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地面沉降在世界各地非常普遍,在城市地区尤为显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经济与工程活动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成为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地面沉降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的环境地质问题和重要的城市地质灾害之一。

本文阐述了地面沉降的发展现状与原因,全面的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以及以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为例,分析了制约影响因素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对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2.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2.1地面沉降发展与现状

地面沉降是指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地面高程降低的现象。自然因素包括地壳的升降运动、地震、火山活动、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及土体自然固结等;人为因素包括开采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开采地下固体矿产(金属矿、煤、岩盐等)、工程施工、灌溉(尤指黄土或泥炭土壤灌溉区)以及地表的静动荷载等。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人为因素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大规模持续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和石油等资源,导致区域性的地面沉降迅速发展,成为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19世纪末期,地面沉降现象已开始显露,而在20世纪初中期急速发展,并在世界各地逐步蔓延。地面沉降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由此导致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危害日渐突出且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自从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发现地面沉降以来, 世界上已有200多个城市或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我国最早于1921年在上海地区发现地面沉降以来, 天津、西安、太原、苏州以及内蒙等地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现象。

2.2地面沉降的原因

2.2.1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地下水资源由五个组成部分,水资源各组份的性质及其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所有的地面沉降,都是从地层中抽汲流体的结果。因此,进一步探讨水资源各组份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第一部分,即因压力水头下降,水体积膨胀而增加的水量。这部分水原来就存在于含水层中,属于储存资源。取用之后,只要能使含水层的水压恢复到原来高度,则水的体积仍可压缩到原来状态;从这个意义讲,是可偿补的储存资源。这部分水的数量很小,而且并不对地面沉降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部分,即因含水层骨架压缩而排出的水量。一般含水层的主要成分是石英类矿物}石英有很大的抗压强度,几个大气压或更大些的压力一般不足以使其破裂,而只能使其轻微压缩,增大相互接触的面积,减少孔隙度,从而排出含水层的部分水量。这部分水量应属储存资源。由于这种压缩是弹性变形(含水层并非主要由石英或其它坚硬矿物组成时则例外)。当含水层中的压力恢复,转嫁给颗粒的那一部分负荷去除后,被压缩的含水层骨架仍能复原,含水层的储容水量也能复原。所以,这部分水属于可偿补的储存资源。这一部分水量的排出是引起暂时性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是粘性土释水。由于粘性土孔隙度较大,孔隙微小,其中绝大部分是结合水,只有当含水层与粘性土层间的水头差足以克服水与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后,水才从粘性土层中排出。粘性土的颗粒主要为粘土矿物,释水时孔隙的压缩,不仅由于颗粒接触面积增大,还由于颗粒间发生相对位移以及结构孔隙的破坏。变形是塑性的。这部分水原来存在于地层之中,当然属于储存资源。当含水层中水的压力恢复之后,栅邻粘性土层中水的压力也会逐渐恢复与之平衡。但是,由于变形是塑性的,所以只能使已被压缩的孔隙中水的压力加大,而孔隙度与储容水量均不可能恢复到初始状态,由此可知,这部分水基本上属于不可偿补的储存资源。它的排除是造成永久性地面沉降的原因。

第四部分,相邻含水层通过粘性土层向取水层运移的水量,即越流量。它虽然来自取水层之外,但通常仍属同一含水系统中的水,来源也不出乎其余四种组分。因此,这部分水的资源性质及其对地面沉水量通常并不大,对地面沉降的影

响也不明显。

第五部分,即含水层从外界获得的补给水量,属于补给资源。由于其随采随补,并不造成水位下降,开采它不会引起地面沉降。

2.2.2地面工程建设

城市建设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措施可归结为以水平方向为主及以垂直方向为主两大类型。前者以重大市政工程为代表, 如地铁、隧道、合流污水工程、道路改扩建等, 利用开挖或盾构掘进, 并敷设各种市政管线。后者以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为代表, 如基坑开挖、降排水、沉

桩等。各种工程措施均可造成一定的沉降影响。沉降效应较为明显的工程措施有开挖、降排水、盾构掘进、沉桩等。

开挖常能揭遇具流砂性质的饱水砂层和具流变特性的饱和淤泥质软土, 对于深度与面积较大的基坑, 均有可能造成支护结构失稳, 从而导致基坑周边地区地面沉降。道路开挖的规模虽较基坑开挖为小, 但相对来说对支护结构要求不甚严格, 沉降有时很明显。而规模较大的隧涵等的明挖有时较基坑开挖有更显著的沉降。

降排水常作为基坑等开挖的配套工艺实施, 旨在疏干工作区作业面, 其机理与抽汲地下水引发沉降一致。

盾构掘进在软土层中具有优越性, 但由于破坏了原本较差的土体结构, 使土层在盾构前进轴线有滞后沉降, 并波及其外围地区。

沉桩则可导致土层内孔隙水压力升高, 挤土效应使地面产生隆起变形, 而孔隙水压力消散在软土层中要持续相当长时间, 从而造成滞后沉降。

城建施工造成的沉降具如下特点: 沉降动态无采灌地下水的冬升夏沉季节性变化, 而与工程施工进度密切相关; 沉降地区与工程密集程度有关, 与是否为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无明显关系; 沉降主要集中于浅部工程活动相对频繁和集中的地层中, 软土层尤为明显, 与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沉降主要在深部含水砂层有根本区别; 沉降大小和影响范围与施工艺关系密切, 优化工艺能显著减弱沉降, 甚至能降至最低限度; 工程施工的沉降控制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周围环境条件, 在原有建筑、地下管线密集等沉降敏感地区, 沉降较小, 而在对沉降影响无控制要求地区沉降反而偏大, 两者相差有时能达1- 2 个数量级;沉降主要集中于基础施工

