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下降率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下降率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下降率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为中心,深入探究增长率和下降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活动的侧重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学生应用方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涉及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规律等。这些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原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

方程,体会方程是

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2、能力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

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

述。

(2)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

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德育目标: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重视相关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加强对一元二

次方程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的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把这样的关系“翻译”为一元二次方程。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操作、分析、猜想、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正确的理解问题情境,最后能够解决问题。

四、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设未知数

第二步列出方程

第三步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第四步查

第五步答

二讲授新知

(一)、自主学习

1、某乡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在一年内从20吨增加到35吨,设这一年内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2、2016年生产一吨A种产品的成本是200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17年生产一吨A产品的成本是100元,设这一年生产A产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二)例题讲解

探究2

两年前生产一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 元,生产一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代生产一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一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1、1学生自主学习

阐述探究2的主要内容

2、合作交流、整理思路

这一例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比较这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哪种较大进一步明确下一步要做的是分别求出两种药品各自的下降率是多少

最后再进行比较

分析1:

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降额下(5000-3000)÷2=10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6000-3600)÷2=1200(元)

显然,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

但:年平均下降额(元)不等于年平均下降率(百分比)

分析2: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x,

两年前一年前现在50005000(1-x) 5000(1-x)(1-x)

根据题意列方程5000(1-x)(1-x)=5000(1-x)2

=3000

解方程得:x

1≈0.225,x

2

≈1.775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22.5%

(三)小组合作

求出乙种药品的年平均下降率是多少?

设乙种药品的下降率为y

列方程6000 ( 1-y )2

= 3600

解方程得:y

1≈0.225,y

2

≈-1.775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约为22.5%.甲乙两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相同,都是22.5%

(四)思考

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

它的成本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几个

对象的变化状况?

得到的结论就是:甲乙两种药品的平均下降率相同

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不一定较大.

不但要考虑它们的平均下降额,而且要考虑它们的平均下降率.

(五)跟踪训练

青山村种的水稻2010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千克,2012年平均每公顷产8450千克,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 ,则2011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1-x )千克,2012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1-x )2

元,于是有 7200(1-x )2=8450

解方程得: x 1≈0.0.0833,x 2≈-2.0883(舍去)

所以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8.33%

(六)课堂小结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的步骤类似,即审、设、列、解、检、答。

2.建立多种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建模以解决如何全面地

比较几个对象的变化状况的问题。

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每年的增长率之和/年数,年均增长率其实是为了计算方便,而人为设定的几年在一起计算的平均增长率。这里就排除了个别年的特别情况,在较详细的财务计算中应该是不用平均增长率的。 n 年数据的增长率=【(本期/前n 年)^{1/(n-1)}-1】×100% 本期/前N 年 应该是本年年末/前N 年年末,其中,前N 年年末是指不包括本年的倒数第N 年年末,比如,计算2005年底4年资产增长率,计算期间应该是2005、2004、2003、2002四年,但前4年年末应该是2001年年末。括号计算的是N 年的综合增长指数,并不是增长率。 ^{1/(n-1)} 是对括号内的N 年资产总增长指数开方,也就是指数平均化。因为括号内的值包含了N 年的累计增长,相当于复利计算,因此要开方平均化。应该注意的是,开方数应该是N ,而不是N-1,除非前N 年年末改为前N 年年初数。总之开方数必须同括号内综合增长指数所对应的期间数相符。而具体如何定义公式可以随使用者的理解。 [( )^1/(n-1)]-1 减去1是因为括号内计算的综合增长指数包含了基期的1,开方以后就是每年的平均增长指数,仍然大于1,而我们需要的是年均增长率,也就是只对增量部分实施考察,因此必须除去基期的1,因此要减去1. 实例 某市2001年第三产业产值为991.04亿元,2004年为1762.5亿元,问2001-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 解1:(1762.5/991.04-1)/3=25.9% 这种解法很明显是错误的,每一年的增长率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计算的,也就是说这种解法中2004年的增长率误计算为是再2001年的基础上算的,不要把问题简单化 解2:(1762.5/991.04)^1/3-1=21.1% 解法2是正确的,符合定义的公式!!!年均增长率=报告期/基期^1/N-1,其中:1/N 为开N 次方,N 为报告期与基期间隔的年限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1. 累计增长量 表示为,01y y -1312,,----n n y y y y y y 2. 逐期增长量 表示为,01y y -11312,,y y y y y y n ---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1.环比发展速度 表示为11201/,,/,/-n n y y y y y y 2.定基发展速度 表示为0 y y n

