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_黄世福

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_黄世福
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_黄世福

作者简介:黄世福,安徽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安徽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儒佛比较。·学者专论·

〔徽州宗祠文化研究〕《学术界》(月刊)

总第147期,2010.8A C A D E M I C S

N o .8A u g .2010

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

★黄世福

(安徽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徽州宗祠是徽州建筑中反映社会思想意识最突出的代表。徽州宗祠文

化博大精深。关于徽州宗祠文化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本文试图从宗教学的角度探析徽州宗祠文化所体现出的宗教特质:以祖宗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观念的宗教性;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组织的宗教性;以祠堂为场所、祭祀为主要形式、朱子《家礼》为礼仪的活动的宗教性;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朱子之书为经典、儒学伦理为本位的教化的宗教性。

〔关键词〕徽州;宗祠文化;宗教性

祠堂林立是徽州宗族社会所留下的一道特殊人文景观。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其中,宗祠为一族总祠,是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目前,徽州各地保存较好的宗祠有数十座之多。宗祠之下统有某姓支脉后代亲属所建的“支祠”和同一姓氏的直系后人所建“家祠”。这些祠堂,有的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徽州文化的珍贵遗产。徽州宗祠是徽州建筑中反映社会思想意识最突出的代表。关于徽州宗祠文化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多从历史学的角度展开的。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从宗教学的角度探析徽州宗祠文化。

徽州素有“程朱阙里”和“东南邹鲁”的美誉,儒教或儒学信仰根深蒂固,在徽州人的信仰体系中一直居于主体地位。但关于儒教或儒学是否为宗教,目前学术界仍存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儒教非宗教。众所周知,徽文化属于儒家文化。徽文化虽然与宗教有各种渊源关系,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徽文化同样不是宗教。

146—

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然而,徽文化的活化石———宗祠文化———却体现出众多的宗教特质。

一、以祖宗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观念的宗教性

关于宗教的判定依据,《辞海》的定义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英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与他们所认为的圣洁的、神秘的、精神的和神圣的存在的联系。宗教通常被认为由人与上帝、诸神或精灵的关系组成”。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神灵信仰是宗教的核心要素。

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其信仰的观念,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1〕宗教观念的核心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神”。例如,佛教的佛,道教的神仙,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等,都是作为宗教的核心和本质因素的超自然的神灵观念而受到各自信徒的信仰。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以祖先信仰为核心的神灵信仰。

宗祠文化实质是宗法制度文化和祠堂形体文化的复合文化,它以祠堂形体文化为载体,将宗法制度文化融合于其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实体。

首先,从宗法制度文化角度看徽州宗祠文化中的神灵信仰。牟钟鉴先生在其发表的《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试探》一文中提出,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为社会上下接受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正统宗教,而这即是宗法性传统宗教,“它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社稷、日月、山川等自然崇拜为翼羽,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2〕在这里,牟先生把宗法制度文化视为宗教。其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虽然庞杂众多,但有一个等级系统,其中,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徽州宗祠文化是典型的宗法制度文化,在其信仰体系中,也是以祖先神崇拜为核心。徽州民众虽然也有天神崇拜心理,但在古代由于天神祭祀权被封建帝王所垄断,普通百姓对天神的崇拜往往只能通过祖先神崇拜来表达。长期以往,天神与祖先神之间具有一定的模糊的等同性。对于徽州民众来说,如果说对天的崇拜还是一种内隐于心的情感的话,那么对祖宗神灵的崇拜就是一种具体的宗教实践。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祖先崇拜的出现与灵魂观念关系甚为密切。灵魂观念是祖先崇拜的基础,对祖先的崇拜,主要是对于死去祖先灵魂的崇拜,从而使得祖先崇拜富有宗教神圣色彩。

其次,从祠堂形体文化的角度看徽州宗祠文化中的神灵信仰。祠堂是宗法制度文化的载体,又为宗族社会的信仰中心。祠堂,也称宗祠、祖祠、宗庙、家庙、祠庙等。有庙就有神,“祠庙,祖宗神灵所栖,子孙奉祀之所”。〔3〕祠堂是供设祖先神主牌位的地方,是祖先安灵之所,象征着祖先的存在。祠堂中的宗祠、支祠、家祠,规制有所不同。其中宗祠,强调的是“宗”,即以始迁祖为“宗”的宗族祠堂,宗祠一般为三进,第一进称仪门,第二进称享堂,第三进为寝室。仪门又称门

147

学术界2010.8·学者专论

厅,祭祀时供鼓乐之用;享堂是祭祖举行祭祀礼仪和宗族议事的场所;寝室用于供奉祖先牌位。按宗祠寝室之制,神龛正中供奉始祖神主,左右供奉始祖以下五代祖先和有功德祖先神主,其他祖先神主供奉于左右神龛或左右昭穆室。中龛神主“永世不迁”,左右神龛或左右昭穆室神主“五世则迁”。神主这种排列规制增强了族众的祖先崇拜观念,加深了宗族的“木本水源”意识。后人通过祭祀祖先表达其追思、寻求祖先神灵的佑护,消灾祈福。总之,祖灵信仰增加了徽州宗祠文化在古徽州民众心目中的神圣色彩。

二、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组织的宗教性

任何一种具体的宗教都是由具有相同信仰的众多个体组织起来,结为一个群体或团体;他们的信仰和表达其信仰的行为与活动被严格一致地规范化,形成信仰者必须奉为神圣的各种制度,没有一定的组织和制度规范起来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宗教的组织和制度是一切宗教得以形成、赖以成型的基本要素。〔4〕徽州以宗族组织代替了宗教组织,强烈的宗族意识、宗祠文化冲淡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徽州独无教门,亦缘族居之故,非惟乡村中难以错处,即城市诸大姓,亦各分段落。所谓天主之堂、礼拜之寺,无从建焉。故教门人间有贸易来徽者,无萃聚之所,遂难久停焉”。〔5〕“徽俗不尚佛、老之教,僧人道士,惟用之以事斋醮耳。无敬信崇奉之者。所居不过施汤茗之寮,奉香火之庙。求其崇宏壮丽所谓浮屠老子之宫,绝无有焉”。〔6〕

宗族是徽州社会的基础。徽州人重宗法,聚族而居,加之朱熹理学思想强调“入事父兄,出事长上,敦厚亲族,和睦乡邻”,为徽州宗族的建立与巩固提供了舆论宣传和思想导向。徽州宗族最为鼎盛的明清时期,“重宗谊,修世好……宗有谱,族有祠”,〔7〕“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8〕

血缘关系,是宗族形成命脉之所系,是宗族组织建立的纽带。什么是宗族?“宗”,《白虎通义》的解释是“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辞源》解释为祖庙或祖先。可见,宗与祭祀、鬼神以及祭祀的对象———先祖有关,有尊祖之义。“族”,《中文大字典》具体解释为直系亲属或同姓亲属。可见,族与血缘有关,是对血缘上相连或亲近的人的总称。“宗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9〕组织。从宗族的发展看,“古代的父权制宗法关系的残余,至宋明以后得到加强,逐渐形成以族长权力为核心,以家谱、族规、祠堂、族田为手段的严密的宗族制度。在清代,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遍布全国城乡,成为封建的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10〕宗族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组织,一般向上可追溯自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向下可延续至子、孙、曾孙、玄孙,一共9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九族”。宗族的典型特点是其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祖先,有相同的祖先信仰。

