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资料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资料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资料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T 67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12-14发布2007-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防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生、刘希清、张凡夫、施巨岭、张跃、马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1998,IDT)

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SPS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 50348-2004,2.0.2]

3.2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3

雷电感应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4

雷电浪涌lightning surge

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3.5

雷电活动区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active zone

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雷电活动区宜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和强雷区: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以下的地区;

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不超过40天的地区;

高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天的地区;

强雷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的地区。

[GB 50343—2004,3.1.2]

地区雷暴日数按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为准,参见附录A。

3.12

共用接地系统common earthing system;CES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GB 50343—2004:2.0.7]

3.13

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

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的统称。

[GB 50343—2004,2.0.10]

3.14

接地端子earthing terminal

将保护导体,包括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的导体(如果有的话)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GB 50343—2004,2.0.11]

3.15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LEB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是局部等电位连接带的另一个称呼。

[GB 50343—2004,2.0.14]

3.16

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以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

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线浪涌保护器。

[GB 5034.3—2004,2.0.16]

3.17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switching type;SPD

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GB 50343—2004,2.0.17]

3.18

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limiting type;SPD

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通常称为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GB 50343—2004,2.0.18]

3.19

一端口SPD one-port SPD

SPD与被保护电路并联。一端口能分开输入和输出端,在这些端子之间没有特殊的串联阻抗。

[GB 18802.1—2002,3.2]

3.20

二端口SPD two-port SPD

有二组输入和输出接线端子的SPD,在这些端子之间有特殊的串联阻抗。

[GB 18802.1—2002,3.3]

3.21

模拟雷电流冲击波simulate lightning current impact wave

进行SPD标称放电电流试验时选用的雷电电流波形。

如无特别声明,一般采用8/2 0 μs的模拟雷电电流波。

从LPZ O A或LPZ O B区进入LPZ 1区的电源线路上使用的第一级SPD,其冲击通流量可选用10/350μs的模拟雷电流波。

3.22

标称放电电流nominal discharge current

在SPD不发生实质性损坏的条件下,对SPD的每线或每个模块的输入端按规定次数、规定波形实施对地放电时所承受电流波的峰值电流。

3.23

标称导通电压nominal pass voltage

SPD上流过1 mA电流时,SPD两端的电压。

3.24

残压residual voltage

放电电流通过SPD时,在其端子间的电压峰值。

[GB 18802.1—2002,3.17]

3.25

限制电压measured limiting voltage

施加规定波形和幅值的冲击电压时,在SPD接线端子间测得的最大电压峰值。

[GB 18802.1—2002,3.16]

3.26

额定负载电流rated load current

能对SPD保护的输出端连接负载提供的最大持续额定交流电流有效值或直流电流。

[GB 18802.1—2002,3.14]

3.27

二合一、三合一或多合一浪涌保护器two in one,three in one or all in one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一个设备的接线端口有电源线、视频线及其他控制信号线在防护雷电浪涌时为平衡各线间的电位,需要将两种或三种或多种SPD组合在一起的浪涌保护器。

4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基本要求

4.1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雷电防护级别的区分,按照GB 50343—2004第3、4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4.2 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GB 50057—1994(2000版)第1~5章和GB 50348—2004中3.9的要求,采取防直击雷、防雷电电磁感应的综合保护措施。

4.3 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照GB 50343—2004中1.0.5的要求,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在外部防雷措施符合GB 50057-1994(2000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内部防雷措施上,采用屏蔽(隔离)、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合理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配置浪涌保护器及共用接地系统等综合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防范系统受到雷电放电的危害。

4.4 置于户外的前端设备(摄像机、探测器、识读装置、天馈线等),应安装在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内。置于户外的摄像机、探测器、识读装置、天馈线装置当其安装高度高于周围半径10 m的大部分物体高度时,其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的输入、输出端口应设置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必须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 O A)的前端设备,应采取防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并应满足第5章的要求。

4.5 置于户外的前端设备的供电线路、视音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等应有金属屏蔽层,并宜穿钢管埋地敷设,钢管应至少两端接地。

4.6 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路应采取雷电防护措施,设置适配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4.7 安全防范系统的信号线、控制线,在进出建筑物的设备接口处,宜设置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4.8 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独立的防直击雷引下线。若无法远离,应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

4.9 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中心设备的接地应采用局部等电位连接。宜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宜采用裸铜线,其截面积宜不小于35 mm2。

4.10 安全防范系统监控中心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接至建筑物接地体或建筑物接地干线或楼层接地汇集端的导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 mm2的多股铜芯绝缘导线。

4.11 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 Ω;建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 Ω;在高山岩石地区的土壤电阻率大于2 000Ω·m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 Ω。

5 安全防范系统前端设备防直击雷技术要求

5.1 室外的前端设备应安装在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内。

5.2 必须安装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 O A)的前端设备,其安装杆上应设置避雷针,如图1所示。

为防止高电位反击设备,前端设备的雷电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前端设备的线路接口处。前端设备与浪涌保护器的接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

5.3 若在前端设备的安装杆旁设置避雷针,其避雷针的安装应保证前端设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如图3所示。

为防止雷电流经引下线至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前端设备的反击,前端设备的安装杆与避雷针安装杆(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当前端设备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与避雷针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不相连时(如图3实线所示),两杆之间的距离S应按下式确定:

S≥0.3(Ri+0.1Lx)

式中:

S——两杆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

Ri——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单位为欧姆(Ω);

