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2011年4月

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

一、社区服务概述

(一)背景

中国社区服务是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由中央政府倡导和推动、以社区为行动场域的社会发展运动,其核心目标却都是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与国外先进地区相比,我国社区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社区越来越依赖,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二)概念界定

1、社区:

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llunies,1855-1936),他在《社区和社会》一书中用“社区”和“社会”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而社会则是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成,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靠分工和契约连接的,重理性而不讲人情,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从社区向社会过渡。他是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来理解和使用了社区这一概念,专指具有共同性或认同感的社会关系。

较具体的社区定义,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帕克(R. E. Park,1864—1944) 提出来的。他于1936年在((城市社会学》中指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他强调区域和人群的聚集。帕克指出,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1)它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2)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3)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

中文“社区”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以费孝通为首的一些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在翻译帕克的“Community is not society”时,将社区概念引进我国,当时的定义为“社区是具体的,是一个地区上形成的群体”。从此,这个概念被一直延用,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2000年,民政部对社区下了具体定义,即“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它既强调了以居住区为基础并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社会共同体的一面,又强调了行政上可操作的一面。

2、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1884年的C.S.A.巴涅特在伦敦东区建立了第一座社区睦邻中心—汤因比馆,标志着社区服务的产生。以后类似的社区服务机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相继建立起来。但是社区服务这个概念在西方国家用的不多,他们一般用“社区照顾”、“社区福利服务”等概念。

民政部给社区服务的定位是:“以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为依托,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的实行自负盈亏管理的社区型社会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网络。”

国际通行的社区服务一般由福利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化的私人服务三部分组成。其中,福利服务的内涵一般是指以服务形态提供的社会福利;社会公共服务一般是指依托社会公共设施或公共部门、公共资源的服务;社会化的私人服务,又称具有社会导向的公民个人服务,是指为满足公民个人带有普遍性需求的、且

可能以社会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例如儿童照顾、心理治疗、职业咨询、家务服务、身心保健等。

(三)社区服务的理论分析

1、中国社区服务是在以社会发展为背景的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生活提出的一种客观需要。

2、中国社区服务兼有“福利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双重任务。既有政府的行政行为,又有居民的自助和互助特点。从“福利服务”方面来看,应注重它的社会保障功能,从“方便人民生活”来看,应强调它的社会服务性。它具有复合功能的作用。

3、社区服务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社区服务的核心内容是福利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在于提供市场和商业性服务所不能提供或不愿提供的服务,体现的是国家与社会对居民的福利性、公益性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性服务。

(四)社区服务的功能

1、政治功能

我国的社区服务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其首要的任务和功能就是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辅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开展社区服务,可以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把具体社会管理工作交给社区承接,以改善政府管理模式,使政府专注于对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同时在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便于政府通过社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加全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整个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社会功能

社区服务能从商业化服务难以达到的方面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方便居民生活。社区服务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社会的参与,发挥各种积极的力量,同时解决了居民的生活困难,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通过互助、志愿等形式弘扬传统美德,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3、经济功能

社区服务以其最广大的范围、众多的服务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创造了一定的产值,同时也大力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解决大量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是发展繁荣城市经济、扩大城市就业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服务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社区服务的实践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在原民政部部长崔乃夫的倡导和政策指引下逐步开展起来的。社区服务作为政策概念的提出、发展和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89年。

在1983年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前后,民政部门开始酝酿城市社会福利工作的改革,提出了国家和社会力量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思路。1984年召开的漳州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指导思想,要使社会福利事业从单一的、封闭的国家包办的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的体制,要面向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举办各种社会福

利事业。1985年,民政部总结推广了上海市民政局创造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一条龙”的福利服务网络化经验,使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开始走向社会,走向基层。1986年,在沙洲会议上,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提出了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任务,确立了城市民政社会保障工作以“双福加服务(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企业加社区服务)”为重点。从此,在全国掀起了社区服务理论探讨和试点实践的热潮。1987年8月,在民政部于大连市召开的民政工作现场座谈会上,崔乃夫将社区服务界定为:“在政府的倡导下,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互助性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同年9月,在民政部于武汉召开的全国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崔乃夫对社区服务的性质、目的与功能作了进一步定位,即“在社区内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它的目的就在于调解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服务的两次界定,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多数学者将民政部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视为我国社区服务进入实质性起步阶段的标志。