阶段, 即动荷造成的沉降较为明显, 静荷增加造成的沉降相对较小,以建筑物自身沉降而言, 采用天然地基的中小型建筑物最终沉降量一般要大于采用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最终沉降量。

3.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

地面沉降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层压密、固结产生的, 多见于大城市, 沿海城市沉降尤为严重。上海市1921 年发现地面沉降, 至1949 年已平均下沉36. 7 cm。上海地面沉降主要与超量抽取地下水有关,上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基本属于消耗型, 除人工回灌外, 主要靠消耗本区和周边地区含水层储存资源获得。由于周边江浙地区也在大量开采地下水, 进水量主要来自东海、东海大陆架含水层。只要东部补给量减少, 边界水位下降速度将加快, 并进一步引起该区的地下水位下降。

在市区地下水采灌格局未有大的变化情况下, 自七五( 1986~

末期开始, 市区地面沉降较前期有显著增加,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是近年来市区沉降加剧的重要原因, 已成为上海地面沉降新的制约因素, 使沉降控制面临新的形势。

上海市区第四纪地层厚达300m 以上, 其中75 m 浅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是决定城建施工地面沉降影响的基础。该段土层可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 除耕填土层外, 自上而下依次为表土层、第 1 砂层、第 1 软土层、第 2 软土层、第1 硬土层、第 2 砂层( 第Ⅰ承压含水层) 、第 3 软土层、第 3 砂层( 第Ⅱ承压含水层) 。表土层一般可作天然地基, 第 1 砂层可作短桩基础, 发育良好的第 2 软土层中砂土夹层、第 1 硬土层、第 2 砂层是主要的桩基持力层, 特大工程则以第 3 砂层为桩基持力层。上海地区潜水位埋藏浅, 地表下数m 至40 m 区间内普遍分布饱和淤泥质粘性土层( 第1、2 软土层) , 使上海成为典型软土地基地区,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易诱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一般认为, 工程施工造成的沉降影响是局部和短暂的。但由于近年来上海城建施工面广量大, 使沉降影响彼此叠加, 形成线状或面状沉降带, 给沉降控制带来影响。

除超量抽取地下水和城市建设之外, 造成近期上海地面沉降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1) 上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持续高水平。

(2) 上海市第四纪沉积层厚达300 多m, 在潜水含水层以下有7 个粘性土层, 上部粘土层在反复抽水与回灌的加卸载过程中, 回弹效应愈来愈差, 其力学性状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 3) 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地面沉降明显, 已经和上海地区地面沉降几乎连成一片, 造成周边地区与上海地区地面沉降的地面沉降的相互影响加剧。

( 4) 全球海平面升高影响, 上海海平面目前以每年1. 5mm 上升, 地面沉降必须考虑与海平面升高的共同影响。

4.地面沉降防治

地面沉降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学术角度和纯技术层面而言,针对目前地面沉降新的发展态势和出现的新特点,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应在下述方面予以进一步加强:

①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切实缩减深部含水层开采量。

②强化地下水回灌管理,切实提高回灌实效。

③加强监测,以地下水位变化作为沉降发展与调控效果的检验标志。

④开展工程性地面沉降的深入研究,寻求防治对策措施。

5.结论

地面沉降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城市地质灾害,与地区经济发展及对地下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密切,经济与工程活动在地面沉降中的作用已然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

全面分析了地面沉降的因素,阐述了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开采地下水和地面工程建设活动是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外在原因。开采地下水是区域性地面沉降的主导因素;地面工程建设活动是城市区地面沉降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地面沉降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地面沉降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征求意见稿) 2008 上海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land subsidence monitor and control 主编单位: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批准单位: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月日

2008 上海 35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沪建交[2008] 号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批准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主编的《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经有关专家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该规范统一编号为,其中1.0.4为强制性条文。自2008年月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管理,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解释。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八年月日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07]184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年第384号)以及上海市政府《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2006年第62号),密切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的工程实践,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广泛征求本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对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本规程共分五章,内容包括:1.总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地面沉降监测;5.建设工程地面沉降监测;6.地面沉降防治;7.成果编制和归档及其条文说明。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具体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 第5号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2月2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3日起施行。 市长黄兴国 2014年1月3日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面沉降监测、防治及其管理等控制地面沉降(以下简称控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市控沉工作遵循全面规划、区域联动、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控沉工作的领导,将控沉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建立的控沉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地面沉降控制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控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地面沉降的防控责任。 第七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控沉管理工作,承担市控沉工作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并直接负责市内六区的控沉工作。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沉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交通、规划、国土房管、财政、农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设立控沉专项资金,主要用于: (一)市控沉规划确定的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建设及维护; (二)地面沉降监测、勘查; (三)地面沉降防治、研究; (四)区县控沉措施补助。 控沉专项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控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对在控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 第十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要求和技术标准,组织编制市控沉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十一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控沉规划,结合区域地面沉降的实际情况,在地面沉降区内划定地面沉降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财政出资修建的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应当按照市控沉规划的要求修建;非财政出资修建的地面沉降监测设施优先考虑市控沉规划的要求。 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地面沉降研究及其防治

