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中医治疗切入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治疗难点

分析和中医治疗的切入点

一.慢性肺心病的相关概念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0.47%,推测我国的肺心病现有患病人数为550万,由于肺心病是原发于重症胸肺、肺血管基础疾病的晚期并发病,后期累及心、肺,并发症多而复杂、危重,住院病死率达12-14.5%左右。肺心病中81.8%的患者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而来,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增加,肺心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2007年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COPD在美国每年可导致800万人次门诊就诊、150万人次急诊就诊和72.6万人次住院治疗;在英国,每25万人当中,因COPD急性加重就诊的每年就有1.4万人次,其中需住院的有680人次;我国尚无完整的统计资料,据北部和中部地区做过的一个10万人的调查表明,6O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3~3O%,预计我国C0PD患者有2500万左右。按照美国AECOPD的急诊人次计算,我国每年有468.75万人次需住院治疗。因此提倡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来控制COPD,积极而有效的治疗肺心病是刻不容缓的。

祖国医学虽无肺心病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在“肺胀”、“痰饮”、“喘证”等病的论述中可查寻到类似本病的记载。通过分析古籍所述症状,以及以药测证等方法,可知它们分别描述了肺心病某阶段的一些表现。如《灵枢·胀论》中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及《灵枢·经脉》中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的认识。《素问·痹论》又云:“肺痹者,烦满喘而呕”。《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胠满”。《素问·逆调论》:“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金匾要略·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则把本病描述为“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以及“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类似于肺心病失代偿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二、肺心病急发期治疗难点:

1、感染是肺心病急发期的最重要的原因:导致气道粘液分泌物增多,粘液潴留造成气道阻塞,通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同时,缺氧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加快肺组织破坏过程,加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2、病人营养不良,继发呼吸肌疲劳: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缺氧、酸中毒及肺气肿的病理状态,普遍存在膈肌萎缩,同时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机体分解代谢增加。故在营养不良的基础上发生呼吸肌疲劳,而呼吸肌疲劳又导致了原发病的进展和恶化。

3、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低氧状态下,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以及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红细胞增多,血液黏度增加,增加肺循环的阻力,加重肺动脉高压。同时,肺循环中血小板的激活可以释放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及花生四烯酸产物,引起肺血管收缩和细胞增殖,从而加重肺动脉例如血栓素A

2

高压,导致右心衰竭。

4、电解质紊乱、酸硷失衡:肺心病急发期患者,已存在严重的缺氧,在合并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时,更会加重呼吸的抑制,使病情急剧恶化,所以,正确处理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5、免疫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怎样切入难点:

1、积极有效控制感染,怎样控制感染是关键,中医宣肺化痰,或加入健脾益肺或加入温阳利水之法:

由于感染是肺心病急发期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对于抗菌药物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

A.轻度感染:常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莫拉卡他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通常可以不用抗生素,若有指征则选择阿莫西林、四环素,亦可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新大环内酯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在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的国家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应使用高剂量。

B.中-重度感染而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除上述A组病原体外,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肠杆菌属细菌增加。建议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若静脉给药可选用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II/III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C.中-重度感染同时具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病原体同B组,另加铜绿假单胞菌。推荐口服环丙沙星,或静脉应用环丙沙星/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 联合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下列情形任何两项,即①近期住过医院;②经常

<30%;④急性加(>4次/年)接受抗生素治疗或最近3个月内应用过抗生素;③FEV

1

重期曾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或患者存在该菌定植。

鉴于细菌感染在肺心病急发期的重要作用,抗菌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中医治疗:肺心病急性期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引流至关重要,要鼓励患者多变换体位,用手叩背,促进排痰,并应用中医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之法,正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喘嗽》:“有肺虚挟寒而喘者;有肺实夹热而喘者;有水气乘肺而喘者···如是等类,皆当审证而主治之。”古人亦有“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壅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之论。我们根据上述理论,实证以宣肺化痰为基本治法,宣肺后气喘症状缓解,肺功能得以改善。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治节,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宣发,以清肃下降为顺。肺为娇脏,畏寒热而恶痰浊,所以宣肺化痰至关重要。我们以痰湿论治入手,对于肺胀急性期的治疗以痰湿蕴肺,肺气闭郁为基本证型。临床表现为咳嗽阵作或昼夜频咳,痰多易咳或痰粘难以咳出,痰色白稠或黄白相间或脓性痰,胸闷、气喘,口腻,脘腹胀满,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者。治法: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应用协定方1号(麻黄,杏仁,全瓜萎,薤白,法半夏,桔梗,甘草)治疗;如兼有肺脾两虚:临床表现为气短难续、乏力、语声低微或声音嘶哑、面色萎黄、不思饮食,食已即满,大便稀溏或虚坐努责,舌淡,脉细弱。治法:化痰止咳、健脾益肺。应用协定方2号(协定方1号加广木香,砂仁,陈皮,党参,云苓,炒白术)治疗。如兼有阳虚水泛: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咳而上气,动则喘甚,不能平卧,身肿以下肢为甚,小便短少,颜面晦暗,形寒肢冷,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沉细或结代。治法:化痰止咳、温阳利水。应用协定方3号(协定方1号加+云苓,桂枝,炒白术,泽泻)治疗。

