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以贵州金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

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金沙县城乡可持续发展,金沙县城乡规划局特委托浩丰规划设计集团编制《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金沙县有1400 余年的历史,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北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坐落于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是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本次规划的范围是2015 年底金沙县所辖的行政范围。金沙县下辖25 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528 平方公里。

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评估

城镇发展不均衡,但发展潜力大

我们经多次实地勘察发现,金沙县城镇体系呈现出“乡镇职能相对单一、城镇发展重点不突出、城镇化水平落落后、发展不均衡、乡村经济较为薄弱”等特征。但是近年来金沙县城乡面貌已经逐步改善,城镇化发展较快,新农村建设走在贵州省前列。我们与当地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后,认为金沙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梳理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五类旅游资源。

二、总体发展目标

立足于生态文明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基于上述研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将金沙县打造成为贵州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西南地区重要能源深加工基地、黔西北区域重点商贸城市、西部30强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3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管理体制、城乡收入分配等,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三、规划编制重点

以宏观、区域协调与整合为主

①解读金沙县发展条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②解读金沙县域产业发展条件,确定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③合理确定县域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城镇化战略与目标。

④合理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结构与用地布局。

⑤完善县域综合交通体系。

⑥完善县域社会服务事业和基础设施,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⑦划定空间管制分区,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⑧制定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并提出规划实施的时序。四、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以金沙县城为核心、以重点镇为支撑

为解决金沙县域村镇体系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调整,重点应在扩大城市及中心镇规模,提高金沙县城镇体系首位度,同时结合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普遍扩大各城镇、乡集镇用地和人口规模,以进一步拓展城乡经济空间。至2030 年,逐步形成以金沙县城为核心,以重点镇为支撑,构建以“中心城市——副县级城镇——重点镇——一般镇乡”的等级结构体系。

▲至2030 年,形成1 个中心城市,2 个副县级中心城镇,5 个重点镇,14 个一般镇乡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六、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两心三轴三片

按照“核心带动、点轴结合、组团式布局”的要求,结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本规划进一步优化了金沙县城镇建设布局,着力构建“两心三轴三片”的城镇空间结构,加快促进县域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重点区域发展策略七、县域产业布局规划一区六园多点、七大板块

金沙县未来的发展应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县域发展格局。

▲一区:金沙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园:循环经济园、民营经济聚集园、乌江旅游休闲园、民族风情生态观光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安矿产工贸园。

八、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一城集散、三极支撑,一带辐射

我们结合金沙县本地的旅游资源,并与周边区域的旅游衔接相合作,构建了“一城集散、三极支撑,一带辐射”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以金沙县城为中心,全力推进山水田园城市建设;以安底温泉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冷水河旅游区、三丈水旅游区为支撑,三面突破,引爆市场,树立核心品牌形象;通过环城乡村游憩带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七个发展战略之一,而在其他六个以往已经提到的发展战略中,并没有包括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然而,脱离新型城镇化战略而独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恐怕会收效甚微。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地矛盾。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年虽然有所降低,但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所做的贡献。中国现有2.8亿农民工,至少一半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算作城镇常住人口,他们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他们的收入算在城镇居民里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定是扩大的。而国家统计局实际上是把农民工寄回或带回家去的收入算作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缩小了。

另外,尽管到2020年扶贫攻坚任务会如期完成,但中国目前贫困线是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2016年约为30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考虑到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若应参照2.5美元/人/天的较高贫困标准,则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所以说,农村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 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从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失衡来看,2017年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7.9%,但是农村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算还有41.48%,若按照户籍人口,还有57.8%,至少1/3的劳动人口还在农村就业,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三、第二产业。 中国的粮食单产,以2014年为例,按实际耕地面积计算的粮食耕地单产440公斤,只及气候生产潜力相近的日本、荷兰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英国、法国、韩国70年代中期以及德国80年代中期,美国9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且也只相当于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的单产潜力的36%。以农业就业人数和农业增加值来衡量,

乡村振兴战略满分答案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答对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10.13999/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41095.html,ki.scyj.2019.01.015经济观察 MARKETING RESEARCH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颜家瑶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而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本文以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以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简略探析城乡融合发展的路h。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_、弓I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单纯关注 规模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乡村“空心”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文件的 颁布旨在实现城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目 标、路径以及战略任务做出具体规划部署。与传统城镇化有所 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以积极推 进农民市民化转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等作为其主要任务内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 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最为突出 的表现就是乡村发展滞后性明显。我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实 现最终发展目标,就需要对现存的这一不足进行很好的弥补。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的发展目标、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了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体制等的切实建立、健全与完善;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促进城 市资源要素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实现了新型工业化、言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期间,实现 了农村产业、乡村建设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 由此得到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全面 振兴乡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从中不难看出乡村 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并非独自运行,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皆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城乡融合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问题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 统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作为城镇化载体的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已经面临着城市发展饱和的状态。城镇 化虽然能通过发挥其产业、人□的集聚效应帯动所在区域内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增收,但也容易对迁出地产生负 面影响,如新“三农”问题。城镇化造成的空心村庄面临着农村 人□的“空心化”和居住结构的“空心化”。前者指的是中青年 农村劳动力集中涌向城市。而其他留守劳动力生活在农村地 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者指的是空心村庄面临原始农村空间的混乱布局,缺乏住 宅功能和不协调的城乡空间的问题。新“三农”问题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 (二)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题 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与城镇化作用必然伴随 土地占用规模增加的刚性需求的基本规律,一些地方政府在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耕地违法幵发,长期以来粗放的城镇 化发展方式所造成的耕地流失,已经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尽管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 地幵发的“占补平衡”,严格遵守1)亿亩耕地红线,但每年耕 41