Lx——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的长度,单位为米(m)。

5.3.2 当前端设备安装杆的接地装置与避雷针安装杆的接地装置相连时(如图3虚线所示),两杆之间的距离S应按下式确定:

5.4 摄像机视频信号线为屏蔽金属芯线时,摄像机端不接地,雷电浪涌保护器应以视频线的屏蔽层作为等电位参考点,在电源线和视频线上安装二合一浪涌保护器,有云台控制线的安装三合一或多合一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 kA。

5.5 摄像机视频信号线为非屏蔽金属芯线时,电源线、视频线和信号控制线的雷电浪涌保护器宜合装在一起,摄像机机壳与SPD的接地汇集端相连。SPD的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 kA。

5.6 与终端设备不在同一接地系统的探测器、识读器及其他前端设备在室外的信号线、电源线,在其相应的接口端宜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5 kA的雷电浪涌保护器。

5.7 解码器与摄像机分离且传输线未穿钢管屏蔽的,应在解码器输入、输出端上安装相应的雷电浪涌保护器。

5.8 给前端设备供电的电源适配器,其输出端应安装标称放电流不小于10 kA的二端口雷电浪涌保护器。

6 安全防范系统电源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6.1 电源线的布设应避免环路结构,推荐分段分区供电的模式。

6.2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 O 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与第一防护区(LPZ 1)的交界处,应安装通过I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 1)的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使用直流电源的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SPD一般并联安装在各级配电柜(箱)开关之后的设备侧,二端口SPD的选择,应考虑其负载功率不能超过二端口SPD的额定功率,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6.3 进、出监控中心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配电线路应采用TN-S系统的接地方式。配电线路应采用二端口SPD防护或多级并联SPD防护,并应采取合理的多级泄流能量配合措施,保证SPD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电源端口的残压低于设备端口耐雷电冲击电压,确保设备安全。

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多级并联SPD的安装位置如图4,图中浪涌保护器、退耦保护器、空气断路器等元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安全防范系统配电线路二端口SPD 的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

6.4 图4和图5中电源各级浪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相连。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6.5 各级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应大于0.5 m。电源开关型浪涌保护器(SPD1)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2)之间的线距应大于10 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I)2)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SPD3)之间的线距应大于5 m。

当不满足上述条件要求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末级电源SPI)的保护水平应低于被保护设备对浪涌电压的耐受能力。

6.6 二端口,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16 mm2,长度不应大于0.5 m。

7 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7.1 有线传输信号线路的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7.1.1 进、出建筑物的非视频用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穿钢管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 O 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与第一防护区(LPZ 1)的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7.1.2 监控中心的室外引来的信号电缆内芯线的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线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7.1.3 与监控中心用金属缆线连接的各类室外安防终端设备,应在其相应接口处采取雷

电浪保护措施。

7.1.4 安全防范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7.1.5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其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其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 mm。的铜芯导线与相应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

7.1.6 采用光缆传输的安防系统,信号传输线路无需采用SPD保护,其光端机的电缆接入端应安装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7.2 无线传输信号线路的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7.2.1 架空天线应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内,必须架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 O A)内的天线,应按第5章的要求,设置防直击雷装置。

7.2.2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器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7.2.3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应串接于天馈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宜安装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出、入端口处(机房内设备附近或机架上,也可直接连接在设备馈线接口上)。7.2.4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 mm2的多股铜芯绝缘导线就近连接到直击雷防护区(LPZ OB)与第一防护区(LPZ 1)的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8 安全防范系统的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

8.1 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和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实施等电位连接。系统的监控中心应设置等电位连接网络。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的接地端子连接。

8.2 等电位连接网络的结构形式有S型和M型或两种形式的组合,参见图6和图7。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 O 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与第一防护区(LPZ 1)的交界处,应设置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每层楼宜设置楼层等电位的接地端子板,监控中心应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的位置,不得设置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连接点应满足机械强度和电气连续性要求。

8.3 共用接地系统由接地装置和等电位连接网络组成。接地装置由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组成,共用接地装置应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通过接地干线引至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由此引至监控中心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监控中心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应与预留的楼层主钢筋接地端子连接。

接地系统的接地干线与各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及监控中心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的连接关系,参见图8,图9,图10。

图9 安防系统监控中心局部等电位连接示意图

A——电器竖井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

B——设备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或建筑物钢筋等电位连接;

C——防静电地板接地线;

□——终端设备。

图10 安防系统监控中心电源SPD、信号SPD等电位连接网络示意图

9 安全防范系统用SPD的选型

9.1 SPD的选型原则

安全防范系统用SPD的选型应与系统所在地的雷电平均雷暴日数相适应,设备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国家、行业授权的检验、认证机构检验、认证合格。

9.2 电源用SPD

9.2.1 电源用SPD应考虑供电电源的不稳定因素,对SPD的标称导通电压、标称放电电流、限制电压等参数,应根据系统及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9.2.2 用于交流配电系统电源保护的SPD,其标称导通电压Un应不小于2.2U(U为额定工作电压):用于直流配电系统电源保护的SPD,其标称导通电压Un应不小于1.2Un。9.2.3 电源用SPD应具有SPD损坏报警、热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宜具有遥信接口和雷电记数功能。

9.2.4 电源用SPD的性能参数:

a)外壳防护等级:室内IP20,室外IP65;

b)可承受标称放电电流的冲击次数:不低于20次;

c)限制电压值:

并联型380 V/220 V电源SPD在标称放电电流不大于20 kA时,其限制电压应不大于

1.5 kV;