九年级数学专训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归类

2020-2021学年 专训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归类 名师点金: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主要考虑降次,其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限定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形如(x+m)2=n(n≥0)的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1.方程4x2-25=0的解为( ) A.x=B.x= C.x=±D.x=± 2.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其中无解的方程为( ) A.x2-5=5 B.-3x2=0 C.x2+4=0 D.(x+1)2=0 当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时,用配方法求解 3.用配方法解方程x2+3=4x,配方后的方程变为( ) A.(x-2)2=7 B.(x+2)2=1 C.(x-2)2=1 D.(x+2)2=2 4.解方程:x2+4x-2=0. 5.已知x2-10x+y2-16y+89=0,求的值. 能化成形如(x+a)(x+b)=0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6.(中考·宁夏)一元二次方程x(x-2)=2-x的根是( ) A.-1 B.0 C.1和2 D.-1和2 7.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2x=0; (2)16x2-9=0; (3)4x2=4x-1. 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易于化为它的一般式,则用公式法求解8.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方程的解应是( ) A.x=B.x= C.x=D.x= 9.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3(x2+1)-7x=0; (2)4x2-3x-5=x-2.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0.方程4x2-49=0的解为( ) A.x=B.x=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首先复习回顾了用代入消元法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抛出不用代入法能不能解决方程组这个问题。学生探究这个过程,发现消元的根本,然后之前有了找小系数的经验,本节课继续找系数相对合适的进行消元。最后学生总结方法的基本步骤,师生交流确定口诀。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有些方程组需要经过变换才能正常使用口诀,比如带字母的、含有比例的、含有小数系数的。不用求出xy分别等于几,就能求出关于xy的代数式的最终值,这就是整体代入的技巧。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也有技巧,能用加法的最好不用减法,因为容易出现去括号等错误。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单、双循环)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比赛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其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育比赛场次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回顾引入:解下列方程 x (x -1)=90 x(10-x)=24 x (x+2)=168 452)1(=-n n 202 )3(=-n n 新课讲授 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计划安排15场比赛,问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 分析思考:1、什么是单循环? 2、什么是双循环? 解:设邀请x 个球队参加比赛。

拓展变形: 举办一次足球联赛,赛制为双循环形式,一共要比赛90场,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归纳总结 当个体为x 个,总数为n 时 单循环公式:n x x =-2 )1( 双循环公式:x (x -1)=n 做题时先判断是单循环还是双循环,再套公式 变式练习,巩固强化 1、在一个QQ 群里有n 个网友在线,每个网友都向其他网友发出一条信息,共有20条信息,则n 为 ( ) (思考:这题是 循环) A 、10 B 、6 C 、5 D 、4 2、一个小组有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了 72 张,则这个 小组共有多少人? (思考:这题是 循环) 3、一次开会时,同事们见面后,倍感亲切,相互握手恭贺,这次共握手 28 次,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开会?(思考:这题是 循环) 小结:1、怎样判断单、双循环。 2、套用公式 作业:各教师自定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说课稿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2级4班陈静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_____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二节第一小节第5页至第9页的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配方法”是学生接触到的的第二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它是以直接开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深入探究,是由特殊到一般的一个拓展过程,又对继续学习后面的公式法有着指导和铺垫的作用。在“配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高次方程、函数等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初中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完全平方式、二次根式,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组奠定了基础。 基于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教学难点:掌握配方法与配方法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了解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二)能力目标: 理解配方法,知道“配方”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用配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 一、传播问题 例: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归纳总结:按这样的感染速度,n轮后有多少台电脑被感染? 第1轮:(1+x) 第2轮: 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49人患了流感,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人,则x的值为() A.5 B.6 C.7 D.8 二、变化率问题 例:2010年某市出口贸易总值为22.52亿美元,至2012年出口贸易总值达到50.67亿美元,反映了两年来该市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 (1)求这两年这个市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 (2)按这样的速度增长,请你预测2013年这个市的出口贸易总值.(温馨提示:2252=4×563,5067=9×563) 2、某商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销售单价由原来的125元降到80元,则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 三、数字问题

