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

2.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主学习】

(一).阅读76-77页“文景之治”一目,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什么原因造成了西汉初年的这种经济形势?

3.面对这种形势,汉初的几位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二).阅读77-78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的?

2.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谁的?哪一主张?又是如何去实践这一主张的?

3.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有何意义?

(三).阅读78-79页,了解东汉的统治

【知识小结】

背景:

“文景之治”措施:

意义:

大一统的汉朝

背景:

政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思想:

意义:

【巩固练习】

1.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2.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 )

A.巩固中央集权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C.颁布了推恩令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

3.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

A.汉高祖B.光武帝C.周文王D.汉武帝

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

A.太学B.郡学C.国学D.府学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7.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

A.董仲舒B.刘濞C.晁错D.主父偃

8.按先后顺序排列汉初的几代皇帝应是(?? )

①汉景帝? ②汉武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内能与热机》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健康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_______________。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 ___和分子之间___ ___. 5.摩擦生热实质是利用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是__ __和___ ___ 6.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能的多少叫做。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物体将能量向温度的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间温度。 7.我们发现物质吸热升温的本领是的,若要研究这种不同与物质种类的关系,(一)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 (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是。(三)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水升高的温度,说明水的吸热能力。(1)定义:的某种物质,温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2)物理意义:c水= 表示 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之一。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它仅与有关。因此,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

汽油机和柴油机构造及工作过程比较 9.若烧开一壶水需完全燃烧0.2kg煤气,那么完全燃烧0.2kg干草能否烧开这壶水?这说明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料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 10.在物理上用_______表示燃料燃烧放热情况,定义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固、液体燃料单位符号________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符号。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 不同的燃料热值一般 12.热机燃料燃烧放出能量只有少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物理上用__________表示热机的这种性能,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吗?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手相互摩擦,手发热。B、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C、锯锯木头,锯条发热。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2.关于物体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热传递改变内能的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一块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 3.下面列举的现象中,由于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是()A.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B.铁钉钉进墙里,铁钉变热C.水被太阳晒热D.烧红的铁放在冷水中,铁块温度降低4、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A)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B)物体可能对外界做功, 本身温度升高(C)一定有外界力对物体做功,温度升高(D)物体可能是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 5、在以下物理过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给电饭锅通电使它热起来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C、人造成卫星落入大气层被烧毁D、子弹从枪膛射出;6.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种机械,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从轮船、火车, 到拖拉机、摩托车等,它们的动力大都来源于内燃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燃机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B.内燃机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结合相关历史记载,设置相关问题,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理解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的目的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等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三、教学策略 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体验、感悟历史。 设置问题,补充史料,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和材料,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查找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具体记述,如“七国之乱”“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这样评价他: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就是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是如何加强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汉武帝的丰功伟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讲授新课】 第一部我的地盘我做主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见P56课后活动)。 材料二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汉书?主父偃传》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及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 自学和分组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与学的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教与学的难点: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方案一:阅读本导入框内的故事,将注意力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的喜庆氛围。思考: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如果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西汉的历史。 方案二:显示电视剧《汉武大帝》片段,说明:上堂我

们学习了《秦王扫六和》一,认识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历史上和他并称的帝王就是富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今天,我们将步入西汉的历史。 也可以利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通过学生回答秦皇、汉武及他们的历史功绩导入新。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文帝和景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经济?这些措施实施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汉武帝能实现大一统的客观及主观条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3分钟) 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本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XX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达标检测: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

内能学案

内能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学习重点:1.理解内能的概念。 2.改变内能的方式。 难点:理解内能的概念,正确区分内能与机械能。 课前预习学案 1.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3.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_____能。 4.动能大小与________ ___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 _________有关;弹性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5.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6.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课内探究学案 一、内能(阅读课本P7前三段内容,并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类比图13.2-1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运动的分子也具有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分子的动能就越。 类比图13.2-2 :弹簧拉伸或压缩时发生形变,从而使弹簧具有弹性势能;而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也具有能。 1、内能的概念: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与分子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内能越。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温度降低,内能。 ②质量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个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也越大,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③物质状态同种物质,当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相互作用力的强弱都会变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12、大一统的汉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教学方 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五、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填充图册。 3.历史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公元前202年5月,为庆祝汉朝建立,汉高祖在洛阳大宴群臣。宴会上,他要求大臣谈谈战胜项羽的原因。大臣们各有各的说法。刘邦认为他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就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代的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取胜的主要原因。项羽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败了。”想想看,汉高祖这话对不对?为什么?刘邦打败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在西汉,出现了我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盛世,这个盛世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衰落的?学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的。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观察法等 一、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原因: 文景之治 采取的措施: 表现: 原因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 措施 思想文化: 意义: 时间: 东汉的建立 建立者: 都城: 盛世局面: 析疑:大一统就是中央政府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自学指导: 1.阅读教材67—68页“文景之治”一目,结合“史料链接”思考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2)面临这种形势,汉初几代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2.阅读68—69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考: (1)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可在组内讨论) 3、阅读69—70页小字,了解东汉的统治。

