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

化值汇总

一、国标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

1.酸价(Acid Value):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

数。酸价是衡量油脂新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油脂的新鲜程度和氧化程度。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酸价应小于或等于4.0。

2.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表示每千

克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过高表明油脂已经变质。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应小于或等于0.25。

3.碘值(Iodine Value):是衡量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指标,表示每

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数。碘值越高,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碘值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4.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是指存在于油脂中的未与甘油结合的脂

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会影响油脂的品质和稳定性。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应小于或等于0.5%。

5.杂质(Impurities):是指油脂中含有的非油脂成分,如甘油、无机盐、色

素、异味物质等。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油脂的纯净度和品质。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杂质含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6.溶剂残留量(Residual Solvent Content):是指在油脂生产过程中使用有

机溶剂后残留在油脂中的溶剂含量。溶剂残留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

响。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溶剂残留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7.微生物指标(Microbial Indicators):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等指标,用于衡量食用植物油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1.酸价的测定方法:采用滴定法,将油脂样品用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根

据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计算出酸价。

2.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采用滴定法,将油脂样品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终

点,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计算出过氧化值。也可以使用化学发光法等其他方法进行测定。

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需要按照国标要求进行操作和计算,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仪器的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汇总

国标食用植物油和植物油酸价、过氧 化值汇总 一、国标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 1.酸价(Acid Value):是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 数。酸价是衡量油脂新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油脂的新鲜程度和氧化程度。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酸价应小于或等于4.0。 2.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是衡量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表示每千 克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在储存过程中的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过高表明油脂已经变质。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应小于或等于0.25。 3.碘值(Iodine Value):是衡量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指标,表示每 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数。碘值越高,说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碘值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4.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是指存在于油脂中的未与甘油结合的脂 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会影响油脂的品质和稳定性。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应小于或等于0.5%。 5.杂质(Impurities):是指油脂中含有的非油脂成分,如甘油、无机盐、色 素、异味物质等。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油脂的纯净度和品质。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杂质含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6.溶剂残留量(Residual Solvent Content):是指在油脂生产过程中使用有 机溶剂后残留在油脂中的溶剂含量。溶剂残留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 响。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溶剂残留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7.微生物指标(Microbial Indicators):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等指标,用于衡量食用植物油的卫生状况和安全性。按照国标要求,食用植物油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二、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1.酸价的测定方法:采用滴定法,将油脂样品用氢氧化钾溶液滴定至终点,根 据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计算出酸价。 2.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采用滴定法,将油脂样品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终 点,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计算出过氧化值。也可以使用化学发光法等其他方法进行测定。 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需要按照国标要求进行操作和计算,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仪器的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

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整理1

(参照GB/T 5009.37—2003食品植物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 601—2002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一、酸价 试剂:0.05mol/L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 酚酞指示液:10g/L酚酞乙醇溶液。(1%酚酞乙醇溶液) 乙醚-乙醇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用0.05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中性。广口玻璃试剂瓶、PH试纸 测定方法: 称样→250ml锥形瓶+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酚酞指示液2~3滴→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初现微红色,0.5min内不褪色为终点。 二、过氧化值 试剂:①0.002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②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③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广口玻璃试剂瓶(GB/T 5538—2005方法,可异辛烷代替三氯甲烷。异辛烷:乙酸=2:3) ④10g/L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 现配。 操作方法 称取2.00~3.00g试样→250mL碘瓶+30mL三氯甲烷-冰乙酸→样品完全溶解+1.00mL饱和碘化钾→加塞轻轻振摇半分钟→暗处放置3min →取出+100mL水→摇匀→立即用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淡黄色+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做试剂空白试验。 三、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 配制: 2.8gKOH----聚乙烯容器中---约5ml水溶解----95%乙醇稀释至1000ml。 标定: 0.15—0.2g(0.001)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50ml水中----加酚酞指示液(10g/L)2滴----标液滴至粉红色—空白试验 四、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配制:称26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16g无水硫代硫酸钠-----加0.2g无水碳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min冷却放置2周 标定;基准试剂重铬酸钾120干燥至恒重---称0.18g碘量瓶中----25ml水溶解----2g碘化钾----20ml硫酸溶液(20%)-----摇匀暗处放置10min----150ml水----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10g/L)2ml---滴定至蓝色变成两绿色---空白 (0.00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0.1mol/L取2ml定容至100ml容量瓶) 五:20%硫酸: c1v1=c2v2 98%硫酸的密度是1.84g/ml 20%硫酸的密度是1.14g/ml 比如配制300ml 20%稀硫酸,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300*1.14*20%/(1.84*98%)=37.9ml 需要水的质量=300*1.14-37.9*1.84=272.2克 需要水的体积=272.2ml 操作:37.9ml98%硫酸缓缓加入水中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

