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避免疾病的发生,随着现下人们工作压力持续性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始终困扰部分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且引起心脏疾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肺心病便为常见疾病之一,通常会促使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出现心力衰竭等表现,随着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其治疗方法也逐步趋于多元化,其中中医治疗凭借自身优势,成为现下人们普遍青睐的方式,需积极掌握肺心病中医治疗,以及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1、肺心病的发病原因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按照其发病周期长短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慢性,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慢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指,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产生慢性病变引发肺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处于异常状态,增加肺动脉阻力,导致右心室产生扩张和肥厚。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过敏性肺泡炎等;胸轮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胸轮廓或脊椎发生畸变,进一步造成胸部轮廓活动受干扰,气道引流畅通性不足,肺部出现反复性感染;肺血管疾病甚为少见,肺部小动脉出现阻塞、狭窄等,增加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加剧机体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2、肺心病主要症状

肺心病患者最为典型的特征为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活动之后感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持续性下降,体检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肺气肿表征,听诊过程中多存在呼吸音弱化,偶发性存在干、湿啰音,下肢轻微浮肿,处于下午较为显著,次日凌晨便可小时。心音遥远,但肺部动脉瓣区可存在第二心音亢进,表明存在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产生收缩期杂音,则判定右心出现肥厚、扩大等现象,其中部分病例为因肺气肿促使胸膜腔内压力持续性升高,对腔内静脉回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状况下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等现象。

1.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

3.1辛温解表法

肺心病患者若日常起居稍有不慎,机体感受外部风寒,可明显存在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多呈现为稀薄,脉搏浮紧。中医辩证治疗其为风寒束肺,治疗选用辛温解表法。常用药物包含苏叶、前胡分别为6g,苏叶作为一种辛温解表的药物,可温胃;杏仁、防风、百部各10g。

3.2辛凉宣肺法

肺心病患者多存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存在发热等症状,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呈现为白色,舌尖红,脉搏浮数。基于中医层面判定其为风热犯肺,治疗主要以辛凉宣肺法为主,常用药物包含桑叶、菊花、杏仁各10g,其中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常常与菊花、前胡等药物联合使用;菊花味辛疏散,气清上浮,微寒清热;芦根30g,如患者存在热邪入里,处于上方层面适当增加生石膏30g,知母10g,有助于达成清热的成效。

3.3宣肺化痰法

肺心病患病时间周期较长,发热已退,但仍存在严重的喘息声,咳痰呈现为黄色且稠,舌红苔黄而干,脉搏较为滑数。中医辩证治疗为痰邪阻肺,治疗原则应选用宣肺化痰法。常用药物包含前胡6g、杏仁、苏子、冬瓜分别为10g,入患者咳痰较稠且黄,需增加青黛、生大黄各6g;若患者痰黄且多质稀,苔黄厚腻,可加入陈皮、厚朴10g。

3.4豁痰开窍法

肺心病处于后期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存在CO

潴留,

2

增加肺性脑病风险,患者痰盛气粗,脉沉涩或滑数。中医辩证主要为热陷心包,亦或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治疗主要以获痰为主,实际药用包含大黄、蝉蜕分别为

6g,生地、竹叶、连翘分别为10g,舌苔黄燥脉沉涩,建议基于上方层面服用安宫牛黄丸1丸。

3.5滋阴纳气法

肺心病易反复发作,长周期内久治不愈,喘息难以进行平卧,咳嗽无力,痰少,有时会出现低热汗出,心情烦躁睡眠不佳,脉搏细数。中医治疗为肾阴亏损,肾不纳气,主要以滋阴纳气为主,常用药物为生地、白芍、麦冬、石斛分别为10g,生龙骨、生牡蛎分别为15g。

4、肺心病如何预防?

预防肺心病减少其并发症,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积极防治原发病,如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加强体育锻炼,进一步增强人群卫生意识,增强抗病能力,可选用食疗方法以此增强呼吸道免疫能力,通常食用物质包含山药、扁豆等,可避免汇聚生痰,难以保证气道畅通性。第二,保证室内空气洁净湿润,以此避免防风燥损伤肺部。第三,应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少食用生冷肥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第四,需注意劳逸结合,以免损伤肺脾肾,造成痰湿停留。

综上所述,肺心病选用中医治疗实现内外因兼顾治疗,消除其表面特征的基础上,加强对引发支气管炎内因治疗,即保证对机体各器官进行调整及恢复治疗,如此实现标本同治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从本质实现系统性治疗。