2、施行营养支持疗法,中医补气健脾,渗湿化痰是重要的治法:

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A、每日热卡需要量一般1500大卡;

B、热卡供给物持比:碳水化合物:脂肪=5:5

C、旦白质需要量=1.2~1.5g×实际体重

D、血清白旦白<30g/L者,每日静滴10g白旦白,直到血清白旦白>30g

E、血Hb<90g/L,可每日输100ml新鲜全血,直到血Hb>90g/L

为什么输血?因为氧的运输只有两种形式:物理溶解,与血红蛋白化学结合.而正常人100ML溶解0.3ML,而组织需氧量为3000ML/MIN,所以氧的运输的主要形式是与血红蛋白化学结合,1G可结合1.34ML氧,正常血液含有14g/100ML,100ML 血液中, 血红蛋白可结合的氧含量19.41ML, 所以贫血严重加重组织缺氧.

F、只要病人一般饮食不能达到需要量,即増加要素饮食:安素口服

G、可静脉滴注脂肪乳,以保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比例。

H. 尽量经胃肠道营养.有助于保持肠道屏障功能,恢复肠道的完整性,抑制

细菌过度生长,减少胃肠道出血.

中医治疗:《证治汇补·咳嗽》云:“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指出对肺胀的辨证施治当分虚实两端,还法东垣之说,提出“火炼真气,气衰而喘……气虚而火入于肺者,补气为先,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如为脾虚夹湿,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咳嗽痰多,食已即满,大便稀溏,舌苔厚腻,脉缓细。治法:补气健脾、渗湿化痰。应用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桔梗、陈皮、莲米、山药、扁豆、苡仁、砂仁、甘草)。如为脾肺气虚,临床表现为心累短气,动则尤甚或咳则便遗。治法:调补脾肺,升阳益气。应用六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陈皮、法半夏、甘草),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3、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功能:

主要通过改善通气功能,即氧疗、抗感染、痰液引流来降低肺动脉高压。目前已知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血管内皮及其周围可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其中对抗肺动脉高压的物质主要是一氧

化氮(NO)、前列环素(PGI

2),而促进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物质是血栓素A

2

(TXA

2

)和内

皮素1(ET-1)。故近来应用①前列环素类药物;②内皮素受体拮抗剂;③磷酸二

酯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④一氧化氮和精氨酸。

心力衰竭的控制,肺心病的心力衰竭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竭的治疗有其不同之处,因为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一般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①利尿剂,减轻右心负荷,消除浮肿的作用。宜选用作用轻,小剂量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mg,1-3次/日;尿量多时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50,1-3次/日。利尿剂应用后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使痰液粘稠不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

②强心剂,这与处理一般心力衰竭有所不同。强心剂的剂量宜小,一般约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量,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如毒毛花甙k 0.125-0.25mg加入10%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推注。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应用指征是:①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病人;②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的病人;③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④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效果,但并不像治疗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

中医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并脉证》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其临床表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代表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芫花、甘遂、大戟)。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石膏),小青龙汤亦主之(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桂枝、细辛、半夏、甘草)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临床上常见痰饮和溢饮,我们在临床应用协定方3号治之。

4、改善通气和缺氧,正确纠正水盐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通气功能障碍和缺氧是肺心病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若不及早纠正缺氧,将使病情迅速恶化。肺心病酸碱失衡类型:呼酸,呼酸+代酸,呼酸+代酸+代碱,单纯呼碱、呼酸少见。

肺心病早期多半是呼酸+代酸,通气障碍导致呼酸,缺氧无氧酵解生成乳酸、感染代谢产物导致代酸;代偿性的呼吸频率增快导致呼碱,医源性的利尿、营养不良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处理方法是: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感染是关键。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较适用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若效果不显著,建议加用抗胆碱能药物(为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考虑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清除痰液。必要时机械辅助呼吸。可通过无创或有创方式给予机械通气,根据病情需要,可首选无创性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无论是无创或有创方式都只是一种生命支持方式,在此条件下,通过药物治疗消除肺心病加重的原因使急性呼吸衰竭得到逆转。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多由呼酸合并代酸,电解质紊乱多为细胞外低氯、低钠、高钾,故应先改善通气功能及纠正缺氧,只有在PH <7.2时,才能小剂量、适当补碱,以防止碱中毒的发生,当合并呼酸、代碱和代酸时,需补钾,若同时合并肾功能衰竭,则应慎重补钾。在出入量和血电解质监测下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注意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

中医治疗:着眼点在两方面,一是清除痰液,肺心病急性期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引流至关重要,肺为娇脏,畏寒热而恶痰浊,所以宣肺化痰为首选,并以痰湿蕴肺,肺气闭郁为基本证型,应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的协定方1号(三拗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桔梗甘草汤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又能稀释痰液,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如兼有肺脾两虚证,应用化痰止咳、健脾益肺的协定方2号;如兼有阳虚水泛证,应用化痰止咳、温阳利水的协定方3号。二是纠正低钾,根据我们对协定方1、2、3号的实验结果,每剂中药含K+为90-110mmol/L,可补充K+,防止低钾性碱中毒;在患者小便量正常的情况下,口服中药可以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合并肾功能衰竭,则应慎重口服中药。