地面沉降研究及其防治 摘要: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区域性的缓变地质灾害,成灾慢,但损失大,不易治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地面沉降规模扩大, 危害加剧。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地面沉降的现状、引起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地面沉降灾害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 Abstract: the ground subsidence is one of the city’s main geo logical hazards, mainly i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effect, because the surface soil crust and lead to regional ground elevation compression reduced a regional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slowly, with slow, but the loss of large, is not easy to control.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ground subsidence scale expanding and harm the wors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and subsidence, cause, the cause of subsidence land subsidence mechanism and ground subsiden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ground settlement; To crack; groundwater 1 地面沉降概述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等17个省市的东、中部地区,沉降总面积超过7×104 km2 ,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3 m,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汾渭河谷平原和一些山间盆地。由于地面沉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有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防治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迫切任务。 2 地面沉降的类型和特征 地面沉降按其成因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压实压密型、塌陷型、升降运动

地面沉降现状调查

5 地面沉降现状调查 5.1 主要任务 5.1.1了解地面沉降灾害区的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等); 5.1.2查明或基本查明地面沉降灾害的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开展航片和卫片的地面沉降解译,实地验证航片、卫片的解译情况; 5.1.3分析地面沉降灾害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形成条件及其成因机理。 5.2 调查范围 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液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规划、地面沉降灾害发育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程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地面沉降调查范围。 5.2.1对发生过如井口抬升、桥洞净空减少、房屋开裂等地面沉降现象较集中的区域展开重点调查; 5.2.2要根据工作的需要,适当地扩大到已知地面沉降范围以外的区域。 5.2.3在有采矿活动、农田灌溉活动、大量抽汲地下水的地段,必须在现场通过访问、调查,查明是否曾经发生过地面沉降现象,并详细记录,标记在图上。 5.3 调查内容 5.3.1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动态调查 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水量资料;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地表水体的观测资料;重点调查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的形成特点、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5.3.2 建筑物破坏情况调查 首先查看地下水开采量强度大、地下水位降深幅度也大的地段的开采井泵房(地面、墙壁有无裂缝、井管较地面有无上升、房屋有无变形等),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查看地面建筑物有无损坏,并调查建筑物年限。 5.3.3 地下管道破裂调查 对供水管线应查看地面是否潮湿、冒水;冬季是否常年结冰;煤气管道破裂

调查用感官嗅其气味是否正常,调查居民用气量是否充足。 5.3.4 雨季淹没调查 调查淹没损失、淹没设施名称、淹没面积、淹没水深,对比分析本次降水量大小及历史同等降水量淹没情况和相应的地面变形情况(有无阻水建筑物修建)。若在相同的降水、风力、风向及排水条件下出现洼地积水,河水越堤、海水淹没码头、工厂等,应属于地面沉降所致。 5.3.5 风暴潮调查 在发生过风暴潮的地区开展风暴潮的频率、潮位和经济损失调查,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经济损失评估;开展河堤、桥梁等的变化调查。 5.3.6 相关调查与资料分析 调查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的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 收集和分析不同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承压性,各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资料。 5.3.7 地面沉降灾害和对环境的影响调查 采用现场踏勘和访问的方法,对建筑设施的变形、倾斜、裂缝的发生时间和发展过程及规模程度等详细记录,同时了解被破坏建筑设施附近水源井的分布、抽水量及地面沉降的情况。 5.3.8 调查记录 每次调查均应有详细记录。 5.4 资料收集与分析 在开展调查与监测的过程中应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包括城市1:10000或1:50000比例尺交通图和地形图、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资料、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资料、市政规划现状及远景资料、沉降区内国家水准网点资料、城市测量网点资料、井、泉点的历史记录及历史水准点资料、研究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历年水资源开采情况、已有的监测情况、地面沉降类型及沉降程度。分析地面沉降的原因、沉降机制,估算地面沉降的速率,划分出沉降范围及沉降中心,尽可能编制出地面沉降现状图。作为监测网点布设的原则依据。 在资料相对缺乏的沉降区,可布置适当的调查与勘查工作量,以达到布设监测网络的要求为准则。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 津政令(第5号)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2月25日经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3日起施行。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2014年1月3日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面沉降监测、防治及其管理等控制地面沉降(以下简称控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本市控沉工作遵循全面规划、区域联动、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控沉工作的领导,将控沉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建立的控沉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地面沉降控制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控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有关部门

落实地面沉降的防控责任。 第七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控沉管理工作,承担市控沉工作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并直接负责市内六区的控沉工作。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控沉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交通、规划、国土房管、财政、农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设立控沉专项资金,主要用于: (一)市控沉规划确定的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建设及维护; (二)地面沉降监测、勘查; (三)地面沉降防治、研究; (四)区县控沉措施补助。 控沉专项资金纳入市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控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九条对在控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 第十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要求和技术标准,组织编制市控沉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十一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控沉规划,结合区域地面沉降的实际情况,在地面沉降区内划定地面沉降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报市人