为了巩固宗族制度、促进宗族兴旺发达,以族长为核心的房长、文会统治者—

148

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

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来规范族众的行为。歙县《潭渡孝里黄氏族谱》卷六《祠祀·附公议规条》记载说:“公议宗祠规条计三十二则,乃八堂尊长暨文会诸公于康熙甲午仲春下浣七日议定,自当永远遵守。倘司年违议不行,必集众公罚,不得徇情。”严厉的族规家法神圣不可违反,宗族成员的行为与活动像信徒遵从教规一样被严格一致地规范化。

族长是族权的代表,拥有对全族事务的裁判权、处置权与决定权。在徽州,族长主持宗族的各类祭祀,主持生死婚娶活动,劝化教导族众守法奉规,建立道德教化体系,处治违反家法祠规者,管理宗族财产,处理族内纠纷和涉外事务,等等。族长是以神的名义主持宗族祭祀活动,进行宗族内部事务管理,俨然像宗教组织的精神领袖或神职人员。

可见,徽州宗族组织是以共同的祖先信仰和崇拜为基础,以血缘亲情关系为纽带的群体组织,是血缘纽带和信仰纽带相结合的产物。就宗教性而言,这一组织与宗教组织有相似之处。

三、以祠堂为场所、祭祀为主要形式、朱子《家礼》为礼仪的活动的宗教性

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尤其是集体宗教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分为寺院、宫观、清真寺和教堂(简称寺观教堂)。徽州宗祠是宗族的精神凝聚之地与信仰中心,是徽州宗族意识的集中体现。它类似于宗教的寺观教堂,是徽州宗族祭祀祖先以及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是宗族组织类似于宗教组织的重要标志。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目前我国行政管理部门把徽州宗祠列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归属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管理。

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必须通过外在的宗教仪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宗教活动。归结起来,主要的宗教活动有禁忌、祈祷、崇拜仪式等。这些活动在宗族祭祀过程中同样能得到体现。

宗族祭祀活动,庄严而又神圣。祭祀时正厅中高挂祖先画像,供桌上摆上供品,族长主祭,按规定程序,齐鸣鼓乐,燃放爆竹,焚香烧纸,庄严肃穆。祭祀活动体现了祖先与子孙相通、同在,表明祖先在现世的永生、不朽,其宗教色彩不亚于基督教所说的天国永生。

除祭祀外,与宗祠文化相联系的修族谱、立族规、建族坟、祭扫族墓等,这些都是带有宗教性的礼仪活动,体现了宗祠统合下的徽州宗族社会重血缘、重宗法、以孝悌为基础的宗教精神。

另外,宗祠内举行的其它重大活动有:支丁降生,要在祠堂《支丁名册》上登记;年到十五岁,要在祠堂举行冠礼;娶亲成家,要在祠堂举行婚礼;逝世归天,要在祠堂举行丧祭和死亡登记,等等。

徽州祭祖礼仪,几乎照搬了朱熹《家礼》中的有关规定。民国《歙县志·风土》说:“祭礼,俗守文公《家礼》,在昔小异大同。”祭礼,一年中要举行多次,每个季节的仲月祭所有的祖先,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季秋祭近祖等等。祭礼中

149

学术界2010.8·学者专论

各人所处的位置、礼仪祷文、礼仪器物、礼仪供品等,都有规定。各礼仪程序尽管并不完全相同,但大同小异。除了清明墓祭之外,其它祭祀仪式都在祠堂进行。礼仪的用意,是培养族民的行为习惯及相对应的思想态度。朱子编修这本《家礼》之用心,是希望“庶几古人……谨终追远之心犹可以复见”。〔11〕至于祭祖,朱子在《家礼》中说,“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12〕这些“爱敬”、“谨终追远之心”,都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徽州族民对祖先的敬爱建立在对自身的血脉根源的深切怀念的基础上,而且这种尊敬是出于报恩之情。这与基督教中对于造物主的感恩赞美之宗教情怀类似。

另外,按朱熹的理解,祭祀并非单纯地报本崇德,在事实上也会感动神灵,祭者和被祭者的气可以相互感应。他说:“祭祀之礼,以类而感”。“我之气即祖先之气,亦只是一个气,所以才感必应”,“祖考之精神魂魄虽已散,而子孙之精神魂魄自有些小相属,故祭祀之礼尽其诚敬,便可以致得祖考之魂魄”。〔13〕通过带有宗教性的祭祀活动,徽州宗祠起到了族内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祠堂祭祀仪式的举行及相关祭祀制度的执行,可融洽族民、收拢人心、增强宗族凝聚力,进而达到尊祖敬宗、控制族人的目的。这种带有宗教性的思想文化控制,对于徽州社会秩序的维持具有良好的功效。

四、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朱子之书为经典、儒学伦理为本位的教化的宗教性

徽州宗祠以朱熹理学为圭臬。除祭祀外,徽州宗族和祠堂以朱熹理学思想为指导,有效地对族众进行教化。

宋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竭力倡导理学,程朱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教合一的宗教。朱熹集注的《四书》、《五经》像宗教经典一样成为全国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材。徽州是程朱的故里,徽州篁墩有“三夫子祠”、“程朱阕里”碑,篁墩乃二程、朱熹的祖居地;同时,徽州又是宋代儒教(理学)的发源地。朱熹在建构和传播理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中,有众多徽州人从其受学,《紫阳书院志》就列出了朱熹高足弟子程洵等十二人。至于私淑朱熹,终生以传承、捍卫、阐发朱熹理学为己任者,更是不乏其人,最终形成了徽州文化思想内核之所系的重要学术思想流派———“新安理学”。正如文献记载:“朱子之学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14〕通过徽州理学硕儒的传诵、弘扬,朱子理学逐渐渗透到徽州民间社会,影响深远。

程朱理学是宋明时期三教合一而归于儒的产物。程朱思想体系中作为世界本体的“理”其实就是“天”,所以称之为“天理”,在程朱那里,“理”、“天”、“帝”是异名同实的,从秩序条理上说是“理”,从形体上说是“天”,从主宰意义上说是“帝”。

朱熹所鼓吹的作为宇宙间普遍法则的“理”,实际上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的哲学提升。因此,朱熹有时干脆说理即是仁义礼智,即是五常,即是—

150

徽州宗祠文化的宗教性探析

父慈子孝与君仁臣忠。在徽州宗族社会,人们把朱子理学与徽州固有的宗法制度相结合,最终发展成以宗祠为依托的徽州礼教。明清徽州,《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遍于徽州普通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行为处事的信条和规范。如徽州俞氏祖训(家训):(1)敦孝悌;(2)崇忠信;(3)明礼仪;(4)尚廉耻;(5)务正业;(6)睦宗党;(7)尊师傅;(8)教子孙;(9)慎丧葬;(10)积阴骘。其主旨就是三纲五常,教育族民做到“忠、孝、节、义、礼、廉、耻”。此家规、家训类似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三大世界宗教的戒律,对信徒的言行进行了有效的规范,它们是千古不变的铁律,违者要受到严惩。并且这些“戒律”的遵守和宗教一样也是以神灵敬畏(即对祖先神的强烈的敬畏感)作为支撑的。