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对于食用油的国家标准。根据《食用油脂标准》 (GB2716-2005)的规定,我国对食用油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包括 了食用油的品种、质量指标、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对于食用油的酸价、过氧化值、铁、铜等重金属的限量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障我们消费者的权益,也为食用油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质量要求。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食用油的检测方法。针对食用油的各项指标,我们需要 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比如,对于食用油的酸价检测,可以采用酚酞指示法或者酚酞滴定法进行检测;对于食用油的过氧化值检测,可以采用碘值法或者亚铁离子滴定法进行检测。这些检测方法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有效地保证食用油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靠性。 除了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食用油的质量安全问题。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食用油,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在使用食用油时,要遵循科学的烹饪方法,避免食用油长时间加热或者反复使用,以免产生有害物质。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嗅觉、视觉、口感等方式来初步判断食用油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食用油的国家标准及检测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我们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食用油时,要关注产品的国家标准认证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食用油,从而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同时,食用油生产企业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用油产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食用油质量安全的关注,共同维护我们的饮食健康。

食用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分析方法

食用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分析方法食用油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而了解食用油的质量指标是确保食品安全和保证营养健康的重要环节。在鉴定食用油质量的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是两个重要的指标。本文将介绍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含义以及常用的分析方法。 一、酸价的含义和分析方法 酸价是指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单位质量氢氧化钠的量,也可以理解为单位质量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酸价的测定主要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 1.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酸价的方法。首先,将待测的食用油溶解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酸性指示剂(如苯酚酞),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中和反应,通过滴定的方式确定酸碱中和点,从而计算出酸价。 2. pH指示法 pH指示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酸价的方法。使用pH试纸或电子pH计测量食用油溶液的pH值,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pH值的变化来判断酸价的高低。通常,酸价越高,溶液的pH值越低。 二、过氧化值的含义和分析方法

过氧化值是指食用油中过氧化物的含量,也是反映油脂氧化程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过氧化值的测定主要采用碘值法和亚硫酸盐滴定法。 1. 碘值法 碘值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过氧化值的方法。首先,将待测食用油中的过氧化物与饱和碘钾溶液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物会与碘发生氧化反应,碘被还原。然后,使用无水钠硫代硫酸溶液滴定未反应的碘,通过测量消耗的亚硫酸盐的量来计算过氧化值。 2. 亚硫酸盐滴定法 亚硫酸盐滴定法是测定过氧化值的另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通过滴定亚硫酸钠溶液与油中的过氧化物发生反应,亚硫酸钠会氧化为亚硫酸钠钠酸盐。利用滴定剂中的淀粉指示剂,在溶液中的蓝色淀粉-碘复合物被亚硫酸还原后,颜色会由蓝色转变为无色。通过滴定剂的加入量来计算过氧化值。 总结: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评价食用油质量的重要指标。酸价反映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而过氧化值则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和稳定性。常用的酸价测定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和pH指示法,而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则包括碘值法和亚硫酸盐滴定法。了解和运用这些分析方法,既有助于判断食用油的合格与否,也有助于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酸价和过氧化值