5、肺心病急发期应用中医药可提高临床综合疗效,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夏、甘草),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党参、柴胡、炙升麻、当归、甘草),生脉散(人参、麦冬)、十全大补汤(黄芪、肉桂、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生地、赤芍、川芎、甘草)等,几乎所有的补益药都能提高人的免疫力。它们有的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力、有的能提高人体体液免疫力、有的能升高人体外周白细胞、增强对致病菌的吞噬能力。

我们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24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属痰浊蕴肺、肺气闭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中药治疗,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治法,应用协定处方1;兼肺脾两虚者,应用协定处方2;兼阳虚水泛者,应用协定处方3,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并同时服用中药安慰剂。结果:①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②病死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14.15%;③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增强食欲、改善营养状况等客观指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④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⑤治疗组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⑥治疗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支出减少,与对照组比较

(P<0.05),显示出在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的优势;⑦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肺心病

肺心病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11-2-14 18:05:53 点击:23 肺心病概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十年前据在全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 1980~1989年的构成比仅2.49%,占第8位,这与冠心病、心肌炎发病率与收治率例数增高有关。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肺心病症状 症状详细描述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二个阶段,但其界限有时并不清楚。 (一)功能代偿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检示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肺动脉区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剑突下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颈静脉可有轻度怒张,但静脉压并不明显增高。 (二)功能失代偿期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

(肺病科)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1、中医定义: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2、西医定义: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 2、诊断要点: 1)病史:有慢性肺系疾患多年,反复发作,一般经10-20年形成。病程: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多见于老年人。 2)诱因:外感、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炎热、酗酒 3)临床表现:咳、喘、痰、胀、瘀 4)兼证:心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则喘脱,或并发眩晕、鼓胀、徵积、神昏、谵语、惊厥、出血等。 5)体征:桶状胸,双肺闻及哮鸣音、痰鸣音、湿性罗音;心音遥远;胸部叩诊呈过清音。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

订版) 2、诊断要点: 1)危险因素 ①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史; ②职业史、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 ③室内外空气污染,如生物燃料燃烧史; ④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2)临床表现 (1)症状 ①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晨起为著,后期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明显。 ②咳痰:通常咳白色黏液或泡沫样痰,偶带血丝,一般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于劳力时出现,后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常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 ⑤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萎缩和活动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 早期体征不明显,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 ①视诊、触诊:缩唇呼吸;皮肤及黏膜紫绀:呼吸变浅快;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并发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 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服药1个月后。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则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则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此时若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则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则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发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若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能力,就会导致

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则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则泛溢于肌肤,则引起水肿,上则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则喘甚等心气虚的症状,久则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的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包括部分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的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则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的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肾虚则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则阻肺,重则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讨其病理机制可归纳如下:

肺心病中医治疗误区、病机特点与特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药治疗的 误区、病机特点与特色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晓云卢云 一、该病的一些中医治疗误区 1、有学者试图从中药中寻找针对肺心病急性期的类似西药的抗感染的药物,经过多年的尝试,没有得出阳性结果。因为肺心病的感染有四个特点,即:慢性、反复、耐药、混合感染,往往感染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西医治疗多数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抗感染药物,有较强的针对性。中药种类较多,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抗菌谱,针对性不强,所以现阶段将中医药直接应用于抗感染的报道鲜见。如果中医药治疗肺心病急性期以痰液引流为主,则可减少抗感染药物的用量,并能明显缩短病程,这对减少肺心病患者的二重感染,减轻经济负担大有裨益。 2、一些临床工作者用西医的观点来治疗肺心病急发期,肺心病多由感染因素诱发,患者咳嗽咯痰,一见到脓痰就应用清热化痰药,没有根据患者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体质等按辨证方法论治,结果导致引邪深入,肺气闭郁,咳嗽愈甚,咯痰不利,痰液引流不畅,最终导致感染控制不力,致使病情恶化。所以肺心病急性期应以宣肺化痰为主,即痰液引流。 3、一些临床工作者按现代中医书本上的喘证、肺胀、痰饮篇章分证,将患者临床表现去套用书本上的证型,其实没有哪个患者是照着书本生病的,套用书本的结果,就是对中医治疗肺心病急性期丧失信心。应该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对经典著作进行再学习,练好基本功。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根据专病特点选方用药,使其更有针对性。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掌握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把中医学好、用活。 二、该病中医病机特点分析; 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机特点的认识早在《素问·咳论》中就有描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其产生的病机特点是内外合邪所致。笔者学习了古代医家有关论述,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肺心病临