徽州宗族实行的是以理学伦理为本位的教化。理学促成了徽州教育的繁盛。在徽州,以朱熹理学为教学内容的各类书院不计其数,象紫阳书院、师山书院、碧阳书院等等,都是著名的理学教化之所。其教育内容,大多是经过朱熹集注、整理、推介的儒学经典,“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也。”〔15〕“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待,而以邹鲁之风传之子若孙也。”〔16〕朱熹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被奉若神明,朱子之学便成为徽州宗族社会的“圣经”。

朱熹所坚信的儒学终极伦理价值观见诸其《白鹿洞书院揭示》及其跋语:〔1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朱熹认为此乃五教之目,接着他便导出了书院教学的根本目的:“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进而认为“其所以为学之序,亦有五焉”,即“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以为,“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修身之要为:“言忠信,行笃敬,惩愤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里提出的“人伦五教”、“为学五序”等,充分体现了儒家生生不息的人生价值观,其目的是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与佛教离世弃欲的“出世”人生观完全不同,然而,朱熹这里所作的并非一般性的哲学论证,其所列出的几点显然具有宗教戒律性质。

朱熹曾长期出入于佛老,虽然表面上他极力排斥佛老,但其思想深处却受到佛教思想的侵染。在朱熹思想形成过程中,佛学对其影响显著。世传朱熹十六岁外出应试,箧中唯置《大慧宗杲语录》一书。“某年十五六时,亦尝留心于此(禅)。一日在病翁(刘子翬)所会一僧,与之语。其僧只相应和了说,也不说是不是;却与刘说,某也理会得个昭昭灵灵底禅。刘后说与某,某遂疑此僧更有要妙处在,遂去扣问他,见他说得也煞好。及去赴试时,便用他意思去胡说。是时文字不似而今细密,由人粗说,试官为某说动了,遂得举。”〔18〕就连其晚年教育学生“病中不宜思虑,凡百可且一切放下,专以存心养气为务。但加趺静坐,目视鼻端,注心脐腹之下,久自温暖,即渐见功效矣”〔19〕的修行方式,也是源于佛教“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

151

学术界2010.8·学者专论

玻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20〕的禅定思想。所以,在谈到儒学伦理教化的实现途径时,朱熹又坚持神道设教这个宗教原则,他肯定地指出儒教所具有的“戒惧”、“敬”的作用:“夫子曾语宰我:`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姓以畏,万民以服。'则知古人立社,岂虚设哉?亦以土地所宜之木而使民知戒惧,其为教莫大焉”。〔21〕这正是宗祠文化的宗教教化功能之所在。

从目标上看,朱熹理学伦理教化的理想人格是成就所谓的“圣人”。相对于佛教的“成佛”和道教的“成仙”,虽然儒家的“成圣”观念缺少了脱离世俗世界的超然性和神秘性,然而圣人的意义正在于在世俗中坚定生活信仰,体现完美的人格,通过经世乃至救世,最终在世俗中营造“人间净土”。这也正是当代“人间佛教”的追求目标。

徽州宗族社会以朱子理学为伦理信条,以宗祠为圣地,以祖先神灵为祭拜对象……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祠文化。从宗教信仰的角度理解宗祠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徽州宗祠是宗族的精神家园,是徽州民众的信仰力、凝聚力以及徽商精神所系,也是徽文化至今能够绽放魅力的根源所在。目前,徽州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神灵信仰体系的影响依旧存在,尽管有衰弱的趋势,但依然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满足民众日常性的某些信仰需求;正因为如此,直至今日,徽州地区信仰宗教者相对较少,宗教在该地区传播、发展相对缓慢。

注释:

〔1〕〔4〕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04、344页。

〔2〕牟钟鉴:《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试探》,《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2期。

〔3〕《绩溪璜上程承启堂世系谱:纂修家谱凡例》,上海图书馆谱牒中心藏。

〔5〕〔6〕〔7〕〔近〕许承尧:《歙事闲谭》(下),李明回等校点,黄山书社,2001年,第607、607、605页。

〔8〕〔清〕赵吉士:《寄园寄所寄》卷十一之《故老杂记》,黄山书社,2002年,第35页。

〔9〕冯尔康:《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8页。

〔10〕戴逸主编:《简明清史》(2),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页。

〔11〕〔12〕〔宋〕朱熹:《朱子全书》(第7册),朱杰人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63、941页。

〔13〕《朱子语类》卷三,中华书局,1986年,第46页。

〔14〕〔15〕〔清〕廖腾煃修,汪晋征等纂,《休宁县志》,康熙33年(1694)。

〔16〕〔清〕吴翟辑:《茗洲吴氏家典·序》,朱万曙、胡益民主编,黄山书社,2006年,第3页。

〔17〕〔宋〕朱熹:《朱子全书》(第24册),朱杰人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86-3587页。

〔18〕《朱子语类》卷一0四,中华书局,1986年,第2620页。

〔19〕〔21〕〔宋〕朱熹:《朱子全书》(第22册),朱杰人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81、1740页。

〔20〕易吾译注:《佛家语录》之《楞严经》,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责任编辑:黎 虹〕—

152

A b s t r a c t s

T h eE t h i c s o f A r t D e s i g n

A b s t r a c t:A r t d e s i g ni s a s o c i a l m o r a l b e h a v i o r a n d e t h i c s i s t h e a c c e p t e d p r e m i s e t o t h e c r e a t i o n a n d s t u d y.H o w e v e r,t h e e t h i c s a l m o s t h a s f a d e d o u t c u r r e n t a r t d e s i g nf i e l d b e c a u s e o f l o n g-t e r m d i s r e-g a r d o f a c a d e m i c.T h i s s i t u a t i o nc a u s e d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 o nt h ec r e a t i v ep r a c t i c e a n d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s e a r c h p r o f o u n d l y,a n d r e b u i l d i n g t h e e t h i c s h a s b e e nv e r y n e c e s s a r y t o t h e a r t d e s i g n.Mo r a l i t y i s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e l e m e n t s o f t h e p e r f e c t d e s i g na n dr e a l l i f e,a e s t h e t i ct h e o r ya n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p h i l o s o p h y a r e t h e r o o t s.

