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建筑风水科学性

建筑设计与建筑风水科学性
建筑设计与建筑风水科学性

建筑设计与建筑风水的科学性

摘要:风水与迷信是不能等同的。风水:原本是一种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称为地相。较为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把风水文化融入建筑中,在中国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史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作为一门产业,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在建筑风水学潮起的今天,我们更对它具有的科学性进行了思考,下文就对当今社会对建筑风水的一些新态度以及在建筑中运用建筑风水的相关措施提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风水;建筑风水;建筑设计;科学性;措施

说到风水一词,人们很容易就联想迷信,其实风水与迷信是不能等同的。风水,原本是一种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称为地相。较为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虽然风水学问的历史悠久,但是关于风水文化的一些问题,我们却一直没有机会找到答案。例如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受到多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主动改变还是应该被动接受;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采用怎样的方法等等。也许这些方法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但是怎样能实现某种现实价值,并产生一定的连续性,仍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问题。

把风水文化融入建筑中,在中国也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史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作为一门产业,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无论是从雄伟的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还是到普通民宅的建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关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日益引起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装饰业及设计界人士及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这里,围绕这一课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及有关人士。 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1)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3)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4)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半坡遗址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

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宫室区、民居区还是生产区、陵墓区,它们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这充分证明了后世风水学中追求“曲则贵吉”理念源远流长。正如《博山篇·论水》中所说:“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环曲折,水格之贵。”蒋平阶《水龙经》亦曰:“自然水法君须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须绕抱及弯环。”“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绕。”总之,对水流的要求是要“弯环绕抱”,讲究“曲则有情”,因为“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也。”(《阳宅撮要》) 再则,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堪舆泄秘》曰:“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水龙经》亦认为,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建筑理论与历史? 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万艳华 [提要]本文从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 [关键词]中国;古代园林;风水情结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作为我国古代山水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成份,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曹雪芹何以在《红楼梦》里以风水模式为兰本而评价稻香村的园林环境“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呢! 多年来,学术界对于我国古代园林的研究颇多,但囿于各种原因,罕有关于古代园林与风水之内在联系的研究问世,致使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风水对于古代园林创作的渗透与影响,也使我们多从山水诗画的角度而罕有从风水的角度来评价与赏析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创作之相地立基、造园意匠、掇山理水以及水口园林等方面来初步探讨我国古代园林的风水情结,希望藉此文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相地立基 11关于相地 我国古代园林的“相地”是指勘测与选择园地。但相地原为风水术的别称,原意为观察山水形势、选择最佳地点。由古代园林借用“相地”、“卜筑”等风水用词这一客观事实,足可说明我国古代园林与风水之渊源关系。事实上,据清代档案显示,世代从事皇家建筑规划设计事务的样式雷,每遇宫苑规划设计任务,均要与钦命风水大臣同赴实地相度风水(即相地),并绘制专门的风水形势图呈献皇上。 鉴于相地的重要性,成书于明末的造园名著《园冶》一书即把“相地”置于卷一。该卷云:“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多年树木,碍筑檐恒;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接下来,它还把园地分为山林地、城市 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等六种类型,并分别说明其不同的相地方法。 从上述关于相地的总结性文字可知,我国古代园地选择大体遵循下述原则:并且,这些原则与风水选址原则几乎同出一辙。 其一,理想的园地“或依山林”欲通河沼”,即要求有山或有水;这与风水所云“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重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风水以择定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为最终目的:而园林则以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环境(园地)为基础,还要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此外,如果是方寸之间的园地,难有真山真水,亦可“模山范水”(即造假山水),但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其二,理想的园地应该“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且“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亦即理想的园地应该是幽静偏僻之地。而风水选址也着力追求一种幽静空间,它要求: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这种幽境空间,既可以“藏风聚气”,亦可以充分满足古代士大夫们清高脱俗隐逸遁世的心理追求(图1)。 其三,理想的园地应该“荫槐挺玉”、“杂树参天”、“繁花覆地”、“深柳疏芦”,亦即要草木丰饶;这也与风水所要求的“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一脉相承。 由此可知,我国古代园林不仅介用了风水的“相地”别称,而且也借用或借鉴了风水的相地经验;并且,它们相地的主要目标也基本一样,均是寻求“风景吉秀之地”,“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尚书方氏族谱》)。 21关于立基 古代园林的“立基”,是指确定园林建筑、假山、水体与植物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园冶》卷一“立基”云:“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这里,尽管《园冶》提出了“选向非拘宅相”的观点,但其“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作法与风水之“州郡 ? 1 4 ?