(二)推广阶段:1989年至1993年。

1989年9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和交流了武汉会议以来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提出了在全国普遍开展社区服务的要求。此后,各地加快了社区服务工作步伐。同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第四条规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这表明社区服务概念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定。1991年11月,民政部召开了全国社区服务工作研讨会,针对社区服务中出现的偏离福利性宗旨问题,会议就社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地位和作用、组织和管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明确了社区服务的福利性质,其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以及便民利民服务等。199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提出了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三)全面发展阶段:1993年至2000年。

这一阶段有关社区服务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就是1993年8月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4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这是社区服务发展中第一份政策性文件。文件指出,“社区服务业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居委会和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业”;认为社区服务业由社区福利服务业、便民利民服务业和职工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业组成;强调“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业作为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密切相关的行业纳入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要按照“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的社区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到20世纪末,“社区服务业产值每年要以13.6%的速度增长”。文件颁布后,各地社区服务迅猛发展,而前一阶段已经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再度凸现出来。1994年底,民政部在上海召开全国社区服务经验交流会,重申社区服务的福利宗旨和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同时对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社区服务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项事业,又是一种产业。作为事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性社会服务;作为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第三产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福利属性上,”并强调要提高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程度和经济效益。

(四)拓展深化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服务确定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并确立了社区服务实行“四个面向”的方针。同时提出,社区服务要坚持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和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06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阐明了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其中主要任务是:“通过努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文件突出了发展和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并使用了“社区公共服务”概念。对于争议较大的在社区开展的商业性服务,文件的提法是,“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区营利性商业服务要积极引导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此外,文件还将社区服务与“发展第三产业”相结合,规定为“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经验

自1986年民政部倡导社区服务以来,社区服务己从最初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办和职工福利向社会开放,向社会生活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和延伸,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1、社区服务网点和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城区852个,街道6152个,社区79947个。各城区、街道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各居民委员会大都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形成了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我国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479个,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9.5万个,便民利民网点66.5万个。初步形成了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纽带,广泛联系各类社区服务企业、服务人员的社区服务网络。

2、社区服务形式和内容日趋多样和丰富

目前,社区已从起步阶段的单项服务拓展为系列化服务,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已基本覆盖了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内容已由早期的10多项发展到现在的200多项,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服务项目普遍展开。全国许多地方在街道层面开展“一站式”服务,一些地方在社区配备了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卫生保洁、社会治安等协管员,许多城市社区还建立了阳光超市、慈善超市、扶贫超市等扶贫帮困载体,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社区服务,一些地方的城区和街道普遍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并与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站实现联网,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3、社区服务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社区服务队伍是社区服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己初步形成了一支由专兼职服务人员和广大志愿者组成的宏大社区服务大军。社区服务队伍原则上由两个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社区服务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如政府有关部门中从事社区服务的管理人员,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从事社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等。社区建设初期,直接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主要是家庭妇女、下岗失业人员、有劳动能力的残

疾人等,随着社区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央和地方越来越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中央采取措施,开辟多种渠道,努力为大学生锻炼成长提供平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社区锻炼、就业,社区工作者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逐年提高。而社区服务人员也实行“聘任制”,凡进必考,从源头上保证了社区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二是社区者愿者服务队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是开展社区公益性、福利性社区服务的骨干力量。主要开展社区公益性服务、居民互助服务、突击应急服务及技术专长或专项的志愿服务。截至2007年12月底,我国有社区志愿者组织27万余个,比2006年增加了3倍多,社区志愿者2000多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200多万人,其中注册社区志愿者567万人。