小青龙汤治疗肺小青龙汤伤寒杂病论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癌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有论述,《伤寒论》第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小青龙汤主之”,第41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以及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此外,《金匮要略》中亦有“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要应用在外寒内饮引起的咳嗽、哮喘、肺胀、肺痈等肺系疾病,在现代临床中亦有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被反复证实。1 现代临床应用1.1 咳嗽咳嗽是一种呼吸道常见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伴随其他疾病出现,咳嗽可伴随咳痰。戴伟霞[1]通过研究发现,小青龙汤辨证加减可调节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机体IgG4( 免疫球蛋白G4) 、ICAM -1( 细胞间黏附因子-1) 表达,抑制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重塑的发生。张霞等[2]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小青龙汤合补肺汤能增强宣通肺气的功效,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湿啰音、哮鸣音及气促缓解时间以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抗生素,能更好地治疗肺寒兼虚型儿童患者。王倩[3]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50 例慢性咳嗽患者,结果发现实验组小青龙汤合九仙散加减方相比于对照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更好改善总有效率和咯痰评分。可以看出治疗咳嗽时,以小青龙汤为主方,再结合其他方剂加减能有效治疗咳嗽。1.2 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廖佩婵[4]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较仅给予糖皮质激素有更好疗效,小青龙汤组呼吸频率( RR) 更低,每公斤潮气量( Vt /kg) 、达峰容积比( vPTEF /tE) 更高,临床症状改善更好。宋桂华等[5]通过研究发现加味小青龙汤治疗哮喘可能通过下调白介素-6( IL -6) ,上调IL -10,刺激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 SIgA) 分泌而产生作用机制,起到增强黏膜免疫的保护作用。徐文华等[6]对小青龙汤的靶点网络分析后发现了多个与多种炎症反应、糖酵解、免疫调节紧密相关的关键靶点,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糖基磷脂酰肌醇( GPI) 、位于7 号染色体的基因( RAC1) 等。在GO 分析中发现小青龙汤可以对蛋白磷酸化的调节、血小板活化、细胞运动、肺发育等生物过程起调控作用。白卫莲等[7]发现使用小青龙汤后患者机体免疫球蛋白IgA、IgG、IgE 和CD4 + T、CD8 + T 细胞亚群变化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小青龙汤有助于患者免疫力的提升,使T 细胞生成增多,免疫球蛋白分泌增加。表明小青龙汤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分子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进而有效治疗哮喘。1.3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未波及到肺实质和肺间质。杜建波等[8]研究发现小青龙汤与西药雾化治疗支气管炎从数据上讲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应用小青龙汤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刘再亮等[9]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咳嗽、发热、肺鸣音、喘息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较明显,同时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24% 显著较高于对照组80. 95% ,其不良反应出现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选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能够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边红恩等[10]发现小青龙汤联合阿奇霉素可显著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γ -干扰素( IFN -γ) 、IL -10 因子表达。1.4 肺炎指肺实质即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炎症,可能有肺间质受累,部分具有传染性。杨春艳等[11]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呼气峰值流速( PEF) 、用力肺活量( FVC)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 TNF -α) 、IL -4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指出小青龙汤联合西医方案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肺功能,缩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治 摘要】本文就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诊断,并提出 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 右心衰的心脏病。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 一、临床资料 3组共258例均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 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功能不全Ⅲ级并呼吸功能不全171例,心功能 不全Ⅱ级并呼吸功能不全Ⅱ级87例。原发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机关键:痰瘀蕴结于肺,致心血瘀阻。 本病的发生发展,多以久咳、久喘、久哮引起肺胀,肺胀不愈,痰涎内蓄, 久而不除,在肺结成窠囊。又因寒冷,草木烟熏,反复刺激,咳喘反复发作,肺 气受伤,肺体受损,肺失宣发肃降,则津血不能循行上下内外,痰瘀蕴结于肺。 进而血行不畅,血脉不利,心气受伤,心体受损,形成肺心同病。 肺心之疾,久而不复,则上焦不治,中焦不运,脾失运化、转输之能。且肝 气内痹,津血瘀积于肝,致使肾失肝气之助、胃气之充、肺之清阳之济,则肾之 阴阳不能相互转化,肾间动气亏乏,肾失纳气、封藏之力,清浊相混,水道不通,水气内犯外溢。 甚则五脏失调,经络失用,致使津、水、血、气失和,则清阳不入,浊阴不出,渗入营血,致浊邪弥漫,上闭清窍,脑髓失养,神明失主,阴阳将离,而见 喘脱,喘厥之危候。 三、诊断 (一)病史 有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胸痛可能因右心缺血或因炎症波及胸膜之故,咯 血则较少见。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随着病情加重,心肺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一旦发 生呼吸道感染,就会加重心肺的负荷,导致心肺功能失代偿,此时可见咳、痰、 喘症状加重,通气受到明显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急 性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由于通气换气功能进一步减退,故此期表 现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系列症状。当PaO2<8 kPa(60 mmHg)时,表现为低 氧血症,症见发绀、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则引起反应迟钝,嗜睡。当 PaCO2>6.67 kPa(50 mmHg)时,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可见头痛、头胀、多汗、神 志淡漠、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昼夜颠倒)以及肌肉震颤、抽搐等。 2.体征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避免疾病的发生,随着现下人们工作压力持续性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始终困扰部分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且引起心脏疾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肺心病便为常见疾病之一,通常会促使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出现心力衰竭等表现,随着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其治疗方法也逐步趋于多元化,其中中医治疗凭借自身优势,成为现下人们普遍青睐的方式,需积极掌握肺心病中医治疗,以及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1、肺心病的发病原因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按照其发病周期长短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慢性,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慢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指,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产生慢性病变引发肺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处于异常状态,增加肺动脉阻力,导致右心室产生扩张和肥厚。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过敏性肺泡炎等;胸轮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胸轮廓或脊椎发生畸变,进一步造成胸部轮廓活动受干扰,气道引流畅通性不足,肺部出现反复性感染;肺血管疾病甚为少见,肺部小动脉出现阻塞、狭窄等,增加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加剧机体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2、肺心病主要症状 肺心病患者最为典型的特征为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活动之后感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持续性下降,体检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肺气肿表征,听诊过程中多存在呼吸音弱化,偶发性存在干、湿啰音,下肢轻微浮肿,处于下午较为显著,次日凌晨便可小时。心音遥远,但肺部动脉瓣区可存在第二心音亢进,表明存在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产生收缩期杂音,则判定右心出现肥厚、扩大等现象,其中部分病例为因肺气肿促使胸膜腔内压力持续性升高,对腔内静脉回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状况下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等现象。