二、小组讨论: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即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三、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 1、从人类诞生到今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都非常注重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听取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建议( ) A 孔子 B 李斯 C 韩非 D 董仲舒 2、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使一个民族成为有素质、有礼仪、有教养的民族。儒家思想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开始于( ) A 春秋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3、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儒学,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它是( ) A 大学 B 太学 C 书院 D 翰林院 4、公元纪年法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方法,我国也采用,你知道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 ——《汉书》 请回答:①材料中的其家是指谁的家? ②汉武帝接受此人的建议,在思想文化方面是怎样加强控制的? ③在政治上,汉武帝是怎样削弱诸侯国的势力的? 史料链接 【课后反思】

中考沪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内能与热机》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内能与热机》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1.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生产与生活中,常用摄氏温度表示 温度的高低,该物理量的符号是______,单位叫__________,记为_____。 2.温度与人类息息相关,请你估测一下现在的气温是,人的正常体温是,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3.回想一下,刻度尺使用之前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你认为我们若想正确的使用温度 计,在使用之前要注意哪些问题?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哪些方法是正确的?结合课本图 12-6所示,看看谁总结得又多又全面! 知识点2.物体的内能 4.阅读课本24页关于物体的内能的知识,总结出内能的定义: 5.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 关。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温度高时_____大,温度低时________小。 6.物质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在________着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_______,因 此物体的内能不会__________,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知识点3. 改变内能的途径和热量 7.物体温度变化了,其内能就可能发生了改变,通过课本24页的实验探究1中的两 个小实验,你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而探究2中的生活事例说明 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 1 )____ __;( 2 ) ______________。 8.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单位是 _______。 9.通过阅读课本25页的“加油站”中的内容,热传递有_________、_______和三 种方式,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物质的比热容和热值 10.结合课本28页实验回答,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1)水和煤油的质量 (相等或不相等) (2)选用的加热器有什么特点? (3)要记录什么数据?设计一表格。 (4)这是运用了的研究方法。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 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写有史料的胶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公元前202年5月,为庆祝汉朝建立,汉高祖在洛阳大宴群臣。宴会上,他要求大臣谈谈战胜项羽的原因。大臣们各有各的说法。刘邦认为他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就说:“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代的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是取胜的主要原因。项羽连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败了。”想想看,汉高祖这话对不对?为什么?刘邦打败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在西汉,出现了我国封建史上第一个盛世,这个盛世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衰落的?学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的。 [导入语例示二] 在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过程中,汉朝是一个重要阶段。一般认为,其发展规律为:秦创立—汉巩固—隋唐完善—两宋强化—照清达到顶峰。汉朝在中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汉朝在中央集权制发展中所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表现是“汉武帝的大一统”。那么,汉武帝的大一统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中间包括有哪些内容?影响如何?这些问题,只有学习了这一课之后,才会明白。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古代史时,要接触到封建社会史里的“治世”和“乱世”两个概念。治世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乱世有“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等。今天,我们首先要接触到的有“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那么,这两个治世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形成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这是我们学习这一课将要接触到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与热机第3节内燃机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内燃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能表述内燃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从老师的实验得到什么启示,猜想可能是由于水烧开后,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在试管内膨胀对,从而将塞子冲起,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案】 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热机的种类有、、、等。其中是最常见的热机。 3、燃料在燃烧的热机叫内燃机。 4、内燃机的种类有机和机。 5、理解两个名词概念。 (1)什么叫一个冲程;(2)什么叫一个工作循环。 6、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2)、通过汽油机模型,结合自学,小组相互协作探讨认识汽油机 ①构造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知道名称的同时,要能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观看汽油机的模型,结合书本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向运动,门打开,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的混合物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叫冲程。活塞运动到汽缸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运动。这时门和门都关闭,被强行压缩,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叫冲程。该冲程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该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由上向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叫。该冲程结束,活塞继续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复习教学案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温度与内能 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单位: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A、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B、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2.物体的内能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而具有的,以及分子之间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是。 3.热量及热传递 (1)热量:物体通过的方式所改变的。 (2)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内能由向传递。 二.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所吸收的。 (2)单位:,符号:。 2.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需吸收的热量。3.热量的计算 (1)物体吸收热量公式:。(2)物体放出热量公式:。 三.内燃机热机效率 1.热机: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转化为的装置。