肺心病

肺心病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发表时间:2011-2-14 18:05:53 点击:23 肺心病概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十年前据在全国调查了二千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多数地区占第3、4位,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 1980~1989年的构成比仅2.49%,占第8位,这与冠心病、心肌炎发病率与收治率例数增高有关。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肺心病症状 症状详细描述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二个阶段,但其界限有时并不清楚。 (一)功能代偿期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体检示明显肺气肿表现,包括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轻,有时只能在剑突下处听到。肺动脉区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剑突下有明显心脏搏动,是病变累及心脏的主要表现。颈静脉可有轻度怒张,但静脉压并不明显增高。 (二)功能失代偿期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紫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

『心脏病集』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效秘方

『心脏病集』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效秘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活动后症状加重。治疗针对急性期和缓解期分别加以处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秘方: 清燥救肺汤(何炎燊) 【组成】桑叶15g,枇把叶10g,北杏仁15g,石膏25g,甘草5g,麦门冬15g,人参10g(宜用西洋参,另炖服),阿胶12g(烊化),火麻仁25g(代原方之胡麻)。 【功效】清燥润肺,益气救津。 【主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属外邪诱发,本虚标实者。症见身热,咳喘无力,呼长吸短,声低,神烦,口渴,舌干红苔燥,脉浮数虚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此方原乃喻嘉言治秋燥之方,今用治慢性肺心病,由外邪诱发,急性发作,本虚标实者。方药可分两组:一是桑叶、枇杷叶、北杏仁、石膏、甘草,即麻杏石甘汤去麻黄之辛温,易以桑叶、枇杷叶之辛凉,此治标实;另一组乃西洋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甘草,即复脉汤去桂姜枣之温,此治本虚。标本同治,疗效显著。 【加减】痰多,加川贝母12g,天竺黄12g;喘咳无力,加五味子10g;神情顺躁,舌绛,或舌尖多红色小粒,为肺性脑病之先兆,加安宫牛黄丸1~2枚。 【点评】近年医刊报道,从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用辛凉解表,清热祛痰之法,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远较温阳利水,温补脾肾之法为优。此论与何氏之经验不谋而合。然而,肺心病皆是本虚标实之症,用喻氏此方,恰到好处。 患者应该生活规律,顺应自然,秋冬季节转换时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而诱发病情。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倡戒烟。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有心力衰竭者应控制食盐、水的摄入,忌烟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治 摘要】本文就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及诊断,并提出 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 右心衰的心脏病。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的“咳嗽”、“支饮”、“血证”、“肺胀”、“喘证”、“喘胀”、“心水”、“水肿”等病范畴。 一、临床资料 3组共258例均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 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功能不全Ⅲ级并呼吸功能不全171例,心功能 不全Ⅱ级并呼吸功能不全Ⅱ级87例。原发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机关键:痰瘀蕴结于肺,致心血瘀阻。 本病的发生发展,多以久咳、久喘、久哮引起肺胀,肺胀不愈,痰涎内蓄, 久而不除,在肺结成窠囊。又因寒冷,草木烟熏,反复刺激,咳喘反复发作,肺 气受伤,肺体受损,肺失宣发肃降,则津血不能循行上下内外,痰瘀蕴结于肺。 进而血行不畅,血脉不利,心气受伤,心体受损,形成肺心同病。 肺心之疾,久而不复,则上焦不治,中焦不运,脾失运化、转输之能。且肝 气内痹,津血瘀积于肝,致使肾失肝气之助、胃气之充、肺之清阳之济,则肾之 阴阳不能相互转化,肾间动气亏乏,肾失纳气、封藏之力,清浊相混,水道不通,水气内犯外溢。 甚则五脏失调,经络失用,致使津、水、血、气失和,则清阳不入,浊阴不出,渗入营血,致浊邪弥漫,上闭清窍,脑髓失养,神明失主,阴阳将离,而见 喘脱,喘厥之危候。 三、诊断 (一)病史 有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肺、心功能代偿期:此期心功能代偿一般良好,肺功能处于部分代偿阶段,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发绀等缺氧症状。胸痛可能因右心缺血或因炎症波及胸膜之故,咯 血则较少见。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随着病情加重,心肺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一旦发 生呼吸道感染,就会加重心肺的负荷,导致心肺功能失代偿,此时可见咳、痰、 喘症状加重,通气受到明显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衰竭,急 性呼吸道及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由于通气换气功能进一步减退,故此期表 现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系列症状。当PaO2<8 kPa(60 mmHg)时,表现为低 氧血症,症见发绀、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则引起反应迟钝,嗜睡。当 PaCO2>6.67 kPa(50 mmHg)时,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可见头痛、头胀、多汗、神 志淡漠、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兴奋(昼夜颠倒)以及肌肉震颤、抽搐等。 2.体征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肺心病的中医治疗及预防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法避免疾病的发生,随着现下人们工作压力持续性增大,心脑血管疾病始终困扰部分人身体健康的疾病,且引起心脏疾病因素较为复杂,其中肺心病便为常见疾病之一,通常会促使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出现心力衰竭等表现,随着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其治疗方法也逐步趋于多元化,其中中医治疗凭借自身优势,成为现下人们普遍青睐的方式,需积极掌握肺心病中医治疗,以及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1、肺心病的发病原因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按照其发病周期长短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慢性,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慢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指,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产生慢性病变引发肺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处于异常状态,增加肺动脉阻力,导致右心室产生扩张和肥厚。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过敏性肺泡炎等;胸轮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胸轮廓或脊椎发生畸变,进一步造成胸部轮廓活动受干扰,气道引流畅通性不足,肺部出现反复性感染;肺血管疾病甚为少见,肺部小动脉出现阻塞、狭窄等,增加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加剧机体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最终发展为肺心病。 2、肺心病主要症状 肺心病患者最为典型的特征为慢性咳嗽、咳痰,进行活动之后感到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持续性下降,体检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肺气肿表征,听诊过程中多存在呼吸音弱化,偶发性存在干、湿啰音,下肢轻微浮肿,处于下午较为显著,次日凌晨便可小时。心音遥远,但肺部动脉瓣区可存在第二心音亢进,表明存在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产生收缩期杂音,则判定右心出现肥厚、扩大等现象,其中部分病例为因肺气肿促使胸膜腔内压力持续性升高,对腔内静脉回流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状况下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等现象。