酸价和过氧化值 过氧化值是动态的,达到一定值后会下降,酸价除了微生物污染外,一般是持续上升的。 (1)酸价超标,过氧化值不超标:可能的原因已经超过了过氧化物值的最高点,氧化比较严重了 (2)酸价不超标,过氧化值超标:还在继续氧化过程中,继续等待,继续做下去,接着就会出现酸价继续上升,过氧化值达到最高点后下降。这个过程如果污染微生物,那么可能酸价不会上升了。 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标志,脂肪在长期保藏过程中,由于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发生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而脂肪的质量与其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有关,一般常用酸价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在脂肪生产的条件下,酸价可以作为水解程度的指标,在其保藏的条件下,则作为酸败的指标。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 油脂中出现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的产物之一,生成的过氧化物将继续分解产生低级的醛和羧酸,这些物质使脂肪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臭感和味感,继续使用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酸败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 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方法注解 1 检测意义 酸价是指植物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以每克油中和氢氧化钾的毫克数(mg KOH/g)表示。检测酸价可反映油脂是否酸败及酸败的程度。如果食用了酸败的油脂可引发中毒症状。中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16-2005对食用植物油酸价有一个统一的最高限量标准,即食用植物油成品油的酸价≤3mg KOH/g,植物原油的酸价≤4mg KOH/g。在国家其他标准中实行质量分级管理。 过氧化值升高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量以每公斤毫克当量(meq/kg)或百分含量(g/100g)表示。当过氧化值超出20meq/kg时即表示油脂已不再新鲜。当油脂酸败到一定程度时过氧化物会形成醛和酮,此后过氧化值又会降低(酸价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过氧化值不应超过10meq/kg,否则食用后会发生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中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16-2005规定:食用植物油和植物原油的过氧化值都必须≤0.25g/100g(相当于19.7meq/kg)。在国家其他标准中实行质量分级管理,详见表3-18归纳资料。 表3-18 我国食用油分级管理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卫生标准

国内高油酸油标准

国内高油酸油标准 高油酸油是一种富含高油酸含量的油脂,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确保高油酸油的质量和安全性,国内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标准化规范。 1. 高油酸油的含量标准: 根据国内标准,高油酸油的油酸含量应达到70%以上。这是由于高油酸油的富集价值主要体现在其高油酸含量,而油酸含量低于70%时,其实际应用价值相对较低。 2. 水分和杂质含量标准: 高油酸油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分和杂质含量。水分过高会导致高油酸油的品质下降和易氧化的风险增加,杂质含量过高会影响高油酸油的纯度和质量。因此,国内标准要求高油酸油的水分含量不超过0.2%,杂质含量不超过0.1%。 3. 酸价和过氧化值标准: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评价高油酸油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酸价表示单位质量内由脂肪酸水解产生的酸含量,过氧化值表示脂肪酸氧化程度。国内标准要求高油酸油的酸价不超过2.0 mg KOH/g,过氧化值不超过10.0 meq/kg,以确保高油酸油的稳定性和纯度。 4. 检测方法标准: 国内标准还规定了对高油酸油进行质量检测的方法和要求。这些方法包括酸价测定、过氧化值测定、水分测定、杂质含量测定等。这些方法的制定旨在确保高油酸油的质量检测结果准确

可靠。 5. 包装和储存标准: 国内标准还对高油酸油的包装和储存进行了规定。高油酸油应该采用无毒、无异味、耐酸碱等特点的包装材料进行密封包装,以保证油脂质量和纯度。此外,高油酸油的存储温度应控制在5℃-20℃之间,避免受热和阳光直射,以延长其保质期。 总结起来,国内对高油酸油的标准化规范主要包括油酸含量、水分和杂质含量、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方法、包装和储存等方面。这些规范的实施,有助于保证高油酸油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常见食用油检测超标的常见项目

常见食用油检测超标的常见项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用油是 我们日常中最常使用的食品之一,而油脂中若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则 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尤为重要的是对食用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常见食 用油检测中的超标项目。 第一、酸价 酸价是指单位质量内含有自由酸的物质数量。如果食用油中酸价过高,则会对人体有害。当酸价过高时,食用油会加速氧化,引起食品变质,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在食用油检测中,酸价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检测指标。 第二、过氧化值 当食用油不断暴露于空气中时,其中的脂肪酸分子会被氧化,形成一 些有害的氧化产物,如过氧化物和醛类。这些有害的化学物质会产生 恶臭,影响口感。因此,在检测食用油时要检测其过氧化值。如果过 氧化值过高,则说明食用油不适合食用。 第三、含水率 食用油中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到食用油的质量,过多的水分会促进食 用油的氧化,使得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增加。同时,过多的水分还会引 起食用油变质,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食用油极易引起食品中毒。因此, 在检测食用油时要检测其中的含水率。 第四、氯化物含量 食用油中的氯化物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过多的氯离子会使得食 用油呈现出白色,并且在高温下,还可能形成有害的氯化物质。因此,在选择食用油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其中氯化物含量比较低的食用油。 第五、铁含量 食用油中铁的含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过多的铁离子会使得食用 油氧化更容易,在高温下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