肺心病诊疗的方案

优势病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致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临床以呼吸困难、胸闷、紫绀、心律失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 【诊断】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肺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7 年和1980 年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X 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中医治疗】 (一)中医辩证论治 1、痰浊壅肺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成泡沫状,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苏子10g ,白芥子12g ,莱菔子10g ,当归10g ,前胡10g,法半夏12g,茯苓15g,陈皮6g,白术10g,生甘草3g )。 【加减】痰从寒化为饮,外感风寒诱发,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加麻黄10g ,桂枝12g ,细辛4g。 2、痰热郁肺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

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0g ,半夏12g ,苏子12g ,杏仁10g ,贝母12g ,黄苓10g,黄连8g ,山梔10g )。 【加减】痰热内盛,胶粘不易咯吐者加鱼腥草12g ,瓜蒌皮12g ;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10g,葶苈子12g。 3、痰蒙神窍 【症状】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12g ,茯苓15g ,橘红10g ,胆星10g ,竹茹10g ,枳实10g ,菖蒲12g )。 【加减】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者加葶苈子12g,天竺黄10g,竹沥8g ;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10g ,全蝎一只,另服羯羊角粉;血瘀明显,唇甲紫绀加丹参12g ,红花10g ,桃仁10g 。 4、阳虚水泛 【症状】心悸心慌,咳而上气,咳痰清稀,动则喘甚,不能平卧,身肿,以下肢为甚,小便短少或清长,颜面晦暗,口唇发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冷汗时出,舌淡胖或紫黯,苔白滑,脉沉滑或结代。 【治法】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介绍柏正平教授运用复方葶苈子汤治肺源性心脏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虚实夹杂,缓解期属“本虚邪微”,发作期属“本虚标实”。治疗当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复方葶苈子汤治以泻肺逐瘀、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标签:复方葶苈子汤;肺源性心脏病;化痰;平喘;利水 复方葶苈子汤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柏正平教授治疗肺心病的经验方。在临床接诊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现结合自身体会及跟师心得将柏师运用复方葶苈子汤治疗肺心病的诊疗思路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导致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室进行性肥大,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疾病。肺心病属中医“肺胀”、“心悸”、“咳嗽”、“痰饮”等病范畴。柏师根据本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并涉及多脏腑、易受外感诱发的特点出发,认为本病急性期以标实为主,标实主要以痰饮、血瘀、肺热为主,本虚则以阳虚及肺肾亏虚为主。故治疗当治标为主兼以扶正。 1 复方葶苈子汤的组成与分析 本方以葶苈子10 g,黄芩10 g,水蛭3 g,矮地茶15 g,茯苓10 g,桂枝10 g,白术10 g,甘草5 g等药物组成。葶苈子泻肺逐水、止咳平喘,为君药;黄芩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水蛭活血化瘀,兼以平喘,矮地茶化痰止咳,共助君药宣通肺部壅滞,为臣药;茯苓、桂枝、白术温脾化饮,以绝生痰之源,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泻肺逐瘀、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适应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在肺心病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 临床运用,随症用药,药随证出 肺心病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肺、脾、心、肾脏气亏虚为本,痰浊、水饮、血瘀互结为标,二者相互影响,复受外邪诱发或加重,致气道壅塞,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所致。复方葶苈子汤中葶苈子苦、辛、寒,种子类药物质降,可泻肺逐水、止咳平喘,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但是肺心病患者大多是虚症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往往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最后造成心力衰竭。而葶苈子在现代药理研究中有强心、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太过苦寒之性的药物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如黄芪、白术等,柏师根据肺心病的病机特点,缓解期属“本虚邪微,发作期属“本虚标实”。而“痰饮”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减退、三焦气化失司、津液运化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但又可作为病邪,侵犯脏腑经络,以致疾病发生发展。如果机体正气足,则可以抵御“痰饮”之邪。但正气虚弱,则抗邪能力减弱,“痰饮”遂停留在体内所致病。本方有泻肺逐水,消痰利水之效,并且临证时可加用大腹皮、泽泻等利水

