理趋势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和标准,一次次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向着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升级发展的新动力。 而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标准的研究和实践则较少。理论方面,周永博等学者研究了乡村旅游标准的基本构成,认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应当包含乡村旅游服务基础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资质标准化等九部分的内容2。蔡碧凡在其硕士论文中从乡村环境、社会、经济、旅游支持4个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示范区评价标准3 。李艳娜等从旅游系统、农业和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3个方面来构建了乡村旅游示范区评价体系4 。王云才综合研究了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在替代产业、旅游基地、主题工作组、社区参与、合作组织和法规体系6个领域的政策经验借鉴5。实践方面,学者对乡村旅游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实践工作也较少,乡村旅游标准化往往成为旅游主管部门的独角戏。 相比国内旅游标准规范的方兴未艾,国外在乡 村旅游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已发展的较为成熟,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爱尔兰、罗马尼亚、德国等国都制定了乡村旅游法或行业标准。例如在西班牙,每一个地区政府都有乡村旅游方

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市场导向开发 乡村旅行产品的开发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在乡村旅行产品的开发中要表达以下几点: 其一,树立市场意识,开发适销对路的乡村旅行产品。 旅行者选择乡村旅行的动机要紧有几个方面:满足回来乡村的需要,即对田园风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回来需求,向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意境体验;满足求知的需要,即组织都市青年儿童到农村去体验农家生活,加深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满足怀旧的需求。因此,在乡村旅行产品开发中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开发一些能满足旅行者上述需要的乡村旅 行产品。 其二,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促进乡村旅行的进展。 乡村旅行市场竞争十分猛烈,只有创建鲜亮的乡村旅行地品牌才能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乡村旅行地的品牌战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结合市场调查和当地的旅行资源调查确定乡村旅行地的主题形象和目标顾客群;选择多种渠道宣传乡村旅行地的旅行产品;利用各种节庆活动扩大乡村旅行地的市场知名度等。在乡村旅行节庆活动的开发上不能仅仅依靠现

有的农村风俗节庆活动,要将农事活动与旅行节庆活动结合起来,举办各种各样的“开荒节”、“播种节”、“插秧节”、“收成节”等活动,丰富当地的乡村旅行产品,并利用这些活动扩大当地的市场阻碍。 二、创新治理模式 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之因此在乡村旅行进展上走在全国其它地点的前列,与当地政府的重视以及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不无关系。多年来,当地政府每年拿出近100万元举办“桃花节”,又策划宣传了“赏果节”,扩大了当地乡村旅行的市场阻碍;与此同时,政府对乡村旅行经营户实行“三证”(从业资格证、卫生许可证、营业证)治理和实行统一收费标准,指导农民增设旅行项目并对其进行培训,为当地的旅行进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要实现乡村旅行的创新治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治理,完善乡村旅行的法律体系,制定乡村旅行的服务标准。 从国外的体会来看,乡村旅行的法律体系有利于规范乡村旅行的市场秩序,保证乡村旅行健康、有序进展。在西班牙,每一个地区政府都有乡村旅行方面的立法,从立法上确立了乡村旅行的地位。西班牙国家和地点政府还就乡村旅行制定了专门多行业标准,其中有一些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从而从标准上确保西班牙乡村旅行的质量。比如,对乡村旅社,法律规定必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孔若水1006101207 中国旅游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且从未间断过。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旅游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 早在几千年前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过好多类似于现代的旅游的事情,比如皇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尧舜禹都曾经云游四方。大禹为了治水,走遍了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故事虽然属于虚构的畴,但依然是远古时代人们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客观反映。它们至少说明:旅游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旅游的第一个重要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道路交通比商周时期有了提高,商旅因此而兴盛,于此形成了中国早期的旅游思想。 此时期,交通比以前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方面,当时已有“国中之道”和“野鄙之道”的区分。驿路四通八达,形成了陆路交通网。还有许多历尽艰难筑成的道路工程,如国修筑的褒斜道栈道,齐鲁建设的黄淮交通网络等。水陆交通方面,这时期不仅利用自然河道,还广为开凿人工运河。比如吴国开凿的邗沟,国开凿的鸿沟等等,大大便利了南北航运。此时的造船业已较为发达,吴越两国是其代表。战国时期中国的造桥技术也臻于成熟,国建造的中渭桥是中国古代相当著名的一座桥梁,充分显示了当时造桥技术的高超。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此时期的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此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争霸,竭力发展经济,并非常

