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6讲 物态变化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6讲 物态变化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6讲 物态变化2 浙教版

物态变化(二)

液化石油气乙醚液化实验

飞机中的燃料(航空柴油)燃烧后的尾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高空的温度很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热水壶口的白气是先汽化,再液化后形成的。

)卫星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汽化吸热,在低温端液化放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的温度处于平衡。此技术解决了卫星在太空运行过程中的向阳面达100℃,背阳面达-100℃,而使卫星内部的电子设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雨:云中的小水珠变大时,落向地面。

)一切事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只是发生状态的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七年级下科学物态变化专题

2016年物态变化专题 常考易错训练 题型一物态变化辨析 【例1】冻豆腐里面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形成 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结冰再熔化成水而成 【例2】下列各种对天气现象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露是水气液化而形成的 B.霜是水凝固而形成的 C.雾是冰升华而形成的 D.雪是水气凝华而形成的 【例3】下列事例中,属于气体液化现象的有() A. 冬天人嘴呼出的“白气” B. 夏天早晨草上的露水 C.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D. 深秋的晚间“下霜” 【例4】下列现象与凝华有关的是() A.入冬后湖水结冰 B.秋日的早晨浓雾弥漫 C.初冬的早上地面结霜 D.灯泡用久了玻璃变黑 【例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例6】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 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跟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一层雾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例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例8】100℃的水蒸气比100℃的开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 A.水蒸气是气体,更容易进入人体 B.水蒸气比开水更热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烫伤的面积比开水更大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题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题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一部分)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 反射回来,光传播到物体表面是否也 能反射呢? 2、如图;AO是,OB是,点 O是,ON是,∠AON 是,∠BON是,∠AON 与∠BON的关系是。 3、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_, 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_______。 4、电视机遥控发出的红外线对着电视机可实行 其各项功能的转换,若将遥控对着你背后的墙,你能将电视机打开或关上吗?______ 5、在灯光下,你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 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束平行光竖直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 则反射角是()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0、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B.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C.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D.不是平行光射向镜面, 就不遵循反射定律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 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 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表示液面高度。(填“上升”、“下降”或“不变”)12、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13、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画出下图中的平面镜。 14、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50°角,要利 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 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应等于 。 15、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 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出来的光线比 粉笔字发生 出来的光 作出光源S

七年级科学下册2.1感觉世界2同步测试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2.1感觉世界(2) 1.感受味道的感觉器官是舌,其感受器是____,其上有许多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刺激,尤其对______的刺激特别敏感。 2.《论语》记载的“子在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味觉和触觉 3.古人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科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说明 ( )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人的嗅觉中枢不敏感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4.公安部门通常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 ( ) A.敏锐的目光 B.敏捷的动作 C.发达的味觉 D.发达的嗅觉 5. 2012年“五一”期间,远在上海的表哥来做客,家里做了许多好吃的,特别是红烧肉,让小明闻了直流口水。嗅觉的形成部位是在 ( ) A.鼻腔 B.嗅神经 C.嗅觉感受器 D.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6.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是利用了人的 ( ) A.嗅觉 B.触觉 C.味觉 D.痛觉 7.酒鬼干不了品酒师的职业,是因为 ( ) A.酒鬼经常酗酒,味觉灵敏度降低了 B.酒鬼易喝醉而耽误工作 C.酒鬼贪酒从而会浪费酒 D.酒鬼醉酒后喜欢闹事 8.小明同学在家里喝汤时,舌头不小心被烫了一下,后来吃饭时感觉到饭菜一点味道也没有,其原因是 ( ) A.小明同学喜欢喝汤,不喜欢吃饭 B.小明同学在喝汤时烫伤了味蕾 C.这顿饭没有什么味道 D.汤味道太浓了 9.吃完糖以后马上吃橘子,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而没有甜味,下列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吃了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总结详解+题型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4)各结构的功能 耳廓能收集声波;外耳道能传导声波; 鼓膜能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并传入耳蜗 咽鼓管能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并传导到大脑 半规管和前庭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感受器过敏产生晕车晕船。(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声和骨传声 (3)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骨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 例1、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

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A. 耳蜗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规管 C. 半规管和鼓膜 D. 鼓膜和听小骨 例2、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_________产生的。(填名称,同下) (3)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 _________,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使开放,以免耳被震聋。 (4)有些人晕车,这与耳的 _________发达有关。 (5)当A受损时,造成的是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二、声音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019秋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第二章第3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第3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学生用书B14] 1.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D) A.细胞颜色变化 B.细胞体积增大 C.母细胞一分为二 D.细胞内出现染色体 2.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个体由单个细胞构成。草履虫细胞分裂后,其结果是(B) A.个体变大 B.个体数目变多 C.个体中出现了两个细胞 D.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3.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顺序为(B) 图2-3-1 A.a→c→b B.b→c→a C.c→a→b D.a→b→c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

(B) A.细胞核B.细胞壁 C.细胞质D.细胞膜 5.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分别属于(B) A.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 D.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 6.如图展示了青蛙的发育过程,其中虚线包含以下哪些变化(D) 图2-3-2 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④细胞衰老 A.②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如图表示细胞的几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C) 图2-3-3 A.①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 B.通过③形成了不同形态的细胞