二端口电源SPD的额定负载电流应大于电源最大工作电流的1.2倍,在规定的标称放电电流(不大于20 kA)下,其限制电压值应满足表2的要求。

9.2.5 电源用SPD标称放电电流的选择

9.2.5.1 地处多雷区、少雷区的安防系统中心控制室,在电源电缆引入配电柜(箱)的入口端,配置的二端口SPD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20 kA。

9.2.5.2 地处高雷区的安防系统中心控制室,在电源电缆引入配电柜(箱)的入口端,配置的二端口SPI)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40 kA。

9.2.5.3 地处强雷区以上的安防系统中心控制室(或战略设施、易燃易爆物存放场所),在电源电缆引入配电柜(箱)的入口端配置的二端口SPD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60 kA。9.2.5.4 为安防系统设备供电的电源芯线,其前端设备与监控中心不在同一接地系统或电源传输线在室外,在终端设备入口端配置的二端口SPD标称放电电流应不小于5 kA。9.3 非同轴型信号线路(双绞线、电话线)用SPD

9.3.1 信号线用SPD应满足信号传输速率及带宽的需要,其接口应与被保护设备兼容。9.3.2 信号线用SPD的插入损耗应满足信号传输的要求。

9.3.3 信号线用SPD应具有故障指示功能,宜具有遥信接口功能。

9.3.4 信号线用SPD的性能参数:

a)外壳防护等级:IP20;

b)可承受标称放电电流的冲击次数:不低于20次;

c)标称导通电压不小于1.2 Un(Un为工作电压);

d)标称放电电流5 kA;

e)当标称放电电流为5 kA时,SPD的限制电压应满足表3的要求。

9.4 同轴型信号线路(视频电缆、天馈线路)用SPD

9.4.1 同轴型SPD的插入损耗、驻波比、阻抗、功率应满足视频信号传输的要求,其接口应与被保护设备兼容。

9.4.2 同轴型SPD应具有故障指示功能。

9.4.3 同轴型SPD的性能参数:

a)外壳防护等级:室内IP20,室外IP65;

b)可承受标称放电电流冲击次数:不低于20次;

c)标称放电电流5 kA;

d)插入损耗驻波比等参数见表4。

10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保护设施检验要求

10.1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保护设施的检验,应由国家或行业授权的检验机构组织实施。10.2 安全防范系统的外部防雷设施[接闪装置(针、网、带、线)引下线、接地装置、接地线、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电位连接带)、屏蔽设施等]的施工与安装,应符合GB 50343-2004中5.1~5.4的验机构应查验相关的防雷工程施工验收单或竣工验收报告。

10.3 安全防范系统的内部防雷设施(管线敷设与屏蔽措施、系统等电位连接、电源浪涌保护器/信号线浪涌保护器/天馈线浪涌保护器的安装、系统接地与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等)的施工与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第4章~第8章的相关规定。

10.4 安全防范系统的雷电浪涌保护设施的检验,应重点查验以下项目:

10.4.1 检查监控中心的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不管采用S型网络还是M型网络或组合型网络,其等电位连接带(等电位汇集环/汇集带)、接地线的材料、规格、安装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第8章的要求。

10.4.2 检查监控中心的局部等电位连接带与大楼总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其连接的材料、规格、安装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第8章的要求。

10.4.3 检查分布在建筑物内各楼层的安防系统设备、线缆的接地线的材料、规格、安装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第8章的要求。

10.4.4 查验浪涌保护器的数量、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第9章的相关规定。

10.4.5 查验系统的接地电阻的测量数据/测试报告,应符合第4章的要求。当无测试报告时,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若测试不合格,应按GB 50348-2004中6.3.6的第3款的要求进行整改,直至测试合格。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GB 50343—2D04附录D]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见表A.1。

表A.1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表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建筑物雷电防护区(LPZ)的划分[GB 50343—2004,3.2] B.1 建筑物雷电防护分区示意图

建筑物雷电防护分区示意图见图B.1。

B.2 防护区解释

a)直击雷非防护区(LPZ O 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b)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c)第一防护区(LPZ 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 O B)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d)第二防护区(LPZ 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e)后续防护区(LPZ n):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避雷器与浪涌保护器的区别

概念 1.避雷器 过电压限制器。当过电压出现时,必雷器两端子间的电压不超过规定定值,是电气设备免受过电压损坏;过电压作用后,又能使系统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2.阀片 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的电阻片,在过电压时呈低电阻。从而限制避雷器上的电压,而在正常工频电压下呈高阻,能限制通过避雷器的电流。 3.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是施加到避雷器端子间最大允许工频电压有效值,按照此电压所设计的避雷器能在所规定的动作负载实验中确定暂过电压下正确地工作他是表明避雷器运行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它不等于系统额定电压。 4.避雷器的残压 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的最大电压值 5.雷电冲击电流 一种8/20波形的冲击电流。因设备调整的限制,视在伯谦时间的实测值为7~9us,波尾中值时间为18-20us。 6.操作冲击电流 视在波前时间大于30us而小于100us,波尾在半峰值时间紧似为视在波前时间2倍的冲击电流。