常见病中医处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常见病中医处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概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或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是由肺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右心衰竭的继发性心脏病。主要表现有桶状胸、心悸、咳嗽、喘息、发绀、肝肿大、水肿、少尿等。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 “喘息”“心悸” “水肿”等范畴,多由外邪或痰饮久留于肺、肺气受损、气滞血瘀,进而伤及脾肾、水气泛溢所致;中医治疗之法,宜标本兼治。治标以肃肺化痰、降气平喘、温化寒痰、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治本以益气补肺、温补脾肾、养阴、纳气等。 处方1强心益气汤 【方药与用法】万年青根15~30g,麦冬15~20g,五味子5 ~10g,人参10~20g,制附子3~20g (先煎60min),将上药加水煎2次,煎前用水浸泡30min。文火煎煮30min,混匀后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剂。 水肿明显者,可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脾虚者,可伍用五皮饮;肾虚者,可伍用真武汤;合并心悸、怔忡者,可伍用桂枝甘草汤或桂枝去芍药或加用龙骨牡蛎救逆汤等。 【功能与主治】强心益气,回阳敛阴;主治1~2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心悸、胸闷、气喘、下肢水肿、脉细数无力等。有以下重要治疗指征:①出现喘、肿、悸3大主症;②患者发生长时间的脉数; ③服药3天后仍有多尿,而每日持续大于2000ml者。 【简释】方中万年青根苦寒、有毒。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万年青根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要严格掌控用量,注意密切观察,以治疗3~5天为宜,如心率低于60次/分,须立即停药。此外,万年青根还能抑制心脏房室传导系统,故需禁用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本品有蓄积作用,获效后改用维持剂量。万年青根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恶心呕吐、胸闷、眩晕、腹泻、四肢发冷、心率减慢处方2肺心饮片

临床中医家周次清之肺心病治疗经验介绍(转载)