C.③导致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②表示细胞分裂 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多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B.通过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 C.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D.所有的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9.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细胞__,桃的种子长成桃树,发育过程中,细胞数目__增加__,体积__增大__,细胞数目和体积的变化是细胞__分裂__和__生长__的结果。 10.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为保护面临灭绝的生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科学家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把大熊猫的受精卵移植到适龄雌性大熊猫的体内,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健全的大熊猫胎儿,这是(D) A.细胞分裂的结果 B.细胞发育和生殖的结果 C.细胞生长的结果 D.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11.洋葱根尖的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结果是(B) A.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少一半 B.形成两个细胞,遗传物质不变

七年级科学物质的三态变化习题)

一、提纲 二、基础回顾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 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 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沸腾时,水从液态变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 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 A、扇子能发出凉风 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 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例3、水沸腾实验。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 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 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2.5光的反射和折射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课时)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能正确反映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传播情况的是 ( ) A. B. C. D. 2.如图所示,在空气中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平行玻璃砖,则另一侧的出射光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3.在初中科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 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4.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图中虚线 所示),若再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时,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为如图中的 ( ) A. B. C. D.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5.生活处处是科学,下图中与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弯折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 A.树的倒影 B.彩虹 C.手影 D.小孔成像 6.某校新建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 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 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和S点重合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7.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 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可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示时刻, 司机平视就能看到车速数为“90”等行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仪表上直接显示出的速度数信息是“06”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感觉世界教案

第1节感觉世界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2、让学生知道人体的鼻具有嗅觉功能及嗅觉的形成过程,及人嗅觉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人体对环境的各种感觉的事实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懂得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各种感觉 2学情分析 本节是本章第一节内容,结合本章内容来看,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的各种感觉,感知周围的运动和变化环境。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感觉器官对应感受到的不同环境刺激,从人的感觉为主线展开学习,便于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加深学习记忆。 3重点难点 1.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皮肤的四种感受器及四种感觉的形成 2.让学生理解鼻腔不是形成嗅的器官,形成嗅觉的部位是在大脑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重点 认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对应的感觉,了解人的皮肤的中有四种感受器,分别具有:触觉、热觉、冷觉、痛觉等功能。 学时难点 认识到人多感觉不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而是在大脑中形成。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以导激活学】 一、人体对环境的感觉 【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 【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 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讨论人体还具有哪些感觉?是用身体的哪些结构来感觉的? 看图讨论:出示教材图1-1“人的感觉”让学生分组讨论 图片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分别是用人体的哪一结构或器官来感觉的? 如果图中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相应的反应? 可能的答案:1、听音乐的人感觉到优美的音乐,是用耳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心情舒畅…… 2、闻花的人能感觉到花的香味,是用鼻来感觉的。我的反应是:花真香,开心…… 总结:人体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去感觉外界的各种刺激,并作出相应在的反应。 思考1:以吃棒棒糖的人为例:是不是任何人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吃什么东西都会有相同的感觉? 2、以听音乐的人为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同一首歌?你是不是喜欢每一种类型的歌曲? 3、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环境刺激的感觉是否完全一样? 4、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种刺激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和反应?请你举例说明。讨论: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分别是什么? 2、你认为图中的小明戴着耳欣赏音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音乐可以听得更清楚;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学生和生活。 总结: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活动2【讲授】【多元立体学】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回顾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各层分别分布有哪些组织?有些什么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思考:图中拿冰块的人,感觉冷觉的结构是皮肤的什么结构? 设问:你是否知道冷觉是怎么形成的呢?根据皮肤你结构你认为人的皮肤还具有哪些感觉功能?分别由什么结构来完成? 可能的答案:热觉、触觉、痛觉…… ,皮肤的触觉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电池和萤火虫 B.电池和烛焰 C.萤火虫和月亮 D.萤火虫和烛焰 2.在暗室中,绿光照在红纸上,我们看到红纸的颜色是()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绿色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反射角() A.增大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4.做早操排纵队时,只要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人,队就直了。可以解释此 现象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漫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5.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6.要使人的眼睛看到物体,其必要条件是( ) A.物体是光源 B.必须有光射入眼睛 C.物体和眼睛在一条直线上 D.只有白天才能看到物体 7.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它的影子从早晨到晚上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8.一束光与镜面成3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30° C、120° D、90° 9.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A、便于用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黑板刷擦字迹 10. 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阴下的地面上有许多光斑,这些光斑 的形状是( ) A.树叶的形状 B.各种形状 C.圆形的 D.树枝形状 11.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时,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是() A.30° B.60° C.90° D.120° 12.电影院里不同的座位上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A.镜面反射B.漫反射 C.可能是镜面反射也可能是漫反射 D.不发生反射,是银幕本身发光 13.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 )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 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 C.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90° 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 光正对着平面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5.太阳光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屏上的颜色是( ) A.白光 B.蓝色 C .黑色 D.七色中缺蓝色 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