7.方波冲击电流 迅速上升最大值,在规定时间内大体保持恒定,然后迅速降到零值的冲击波。 8.陡波冲击电流 具有视在波前时间为1us的冲击电流。 9.冲击电流耐受能力(冲击电流迫流容量) 在规定的波形(方波、雷电和线路放电等)情况下,非线性电阻片耐受通过电流的能力,以电流的幅值和次数表示。 10.动作负载试验 用于确定避雷器在规定的条件下可靠重复动作的能力。 模拟雷电过电压动作的实验称为雷电冲击动作负载试验。 模拟操作过电压动作的实验成为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 11.避雷器的保护范围 以避雷器到被保护设备之间倒显得最大允许长度,在该范围内被保护设备上的过电压不超过规定值。 12.避雷器的持续电流 在持续运行电压下流过避雷器的电流,以峰值或有效值表示。13.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 在运行中允许持久地施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工频电压有效值。14.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 在工频参考电流下测出的避雷器上的工频电压最大峰值除以2 15.避雷器的直流参考电流

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雷电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频繁,电网雷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和规程。发现问题依靠雷电监测,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的雷电探测站由模拟式升级至新一代数字式,总体探测效率提升至90%以上,定位误差≤500m;分布式雷击故障监测技术及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监测设备在26个省级电网输电线路上安装,雷击/非雷击故障辨识准确率达98%,绕击/反击识别准确率达95%,故障点定位准确率达89%;自然雷击光学路径观测系统不断完善,首次在国内捕获了多张直击于500kV线路的雷电形态高清图像。分析问题依靠防雷风险评估,输电线路雷击计算的相关理论和模型逐步完善,差异化防雷评估系统在25个省级电网安装运行,指导超过500条330kV及以上线路的防雷改造。解决问题依靠防雷措施,继交流线路避雷器取得显著防雷效果之后,我国率先开发±5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并应用成功,±800kV直流线路避雷器也于世界首次挂网试运行。防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提升了输电线路防雷运行与维护水平,雷击跳闸率与故障停运率均处于世界最优水平。 我国电网建设规模加大,尤其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是能源输送的重要通道规划和建设规模增速明显,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强对流天气频发,雷电活动增强趋势明显,电网防雷面临若干较突出问题。本文将主要从雷电观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3个大的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电网防雷技术的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面向输电通道、直流与配电线路防雷问题对未来防雷技术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主要内容 1、雷电监测技术 1.1广域雷电监测 我国于2006年建成了覆盖全国电网和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全国雷电地闪监测网,中国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监测系统的国家,雷电监测网规模和工程应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009年笔者团队开展了全数字化雷电探测技术研究,成功研制出基于第3代全数字式雷电地闪探测站DLF–3000的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目前我国电网建设的雷电监测网覆盖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行政区域。广域雷电监测系统有效支持了雷电参数长期统计和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查找。 我国电网雷电地闪监测网站点位置与重要输电线路分布图(截止到2016年9月) 1.2雷击监测 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监测技术采用区段化、高电位测量,能够监测出线路上各种电流形波较

雷电防护标准

雷电防护标准 中国相关防雷标准 《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8802.1-2000)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J26-89)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5078-98) 国际电信联盟标准 局端通讯交换设备设备过压过流防护标准ITU-T K20 用户端网络通讯设备过压过流防护标准ITU-T K21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电磁兼容性雷击浪涌抗扰度测试标准IEC61000-4-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131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IEC61643) 欧美国家防雷标准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法国NFC61740)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美国UL1449)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德国VDE0675)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英国BS6651)

1.SPS电源净化系统填补了国内室内电源环保无污染的空白。 2.行业的领导者-SPS电源净化系统,集成浪涌保护器,电源净化器,电源控制器,电源保护器,电源滤波器,防雷器,浪涌消除器,噪声消除器为一体,提供干净无污染的室内电源。 3.SPS电源净化系统采用复合模式四级保护零通过技术:“一阻,二存,三放,四滤”,执行保护时不损坏元件,更不需要复位,零通过技术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吸收所有的浪涌,而且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如地面污。 4.SPS电源净化系统保护您的设备免受雷击浪涌,尖峰电压,EMI噪声,RFI噪声,过压和线路故障的损坏,提高您设备的质量与性能,并且不损坏元件就能消除浪涌高达6KV,3KA,1000次以上. 5.SPS电源净化系统结合耐阻抗,EMI滤波器,RFI滤波器设计,考滤电源线阻抗,允许信号源和负载阻抗不匹配,长期耐阻抗能力非常强。 6.SPS电源净化系统代表着浪涌保护领域最高水平的性能和最稳定的可靠性。 7.SPS电源净化系统所有产品均符合:A级,1类,模式1。 8.SPS所有产品均享有5年保修。 主要应用于:专业音频电源滤波系统,专业浪涌保护系统,专业室内电源防雷滤波系统

SPD(避雷器、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及安装 [日期:2005-10-24] 来源:转引自“中国防雷商务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用建筑物内安装的电子信息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越来越多,电子信息设备一般工作电压较低,耐压水平也很低,极易受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因此设有信息系统设备的民用建筑物,除应考虑防直击雷措施外,还应考虑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建立完善的雷电浪涌过电压保护措施是电气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提出了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根据被保护建筑物的特点选择电涌保护器,如何根据低压电源系统的不同形式安装电涌保护器及有关的注意事项。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实际应用中参考。 1.电涌(浪涌、避雷器)保护器(英文缩写为SPD,以下简称SPD)的分类 (1)开关型SPD,又称雷电流避雷器,这种SPD在没有电涌时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电压电涌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用作这种非线性装置的常见例子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可控硅)及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这类S PD有时称为克罗巴型SPD。 (2)限压型SPD,这种SPD在没有电涌时为高阻抗,但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用作这类非线性组件的例子是压敏电阻和抑制二极管,这类SPD有时称为箝压型SPD。 (3)联合型SPD,这种SPD由电压开关型部件和限压型部件联合组装在一起,根据二者的联合参数和应用电压特性可组合装成具有电压开关﹑限压或这两种特性兼有的联合型SPD。 2.SPD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 可以持续施加于电涌保护器的最大交流有效值电压或最大直流电压,等于电涌保护器的额定电压。 (2)冲击电流Iimp: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611—2007) 来源:日期:2007-11-12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定义、机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检测程序以及重要设施和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项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质量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89—98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IEC61024-1-2 建筑物防雷 3定义 3.1雷电防护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

