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含答案)

2016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制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进行调节,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认知效应称为()。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3.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将“通过读图、数据和材料分析、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体现的是()的理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5.韩愈曾经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说明发现人才的关键在于()。

A.教师的反思能力

B.教师的探究能力

C.教师的创新能力

D.教师的观察能力

6.教育情境中,主要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的改善教育专业实践的一种研究是()。

A.教育叙事研究

B.教育行动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调查研究

7.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两三分钟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适应

C.后象

D.联觉

8.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微风

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段描写所反映的心理现象为()。

A.错觉

B.联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10.小学生在游泳过程中溺水并发生昏迷,将其救上岸后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B.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分泌物

C.松开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进行倒水

D.将溺水者平放在地上,拨打急救电话

1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指的是()。

A.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

B.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C.先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D.成熟对人发展的作用

12.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主要用来摸清学生的现在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非正式评定

14.当多数学生能相互严格要求自己、管理自己,不再需要外在监督时,说明班集体已经发展到()阶段。

A.组建阶段

B.核心形成阶段

C.发展阶段

D.成熟阶段

15.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属于遗忘原因的()。

A.衰退说

B.压抑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16.儿童计算 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这种思维类型是()。

A.形象思维

B.分析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观思维

17.通过介绍学习内容要点和有关背景材料,说明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为()。

A.尝试导入

B.演示导入

C.序言导入

D.故事导入

18.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采用()。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19.以下关于直线式和螺旋式的课程编排方式,说法错误的有()。A.

直线式课程指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出现特定内容B.螺旋式课程容易造成

学科内容中不必要的重复C.直线式课程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展开编

制D.螺旋式课程依据学生认知的逻辑体系展开编制

20.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22.简述学校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3.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小维非常喜欢画画,但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有一天,她在创作绘画作品时突发奇想,能用绘画来表现数学吗?老师知道后,建议她用数学语言及数学关系来表现绘画作品中人物间的对话和场景。在老师的鼓励下,小维坚持每天“画数学”,后来不仅出版了数学漫画集,同时,数学成绩也有了提高。

问题:

(1)请对该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2)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5.材料: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1)请对陈老师的教育过程进行评析。

(2)谈谈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批评和表扬。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40 分)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若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2)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3)为本课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表现为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2.【答案】C。解析: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实践者(一般是老师)进行的教育研究,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所以选 B。

7.【答案】B。解析:题干的表述是感觉适应中的明适应。

8.【答案】A。解析:负强化为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系好安全带的这一行为,撤销了刺耳提示噪音的刺激,属于负强化。

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B。12.【答案】D。

13.【答案】A。14.【答案】C。

15.【答案】C。解析:提干中描述的现象又称“舌尖现象”。根据提取失败说,我们之所以对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D。19.【答案】A。

20.【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

事物所产生的注意。教师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

(2)注意集中的时间比较短;

(3)注意的广度小,分配能力比较差;

(4)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易引起儿童的注意。

22.【参考答案】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3.【参考答案】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第1页共4页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该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

技巧,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要求,值得学习。

首先,该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相统一的规律。在充分发挥教

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

其次,该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生

喜欢画画的优势来弥补数学学习困难的不足。

最后,该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改革学生观的要求,把学生看做的独特的人,与成人

有巨大差异,有自身的独特性。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独特的教学方式,取得良好的教

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与原则,同时积极学习并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

有如此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

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

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做到以下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25.【参考答案】

(1)陈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遵循了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取得了良好的

德育效果,值得学习。

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的基本

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学生

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

谈话过程激发了杨朗同学自身的积极性。

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对杨朗同学的谈话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促使杨朗同学发生了转变。

再次,陈老师的教育过程遵循了德育的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工

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

消极因素。陈老师让杨朗同学找长处体现了他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利用学生的长处来教

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过程正确运用了说理教育的德育方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陈老师通过语言说服让杨朗同学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践行德育规律和原则的要求,正确运用德育方法,才能够

促使学生发生思想转变,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批评和表扬是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的范畴,运用时要注

意遵循以下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

②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③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④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为表明观点而采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

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

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逐步养成阅

读的良好习惯。

(2)导入环节

①导语:(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的照片)同学们,你认识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吗?她就是英

国著名的儿童作家──尤安·艾肯。(出示课件:尤安·艾肯简介)1974年,尤安·艾肯获得了安

徒生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典礼上,尤安·艾肯作了热情洋溢

的献辞,在献辞中她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

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答案。而尤安·艾肯却选择了一本书,

并且以此作为献辞的题目,那就是──学生齐读:走遍天下书为侣。

②“侣”是一个生字,很有意思,右边紧挨着两个口,看到“侣”字你会想到哪些四字

词语?

