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七个发展战略之一,而在其他六个以往已经提到的发展战略中,并没有包括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然而,脱离新型城镇化战略而独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恐怕会收效甚微。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地矛盾。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年虽然有所降低,但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所做的贡献。中国现有2.8亿农民工,至少一半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算作城镇常住人口,他们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他们的收入算在城镇居民里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定是扩大的。而国家统计局实际上是把农民工寄回或带回家去的收入算作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缩小了。

另外,尽管到2020年扶贫攻坚任务会如期完成,但中国目前贫困线是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2016年约为30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考虑到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若应参照2.5美元/人/天的较高贫困标准,则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所以说,农村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

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从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失衡来看,2017年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7.9%,但是农村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算还有41.48%,若按照户籍人口,还有57.8%,至少1/3的劳动人口还在农村就业,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三、第二产业。

中国的粮食单产,以2014年为例,按实际耕地面积计算的粮食耕地单产440公斤,只及气候生产潜力相近的日本、荷兰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英国、法国、韩国70年代中期以及德国80年代中期,美国9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且也只相当于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的单产潜力的36%。以农业就业人数和农业增加值来衡量,

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及2006年高收入国家的9.9%,欧元区国家的11.8%,日本的14.4%,美国的41%。

要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就是人地矛盾。中国农村的农地经营均额异常狭小,20亿亩耕地由2.2亿农户平分,大概每户8.7亩,这在全世界属于超小规模。和超大规模的澳大利亚相比,是1:7043,和大规模的加拿大比,是1:563,和中等规模的欧盟相比,是1:56,就是和小规模的国家日本比,是1:10。要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减少农民,让大量的人口从农业就业转变为非农业就业,并从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

中国为解决三农问题,最初走的是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道路,实践证明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当改革开放的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大量乡镇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要向城市转移,由此中国开启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2005年也就是12年前,国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我认为新农村建设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20字方针,即“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没有一个字涉及土地制度,没有一个字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型,更没有一个字涉及城市化。离开了这三点,谈

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_城市建设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_城市建设学习个人总结范 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_城市建设学习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根据县委安排,我有幸参加金寨县赴上海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近10天的培训,我聆听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精彩的授课,从城乡规划管理、景观设计、城镇色彩、美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讲座,到外出参观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奉贤区美好乡村建设,再到学员们就我县城乡规划建议、垃圾处理等问题的相互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对城镇化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我乡的集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今后开展工作也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一、增长了见识,认识到了城乡规划的重要性。老师们结合案例的讲解及实地的考察让我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分不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合理的城市布局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环境生态发展的关键。严格实施规划,对于加快区域内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增加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增长了才干,掌握到了城乡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涵。规划是先导、是龙头、是建设的纲领。要想把乡域建设好,必须要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利用科学管理手段,强化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功能,

通过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的框架逐步拉开,城市的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的功能日渐完善,使社会经济呈现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增长了动力,体会到了学习建设规划知识的紧迫性。老师们的高深理论和实际的操作技能,让我望尘莫及、佩服羡慕,随之而来的是努力学习的动力。特别是目前全县处于“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更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学习城乡建设规划方面的知识,多渠道收集材料和信息,学习其他地方经验,掌握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为乡域建设打好基础。 城乡规划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修路建房,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是多维空间资源的合理配制。包括道路规划、节点选择、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经济等等。它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涉及乡镇工作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城乡社会综合开发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乡状况,加上学习后的认真思考,我认为:在推进乡域建设上,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规划,以“三集中”为抓手,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带动,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新经济组织,创建好班子,塑造新风貌,为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基础。结合果子园乡实际,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广泛传播。回乡之后,我会立即通过中心组学习,集体学习、乡村干部大会将这次在同济大学所学的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知识传播到全体乡村干部中,让乡村干部了解城市规划管理、道路交通规划、景观设计、

乡村振兴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

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士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选”、“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素。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