在检测食用油的时候,一定要测试其中的铁含量。 总之,在日常的食用油检测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含水率、 氯化物含量和铁含量是五个比较重要的检测项,要注意对其进行检测,以确保食用油的质量符合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的内容和影响,以及对食用植物油产业的意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越来越关注,食用植物油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其质量和合规性变得尤为重要。国家制定新标准,是为了提高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标准,并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1.2 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体概述。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的制定背景、标准内容以及实施范围。然后,在第三部分,我们将解释与说明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中涉及的植物油分类与品质要求、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以及标签声明与标识规定等内容。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进行对该新标准对食用植物油产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流程与设备升级需求以及消费者认知与购买决策变化等方面。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建议。

1.3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解读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提醒企业和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质量的重要性,并为相关行业提供指导和建议。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国家新标准对食用植物油产业的影响,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的内容,并对其所带来的影响有更清晰的认识。 2. 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概述: 2.1 制定背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食用植物油作为重要的食品原料备受关注。为了保障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来规范植物油的生产与销售。我国也在此背景下制定了新一轮的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 2.2 标准内容: 食用植物油国家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并规定了每种类型植物油中必须含有的成分和最大限度允许的杂质含量。其次,新标准还对植物油产品中可能添加的防腐剂、色素、香料等进行了严格限制和规范。此外,针对特殊人群或特殊用途的食用植物油产品,在新标准中也有相应规定。

食用油等级标准对照表

食用油等级标准对照表 GB 1534 花生油 GB 1535 大豆油 GB 1536 菜籽油 GB 1537 棉籽油 GB 8233 芝麻油 GB 8234 蓖麻籽油 GB 8235 亚麻籽油 GB 10464 葵花籽油 GB 11765 油茶籽油 GB 19111 玉米油 GB 19112 米糠油 GB 15680 棕榈油 GB 21123 营养强化维生素A食用油 GB 22327 核桃油 GB 22465 红花籽油 GB 22478 葡萄籽油 GB 22479 花椒籽油

GB/T 23347 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GB/T 35026 茶叶籽油 GB/T 37748 元宝枫籽油 SB/T 10292 食用调和油 NY/T 230 椰子油 LS/T 3242 牡丹籽油 LS/T 3251 小麦胚油 LS/T 3254 紫苏籽油 LS/T 3261 盐肤木果油 LS/T 3262 食用橡胶籽油 LS/T 3263 盐地碱蓬籽油 LS/T 3264 美藤果油 LS/T 3265 文冠果油 GB 17756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GB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食用油标准一览表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1988)规定: 1、酸价--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4棉籽油≤1 2、过氧化值(meq/kg)--花生油、葵花油、米糠油≤20菜籽油、大豆油、胡麻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茶油、麻油≤12 3、浸出油溶剂残留量(mg/kg)≤50 二、色拉油卫生标准(GB 13103-1991)规定: 1、酸价≤0.3 2、过氧化值(meq/kg)≤10 三、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15197-1994)规定: 1、酸价≤0.5 2、过氧化值(meq/kg)≤10

火锅老油检测标准(一)

火锅老油检测标准(一) 火锅老油检测标准 背景介绍 火锅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油是火锅中最容易 存在的安全隐患之一。老油的消费极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制 定相应的检测标准来保障食品安全。 检测标准 针对火锅老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酸价和脂肪酸组成 老油的酸价和脂肪酸组成是判断其品质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 老油的酸价应控制在2.0以下,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应超过40%,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应超过30%。 氧值和过氧化值 老油会因为受热氧化而产生氧化产物,进而形成氧值和过氧化值。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老油的新鲜度和品质。一般来说,老油的氧值 不应超过0.50mg/g,过氧化值不应超过10.0mEq/kg。