形影不离、如影相随……

③把这些词语放到题目中去,你对课题有了怎样的理解?

④再来看看课题,你读出了什么味?带着你的情感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漫谈引入,在揭题解题中初步感受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

(3)新授环节

①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A.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

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B.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和难读的句子),指名朗读。

C.默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内容批注在段落旁边。

D.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②再读课文,感悟表达

A.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独自环球旅行,需要多长时

间吗?出示课件: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用了整整 3 年;日本一位 71 岁老

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 234 天;2006 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 185 天。

B.看到这些数字,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呢?作

者是怎么回答的?自己读读课文。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C.作者又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谁能用简洁的语

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书像朋友,像家;朋友和家再熟悉也会有新的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

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D.在这段话中,作者运用设问、反问以及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能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表达观点的方法。在阅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模拟试题与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 真题练习卷 一、单选题 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叙事研究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答案:B 解析:叙事研究法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以下不属于小学教育特点的是()。 A.基础性 B.义务性

D.专业性 答案:D 解析:我国小学教育特点包括: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专业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 3.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答案:B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故选B。 4.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A.张焕纶 B.张百熙 C.王守仁

答案:C 解析:王守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是指在传授知识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儿童接受能力的不同,知识的难易深浅也应不一样,应传授给儿童所能接受的知识内容。 5.发现周期律的基础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进行补充的科学家是()。 A.鲍林 B.莫塞莱 C.波尔 D.伦琴 答案:B 解析:莫塞莱是英国物理学家,原子序数的发现者。 6.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春秋》 C.《学记》 D.《论语》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测试试卷与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测试 试卷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 2.()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B.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C.教学课题的提出 D.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4.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6.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7.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8.实施义务教育( )。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下列属于美国学者弗勒(F.Fuller)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职业生涯分成四个阶段的是( )。 A.职前教育阶段 B.实习导入阶段 C.能力建立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10.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2.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13.课堂导人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人新课。这种导人方式称之为( )。 A.直接导人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人 D.温故导入 1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 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5.“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课外活动的内容。 2.简述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简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考模 拟试题(全优) 单选题(共30题) 1、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中动的场景。其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现场教学法 C.示范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D 2、王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让学生谈谈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学生们探讨得很激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答案】 D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B 4、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答案】 C 5、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 B.1986年 C.2000年 D.2006年 【答案】 B 6、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学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 【答案】 B

7、班级活动是指( )。 A.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 B.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 C.建设班集体为中心的活动 D.晨会等常规活动 【答案】 A 8、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答案】 C 9、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置 【答案】 A 10、李老师在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谈谈做人该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大家各抒己见。李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______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 C.制度化D.科学化 2、在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把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在学校系统上将全部学校教育分为三段的学制是______。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3、某小学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教育视频。该学校的活动内容属于______。 A.生态文明教育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______。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D.完善作用 5、某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福利院进行义务劳动。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属于______。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 C.游戏活动D.社会活动 6、王老师进行了“单元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其中,“学生学习的变化”属于______。 A.自变量B.因变量 C.无关变量D.干扰变量 7、下列在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______。 A.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 C.松开溺水者的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倒水 D.使溺水者仰卧,头部垫高,用手按压其腹部 8、在思维训练课中,教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途,小丽只想到了纽扣可以钉在衣服上用来扣衣服这一用途,却想不到纽扣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装饰衣服等其他用途。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A.近因效应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D.负迁移 9、小沈因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是______。 A.高尚的学习动机B.附属性学习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D.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10、赵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______。 A.整体型B.序列型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 题(含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赵老师在数学《第一场雪中》时,播放了北方漫天大雪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下雪场景,他运用的教学手段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答案】 B 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答案】 B 3、班杜拉认为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A.效能期待 B.替代强化 C.观察学习 D.归因方式 【答案】 C