浅析地面沉降的危害

浅析地面沉降的危害、发生机理及其预防措施 (内蒙古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吴文平任国文) 一、地面沉降的定义及其特点 广义地讲,地面沉降是指地壳表面一切自然力或人类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区域性地面下降,就工程意义而言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他地下流体(如石油、天然气)导致的地表浅层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压密或进一步固结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的特点:①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难以察觉,一旦发生了地面沉降,即使不考虑产生的原因,沉降了的地面也是可能完全复原的;②在同一沉降区域内存在一处或多处沉降中心,沉降中心的位置和沉降量与地下流体开采点的分布和开采量密切相关。 二、地面沉降的危害 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为区域性地面标高的损失而引起环境恶化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和严重的经济损失,其具体环境灾害表现如下: 1、在滨江或滨海区域易受河水或海水的侵袭,引起潮水、江水倒灌,给城市、农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地面沉降也使内陆平原城市或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的频率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尤其那些新构造盆地如江汉盆地、洞庭湖盆地、汾渭盆地及辽河盆地等。 2、对城市公共设施、交通运输、港口码头及水利设施的损害。例如城市中下水管道变形排水能力下降,河道桥下净空减小通航能力降低,既有河、海堤坝或防洪墙防洪、潮的能力降低,道路设施破坏,港口码头失效货物装卸能力下降等。 3、地面沉降的不均匀往往使地面和地下建筑遭受巨大的破坏,危及稳定、安全。如建筑物墙壁开裂、高楼脱空并使桩基产生负摩阻力,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桥墩不均匀下沉、自来水管弯裂漏水等。 三、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1、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 地面沉降的地域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其范围主要局限于存在厚层第四纪堆积物的平原、盆地、河口三角洲或滨海地带。例如长江、黄河、海河及辽河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这些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厚度大,固结程度差,颗粒细,层次多,压缩性高;地下水含水层多,补给径流条件差,开采时间长,强度大;城镇密集、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这些地区的地面沉降首先从城市地下水开采中心开始形成沉降漏斗,进而向外围扩展,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大面积沉降区。 2、地面沉降的成因 地面沉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及海平面上升、欠固结土层自然固结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大量抽取地下气、液体,建设大面积地面建筑群,固体矿床开采等。随着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的能力及强度的逐渐增强,其生产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通常已占主导地位。无论是何种因素,地面沉降都是因为改变了地层中原有应力状态,使地层发生变形的结果。城市地面沉降主要是因各种目的而进行的浅层疏干排水和抽取深层的气、液体,使地层内的气、液压降低,土颗粒间有效应力增加,地层压密固结的结果。这种因抽取地下水而形成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其特点是沉降速率大,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含水层下部存在巨厚层高压缩性粘性土时。 四、预测地面沉降量的估算方法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吉林大学精品课>>专门水文地质学>>教材>>专门水文地质学 地面沉降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面沉降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幅度较大、速率较大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开采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所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或压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发现地面沉降。之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气)开采量增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墨西哥、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特征是主要发生于大型沉积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区的工业发达城市及油气田开采区。其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往往不易被察觉;在城市内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积大;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办法,也难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复到原来的标高。因此地面沉降对于建筑物、城市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危害极大。 经过对地面沉降的长期观测和研究,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地面沉降的原因颇多,有地质构造、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人类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工程活动既可导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剧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大量抽取液体资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气体(天然气、沼气等)活动是造成大幅度、急剧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 2. 采掘地下团体矿藏(如沉积型煤矿、铁矿等)形成的大范围采空区,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铁道等)是导致地面下沉变形的原因之一。 3. 地面上的人为振动作用(大型机械、机动车辆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引起土体的压密变形。 4. 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库)对地基施加的静荷载,使地基土体发生压密下沉变形。 5. 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对地基处理不当,即地基勘探不周。 从地层结构而言,透水性差的隔水层(粘土层)与透水性好的含水层(砂质土层、砂层、砂砾层)互层结构易于发生地面沉降,即在含水性较好的砂层、砂砾层内抽排地下水时,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向含水层流动就会引起地面沉降。根据土的固结理论可知,含水层上覆荷载的总应力P应由含水层中水体和土体颗粒共同承受。其中由水体所承受的孔隙压力P w并不能引起土层压密,称之为中性压力。由土体承受的部分压力直接作用于含水层固体骨架之上。可直接造成土层压密,称之为有效压力Ps。水压力P w和有效压力P s共同承担上覆荷载,即P=P w+P s。从孔隙承压含水层中抽汲地下水,引起含水层中地下水位下降,水压降低,但不会引起外部荷载的变化,这将导致有效应力的增加。 从成因上看,我国地面沉降绝大多数是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经济损失评估 摘要 鉴于地面沉降演化的地质系统渐变性特征,从主要致灾因子考虑建立地面沉降数值模型。基于情景分析设计3种地下水开采方案:方案一,保持2007年抽水条件不变;方案二,以2007年实际开采量为基准逐年递减2%;方案三,南水北调水源逐步替换地下水开采,到最后完全替换地下水源;编译计算机程序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值。在此基础上,以分部门统计分析为原则,把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分为23个小类;综合运用终值法、影子工程法、重置成本法、工程费用法、灾情比较法、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法和权重分解法等评估方法,计算不同情景下的地面沉降损失。2007-2020年,在最不利、适中和最理想3种情景下天津市滨海新区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达640mm、520mm和150mm;地面沉降损失分别达122.21*108元、80.71*108元和43.32*108元。 关键词 地面沉降;情景分析;经济损失;天津市滨海新区 天津市滨海新区是国内外地面沉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地面沉降导致的严重危害和巨大损失,在某种程度上已制约该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1]。鉴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在国内外所具有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科学预测该区地面沉降趋势并评估其灾害损失,对促进其他地区地面沉降灾