4、社区服务工作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可

社区服务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推进社区服务的工作中,各社区普遍开展了便民利民服务、治安综合治理、美化环境、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以及各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尤其是着手解决一些群众巫需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使社区凝聚力得到加强,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三、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社区组织职能有待明确,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社区服务在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之后,在其职能上仍有待明确,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社区服务的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组织行政色彩浓厚。在这种机制下,社区组织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强化自身的行政角色,几乎成为上级行政部门的附属组织,自身特色探讨不够,而其最应注重的服务职能反倒没有被放在突出位置,对社区居民自身密切相关的服务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与社区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的性质不相适应,导致社区服务组织重管理、轻服务,使社区的居民缺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甚至游离于社区活动之外。

在社区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社区服务也开始吸引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参与提供,这些社会组织为社区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伴随而来的是这些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化倾向,甚至把社区服务当作完全营利性行业对待。许多社区服务组织看到有利可图,为了解决资金来源和自身的福利问题,在盈利性服务中分得一杯羹,也都热衷于办赢利性的产业,有的甚至以牺牲社区服务的福利性和公益性为代价来发展赢利性的产业,当然这与我国政府在社区服务中投入的资金不足有很大关系。国家资助社区服务的经费远不能满足开展社区服务的需要。我国政府目前在社区服务资金中的投入最多占30%左右,而发达国家,政府的投入一般占50%以上。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二)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理想,专业化水平偏低

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当前的从业人员的结构来看,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社区从事服务的人员中仅有小部分的人员接受过医疗卫生、精神康复、护理等的教育或培训;在街道、居民委两级社区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中,很多是由再就业下岗工人、农民工和退休人员组成,他们中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的社会服务教育和培训,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社会评价普遍较低,进而不相信也不太愿意接受社区服务人员的服务或管理,使社区服务的职能大打折扣。这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型人才缺乏的现状严重阻碍着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

(三)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各种需求不断

增加,项目也越来越多,如对家政服务、社区安保、法律援助、医疗保健、家庭和青少年教育等需求强烈,同时居民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所提供的城市社区服务大都集中在主要以体力劳动和经验性服务为主的项目上,而这些服务项目中的一些内容要么并不是社区居民急需的,要么是形式化的,居民的满意度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的服务要求。因此,当前城市社区所能提供给居民的服务与居民不断增长的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间存在较大矛盾。

(四)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参与热情不高

由于城市社区服务管理职能不够清晰,本身的行政化色彩,服务职能淡化,福利性质和公益性不强,从而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参与度不高。即使参与的人员构成中,大部分是下岗待业人员、退休人员或中小学生。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各种社区服务组织6.6万个,志愿者377.2万人。这相对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参与率比较而言,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即使这样一个参与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名无实,应个名了事,以备上级检查。而参与程度不高说明城市社区居民对此种服务活动的支持程度有限。这将制约城市社区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西方国家社区服务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社区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不能直接为我所用,但是仍然可以进行有益参考。

(一)英国、美国社区服务的做法和经验

1、英国的社区照顾及其特色

所谓的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就是能提供正确的干预和支持,使人民能够获得最大的独立性,支配自己的生活。社区照顾最早是由教会照顾无依无靠的穷人,随着英国福利立法,社区照顾成为居民一项重要的福利内容,主要是用于帮助那些无收入和低收入者。

英国的社区照顾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服务工作的一个范例,它作为一种运动起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最初是针对“住院式照顾”提出来的。社区照顾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亦即不使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照顾服务。

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主要有:(1)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和学龄前儿童服务项目,工作人员大都是政府雇员,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及社会捐赠,基本上属于无偿服务。(2)开办社区老年公寓。这是政府为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设施。其收费标准大体相当于政府发给每个老人的养老金。(3)家庭照顾。这是政府为使老人留在社区、留在家庭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具体表现为由家庭成员进行照顾,但政府发给适当的津贴。)设立短期护理机构—暂托处。主要是为了解决因家庭有事外出或离家度假而得不到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的问题。暂托处的照顾服务可以是几小时,也可以是几天或两个星期。(5)上门服务。这是对居住在自己家里,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的一项服务。服务项目包括上门送餐或做饭、洗衣、洗澡、理发、打扫卫生、购物、陪同上医院,等等。

