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10.13999/https://www.360docs.net/doc/969616371.html,ki.scyj.2019.01.015经济观察

MARKETING

RESEARCH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颜家瑶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而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本文以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以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简略探析城乡融合发展的路h。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_、弓I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单纯关注 规模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乡村“空心”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文件的 颁布旨在实现城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目 标、路径以及战略任务做出具体规划部署。与传统城镇化有所 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以积极推 进农民市民化转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等作为其主要任务内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 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最为突出 的表现就是乡村发展滞后性明显。我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实 现最终发展目标,就需要对现存的这一不足进行很好的弥补。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的发展目标、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了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体制等的切实建立、健全与完善;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促进城 市资源要素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实现了新型工业化、言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期间,实现 了农村产业、乡村建设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 由此得到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全面 振兴乡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从中不难看出乡村 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并非独自运行,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皆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城乡融合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问题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

统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作为城镇化载体的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已经面临着城市发展饱和的状态。城镇 化虽然能通过发挥其产业、人□的集聚效应帯动所在区域内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增收,但也容易对迁出地产生负 面影响,如新“三农”问题。城镇化造成的空心村庄面临着农村 人□的“空心化”和居住结构的“空心化”。前者指的是中青年 农村劳动力集中涌向城市。而其他留守劳动力生活在农村地 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者指的是空心村庄面临原始农村空间的混乱布局,缺乏住 宅功能和不协调的城乡空间的问题。新“三农”问题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

(二)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题

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与城镇化作用必然伴随 土地占用规模增加的刚性需求的基本规律,一些地方政府在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耕地违法幵发,长期以来粗放的城镇 化发展方式所造成的耕地流失,已经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尽管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 地幵发的“占补平衡”,严格遵守1)亿亩耕地红线,但每年耕

41

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当前的任务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湘潭市是湖南省面积最小,人口倒数第三的地级市,所辖的县市只有湘潭县和湘乡市两个。但湘潭是重要的农业产区,湘潭县是湖南省第二大的粮食与肉类生产县,湘乡市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的百强县之一。但还存在小城镇建设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专业农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湘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城镇功能辐射作用。小城镇作为沟通农村和大城市的中