临床中医家周次清之肺心病治疗经验介绍(转载) 肺心病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多属“喘证”范畴,以呼吸困难、喘息气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慢性肺心病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由于正气的虚衰、抗御病邪能力的低下,在发病过程中往往虚实夹杂,病变交错,即使感受了外邪也往往没有明显的表现,假象掩盖真象,临床如不提高警惕、细心体察,常可造成虚实混淆、治疗不当的后果。 【病因病机】 喘证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病性有虚实两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多为实喘之因;劳欲、久病则为虚喘之由,二者可相互转化:实喘久病迁延不愈,可耗伤肺肾之气,致肺肾气虚或阴虚,肺不主气或肾不纳气,成为虚喘;肺肾亏虚又易招致外邪侵袭,表邪束肺,肺实而喘,从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正如《内经》所说:“虚而受邪,其病则实。”本病之病位主要在肺、肾,并与肝、脾、心关系密切,病机关键实喘为邪气壅肺,肺失宣肃;虚喘为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总病机因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喘证。 1.外邪侵袭风热或者风寒侵袭于肺,肺气雍实不利而发喘. 2.痰浊雍肺饮食不节制而伤损胃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雍于肺,而发生喘促. 3.情志所伤情志不遂,恼怒伤肝,气机不利上逆犯肺而形成本证. 4肺肾虚弱肺虚气失所主,肾虚气失摄纳,均可能导致本症状.

【证治分类】 1.外邪犯肺临床表现:短气喘促、气逆咳嗽的症状突然加重,痰量于短期内明显增多,以及四肢困倦、神疲懒言、口中乏味、食欲减退的全身症状突然出现。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麻黄汤。 发病初期,如属风寒引动痰饮,除上述症状外,可有周身酸楚、无汗畏寒的现象。若喘促为主者,宜用小青龙汤;咳逆明显者,首选参苏饮。如属外感风照,狄戡刀7月以热。以喘为主者,宜用麻杏石甘汤合二陈汤;咳嗽症状明显者,首选银翘散合千金苇茎汤。 2.痰浊阻肺临床表现:喘咳痰多,色白,胸中窒闷,恶心,纳呆。舌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化痰泄浊 代表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对痰的辨证,一般是以痰量多色白易咯者为湿痰,色白清稀者为寒痰,色黄而稠者为热痰。其实有不少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色白易咯或色白清稀,其原因不属寒湿,乃是外邪壅闭,火气内发,痰因火动,热象尚未外露的一种现象。 这种痰的辨证特点: ①多在肺心病的急性期,外有风寒初袭,内因火气盛急的情况下出现; ②痰于短期内明显增多,频频随咳而出; ③咳、喘促的症状突然加剧; ④周身情况明显变坏,如乏力、神疲、烦躁、纳差; ⑤脉象滑数; ⑥小便色黄。这种寒象热因、量多色白清稀的痰,治疗时必须采用辛凉疏肺、泻火化痰的方法。如证属内外合邪,宜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如属郁热内发、痰因火动者,宜用清金汤。服至痰量明显减少,周身情况基本恢复,再根据具体情况改用健脾益肺或固肾纳气的治疗方法。

最新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治指南研制-精品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治指南研制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 简称慢性肺心病) 是指由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慢性疾病引起肺组织结构和 ( 或) 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引起右心扩张、肥厚等损害,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 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动脉高压 ( 肺血管的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 和心功能的改变 ( 右心功能和左心功能的改变) 。慢性肺心病为常见病,在各种失代偿性心功能衰竭中占10% ~ 30%,其主要原因为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从肺部基础疾病发展为慢性肺心病一般需 10 ~ 20 年。 本病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 诱因。本病发展缓慢,除原有肺、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外,主要表现为进 行性加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及其他器官受累症状,常表现急性加重和缓解期交 替出现。慢性肺心病属于中“肺胀”、“喘病”、“水肿”等范畴。 为进一步完善慢性肺心病的诊疗规范,促进中医诊治水平的提高,为从事 慢性肺心病防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课题组成立了 由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等多 学科人员组成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制定小组,依据指南研究与评价的评审 ( Appraisalof Guidelin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AGREE) 工具、指南标准化会议 ( Conference on Guide-lines Standardization,COGS ) 确定的评价指南标准和苏格兰指南制定组织 (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 Network,SIGN) 所归纳的指南制定步骤,以循 证医学思想为指导,注重中医特色,对既往和现有的相关证据进行充分收集、 评价。证据来源包括: ①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915—2012. 7 ) 1 117 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1978—2012. 7) 246 篇、维普 数据库 ( 1989—2012. 7 ) 824 篇、万方数据库 ( 1982—2012. 7 )601 篇; ②教科书; ③相关专着; ④相关国家、行业学会颁布的诊疗规范等; ⑤正在进行的相关慢性肺心病临床研究报告等。共收集 2905 篇,根据制定的 推荐意见的证据质量分级共分 5 级别 8 等次,获得了 26 篇不同质量等级的 相关证据( 其中Ⅰa 级 4 篇、Ⅰb 级 6 篇、Ⅱa 级 5 篇、Ⅱb级 2 篇、Ⅲa 级 1 篇、Ⅲb 级 1 篇、Ⅳ级 3 篇、Ⅴ级 4 篇) ,并采用专家共识法最终形 成证据的推荐意见,编写成本指南,以供参考。 1 诊断依据 1. 1 诊断要点 1. 1. 1 病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等病史。 1. 1. 2 症状有咳嗽、咯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肺心病诊疗的方案