中医医案——肺心病心衰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阳利水、宣肺化饮法治愈痰饮 病案:裔某,女,63岁。 初诊:1978年5月27日。 主诉及病史:有慢性气管炎史10余年,近三四年来日益加重。4个月前出现浮肿,渐见腹水。胸闷气急,不能平卧,痰涎壅塞,咯出不易,尿少,四肢清冷,面色灰滞紫绀,两肺满布湿性啰音,西医诊断为肺心病心衰。 诊查:舌淡紫,苔薄腻而糙,脉沉微细数。 辨证:属痰饮恋肺,水气凌心。 治法:拟温阳利水,宣肺化饮为治。 处方:生麻黄9g 川桂枝9g 炙细辛4.5g 制半夏9g 陈皮6g 熟附片18g(先煎)茯苓15g 白术12g 葶苈子18g 黄芪18g 川椒目6g 白芥子12g 3剂 复诊:药后小便量明显增多,约每小时排尿1次。气急稍平,略能平卧,胃纳较增。再予原方加减治疗。以后四肢渐温,紫绀、浮肿续有减轻。 按语本例肺心病出现浮肿、腹水、尿少、痰涎壅滞、肢冷、面色灰 1

滞等症,乃脾肾阳虚,痰饮恋肺,水气凌心,证属本虚标实。药用麻黄、细辛、白芥子、半夏、陈皮、葶苈子、川椒目宣肺化饮,平喘利水以治标;附子、黄芪、白术、茯苓温阳扶正,益气补脾以治本。故用药10余剂而诸症逐渐消失。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557,徐仲才医案。 徐仲才,1911年生。上海中医学院内儿科教授,主任中医师。上海市人。解放前担任神州国医学 会常务理事。解放后曾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学 会副主任委员,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委员,全国儿科学会委员,上海市卫生工作 者协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防痨协会上海分会理事。 徐老早年秉承家学师传,从事医疗实践50年,擅长治疗儿科、内科疾病,强调温肾扶阳法在治疗 疾病中的重要性。他在总结近代名中医、其父徐小圃、其师祝味菊运用温阳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情况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情况下又是抗病的主力”的学术观点, 治愈不少疑难病例,尤其在治疗咳喘病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 1931年负责参校《祝氏医学丛书》1~4集:《伤寒新义》、《伤寒方解》、《病理发挥》、《诊断提纲》。1961年后曾先后发表《徐小圃儿科经验简介》,《健脾补肾在慢性气管炎临床上的应用》,《治疗小儿哮喘 临床经验》,《附子在临床上的应用》等论文。曾担任全国中医学院中医教材编审会议顾问,重点参加 儿科教材的编审工作。1985年亲自指导“电子计算机模拟名中医徐仲才教授诊疗咳喘病系统”,获上海 市科研成果奖。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胸部疾 病或心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和右心功能不全。 2、右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返流征阳性,下 肢浮肿及静脉压增高。 3、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的诊断依据: (1)体征:剑突下出现收缩期搏动,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 P2>A2),三尖瓣 区心音较心尖部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 (2) X 线诊断标准 1)右肺下动脉扩张:横径≥ 15mm;或右肺下动脉横径与支气管横径比值≥ 1.07;或经动态观察较原右下肺动脉增宽 2mm 以上。 2)肺动脉段中度凸出或其高度≥ 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围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4)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 450C)或椎高≥ 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只有上述 1—5 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 ( 3)心电图诊断标准: ①主要条件: o l额面平均电轴≥ 90 l V 1R/S≥1 l重度顺钟向转位( V 5R/S≤1) l av R R/S 或 R/Q≥1 l V 1-V 3呈 QS、Qr、qr(需除外心肌梗塞) l肺性 P波: A、 P 波电压≥1.22mV, B、P 波电压≥ 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 >+80o C、 P 波呈低电压时, P 电压 >1/2R,呈尖峰型,结合P 电轴 >80o ②次要诊断标准: l肢体导联低电压 l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结合病史,具有上述一条主要条件可诊断,二条次要条件可列为可疑肺心病心电 图的表现。 ( 4)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 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外邪侵袭、痰瘀媾合而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 1.辩证分型论治 “虚”、“邪”、“痰”、“瘀”、“饮”缠绵于一体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热毒烈盛灼津成痰,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痰饮为患致肺气郁滞;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而成热毒;瘀血阻滞,气 机不利,水津停滞成痰成饮。临床实践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本病分为9型 而辩证论治,治标常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行水、温阳行水等法,治本则据 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调和补益,遵循回阳存阴为准则。(1)外束风寒,痰湿犯肺型:予 以主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减;(2)痰热郁肺型,治应清热化痰,桑白皮汤加减;(3)脾肾阳虚水泛型:予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茯苓桂术甘汤加减;(4)痰浊上犯, 心脑受邪型:予以涤痰开窍,醒神通便,涤痰汤加减;(5)痰热内蕴,肝风扰动型:予以 清热豁痰,开窍通便,羚羊钩藤汤加减;(6)热瘀互结,血溢络伤型:予以清热凉血,化 瘀止血,清热地黄汤加减;(7)气阴两虚,阴阳欲绝型:予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脉 饮合参附汤加减;(8)肺肾气虚型:予以补肺钠肾,益气健脾,补肺汤加减;(9)气虚血瘀型:予以固本益气,活血通脉,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近年来我所对9种类型的肺心病的论治进行慨括总结,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双参三紫 一术散”、“清热宣肺汤”、“葶苈附子汤”、“强心泻肺汤”四方,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 心病,疗效满意。 2.1双参三紫一术散 方组为:太子参、紫丹参、苏子、紫菀、茯苓、白术、紫石英、紫杞子、黄芪、仙灵脾 等量。将上药制成冲剂,每包20g。患者于立春起及冬至起连续服药个三个月,每日2—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本方是在《金匮要络》苓桂术甘汤及《太平圣惠方》枸杞子散的的基 础上,结合临床防治肺心病多年经验而成。方中太子参补中益气;紫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宁神;苏子、紫菀、紫杞子补肾养精,养肝明目;白术、茯苓健脾理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仙灵脾助养补肾,祛风湿。功用:健脾补气,平喘祛痰,利水渗湿。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此方治疗早期肺心病32例,显效21例,好转9例,无效2例。与西医常规治疗18例进 行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3%。 2.2清热宣肺汤 方组为:金银花15g,连翘10g,黄芩12g,党参10g,知母10g,杏仁12g,茯苓15g, 川贝母10g,陈皮10g,紫菀10g,款冬花10g,川芎10g。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3次口服。方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知母清热泻火,且以上四种均对金葡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党参补中益气;杏仁、川贝母、陈皮、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茯苓健脾润肺,利水燥湿;川芎活血解瘀。 合而成方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扶正祛邪,活血解瘀,清肺化痰之效。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风寒侵肺者,加麻黄、桂枝、荆芥;痰热扰肺者加石膏汤和小青龙汤;心气不足者加生 脉饮;肾气不足者加金匮肾气丸;肺性脑病者加半夏汤;极度阳虚者加参附汤。配合西医一 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补充维生素、维持电解质平衡、解痉、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治疗老年肺心病23例,治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吸收,痰培养转阴,心衰完全纠正)16例,显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基本吸收,心衰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讨论肺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治疗,比如去咳止痰、控制感染、平缓顺气等;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肺心病患者中医药的治疗手段,其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心病;中医药治疗 肺心病即慢性肺心病,多发于中老年身上,病程较长,持续性加重,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死亡率。主要症状是右心室肥厚、右心衰竭。因不同的原因引起,出现肺脏结构、功能失调,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危害较大。[1]我科室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到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3.56±2.38)岁;病程5-13年,平均病程9.33年。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法,开展入院宣讲、病情观察,改善通气、抗感染、平喘、祛痰、抗心力衰竭、纠正酸碱紊乱、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促进患者的各项提升正常化。