1、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11,把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新数比原数大63,则原来的两位数为. 2、已知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的积的3倍刚好等于这个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 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是5,把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来的两位数. 四、销售利润问题 1、百货商店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某品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1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2件.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元? 2、某水果经销商上月份销售一种新上市的水果,平均售价为10元/千克,月销售量为1000千克.经市场调查,若将该种水果价格调低至x元/千克,则本月份销售量y(千克)与x(元/千克)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y=kx+b.且当x=7时,y=2000;x=5时,y=4000.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该种水果上月份的成本价为5元/千克,本月份的成本价为4元/千克,要使本月份销售该种水果所获利润比上月份增加20%,同时又要让顾客得到实

数学评课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难以把握,主要原因一是本节教学内容牵扯到的知识点较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旧的知识点的掌握本身就不是特别牢固,教师对教学的深浅度不太容易把握;原因之二是本节中运用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有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中对学生所要培养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初中代数各种知识与思想的集体展现,是初中代数内容的一个总结。 在教材的安排中,采取先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简单回顾,再通过观察二次函数y=x2+3x+2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根有何关系,进而总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当△=b2-4ac时该方程的实数根与对应的二次函数y=ax2+bx+c的关系。内容安排看似简单,实际却内涵丰富,需要教师大力挖掘,方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并从中深切体会到其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知识领会思想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教学进行了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教。 1理解概念,抓住实质 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使一元二次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所有的值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利用根的判别式可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有三种位置关系,即整个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与x轴有一个交点,与x轴有两个交点;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函数值大于0,抛物线位于x轴下方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抛物线与x轴相交意味着函数值等于0。教学中对这些知识点需要做适当的复习,只有这些基本知识学生理解透了,才容易把握二者的关系。 2抓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充分利用类比攻破难点 类比一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那么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由于抛物线与x轴可能会有两个交点、一个交点或没有交点,那么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相应的就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者没有解;类比一次函数位于x轴上方则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那么抛物线位于x轴上方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大于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其余类推。类比用一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近似解理解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等等。 3掌握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并及时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对函数学习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的总结回顾,培养学生有意识的自觉地运用,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函数学习中经常会运用到如下思想方法: 3.1分类讨论思想:如对一次函数y=kx+b中k与b的讨论判断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二次函数中对a的正负性的讨论,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与对称轴结合判断函数增减性等,可以说分类讨论思想贯穿在整个的函数学习中。在教学中可以a>0为例,以表格形式展示: △=b2-4ac△>0△=0△<0ax2+bx+c=0 (a>0)x1,2=-b±b2-4ac2ax1=x2=-b2a方程无实根y=ax2+bx+c (a>0)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上述表格并思考:当二次函数y=ax2+bx+c(a<0)时,是否也有类似的结论呢? 3.2数形结合方法: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解题是一种方法,也是函数学习中的一大特色。对图形的阅读理解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画函数示意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图形解题的习惯,这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将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方式:

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归类

寒假培训八年级下数学资料 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 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2+bx+c=0(a,b,c 是已知数且0≠a ),其中ax 2叫做 ________, bx 叫做_______, a 叫做___________系数,b 叫做___________系数,c 叫做_________. 典型例题: 1. 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___________ (1) 215)25(3x x x =-.(2) 035)12(22=---x x ; (3) 2 33432-+x x =0; 【变式练习】下列方程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x 2+2x+1=0 B. x 2=1-3x C. +1=0 D. x 2+x=(x+1)(x-2) 2. 方程4x 2=13-2x 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它的二次项系数是______, 一次项系数是 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 【变式练习】把一元二次方程(1-3x )(x+3)=2x 2+1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 它的二次项系 数是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 常数项是_________. 3. ; 4. 当m=______时,关于x 的方程(m-2)x 2+mx=5是一元一次方程;当m______时,关于x 的方程 (m-2)x 2+mx=5是一元二次方程。 【变式练习】已知m 是方程012=--x x 的一个根,则m m -2=( ) A. -1 B. 0 C. 1 D. 2 5. 关于x 的方程01)1(1=+++-kx x k k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 的值为________ 【变式练习】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2=-++-k x x k 的一个根是0,则k=_______ 二、直接开平方法 若x 2 =25,由平方根定义可以知:5±=x , 即x 1=5, x 2=-5; 若(2x-1)2=5,那么2x-1=±______, 即2x-1=______, 2x-1=_____; 从而可以得到方程两根为:x 1=______, x 2=_______ 、 解下列方程:(1)1) 3(2=+x (2)18)54(22=-x 三、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 化二次项系数为1; ② 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启东市合作初级中学:董燕飞