乡村振兴战略试题100分.pdf

乡村振兴战略 1.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2.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1.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2.XXXX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3.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4.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以贵州金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 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金沙县城乡可持续发展,金沙县城乡规划局特委托浩丰规划设计集团编制《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金沙县有1400 余年的历史,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北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坐落于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是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本次规划的范围是2015 年底金沙县所辖的行政范围。金沙县下辖25 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528 平方公里。 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评估 城镇发展不均衡,但发展潜力大

我们经多次实地勘察发现,金沙县城镇体系呈现出“乡镇职能相对单一、城镇发展重点不突出、城镇化水平落落后、发展不均衡、乡村经济较为薄弱”等特征。但是近年来金沙县城乡面貌已经逐步改善,城镇化发展较快,新农村建设走在贵州省前列。我们与当地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后,认为金沙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梳理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五类旅游资源。 二、总体发展目标 立足于生态文明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基于上述研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将金沙县打造成为贵州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西南地区重要能源深加工基地、黔西北区域重点商贸城市、西部30强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3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管理体制、城乡收入分配等,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三、规划编制重点 以宏观、区域协调与整合为主 ①解读金沙县发展条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②解读金沙县域产业发展条件,确定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③合理确定县域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城镇化战略与目标。 ④合理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结构与用地布局。

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与规划详解

作为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机构,绿维文旅以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从产业规划、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多个角度出发形成乡村振兴规划的逻辑结构,构建了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纲领的省市县乡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和乡村振兴的五大规划体系。

在上述规划体系下,绿维形成了乡村振兴规划技术路线,每一个规划都包含相对应的具体结构。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架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基于国土资源规划基础架构,以产业规划、建设规划、生态规划为内容,遵循产业发展逻辑,用改革与创新理念带动乡村人口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宜居乡村,实现田园乡居生活新梦想。具体而言,包含两大分析、四大目标、六化手法、一大空间规划、九大专项规划、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包装和三年行动计划。 (二)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是落地规划,村庄到底怎么干?村庄未来是什么样子?中国的乡村建设到底如何发展?这是村庄规划落地的焦点。因此,村庄规划需要围绕繁荣的乡

村经济、便捷的生活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鲜明的乡土文化、高效的乡村治理而展开。由此,林峰博士提出未来村庄发展的五种结构类型。 1 、城市化结构 城市化结构的村庄分布在各大中心城市周边,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由郊区融入城市,形成花园城市组团。这类村庄非常容易实现与城市的社保一体化、消费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等,最终实现全面城市化。 2 、小城镇结构 小城镇结构村庄一般分布于县、镇乡及其他小城市周边村庄,人口规模在1-5 万人之间可以称之为小城镇,超过5 万人口的小城镇可以打造成为镇级市。在这

类村庄的发展中,产业是关键,在具备一定工业基础且服务业相对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村镇融合,形成产居一体结构,从而实现就地城镇化。 3 、中心村结构 中心村的人口规模在3 千-1 万人之间,是基于现有村庄资源整合,按照搬迁撤并、集聚提升、特色保护的思路,通过空间重构、功能转型、产业复兴、人口回流、用地优化、文化活化等方式形成的一种乡村现代化模式。 4 、特色村结构 历史文化特色村、民俗风情特色村、自然风光特色村、产业经济特色村等是乡村振兴特色化需要保护的四种类型。特色村的形成发展,首先要找准特色村庄的特色优势,明确开发和保护重点。 5 、多样化组合结构 村庄的多样化结构模式是按照就地城镇化和乡村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结合复杂地域村庄发展现状情况,以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居住条件、公共服务及文化等五大内容提升为指导,形成该区以自然村庄、特色村庄、集中化大村落(中心村)、建制镇或特色小镇等为内容的多样化多层次结构模式。

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与城镇化是互补关系!

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与城镇化是互补关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各地纷纷运用重大举措,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积极响应。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是互补 城镇化如火如荼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要素资源向城镇的聚集流动,包括人口、劳动、土地、资本等等。受到城市资源的吸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外出务工或进城上学等,造成村落逐渐空心化,留下来的更多的是老弱病残,尤其是年轻人对城市的向往更为热切。从全球发展规律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空心化,人口逐渐减少的农村一定意味着农村的衰落吗? 答案是如果我们守在原地,不对现有资源进行重组,乡村的衰落将是必然的。但是,良好的市场条件下加之政府“看得见的手”是可以实现要素更好地自由流动,资源更好地进行配置,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协同发展,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同步推进。

实际上,资本的聚集和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城市的不断繁荣,劳动力必然不断从农村移向城市,在给定土地总量的情况下,这有利于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同时,对比国外的大农场规模化农业,中国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分散小农经济基本上未实现跨越式生产变革,尽管我们的第二三产业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命中不断迭代更新创造财富。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明智举措,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这是时代对乡村发展新格局的召唤。 首先,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产业要素环境。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关键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镇化发展集聚的人才、信息、资本等各类要素加速了产业发展,“产业下乡”又辐射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例如第一产业会延伸出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等新产业;产品和信息在城乡间流通会催生专业物流、农村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农村特色和生态资源又会衍生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新业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