间结点,在物资流通、人力周转、信息交流等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加强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一是要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要结合县(市)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县(市)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建设及村庄建设,科学布局,形成有利发展、方便生活的合理网络。二是要打造核心产业。加强与国家、省级规划对接,在《湘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产业资源基础和有利条件,科学修编规划,将农业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及园区规划等相结合,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进行认证布局,建设一批湘莲、沙子岭猪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三是要抓好配套设施建设。重视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严格保证按照规划实施。构建全方位的便民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大与居民每日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中小学、医院等。以提高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使小城镇成为宜居宜业的重要区域,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就业就学就医难等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浅谈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发表时间:2019-04-02T09:54:37.2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吴雅文 [导读] 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科技,引进人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身份证号码:43038119910525XXXX0 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科技,引进人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握农村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将实现农民富裕这一目标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含义;实施路径;农业;农村 一、乡村振兴的含义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体现,同时也是中国迈进新时代发展城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内涵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去理解,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去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应当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个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战略实施进程适时做出调整。始终坚持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推进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富裕。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应当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飞跃。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 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 2.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20个字,但除“乡风文明”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 4.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r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让农村换上新面貌迎接新变化。在政府引导方面,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政策。但同时,要明确政府的引导是为了与市场配合共同起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的灵活与自由。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其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其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应当明晰集体产权,保障农民权益;其三是要将小农经营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发展有机结合,挖掘发展特色农业与规模化经营的潜力与优势。 (二)因地制宜,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由于乡村的气候、地形等条件不一,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不一,所以应当结合每个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发展可持续的产业。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关键作用,其对人才培养、增加就业等有积极作用。加快农村产业发展首先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选择主导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其次要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再次,要合理利用当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然,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创新科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生活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等问题,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创新科技,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发挥科技在新型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培养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此外,应提供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回乡村建设。 (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绿色的乡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在乡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千万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发展了经济,丢了环境,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取。二是要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重视乡村垃圾处理、污水排放以及秸秆焚烧等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 摘要:在新时代建设背景影响下,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从而致使农 村在发展过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新的要求标准。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必须 从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文化注入以及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规划,从 而完成预期的战略目标。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进 行详细的探讨说明。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路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人们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与物质 水平不平衡,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有效解决这个矛盾问题,我国结合 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从而对乡村经济滞后的短板 现象进行合理的解决。 1、对农村改革以及体制进行创新完善 农村改革和体制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必须不断完善农村体制以及 市场化配置,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相关要素进行激活,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市场 水平,尤其是土地方面涉及的生产要素,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和关注,保证乡村集 体经济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对农村现有的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现阶段,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生产水平相对比 较低,最终无法满足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农村对旅游行业并未给 予足够的重视,致使乡村旅游在农业观光体验层面一直停滞不前,导致价值链比 较短。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规划:首先,主要采用家庭 农场、农业种植企业等经营体系,促使土地快速流转,并且运用机械化、智能化 进行生产,不仅有效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还可以解放劳动力;其次,对土地资 源进行合理规划,设置相应的集团商业用地,从而开展集体经济,而农民可以获 得相应的经济红利;最后,对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进行落实,鼓励和帮助农民利 用限制的房屋开展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2、利用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产业类型复制和模仿变得易如反掌,因此,要结合乡村当地特有的资源特色对农业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从而促使产业正常有序发展。首先,要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合理的培育,并且 利用当地特色农作物的优势建设相应的加工厂,例如食品加工厂酒厂等,从而对 农作物进行二次利用,促使农作物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一条专业且具有 特色的农业产业链,不仅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农村的经济。 其次,由于各个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的不同,促使乡村自然资源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因此,结合乡村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于既有农产品特色又有自然资源特色的乡村,必须对主导产业进行明确 的规划,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资本对乡村进行合理的开发。比如乡村可以建 设田园综合体,其主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将循环产业、创意农业以及农事体 验结合为一体,促使乡村快速发展。 3、注入先进文化及正能量精神助力乡村发展 先进文化不仅是乡村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之力。先进 且优秀的文化会给乡村淳朴的民风以及秀丽的风景注入新鲜力,而乡村缺乏先进 文化的注入,则会增大全面振兴的难度。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必须结合当地 的实际情况,对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和传承,同时还要将先进文化注入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

前瞻产业研究院二零一八年六月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五个激活”的驱动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政策、激活组织。这“五个激活”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换言之,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靠改革来驱动,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推进路径。 1、激活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乡村振兴 尤其是在实现产业兴旺中的作用。激活市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功能的改革。即以完善产权制度

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即改变政府干预与包办过多,进而替代市场的状况,以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分工。就乡村振兴的诸多建设任务而言,如果没有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单纯靠各级政府主导和投入,乡村振兴所采取的举措充其量只是在短期内可行,长期不一定可持续。 2、激活主体就是要激活乡村振兴中的经营主体 首先,经营主体能否被激活取决于它是否是市场的主体。从这一意义上讲,激活市场是激活主体的前提,市场不活,主体一定不活。其次,激活主体还必须赋权于主体。换言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通过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改革,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权利,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主体权利。 3、激活要素就是要激活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些基本生产要素 激活要素实际上是市场能否被激活和要素所有者能否被激活的 基础与关键。因此,还是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 4、激活政策实质上仍要通过激活政府的途径来实现 这并不是要求政府无所不能,而是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有为的政府应该既能在“市场失灵”时替代市场,又能在“市场有效”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应该既能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又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 5、激活组织既与主体有关,又与制度有关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