支持商业,因此商业旅行十分兴盛。而君主贵族的狩猎旅游活动十分普通,楚襄王、蔡灵侯、楚昭王等人都是典型的旅游君主。此外,民间的旅游娱乐活动已相当普遍。此时期的孔子就是一位大旅行家。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周游列国,足迹遍及、、、四个省份。 汉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盛期。远行成为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的主要特色。 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车宽一律六尺,一边通行全国。水路交通方面,凿修了长34公里,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使南方地区只经水路便可与中原荆楚吴越相通。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相继修筑了“回中道”、“褒斜道”、“子午道”等,并最终形成了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汉代又不断开拓对外交通。当时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还有一条通向南方的“灵关道”。汉时代的交通工具较以前也有很大发展。 此时期的旅游活动中,最突出的是帝王巡游,代表人物是始皇和汉武帝;使者远行,突出实例是骞通西域;学者周游考察,典型为司马迁周游写《史记》。 旅行与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交流,不同的旅行者就是不同文化的传播者。汉时代,通过众多的旅行者,中国文化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交流。 而且,游记在此期间萌生。比如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除游记外,汉时期还有一些反映旅游活动的诗歌。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一、选题背景 当今城市愈发严重的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都市人群不堪重负,每逢闲暇时间,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和田园风光为特 色的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起了重 大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使广大的农民从根本上找到了实现长期富裕的渠道,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 展。为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确定 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 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但是,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吃 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基本成为乡村旅游的定式,千村一面的产品太多,缺乏新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选择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结合水源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系 及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探索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发展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首先,丹江口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及移民搬迁和库区蓄水的顺利推进,丹江口市面临着机会 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本课题通过分析丹江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在水源保护的前提下,针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发 展策略,争取实现旅游富民的目标。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于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研究正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学术 汇报笔记 主讲:王茂强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 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旅游从无到有、从不发展到发展,逐步深人的体验性活动内容;逐步深人的学习型活动内容;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内容。旅游内容进一步得到充实和丰富。贵州蕴藏着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的乡村地区,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当前,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精准扶贫,久久为功。因此,加快贵州的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贵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性,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贵州旅游条件对于促进经济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旅游市场发展业已成熟,旅游需求已经表现为多极化发展,乡村旅游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方面的因素, 其内容是“观光一休闲一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贵州省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我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是一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分布在奇山秀水中的农村自然村寨中, 数民族村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众多的民族村寨因地处偏远、山水相隔, 塞成就了保留,造就了丰厚的、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成为贵州历史文化积淀最为厚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些民族村寨中,处于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往往相辅相成,对游客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这些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客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应着重一下几点: 第一,依托城市的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系列。深人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持其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打造农家乐精品。 第二,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要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精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旅游管理 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肖艳红 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九襄镇乡村旅游业发展自身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策略建议。 一、九襄镇的现状 九襄镇隶属于四川省汉源县,地处县城西北大相岭南麓,流沙河中游二级阶地上,距县城23㎞,地理位置在北纬29°29′,东经102°37′。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050-3268m,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629.1㎜,无霜期300天左右。九襄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近年来,全镇围绕“农业兴城”的观念,加大农业的投入,不仅连续8年是省科技示范镇,更是全省优质水果、蔬菜、高产优质稻基地。近年来,更是依托优良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二、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本文通过SWOT 分析法对九襄镇的乡村旅游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方面进行分析。 (一)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S) 九襄镇地处大相岭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无霜期长,日照充足,尤其是冬季阳光明媚,迥异于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常年阴霾的天气,具备开展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气候资源优势。同时因土地肥沃,自古就是水果之乡,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政策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崭新局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四川省最大的人工景观的30000亩梨园,以及赋有梨

园传说的梨花仙子塑像,使之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的植物资源优势。九襄镇具有1800年建镇历史,南丝路和茶马古道在此交汇,区域内有建于清道光29年(公元1850年)石牌坊,佛静山和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九襄老街。 (二)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W) 1.旅游产品单一,旅游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以花卉旅游资源为主,对于优越的气候资源开发较少,导致旅游活动季节性比较明显;且旅游经营方式相对单一,侧重点在观光游览,缺乏休闲度假类产品,无法满足游客市场对旅游产品特色化的需求,游客的重游率难以提高。 2.城镇经济基础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九襄镇因其地理位置及城镇经济的发展缓慢且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所以相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停车场、消防设施和住宿等方面,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势必影响旅游容量,阻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节事活动雷同性较高,品牌形象未深入人心 近年九襄镇以“花海果都?阳光九襄”为定位推出的梨花生态旅游节,但九襄镇的梨花生态节还未成为具有标志性的节事活动,与以成都周边地区以花卉为主要旅游资源的乡村旅游节事活动相雷同,如说起以花卉旅游资源为主的节事活动,人们会想到龙泉驿区的桃花节,婺源的油菜花节等。 (三)九襄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O) 1.日益增大的乡村旅游需求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环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渴望通过乡村旅游这种方式接触自然,寻求身心的放松。