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

学习“新型城镇化”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学习,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根据所学、所获,谈一下我的认识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以及具体措施。 一、从学习中体会认识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必须突出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在把握大势、前瞻未来中消除各种疑虑,全面增进共识。城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面对各地咄咄逼人的竞争局面,面对上级领导的殷切期望,面对群众求进思变的迫切愿望,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当前、关系长远,必须突出前瞻思维,坚持科学规划,努力在塑造特色、彰显个性中选准坐标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划科学是最大财富,规划不好是最大浪费。我们要抱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七分规划、三分建设”的理念,在规划上眼光要远、眼界要宽,要舍得花钱,敢于聘请高资质、高水平的专家来帮助设计、科学论证,确定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布局形态和用地结构。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民生、牵动全局,必须突出精品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在统筹城乡、整体推进中拉开城市框架,打造建设精品。城市是凝固的艺术,一旦成型便难以改动。我们必须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在城乡建设中站位要高、谋划要远。坚持打造精品的原则,妥善处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在坚持大手笔开发、大气魄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功能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必须突出精细理念,实施科学管理,努力在转变观念、学习先进中规范秩序,营造优越环境。“金规划、银建设、铁管理”是城镇化发展进步的“三部曲”。建设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反映的则是当政者的工作能力。我们要拿出矫枉必须过正的决心和力度,彻底整顿规范城镇秩序,还广大群众一个整洁有序的城镇环境。 二、在思考中创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道路建设、廊道建设、住宅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同时,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群众工作做不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在当前关键时期,各项工作纷繁复杂,我们唯有在工作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化解当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一是如何解决拆迁难的问题。临城的棚户区改造涉及拆迁群众众多,时间之紧、任务之重、群众之难,我们做到了提前谋划、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的方式,派出多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动员一家、丈量一家、拆迁一家,使拆迁进度同农户搬迁进度齐头并进,绝不拖拉推后。对于群众思想有顾虑的,我们工作组人员苦口婆心、耐心引导,将群众的疑虑逐个打消,帮助群众寻找暂时安置地点,帮助搬迁。 二是如何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在土地方面,我们依据枣庄市出台的《关于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流转加快推进新型农村身躯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加快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我们成立临城街道农村土地综合利用开发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速土地流转步伐。

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工业化要求城市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建国后前30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民间投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弥补了国家资金紧张的不足,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 二、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准确地论述了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制度,且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规划指导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尽管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更容易由于规则不统一、不透明而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2.小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城镇发展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争地现象日趋突出。 3.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尚未起到通过大量吸纳农业人口和促进乡镇企业集中,来缓解人地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4.小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生态遭破坏。 5.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加重农民负担,目前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乱铺摊子现象。 三、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尽快在全国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而且一定要涵盖新进入城镇的居民。在条件成熟时自下而上地依次放开小城市和大中城市,最后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户籍管理。逐步打破长期限制

最新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精选 【篇一】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

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 工业化要求城市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建国后前30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民间投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弥补了国家资金紧张的不足,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 二、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准确地论述了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制度,且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规划指导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尽管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更容易由于规则不统一、不透明而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2.小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城镇发展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争地现象日趋突出。 3.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尚未起到通过大量吸纳农业人口和促进乡镇企业集中,来缓解人地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4.小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生态遭破坏。 5.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加重农民负担,目前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乱铺摊子现象。 三、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尽快在全国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而且一定要涵盖新进入城镇的居民。在条件成熟时自下而上地依次放开小城市和大中城市,最后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户籍管理。逐步打破长期限制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同时,要结合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积极探索对新落户的城镇居民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的措施,提高他们对城镇生活的适应能力。 2.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小城镇化发展目标 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各地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从我国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处在不同的阶段,因而在小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上切不可盲目照搬攀比,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求发展。 3.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中,强化小城镇的集聚功能 积极推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小城镇的集中,这是从根本上强化和扩大小城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七个发展战略之一,而在其他六个以往已经提到的发展战略中,并没有包括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然而,脱离新型城镇化战略而独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恐怕会收效甚微。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地矛盾。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年虽然有所降低,但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所做的贡献。中国现有2.8亿农民工,至少一半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算作城镇常住人口,他们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他们的收入算在城镇居民里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定是扩大的。而国家统计局实际上是把农民工寄回或带回家去的收入算作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缩小了。