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读后感

《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读后感 对于“风水”一词,我先谈谈我之前的一些愚见吧。之前没有认真关注过它,凡是在电视上看到或者听身边的人谈起,我都是会表现出一脸嫌弃的面孔,而且之前我有家人也曾经被这些风水大师欺骗过,当那些“算命大师”、“风水先生”手拿罗盘、五指一掐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浮现时,我会讽刺它,批判它,嘲笑它,否定它,觉得它就是“糟粕”,“迷信”,我们必须摒弃。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的。这本《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一书就有一节重点介绍对于风水,我们要分清迷信与科学、精华与糟粕,看到这里时,再加上上课老师的介绍,我基本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了,而且,我会因为想弄懂这种文化,我会上网百度查相关资料、去图书馆借相关的书籍去进一步了解它,认识它。 其实,风水所涉及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与健康、旅游、室内设计、建筑选址、中医、历史、艺术、哲学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譬如“五行学说“,一般人都会想起“金、木、水、火、土”,但其实这五行可表示的可多了。可以表示五脏的心肝脾胃肺,可表示五色的黑青赤黄白,也可表示五味的酸甜苦辣,也可表示季节的春夏秋冬长夏,还有方位的东南西北中,等等。其中,各种解释都有相通的地方,但各自又有自己的独特内涵。看着看着这本书,我真的是十分感叹,若是真的要学习它,真是要多少个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才能学好,学精啊。 那么,到底“风水”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专家对此都是有的别样的解释,这本书的给出的解释就有好几个,各有各的道理,我就觉得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说的这句话解释的蛮好的——“风水是准科学。”为什么我比较喜欢这个解释呢?因为确实如此,风水的很多理论在应用实践当中确实是有发挥作用的,中国历史几千年来都有流传继承下来就可以看出风水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的,跟自然跟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但是,如果要用公式、科学依据、数学符号等科学的方式表达又实在表达不出来。 另外,当我看着看着这本书时,我觉得它的内容都有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与风水紧密联系着,不管是什么河图洛书,阴阳五行,人们都是希望能通过这些来找到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找到一个适合生存的气候、找到一个保持身体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等等。 《现代建筑与古代风水》这本书主要讲了风水的基本理论,如:风水的起源、发展、流派、“八字”、“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形势法、理气法、风水与中医、风水吉祥物……规划选址与风水,单体建筑设计与风水,室内装修与风水等等这些主要内容章节。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特别想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所以,我就卖弄一下自己的知识,大概对我们我们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进行一个小小的风水分析吧。 宏观上看, 1、学校依山傍水,有森林,有河湖,符合中国古代理想房屋的选址条件,能从环 境中获取好的气,住的人也会身心愉悦。 2、树木较多,能减少大街上的繁闹喧哗,使人保持清净之心,特别适合读书人居 住,但是树木太多也不好,会阻碍室内接受阳光,妨碍气的流动聊到我学到了什么东西,真的很难直接用简单的言语来表达,而且,看书学了一些知识,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实践实践,那我下面就大概的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吧。 一般,我们若在古代建筑大门前看到摆放着一缸水,是否知道是何原因呢?。水缸,在此不仅仅有干燥救火、美化环境、湿润空气的作用,还有一个是聚财的原因,风,随风而行,遇水则止。大概就是这个道理了。 另外,在我们的右手位的位置,有没有知道是有很多禁忌的。右手位属于白虎位置,它忌陷,就如我们的地下车库入口就是这个道理了,如何破解了,这时候就可以放一缸水在门