K e yw o r d s:A r t d e s i g n;E t h i c s;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C u l t i v a t i o n

G u o M i n g y o u

S u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Wu x i I n s t i t u t eo f C o mm e r c e

T h e R e l i g i o u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 c e s t r a l H a l l s C u l t u r e i nH u i z h o u

A b s t r a c t:A n c e s t o r h a l l s i nH u i z h o u's b u i l d i n g s i s t h e m o s t o u t s t a n d i n g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r e f l e c t i n g s o-c i a l i d e o l o g y.T h ec u l t u r eo f a n c e s t r a l h a l l s i nH u i z h o ui s p r o f o u n d.C o n c e r n i n gr e l a t i v ec u l t u r a l s t u d i e s o nH u i z h o u's a n c e s t r a l h a l l s,c u r r e n t l y,a c a d e m i c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h a s b e e na c q u i r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H o w e v e r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dt h e r e l i g i o u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e w o r s h i p t o

a n d

b e l i e f i na n

c e s t r a l g o

d a s t h

e c o r e c o n c e p t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

f o r m e d b y b l o o d a n dp a t r i a r c h a l c l a n a s

b o n d,a n

c e s t r a l h a l l s a s s i t u a t i o n s,t o o f f e r s a c r i f i c e s t oa n c e s t o r s a s t h e m a i nf o r m,Z h u x i's H o m e a s t h e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t h er e l i g i o u s r i t u a l s,n e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 a s t h e

d o c t r i n e,Z h u z i's w o r k s a s c l a s s i c s,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e t h i c sa ss t a n d a r d o

f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r e p r e s e n t

i n g i n c u l t u r e o fa n c e s t r a l h a l l si n H u i z h o u i n t h e l i g h t o f t h e A n g l e o f r e l i g i o n.

K e yw o r d s:H u i z h o u;t h e c u l t u r e o f a n c e s t r a l h a l l s;r e l i g i o u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u a n g S h i f u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i a l P a r t y C o m m i t t e eP a r t y S c h o o l

O nH a y e k's M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

A b s t r a c t:T h eM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 i st h ef o u n d a t i o n a n dt h el o g i c a l 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 H a y e k's l i b e r a l i s m.Wh a t H a y e k h a d b e e nw o r k i n g h a r d f o r i s t h e t r u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t h e o n l y t h e o-r y o f e x p o u n d i n g t h e l a w s o f t h es p o n t a n e o u s o r d e r.H a y e k's 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 l a r g e l y e m a n a t e s f r o m A d a mS m i t ha n d t h e A u s t r i a n S c h o o l,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h e a t e d d e b a t e w h i c h i n v o l v e s c o l-l e c t i v i s m 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O v e r a l l,t h e 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 i s t h eb a s i c c l u e s a n dl o g i c a l 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 o f a l l H a y e k's t h e o r i e s,w h i c h e m b r a c e s m a r k e t m e c h a n i s m t h e o r y,t h e c o m p u t a t i o na-b o u t s o c i a l i s m,t h e t h o u g h t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o r d e r,l i b e r t y a n dl a w,a n dr e l e n t l e s s l yc r i t i c i z i n gs o c i a l-i s m.

K e yw o r d s:M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v i d u a l i s m;C o l l e c t i v i s m;T h e A u s t r i a n S c h o o l

Z h uH u i t a o&H e H a i f e n g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a l y s i s o f E c o n o m i c S t i m u l u s Me a s u r e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e g i s l a t i o n

A b s t r a c t:F r o m a ne c o n o m i c p o i n t o f v i e w,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a r e c a u s e d b y“e x t e r n a l i t i e s”e-c o n o m i c a c t i v i t y.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i s a f u n d a m e n t a l o b j e c t i v e o f e c o n o m i c i n s t r u m e n t s t o c o r r e c t t h e e x t e r n a l n o n-e c o n o m i c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b l e m,a n d i n t e r n a l i z e t h e e x t e r n a l c o s t s.I t i s t h r o u g ht h e m a r k e t s i g n a l s t oi n f l u e n c e t h e e c o n o m i c i n t e r e s t s o f p o l l u t e r s t og u i d et h e m t oc h a n g e

287

尔雅通识课数学文化答案

数学文化(一) 1 2002 年,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活动题词“数学好玩”的是()。 A、邓东皋 B、钱学森 C、齐民友 D、陈省身 正确答案:D 2“数学文化”一词最早进入官方文件,是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 A、《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B、《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C、《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D、《大学数学课程标准》 正确答案:C 3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众多物质形态种抽象出来的人脑的产物,这是它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点。() 正确答案:X 4 广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正确答案:X 数学文化(二) 1 1998 年以后,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里规定了数学学科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A、统计学 B、数理统计学 C、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D、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正确答案:C 2 数学目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要上升至思维模式的高度,还需学者们的探索。() 正确答案:X 3 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是指在经过数学学习后,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正确答案:V 数学文化(三)

“数学文化”课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以教授数学系统知识及其应用为目的。正确答案:X 2 反证法是解决数学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正确答案:V 数学文化(四) 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最后是被谁解决的?() A、阿基米德 B、欧拉 C、高斯 D、笛卡尔正确答案:B 2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数学家先做的第一步是()。 A、分析 B、概括 C、推理 D、抽象 正确答案:D 3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这句话出自() A、阿基米德 B、欧拉 C、恩格斯 D、马克思 正确答案:C 4 从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可以看出,他是不支持数学定义中的正确答 哲学说”的。()案:X 5 罗素关于数学概念的描述,是从数学的公理体系角度而言的。()正确答案:V 数学文化(六) 1 一堆20 粒的谷粒,甲乙两个人轮流抓,每次可以抓一粒到五粒,规定谁抓到最后一把谁赢如果甲要赢的话,甲先抓应该抓多少粒?() A、1.0 B、2.0 C、3.0 D、4 正确答案:B