(6)开办社区老人院,集中收养生活不能自理又无家庭照顾的老年人。英国开展社区照顾的经验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香港地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2、美国的社区服务及其经验

美国的社区服务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由政府提供的水、电、煤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服务以及绿化、保洁、照明等维护方面的服务。这部分涉及的都是市民最基本的需要,主要由政府出资委托或承包给各专业公司。其服务从组织到方法都很全面具体。如规定什么样的维修必须当天解决,什么样的维护必须三天到一周内解决。各专业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居民的要求通常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体现了政府为居民服务的宗旨。社区经理领导的社区服务顾问团就是由政府专业职能部门指派的代表组成的。即使问题涉及多家单位,也比较容易相互协调,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居民就可以指控他们失职,严重时还要追究法律责任。为了避免被公司追究责任而丢掉“饭碗”,很少有人会掉以轻心。

美国大多数社区都有处理邻里关系办公室,负责处理社区内部的邻里纠纷。如邻居们发现某住户在房外私搭乱建或房屋外观陈旧未能及时粉刷,或随意晾晒衣物有碍观瞻,就会告知社区主任,主任会好言劝说住户,让他在限定时间内改正,如超过限定时间,经理会通知有关部门强制执行,并给予处罚。在这方面居民都有强烈的社区意识,既出于维护社区整洁的需要,也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如果社区环境脏乱,绿地遭到破坏,房价就会下跌,受损的是居民自己。因此大家都要干预那些有损社区形象的行为,这是美国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形成良好的社区参与意识和习惯的深层原因。

社区服务的另一部分就是社区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社会志愿者服务,另一部分是在校中学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志愿者包括:想利用自己知识技能为社区需要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想继续有所作为的退休人员、关心城市问题的普通市民、希望有所变化的家庭、有经验的政府官员、志愿在某些特别场所表演的艺术家、想学习新的技艺和建立新的关系的人们,还有其他一些想把城市建设得更好的人。在校中学生、大学生的社区服务主要目的是获取社会实践经验和学习一些基本技能,有些学校使这种社会实践带有强制性,不达到规定时数不允许毕业。

美国的社区服务还十分的重视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作用,也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美国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Commun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就是这样的组织,有的叫做“邻里发展组织”(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它是由居民自治,领导成员由有威望、有影响的居民组成,它帮助处理最困难的社会问题,争取政府、公司、银行、宗教界、慈善机关的支持和合作,帮助发展社区经济,促进劳动就业,振兴衰败的社区,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服务,它起到政府和营利组织所起不到的作用。(二)西方国家社区服务的经验对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的启示

1、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

发达国家早期的社区发展带有较强的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在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中作用的日益提升,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发展。尽管政府将大量具体事务交给非营利组织和社区承担,并鼓励企业参与,但政府在规划指导、法律环境、项目组织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由联邦家庭与社区发展部组织实施“强化家庭和社区战略”,项目前四年投入2. 2亿澳元,其中包括对儿童的照料,让儿童和青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实现社区现有资源的增值,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等。政府部门除设立项目、安排资金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价、指导和监管。

2、重视对社区发展的资金投入

国外社区治理经费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由政府拨款。也就是

社区内部的公共设施的日常经费由政府提供,在少数国家很多社区服务都是政府资助经费,居民无偿获得服务。二是来源于个人和组织捐款。在美国,社区服务每年约有5千亿美元收入,其中70%左右是政府财政投入,30%左右是通过服务和社会捐赠取得。在加拿大,政府拨款占60%左右,捐助占11%,服务收费占29%。