当 堂 反 馈(10分钟) 一、选择题 1.2005年一月份越南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100家,后来二、?三月份新发生禽流感的养鸡场共250家,设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禽流感的感染率为x ,依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 .100(1+x )2=250 B .100(1+x )+100(1+x )2=250 C .100(1-x )2=250 D .100(1+x )2 2.一台电视机成本价为a 元,销售价比成本价增加25%,因库存积压,?所以就按销售价的70%出售,那么每台售价为( ). A .(1+25%)(1+70%)a 元 B .70%(1+25%)a 元 C .(1+25%)(1-70%)a 元 D .(1+25%+70%)a 元 3.某商场的标价比成本高p%,当该商品降价出售时,为了不亏损成本,?售价的折扣(即降低的百分数)不得超过d%,则d 可用p 表示为( ). A .100p p + B .p C .1001000p p - D .100100p p + 二、填空题 1.某农户的粮食产量,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 ,第一年的产量为6万kg ,?第二年的产量为_______kg ,第三年的产量为_______,三年总产量为_______. 2.某糖厂2002年食糖产量为at ,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 ,?那么预计2004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_. 3.?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价格,?某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30%?后,?2001?年降价70%?至a?元,?则这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前价格是_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改变我省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2000年我省某地退耕还林1600亩,计划到2002年一年退耕还林1936亩,问这两年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平均增长率2.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一月份生产甲、乙两种新型拖拉机,其中乙型16台,?从二月份起,甲型每月增产10台,乙型每月按相同的增长率逐年递增,又知二月份甲、乙两型的产量之比是3:2,三月份甲、乙两型产量之和为65台,?求乙型拖拉机每月的增长率及甲型拖拉机一月份的产量. 3.某商场于第一年初投入50万元进行商品经营,?以后每年年终将当年获得的利润与当年年初投入的资金相加所得的总资金,作为下一年年初投入的资金继续进行经营. (1)如果第一年的年获利率为p ,那么第一年年终的总资金是多少万元?(?用代数式来表示)(注:年获利率=年利润年初投入资金 ×100%) (2)如果第二年的年获利率多10个百分点(即第二年的年获利率是第一年的年获利率与10%的和),第二年年终的总资金为66万元,求第一年的年获利率.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初中数学《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总体评析: 本课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串连起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结构上,全课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松弛开朗;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的数学知识综合,。 课堂上学生学得了新的知识,还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教学中对随机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恰当处理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确凿,而且在这堂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学会用求根公解一元二次方程格式和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2、结合算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迁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欢乐,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主要在如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了一些尝试,详尽表现在: (1)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2)教法上采用启发式,分析、比较得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3)教学程序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探索、创新的思想。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 一、教学目标上分析 本节课任务是能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从问题引入,先让学生回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在不

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有该如何解答呢?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得到了求根公式,。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材处理上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本堂课把课本中短小精悍的话语,通过老师自己的思考、挖掘、理解和精心设计,使得抽象的内容详尽化。课堂紧绕问题1,通过精心设计几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后得到了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教师把大量的笔墨花在这一段的内容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返璞归真”的理念。 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既为学习而学习,也为不为学习而学习。对于设计的问题2,起着训练知识点的作用,此导向“一石二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若在引导学生得出用求根公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才使用公式法呢?”则不但能起到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作用,而且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学生通过探讨和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答,很快会得出“在不能用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时才考虑使用公式法”的结论。 另外,从学生的主体角度来看,本堂课在切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解决一些详尽问题时,分外形式似乎比大凡形式更加行之有效,既然已经学习了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为什么还要再学习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呢?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归纳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综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归纳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有5种解法,其中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是教材上重点讲解的四种方法,并没有提到换元法,我们在这次归纳总结中给于详细的讲解.另外,还将介绍某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上面提到的四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中,直接开平方法是最直接的方法,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而公式法是最万能的方法. 我们要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法,如一元二次方程缺少一次项,选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缺少常数项,选择用因式分解法(缺常选因)求解. 一、直接开平方法 解形如(≥0)和(≥0)的一元二次方程,用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0)或(≥0)的形式; (2)直接开平方,把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3)分别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 注意: (1)直接开平方法是最直接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当时,方程无解; (3)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1. 解下列方程: (1); (2). 分析:观察到两个方程的特点,都可以化为(≥0)的形式,所有选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当一元二次方程缺少一次项时,考虑使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解:(1) ∴; (2) ∴. 例2. 解下列方程: (1); (2). 分析:观察到两个方程的特点,都可以化为(≥0)的形式,所有选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解:(1) ∴或 ∴; (2) ∴ ∴或 ∴. 习题1. 下列方程中,不能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的是【】(A)(B) (C)(D) 习题2. 若,则_________.