建筑风水的科学性_王冠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22-0064-03 建筑风水的科学性 收稿日期:2009-03-25 作者简介:王 冠(1987-),男,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本科生,四川成都 610207 赵 鹏(1988-),男,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本科生,四川成都 610207 王冠 赵鹏 摘 要: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建筑风水学热潮逐渐兴起的同时,对建筑风水学,即现在所说的建筑生态学的科学性 进行了思考,提出在当今社会对待建筑风水的一些新态度以及在建筑中运用建筑风水的相关措施建议。关键词:建筑风水,科学性,当今社会中图分类号:T U -05 文献标识码:A 风水这个名词,在中国由来已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建筑 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但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于建筑风水又持有不同的意见,由于人们知识的局限,很多风水学的问题得不到现实中的解决,这就不免让其中渗入了许多神秘,甚至迷信的色彩。 在建国60周年的今天,在建筑领域不断革新,生态建筑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占据市场的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对建筑风水的科学性做一次新的分析,并对今后建筑中风水学的运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1 建筑风水的科学诠释 在风水学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自然界的超微离子和磁场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并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对人体的超微离子和磁场产生作用,这些能量随着环境不断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信息能量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思维迟钝、神经恍惚、多病短寿。而风水就是在地基、居所布局基础上增加某种信息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 在人的一生中,人体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对自然电磁波变化的反应,必然伴有一些物理和化学现象。人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一系列生理、生物化学反应的现象,为风水的作用机能提供了依据。 2 建筑风水学的三个派系 2.1 建筑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步调一致 /对风水不加研究就否定,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0。 清华大学建筑系景观研究所所长孙凤岐说,风水并不全是迷信,在什么地方该建房子,在什么地方不该建,我们祖先琢磨出了一套经验理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古代的风水一说很讲究人以及建筑跟环境的关系,/风水可以说是古代的环境观0。 有专家认为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风水之所以几千年能够保留下来,是有它的道理的。风水中的/气0和/水0代主流市场的大趋势,以适合居住、休闲、商业洽谈的寓所,大块面的微差的浅色乳胶漆,构成素净、整洁的酒店空间。卫生间的墙体部分饰以喷漆玻璃代替,玻璃平滑细腻、光洁通透的质感与墙面厚实浑重形成对话,素淡高雅的家具与地毯,营造一个恬静舒适的空间,结合电视柜及写字台功能的长桌,带来了人文主义的气息。室内以暗藏的二次照明为主,营造柔和而抒情的气氛,在适当的墙体转折处藏光,不仅使空间通灵透气、减小隔阻感,也使室内光线充足。 3 结语 设计是一种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创作活动,它会对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酒店设计亦是如此。我们一直在提倡/绿色设计0/环保设计0/节能设计0/人性化设 计0,作为专业化的酒店设计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们渗透到酒店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对一些细节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这些感受都融于酒店各个空间的细节设计中去。参考文献: [1]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67. [2] 洪忠轩.酒店文化与设计营销[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27. [3] 敬 威.浅谈商务酒店室内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24):83-84. [4] 王 奕.酒店与酒店设计[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328. Building of hotel culture space WANG Chun -xia MA Gu-i min Abstract:Combining 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tel,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e orientation of t he hotel,discusses the cultur e building of hotel space,points out that the professional hotel designer should incorporate the gr een design that i s always advocated,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 n design,the energ y saving design and the humanized design into the hotel design,thus making it g et more co mmercial value.Key words:hotel,culture orientatio n,space,design # 64#第35卷第22期2009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 ECTURE Vol.35No.22Aug. 2009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个A、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错)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 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时期修筑的。D、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C、 中山大礼堂是在()年被拆的。D、 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对) 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错) 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D、 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写的C、 古建筑的价值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对) 《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对) 常被用在园林建筑中间的屋顶是()。B、 中国古建筑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决定。B、世界六大文明地不包括()。D、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C、 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对) 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C、 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 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B、

