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含答案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含答案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含答案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增长率问题基础题

知识点1平均变化率问题

1.(安徽中考)一种药品原价每盒25元,经过两次降价后每盒16元.设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x,则x满足(D)

A.16(1+2x)=25 B.25(1-2x)=16

C.16(1+x)2=25 D.25(1-x)2=16

2.(阳泉市平定县月考)共享单车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某单车公司第一个月投放1 000辆单车,计划第三个月投放单车数量比第一个月多440辆.设该公司第二、三两个月投放单车数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所列方程正确的为(A)

A.1 000(1+x)2=1 000+440

B.1 000(1+x)2=440

C.440(1+x)2=1 000

D.1 000(1+2x)=1 000+440

3.(巴中中考)巴中市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5 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有关部门关于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部分购房者持币观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4 05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若两次下调的百分率相同,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

解: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

5 000(1-x)2=4 050.

解得x1=0.1=10%,x2=1.9(不合题意,舍去).

答: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

4.(广东中考)某商场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为400万元,3月份的营业额比2月份增加10%,5月份的营业额达到633.6万元.求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

解:设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400×(1+10%)(1+x)2=633.6.

解得x1=0.2=20%,x2=-2.2(不合题意,舍去).

答: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20%.

知识点2市场经济问题

5.(泰安中考)某种花卉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有一定的关系.每盆植3株时,平均每株盈利4元;若每盆增加1株,平均每株盈利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5元,每盆应多植多少株?设每盆多植x株,则可以列出的方程是(A)

A.(3+x)(4-0.5x)=15

B.(x+3)(4+0.5x)=15

C.(x+4)(3-0.5x)=15

D.(x+1)(4-0.5x)=15

6.(达州中考)新世纪百货大楼“宝乐”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

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査,如果每件童装降价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2件.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 200元,则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元?设每件童装应降价x元,可列方程为(40-x)(20+2x)=1__200.

7.某商店从厂家以21元/件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店可以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售价为a元,则可卖(350-10a)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加价不能超过进价的20%.商店计划要赚400元,需要卖出多少件商品?每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

解:由题意,得(a-21)(350-10a)=400,

解得a1=25,a2=31.

∵物价局限定每件加价不能超过进价的20%,

∴每件商品的售价不超过25.2元.

∴a=31不合题意,舍去.

∴350-10a=350-10×25=100.

答:需要卖出10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售价为25元.

中档题

8.(黔西南中考)某机械厂七月份生产零件50万个,第三季度生产零件196万个,如果每月的增长率x相同,那么(C)

A.50(1+x2)=196

B.50+50(1+x2)=196

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方法-配方法)练习题100+道

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配方法) 1.用适当的数填空: ①、x 2+6x+ =(x+ )2; ②、x 2-5x+ =(x - )2; ③、x 2+ x+ =(x+ )2; ④、x 2-9x+ =(x - )2 2.将一元二次方程x 2-2x-4=0用配方法化成(x+a )2=b 的形式为_______,?所以方程的根为_________. 3.若x 2+6x+m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是( ) A .3 B .-3 C .±3 D .以上都不对 4.把方程x 2+3=4x 配方,得( ) A .(x-2)2=7 B .(x+2)2=21 C .(x-2)2=1 D .(x+2)2=2 5.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10的根为( ) A .2 B .-2 C . D .6.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2)x 2+8x=9 (3)x 2+12x-15=0 (4)4 1 x 2 -x-4=0 7.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0142 =-x 2、2)3(2=-x 3、()512 =-x 4、()162812 =-x 8.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0662 =--y y 2、x x 4232 =- 3、9642=-x x 4、01322=-+x x 5、07232=-+x x 6、01842 =+--x x 7.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0142 =-x 2、2)3(2=-x 3、()512 =-x 4、()162812 =-x 8.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0662=--y y 2、x x 4232 =- 3、9642=-x x 2 2 2