财务数据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基期为负数时的增长率计算 此公式应用广泛,基本应用于所有比例类数据的计算,如: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利润人力等增长率的计算应用。这个计算有其不足,无法体现统计期间的波动,即假如:2008年100万,2009年250万,2010年100万,其计算增长率为零。 如果要体现波动,建议还是用逐年比率波动来表达。 一、利润增长率计算 应用于逐年利润增长率计算 1、当基期数据为正数时,公式:利润增长率=(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100%,应用于企业非亏损状态。 2、当基期数据为负数时,公式:亏损增长率=[1-(报告期水平/基期水 平)]*100%,应用于企业亏损状态或亏转盈状态。 举例1: 说明基期报告期增长率公式套用 年度2003 2004 利润1 1000 1200 20% =(1200/1000-1)*100% 利润2 1000 -500 -150% =(-500/1000-1)*100% 举例2: 说明基期报告期增长率公式套用 年度2003 2004 利润1 -1000 -500 50% =[1-(-500/-1000)]*100% 利润2 -1000 25 102.5% =[1-(25/-1000)]*100%

二、年均利润增长率的计算 应用于连续几年平均利润增长率计算,注意了,年均增长率不是单纯的各年增长率平均值也不是总增长率除年数,而是有公式计算的。 基本公式: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基期)^(1/n)-1]×100% ,n=年数,这是个可以copy至excel使用。 公式解读:报告期/基期为期间总增长率,报告期与基期跨越年份数进行开方,如7年则开7次方,7年资产总增长指数开方(指数平均化),再-1计算其实际年均增长率。 1、当基期数据为正数时,n年数据的利润增长率=[(报告期/基期) ^(1/n)-1]×100% 2、当基期数据为负数时,n年数据的亏损增长率=[1-(报告期/基 数)]^(1/n)]×100% 说明基期报告期n 增长率公式套用 年度2003 2010 7 利润1 1000 2000 7 10% =[(2000/1000)^(1/7)-1]×100% 利润2 1000 -500 7 -191% =[(-500/1000)^(1/7)-1]×100% 举例2: 说明基期报告期n 增长率公式套用 年度2003 2010 7 利润1 -1000 -100 7 99% =[1-(-100/-1000)]^(1/7)]×100% 利润2 -1000 1000 7 110% =[1-(1000/-1000)]^(1/7)]×100% 另外要注意的是年数。有的说2003年到2010年应该是8年,其他我们说的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见模型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见模型 繁殖问题 1.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解:1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 1+x+(1+x)x=81 整理得: X2 +2x-80=0 解得 X1=8 x2=-10(舍去) 三轮后被感染的电脑总数为: 1+ x+ x(x +1)+x(x +1)2=739(台) 答: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8台电脑,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为739台,超过700台 2.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小分支,依题意得 1+x(x +1)=91 解得:X1=9 x2=-10(舍去) 答:每个支干长出9小分支

单(双)循环问题 1.参加一次足球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次比赛,共赛90场,共有多少队参加? 解:设共有x队参加依题意列方程得 x(x -1)=90 解得:X1=10 x2=-9(舍去) 答:共有10队参加 2.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66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解:设共有x人参加聚会,依题意列方程得 2)1 (- x x=66 解得:X1=12 x2=-11(舍去) 答:共有12人参加聚会 3.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8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 解:设应邀x个球队参加,依题意列方程得 2)1 (- x x=28 解得:X1=8 x2=-7(舍去) 答:应邀8个球队参加 4.初三毕业晚会时每人互相送照片一张,一共要90张照片,有多少人? 解:有x人,依题意列方程得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评课稿 上课人:陈银评课人:徐波 陈老师这节课从学案的编写到实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征,符合教改的基本精神。本节课始终以如何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主线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的培养,目标的达成,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在课堂结构上、严谨而顺畅,课堂营造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活泼;内容上,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多种解法系统而完整,学到了新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教学中灵活使用多媒体资源,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针对这节课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意见。一、教学目标方面 针对学科特点,结合本课内容,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在这堂课中顺利的完成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和创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展开,重点内容的教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规定着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恰当地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目标、反映目标,能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利用因式分解来解一元二次方程方法步骤这一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讲授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详略得当;本堂课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结合多媒体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重点。同时,注意发挥练习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和过程的指导,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通过对问题的处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真可谓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手段,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部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主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堂课陈老师在处理好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的基础