优势病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致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临床以呼吸困难、胸闷、紫绀、心律失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 【诊断】诊断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肺胀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7 年和1980 年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X 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中医治疗】 (一)中医辩证论治 1、痰浊壅肺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成泡沫状,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苏子10g ,白芥子12g ,莱菔子10g ,当归10g ,前胡10g,法半夏12g,茯苓15g,陈皮6g,白术10g,生甘草3g )。 【加减】痰从寒化为饮,外感风寒诱发,喘咳痰多粘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加麻黄10g ,桂枝12g ,细辛4g。 2、痰热郁肺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

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0g ,半夏12g ,苏子12g ,杏仁10g ,贝母12g ,黄苓10g,黄连8g ,山梔10g )。 【加减】痰热内盛,胶粘不易咯吐者加鱼腥草12g ,瓜蒌皮12g ;痰鸣喘息,不得平卧加射干10g,葶苈子12g。 3、痰蒙神窍 【症状】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12g ,茯苓15g ,橘红10g ,胆星10g ,竹茹10g ,枳实10g ,菖蒲12g )。 【加减】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者加葶苈子12g,天竺黄10g,竹沥8g ;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10g ,全蝎一只,另服羯羊角粉;血瘀明显,唇甲紫绀加丹参12g ,红花10g ,桃仁10g 。 4、阳虚水泛 【症状】心悸心慌,咳而上气,咳痰清稀,动则喘甚,不能平卧,身肿,以下肢为甚,小便短少或清长,颜面晦暗,口唇发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冷汗时出,舌淡胖或紫黯,苔白滑,脉沉滑或结代。 【治法】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肺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肺胀 中医概念: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西医概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ri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 1.肺病迁延多见于内伤久咳、久喘、久哮、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逐步发展所致,是慢性肺系疾患的一种归宿; 2.六淫乘袭六淫既可导致久咳、久喘、久哮、支饮等病证的发生,又可诱发加重这些病证,反复乘袭,使它们反复迁延难愈,导致病机的转化,逐渐演化成; 3.年老体虚患者虽可见于青少年,但终归少数,而以年老患者为多;年老体虚,肺肾俱不足,体虚不能卫外是六淫反复乘袭的基础,感邪后正不胜邪而病益重,反复罹病而正更虚,如是循环不已,促使形成; 西医发病机制和病理 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的因素很多;但先决条件是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 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外邪侵袭、痰瘀媾合而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 1.辩证分型论治 “虚”、“邪”、“痰”、“瘀”、“饮”缠绵于一体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热毒烈盛灼津成痰,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痰饮为患致肺气郁滞;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而成热毒;瘀血阻滞,气 机不利,水津停滞成痰成饮。临床实践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本病分为9型 而辩证论治,治标常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行水、温阳行水等法,治本则据 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调和补益,遵循回阳存阴为准则。(1)外束风寒,痰湿犯肺型:予 以主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减;(2)痰热郁肺型,治应清热化痰,桑白皮汤加减;(3)脾肾阳虚水泛型:予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茯苓桂术甘汤加减;(4)痰浊上犯, 心脑受邪型:予以涤痰开窍,醒神通便,涤痰汤加减;(5)痰热内蕴,肝风扰动型:予以 清热豁痰,开窍通便,羚羊钩藤汤加减;(6)热瘀互结,血溢络伤型:予以清热凉血,化 瘀止血,清热地黄汤加减;(7)气阴两虚,阴阳欲绝型:予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脉 饮合参附汤加减;(8)肺肾气虚型:予以补肺钠肾,益气健脾,补肺汤加减;(9)气虚血瘀型:予以固本益气,活血通脉,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近年来我所对9种类型的肺心病的论治进行慨括总结,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双参三紫 一术散”、“清热宣肺汤”、“葶苈附子汤”、“强心泻肺汤”四方,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 心病,疗效满意。 2.1双参三紫一术散 方组为:太子参、紫丹参、苏子、紫菀、茯苓、白术、紫石英、紫杞子、黄芪、仙灵脾 等量。将上药制成冲剂,每包20g。患者于立春起及冬至起连续服药个三个月,每日2—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本方是在《金匮要络》苓桂术甘汤及《太平圣惠方》枸杞子散的的基 础上,结合临床防治肺心病多年经验而成。方中太子参补中益气;紫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宁神;苏子、紫菀、紫杞子补肾养精,养肝明目;白术、茯苓健脾理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仙灵脾助养补肾,祛风湿。功用:健脾补气,平喘祛痰,利水渗湿。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此方治疗早期肺心病32例,显效21例,好转9例,无效2例。与西医常规治疗18例进 行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3%。 2.2清热宣肺汤 方组为:金银花15g,连翘10g,黄芩12g,党参10g,知母10g,杏仁12g,茯苓15g, 川贝母10g,陈皮10g,紫菀10g,款冬花10g,川芎10g。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3次口服。方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知母清热泻火,且以上四种均对金葡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党参补中益气;杏仁、川贝母、陈皮、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茯苓健脾润肺,利水燥湿;川芎活血解瘀。 合而成方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扶正祛邪,活血解瘀,清肺化痰之效。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风寒侵肺者,加麻黄、桂枝、荆芥;痰热扰肺者加石膏汤和小青龙汤;心气不足者加生 脉饮;肾气不足者加金匮肾气丸;肺性脑病者加半夏汤;极度阳虚者加参附汤。配合西医一 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补充维生素、维持电解质平衡、解痉、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治疗老年肺心病23例,治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吸收,痰培养转阴,心衰完全纠正)16例,显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基本吸收,心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诊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它胸部疾 病或心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和右心功能不全。 2、右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返流征阳性,下 肢浮肿及静脉压增高。 3、肺动脉高压,右心增大的诊断依据: (1)体征:剑突下出现收缩期搏动,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 P2>A2),三尖瓣 区心音较心尖部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 (2) X 线诊断标准 1)右肺下动脉扩张:横径≥ 15mm;或右肺下动脉横径与支气管横径比值≥ 1.07;或经动态观察较原右下肺动脉增宽 2mm 以上。 2)肺动脉段中度凸出或其高度≥ 3mm。 3)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围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4)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 450C)或椎高≥ 7mm。 5)右心室增大(结合不同体位判断) (只有上述 1—5 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 ( 3)心电图诊断标准: ①主要条件: o l额面平均电轴≥ 90 l V 1R/S≥1 l重度顺钟向转位( V 5R/S≤1) l av R R/S 或 R/Q≥1 l V 1-V 3呈 QS、Qr、qr(需除外心肌梗塞) l肺性 P波: A、 P 波电压≥1.22mV, B、P 波电压≥ 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 >+80o C、 P 波呈低电压时, P 电压 >1/2R,呈尖峰型,结合P 电轴 >80o ②次要诊断标准: l肢体导联低电压 l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结合病史,具有上述一条主要条件可诊断,二条次要条件可列为可疑肺心病心电 图的表现。 ( 4)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