一元二次方程(6)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 轴交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 Δ=b2-4ac 两个交点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 0 一个交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没有实数根 b2-4ac < 0 教师重点关注: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2节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质。 2、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2、能根据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具体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知识考点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2、引入: 二次根式的意义:若x2=a (a为非负数),则x叫做a的平方根,即x=±√a 。实际上,x2 =a(a为非负数)就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x的平方根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课探究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点。通过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1: 一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刚好刷完10个同样的正方体形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你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 问题1重在引出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问题学生可通过“平方根的意义”的讲解过程具体的解答出来, 具体解题步骤: 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 dm,则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x2dm2 列出方程:60x2=1500 x2=25 x=±5 因为x为棱长不能为负值,所以x=5 即:正方体的棱长为5dm。 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案例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配方法解数学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配方法和推导过程,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配方法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1)你能解哪些一元二次方程? (2)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你是怎么做的? (3)解方程x 2 +12x-15=0的困难在哪里?你能将方程x 2 +12x-15=0转化为上面方程的形式吗? 导语二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将下列各式配成完全平方式。 (1)a 2 +12a+ 62 =(a+ 6 )2 ; (2)x 2- x +4 1=(x+ 2 1 )2 ; 3、若4x 2 -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 ±12 。 导语三 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2007年某市退耕还林1600亩,计划2009年退耕还林1936亩,则这两种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增长率是多少? 你能用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1600(1+x)2 =1936,解得x=10%,x 2=-210%(舍),即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增长率为10%]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配方法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 2 ,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个?(注: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几何题,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答案,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演示答案。) 即:设场地宽xm ,长(x+6)m 。根据矩形面积为16m 2 ,列方程x(x+6)=16,即x 2 +6x-16=0 (注:本题选择以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开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思考)怎样解方程x 2 +6x-16=0? 对比这个方程与前面讨论过的方程x 2+6x+9=2,可以发现方程x 2 +6x+9=2的左边是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而方 程x 2+6x-16=0不具有上述形式,直接降次有困难,能设法把x 2 +6x-16=0化为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吗?(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同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若要解方程x 2 +6x-16=0,只要将其符号左边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配方,而配方的关键是常数项的选择,学生找出常数项,教师演示配方的过程,完成方程由不可解到可解的转化,师生完成后续步骤。) 移 项 9(即(2 6)2)使左边配成 2的形式 像上面那样,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首先复习回顾了用代入消元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抛出不用代入法能不能解决方程组这个问题。学生探究这个过程,发现消元的根本,然后之前有了找小系数的经验,本节课继续找系数相对合适的进行消元。最后学生总结方法的基本步骤,师生交流确定口诀。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有些方程组需要经过变换才能正常使用口诀,比如带字母的、含有比例的、含有小数系数的。不用求出xy分别等于几,就能求出关于xy的代数式的最终值,这就是整体代入的技巧。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有技巧,能用加法的最好不用减法,因为容易出现去括号等错误。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

(完整版)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练习题

- 1 - 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配方法) 步骤:(1)移项;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4)原方程变形为(x+m )2=n 的形式; (5)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如果右边是负数,则一元二次方程无解. 1.用适当的数填空: ①x 2+6x+ =(x+ )2;② x 2-5x+ =(x - )2; ③x 2 + x+ =(x+ )2 ;④ x 2 -9x+ =(x - )2 2.将二次三项式2x 2-3x-5进行配方,其结果为_________. 3.已知4x 2-ax+1可变为(2x-b )2的形式,则ab=_______. 4.将一元二次方程x 2-2x-4=0用配方法化成(x+a )2=b 的形式为_______,?所以方程的根为_________. 5.若 x 2+6x+m 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m 的值是( ) A .3 B .-3 C .±3 D .以上都不对 6.用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a 2-4a+5变形,结果是( ) A .(a-2)2+1 B .(a+2)2-1 C .(a+2)2+1 D .(a-2)2-1 7.把方程x+3=4x 配方,得( ) A .(x-2)2=7 B .(x+2)2=21 C .(x-2)2=1 D .(x+2)2=2 8.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10的根为( ) A .2 B .-2 C . D . 9.不论x 、y 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 2+y 2+2x-4y+7的值( ) A .总不小于2 B .总不小于7 C .可为任何实数 D .可能为负数 10.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3x 2-5x=2. (2)x 2+8x=9 (3)x 2+12x-15=0 (4)4 1 x 2-x-4=0 (5)6x 2-7x+1=0 (6)4x 2-3x=52 11.用配方法求解下列问题 (1)求2x 2-7x+2的最小值 ;(2)求-3x 2+5x+1的最大值。 12.将二次三项式4x 2-4x+1配方后得( ) A .(2x -2)2+3 B .(2x -2)2-3 C .(2x+2)2 D .(x+2)2-3 13.已知x 2-8x+15=0,左边化成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 其中正确的是( ) A .x 2-8x+(-4)2=31 B .x 2-8x+(-4)2=1 C .x 2+8x+42=1 D .x 2-4x+4=-11 1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4x+1+m=5请你选取一个适当的m 的值,使方程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并解这个方程。 (1)你选的m 的值是 ;(2)解这个方程. 15.如果x 2-4x+y 2 ,求(xy )z 的值