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路径与思考

FUJIAN FINANC^福建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金胃$ 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 路径与思考 □汪祺臻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福建福州350004)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定了新时代做好“三 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梳理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并从福建银行业服务乡 村振兴的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应遵 循的原则。 关键词: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40(2019)01-0011-07 ―、国际经验 (一)日本模式:农协互助金融+政策性农 村金融 日本的农协互助金融是指农林渔业协同组 合形成的农村互助合作金融。农协三级信用机 构之间既互相协作,又各自具独立性,经营自 主权较大。1947年,日本出台《农业协同组织法》,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农协,农协会员既 是存款户又可以是贷款户。根据日本《临时利 率调整法》规定,基层农协存款利率可高于普 通银行,同时以优惠条件向农户发放贷款,且 一般不需要担保。农户贷款的用途并不限于从 事农业生产,还可用于非农业生产投资、消费 型的房屋建设改造等。此外,日本政府向农业 部门投人的各类补贴资金也会通过农协的窗口 发放,并提供汇兑、决算等服务;政策性农村金融是以日本农协为基础的合作金融的重要补 充,主要包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资金、农业改 良资金和农业现代化资金。农林渔业金融金库 在政策性金融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是由政府根 据《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于1953年全资设 立,由最初为农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 技术基础项目提供信贷资金,逐步发展到涵盖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 工流通等各个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通过资金 投放引导农业产业发展。 (二)美国模式:商业银行+合作农业信贷 系统+政府农贷机构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商业银行。美国的商业银行是遍布全国城 乡的独立私营机构,除受州政府部门管理外,还受到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的监督管理,其主 要功能是发放中短期贷款。二是合作农业信贷 系统。美国借鉴西欧农业合作金融,于本世纪 初创办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合作农业信贷系统。 收稿日期:2018-12-28 作者简介:汪祺臻(1966-),男,福建大田人,现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筹备组成员。 福建金融 2019年第01期 11

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

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 一、“发展”议题的时代切换:从乡村建设运动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实践, 其所立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命题只有置于中国现代化这一“大历史”中才能完整地再思。在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阶段, 具体有两次乡土重建的方案, 构成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前奏, 即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的时代情境规限了乡土重建的现实任务和成就规模, 而在这接近百年的乡土重建探索中, 无论是乡村建设运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抑或是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离不开“发展”这一主题词。三次不同的实践分别侧重于关注“发展”的不同方面。(一) 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如何实现发展?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回答的是“乡村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这里的“发展”更多具有“社会转型”的意味。在20世纪前半叶, 西方现代化的冲击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全 面震荡, 乡村表现出政治失序、经济破产以及文化失调的整体性颓败。晏阳初甚至认为, 中国农村问题表现为“愚、贫、弱、私”四大病症, 而“愚”是其他三种病的根源……在这几个缺点之下, 任何建设事业都是谈不上的。(2) “拯救乡村”成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开始在各地勃兴。

乡村建设运动的核心是“人”的建设, 而改造“人心”是“人”的建设的原点。晏阳初将“平民教育”楔入乡村建设实验中, 目的是再造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 (3) 。而梁漱溟不仅坚持以文化“化人”的理念, 更力图以“乡村建设”作为兼蓄中国儒家伦理本位和西方职业本位的综合方案, 以此实现中华文化“老衰性”的创造性转化, 以“新的礼俗”作为乡村建设存在的基础, 继而实现乡村自救和社会结构再造。梁漱溟认为, 中国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中西具体事实之沟通调和”, 这需要以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即建设新的礼俗为具体途径, (1) 其建设的路径并 不是激进式革命, 而是“逐步地让社会自身发生作用, 慢慢地扩大起来, 解决社会自身的问题”(2) 。费孝通也以乡村建设运动的根本问题, 即“以什么文化及其价值为准则或目标确立中国社会、文化、国家的变革方向”, 来审视中国乡村自救的现实路径。(3) 承袭“社区研究法”的费孝通主张, 乡村建设或乡土重建不能破坏原有社会的有机性, 必须在剖析社区的基础上实现总体性变革。据此, 费孝通提出关于中国乡村建设的方案, 即在农民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公平的乡村工业化, 并以分散化和自下而上的乡村工业化道路逐步复原中国乡土社会的完整性, 进而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这种以保存乡村总体性和主体性为原则的乡土重建道路, 力图在中国向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直接转渡和传统复旧之间创造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从国际经验来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依托特色农业生产和农村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突出农民对二三产业的参与和利益分享。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存在脱离农民主体、脱离特色农业生产和特色农村资源的倾向,出现融合项目的同质化现象,需要在未来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其实践早已存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和升级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以产业融合、六次产业化、农业多功能性和价值链等理论为基础,最早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的六次产业化农业发展理念,认为农业发展要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之路。六次产业化的主体是第一产业,目的在于将农产品的附加值留在农村地区,使得农民分享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本身就具有多功能性,不仅有生产功能,也有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每一种功能都会衍生出多种业态。如果仅把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可能就无法实现,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就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实现,通过附加值的提升使得农民参与并分享到全产业链的增