观察组。给予中医药治疗方法。按照急则治标、缓则制本的原则,标本兼治。这些方法主要有:控制感染、祛咳止痰、平缓顺气等。给予患者舒张支气管的药物如如氨茶碱、β2受体兴奋剂,适时给予患者急支糖浆、糖皮质激素等。[2](1)中成药口服治疗法:补肺片对于肺心病患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可以迅速提高,增强肌体的抵抗力。临床实践表明其安全性较高,疗效好,采用通心络治疗肺心病缓解期患者总有效率高达到90%;采用扶正通瘀胶囊治疗,同时告知患者坚持锻炼、增强营养,忌食辛辣油腻,防止有害气体、粉尘吸入。如意定喘片可有效改善属气阴两虚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咳嗽、喘息气短、咳痰等症状,实现治本目的。肺心益气活血胶囊的临床用药效果也比较好。(2)中成药物静脉液体输注法:[3]对于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高压症状采取静脉滴注方式治疗。改善患者的身体瘀滞。实践表明可以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症状,通过其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的功能实现。中医的治疗目的是活血化瘀。还可以利用丹红、川芎嗪注射液联用硫酸镁治疗。丹红的抗凝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显著,可以有效增加疗效,降低肺动脉压力;川芎嗪主要是可以活血化瘀、行气行血,达到活血理气的功用。还可以采用注射用血栓通,其属于三七的提取物,可以活血化瘀。(3)穴位敷贴疗法: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中药研成粉末,以姜汁调成膏状在膈俞、天突、定喘、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敷贴使用,10次为1疗程,之后症状减轻。膈俞即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穴位。没有创伤,患者的疾病复发率降低。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症状基本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基本没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中医草药熏蒸疗法净化肺部缓解咳嗽