2.内燃机 (1)定义: 直接在发动机 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2)分类:常见的内燃机有 和 。 (3)四冲程:是指 , , , 。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把 转化为 ,做功冲程把 转化成 。 3.热机效率 (1)热值: 某种燃料 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一种 。 (2)热机效率:热机转变为 的能量与燃料 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 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为什么? 2、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分析其原因。 3、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大 B .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大 C .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多,比热容小的物体吸热少 D .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4、在城市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水的﹍﹍﹍﹍﹍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的缘故。 5、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 .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 .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8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 .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7、关于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气缸的都是空气 B 在压缩冲程柴油机气缸内气体温度比汽油机低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培训资料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 三、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过程2~3分钟) 四、结束浏览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 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板书设计见附录)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生:静。) 师: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生: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动静结合,互为衬托。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 (生:前为安静,后为寂静。) 谁能区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明确:安静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静的状态,寂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例句如:学生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教室十分安静。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静。 七、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2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16)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l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所以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本课的重点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汉武帝的大一统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l 二、课程标准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l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归纳汉初的统治政策,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措施,知道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于方法:通过《汉武大帝》的主题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l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l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的主题歌——《最后的倾诉》 教师: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学生:汉武大帝 教师:是啊,是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是他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使汉朝进入到了鼎盛时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驶入汉朝,去了解汉朝的历史,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设计意图:通过这首气势恢弘的歌曲来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板书课题,解释“大一统”的含义。 一、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展示:“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思考回答: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形势?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思考) 学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牲畜奇缺。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于秦的暴政和连年的战乱造成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从史料中了解史实。(论从史出)) 教师:假如你是汉初的皇帝,该怎么办? 学生: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税,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展示:图片《汉文帝霸陵》与《秦始皇陵》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历史教学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1、知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文景之治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景象。 2.措施:(1)吸取教训,减轻农民负担。 (2)重视发展生产,奖励耕作,劝课农桑。 (3)提倡,以身作则。(4)重视“”。 3.表现:(1)社会。(2)百姓。(3)国库积蓄充盈。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措施(1)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直接削去半数侯国。 (2)思想文化:接受的建议,“罢黜百家,”。推行教育,在兴办太学。 2.作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进入时期。 二、课堂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合作学习(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景之治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活动与探究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措施:奖励________、提倡_______、重视___________ 文景之治作用:奠定了汉代________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原因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政治:削弱________________

高考数学教案和学案有答案学案

高考数学教案和学案有 答案学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学案11 函数与方程 导学目标: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值. 自主梳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对于函数y =f (x ) (x ∈D ),把使y =f (x )的值为____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 (x ∈D )的零点. (2)方程f (x )=0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____有交点?函数y =f (x )有______. 2.函数零点的判定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且____________,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________上有零点. 2 对于区间[a ,b ]上连续不断的,且f (a )·f (b )<0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从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自我检测 1.(2010·福建改编)f (x )=?? ? x 2 +2x -3,x ≤0 -2+ln x , x >0 的零点为 ______________. 2.(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函数f (x )=3ax +1-2a ,在区间(-1,1)上存在一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与x 轴均有交点,其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图中交点横坐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若函数f (x )唯一的零点在区间(1,3)、(1,4)、(1,5)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 ①函数f (x )在(1,2)或[2,3)内有零点; ②函数f (x )在(3,5)内无零点; ③函数f (x )在(2,5)内有零点; ④函数f (x )在(2,4)内不一定有零点.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目标方面 1、实践了新课程的某些重要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节俭观通过学生举例回答汉文帝的节俭,以及秦始皇与汉文帝的陵墓的.比较,论从史出,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结论,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如何节俭,为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学方法方式方面,历史教学应该“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为此,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由学生编写历史短剧的对话来完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教学手段方面,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为此做了17张幻灯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2、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由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教材、个