4、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语词逻辑思维 【答案】 A 5、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实验室实验法 【答案】 B 6、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置 【答案】 A

7、教师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工厂、博物馆、社区等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称为()。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 C.课堂教学 D.探究教学 【答案】 A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的观察力的特点( ) A.目的性较差 B.缺乏精确性 C.缺乏顺序性 D.较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答案】 D 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 C 10、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太原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汇编(共370题)

太原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汇编 (共370题) 1、在我国招生专业目录里有“小学教育专业”,而不是按传统的语、数、外等专业设置。这表明国家把小学教师的培养定位在()。(单选题) A. 专才教育 B. 通才教育 C. 无专长教育 D. 普通教育 试题答案:B 2、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单选题) A. 生活性 B. 计划性 C. 组织性 D. 系统性 试题答案:A 3、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单选题) A. 校长 B. 班主任 C. 科任教师 D. 教导主任 试题答案:B

4、()法是在解答实际问题时,为了寻求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从“未知”想“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单选题) A.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类比法 试题答案:A 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能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单选题) 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试题答案:D 6、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单选题) A. 班主任 B. 班委会 C. 共青团 D. 少先队 试题答案:A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单选题) A. 班主任的要求 B. 共同的活动 C. 共同的奋斗目标 D. 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试题答案:C

8、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单选题)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非正式评价 试题答案:A 9、在闭卷考试时,小明看到题目后首先在头脑中呈现出了问题的答案,他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单选题)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试题答案:D 10、新的学期开始了,陈老师为了测验班内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组织了一次摸底测验,这种测验属于()。(单选题) A. 安置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试题答案:B 11、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 )(单选题) A. 思想教育 B. 法制教育 C. 心理教育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取正式编制的老师。每年的事业单位的考试,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取编制之后的老师,也可以得到五险一金,周末双休,寒暑假带薪休假,节假日福利,退休有保障等。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2.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 )、年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 A.顺序性 B.层次性 C.自主性 D.广泛性 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4.科学学习要以( )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实践

5.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能力分组制 6.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个别化学习?( ) A.通过讨论、问答、交流等形式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教学信息 B.由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或聆听音乐教材、做笔记等获得教学信息 C.教师通过讲授、谈话、板书、演示等向班级或一组同学传递教学信息 D.根据教学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多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方式 7.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 )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初目标。 A.课程学 B.社会科学 C.教育学 D.教育心理学 8.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 )。 A.独自学习 B.自由学习 C.主动学习 D.个体学习 9.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对备课的反思 B.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A.科顿 B.波斯纳 C.布鲁纳 D.布鲁巴奇 【答案】 B 2、(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 B 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答案】 B

4、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答案】 C 5、班队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 )。 A.教育性原则 B.自主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答案】 A 6、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越高。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结构性 【答案】 C 7、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A.尝试与顿悟 B.同化与顺应

C.平衡与守恒 D.刺激与反应 【答案】 B 8、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佛洛伊德 【答案】 B 9、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答案】 C 10、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 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阶段。 A.成熟 B.组建 C.核心形成 D.自主活动 【答案】 C 2、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的,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是() A.社会认知 B.社会体验 C.社会性交往 D.人际认知 【答案】 A 3、节俭属于性格的()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

【答案】 A 4、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判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他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创造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环渐进原则 D.因势利导原则 【答案】 B 5、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下学期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下学期 【答案】 B 6、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怎样培养人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答案】 D

7、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D 8、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高原现象 B.抑制现象 C.遗忘现象 D.挫折现象 【答案】 A 9、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堂课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人方式是()。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答案】 A 10、下列植物中,()属于茄科的植物。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 试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 B 2、“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是学校管理的哪一种方法()。 A.行政指令管理方法 B.法律约束管理方法 C.思想教育管理方法 D.经济手段管理方法 【答案】 A 3、教育机会均等体现了()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答案】 C

4、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是教育的()功能。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育人 【答案】 A 5、(2020年真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赏识与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A.蝴蝶效应 B.鲶鱼效应 C.马太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 D 6、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并能积极引导学生,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B