值。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生产为基本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它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附加值提升。其本质特征是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得融合发展带来的农业附加值和就业岗位在农村地区内部化,突出农民对二三产业的参与和利益分享。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特色农业生产为基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基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可持续,才能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日本与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在推进六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忽视对农业的扶持,同时强化政府严格监管,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业生产者的权益最大化,对向农业投资的工商业资本进行严格审核,限制股份所占比例,保证农民在合作中的主动权。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特色农村资源为依托。日本强调地产地销和一村一品;韩国规定50%的原料来源于当地或者是自己生产。因地制宜地挖掘农村地区丰富的特色自然资源或传统资源,实行差异发展、错位竞争,可以避免产业同构、同质化竞争,把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发展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同样离不开农业生产,依托特色农业生产,可以有四种模式进行产业链延伸拓展,即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将种植业、养殖业的某些环节甚至整个环节联接在一起,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以农业为中心向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七个发展战略之一,而在其他六个以往已经提到的发展战略中,并没有包括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然而,脱离新型城镇化战略而独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恐怕会收效甚微。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地矛盾。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年虽然有所降低,但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所做的贡献。中国现有2.8亿农民工,至少一半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算作城镇常住人口,他们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他们的收入算在城镇居民里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定是扩大的。而国家统计局实际上是把农民工寄回或带回家去的收入算作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缩小了。

另外,尽管到2020年扶贫攻坚任务会如期完成,但中国目前贫困线是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2016年约为30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考虑到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若应参照2.5美元/人/天的较高贫困标准,则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所以说,农村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 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从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失衡来看,2017年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7.9%,但是农村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算还有41.48%,若按照户籍人口,还有57.8%,至少1/3的劳动人口还在农村就业,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三、第二产业。 中国的粮食单产,以2014年为例,按实际耕地面积计算的粮食耕地单产440公斤,只及气候生产潜力相近的日本、荷兰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英国、法国、韩国70年代中期以及德国80年代中期,美国9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且也只相当于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的单产潜力的36%。以农业就业人数和农业增加值来衡量,

乡村振兴战略满分答案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答对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工作方案

陈堂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 工作方案 (产业链延伸型) 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陈堂村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推进陈堂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我镇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陈堂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陈堂村位于***镇东部,距***县城15公里,耕地面积3750亩,有473户,1713人。近年来该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预计亩产200公斤,收入8000元/亩。樱桃100多亩,收入30000元/每亩。现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两家,年产值600余万元。陈堂村成立了宏兴旅游合作社和“泉家乐”家庭农场,实现了旅游发展专业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以核桃、樱桃和养殖为主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该村生态资源丰富,重点发展核桃种植业。