公务员行测之年均、平均数增长率、比重差

年均增长率和平均数增长率和比重差的比较 一、年均增长率: 公式: 实例: 某市2001年第三产业产值为991.04亿元,2004年为1762.5亿元,问2001-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 解:(1762.5/991.04)^1/3-1=21.1%!!!年均增长率=报告期/基期^1/N-1,其中:1/N 为开N次方,N为报告期与基期间隔的年限 (一)年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区别 对于年均增长率很多人容易将其与平均增长率混为一谈,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很好理 解了,假设基期量A,经过N年之后变为现期量B,年均增长率为r则有 (二)年均增长率具体题型 1、年均增长率----隔年现期量 【例1】今年某省的旅游业收入是398万元,若年均增长率是30.4%。那么8年之后该省的旅游业的收入大约是今年的多少倍? A.3.6 B.6.4 C.7.8 D.8.4 【解析】已知基期、年均增长率、年限数,求现期/基期 因此,对于此类题目一定要熟练记住1-30的平方数。 2、年均增长率----转化为增长量 【例2】 2010年1~4月全国入境旅游部分市场客源情况统计表 若保持同比增长率不变,预计哪一年4月入境旅游的法国游客人数将会超过英国? A. 2011 B. 2012 C. 2013 D. 2014

【解析】已知某两个量的基期以及对应的年均增长率(其中一增一减),求几年能够 追赶上。此类题目一般把年均增长率转化为年均增长量来求解。 英国-法国=0.59,11年英国增长5.03×2.37% =0.118 法国下降4.44×6.8% =0.301 10年缩小0.419 还剩0.59-0.419=0.171 明显2年法国能超过英国,答案选择B。 3、求年均增长率 【例3】 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A. 6% B. 10% C. 16% D. 25% 【解析】已知基期、现期求年均增长率。此类题目一般采取代入排除法。 综上所述,在考试当中,首先要弄清楚年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的的区别,年均增长率为几何平均数、平均增长率为算数平均数。对于隔年现期量,不仅可以利用平方数、公式法(例题不适用)来求解,对于特殊的数值还可以利用凑整法来求解。那么对于年均增长率转化为增长量的题目一般的情况答案都是2年,只有1次考过3年的情况,至于大于3年的情况会过于复杂,对于考生的区分度不大,所以考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最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汇总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一)传播与球赛问题 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第一轮后共有人患流感;第二轮后共有人患流感。 等量关系: 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2.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分析: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 主干长出支干的数量个,支干总共长出小分支的数量个。 等量关系: 解:设每个支干长出x个小分支。 3.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分析: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 第一轮后被感染的电脑共有台,第二轮后被感染的电脑共有台。 等量关系: 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 4.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比赛45场比赛,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分析:此比赛是循环比赛。 设共有x个队参加比赛,每队要与其他个队各赛一场。A队与B队的比赛和B队与A队是同一场,所以全部的比赛是场。 等量关系: 解:设共有x个队参加比赛

5.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次比赛,共比赛90场比赛,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分析:此比赛是循环比赛。 设共有x队参加比赛,每队要与其他个队各赛一场。 等量关系: 解:设共有x队参加比赛 6.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5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分析:设有x个人参加聚会,每人要与其他个人握手一次 等量关系: 解:设有x个人参加聚会 7.一个小组有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这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分析:设这个小组共有x个人,每人要与其他个人互送贺卡 等量关系: 解:这个小组共有x个人 (二)面积问题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是14cm,面积是24cm2,求两条直角边的长。 2.如图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18m),另三边用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 程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付家堰中小学刘家付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章第二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现就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思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特别的,八年级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因而,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就是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心理上,老师应抓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很多,在学习了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解法的探求兴趣,进而由一次函

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类比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上来,顺着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导加以激发。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在探索过程中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策略 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老师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