最新心血管科-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1)以胸闷、心悸、喘促、脘腹胀痛、胁下痞块、下肢浮肿,咳嗽、咯痰、口唇青紫为主要临床表现。 (2)有慢性咳嗽、咯痰、喘促等肺系疾病史。 (3)多有外感六淫、情志刺激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 (1)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病史。 (2)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的相应表现。 (3)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显示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表现。 具有以上1加2条或1加3条,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寒饮射肺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短气喘息,或兼恶寒无汗,周身酸楚。舌淡苔白,脉浮紧或细滑。 2.痰热壅肺证:胸部憋闷,心悸,喘促,烦躁,咳嗽,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微有汗出,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气虚血瘀证:心悸,怔忡,胸闷,神疲乏力,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咳嗽,痰白清稀,汗出,面色晦黯,唇甲发绀。舌质淡或黯紫,舌下脉络紫黯迂曲,脉细涩无力,或有促结代。 4.阳虚水泛证:心悸,胸闷,怔忡,咳喘,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水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脘痞,纳差,尿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或促。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饮射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五味子、白芍、甘草等。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桂龙咳喘宁胶囊等。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推荐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瓜蒌皮、川贝母等。 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 3.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川芎、赤芍、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桔梗、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复方丹参片、芪参益气滴丸、黄芪颗粒等。 4.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补心肾、活血利水。 推荐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附子、茯苓、白术、白芍、葶苈子、猪苓、泽兰、益母草、地龙、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济生肾气丸、固肾定喘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痰热壅肺证,可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2.气虚血瘀证,可选用黄芪注射液等。 3.阳虚水泛证,可选用心脉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4.兼有血瘀证,可选用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三)特色疗法 1.针刺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定喘、列缺、尺泽、合谷、膻中、足三里、肺俞等。 2.灸法 选用无烟灸,适用于气虚血瘀,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等。选穴: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定喘、气海、丰隆、关元、膏盲俞、命门等。每次选3~4个穴,每穴30分钟,每日一次;可直接灸或隔姜灸,10~15天为一疗程。 3.拔罐 取穴:肺俞、脾俞、丰隆、定喘、膻中、肾俞、膈腧、大椎等。