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对) 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字形的。A、 中国古建筑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C、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与西方现代建筑相比,中世纪的建筑多是属于单栋建筑。(错) 北京的城市规划平面是成()字形。D、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第一个时代是()。C、 在北京城的规划平面中位于东边的是()。D、 在北京天安门的右边是皇帝祭祖的太庙。(对) 中国古代的城市管理施行的是里坊制。(对)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是()。B、 中国古代的文庙建筑颜色是红墙()瓦。C、 据研究,世界上只有中国是严格按照人的等级来划分建筑的等级。(对) 目前国内最高等级的建筑开间是九开间。(错) 古建筑上旋子彩画的等级要低于和玺彩画。(对) 北方的建筑起源可归结为一个字()。D、 ()建筑又俗称“吊脚楼”。 B、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朝,但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对)北方最早的人类是穴居野处。(对) “鬼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特征。C、 目前发现北方建筑起源最早、最典型的遗址实例是()。D、

关于居住区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居住区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1T10:55:50.127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1月第33期作者:徐海峰[导读] 现代化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确保住户的日常生活便利,对此要求结合区内的绿化带与道路分布情况。 广东省轻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当前,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此现代居住小区建筑设计需由环境、空间、文化、效益等四大方面入手,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资源协调分配、人居环境良好改善。文章根据实例分析居住区建筑设计的等内容的要点。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立面设计 1.居住小区建筑设计要点1.1 居住小区总体布局设计1.1.1 做好建筑布局规划现代化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确保住户的日常生活便利,对此要求结合区内的绿化带与道路分布情况,合理设置楼群朝向,营造良好的空间层次感,确保小区的整体布局科学、舒适,使住户在忙碌工作后能享受休息的温馨。 1.1.2 营造公共娱乐空间居住小区设计应合理用地、节约资源,充分结合区内的景观需要,构建各种休闲娱乐场所。此外,居住小区需合理布设安全设施,做好防盗、防火,避免电力事故发生,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 1.1.3 合理规划区内交通系统在进行居住小区规划时,需确保道路畅通,充分利用当前道路,采取环行式道路系统模式组织交通。车行道设置于小区外围,与城市道路结合,令整个小区车流畅通。居住小区西南、东北方向设置主出入口,西北、东北角设置2个车辆入口,车辆由外围小区道路经车辆入口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避免车、人流的相互干扰,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居住小区的前路、园路设置在区内,与外围道路紧密结合,在小区内构成宽度4m 的环状道路,以满足消防的要求。 1.1.4 重视区内自然环境设计住宅小区建筑设计:①要贯彻“回归自然”思想,重视环境绿化工作,栽种绿色植物,维持生态平衡;②需加强小区艺术生活环境渲染,营造一个温馨柔和(或是富丽堂皇)的多层次视觉空间,例如:安装多样化照明灯具,使用视觉轻快的墙体色彩等。 1.2 单体建筑设计要点1. 2.1 建筑平面设计(1)各个分区功能需做到有机结合,住宅建筑应由北往南逐步减少,保证太阳光照射,建筑布局需要朝着两侧逐步扩散,做好空间连接,平面设计应尽可能避免倾斜布局,合理开展各类用地布局,最终创建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优雅的生活环境。(2)小区户型设计要求布局合理、空间明确、内部舒适、易于装饰,从40~120m2 不等的空间,无论是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三室两厅,其平面组合需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令每个房间均有自然采光与通风,同时做好细节处理,例如:各电器位置需合理,洗衣机、晾衣架设置在阳台,餐厅和客厅连接,通过科学规划,使得相对有限的居室空间更加灵活丰富、环境整洁。 1.2.2 建筑立面设计居住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通过建筑的简明组合,获得鲜明的时代感。对于建筑立面设计,主要通过横、竖向线条配合颜色变化,获得极具韵律与视觉冲击的效果。出于建筑所处特殊地位的考虑,利用现代线条造型手法,增强其标志性风格。例如:各栋建筑通过有机组合达到一个完美的整体效果,高低、竖横,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优美的整体形象。 2.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项目共有20 栋多层住宅、5 栋小高层住宅及12 栋高层住宅,高层底部商业裙房、一栋独立商业体、一栋12 班幼儿园、两栋吊层配套设施用房。 2.2 总平面布局(1)项目主要户型为7 层多层住宅、高层与小高层住宅,沿马路一侧布置11 层的小高层住宅,内部为多层区域;沿用地东北、北侧、东南侧则沿周边布置28~32 层的高层住宅,沿马路11 层小高层采取单元式住宅形式,两个单元拼接,作为小区环境的边界天际线,并用山墙适当阻挡交通噪音,减少对小区内的干扰。(2)内部多层住宅充分考虑日照通风的设计要求,尽量拉大建筑间距,获得较为舒适的环境空间,同时在户型设计上则以两个单元拼接为主,使建筑宽度控制在合适的比例尺度上。高层区域采取沿用地周边布置的方式,从而减少楼栋之间的对视情况,同时沿用地长边布置,还可尽可能的获得好的景观视野。(3)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沿马路的中部,为人行与车行的主要出入口,在沿西北侧城市主干道设置一处人行主要出入口,相邻近的商业区紧密联系,同时在其他路口设有一个人车出入口及一个下地下车库出入口,便于从周边城市道路进入小区。(4)主入口沿用地南北轴向主景观通廊进入小区,与沿东西向轴线景观带互相交叉,获得内部开敞的公共景观区,主景观通廊设置逐渐跌落的景观水体、恬静典雅的净水池等,以水迎宾,通过南北走向的景观带把用地分成两大区域,形成层级分明的规划结构。在东西方向的小高层、高层建筑与多层区域之间,形成带状的公共景观环境,使每个楼栋都能享受开阔的景观视野,这些景观轴线与景观带形成了小区的公共交通流线及活动区域;多层建筑每两排形成一个景观院落,另外,每栋多层建筑首层户型均设有前庭后院,绿化系统分支明确。 2.3 单体建筑设计