另外,尽管到2020年扶贫攻坚任务会如期完成,但中国目前贫困线是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2016年约为30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考虑到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若应参照2.5美元/人/天的较高贫困标准,则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所以说,农村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 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从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失衡来看,2017年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7.9%,但是农村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算还有41.48%,若按照户籍人口,还有57.8%,至少1/3的劳动人口还在农村就业,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三、第二产业。 中国的粮食单产,以2014年为例,按实际耕地面积计算的粮食耕地单产440公斤,只及气候生产潜力相近的日本、荷兰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英国、法国、韩国70年代中期以及德国80年代中期,美国9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且也只相当于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的单产潜力的36%。以农业就业人数和农业增加值来衡量,

关于赴重庆参加城市建设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赴重庆参加城市建设 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心得 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市城市建设管理干部重庆培训班,在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重庆博众研究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这次培训班,虽然时间比较短暂,却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感触颇深。通过聆听多名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特别是参观重庆市南滨路、规划展览馆、观音桥、互联网产业园和璧山区,我感到收获很大,启发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优化和丰富了知识结构,更新了建设管理理念,提升了应用能力水平,取得了预期效果,对今后开展工作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一、主要收获和体会 通过培训,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明确将城镇化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今年,中央专门召开会议将城市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市建设“国际明星城市”和“戈壁明珠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组织开展城市建设管理专题培训班,很有意义、很

有必要、也很及时。 一是更新了知识结构。此次培训从城市规划基础理论、新型城镇化规划管理、城市的文化与建设美学、智慧城市的思考和实践、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入手,通过对规划理念、生态保护、城镇化发展、互联网产业、金融支撑、产城融合、规划与智慧城市建设等知识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城市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现代城市转型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的能力。通过学习培训,接触了前沿信息,提升了研判能力,丰富和更新了知识结构。 二是启发了工作思路。培训中既有生动的案例实践指导,又有巧妙的思维启迪。如通过对河北省香河县安平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案例的学习,并参观“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璧山区,对比我区村镇建设改造模式单一、方法不多,启发了我们根据不同村镇生态、生活、生产实际,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农民规划发展的思路。在“城市的文化与建筑的美学”学习中讲解到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新的城镇化不是新的“造城运动”,不是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空间的扩张,而应该以改进城市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等内涵为核心。考察重庆市新商业区观音桥,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2020年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发言2 产业兴旺是重点。对最为基层的农村而言,如果没有1个兴旺的产业去支持其发展,就不可能有明显的进步与提升,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点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延续。 生态宜居是关键。诚然如此,倘若只要金山银山不顾及绿水青山,这只能是走不可延续发展的老路,有悖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绿色发展的理念。 乡村文明是保障。没有1个好的投资或发展的外部环境,那末就没有1个稳定的基础,发展的条件是稳定,大环境的稳定就是最强有力的保障。 治理有效是基础。实现乡村文明1方面是要依托我们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宣扬,从思想观念上转变本来落后的、不文明的行动,另外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从客观上监督管理不文明等行动,从基础上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总要求就是总书记提出的20个字: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5位1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对城乡关系进行历史性的重新定位,实际上是1个战略转型,即城乡1体,农村优先,终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类转型说明,农村农业工作是中国全局性、战略性、决胜性的工作。 我们所有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改良民生,人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否是检验我们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实现了全面的生活富裕,才是从本质上实现了摆脱贫困的条件,从根本上实现了乡村振

兴。 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既是对先前“3农”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性的指点,只有我们1步1个脚印去推动,1个环节1个环节去落实,终将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4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4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5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恍如经历了1次文化之旅,1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依然回味悠久,也引发了我对乡村振兴的1些思考…… 党的109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期“3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遵守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晓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乡村来讲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多是1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多是1间破旧的祠堂,多是1出故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1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址、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不管是农业还是第3产