一元二次方程典型例题整理版

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典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12132 +=+x x B 02112=-+x x C 02=++c bx ax D 1222+=+x x x 2、若方程013)2(||=+++m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2±=m B .m=2 C .2-≠m D .2±≠m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a 2-l=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为( ) A 、 1 B 、-l C 、 1 或-1 D 、 1 2 4、若方程()11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5、关于x 的方程0)2(2 2=++-+b ax x a a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 ) A 、a ≠1 B 、a ≠-2 C 、a ≠1且a ≠-2 D 、a ≠1或a ≠-2 专题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典例分析: 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22=-++-a x x a 的一个根为0,则a 的值为 。 2、已知方程0102=-+kx x 的一根是2,则k 为 ,另一根是 。 3、已知a 是0132=+-x x 的根,则=-a a 622 。

4、若方程ax 2+bx+c=0(a ≠0)中,a,b,c 满足a+b+c=0和a-b+c=0,则方程的根是_______。 5、方程()()02=-+-+-a c x c b x b a 的一个根为( ) A 1- B 1 C c b - D a - 课堂练习: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的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 2、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 2+bx+5=0的一个解,求b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 3、已知322-+y y 的值为2,则1242++y y 的值为 。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系数满足b c a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 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典例分析: 一、直接开平方法 ();0912=--x 二、配方法 . 难度训练: 1、如果二次三项式16)122++-x m x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说课稿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级4班陈静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第5页至第9页的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的作用。在“配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高次方程、函数等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初中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基于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配方法与配方法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 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1、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150平方米一边靠墙的自行车棚,另外的三边用铁篱笆围成,如果铁篱笆周长是35米,请你设计一下车棚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出示问题现在就请我们的各小组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3、学生的新旧知识迁移阶段 经过讨论,各个小组使用以前的知识列出统一的方程,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一系列的转化,产生新的知识结构,这时候各个小组都出现了迷惑的状态。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方程,此时教师引入课题,这就是今天所讲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进入一个阶段,好动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热衷于探求事物的本质,此时吊起他们的胃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状态,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4、学生小组讨论阶段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方程有怎样的特点?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并把他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分组讨论交往互动,此时教师在小组内指导,宏观上能做到对全体的指导,并把学生的讨论结果即时的有选择的板书到黑板上。 “我们发现这个方程的次数是二次的” “我们还发现只有一个未知数” “我们又发现是按X的降幂排列的”“我们发现等式的右边是0” 这样老师尽力的把学生的各种观点板书,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种成功感,特别是对于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即时的表扬,调动各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的主线定义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梳理归纳阶段。 通过上一步的讨论我们能否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通过上面的板书,请大家归纳一下,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根据这个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会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定义中,已表现出他们高人一筹,老师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使他们朝着老师设计的轨道前进。当然,他们完全能够偏离轨道,只要产生思考的火花,就理应即时的表扬,学生归纳出以下的定义: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按X的降幂排列的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X的降幂排列的等式的右边是0的方程” 老师把学生的讨论总结即时的板书,水到渠成最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次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这样就对该概念的外延及内函有了充分的探讨,对于该知识的后续学习是极有协助的。教学反思: 我这次仅仅选了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小的方面(概念教学)。就这个阶段来说,可能是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缘故,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也可能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原因,绝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学生课堂上生动活泼,自由的发言,做到课堂活而不乱,学生说而有章,初步达到了最初设想到的目的,所以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适时引导,让每一个人