徽州建筑文化

1:徽州建筑外观的显性特征: 徽州建筑多朝向东南,以利于纳阳采光,但无固定模式,主要根据具体环境灵活变通,以天井、马头墙、斗拱、三雕等部件构成有机统一的外部造型。徽州马头墙高低错落,起伏跌宕,有“五岳朝天”之称,墙顶线条流畅,手法简练,形式多样,韵律感很强,与周边环境、天际线等和谐相融。粉墙黛瓦,黑白素雅,是徽州建筑的主色调,大面积的白色粉墙可以充分反射阳光,底层无窗、楼上小窗以增强安全感,宽街窄巷、明暗对比,有良好的光影效果,“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程庭《春帆记程》)。坚实而装饰华美的对外门楼,又是身分和文化的象征. 2 :徽州传统民居天井的功能:徽州建筑平面结构布局,以天井为中心巧妙经营,与厅堂、房廊结合可拓展室内实用空间,构成合院,多个天井相连则可组成多进建筑群。天井功能众多,可提供通风、采光、纳阳、室内劳作、休闲等等功用,内天井还可以创造一个室内明亮的庭院,成为家庭生活的美化中心,充分体现空间处理的智慧。这种庭院式内天井使徽州传统民居表现了更为生动的光线效果,来自天井的天然光线有利于感受外部天象变化,自然光的清晰感有助于展示室内装修的细部和家具陈设,天井中布臵盆景、片石假山、太平池(缸)则为居室增加了景致、生机与美感 3 :徽州建筑的文化蕴涵 其四,文化审美特征 徽州建筑文化内涵丰富,有儒雅风度。徽州建筑品类繁多、型态各异,如民居、宗祠、牌坊、寺塔、碑亭、园林等,尽得风流,却体现了徽人共同的人文氛围、生活理念和心理渴求,温柔敦厚、古朴雅致。徽人聚族而居,尊崇孔孟之道,笃信程朱理学,彰显儒雅伦理之风。其祠堂体现辈份长幼,牌坊旌表忠孝节义,住宅讲究四水归堂,这些建筑物造型各异,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血脉相连,无不整合于有序的儒雅特色的系统中。其祠堂反映崇宗敬祖、和睦团结、光宗耀祖的观念,如歙县呈坎村明代万历年间所建罗东舒祠,后进宝纶阁中珍藏着历代皇帝赐予呈坎罗氏宗族的诰命、诏书,目的是使“诸宗人因谒庙而思祖功”(明罗应鹤《东舒公祠堂记》)。其住宅居室,有明堂、暗室之分,有内舍外舍之别;厅有上、中、下之分,房有正、偏、厢之别;坐席也有正(上)、旁、下之分。建筑空间依照各人的不同辈份、职位、地位,进行有序地安排,使其各得其所,蕴含着尊卑有序、长幼有差、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观念。而建筑的装饰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徽人共同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教化观念。 可见,徽州建筑充分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气息,颇具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是典型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其独特的建筑成就和丰富的实物遗存,已驰名学界,被冠以“徽派建筑”。 4:徽州祠堂的功能与空间布局: 包括各类祠堂,为某一宗族拥有的供族内成员开展祭祀、集会、议事、仪典等活动的较大型建筑,一些祠堂中还建有戏台。徽州村落面积不大,往往以牌坊或水口为开端沿一条串联严整的轴线展开,远近高低错落有致。民居以街巷、河道为骨架和依托,采取不对称布局,大小、景观要素各不相同、富于变化。徽派祠堂则多位于村落的出入要地或者中心地带,傍山或建在有坡度的地方,建筑依地形逐渐高起。在村落中,祠堂和书院作为公共场所,与普通民居有适度的距离。这种设臵,既保持了祠堂的威严,又与村民的生活空间有充分的互动。在祠堂朝向上,男祠一般座北朝南或座西朝东,女祠则往往坐南朝北或座东朝西。同

探索文房四宝,领略徽州风情

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探索文房四宝,领略徽州风情” 指导教师:朱小龙老师 系别:旅游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旅游管理1班 姓名:姚玉凤组

毕业设计—— “探索文房四宝,领略徽州风情”三日游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 指导老师:朱小龙老师 11旅游管理(1)班 姚玉凤盛万友李惠妹余美丽 伍琴鲍玉孙晓龙张琪王慧 目录

摘要-------------------------------------------4 绪论-------------------------------------------5 第一章背景分析---------------------------------------6 第二章线路的价值及需求分析---------------------------7 2.1线路的市场占有率 2.2旅游线路的价值 第三章线路内容--------------------------------------9 3.1线路设计 3.2成本核算 第四章线路的市场营销及宣传-------------------------12 第五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15 附录问卷调查-------------------------------------17 总结语---------------------------------------19 成员安排及参考文献---------------------------20 摘要

中国文房四宝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而安徽作为文房四宝的主要生产基地,更是体现了徽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制作工艺的巧夺天工。2004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州被授予了“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荣誉称号。这项光荣称号更是奠定了徽州在文房四宝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徽州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文化遗产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而文房四宝集中体现了徽州传统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房四宝早已不作为书写工具供人使用,更多的是作为人们的爱好和兴趣继续流传。青少年把学习书法和国画当做一项才艺或用来陶冶情操,而老人们则更多的是因为兴趣爱好,为单调的老年生活寻找乐趣。正因如此,我国的这项传统文化才能源源不断的流传下去,在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大放异彩,屹立不倒。本条路线的设计,将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及独特的方式表现徽州文化,引领游客一同感受徽文化的内涵与奥秘,为游客呈现一个多姿多彩、触手可及的徽文化。 关键字:徽文化、亲身体验、精神享受

徽州古建筑概述考试提纲

?第一章 徽州建筑历史成因与沿革 ?徽州建筑的界定 ? 1 、地理学界定又称“新安”行政区域:歙县、黟县、 祁门、休宁、绩溪、婺源一府:徽州府 ? ?2、文化学概指明清徽州府辖区内萌芽和成形的一种以强化 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精神特征,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建 筑。 第一节自然成因 一、地形、地貌、气候因素 ?1、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a)地域中的山: 北有黄山山脉 ?中有齐云山脉,古称“白岳” 属丹霞地貌 ?东部绩溪、歙县有:天目山余脉及延至歙县、休宁的 白际山脉。 ?西南祁门、婺源、休宁境内由西向东走向的五龙山脉 为浙庐两水发源地。 b)地域中的水: 徽州是新安江的发源地,主要河流多属新安的水系。 2、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日照时数相对较少,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生长,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 3、地貌及气候对徽州建筑的孕育作用。 ? a 吸引士族迁徒的重要因素,造成了村落园林化。 ? b 审美观的形成,性格的铸就的影响又潜在地影响了建筑 风貌。 ? c 万山环顾所形成的屏蔽,有效减少了兵火的侵扰,有利 于保护早期建筑的特征与古韵 二、生态和资源因素 ?地形、地貌、气候造成了资源特征: 山多田少、林木繁茂、雨水充沛、景色宜人、色调素雅 资源影响 a 促使了徽商队伍的形成,而徽商是徽州建筑的“艺术赞助人”,也是使用者,因而其特征也影响了建筑风格及型制。 b 充裕价廉的材料资源,促使了木结构的形成。 c 耕地少、人口多、土地紧,刺激了楼居建筑的流行,也是徽州园林小型化的诱因。 第二节人文因素 徽州建筑萌生于宋元时期,成型于明清 时期,孕育于宋以前。 商周:从发掘的随葬物品来看,文化的发达程度已与中原相近,兵器

尔雅·数学文化(顾沛)作业答案

数学文化(二)作业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开设数学文化课,学生收获的是(B) A.了解数学的思想 B. 提高解数学的能力 C.学会以数学方式的思维观察世界 D.都不对2.数学文化课的教学方式不包括(D) A.启发式教学 B. 讨论式教学 C.研究式教学 D.实验式教学 判断题 1.数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工作的成效(是) A是 B否 数学文化(七)作业 选择题 1.《静静的顿河》作者是(肖洛霍夫)。 2. 柯朗是(美)国著名数学家。 判断题 1.数学有大家所共识的定义(B否) A是 B否 数学文化(十)作业 选择题 1.上海陆家嘴发现的元朝玉桂,过去只有印度才发现过这种“完全幻方”,这个玉桂的发现时间是(B) A.1996 B.1986 C.1976 D.1982 2. 考古发现最早的计数方法是(狼骨刻痕)。 判断题 1.数学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是) A 是B否 数学文化(十四)作业 选择题 1.在中国大力推广优选法的是(华罗庚) 2.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例是(0.618)。 判断题 1.卢卡斯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无关。(否) A 是B否 数学文化(十七)作业 选择题 1.是谁提出“波浪理论”。(艾略特)