政府的资金支持,一部分采取常规性拨款,由非营利组织按政府的法规和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此外政府还提供各种专项资助,安排一些特定的项目,交给有关组织实施竞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也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投入,交由社区管理实施。美国设立了CDBG (Community Development Block Grant)专项投资,支持城市范围内的社区发展,其主要目标包括改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生活,贫民区或旧社区改造,满足社区居民其他需求三个方面。自1974年设立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在CDBG项目下投入的社区发展资金己经到了1200亿美元,其中2008年CDBG项目的联邦预算为40亿美元。

3、与非营利组织(NPO)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目前国际上,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建立伙伴关系,政府依赖民间组织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普遍通行的做法。近一、二十年来北美及西欧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类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其参与人数之多,作用领域之广,引起了世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最初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后来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社会服务组织的行列。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的性质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由于它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相对于市场和政府,有的学者也把它称作社会经济或第三部门。在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普遍产生和蓬勃发展,使美国政府的管理模式逐步走向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境界,政府的职能是宏观管理,非营利组织是具体的组织者和运作者,两者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从其产生到发展,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它伴随着社区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非营利组织通过其功能的发挥,又推进了社区建设对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对沟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关系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重视并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

在国外,社区志愿者服务广泛开展,形成风气,并且也旨在改善社会风气,为失业者再就业提供培训和锻炼,使志愿者服务成为失业者再就业的训练场地。一是将志愿服务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社会上的任何人员,包括退休者和在职人士,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正常人和残疾人都可以成为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志愿服务会给整个社区、社会、志愿者本人带来好处。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不仅对他们的就业有利,而且使他们终身受益。据美国新闻处报道,在美国,许多地方开始实行学生做社区服务工作的政策,他们认为这种政策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念。芝加哥市政府要求1999年后入学的高中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够累计6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工作,否则不颁发毕业证书。二是重视对社区志愿者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帮助志愿者识别已有的相关经验和技术;帮助他们识别合适的角色和任务;给予他们要完成的任务以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三是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法制化轨道。在新加坡,志愿服务机构为法定机构,法律确认其地位。菲律宾法律规定,各级立法机构至少必须有一名负责青年事务的议员(称青年议员),有效地保证了青年志愿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国青年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从宏观上看是长期的,从微观上看对青年参加志愿服务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定,多随

活动内容而定。这种时间上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青年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树立,以至一些文化程度高的青年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五、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居民的文化素质、民主素质、文明程度相对较低,没有政府的主导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自助互助的社区服务。无组织的社区居民不可能自发地搞好社区服务,在社会中介组织还没有培育起来的时候,政府的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还要加强。当然,社区建设的将来发展目标是要向“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过渡,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倡导和政府引导方向过渡。但是,就目前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研究的实际来讲,社区服务的进步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培育、扶持。要达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扶持、培育社区服务业中的作用,先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让其在社区服务中发挥作用,只有社会中介组织的健全,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职能才能逐步弱化,居民只有先被组织,才能达到自组织,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强化社区服务基础建设

社区服务的基础建设,既包括资金、设施、设备、场地等硬件建设,又包括人员配备、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而目前限制我国社区服务基础建设的瓶颈便是资金不足。因此,多渠道筹集资金、强化社区服务基础建设是整个社区服务工作的前提和物质保障。

(三)营造全社会浓厚的社区意识

社区是社区居民的社区,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而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区成员必须具有社区意识,即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关心、认同、归属、依赖等心理感觉和价值取向,体现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情感依赖和价值认同。只有社区成员具备了强烈的社区意识,才可能积极关心、并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去,从而使各自参与社区活动的实践成为自觉的理性行为。从而涌现出大批在社区工作的志愿者,主动承担作为社区居民的权利和义务,社区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现代人的理想家园。因此,社区居民社区意识的培养是社区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推动社区服务的产业化

社区服务产业化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就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社区服务效益的实现,促进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从具体经济领域的隐退,促使社区服务自身也要适应市场经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谋求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发展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区服务有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上规模、上档次,使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形成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薛新弟.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08.

[2]付望舒.我国社区服务发展研究—以泰安市泰山区为例[D],山东大学,2009.

[3]冯桂平.社区服务功能及实现的理论综述[J],学理论,2010.