二、陈堂村农村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优势条件 陈堂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核桃产业发展条件,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均已进入挂果期。目前陈堂村集体与济宁森亚工贸有限公司签订核桃供应协议,年供应核桃260吨。实现核桃产业从生产、储存到精细化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紧密,产业链延伸较长,为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具备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优势。 (1)自然条件。陈堂村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山地类型,山地坡度小于25度的占总面积的60%,基岩为太古代片麻岩,分化程度较深,土层厚度25—50cm,温湿润季风气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时间2745小时,无霜期190天,土壤以褐土分布广。PH值5-7,有机质平均13.4%,以上因素均为核桃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产业链延伸效果显著。依托核桃加工产业链延伸,全村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加工型、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设施农业、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通过土地流转平台,引导企业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吸纳农村人力、土地、山区等资源,统一解决农民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陈堂村“纸皮核桃”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 (3)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显著。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机制,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陈堂村通过引进农业产业化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10.13999/https://www.360docs.net/doc/969616371.html,ki.scyj.2019.01.015经济观察 MARKETING RESEARCH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颜家瑶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而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本文以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以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简略探析城乡融合发展的路h。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_、弓I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单纯关注 规模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乡村“空心”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文件的 颁布旨在实现城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目 标、路径以及战略任务做出具体规划部署。与传统城镇化有所 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以积极推 进农民市民化转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等作为其主要任务内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 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最为突出 的表现就是乡村发展滞后性明显。我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实 现最终发展目标,就需要对现存的这一不足进行很好的弥补。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的发展目标、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了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体制等的切实建立、健全与完善;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促进城 市资源要素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实现了新型工业化、言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期间,实现 了农村产业、乡村建设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 由此得到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全面 振兴乡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从中不难看出乡村 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并非独自运行,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皆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城乡融合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问题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 统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作为城镇化载体的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已经面临着城市发展饱和的状态。城镇 化虽然能通过发挥其产业、人□的集聚效应帯动所在区域内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增收,但也容易对迁出地产生负 面影响,如新“三农”问题。城镇化造成的空心村庄面临着农村 人□的“空心化”和居住结构的“空心化”。前者指的是中青年 农村劳动力集中涌向城市。而其他留守劳动力生活在农村地 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者指的是空心村庄面临原始农村空间的混乱布局,缺乏住 宅功能和不协调的城乡空间的问题。新“三农”问题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 (二)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题 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与城镇化作用必然伴随 土地占用规模增加的刚性需求的基本规律,一些地方政府在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耕地违法幵发,长期以来粗放的城镇 化发展方式所造成的耕地流失,已经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尽管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 地幵发的“占补平衡”,严格遵守1)亿亩耕地红线,但每年耕 4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69616371.html,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闫见英 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02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 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活力。本文根据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要求,首先对乡村振兴的发展重点和路径进行简要分析,然后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黄龙村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研究为例,探索并阐述乡村振兴战略在村庄具体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实施路径;黄龙村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2-13-2 1 政策梳理 2012年,党的十八大先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田园 综合体的战略部署。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 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1]。 2 建设重点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2],围绕村居 产业发展特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实现“三生”共融为目标,以增加村民收益、完善产业结构为前提,以改善村居环境、增加村民幸福感为主导,以当地文化为依托,结合食、住、行、游、购和娱等因素,将生态旅游体验融入村庄产业规划,把握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与发展契机,将整治提升村容村貌、补齐设施短板、加强基层治理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设重点。 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3.1 开展产业提质增效行动 通过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农业由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第一,以农业为本底,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发展市民农园、共享农业、体验农业等丰富市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发展都市型农业。第二,组织开展农业区“控、搬、拆、改、捡、修、建”综合整治,推进观赏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景观化改造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地景观化。第三,通过美丽田园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休闲化,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业一产三产化。第四,加强产业整合,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五,建设综合型网络服务平台,普及和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对村内居民提供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和资讯等方面一站式生活服

乡村振兴战略试题100分.pdf

乡村振兴战略 1.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2.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1.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2.XXXX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3.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4.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以贵州金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 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金沙县城乡可持续发展,金沙县城乡规划局特委托浩丰规划设计集团编制《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金沙县有1400 余年的历史,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北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坐落于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是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本次规划的范围是2015 年底金沙县所辖的行政范围。金沙县下辖25 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528 平方公里。 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评估 城镇发展不均衡,但发展潜力大

我们经多次实地勘察发现,金沙县城镇体系呈现出“乡镇职能相对单一、城镇发展重点不突出、城镇化水平落落后、发展不均衡、乡村经济较为薄弱”等特征。但是近年来金沙县城乡面貌已经逐步改善,城镇化发展较快,新农村建设走在贵州省前列。我们与当地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后,认为金沙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梳理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五类旅游资源。 二、总体发展目标 立足于生态文明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基于上述研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将金沙县打造成为贵州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西南地区重要能源深加工基地、黔西北区域重点商贸城市、西部30强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3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管理体制、城乡收入分配等,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三、规划编制重点 以宏观、区域协调与整合为主 ①解读金沙县发展条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②解读金沙县域产业发展条件,确定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③合理确定县域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城镇化战略与目标。 ④合理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结构与用地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