传统建筑的风水 五行 朝向 方位

传统建筑的风水五行朝向方位 传统建筑方位在古代,建筑朝向的确定,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它不仅要考虑气候日 照和环境,还涉及到政治文化方面的因素。 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由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房屋朝南可以冬 季背风招阳,夏季迎风纳凉,所以中国之房屋基本以南向为主。不仅如此,在这个地理环 境中产生的中国文化因此也具有“南面”的特征。“南面”成为构成中国整体文化的一个 因素。以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具有方向性和空间感,是一种“南面文化”。 如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把天上星象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西南北四宫和中宫, 天文星图的方位坐标是以面南“仰观天文”而绘;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中,把大地分为九州,早期地图的会制,一般遵循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今日地图坐标方位恰好相反,其亦是 面南“俯察地理”而得。更有甚者,历代帝王的统治权术被称为“南面之术”,《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礼记》中:“天子负庡南 向而立。”孔子说:“雍,可使南面。”(《论语·理也》)意思是说他的学生冉 雍可以做大官。可见,南面就意味着皇位官爵与权力的象征和尊严。所以古代天子、诸候、卿大夫及州府官员等升堂听政都是坐北向南,因此,中国历代的都城、皇宫殿堂、州县官 府衙署均是南向的,结果使建筑的朝向也拥了文化约内涵。 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始终是促进技术发展的动力。制订厉法,观天测地,兴修水利,通达道路,建筑土木等都需要测定方位的技术。自先秦以来就发明和运用多种测向技术, 如上面所述。考古发掘资料已证实先秦及至以后的宫寝都城等,都是以南向作为主要朝向的。历代大型陵寝也多以南向为主。建筑群体的主要中轴线往往就是南北中轴线。《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建筑方位的确定历 来居统治者关心的大事,重要建筑方位的偏正与否,看作是治邦安国的大事。只有方位端 正了,前后左右次序才能定下来,才能“棋列百司,按功为绪”(《营造法式》)、“设官分职”,国家才能有次序,达到以礼治国,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目的。 历代堪舆家对建筑方位更是十分重视,从罗盘的使用来看不难发现这一点。实际上, 风水师看风水首先做的便是二件事,一是“相土尝水”择地;二是“辨方正位”定向。 《管氏地理指蒙》:“卜兆乘黄钟之始,营室正阴阳之方,于以分轻重之权……生者南向,死者北首。”又说:“卜兆营室二事,一论山,一论向,为堪舆家第一关键。”但是,风水定向除了涉及实利和景观因素外,风水师还认为建筑的朝向应和宇宙阴阳之气相协调 及与宅主的命运相呼应,这些使风水择向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导致了建筑朝向超功利 的观念性和复杂性的出现。 我们在传统建筑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方位朝向是非常讲究而细腻的,现简介如下: ①“天子当阳而立,向明而治。”所以宫殿等皇家主要建筑和州府官署衙门均取正 南向,即坐北朝南取子午线向。早期建筑是依地理子午线而定的,而后期建筑多是用磁罗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与理念分析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住宅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配套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 关键词:住宅小区,配套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原则 一、住宅小区配套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配套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住宅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各式各样,但