2.康托最重要的著作是(《超越数理论基础》)。 判断题 1.正整数集合是最“小”的无限集合。(是) A是 B否 数学文化(二十六)作业 选择题 1.我们可以把平面图形对称中用到的运动分为三类,下列不属于其中是( A )。 A.折射 B.平移 C.旋转 D.折叠 2.碳60的结构是由( C )组成的。 A.正五边形 B.正六边形 C.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 D.都不是 (有60个顶点和32个面,其中12个正五边形,20个正六边形,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0)判断题 1.实数集是群。(是) A是 B否 数学文化(二十九)作业 选择题 1.5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为(C)部分。 A 22 B 25 C 26 D 30。 2. 公理化思想的萌芽体现在(《几何原本》) 判断题 1.归纳和类比一样,都是合情推理。 A是 B否 数学文化(三十三)作业 选择题 1.公理化三大体系不包括( D )。 A.相容性 B.独立性 C.完全性 D.相似性 2.有理数的性质包括( A )。 A.稠密性 B.有限性 C.连续性 D.都不对 判断题 1. “连续统假设”在上述在康托的集合论的系统内,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否。 A是 B否

徽州文化的发展

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瓶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作为古老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徽州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且依然让无数人为之吸引,的确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现代的徽州人已经充分意识到,徽文化中有着许多引以为豪的优秀品质。人们在徽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已获得了甜头,并从文化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从中积聚了继承发展这种文化体系的信心。比如,其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可以在黄山市的发展中窥见一斑。黄山市以旅游立市,以“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作为其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 世世代代的徽州人在这片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通转楼、马头墙、天井、美人靠和谦让墙,创造了徽菜、徽戏、徽雕、徽墨、歙砚等文化符号,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刻书、徽州漆器、徽州造纸等文化技艺,孕育出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宗族意识、庙会文化,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其独特的书香韵味、山野情调,是其它文化流派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古徽州的土地上,仍有随处可见的民风淳厚的古村落,可以看到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到处仍是清一色的方言土语,充满了与现代都市迥然不同的人文韵味,在婺源、绩溪的乡间山村,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桥流水的静谧,依然是这片天地的主色调。 但是,在徽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中,我们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现在的徽州人一味守旧,只懂得把老徽州的传统文化拿出来反复折腾。这种“啃老本”的发展模式,也许现在还能赚到荷包满满,但是这样的徽州文化,失去发展的活泉,只会日渐枯竭、腐朽,成为一滩死水。另一方面,现代徽州人往往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本着盈利最大化模式进行徽文化旅游开发。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徽州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有些地方把古宅、古祠、古牌坊等拆迁集中为旅游景点,损害了其最宝贵的历史价值;有的村落拆墙开门、大量开店设铺、兴办旅馆饭馆,破坏了古宅的建筑风貌和古村落的宁静氛围;低水平模仿性开发,普泛化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严重地伤害了徽州文化的真正内涵。 徽州文化要开发、要发展,但这种开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就如一位徽学研究学者所说,徽州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这样三个前提:一是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如果徽文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理工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先修课程: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大纲执笔人:张孝进 参加人:赵自云、洪永稳、胡翠莉、秦然然、冯韵、朱宏胜、周涛、杨瑾、贾芳芳、王相飞等审核人:沈昌明、潘定武编写时间: 2012 年 8 月 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 )年版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黄山学院校本特色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黄山学院教研人员自主编写出版的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徽州文化十二讲》。 本课程选取了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徽州的地理与社会、徽州村落、徽州宗族、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学术、徽州杰出历史人物、徽州科技与工艺、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文书等十二个关节点来梳理徽州文化,来构筑徽州文化体系,具有系统性、普及性与创新性特点。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开设,是我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黄山学院自身的品牌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徽文化、宣传徽文化和研究徽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徽州文化的基本知识,引发对徽州文化的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地域社会环境特点,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最终达到在地域文化知识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实现综合发展,并为从事相关徽州文化课题的学术研究及毕业后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徽州文化 --浅谈徽州人的贫与富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本土的徽州文化。她的内容广博,深邃,包括徽州教育、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菜等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 研究徽文化的学者以及沉醉于徽州美景的游客对徽文化的璀璨总是赞叹不绝。然而,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徽州大地上,可以说,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里,可利用的生活资源极其贫乏。徽州处于丘陵地带,在徽杭高速歙县段路两旁,透过车窗,你总能看到在高高的深山上几至山顶,是被人们开垦的大片大片的耕作地。地里的植作并不茂盛,即便隔着那样宽的山沟依然可见泛黄的土地。而你也总能时不时见到一个老妇,肩上扛着一把锄头,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跟在身后田间地头转悠。而生活在“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徽州人,则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如黄山松一般艰难生存,千百年来孕育出勤劳,踏实,敢于开拓和坚韧的品质,并将这种品质传给她的子子孙孙。 当走进他们的住宅,和贫瘠的土地资源相契合的是白墙灰瓦,矮窄门楼的古朴建筑风格。然而,不同的是,随处可见的是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应景。且不说那些达官贵族与经商致富的大户人家,即便是只有两间厢房的小门小户,院子里也一定会用花花草草和几个雕刻着花纹的石凳布置一个简单的园林小景,供主人闲暇时玩赏。央视的一个纪录片曾就徽州人的园艺做过一个专访。在歙县,即便是现在,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满了观赏的花草。一个几近倒闭的盆景小店,哪怕已无人问顾,老板依然坚持,不为挣钱,只为自己喜爱。 人们为徽州文化的璀璨而倾倒,我也同样为之倾倒,但不仅仅是因其璀璨,而是为其不易。在这样一个土地贫瘠,古时难有与外界通达的山区,古徽州人不是为满足于裹足口腹之饥而蝇营狗苟,而是在这样艰苦,贫乏的环境里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那份超然和豁达,赋予这里的一山一水于之世外桃源之恬淡。而他们自己,比之陶公而无愧。

徽州文化特点

徽州文化特点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特征,它所表现的是这个区域文化在一个时代由其特殊的精神需要、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所构成的精神特征。徽文化精神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它正具体地存在于徽州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中,并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那些普遍、恒久因素的积累、凝聚,而不断充实表现出来。那么,徽文化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这是探索徽文化 精神的中心问题。 这些年来,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有人认为“它所体现的那种理念或精神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是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还有人结合徽州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时代,又在徽州这块土地上造就了一代儒商——徽商,他们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商是鼎盛时期徽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他们除了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冒险犯难、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徽骆驼精神”。研究徽文化精神,必须要讲“徽骆驼精神”:保旱乡土、严宗祠、尚祖祭、重教育、尚气好义、俭朴勤劳、文风昌盛、崇礼仪……还有人认为徽文化精神特征有:(1)保守僵化与开放创新并存(山的封闭与水的开放,理学的保守与徽商的创新,徽州工艺作品思想内容的封建落后与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等);(2)艺术与环境的结合(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盆景、徽州方言、徽州文房四宝、徽派建筑、徽菜等都与徽州特别的山川环境紧密相关);(3)吸收外地文化和向外扩张徽州文化并举(如新安医学先驱师湖北、四川名家,徽剧吸纳弋阳腔、西秦腔精华;而徽商的开拓又将徽文化扩撒至四方,徽戏进京,促成京剧产生,徽州版画“独鳌艺林”等);(4)刚勇好强与文质彬彬兼备(徽州文化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的融合,兼具山越刚勇好强和土族衣冠尚气重礼的特性)等等。 其他学者还有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阐述的,种种论述统计起来恐怕有几十条,真所谓“丹青难写是精神”,徽文化精神内涵之广大,也令人叹为观止。 我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徽文化精神,应找到贯穿于徽文化全部精神的本质的东西。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一精神,体现在一大批从徽州走向世界的先哲先贤们的开风气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我们相信随着徽精神的多层面开拓和探究,人们将进一步加深对徽文化的认识,了解它的地位,取其精华为现代化事业服务。