害损失的评估,并对制定相应的控沉减灾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km2,2007年户籍人口114.41*104人,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4.08*108元[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流体资源,地面沉降已经成为滨海地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天津市滨海地区出现了塘沽、汉沽、大港三个沉降中心;2008年度,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平均沉降量分别为25mm、15mm和25mm。1959到2008年累计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最大累计沉降量为3.312m,位于塘沽区上海道与河北路交口一带,该地区已低于平均海平面0.982m(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工作办公室1986-2008天津市地面沉降年报)。地面沉降给天津市滨海新区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如建筑物下沉变形、开裂乃至破坏;市政给排水管线的破坏;海水倒灌造成的地下水质破坏;地面标高损失,风暴潮灾害加剧;河流排泄能力的丧失和土壤的盐渍化等。 2 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预测 2.1 预测方法 本文基于地面沉降数值模型和情景分析!预测了2007-2020年天津市滨

地面沉降

人类活动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当中国的城市正竭力向上发展,农村正拼命追求高产的时候,却没想到脚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负,正悄无声息地下降。 千年古城西安在不知不觉中变“矮”,大雁塔可能成为“比萨斜塔”;天津塘沽地区九十年代海拔高度降低了3米,海河出现海水倒灌;北京有五个地区出现较大的地面塌陷,最严重的地方地表还在以每年20至30毫米的速度下沉;上海的地面以平均每年10毫米的速度下沉,有专家惊呼:再下沉2米,上海将陷于一片汪洋之中。 这一系列的现象均是由地面沉降所引起,同时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 一、地面沉降的概念 地面沉降,又被称为地面下沉、地陷。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二、我国地面沉降的重灾区 “目前,中国在19个省份中超过50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2011年12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表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主要是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汾渭盆地这三个区域。” 所谓重灾区,是以累积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来判断的。据相关报道,选取200毫米作为临界点,是因为地面沉降量达到200毫米将对地质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综合研究》及《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显示:华北平原不同区域的沉降中心有连成一片的趋势。在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7.9万平方千米地区中,华北平原占比最大,达到6.2万平方千米。其中天津和沧州地区的地面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2500毫米,此外,在沧州、衡水和保定等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地裂缝。长江三角洲地区最近30多年累计沉降超过200毫米的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3。其中,上海中心城区和江苏无锡等沉降中心的最大累计沉降量超过2500毫米,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开始出现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的第三大重灾区汾渭盆地,其地面沉降量累计大于200毫米的沉降面积达7000平方千米,同时出现大量地裂缝。公开资料显示,西安是汾渭盆地遭受地裂缝最严重的城市,地面沉降超过1米的面积已经有42.5平方千米,而全城出现的14条地裂缝,最长的长达十几千米。 地面沉降的一个很大的危害就是出现地裂缝。地面沉降比较均匀时,其破坏性显得不那么突然,而不均匀时,就容易出现地裂缝。一位地质专家指出,在地裂缝可能的危害范围内,不宜建设重要工程设施;已建工程设施无法避开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工程设施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三、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结合一段典型材料分析) 1 自然因素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原因与对策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与控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和沉降 影响范围,总结了盾构隧道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指明地面沉 降主要源于开挖面的应力释放和附加应力等引起的地层变形,并对地铁施工中的地面沉降安全判断标准和控制原则进行了探讨,为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铁工程地面沉降沉降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3791(2012)06(b)-0071-0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ield tunnel caused by land subsidence law and settlement of affected areas,and summarizes the main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of the shield tunnel;specified land subsidence is mainly due to the excavation surface stress release and the additional stress causedstrata deformation,land subsidence and subway construction safety criteria and control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bway project. key words:shield tunnel;subway project;land subsidence;subsidence control 盾构法具有不影响地面交通、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小、适应复