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规模、档次、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配套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配套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休闲活动场所的设计。休闲场地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住宅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配套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二、住宅小区商业配套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配套设置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快速扩张后的城郊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筑风水与现代科学从建筑风水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1 建筑风水的起源与发展 1.1 建筑风水是我国原始文明的悠久历史象征之一 “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事实上,汉代青乌子《青乌先生葬经》更早涉及风水,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上述表明, “风水”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对风水的论述,主要源自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经过几十代人的发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的形成是人们经过大量经验实践总结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古代远落后于风水实践。 那么,建筑风水的思想产生的年代究竟有多远?建筑风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称“四灵”,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在宗周的丰京瓦当中, 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图案与北斗星、二十八宿紧密相联。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这种天人相应现象的论述:“众星列布,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上述建筑风水观念说明中国的文明至少在6000年或者更早,这与有关专家的以下有关结论是一致。 “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应当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日前,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向外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史教授认为,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我们说的,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们只肯承认有甲骨文记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黄河文明只有3000 余年之说。”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从70年代起,国内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 年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里出土了7000 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1979年,又发现了湖南城头山遗址,这里出现了6000 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坛、6500 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区域,还发现了距今8000 年至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现有的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黄河流域要早。史式说:“过去由西方学者写出来的世界史必须改写,一切只有利于西方殖民者的史学理论必须推翻,文明的标准必须重定。”“这项工作必须让全世界各民族的学者共同参加,不能让少数学者包办,应该让全人类的史书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摘自《生活时报》。 1.2 风水与易经 风水是否起源于易经?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概念的先后;建筑风水的青龙、白虎“四神”概念早已存在,远早于易经的年代。 2)早期的风水概念,如晋代郭璞的《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主要讲气、风与水的关系,并未有出现关于易经的思想。 3)层次先后或进化次序问题居住建筑与先民密切相关,在先;而易经是高级智慧、文明发展的产物,在后。所以我们可以说建筑风水是源远流长的,是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甚至更早相联系的。