乡村振兴战略满分答案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答对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要做好社区的工作,管理好社区的环境,提高环境的质量。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体会吧! 社区工作者培训心得体会篇1为贯彻落实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12月9日陈向阳区长调研社区工作精神,整肃社区作风纪律,加强对社工的教育和管理,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区社区局于12 月21日在区教育局六楼举办了社区专职社工培训班。培训会由社区局副局长郝晓军主持,社区局局长张锦山在开班仪式上作动员讲话。此次培训邀请区委党校高级讲师陈雅萍,山西省资深心理专家、山西交通广播和太原电视台特邀嘉宾王铮分别就转型跨越创新社区管理和心理疏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授。 这次培训令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到社区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我们在社区只是做着一些琐碎小事,但一样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心。听了陈雅萍讲师对当前世情、国情、省情的讲解分析,使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袁纯清书记讲的为什么要跳起来摘桃子原因。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三大转型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转型。如何做好这三大转型就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事情。再有就是学习了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稳中求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当前我省的省情来说,20xx年11月30日山西获批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为什么要转型,转型发展是山西的主题。如何转型?首先,农业现代化(第一产业),第二是工业新型化(第二产业),其次市城城镇化(第三产业),最后达到城乡生态化(最终目的)。 最后陈老师还就社区服务讲解了如何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创新社区服务。主要是树立大社区意识,强调社区工作的综合性,增强社区的综合协调服务能力。要完善自治功能,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参与,加强社区服务与管理创新,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宜居宜业城区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张局长指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社区服务质量,今后要大力实施社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鼓励社工通过学习考取社会工作中级证书和心理咨询师;要进一步整肃社区纪律作风,加强对社工的管理考核,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社区工作是政府各项工作的基础,社区虽是自治组织,实际却承接了从政府分配下来的各项任务,上为当地政府分忧,下为辖区百姓解难。确切地道出了当今居委会工作的实际作用,因此社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政府的形象。社区工作做得好,党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10.13999/https://www.360docs.net/doc/844063129.html,ki.scyj.2019.01.015经济观察 MARKETING RESEARCH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颜家瑶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而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本文以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以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简略探析城乡融合发展的路h。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_、弓I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单纯关注 规模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乡村“空心”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文件的 颁布旨在实现城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目 标、路径以及战略任务做出具体规划部署。与传统城镇化有所 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以积极推 进农民市民化转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等作为其主要任务内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 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最为突出 的表现就是乡村发展滞后性明显。我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实 现最终发展目标,就需要对现存的这一不足进行很好的弥补。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的发展目标、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了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体制等的切实建立、健全与完善;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促进城 市资源要素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实现了新型工业化、言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期间,实现 了农村产业、乡村建设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 由此得到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全面 振兴乡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从中不难看出乡村 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并非独自运行,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皆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城乡融合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问题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 统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作为城镇化载体的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已经面临着城市发展饱和的状态。城镇 化虽然能通过发挥其产业、人□的集聚效应帯动所在区域内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增收,但也容易对迁出地产生负 面影响,如新“三农”问题。城镇化造成的空心村庄面临着农村 人□的“空心化”和居住结构的“空心化”。前者指的是中青年 农村劳动力集中涌向城市。而其他留守劳动力生活在农村地 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者指的是空心村庄面临原始农村空间的混乱布局,缺乏住 宅功能和不协调的城乡空间的问题。新“三农”问题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 (二)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题 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与城镇化作用必然伴随 土地占用规模增加的刚性需求的基本规律,一些地方政府在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耕地违法幵发,长期以来粗放的城镇 化发展方式所造成的耕地流失,已经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尽管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 地幵发的“占补平衡”,严格遵守1)亿亩耕地红线,但每年耕 41