3.2接地装置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 3.3雷电防护装置检查 对雷电防护装置的完整性、锈蚀、焊接、防腐等情况进行目测的过程。 3.4雷电防护装置测量 用检测仪器、仪表,依照规定方法对雷电防护装置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测定和计算的过程。 3.5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对雷电防护装置进行检查和测量的总称。 3.6检测机构 依法取得青海省气象主管机构认证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组织。 3.7检测报告 检测机构给被检测单位提供的记录雷电防护装置各项检测数据和结论的文件。 3.8检测原始数据 在检测现场经两名以上检测人员检测、复核,并在统一印制的纸质文件上记录的检测数据。 3.9直击雷 雷电直接击在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雷电防护装置上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 3.10雷电感应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3.11电涌保护器 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 3.12接地电阻 表征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电流的一个基本物理参数,是大地电阻效应的总和,即接地体及其连接线的电阻、接地体表面与土壤的接触电阻、土壤的散流电阻三部分之和。 3.13易燃易爆场所 生产、储存或使用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纤维等物质的场所。 4检测机构及人员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机构是根据省人民政府按照《青海省气象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批准的《防雷检测站(点)设置规划》进行设置,并依法取得省气象主管机构认证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

浪涌保护器的有关知识和安装 电涌保护器(SPD)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 一、SPD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分: 1.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 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 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 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按用途分: (1)电源保护器:交流电源保护器、直流电源保护器、开关电源保护器等。 (2)信号保护器:低频信号保护器、高频信号保护器、天馈保护器等。 二、SPD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1.放电间隙(又称保护间隙): 它一般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两根相隔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其中一根金属棒与所需保护设备的电源相线L1或零线(N)相连,另一根金属棒与接地线(PE)相连接,当瞬时过电压袭来时,间隙被击穿,把一部分过电压的电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这种放电间隙的两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可按需要调整,结构较简单,其缺点时灭弧性能差。改进型的放电间隙为角型间隙,它的灭弧功能较前者为好,它是靠回路的电动力F作用以及热气流的上升作用而使电弧熄灭的。 2.气体放电管: 它是由相互离开的一对冷阴板封装在充有一定的惰性气体(Ar)的玻璃管或陶瓷管内组成的。为了提高放电管的触发概率,在放电管内还有助触发剂。这种充气放电管有二极型的,也有三极型的,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T 67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6-12-14发布2007-06-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地凯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秘书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防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东生、刘希清、张凡夫、施巨岭、张跃、马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1998,IDT) 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防范系统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SPS 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 50348-2004,2.0.2] 3.2 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 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3 雷电感应lightning induction 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 [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 3.4 雷电浪涌lightning surge 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3.5 雷电活动区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 active zone

雷电浪涌防护一级测试波形的选择

雷电浪涌防护一级测试波形的选择——8/20波形和10/350 波形的比较研究 本文以Dion Neri 和Bruce Glushakow 所著的白皮书为基础,该白皮书经IEEE审核后被确定为学术理论性文件。 开始论述之前,我们先关注一下这样一个事实:多年来,美国的浪涌保护器(又称瞬态电压抑制器TVSS)的测试方案都以ANSI/IEEE C62.41(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C62.41标准)为测试规范。而在实际应用中,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生产、测试的浪涌保护器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历史回顾:10/350 作为一级测试波形的由来 在1995年以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采用8/20 波形测试浪涌保护器,“国际电气规范”(IEC)也采用相同的做法。但此后,在IEC 61643标准文件中,却对安装在建筑物进线处的浪涌保护器引入了新的“配电系统1级防护”测试方案。为了适应IEC 61643对冲击脉冲电流(I imp)的要求,测试机构不得不将测试波形改为10/350。而这一变化的所谓“理论基础”是:10/350的波形更接近于直接雷击的波形参数,因此,在对此类进行浪涌保护器(IEC称SPD)的有效性测试时采用10/350波形比8/20波形更合适。 然而,在经过大量可靠的跟踪调查之后,IEEE认为对测试方案做出类似的改动根本不具备充分的理由,因此仍然坚持采用8/20波形。但在现实中,IEC引入的“配电系统1级防护”测试新方案却在浪涌保护器市场上造成了混乱:在某些欧洲生产商的鼓动下,“配电系统1级浪涌保护器” 在设计、生产上按照10/350测试脉冲为参考,采用真空管作为防护元件,并宣称该种保护器成为所谓“主流”。他们依据很简单:“既然直接雷击的波形只能用10/350波形的脉冲进行模仿,所以,ANSI/IEEE所主张的8/20波形的测试规范就不足以起到防护直接雷击的作用。” 二、IEC选择10/350 的技术依据 按照IEC的“新要求”,测试“防护直接雷击的浪涌保护器”时应采用10/350波形冲击脉冲,而测试“防护间接雷击的浪涌保护器”时应采用8/20波形。 从右图可见,100kA的10/350波形脉冲的放电强度是20kA的 8/20 波形脉冲的125倍。125 × 0.4 = 50 照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如果使用压敏电阻MOV作为浪涌抑制元件,设计一个能防护100kA 的10/350 波形的冲击脉冲的保护器,它所具备的放电能力必须相当于防护2500kA的8/20波形冲击脉冲的能力。 以上结论的计算过程发表在IEC的规范文件中,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证明:“按10/350波形测试设计的保护器的防护能力比按8/20波形测试的保护器要高20倍以上。” 三、对10/350波形的采用的争议 我们讨论这样的结论是否正确之前,先看看这样一些事实: 1.按8/20设计的浪涌保护器的实际应用状况 多年来,在所有采用ANSI/IEEE标准测试的低压浪涌保护器的市场上,至今没有,也没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