浅析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开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6749065.html, 浅析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开发策略 作者:沈左源 来源:《中国经贸》2014年第07期 【摘要】本文从以深圳市为例,从深圳市旅游经济现状入手,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特点 与要求,分析深圳市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开发策略,在研究深圳市生态旅游相关问题的同时,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深圳市开发策略 一、深圳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深圳市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一线城市。其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突破性发展。根据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统计数据,2010年深圳市总收入首次超600亿元大关,全 市年接待游客人数7698万人次,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由此可见,深圳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名列全国前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与旅游创汇基地。 深圳市的旅游是典型的城市旅游,以城市观光游与主题公园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开发价值较少,可持续发展性较弱。目前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的中西部开发的政策导向的继续推进,深圳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出国游的热度增加,深圳传统的城市旅游业必然会收到冲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于1980年所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知,深圳的旅游正处于巩固阶段到停滞阶段的过渡时刻,发展突破创新性的旅游业对于深圳实现正确过渡这一旅游发展关键时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二、深圳市发展生态旅游的现实意义 1.生态旅游的特点及要求 生态旅游是目前国际先进的旅游发展理念,首先具有自然性,保护性和参与性。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带动旅游地经济进步的同时,强化了游客,旅游地居民等旅游市场主体的生态道德与环保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且,促使经济与社会进步提高,也使得生态文明建立并流传,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三方效益。 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目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向内推动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作为最先进行开发的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的特殊地位也随沿海及内陆经济开发区的相继建立而有所下降。因此,深圳应

试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试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发表时间:2019-01-02T10:49:52.5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张亚光白羽 [导读] 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如今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308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极大程度的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受到党和政府的集中关注。本文以乡村旅游为研究视角,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这一背景,为乡村旅游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带去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发展 前言:在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如今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在2014、2015中央一号文件当中,都重点阐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尤其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所以,一定要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美丽乡村建设理念解读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说法,在全面建设美丽中国里面的指引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了的新举措,强调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有效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建设放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重要位置[1]。 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美丽乡村建设,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有效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逐步打造和谐、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大力开发与建设广大农村地区的同时,保护好山地、合流、森林、海洋等生态资源。在农村发展实践中,注重乡村卫生的整治,将垃圾的处理、污水的处理、河道的清理、村庄绿化作为工作的重点,为广大农民群众构建美丽、生态的生产、生活环境。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而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要“记得住乡愁”,逐步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环境是根本、是基础,在这一基本前提之下,需要充分尊重区域特色,也要竭尽全力的凸显出地域特色,保留乡村独有的人文风情。所谓的美丽乡村并不是千篇一律,也不是将乡村打造为缩小版本的城镇,而是要切实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2]。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进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基于美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一)深化内涵认识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指引下,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中,必须要深刻认识乡村旅游的内涵,设计实施开发项目之前,应该全面系统、专业彻底的对区域内部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科学性的开发计划。乡村旅游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目标是构建起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旅游生态链,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而“圈地赚钱”。乡村旅游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风情资源都十分丰富,五十六个民族构建的中华大地更提供了形态各异的乡村乡村旅游资源,所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开发的格局不可以局限在以村一户上,应该将城市与乡村联动,在联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全面调查与整合,甄选出重点项目进行高效的开发利用。对于具有资源特色的区域,应该深入结合区域特色,确定总体发展方向与目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依据构建起细化的发展思路。而对于不具备旅游资源的乡村,不能盲目性的引进项目,甚至毁约弃耕,预防盲目性的发展对区域内部造成的“伤害”,导致农业资源的浪费。 (二)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路线指引下,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交通、卫生、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治理乡村的自然环境,努力凸显乡村人文风情,从而增强乡村的旅游接待能力。乡村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以及品质提升的基础,更是加速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保障。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宏观背景下,大量的游客将会涌入到乡村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更要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若不能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就会出现旅游接待能力不足、供给跟不上发展的现象,从而也就影响乡村旅游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就目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资金短缺、供给矛盾比较突出,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需要适度的调整与调控,重点倾斜与扶持,结合实际情况有策略、有步骤的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当中,进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 从经营管理与运行实践的角度来看,应该集中家家户户、千家万户,联动城市农村,打造精品的旅游线路,将分散化的经营方式逐渐整合为资源集合,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须要大力推动全民美育,全面实现自然美、人文美、服务美,为游客带去美的享受与体验,让当地农民区中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中生产生活。对于政府来讲,应该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监管力度,结合区域内部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与规范,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四)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美誉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度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提炼旅游资源的精髓,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打造知名品牌,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的的知名度。在乡村旅游主体开发、项目拟定、产品推广的过程中,都是无法离开自然、文化资源的庇护的,所以一定要深入性的凝练区域内部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准确把握当地旅游产品的特质与特色。市场经济背景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在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一定要集中关注营销推广,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