7、在小学教学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A.单一式 B.直线式 C.活动式 D.螺旋式 【答案】 D 8、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答案】 C 9、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答案】 A 10、表现在个体行为目的性、果断性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 试试卷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A.操行评定 B.成绩评定 C.道德评定 D.素质评定 【答案】 A 2、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实验课程 【答案】 C 3、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在说自己孩子没考好的原因.如“孩子只是碰巧没看清这道题而已”“这次的卷子比较难”。我们不赞成这样分析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 A.归因于运气,是内在不可控的 B.归因于工作难度,是外在不稳定的 C.归因于外部原因,不利于孩子进行操作,不利于培养努力的学习品质 D.归因于外部环境,有利于孩子建立信心

【答案】 C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她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B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 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B.坚持德育为先 C.坚持能力为重 D.坚持全面发展 【答案】 A 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答案】 A

7、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应考虑( )。 A.逻辑顺序 B.心理顺序 C.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D.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 【答案】 C 8、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激励 B.情感交流 C.信息传递 D.沟通 【答案】 D 9、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目的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答案】 D 10、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少先队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卷(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就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而言,这一说法更认可______。 A.内发论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双因素相互作用论 2、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______。 A.德育B.美育C.体育D.智育 3、小红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也是可以被改变的。小红处于______。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4、班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等属于班级管理中的______。 A.目标管理B.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D.平行管理 5、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__。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 6、陈老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的集体讨论,对某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鉴定,并制订出矫正和改进措施。这种个案研究方法是______。 A.追踪法B.追因法 C.产品分析法D.教育会诊法 7、如果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的有______。 ①大量冷水冲淋②正红花油涂抹患处 ③患处涂抹牙膏④立即脱去单薄贴身衣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8、小明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刚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小军的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过第一名等。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9、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______。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0、语文老师在给小学生讲解“办”字时,说“办事需出力,出力要流汗,所以‘办’字由‘力’字和两点组成”。该教师运用的是______。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 11、学过电子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比较容易,这种迁移类型是______。 A.水平迁移B.逆向迁移 C.垂直迁移D.负迁移 12、张老师在教研活动课上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应该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中。由此可知,这位老师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 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答案】 B 2、既是整个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的是( )。 A.分析教学对象 B.确定教学目标 C.制定教学策略 D.设计教学评价 【答案】 B 3、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4、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再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答案】 A 5、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认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答案】 B 6、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工作分析模式 B.任务分析模式 C.目标模式 D.过程模式

7、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 B 8、(2020年真题)“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答案】 C 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 A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单选题(共50题) 1、下列关于“先行组织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 B.与新旧知识均有关联 C.概括和包容水平低于将要学习的材料 D.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 【答案】 C 2、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答案】 C 3、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答案】 B 4、“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D.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答案】 C 5、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 B 6、下列哪个不是严重割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A.压迫止血法 B.止血点指压法 C.止血带止血法 D.缠布止血法

【答案】 D 7、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答案】 B 8、下列不属于教案的类型的是() A.新授课教案 B.复习课教案 C.实验课教案 D.总结课教案 【答案】 D 9、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山西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汇编(共355题)

山西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汇编 (共355题) 1、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单选题) A. 基础型课程 B. 发展型课程 C. 知识性课程 D. 工具性课程 试题答案:A 2、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9环,投中外圈得8环。小刚投中两次,能得到()种不同的环数。(单选题) A. 3 B. 6 C. 8 试题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意思不同的一句是()(单选题) A. 这件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B. 这件事他肯定知道。 C. 他不可能知道这件事。 D. 难道他不会知道这件事吗? 试题答案:C 4、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的评价属于()。(单选题)

A. 配置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试题答案:B 5、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单选题)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社会意识形态 D. 民族文化传统 试题答案:B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是( )。(单选题)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雄辩术原理》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试题答案:C 7、物理课上,老师制作了f1ash来展示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所受到的力。这种教学方式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单选题) A. 差异律 B. 活动律 C. 组合律 D. 强度律 试题答案:B

8、一个乒乓球的重量约3()(单选题) A. 千克 B. 克 C. 吨 D. 厘米 试题答案:B 9、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单选题)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标准参照评价 D. 常模参照评价 试题答案:D 10、监利水文站用来测量水位高低和变化情况的选用()统计图。(单选题)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试题答案:B 11、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的反思过程是( )。(单选题) A. 纵向反思 B. 横向反思 C. 个人反思 D. 集体反思 试题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