数学评课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把握,主要原因一是本节教学内容牵扯到的知识点较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旧的知识点的掌握本身就不是特别牢固,教师对教学的深浅度不太容易把握;原因之二是本节中运用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中对学生所要培养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初中代数各种知识与思想的集体展现,是初中代数内容的一个总结。 在教材的安排中,采取先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简单回顾,再通过观察二次函数y=x2+3x+2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有何关系,进而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b2-4ac时该方程的实数根与对应的二次函数y=ax2+bx+c的关系。内容安排看似简单,实际却内涵丰富,需要教师大力挖掘,方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并从中深切体会到其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领会思想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教学进行了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教。 1理解概念,抓住实质 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使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所有的值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利用根的判别式可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三种位置关系,即整个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与x轴有一个交点,与x轴有两个交点;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函数值大于0,抛物线位于x轴下方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抛物线与x轴相交意味着函数值等于0。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需要做适当的复习,只有这些基本知识学生理解透了,才容易把握二者的关系。 2抓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充分利用类比攻破难点 类比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那么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由于抛物线与x轴可能会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或没有交点,那么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相应的就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者没有解;类比一次函数位于x轴上方则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其余类推。类比用一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理解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等等。 3掌握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对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的总结回顾,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自觉地运用,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函数学习中经常会运用到如下思想方法: 3.1分类讨论思想:如对一次函数y=kx+b中k与b的讨论判断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二次函数中对a的正负性的讨论,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与对称轴结合判断函数增减性等,可以说分类讨论思想贯穿在整个的函数学习中。在教学中可以a>0为例,以表格形式展示: △=b2-4ac△>0△=0△<0ax2+bx+c=0 (a>0)x1,2=-b±b2-4ac2ax1=x2=-b2a方程无实根y=ax2+bx+c (a>0)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上述表格并思考:当二次函数y=ax2+bx+c(a<0)时,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 3.2数形结合方法: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解题是一种方法,也是函数学习中的一大特色。对图形的阅读理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画函数示意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图形解题的习惯,这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将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式:

解一元二次方程练习题(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

? 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 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2225x =; (2)2 1440y -=. 2. 解下列方程: (1)2 (1)9x -=; (2)2(21)3x +=; ( (3)2(61)250x --=. (4)281(2)16x -=. 3.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25(21)180y -=; (2) 21(31)644 x +=; 【 (3)26(2)1x +=; (4)2 ()(00)ax c b b a -=≠,≥ … 4. 填空 (1)28x x ++( )=(x + )2 . (2)223 x x - +( )=(x - )2. (3)2b y y a -+( )=(y - )2. 5. 用适当的数(式)填空: 23x x -+ (x =- 2);

2x px -+ =(x - 2) % 23223(x x x +-=+ 2)+ . 6.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210x x +-= 2).23610x x +-= 3).21(1)2(1)02 x x ---+= ' 7. 方程22103x x -+=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所得的方程是 . 8. 用配方法解方程. 23610x x --= 22540x x --= ? 9. 关于x 的方程22291240x a ab b ---=的根1x = ,2x = . 10. 关于x 的方程22220x ax b a +-+=的解为 11. 用配方法解方程 (1)210x x --=; (2)23920x x -+=. ( 12.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 (1)23(1)12x +=; (2)2 410y y ++=;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总体评析: 本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串连起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结构上,全课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松弛开朗;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的数学知识综合,。 课堂上学生学得了新的知识,还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教学中对随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恰当处理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确凿,而且在这堂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学会用求根公解一元二次方程格式和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2、结合算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迁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欢乐,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主要在如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了一些尝试,详尽表现在: (1)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法上采用启发式,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3)教学程序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探索、创新的思想。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 一、教学目标上分析 本节课任务是能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从问题引入,先让学生回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在不