ICS 13.260 K 09 SZJG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 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in building- Part 4: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premises (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安全要求 (2) 5 检测 (4)

前言 SZJG 28《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分为五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学校 ——第3部分:油(气)站(库) ——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 ——第5部分:低压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机房 本部分为SZJG 28的第4部分。 本部分依据GB/T 1.1-2009编制。 本部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 本部分由…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防雷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 第4部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医疗电气设备及场所雷电防护的安全要求及检测。 本部分适用于医疗场所及其附属的电气、电子装置的雷电防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GB 16895.22-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GB 16895.24-2005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 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8802.12-2006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SPD) 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719-2011 电磁屏蔽室工程技术规范 JGJ/T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QX/T 10.2 -2007 电涌保护器第2部分:在低压电气系统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QX/T 10.3 -2007 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在电子系统信号网络中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SZJG 28.1-2009 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规范第1部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医疗电气设备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与特定的电源只有1个连接点的电气设备,用它对患者在医疗监护下进行诊断、医疗或监测,以及:——对患者有躯体的或电的接触,及/或 ——向患者或自患者传输电能,及/或 ——检测这些输向患者或自患者输出的电能。 [GB 9706.1-2007,术语2.215] 3.2 医疗电气系统 多台设备的组合,其中至少有一台是医疗电气设备,它们之间有功能性连接或用多插口的移动式插座板互相连通。 注:该系统包括有制造厂家规定的为操作该系统所需要的附件。 [GB16895.24-2005,术语710.3.8] 3.3 电子系统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_20101121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1007S 中文专业名称: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英文专业名称:Lightning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防雷工程设计、防雷检测与预警预报技术。具有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现代防雷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与维护管理及防雷减灾业务工作能力,服务国家建设,适应社会需求,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四、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雷电防护科学、电子电路;学习现代防雷技术、电子设计与应用技术,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技术。具备对电子电气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和和防雷工程设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结合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特点,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将突出“以电为主”优势,拓宽理论基础,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工程应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防雷减灾专门技术人才。最终形成“多科兼容、以电为主、学以致用”的专业特色。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信号与系统、雷电防护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防雷工程、电磁兼容设计、防雷规范、工程设计、防雷装置与器件、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等课程。 3、双语教学课程:防雷规范 七、主要创新教学环节

浪涌防护

电子设备的浪涌防护 浪涌 浪涌顾名思义就是瞬间出现超出稳定值的峰值,它包括浪涌电压和浪涌电流。 浪涌电压是指的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设备、短路、电源切换或大型发动机。而含有浪涌阻绝装置的产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发的巨大能量,以保护连接设备免于受损。 浪涌电流是指电源接通瞬间或是在电路出现异常情况下产生的远大于稳态电流的峰值电流或过载电流。 在电子设计中,浪涌主要指的是电源(只是主要指电源)刚开通的那一瞬息产生的强力脉冲,由于电路本身的非线性有可能高于电源本身的脉冲;或者由于电源或电路中其它部分受到本身或外来尖脉冲干扰叫做浪涌.它很可能使电路在浪涌的一瞬间烧坏,如PN结电容击穿,电阻烧断等等. 而浪涌保护就是利用非线性元器件对高频(浪涌)的敏感设计的保护电路,简单而常用的是并联大小电容和串联电感. 供电系统浪涌的来源分为外部(雷电原因)和内部(电气设备启停和故障等)。供电系统浪涌的产生 供电系统浪涌的来源分为外部(雷电原因)和内部(电气设备启停和故障等)。 外部原因: 雷击对地闪电可能以两种途径作用在低压供电系统上: (1)直接雷击:雷电放电直接击中电力系统的部件,注入很大的脉冲电流。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 (2)间接雷击:雷电放电击中设备附近的大地,在电力线上感应中等程度的电流和电压。 直接雷击是最严重的事件,尤其是如果雷击击中靠近用户进线口架空输电线。在发生这些事件时,架空输电线电压将上升到几十万伏特,通常引起绝缘闪络。雷电电流在电力线上传输的距离为一公里或更远,在雷击点附近的峰值电流可达 100kA或以上。在用户进线口处低压线路的电流每相可达到5kA到10kA。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区域,电力设施每年可能有好几次遭受雷电直击事件引起严重雷电电流。而对于采用地下电力电缆供电或在雷电活动不频繁的地区,上述事件是很少发生的。 间接雷击和内部浪涌发生的概率较高,绝大部分的用电设备损坏与其有关。所以电源防浪涌的重点是对这部分浪涌能量的吸收和抑制。 内部原因: 内部浪涌发生的原因同供电系统内部的设备启停和供电网络运行的故障有关:供电系统内部由于大功率设备的启停、线路故障、投切动作和变频设备的运行等原因,都会带来内部浪涌,给用电设备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计算机、通讯等微电子设备带来致命的冲击。即便是没有造成永久的设备损坏,但系统运行的异常和