安徽黄山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导游词(概况版)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欢迎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各位前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我们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她以山水之秀、商贾之富、文风之盛、民风之淳、人杰地灵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和“文物之海”,是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徽文化的发祥地、驰骋中国商界三四百年的徽商的故里,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叹息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今天就由我陪同大家从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开始,亲手推开古徽州一道道古老厚重的大门,一起去追寻古徽州大门背后那岁月的痕迹、历史的荣光、文明的光晕。但愿此次古徽州文化游,不仅仅是一次理想的风光之旅、文化之旅,还将是一次圆梦之旅。 【讲解词】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面积约9.5平方公里,是由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潜口民宅、呈坎等5处国家4A级景区组合而成。核心区旅游线路:东起歙县徽州古城,西讫徽州区呈坎村,途经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村、潜口民宅博物馆,东西长约20公里,各景区之间的间隔一般在五、六公里左右,由一条美丽的乡村公路将这5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而成。如果夸张一点说,那就是古有丝绸之路,今有徽文化之旅。 也许有的朋友们可能会问,黄山市古村落众多,其中不乏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什么这5个景区会如此组合?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就是因为这5个景区特色鲜明,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了古徽州.新黄山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精髓,今天我们选择游览的线路是由东向西游览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由于这5个景区内都配有专职的景区讲解员,届时他们将为大家做详细的景点讲解,所以在行车途中,我就把这5个景区的主要特色、重点景观和文化内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介绍的是徽州古城景区。 (一)徽州古城景区 徽州古城也称歙县古城,自秦代始置古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说到歙县啊,它是我们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隋617年始,新安郡治迁歙,直至清末,徽州古城均为郡、州、路、府的治所地,是古徽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徽州府”。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

数学文化2018尔雅满分答案

数学文化(一) 1 【单选题】2002年,(C)为中国少年数学论坛活动题词“数学好玩”。 ?A、钱学森 ?B、齐民友 ?C、陈省身 ?D、邓东皋 2 【单选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B),“数学文化”一词最早进入的官方文件。?A、《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B、《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C、《大学数学课程标准》 ?D、《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3 【判断题】数学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其广义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错误) 4 【判断题】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共同点在于,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众多物质形态种抽象出来的人脑的产物。(错误) 数学文化(二) 1 【单选题】1998年以来,教育部的专业目录里规定了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B)专业在内的数学学科。 ?A、数理统计学 ?B、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C、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D、统计学 2

【判断题】在经过数学学习后,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所谓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正确) 3 【判断题】目前,数学仅仅是一种重要工具。若要上升至思维模式的高度,学者们仍需努力探索。(错误) 数学文化(三) 1 【判断题】解决数学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反证法。(正确) 2 【判断题】“数学文化”课,是指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以教授数学系统知识及其应用为目的的课程。(错误) 数学文化(四) 1 【单选题】数学家为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第一步是(C)。 ?A、概括 ?B、推理 ?C、抽象 ?D、分析 2 【单选题】(B)曾指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A、欧拉 ?B、恩格斯 ?C、马克思 ?D、阿基米德 3 【单选题】最后是谁解决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A) ?A、欧拉 ?B、高斯 ?C、笛卡尔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文化特色 “徽州”,既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徽州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区域。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区域总体全面发展。宋代以来,徽州“儒风独茂”,文化教育及科举昌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术流派和文化品牌。徽州文化是指以历史上徽州府为中心地带、长期积累、并有丰富遗存的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包涵着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内容,客观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层次结构关系。物质文化主要有徽州历史地理、徽州古村落、徽州古城镇、徽派建筑、徽商、徽州历史人物、徽州文物、徽州文献、徽州文书等。非物质文化主要有制度类(如徽州宗法制度、徽州佃仆制度、徽州教育制度等),思想学术类(如新安理学、徽州朴学等),文学艺术类(如新安文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戏曲等),科学技术类(如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建筑学等),传统工艺类(如歙砚、徽墨、徽菜、万安罗盘等),乡风民俗类(如方言、民间乐舞、民间游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 第一个文化圈:淮河文化。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和齐鲁文化、楚荆文化、吴越文化并立而互相渗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布淮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器物距今8000多年,比黄河流域韶文化早1000多年。在蚌埠怀远,则有禹文化的产生。 补充回答:来自手机问问第二个文化圈:新安文化。隋朝设立新安郡,明代为徽州府,明清之际经济文化发达,因而产生徽学。80年代中期,安徽省成立了徽学研究会,徽州地区也成立了徽学研究会,都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不少。历史上浙江涡安、江西骛源都属徽州(过去徽州府有时在歙县,有时也在淳安),在文化上同源同流。因此以“新安文化”来概括,可打破行政界限,更能反映该地区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特征。这个文化圈,内容极丰富,诸如理学、经学,代表人物有朱熹(朱熹自称”新安朱熹“)、江永、戴震、俞正燮;医学,有新安医学,著作甚丰;建筑学,有徽派建筑和四雕 补充回答:来自手机问问第三个文化圈:皖江文化。这个文化圈甚广。实际上包括整个皖西南(其所辖范围,大致相当汉代庐江郡,西至九江,东至合肥),其中桐城派是影响最大的文派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文化研究