中心小学 参加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业务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黄** 2019 年4月24 日至4月29 日我有幸参加了滕州市教体局组织的业务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我们聆听了肖远骑、袁奋光、曹廷珲、胡卫平、谢文辉等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及冯军、罗坤、穆怀宇、高杨杰等知名校长的专题讲座,每一个讲座,都是一次头脑风暴,都是一次丰盛的思想盛宴,洗涤着我们陈旧的教育思想,催生着我们新的教育智慧,点燃着我们新的教育激情。参观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西安曲江南湖小学、西安高新第一、第二学校等西安乃至全国名校,让我对学校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研究自己的得失。同时这次为期6天的研修学习,让我有了静下心来学习、思考的机会。 做业务校长六年来,有辛酸,有喜悦,有委屈,有欣慰。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日益提高,我校生源急剧增加,已有2013年的530人增加到现在的1620人,2014年建成的新校最初设计规模为容纳30个教学班1500人,现在看来学校盖小了。新状况、新形势下,遇上了学校再发展的瓶颈。 要想突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自身素养、意识、理念、手段上有所突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虽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面对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提高,我们还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次研修培训,如及时春雨,为我对如何着眼本校实际,突破瓶颈,谋求学校发展启发很深。 一、更新观念,着眼长远。 培训期间,众多教育专家、教授、校长给我们做了精彩纷呈的讲座,引领我们接触教育教学最新、最前沿的理论和思想,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现状,认真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试题100分.pdf

乡村振兴战略 1.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2.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1.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2.XXXX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3.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4.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2019社工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合集

2019社工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合集 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下面是小编推荐的社工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借鉴。 精选社工培训心得体会(一) 随着社区工作越来越被重视,新型服务型社区在转型和不断建设的同时面对着各种问题和社区治理特点的转变。在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下本着“提高社区综合服务效能和增强居民满意度”的原则,增强社区工作人员如何开展社区工作,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实效,进行一场有规模、有谋划、有导向的社工培训活动。5月2日下午,话园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首先,由健园社区周晓红书记围绕培训主题讲述了社区工作经验和方法,从不断加强在学习能力、加强观察和分析能力、加强同理心和感染力等六大项内容进行阐述。这次培训课程在周书记的精心准备下,利用自己十几年积累的社区工作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社区工作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困难,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培训课程中还列举了很多案例,从案例中察觉并提炼工作方法,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着实让我们在服务居民的同时能更好地创新社区为民服务,以及业务工作能力上得到提升。最后,街道副主任李世民做了点评,针对社区现状问题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提出了相关要求,目前社区工作的滞歇、责任意识淡薄、观念的转变、弄虚作假、盲目自信、工作方法的僵化等突出问题进行指出。同时,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管理和服务社区居民提出了相关意见,全方位的剖析了当前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 本次培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指导性,对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很大帮助,让我们受益匪浅,重新梳理和调整自身的问题和工作方法。社区工作者,不光要管理社区内的一些日常小事,更重要的是系统的、全面的、多层次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追求,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

小城镇建设学习心得

小城镇建设学习心得 我学习?小城镇建设?的心得体会;工业化要求城市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今后的几十年里,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建国后前30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相伴生的小城镇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民间投资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有效地分流了大中城市发展的压力,弥补了国家资金紧张的不足,拓展了城乡商品市场拉动了城市化需求。 二、我国农村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准确地论述了小城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制度,且管理粗放,缺乏强有力的法制规范和规划指导目前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制约尽管有所缓解,但仍然是重要的约束因素,这一方面造成农民进入城镇缺乏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更容易由于规则不统一、不透明而给农民带来许多额外的高负担,提高了农民进入城镇的

成本,也容易由此滋生腐败现象。 2.小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受限,城乡争地加剧。我国土地资源有限,每年城镇发展而使耕地减少的事实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乡争地现象日趋突出。 3.小城镇数量的增加尚未起到通过大量吸纳农业人口和促进乡镇企业集中,来缓解人地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4.小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市生态遭破坏。 5.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依靠行政力量推进,加重农民负担,目前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急功冒进,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乱铺摊子现象。 三、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形成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尽快在全国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现有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而且一定要涵盖新进入城镇的居民。在条件成熟时自下而上地依次放开小城市和大中城市,最后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户籍管理。逐步打破长期限制 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同时,要结合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极探索对新落户的城镇居民进行工作技能培训的措施,提高他们对城镇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