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对天津市海岸带的影响

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对天津市海岸带的影响? 王兰化,张士金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 300191) 摘要:通过对天津市海岸带地区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的分析,认为廿世纪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和村镇面积不断扩大,贝壳堤、牡蛎礁均遭破坏;湿地面积锐减,过量开采地下水加速了地面沉降,沿海地质环境不容乐观。文章对天津市海岸带地区防潮堤的安全进行了分析预测,可为政府主管部门规划和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海岸带;防潮堤;模拟预测 1天津市海岸带概况 百年以来天津市沿海平原与海岸线的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沿海低平原区地面沉降,泻湖与湿地大面积退化或消失;海岸线逐渐蚀退、平直,使大潮高潮线向陆地方向发展,潮间带逐渐变缓、变宽;由于淤积、砂质岸线己逐渐转化为泥质岸线。这都将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天津市海岸为典型的淤泥质平原海岸,全长153.33 km。依据海岸前缘滩面水动力状况和泥沙的冲淤变化可划分为侵蚀型岸段、相对稳定型岸段和淤积型岸段,相临岸段间属渐变过渡关系①。 由塘沽区北部的青坨子向东北方向至河北省涧河口为侵蚀型岸段,此段陆地无现代河流,岸边再造主要受海浪回流影响。由于滩面宽度小、坡度大、海浪冲刷直抵岸堤,沿岸冲刷侵蚀现象明显。1907年海图标示汉沽区大神堂村南距海岸线2000 m、潮间带宽1800 m,由于向陆侵蚀,1960年大神堂村南距海岸仅剩百米,至1983年此处潮间带宽度己增加到3500 m;汉沽区蔡家堡、蛏头沽两村1907年距岸线约200 m、潮间带宽度分别为2000 m和1400 m,1960年距岸线亦仅剩百米,蔡家堡村西南方建于日伪时期的碉堡己被海水围抱、距岸边约40 ~ 50 m,至1983年潮间带宽度亦分别增加到3400 m和3500 m。由于解放后改造盐田和防潮侵蚀陆续加固了海堤,大神堂村东南部还打入数排木桩护岸,大大改变了自然海岸的形态,海岸线侵蚀后退现象消失,但潮间带仍在不断淤涨中;近20年间此段中部海沿村南和大神堂村东因修建虾池使海岸线人为向海方向推进数百米,且多为土堤,抗风浪能力较差。 由海河口以南的塘沽区道沟子向南为相对稳定型岸段,此段岸线较平直、潮间带浅滩发育并有分带性。一般春、秋季分带明显,夏季风浪大时冲刷带常遭破坏、沉积物有粗化现象、粉砂范围扩大、当刮东南风且涨潮时浅滩上有浮泥活动,夏末秋初风浪减小、冲刷带逐渐扩大明显,秋-冬季节滩面不断加积,冬季结冰后岸滩基本稳定,解冻后滩面多有淤泥堆积。1960年海岸线西距第Ⅰ道贝壳堤一般仅100 ~ 200 m,说明此段岸线向海推进的速度很慢,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近年来亦因修建虾池和沿海工程使此段岸线人为东移:1997年建成的海防公路道沟子至高沙岭北段也是坚固的海堤、岸线东移700 ~1200 m,高沙岭村东部的海滨浴场建在海防路东侧、为挡风浪、此段海堤修在公路东侧约500 m处、原海岸线东移近1500 m,白水头村附近海防公路向海一侧新辟大片虾池、岸线东移约750 m,独流减河以南的大部分岸段早己围海成陆海岸线向海移动最宽处可达1200 m。 塘沽区青坨子向南至道沟子为淤积型岸段;流经天津市的两大水系-海河、蓟运河均在此段入海,两河年均入海输沙量约600万吨。由于河口呈喇叭状、受潮水顶托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附近形成水下三角洲并逐渐向海内及两侧淤进,是河口两侧滩面及近海区的主要物源。20世纪20年代海河口水下浅滩平均宽度5 400 m、至20世纪30年代平均宽度己达6 300 m,十年间淤涨了900 m;塘沽建港后,由于新港向海内延伸而修建的南、北防波堤与岸线形成垂直防波堤外侧而造成一静水区,为泥沙淤积提供了优良场所,为解决港口淤积、疏浚航道,天津新港每年清淤须挖泥约700万m3,排放到外航道-8m线附近,在潮流的作用下向西北推移到湾顶滩面淤积,也阻挡了蓟运 ? 交稿日期:2004-06-26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112400003) 作者简介:王兰化(1963-),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电话 022-******** ①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所, 天津市潮间带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报告, 1990年10月.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草案)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草案) 第一章总则 I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和规范地面沉降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面沉降的监测、防治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定义) 本条例所称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地壳表层松散土层压缩并导致地面标高降低的地质现象。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并具体负 责区域性地面沉降防治的监督管理。 市水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中的地下水开采与回灌的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市供水管理处具体负责日常监督管理。

市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建设工程涉及的周边地面沉降防治的监督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和本市发展改革、财政、交通港口、民防、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二章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第五条(地面沉降调查和数据发布) 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本市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地面沉降调查, 发布本市区域性地面沉降的相关数据。 第六条(监测网络) 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水务、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地面沉降监 测网络,对土层形变以及地下水水位、水质等实施动态监测。 第七条(防治规划) 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水务、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地面沉降防 治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在报批前,应当组 织专家论证。 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水务、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地面沉降防治规 划时,应当根据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成果,划定地面沉降易发区,并根据地面沉降的发育和 危害程度、城市建设现状和发展等因素,在地面沉降易发区中划定重点防治区。 第八条(防治年度工作计划) 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水务、建设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地面沉降防 治规划,编制地面沉降防治年度工作计划。 地面沉降防治年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面沉降年度控制目标;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地面沉降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地面沉降 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面积41万平方千米,人口3769万(全美第一),人口密度86人/km2,是美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州,2000年,94%的加州人口居住在城市或城镇。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有发达的航空运输系统及高速、快速公路系统。其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其他重要的产业还有航空及硅谷的高科技产业。 材料三美国“调查报道中心”在报告中说,加利福尼亚州2014年出现了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地面下沉,2015年情况继续恶化。 (1)指出2014年加州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加州主体经济虽然为农业,但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 (3)分析加州人口多、密度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夏季;加州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农业发达,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下沉。