徽州传统民居聚落文化研究 摘要:了解我国古村落研究发展历程,针对中国传统民居村落进行文化研究, 选取徽州地区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地域历史地理条件下分析了其传统聚落的 文化渊源与发展特征。挖掘地域性聚落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探索在创作新 建筑创作中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村落;徽州;宏村文化渊源 1、我国古村落研究发展历程 对于民居村落的关注和研究,我国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真 正对古村落的研究始于90年代,学术研究主要是从对传统民居的研究方面展开的。30年代,我国老一辈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即从事于民居建筑的研究,并著有《中国民居概说》一书。因限于当时的条件,虽冠以中国二字,但实际论及的范 围依然只限于少数地区。与“官式”建筑不同的是,民居建筑散落于全国各地,相 当大的一部分处于穷乡僻壤的地方,这也是目前民居保存较完整的重要原因。当 时由乡民自建的,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可考证,只有通过大量的“发掘”获得第一 手的资料,加以研究归类,从而概括出民居建筑的典型模式,如北京的四合院、 福建的土楼、云南的一颗印等,这为以后的聚落研究奠定了基础。70年代后期,对传统民居的研究进展极快,并获得了显著的成果,1994年出版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等一系列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民居。 2、徽州古村落历史来历与自然环境条件 “徽州”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历史悠久,秦汉时即置县,一府六邑格局一 直维系到 19 世纪中叶。在悠悠的历史长河当中,宏村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就其空间地域而言,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其地形地貌以山地丘 林为主,间以少量的盆地。清代顾炎武曾记载道:“徽之为郡在山岭川谷崎岖之间,徽之四境;东有大鄣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扼。 很多北方望族为避战乱,举族前往徽州,隐居避难于此。封闭的地理环境、不便 的陆路条件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徽州地区形成相对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提供了物质依托。另一方面境内的天然水系四通八达——东面有新安江、武强水 汇入钱塘江共赴东海;东南面有马金水流经浙江金兰盆地;南面有阊江、婺水向 西转折进入鄱阳湖;西面有秋浦湖,北面有青弋江、水阳江一同注入长江——由 于山峦错乱,徽州的河流一般较小,河床窄,流速快,弯道多,加上水位随季 候的变换、季节涨落较大,使其水运条件不够优越。但相对其闭塞的陆路交通, 快捷而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徽州人作贾经商的生命线,促进了徽州与沿河的其它 地区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并使徽州在明清时期达到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 徽州自然环境适宜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徽州四周方山环绕,万山之间分布着 一系列的山间盆地和山间谷地。山间盆地以地处徽州中部休宁歙县盆积面积最大,新安江以及主要支流流经盆地中部,河流两侧阶地为村落发育的理想之地。新安江、阊江等河流拥有数百上千条支流,大多数支流都与山间谷地相伴,有河流、 溪水发育的山间谷地同样有利于村落的形成与发展。 3、宏村聚落空间分析 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文化的调查报告人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而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等又孕育一方建筑,像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等等,可以说,建筑是研究一个地方风俗文化的不可忽视的着手点。根据老师要求,我选择对古徽州地区的徽派建筑文化展开调查研究活动。 一:调查背景及动机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而这里所说的古徽州地区主要包括现今的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等等,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居民建筑总计7000栋,明清古村落大致有100多处。可以说,只要一提起关于古徽州的风俗文化则其极具有特色的徽派建筑则是不得不提的。 说到徽派建筑则就不得不溯本逐源了。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因此,生活逼迫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这些徽商致富以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进而逐渐发展直至成为一极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 二:问题的提出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是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在这里我主要从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徽州三雕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三:调查结果 1、历史渊源 聚族而居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据《寄园寄所寄》载:“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 黟县南屏全村共有30多座祠堂,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的祠堂群。村前横店街,200米长就有八座祠堂。“序秩堂”、“程氏宗祠”为两大宗祠,另有三座支祠和三座家祠,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封建宗法势力的博物馆。古徽州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

徽州古建筑

黄山市不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名播中外,更以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著称于世。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徽州建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本县现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许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徽州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

尔雅数学文化满分期末答案

尔雅数学文化满分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数学家先做的第一步是()。1.0 分A、分析B、概括C、推理D、抽象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是()年。1.0 分A、74.0 B、75.0 C、76.0 D、77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最大的无限集合是()。1.0 分A、 实数集合B、 有理数集合C、 自然数集合D、不存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向日葵、松果、花菜的表面,呈现的顺时针与逆时针对数螺线间的关系,实际是和植物生成的()有关。1.0 分A、调节剂B、向光性C、 新陈代谢D、 动力学特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欧多克索斯与阿契塔关于“两个量的比”的证明,部分解决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问题。1.0 分 A、 自然数的存在B、整数比C、可公度D、无理数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以下属于二阶递推公式的是()。1.0 分A、 圆的面积公式B、 等差数列C、

等比数列D、 斐波那契数列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第一次数学危机的真正解决,是发生在()。1.0 分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用运动的观点来看对称,平面图形的对称的本质可以用()来描述。1.0 分A、 变中有不变B、反射C、折射D、 不变应万变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在1,1,2,3,5,8,13,21,34??这一斐波那契数列中,第12项是()。 1.0 分A、143.0 B、144.0 C、145.0 D、146.0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0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记数系统是刻在哪里?()1.0 分A、猪骨B、牛骨C、龟甲D、狼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四色猜想”,最终在哪一年被人们用计算机得到证明?()1.0 分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形式的公理化方法在逻辑上的要求,是满足相容性,()和完全性。1.0 分A、一致性B、成套性C、独立性D、安全性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无论是“说谎者悖论”,还是哥德尔的模仿,问题的核心都指向了()。1.0 分A、 自相矛盾B、 自相抵消C、 自我指谓D、

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从建筑看徽州文化的主要特征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与敦煌学和藏学并称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伴随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入晚期封建社会,徽州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也进入徽州时代,在这一时代,徽州人几乎是在广义文化概念的所有领域都有非凡与伟大的创造,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繁荣。随处可见的历史烙印在思想学术领域,徽州是曾经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七八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徽州人研究理学又形成了新安理学学派,源远流长;传统的经学研究,徽州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民国,就代不乏人,大儒迭出;考据学上,至清中期,更是出现了以婺源人江永、休宁人戴震为代表的徽派朴学,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影响极大。在社会关系领域,中原世家望族的迁徙,在徽州是形成有自己特色和唐宋遗泽的宗族社会,势力强大,结构稳定,构成徽州社会千百年发展的基础,由之直接影响的徽州土地制度、佃仆制度等。 而我在徽州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徽州建筑。徽州建筑给人的最深的印象就是黑白相间的颜色和浑然天成的格局特色。说到这黑白的颜色我就想到了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物——阴阳鱼太极图。在走访了徽州古村落呈坎之后,更加印证了我对徽州建筑文化与道家思想的联系的想法。 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具体为心神宁静,不轻举妄动。而在徽州游览的时候,那高低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优雅曼妙的美人靠无时无刻不在安抚我们那颗躁动的心灵。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的本质特征之一,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主张天人互动的和谐原则,这与我们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的原则不谋而合。而早在古代智慧的徽州人民便把这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合在建筑中。几乎所有的古村落都依山傍水,枕山跨水,力求与自然完美的融合。以山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把自然村落建成“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生命有机体,几乎徽州所有的古村落均符合这一规则。在村落,山水,建筑物的关系上则表现为山峦是溪流的骨架,溪水是村落的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的血细胞。而在庭院中,天井组织着花与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村落中让最我印象深刻的的就是上文提到的天井,天井是对宅院中房与房之间或房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露天空地的称谓。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地。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份,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所以称为天井。这与老子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与天道又十分的神似。小小的天井是在深宅之中连接无限浩大的天空的枢纽,何为无限?何为有限?天井的玄机值得深思。 道家思想不光表现在空间上的无限和有限上也体现在时间上,所以在游览徽州的古村落的时候是空间和时间虚幻的交错,在时间的长河中你以现代人的身份触摸这些古老的年轮,在长巷中需要时间的变化通过自身所有的感官,移步换景地去感受。是以时间为轴线将各个空间串接在一起的,再由自然的力量将散落的单元串接在一个连贯的整体。 道家思想对徽州建筑文化的原因我认为有两条,一是由于徽州地处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地处浙赣皖省交界处。四周的高山使徽州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是道家天人合一,小国寡民思想生长的沃土。为道家思想的运用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