防治肺心病中药方

防治肺心病中药方 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右心衰竭,也就是它的病根在于肺,恶果却连累于心。冬季气候寒冷,是肺心病容易复发或病情加重的季节,因此,肺心病患者做好保健,对安全过冬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肺心病急性发作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因此,凡有肺心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都应严防上呼吸道感染。平时要加强锻炼,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环境中做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御寒,防冷空气刺激;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做到及时、联合、足量、足疗程。 1.中药验方: 黄芪90克,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6克。 加减变化:气虚痰淤型加半夏、厚朴、葶苈子、贝母;阳虚水泛型加附子、干姜、茯苓、猪苓、白术;痰浊蒙窍型加菖蒲、郁金、胆南星。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必要时适当配合吸氧、抗生素、祛痰平喘药,重度心力衰竭时应用强心利尿药。功效主治:补肺益心,活血通脉。主治肺心病。 2.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障碍是肺心病加重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设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咳不出,会加重呼吸道阻塞;蒸汽或雾化吸人有利寸:湿润呼吸道,稀释稠痰,以利咳出;肌肉注射糜蛋白酶等有分解痰中黏蛋白达到稀释痰液的作用;对体弱、衰竭老年患者,无力咳痰或咳嗽反射消失的重病人,可用吸痰器不断将痰液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家庭吸氧治疗肺心病人的主要矛盾是气体交换障碍,全身缺氧和碳酸蓄积。所以,给予吸氧是自始至终的治疗措施。肺心病加重期的氧疗原则是:长期、持续、低浓度,加温湿化吸氧。一般应持续每天16小时以上,持续4周,间歇应在白天,睡眠时不要间断。近年,吸氧疗法以普及到家庭。家庭吸氧可使肺心病病死亡率由60%降至20%,有明显的效果。 4.减轻心脏负担肺心病加重期,约有25%-70%的病人发生心力衰 竭,是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应想尽办法减轻心脏的负担,保护好心脏。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不能平卧的,可取半坐位或前倾坐位,周围用被子垫好,使病人感到舒服,不疲劳;除大小便外应减少活动;饮食不可过饱,可给予利尿剂和强心剂。近年发现卡托普利药物有明显扩张动、静脉血管的作用,可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每次12.5毫克,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对改善月市心病引起的心衰有较好的效果。

老中医的治肺病8法

老中医的治肺病8法 小编导读 肺居上焦,为华盖之脏,又为清虚之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具有司呼吸、通调水道、抵御外邪等作用。肺若病了,该如何论治?名医晁恩祥教授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对于肺病的治疗,他主要依靠这8个方法。 一、疏风宣肺法 风邪犯肺是肺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临床常见有风寒犯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等。晁恩祥教授对风邪与肺病关系有自己的理解,如对哮喘,认为是风邪为患,由风邪袭肺,肺失宣降,气道挛急而引发,故应以“风哮”称之。治疗上,采用疏风宣肺法,并拟经验方“风咳一号方”:灸麻黄、紫苏叶、牛蒡子、蝉蜕、地龙、紫菀、前胡、五味子、杏仁等。 二、清肺化痰法 本法用于痰热壅肺证,常见于急性肺炎、支气管炎、慢阻肺继发感染等疾病。其病机多为平素脾胃虚弱,加之嗜食肥甘辛辣,酿生痰湿或痰热,壅遏于肺;或外邪犯肺,入里化热;或内有痰热,复感外邪,内外相合;或他脏之热上袭于肺(如木火刑金),皆可导致痰热壅(郁)肺证,而见咳嗽或喘促、痰黄黏稠、胸中烦热,或身热面赤、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晁恩祥教授辨证予以辛寒清热、苦寒泄热、泄肝清肺等清肺化痰之法。方用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泻白散、黛蛤散、蒿芩清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化裁。