(2)加州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率高;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少。 (3)加州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环境优美;对内、外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就业机会多;科技水平高,各产业发展活力强,吸引力强。 典型例题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2003年,全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现象最为明显,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2)试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分) (3)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分析,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应该属于那一种人为自然灾害?请简要列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你的判断理由。(4分) (4)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给沿海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沿海大城市因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且地表水污染严重,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使地面沉降;且沿海大城市建筑物过于高大密集,也使地面沉降。(4分)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城市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针对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及造成的严重危害,从影响因素方面出发,阐明地面沉降的原因,并相应采取防治措施,从而控制城市地面沉降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ity grou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subsidence caused serious harm, from the asp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expounds the cause of ground subsidenc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o as to control the city ground settlement 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ground settlement, cause analysis, influence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陷。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它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它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城市中,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地面沉降是一种受城市经济活动影响的人为地质灾害。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只要人们找准原因,采用合理的控制手段,城市地面沉降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1、国内外城市地面沉降的现状与危害 1.1、现状 据资料记载,1891年墨西哥最早发生地面沉降,首都墨西哥城座落在高山谷地冲击平原上,现在该城市已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大面积沉降区,城市地面大约下陷9米。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自1978年以来,地面下沉4.5米,是全美下降速度最快的地方,被称为“下陷之城”。 日本的地表沉降面积约8450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2.23%。其中,年下降2厘米以上的为624平方公里,在海平面以下的为1125平方公里。1898 年,在新泻发生地面沉降,是日本最早的地面沉降,至1958年地面沉降速率达530 mm/a ,1952-1956年新泻是日本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及控制措施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及控制措施 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都存在着地下水开采过度的问题,地下水过度的开采会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地质灾害的一种,虽然成灾慢,但是损失大、不易治理。为了防止地面沉降,根据容易造成的地面沉降的因素,制定出有效地控制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产生。 标签: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易发性区划控制措施 0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地增长,使得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导致了水资源过度的开发,最终引发了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面沉降会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引起更大规模的地面沉降,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就变得十分有必要。 1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对水资源的需求,从而大量的开采地下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导致了地面沉降问题的产生,地面沉降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镇的基础设施及农田耕地遭到破坏。城镇生活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地面沉降会让地表变得不均匀,这种不均匀会导致建筑物变得倾斜、墙体开裂,甚至还会造成建筑物倒塌。除了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输情况,因为地下沉会造成路基变形下沉、路面形成裂缝,从而导致公路、铁路等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因地面沉降在农田内形成的的地裂缝对农田灌溉及耕种的人畜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沧州而言根据野外的实际调查由于农田内发生地裂缝导致在灌溉农田时水流随裂缝流向地下,造成农田无法充分得到灌溉,从而影响了农田耕地的产量。 第二,降低城市的防洪能力。地面沉降会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口高于河水位,失去了其应有的排水功能,在雨天的时候导致城市出现积水。另外,地面下沉还会导致沿海城市的防汛墙高度降低,使得海水更容易侵入城市,大大地降低了沿海城市的防汛能力。 第三,影响河流的航运。对于以航运为主的地区,地面下沉会造成桥梁净空减小,从而使桥梁的承受能力降低,最终导致过桥能力降低。 第四,引发其它地质灾害。伴随着地面沉降一起发生的还有地裂缝现象,甚至引发其它的地质灾害,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发展规划司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2011-2020年) 前言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 我国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区地面沉降灾害日趋严重,并伴生了地裂缝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海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地下管道破损、井管抬升、洪涝及风暴潮灾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地面沉降灾害具有形成

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难以恢复等特点,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确保重大基础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固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全国地面沉降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作出的安排,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法制办、地震局等部门,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利部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关省(市)的相关单位编制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对象主要是指由地下水、地下热水、油气等地下流体资源开采和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