对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论文

对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分析 摘要:在对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只有在这核心思想的指导下方可实现居住区建筑规划的人文性,不仅使住房本身更适合人的居住,而且要在小区的大环境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本文就居住区建筑设计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内部设计;人与自然的协调 abstract: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s in need to do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in it is only in the core below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planning can realize humanism, not only make housing itself is more suitable for human living, but also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village on its people and the nat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gives brief analysis.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architecture design; interior design; people and the natural harmonious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住宅户型设计的要求也就相应的越来越高,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下,我们就需要根据人们实际的需要来设计出符合我们国家国情又适应居住区建筑发展规律的建筑来,这样才能够切实的保障住户以及建筑商两方面的共同利益。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的一点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 标签居住区;建设设计;特点 一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点就是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快,户型结构失调的状况越来越明显,定位不准,这样一种不良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地商在进行开发和建设的过程当中都希望尽可能大的去获得住宅的利润空间,因此在进行商品房的开发时大户型所占的比例就会要大很多某单位在广东江门的一个楼盘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该项目位于蓬江区滨江新城南端,洋房均价约9500元/平方米,面积228-242平方米,房子总价最少两百多万,这样的价钱在当地可以买一套别墅了,如果自己买地可以盖好几套别墅了,而开发商出于对价值的追捧,片面的追求高容积率,全是30多层的高层洋房,日照间距总是找技巧去量,使得楼盘价值降低,从内部销售情况得知到目前为止仅卖出数量极少,这样一方面造成开发商最后落入困境,从现场得知项目现在由于资金原因已陷瘫痪,另一方面,造成大量建筑和土地的浪费。 其次就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的时候往往会较多的考虑到造价的因素,也就是在片面的去追求降低一次性建筑单位面积的造价,这样一种状况从长期的效应来看是不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后一点就是现代环境下的住宅设计往往是为建筑而居住,也就是说,住户往往需要去适应于建筑师所设计出来的建筑,而基本上是很难参与到设计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去的,而在住宅的开发和设计领域,往往对户型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极度缺乏对于居住需求的细致关注与研究,这就使得大量户型功能性空间的设计都不合理,住宅的设计水平严重滞后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 以下本人将针对几个建筑平面户型的优缺点尝试进行简单分析,以阐述各自该如何合理使用。 二板式居住区建筑平面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居住区建筑有板式和塔式之分,从外观上来看的话,板楼建筑在长度上是要明显的大于宽度的,板楼可以根据其具体的结构特点更进一步的分为两种,一种就是长走廊式,建筑内部的各个住户通过长走廊连接在一起;另一种就是单元式拼接,也就是通过若干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个的板楼,我们在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时候更多研究的是单元式拼接。在对居住区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板式居住区建筑在平面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3.1 板式居住区建筑与多层建筑相比的话随着层数的增高器容积率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也具有板式居住区视野开阔的优势,位于番禺区沙湾镇的万科金色城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的周边的开发商,则个个如雷贯耳,奥园集团、中颐集团、万科集团、碧桂园集团、祈福集团、合生集团、雅居乐集团,想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受到百姓的青眯,必须要户型创新,有别于其他一个

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水

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水 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水作者:佚名 时间:2008-7-16 浏览量: 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 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其表现主要有:靠近水源,不仅便于生活取水,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处于河流阶地上,不仅有肥沃的耕作土壤,而且能避免受洪水侵袭。如在山坡时,一般处向阳坡。如半坡遗址即为依山傍水、两水交汇环抱的典型的上吉风水格局。颇具启发意思的是,这些村落多被现代村落或城镇所迭压,如河南洪水沿岸某一段范围内,在15个现代村落中就发现了11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69处遗址。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聚落选址因素的考虑很是讲究,这个古老的传统根深蒂固地遗留在后人的脑海中,并具体显现在许多现代城市、村镇的选址与建设中。从上古文化遗址情况中还可判断,人们聚居的地区,已出现了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如半坡遗址

中,墓地被安排在居民区之外,居民区与墓葬区的有意识分离,成为后来区分阴宅、阳宅的前兆。新石器时代原始居住形式的不断改进,反映了人们随环境而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原始聚落的位置选择,也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较高的认识水平。总之,人们在观察环境的同时,开始了能动地选择环境。 从殷商之际的宫室遗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对河流与居住环境之关系的认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今河南安阳西北两公里的小屯村,是殷商王朝的首都。这里洹水自西北折而向南,又转而向东流去。就在这条河流的两岸,其南岸河湾处的小屯村一带,是商朝宫室的所在地;宫室的西、南、东南以及洹河以东的大片地段,则是平民及中小贵族的居住地、作坊和墓地等;其北岸的侯家村、武官村一带则为商王和贵族的陵墓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宫室区、民居区还是生产区、陵墓区,它们都是位于河水曲折怀抱之处,这充分证明了后世风水学中追求“曲则贵吉”理念源远流长。正如《博山篇·论水》中所说:“洋潮汪汪,水格之富。弯环曲折,水格之贵。”蒋平阶《水龙经》亦曰:“自然水法君须记,无非屈曲有情意,来不欲冲去不直,横须绕抱及弯环。”“水见三弯,福寿安闲,屈曲来朝,荣华富绕。”总之,对水流的要求是要