雷电防护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雷电防护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目录 2.安全培训制度 3.自检巡查制度 4.防雷装置维护保养制度 5.防雷档案管理制度 6.交接班制度 7.定期报检制度 8.事故报告制度 9.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河南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和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公司雷电防御管理, 有效预防雷电引发的事故,减轻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公 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安全培训制度 一、公司要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进入操作岗位。 二、对于电工、金属焊接、切割、锅炉、压力容器、等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准许持证上岗。 三、在采用新方法,添设新设备,调换工人工作岗位的时候必须对工人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四、公司建立安全活动日和班前班后安全例会制度。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并且结合文化生活,进行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 五、五、经常对职工进行用电、防雷、消防知识教育,使每个职工均能熟练掌握所用器材的使用。 六、组织好用电、防雷、消防演练,提高技能。 自检巡查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加强防雷 装置的安全监察力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雷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操作人员负责公司电气、仪表、配电设施,通排风装 置及建筑物的巡查管理,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三、操作人员负责配电室的安全装置,变压器、避雷装置 及用电设备上的负荷行程限制装置等的巡查管理工作。 四、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 班后总结安全。 五、防雷操作人员,每天对运行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对设备 安全运行负责管理,并做好记录。 六、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每天深入作业现场检查、及时 整改事故隐患,积极督促有关人员做好防雷设备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七、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活动,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组织 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八、严格劳动纪律和工艺操作,制止违章违纪行为。消除用 电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防雷装置维护保养制度 为加强防雷装置安全维护保养,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班前检查保养:要求操作工班前对设备的润滑、运转系统、操纵机构等定点部位进行检查,加油、紧固松动部件,确认无问题后,再开动设备,同时在“交接班记录”中填写检查记录。

SPD浪涌保护器一级防雷与二级防雷的区别

SPD浪涌保护器一级防雷与二级防雷的区别分级防护 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CLASS—I的防雷。 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 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1、第一级保护 目的是防止浪涌电压直接从LPZ0区传导进入LPZ1区,将数万至数十万伏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V。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时应为三相电压开关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60KA。 该级电源防雷器应是连接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源防雷器。一般要求该级电源防雷器具备每相100KA以上的最大冲击容量,要求的限制电压小于1500V,称之为CLASS I级电源防雷器。这些电磁防雷器是专为承受雷电和感应雷击的大电流以及吸引高能量浪涌而设计的,可将大量的浪涌电流分流到大地。它们仅提供限制电压(冲击电流流过电源防雷器时,线路上出现的最大电压称为限制电压)为中等级别的保护,因为CLASS I级保护器主要是对大浪涌电流进行吸收,仅靠它们是不能完全保护供电系统内部的敏感用电设备的。 第一级电源防雷器可防范10/350μs、100KA的雷电波,达到IEC规定的最高防护标准。其技术参考为: 雷电通流量大于或等于100KA(10/350μs);残压值不大于

低压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及雷电浪涌防护_潘家利

文章编号: 1001-5191(2002)02-0061-03 低压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及雷电浪涌防护 潘家利1,周茂华2 (1.海南省防雷技术中心,570203; 2.海南省气候中心,570203) 摘 要:介绍在设备电源线路上安装的低压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Surg e protectiv e Device 简称SPD )的基本要求及电涌保护系统最常见的元件及浪涌保护器主要的技术参数。为微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减少雷电浪涌的危害找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浪涌保护器;雷电浪涌防护;多级保护中图分类号: P 427.32  文献标识码:A Surge Protector and Lightning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for LV Distribution System PAN J ia-li,ZHOU M ao-hua (H ainan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Center ,570203;Hainan Climate Center ,570203)Abstract : This paper ma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requirem ents,the most comm on components and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surge protectiv e de v ice (SPD ),which is installed in the LV distribution system on equipm ent pow er supply circuits,providing correspo 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against lightning surge damages to the microelectronic equipm 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Key words :surg e protective device (SPD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surge ;multi -stag e 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02-04-18 作者简介:潘家利(1970-),男,海南省文昌人,海南省防雷技术中心工程师,现从事防雷工作。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微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先进的测量、保护、监控、电信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建筑物中。信息通讯系统(ASDL 、ISDN 、DDN 专线)及电子设备间的信息交流都通过数据及高频信号进行传递。这些微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程度低、过电压电流耐受能力差的致命弱点。一旦遭受雷击过电压的冲击,轻则造成这些电子系统运行失灵,重则造成设备的永久性损坏,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对这些微电子设备系统进行雷电浪涌防护十分必要。 1 浪涌保护器SPD 及雷电电涌防护 自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以来,避雷针(包括避雷带、避雷网)对直击雷的防护是有效的防雷手段。它是通过吸引(更准确讲是拦截)下行的雷电通道,并将雷电主放电电流经过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疏导到大地,以保护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物体免遭雷击,但 它只能起泄放雷电流50%的作用,其它50%通过引入建筑物的各种外来导电物、电力线、通信线等设施的途径泄放入地[1] 。因此对于敏感的微电子设备较易受到雷电浪涌的危害。另外,电源中还有由带电容器的功率因数校正负载开关的频繁切换动作引起的浪涌。 1.1 浪涌保护器常用的元件 1.1.1 气体放电管 气体放电管是一种间隙式的防雷保护元件。当放电管两极之间施加一定电压时,便在极间产生不均匀电场。在此电场的作用下,管内气体开始游离。当外加电压增大到使极间场强超过气体的绝缘强度时,两极之间的间隙将放电击穿,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导通后放电管两极之间的电压维持在放电弧道所决定的残压水平。这种残压一般很低,从而使得与放电管并联的电子设备免受电压的损坏。 第23卷 第2期 广 西 气 象 V ol.23 N o.22002年6月 J O U T U RN AL O F GU AN GX I M ET EO RO LO GY J un.2002