第二章:第4-6节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 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 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3.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对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4.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 镜内() A.只有AB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 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AB完整的虚像 5.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 于水平地面上。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 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C.全身的像都被拉长D.全身的像都被压短 , 6.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的三个像() A.全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 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 7.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A.应后退到距镜子2米远处B.应前进到距镜子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镜子4米远处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 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背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B.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C.迎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 D.无论迎着、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都是积水 * 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A.β1=β、γ1=γB.β1<β、γ1>γC.β1<β、γ1<γD.β1>β、γ1>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精讲精练第十三讲 物态变化

第十三讲物态变化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即要让固体熔化则可以把固体加热,而要让液体凝固则可以把液体冷却。 2.根据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不同特点,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的固体,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右图的几种固体的熔化图像中,甲和丙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故为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为非晶体。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类型。 (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 ②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 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④液体的本身性质,如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质量的酒精要比水蒸发快得多。 ⑤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降低气压可加快蒸发。 液体蒸发时会从自身和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所以蒸发有制冷的效果。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沸点的高低还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4)水的沸腾图像的特点:沸腾前,水温一直升高,开始沸腾后,水温不再升高。在水沸腾前会出现从下往上越来越小的气泡,而在水沸腾后则会出现从下往上越来越大的气泡。 2.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液化时气体会放出热量。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时固体会吸收热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可以变干,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会变小,电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等,都是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结果,属于升华现象。 2.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时气体会放出热量。自然界中“霜”的形成,冬天窗玻璃内表面结的“窗花”等,都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结果,属于凝华现象。 四、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1.云:空气里总是含有水蒸气的,当含有许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积聚而形成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 班级姓名 [知识准备]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光传播到物体表面是否也能反射呢 2、如图;AO是,OB是, 点O是,ON是, ∠AON是,∠BON是, ∠AON与∠BON的关系是。 3、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产生的反射是。 4.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一叶蔽目B.镜花水月C.立竿见影D.凿壁偷光 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7、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角,当入射角增大5°,则()A.反射角为65°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 C.反射角为35°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 8、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公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光在鲜花表面() A.产生镜面反射B.产生漫反射C.被吸收D.产生色散现象 9、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10、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B.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 C.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D.不是平行光射向镜面,就不遵循反射定律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 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 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 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光电屏 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表示液面高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2、完成下面(a)、(b)的光路图。 图 图(a) 图(b) (第12题图)(第13题图)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提高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提高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 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B. 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C. 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D. 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2.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 C. 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A.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 保持身体的平衡 C. 减少噪音 D. 防止呕吐 4.小华在“打呵欠”时,听不清或听不到老师正在讲课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B. 听小骨的振动 C. 鼓膜的振动 D. 听觉神经传导声音信息 5.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A. 逐渐变长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短 D. 先变长,后变短 6.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 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 8.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A. 是等大实像 B. 是放大虚像 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 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 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第8题图第9题图 10.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 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 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 C 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D 植物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2.下列各项中,属于器官的是…………………………………………………………()A 心脏 B 血液 C 神经元 D 软骨 3.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特征…………………………………………………………( ) A 新陈代谢 B 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C 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能量 D 能运动 4.洞穴中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则它哪种器官有可能退化…………………………()A 触觉器官 B 嗅觉器官 C 视觉器官 D 鳍 5.植物的叶一般都是绿色的,但有些植物的叶不是这样,如红枫的也呈红色、橙黄色或黄绿色,但我们仍说它是植物,这是由于………………………………………………()A 不能动 B 能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养料 C 没有呼吸作用 D 能生长 6.下列特征不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是…………………………………………………()A 胎生、哺乳 B 体表被毛 C 体温恒定 D 牙齿分化 7.具有外骨骼的动物是…………………………………………………………………()A 蜗牛和田螺 B 龟和扬子鳄 C 河蟹和对虾 D 甲鱼和蛇 8.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 水生还是陆生 B 有无脊椎骨 C 有无翅膀 D 体型的大小 9.草履虫、蚯蚓、海星、水母分别属于………………………………………………() A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 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腔肠动物 C 原生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 D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0.利用冰箱保存食物的方法属于……………………………………………………()A 真空保存法 B 干藏法 C 加热法 D 冷藏法 11.下列动物中属于体温恒定、卵生、体内受精的是………………………………()A 青蛙 B 蛇 C 兔 D 家鸽 12.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 A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B 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C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点越多 13.下列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是………………………………………………………()A 酵母菌 B 细菌 C 霉菌 D 香菇 14.某同学把玉米、柳树、杉树分为一类,把水绵、地钱、蕨类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A 有根或无根 B 有种子和或无种子

七年级科学光的反射及折射、透镜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光 上课日期:2014年11月30日 学员姓名: 王麒麟 授课教师: 冯娟 一、教学目标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特点;光学作图(包括光的反射图,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凸透镜、 凹透镜的几条特殊光路图) 二、知识要点 (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反射作用: 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5、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二)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凹面镜 凸面镜 α α γ γ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 可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 7。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水的练习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