超新尔雅中国古建筑设计与欣赏 题库

【单选题】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秦朝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判断题】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古建筑门口的门簪是用来承受牌匾的重量。()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长沙天心阁的古城墙是()时期修筑的。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上有()的明文。 A、玄甲军 B、虎贲军 C、飞虎军 D、背嵬军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判断题】岳麓书院曾在长沙的城市保卫战中被彻底毁坏。() 我的答案:√ 4 【判断题】梁思成是解放前致力于保护古建筑的旗帜性人物。()我的答案:× 5 【判断题】长沙新挖掘的宋代城墙大约有120多米。()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在美国()年以上的建筑即可列为文物不能随意拆迁。 A、120 B、100 C、70 D、50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单选题】第一部中国建筑史是由()写的。 A、梁思成 B、伊东丰雄 C、伊东忠太 D、丹下健三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两座古城是()。 A、镰仓、京都 B、京都、奈良 C、大阪、奈良 D、镰仓、大阪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营造法式》是一部宋代的著作。()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 中国古建筑艺术形象的特点是由()决定。 A、 原料特性 B、 屋顶式样 C、 院落结构 D、 门窗形状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单选题】常被用在园林建筑中间的屋顶是()。 A、硬山 B、悬山 C、平顶 D、卷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单选题】“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 A、石头结构 B、砖结构 C、木结构 D、土结构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4

风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6-01-21 作者简介:孙 威(1981-),男,江苏南京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风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孙 威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214063) 摘 要:风水文化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将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建筑学、景观学等统一于一体。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构成文化的引领着重体现在生态建筑学理论的形成上。 关键词:风水文化;建筑;空间构成;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42(2006)01-0075-04一、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构成哲学的影响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其最好的体现是私人的住宅和庭院建筑。这种精神不像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那样直指苍天,而是环抱大地,自得其乐,哥特式教堂暗示 着精神的崇高,而中国庙宇则暗示着安详和宁静。0建筑的最初本意就是静默养气,安身立命,使生活和精神有所依托。这种精神上的安详和宁静指导着中国的风水文化。/风水0,主要是指古代人们在选择建筑地点时,对于气候、地质、生态、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0的理念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它源自陕西,其理论主要与土地,山脉,河流的走向、形状和数量等自然环境有关。二是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的朝向和布局。它源自汉代中原的图宅术,依靠罗盘,强调八卦干支、阴阳五行的生克及方位的重要性。理气派主张的是理气法原理,侧重于建筑的方位理气的推演,倾向于人本主义科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色彩;相比较而言,形势派侧重于对建筑的山水形势的观察,更加崇尚自然科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在西方,二战以后百废待兴。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钢筋混凝土为标志的现代建筑飞速发展,带来了/人定胜天0的哲学思维观,但也产生了副作用,这便是当代西方著称一时的/三P 危机0,即/资源枯竭0(Poverty )/环境污染0(Po ll u ti o n)/人口爆炸0(Popu lation)。[1] 由此,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现代科技必须/有所为0和/有所不为0,并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其实,早在几千年之前,老子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中国文化/崇尚自然0/师法自然0的哲学思维和审美观为人们所称道,并且进入了/人大0及/政协0的提案讨论中。 概括起来,中国建筑观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天人合一0。/天人合一0究竟是什么呢?可以用十二个字来表达:/天人皆物,人效法天,天人调谐0。[1] /天人皆物0,即天与人都是物,形态虽然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人效法天0,即天变,人亦效法天而变,以顺应自然,并通过模拟自然来改造自然;/天人调谐0,就是要尽量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现代人所说的/生态平衡0。中国的风水文化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其中不仅含有科学成分,更主要的,它还是一门处理方位的艺术。因此,我们看待风水时,就不能仅仅从科学角度出发,有时还需要用更广泛的眼光去分析。如果从心理学、美学、艺术学的角度去观照风水,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风水之中还含有许多美学的、艺术的内容, 75 第5卷 第1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 5 N o .1 2006年3月 Journal of Ji y 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 llege M ar .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