别回答和集体、幻灯显示等多种方式和方法,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历史小品、图片展示等形式,并对书本主要内容编写历史歌谣,简化记忆内容,学生仅仅用2分半钟就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堂练习测试效果非常好。 二、有待提高之处 1、顺其自然、课堂生成性 导入时以猜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高昂的情绪持续到学习完第一部分文景之治,在学习第二部分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学生略显疲劳,我还是按照教案设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用笔勾知识要点,由于文字多、难度大外加学生疲劳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这部分教学可以把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措施、意义分3部完成,先分析原因,再引导学生阅读政治上措施,然后思想上措施,由此教师自己归纳意义,(因为比较抽象)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再如,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措施的背景由学生介绍完毕后,过渡“如果你是汉武帝,面对如此嚣张的诸侯王,你怎么办” 由学生说“把他毙了”,生集体回答。如果由学生个别回答可能会更好的理解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当然由2张图形也体现出推恩削藩的2个步骤。教学目标虽然实现了但气氛略显沉闷。 2、众生平等,关注边缘学生 在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时,文字多外加学生疲劳以及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就偷偷休息,课堂效率不高,尽管我通过集体回答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课题:《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 上采取的措施、光武帝时出现的“光武中兴”的局面。同时对东汉后期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也要做一些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因为本课重点在于讲“兴”。而汉武帝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都让汉朝达到了顶峰。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子目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这些在认识上是有些难度的,内容上比较抽象,不变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达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导学法、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结合有关资料进行思考的能力。并在

一系列的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将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交还到他们手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法导入新课 教师:现在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中有同学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吗?就是由著名演员黄晓明主演的。 学生:看过(没有) 教师:好,我听到有同学看过的,有没看过的,没看过也没关系,现在呢,我就请大家欣赏一段视,来自《大汉天子》的片头曲,这首歌叫《守业更比创业难》请大家认真看,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 教师:好不好看?视频中气势恢宏的场面,是不是似乎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回到大汉朝,感受那份士气如宏呢。 学生:是。 教师: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历史上称之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通过刚刚的视频音乐《守业更比创业难》,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艰苦创业之后,他及他的继承者面临着更艰难的守业问题。如何来更好地守业?他们又是怎样做的? 现在我们就在本课的学习中来寻找答案。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个汉高祖刘邦的个人小档案,就像同学们平时搜集的明星小档案一样,我们也用这种方法来整理我们历史上的明星们, 汉高祖刘邦个人小档案(课件展示) 教师: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先了解一下我们今天这堂课的知识脉络,我们本堂课的知识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子目,一、文景之治;二、汉武帝的大一统;三东汉的统治。其中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既是我们本课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而本课的第三子目,东汉的统治是选学内容,只须有个大概史实的了解就可以了。

12、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郯城县李庄镇沙墩初级中学 高贵成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文景之治”; 2、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评价汉武帝。 【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是汉朝初期的统治措施,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与表现,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为了教学的连贯性,西汉的建立与东汉的统治两个内容也补充到教学中。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对于本节课涉及到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在理解上有写难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2、通过学习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视频,学会正确评价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秦朝与汉朝的兴衰,统治措施,做到以史为鉴; 2、引导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和难点】 1、汉武帝“大一统” 2、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成语故事,夜郎自大);师:故事中的夜郎国非常的自大,他所面对的西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朝是怎样走向强盛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历史,感受大汉雄风,追寻汉朝统治者的圆梦之路!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新课学习: 一、金戈铁马大汉梦——西汉建立 师: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有一双慧眼,请你慧眼识英雄,猜猜他是谁?给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猜人物——汉高祖刘邦。 师:刘邦经过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但是刘邦实现了大汉梦,却面临残酷的现实。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汉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生:荒凉,萧条 师:秦朝的暴政加之连年的战争使得汉初的民穷国弱,社会经济一片荒凉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