三、温肺化饮法 本法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代表方有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用于治疗咳嗽上气、溢饮、支饮属于寒饮伏肺证者。其中,小青龙汤主要用于咳嗽上气、支饮、溢饮等内伤杂病和外感风寒的咳喘证。这些病证临床证候表现虽不尽相同,但病机则基本相似。平素内有痰饮之人,外感风寒之邪,外寒内饮相合上迫于肺,使肺气不利,出现咳嗽、喘憋、喉中哮鸣等。若日久不已,由肺及脾、肾,甚而及心,致水聚更甚,加重病情。小青龙汤类方具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止咳平喘之效,晁恩祥教授用治多种疾病见有喘咳症状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急性发作等。若表邪较重者,加荆芥、紫苏叶、蝉蜕、地龙、白僵蚕等疏风解痉药,以增宣肺止咳之力;发热不退或痰热较重者,加石膏、知母、鱼腥草、金荞麦等清热化痰药;兼脾胃虚弱、痰阻气滞者,则合平胃散、四君子汤之类。 四、补肺益肾法 肺与肾关系密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吸气,肾主纳气,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肺病可损伤肾脏,肾病也可累及肺脏。肺病日久,母病及子,出现肺肾两虚证,临床多见肺肾气虚和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沛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黄绍峰 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肺脏,导致肺功能受损,肺动脉高压而继发引起心脏病变的一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虽无相应的病名,但类似肺心病的文献记载却很多,大多散在痰饮、咳喘、伏饮、肺胀之中,根据肺心病不同时期的见症,中医也有相应的描述,如肺虚咳逆、水气凌心、肾不纳气、喘脱、喘厥等。可见祖国医学对肺心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探讨。 病因病机: 肺心病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是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其他慢性肺部疾患逐渐演变而来,它实际上包括三个疾病病名: 1慢支〔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2阻塞性肺气肿;3右心劳损或衰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气、司开合,外合皮毛。起到主呼吸、护表卫及抵御外邪入侵的功能。当肺气虚,卫外功能失职时,六淫之邪就会侵入机体,肺脏为五脏之华盖,最为娇嫩,故易受邪,受邪后那么肃降不能,气机不利,肺气不宣那么引起一系列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此时假设失治误治,以致咳喘不已,久那么耗气伤阴,致使肺脏更虚,复加反复外感,周而复始,就逐渐形成了慢性咳喘之症----慢性支气管炎,此时的支气管内膜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再加反复感染的浓痰栓子阻塞造成气体交换障碍、残留气体增加,肺泡组织不断破坏,久那么就构成了典型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进一步开展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了右心脏负担,假设超过右心的负荷和其代偿

能力,就会导致心衰,而出现一系列右心功能不全的病症和体征。肺主气朝百脉,心主血灌流全身,二者密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气血精微物质周而复始的营养全身各脏器的功能,肺虚那么不能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湿停聚、久那么泛溢于肌肤,那么引起水肿,上那么水气凌心,出现咳吐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动那么喘甚等心气虚的病症,久那么水湿阻遏心阳,致使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出现肢冷端坐呼吸、口唇紫绀,肝脏大脉结代等心阳虚的病症,此时心肺同病,肺源性心脏病也就逐渐形成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气贯百脉通它脏,所以肺病不但可累计它脏,其他各脏的病变亦可累及肺,正如古人所言:肺不伤不咳,脾不伤咳而无痰,肾不伤咳而不喘。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的本质不仅包括消化系统的功能,而且还包括局部能量转化及水液代谢的功能,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为痰为饮。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肺虚不能主气而夺脾可耗伤脾气,反之脾土不旺,不能生金,肺脏不能得以充足的精微而调养,所以临床上肺脾两虚型往往多见。 肾为后天之本,主摄纳肺气,其阳温煦五脏,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五脏之气生于“肾〞之说。肺气下行归于肾,肾主摄纳,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呼吸功能,肾虚不能摄纳那么上逆而喘,肾主水,对水液的代谢、排泄起到主要作用。,肾虚那么不能助肺通调水道、助脾运化水湿、助膀胱蒸腾气化。故可聚而为痰为饮,轻那么阻肺,重那么上泛凌心或外溢肌肤发为水肿,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