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有该如何解答呢?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得到了求根公式,。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材处理上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本堂课把课本中短小精悍的话语,通过老师自己的思考、挖掘、理解和精心设计,使得抽象的内容详尽化。课堂紧绕问题1,通过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得到了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教师把大量的笔墨花在这一段的内容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返璞归真”的理念。 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既为学习而学习,也为不为学习而学习。对于设计的问题2,起着训练知识点的作用,此导向“一石二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若在引导学生得出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才使用公式法呢?”则不但能起到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作用,而且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学生通过探讨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答,很快会得出“在不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才考虑使用公式法”的结论。 另外,从学生的主体角度来看,本堂课在切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解决一些详尽问题时,分外形式似乎比大凡形式更加行之有效,既然已经学习了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为什么还要再学习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呢?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

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教学关键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课时划分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上课人:陈银评课人:徐波 陈老师这节课从学案的编写到实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符合教改的基本精神。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培养,目标的达成,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在课堂结构上、严谨而顺畅,课堂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系统而完整,学到了新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中灵活使用多媒体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针对这节课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意见。一、教学目标方面 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在这堂课中顺利的完成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这一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详略得当;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结合多媒体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通过对问题的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堂课陈老师在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的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大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把方程ax2+c=0(a≠0), 这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例: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9x2-25=0; 2.(3x+2)2-4=0; 4.(2x+3)2=3(4x+3). 解:1.9x2-25=0 9x2=25 2.(3x+2)2-4=0 (3x+2)2=4 3x+2=±2 3x=-2±2

∴x1=x2=3. 4.(2x+3)2=3(4x+3) 4x2+12x+9=12x+9 4x2=0 ∴x1=x=0.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如ax2+bx+c=0(a≠0);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如ax2+bx=-c;方程的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使二次项系数为1,如 x2+ 例: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4x-3=0;2.6x2+x=35; 3.4x2+4x+1=7;4.2x2-3x-3=0. 解:1.x2-4x-3=0 x2-4x=3 x2-4x+4=3+4 (x-2)2=7 2.6x2+x=35

3.4x2+4x+1=7 4.2x2-3x-3=0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广泛的代换意义,只要是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均可将a,b,c的值代入两根公式中直接解出,所以把这种方法 =0(a≠0)的求根公式。 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2x2+7x-4=0; 4.x2-a(3x-2a+b)-b2=0(a-2b≥0,求x). 2.2x2+7x-4=0 ∵a=2,b=7,c=-4. b2-4ac=72-4×2×(-4)=49+32=81

2021年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案例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案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就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 程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付家堰中小学刘家付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二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就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特别的,八年级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因而,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就是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心理上,老师应抓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很多,在学习了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解法的探求兴趣,进而由一次函

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类比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上来,顺着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加以激发。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在探索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 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老师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讲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 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配方法和公式法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运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3.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及严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依据是公式:. (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把原方程化为的形式; ②将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的系数,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④再把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化为一个常数; ⑤若方程右边是非负数,则两边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若右边是一个负数,则判定此方程无实数解. 要点诠释: (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口诀:一除二移三配四开方; (2)配方法关键的一步是“配方”,即在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3)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 ±+=±. a a b b a b 2() 要点二、配方法的应用 1.用于比较大小: 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通过作差法最后拆项或添项、配成完全平方,使此差大于零(或小于零)而比较出大小. 2.用于求待定字母的值: 配方法在求值中的应用,将原等式右边变为0,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后,再运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待定字母的取值. 3.用于求最值: “配方法”在求最大(小)值时的应用,将原式化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可求出最值. 4.用于证明: “配方法”在代数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学习二次函数后还会知道“配方法”在二次函数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