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

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 车》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标准来源 本标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2018年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标准编制计划,本项目作为新制定项目包含其中。 2.本标准起草单位 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胜军、郭宏博、陈丹心、吴序一、叶有权、谢建良、汪国灿、肖力、李珊珊、徐春梅、张军委。其分工如下: 邱胜军: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管理、推进落实、框架搭建、条文编写。 吴序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相关参考资料提供,标准格式修改等。 郭宏博: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陈丹心: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负责标准具体编写、统稿等。 谢建良: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汪国灿: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5章安全要求的技术要求。 肖力: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李珊珊:负责标准具体编写、与车辆段防雷相关的条款以及提供与胶轮有轨电车相关的技术资料等。 徐春梅: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张军委:负责标准具体编写、重点负责标准第6章检测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叶有权:负责标准编制的具体事宜。 4.主要工作过程

(1)2018年12月,通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标准编制立项后,成立了标准起草组,开展了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标准进行了起草,形成了深圳市地方标准《雷电防护安全要求及检测第4部分:胶轮有轨电车》草稿,并邀请了相关单位参与标准编写。 (2)成立编制组:2019年1月,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邀请了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作为参编单位,并初步确立了编制组成员。 (3)首次会议:2019年2月,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组织在深圳市召开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会议对起草稿进行了研究讨论,提出了标准的框架结构修改意见以及条文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任务分工。 (4)工作组会议:2019年4月24日,编制组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召开,各单位针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确定了标准的框架和内容,并进行了任务布置和分工,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5)征求意见稿:通过两轮标准内部征求意见,收集了各单位的条文编写内容及相关意见,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初稿,于2019年6月18日形成了正式对外发布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标准时,应增列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1.原则 (1)工作原则 课题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的规定,遵循“加强防雷装置安全管理,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遵循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规定,充分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切实考虑我国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雷电防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切实可行。工作上,除了邀请气象部门防雷相关单位外,还邀请了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太科检测有限公司等作为参编单位,编写过程中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意见,确保规范可以作为政府监督、指导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防雷安全工作的依据。 (2)技术原则 标准编制本着先进、全面、实用的原则,结合我国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雷电防护的实际需要,在调查和分析胶轮有轨电车系统防雷检测以及雷电灾害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防

浪涌保护器

浪涌保护器(SPD)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河北建设集团张海军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SPD的基本原理、分类与应用。 关键词:SPD;基本原理:分类;应用 1 引言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又称浪涌保护器,是用于带电系统中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导引泄放电涌电流的非线性防护器件,用以保护耐压水平低的电器或电子系统免遭雷击及雷击电磁脉冲或操作过电压的损害。近年来,电子信息系统(如电视、电话、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发展迅猛,电子信息设备大量涌现和普及。这类系统和设备往往比较昂贵和重要,其工作电压、耐压水平很低,极易受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为此需采用SPD做过电压保护。 由于各国遵循的标准不一样,产品的规格没有统一,参数的标识也各自有侧重,远不如其他电气产品规范,这就给设计选型带来很大不便。在工程设计中,常见品牌按产地划分主要可分为国产产品、欧洲产品和美洲产品。国产产品参数设置较乱,规格多样,残压较高。规范产品的型号设置有的仿欧洲产品,有的遵循国标定参数,大部分产品都标注In与Imax。由于国产产品对应用场所要求较低,建筑物等级不高,设备耐压值大,所以一些参数要求可适当放松。 欧洲产品一般标注最大放电电流,产品型号也是根据这个参数设定的。例如欧洲某着名品牌XXX65、XXX40,其中数值65、40就

是Imax。但我国标准明确规定要用标称放电电流In来进行选型,这是目前在工程设计中遇到的一个尴尬情况。经查该产品资料,XX65的In值不超过20 kA,XX40的In值不超过15 kA。如果依照GB50343建议值,这两种产品只能用于设备末端三级保护,但在实际设计中,却装在了一、二级上,这明显与国家标准的选型参数不符,且残压较高,普通型号一般超过1 200 V,一旦接线环境不好,很容易突破设备耐压值。一般欧系产品Uc值较小,且投机取巧标注线电压,因此在选型时,较容易出现误导。 2 SPD概述 2.1 SPD的工作原理 电涌保护器适用于220/380V低压电源保护,是一种非线性元件,根据IEC标准规定,电涌保护器是主要抑制传导过来的线路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装置。电涌保护器起到保护作用,基本要求是必须承受预期通过的雷电电流,并且通过电涌最大钳压,有效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常用电涌保护器有MOV(Metal Oxide Varistor)同气体放电管等。电涌包含强大的能量因此不能被阻止。基于这种原因,保护敏感电气设备免受电涌损坏的策略是把电涌从设备分流后流入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