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研究

隧道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控制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9:32:49.4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杨辉彪[导读] 摘要:在隧道施工容易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地面沉降原因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 身份证号码:51130319861226xxxx 四川省南充市 637000 摘要:在隧道施工容易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对地面沉降原因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探究隧道地面沉降机理,分析沉降的主要原因,进而提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性。 关键词:隧道施工;地面沉降;原因;控制措施隧道工程作为完善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让人们的出行、商品运输更加方便、快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隧道地面沉降问题,会对周围结构和地下设施造成严重的破坏。虽然很多仪器都能够测试隧道的沉降量,也有很多文献阐述了隧道沉降机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隧道沉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隧道地面进行实时检测和观察,分析隧道地面沉降的是否均匀、动态,这样 才能够针对性找出控制方法,保证隧道工程保质保量的按期完工。 1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机理当今隧道施工都是采用盾构施工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开挖面会释放应力、附加应力,从而导致地面出现弹塑变形等问题,也就是引发地面沉降问题。沉降通常是在开挖卸载时开挖周围土体向隧道内涌入从而造成地面下沉;支护结构空隙闭合导致地面下沉;管片衬砌结构自身变形造成地面下沉;隧道结构整体地面下沉。这些下沉问题可以统称为开挖地面下沉问题。盾构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开挖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其中次固结沉降是一个长期控制的过程,特别是在隧道运营期间,需要考虑沉降的动态变化。盾构施工会造成地层损失和隧道周围受到扰动或剪切力破坏出现土体再次固结,这也是导致隧道沉降的根本原因。 2导致隧道施工引发沉降的因素第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软弱围岩、富水砂层等问题,如果对此类问题没有进行及时处理,拱顶塌方等问题就会导致地面沉降。通常情况下,隧道软弱围岩都是Ⅴ级、Ⅵ级,如果所应用的施工方法不够合理、支护不够及时、前期支护无法快速闭环,就会产生掉块、塌方、冒顶等问题。同时,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遭遇了富水砂层没有提前进行加固处理,同样会造成沉降,沉降程度与含水量有直接关系。第二,扰动土固结问题。如果开挖面涌水或衬砌出现漏水问题时,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因此导致土体下降(地基下降),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地基有效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固结沉降问题。第三,地面损失。在盾构施工中会出现地层损失,并且收到了剪切力影响出现固结沉降问题。地层损失会导致土体开挖到竣工阶段产生的体积差,因此周围土体在弥补地层损失中产生了地层位移问题。导致地层损失的主要因素为:①开挖土体移动。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由于土体水受到水平支护应力较小的情况(小于原始测量力),土体就会朝向盾构内侧移动,从而导致地层损失问题,导致地面下降;在盾构突进时,如果正面土体侧压力在原始侧向力之上,会让土体产生上、前移动,同样会造成土层损失,导致都够前上方的土体隆起。②盾构后退。盾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暂停推进的情况,如果此时盾构千斤顶出现漏油回缩就会导致后退问题,导致土层面坍落、松动问题,出现地面损失问题。③土体进入到盾尾空隙。在施工中如果盾尾后隧道外部空隙中压浆不够及时,会导致压浆压力或压浆量不足等问题,这时的盾尾周边土体会打破原始三维平衡状态,土体朝向盾尾空隙当中移动,造成地层损失问题。④推进方向改变。盾构施工当中会产生曲线推进、抬头等情况,理论上开挖面是圆形,但实际上缺失椭圆,从而引发地层损失。 3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 3.1加强开挖面控制工作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遇到软弱围岩情况,需要保证施工的稳定性,进尺要短、控制爆破力度、快速封闭、定时测量,特别是针对Ⅴ级、Ⅵ级围岩,需要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D施工法、CRD施工法进行,加强循环进尺的控制工作,严格控制每一个开挖循环、支护循环,避免因提高施工效率而贸然挖进。在应用土压平衡掘进过程中,需要保证开挖面呈现出流塑状态,加强开挖面的控制工作,采用输送机并调整复数装置平整,保持碴仓土一定的压力,这样即可抵抗开挖面的土压和水压。如果出现水体,可以应用螺旋输送机和碴仓土进行止水,配合同步注浆系统和二次注浆操作进行控制。这样即可保障盾构开挖面的稳定性,避免地下水流出问题,从而实现地面沉降控制的目的。在应用土压平衡掘进过程中,碴土需要保持良好的流塑形态、稠度适中、摩擦角要低、渗透性要低,如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可以对混合仓、螺旋输送机、开挖面中加入外加剂,实现软塑化处理,提高挖图器械性能,保证流动性。对于一些黏土地面(渗透小、易流动、摩擦力小),可以采用刀盘切下或螺旋输送机搅拌后提高流塑性。同时,针对砂性土止水性差的问题,如果开挖掘进水压较高,会产生地面涌水问题,这就需要注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提高止水性,保证开挖面水压和土压,维持表面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将膨润土和泡沫注入到输送机口中,必要情况可以向盾壳上注入,这样可以填补盾壳空隙,从而起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3.2控制注浆量 注浆加固能够有效应对砂层、富水砂层问题,从而填补土体缝隙,减少沉降量问题。在隧道施工中,注浆防沉控制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如果不填充浆液,会导致沉降体积等于地面损失。理论上注浆率(填充率)达到100%即可控制地面沉降,但由于实际影响因素较多,通常注浆率要高于100%,甚至达到了200%以上(效果不够明显,因此不需要盲目注浆导致材料浪费)。在淤泥类黏土注浆中,每立方米采用2.3-2.7L浆液即可,浆液稠度控制在10左右;如果是粉质砂土层,每立方米注入0.1L浆液即可;针对不同深埋地区浆液量需要所有增加。浆液压入时间需要和管片脱开同步进行,否则只能控制上部沉降,无法控制下部土层沉降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每环注浆量计算出手按次数;根据掘进速度计算出手按间隔时间,这样即可保证掘进工作和注浆工作同时结束。 3.3地层失水控制 由于地下水流动会产生砂土位移问题,导致砂土间隙缩小、水位下降,从而提高了土体内部应力,出现固结问题,表面沉降。由于砂土渗透性强,仅凭借土仓和络酸输送机压缩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在掘进过程中需要关注开挖面出水情况,如果碴土稀、水量大问题时,需要关闭螺栓输送机舱门,加入泡沫或膨润土外加剂,从而补充空隙,提高土层的止水性。在注浆过程中,需要保证管片壁注入量充足,对周围土体加固,从而起到止水目的,避免管片背后漏水。在通过富含地下水的地层时,需要让盾构机快速通过,并且在刀盘前方注入泥浆,在管片背后注入玻璃双浆液,这样可以封堵地下水,避免因为水量过多产生沉降问题。 4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