中医草药熏蒸疗法净化肺部缓解咳嗽中医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特定草药和熏 蒸的方式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这种疗法在很多中医治疗方案中都 有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本文将介绍中医草药熏蒸 疗法净化肺部和缓解咳嗽的方法和效果。 中医草药熏蒸疗法是利用草药的挥发性成分通过熏蒸的方式进入人体,促进气血的流通,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肺部疾病,熏蒸可以直接进入呼吸系统,刺激肺部排毒,清 除痰液和炎症,促进肺部的修复和康复。 在中医中,有很多草药可以用于熏蒸疗法。其中一些常见的草药包 括百合、川贝母、杏仁、薏苡仁等。这些草药都具有清热化痰、润燥 止咳等作用,适用于肺部湿热和痰热亢盛的疾病,如咳嗽、支气管炎等。在熏蒸疗法中,一般会选择一两种草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用热水熏蒸产生草药的挥发性成分。 熏蒸疗法一般分为两种形式:草药熏蒸和精油熏蒸。草药熏蒸是指 使用中草药进行熏蒸,可以通过将草药放入热水中,或者使用烧炉、 熏炉等设备进行熏蒸。精油熏蒸则是使用具有挥发性的植物精油进行 熏蒸,这些精油可以通过蒸馏、浸提等方式提取而来。草药熏蒸和精 油熏蒸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具体使用哪种形式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决定。 熏蒸疗法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是要注意合理的使用浓度和时间,以避免对肺部造成过度刺激。一般来说,熏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次

约为15-30分钟即可,每天一到两次。此外,在使用草药熏蒸疗法时,也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体质和病情的草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 治疗。 中医草药熏蒸疗法净化肺部和缓解咳嗽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 验证。很多患者在接受熏蒸疗法后,咳嗽明显减轻,呼吸更加顺畅, 肺部功能得到改善。熏蒸草药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具有抗炎、杀菌、 祛痰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肺部炎症和痰液,净化肺部环境。此外, 熏蒸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肺部的能量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从而对缓解咳嗽和防治肺部疾病有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净化肺部, 缓解咳嗽。但是需要注意,熏蒸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肺部疾病,如严 重的肺结核、肺心病等。在使用熏蒸疗法时,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 况和病情来选择草药和使用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也应注意熏蒸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避免熏蒸过度对身体造成负担。 总之,中医草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特定草 药和熏蒸的方式,可以净化肺部,缓解咳嗽。这种疗法在临床实践中 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合理使用 浓度和时间,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希望本文对读者对中 医草药熏蒸疗法有所了解,对缓解肺部疾病和咳嗽有所帮助。

肺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肺胀 中医概念: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西医概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ri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 1.肺病迁延多见于内伤久咳、久喘、久哮、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逐步发展所致,是慢性肺系疾患的一种归宿; 2.六淫乘袭六淫既可导致久咳、久喘、久哮、支饮等病证的发生,又可诱发加重这些病证,反复乘袭,使它们反复迁延难愈,导致病机的转化,逐渐演化成; 3.年老体虚患者虽可见于青少年,但终归少数,而以年老患者为多;年老体虚,肺肾俱不足,体虚不能卫外是六淫反复乘袭的基础,感邪后正不胜邪而病益重,反复罹病而正更虚,如是循环不已,促使形成; 西医发病机制和病理 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的因素很多;但先决条件是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曾凌文活用六经辨证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曾凌文活用六经辨证论治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以可逆或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常见病因包括吸烟、环境污染等。传统中医治疗慢阻肺的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主要分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的治疗。而重庆市名中医曾凌文主任医师根据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传变规律,结合仲景六经辨证理论,对慢阻肺进行分经论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以下将从太阴、少阴、厥阴以及三阳兼证四个方面来探讨曾凌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1.太阴本病 1.1手太阴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医理论中与手太阴病相对应,手太阴为肺经的代表。肺脏在中医视角中被赋予“司呼吸,治节时”的功能,是人体的“皮毛之表”,其病变常在表现于外。在慢阻肺患者中,常见的咳嗽、痰多、气短等症状,恰好反映了肺脏失常的情况。 1.2足太阴病 足太阴属脾经,与肺脏存在着相互影响与关联,可类比母子之间的关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伴有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情况,这与足太阴脾经的功能紊乱有关。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佳,影响了气血的生成与输布,从而加剧了肺脏的问题。 1.3治疗原则与方药 在治疗上,需要重点调理脾肺的相互关系,主张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通过补充气血,增强脾肺功能,可以达到缓解咳嗽、痰多、气短等症状的效果。方选

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浅,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少阴病 2.1手少阴与肺心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医理论中与手少阴病相对应,手少阴为心经的代表。心肺关系密切,被称为“心在志为官,肺在气为相”,肺为心之外在,因此肺脏的病变常在外显现。肺心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等症状,正是因为心肺之间的协调失调。 2.2足少阴与肺肾两虚、肾不纳气 足少阴属肾经,与肺脏也存在关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气短、倦怠、腰膝酸软等症状,这反映了肺肾功能的虚弱。同时,肾不纳气的情况也可能导致肺气无力,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2.3治疗原则与方药 治疗上,需要调和心肺肾三脏的功能,以益肺养肾、平衡心脏的药物为主。方选金水六君煎合苏葶丸作为滋养肺肾、调和心脏的方剂,可以改善肺肾虚弱的症状,提高患者的体能和心脏功能。 3.厥阴病 3.1与肺性脑病的关系 3.1.1与肺性脑病的联系 肺性脑病是指由于肺气虚弱,导致脑部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与厥阴病的表现相似。肺脏失去了正常的气化功能,影响了全身的气血供应,尤其是脑部的供血氧,从而导致脑功能的异常。 3.1.2 肺部症状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