色泽和气味 老油的色泽和气味也是反映其品质的重要指标。正常的老油应为 浅黄色或淡棕色,而且味道应当清香。 实施方法 为了确保火锅老油检测的准确性,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方法: 1.抽样分析。把老油随机抽取样品,并按照上述检测标准进行检测。 2.仪器测试。使用现代化仪器对老油的酸价、脂肪酸、氧值、过氧 化值等进行测试。 3.加强管理。在火锅店运营过程中,加强老油存储、使用、检验管 理,避免老油受到污染和恶意添加。 结论 制定火锅老油检测标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建立起 科学合理的检测标准,并进行有效实施和监督管理,才能让消费者安 心享受火锅文化带来的美食体验。 总结 为了确保饮食的安全,针对食品的检测标准必不可少。火锅老油 作为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和实施方法。通过科学可靠的检测和管理,可以保障老油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健康。

大豆油国家标准

大豆油国家标准 (GB1535-2003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家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525-1985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 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 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B/T 5530-1998,eqv ISO 660:1983)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 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2-1995,eqv ISO 3657:1977) 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 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 5534-1995,eqv ISO 3961:1989) 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 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 5538-1995,eqvISO 3960:1977) 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检验 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醇制备(GB/T17376-1998, eqvISO 5509:1978) 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醇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ISO 5508:1990) 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标准. 3.1 压榨大豆油pressing soya bean oil 大豆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3.2 浸出大豆油solvent extraction soya bean oil 大豆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3.3 转基因大豆油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soya bean oil 用转基因大豆制取的油。 3.4 大豆原油crude soya bean oil 未经任何处理的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大豆油。 3.5 成品大豆油finished product of soya bean oil 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大豆油》、《花生油》五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已于2003年5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将于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1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 1.1规范名词术语 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将文本中的名词术语逐一进行阐述。 1.2 明确强制条文 本次修订的标准主要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强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2.1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 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这3项指标,既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又是产品的卫生安全限制指标。它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加工工艺的控制、产品品质的状况,而且也反映了油脂的分解速度和氧化、劣变情况。上述指标过高,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2.2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 对第四个等级的压榨成品油和第四个等级的浸出成品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这是对食用植物油产品的最低质量要求。不仅是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避免低质量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2.3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用转基因油料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压榨油,浸出法加工的原油、成品油和原料原产国等都必须分别用“转基因”、“压榨”、“浸出”、原料原产“国名”等字样在标签中标识。 1.3 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 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 原油即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人类食用,只能作为成品油的原料。增加原油这个类别,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同时也防止将原油直接投放市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成品油则是经过精练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压榨成品油是指用机械挤压方法提取原油加工的成品油;浸出成品油是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溶剂,采用浸出方法提取的原油加工的成品油。 成品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食用油的国家质量标准 未进行调整,保持原有标准。 1.4.2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部分质量指标进行了调整。例如,玉米油的过氧化值从原来的10克/千克调整为8克/千克,花生油的酸值从原来的2.0克/千克调整为1.5克/千克等。这些调整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1.4.3卫生指标未进行调整,保持原有标准。 1.4.4其他(掺伪试验)指标进行了调整 对掺伪试验的指标进行了修改,更加严格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增加了对掺杂非食用油脂的规定,严格禁止将非食用油脂掺杂到食用油脂中,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总之,这次标准修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食用植物油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通过明确强制条文、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等级、调整部分质量指标等措施,将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食用植物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介绍了植物油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指标。其中,质量指标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

化值和溶剂残留量。增加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两项指标,以更全面地反映油脂产品的质量。卫生指标执行GB2716《食 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同时规定不得混有其他食用油或非食用油,也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此外,标签的重要性也被强调,需要标明转基因、压榨、浸出产品和原料产国,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个标准的质量指标内容分别为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葵花籽油。棉籽油的质量指标包括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其中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是强制指标。成品油分为四个等级,质量指标包括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实验和溶剂残留量。其中,一级和二级油的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都有明确的限制。 总之,植物油的质量和卫生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合理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有效提高油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