[4] 周五一.社区服务定位的研究状况述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5).

[5]王建生.论城市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

[6]于显洋.社区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

珠海城市发展的总目标

珠海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珠海城市发展的总目标在本规划期内,把珠海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经济特区;成为有较强辐射力和吸引力、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集聚力强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基地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成为亚热带海滨花园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滨海风景旅游胜地。 城市性质:珠海是国家的经济特区,珠江口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亚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胜地。 城市职能:珠海未来的主要城市职能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9个方面: 第一类,具有良好的现状发展基础,今后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的城市职能 1、国家的综合性经济特区 将按照“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的政策走向,继续为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进行探索和试验,并发挥示范作用;加快与港、澳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港、澳、深、珠的区域化合作中承担起更高层次和更丰富的区域职能。 2、具有国际影响,以休闲康体度假、海洋海岛生态旅游、会议会展为特色的旅游产业 继续发展和完善城市型和郊野型的休闲度假旅游,在保护海洋、海岛自然生态的同时,适度开发有特色的海洋旅游;利用现有环境与设施的优势,吸纳一定范围内组织或群体来珠海举办国内或国际会议,承办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展示与展览活动。毗邻港澳环境良好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可能吸引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主题公园项目落户珠海;有可能与澳门、香港旅游业形成互补互助的一体化旅游市场。 3、高附加值、无(轻)污染化的加工业 在一定时期内,加工业会继续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并作为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但由于成本优势的弱化,加工业存在衰退的可能;加工业的发展要由劳动密集型转向高附加值型,并坚持无(轻)污染化。 第二类,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前景良好,今后需要大力促进发展的新的城市职能: 4、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优良的生态环境、居住生活质量和地理条件,已初步具备跨国公司在珠海设立研究与开发(R& D)机构的条件;与港、澳直接的经济联系有助于借助境外和国际市场与资金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越的空港和广褒的海域是发展航空航天和海洋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5、高等教育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已经形成,全国各着名高校在珠海筹划建立校区或研究基地。 6、以会议商务、大型展览、竞技体育为特色的新兴服务产业 航空航天博览会和一级方程式汽车赛将使珠海的新兴服务产业具有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影响;海洋、海岛、岸线资源和空港条件可用于发展航海博览会,海上与空中竞技体育;优良的自然和建筑环境,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和特区地位有助于会议商务、展览、贸易洽淡等新兴服务产业发展。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许...(1)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绪论 我国城市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由大多数从事非农业劳动的人口组成的,具有特定生活方式和成员归属感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1986年国家民政部首次引入“社区”概念,提出在城市中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之后的二十几年里,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社区服务硬件不断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日益提高;社区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不能够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针对这个问题我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治理。 —、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社区居民对城市社区缺乏认同感 社区居民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缺少认同,既不了解社区情况,也不关心社区公共事务,更别提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部门居民对社区的了解仅仅是办低保、开证明时有个社区居委会。而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长期以来主要以行政化方法提供管理与服务。社区居民缺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渠道,参与意识薄弱,很难对社区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

2 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其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同时也不 可忽略社区专业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主体主要还是社区居民委员会,而且提供的也仅仅是一些简单活需求基本上无法满足。 (三)社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社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高低。我国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社会工作的专门培训, 也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工作方法也比较单一 ﹙四)的行政上的服务,例如开证明、开准生证、办理低保等,而对于居民日常的文化生)社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虽然这些年,我国加强了社区方面的立法工作,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在实践中,社区管理活动仍旧主要依靠行政命令, 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从社区居委会的建立到社区每一项工作的进行无不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导,难觅法律法规发挥作用的踪影。法律法规的内容常常成为居委会墙上挂的文字和图表,或者是压在抽屉里的文件。而且,社区管理工作经常要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工作配合或衔接, 却常常职责划分不清。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五)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旧经济体制下,城市基层社区的组织构架由相互联系的区、街、居三级组织构成。其中区政府是我国城市的基层政权机关,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是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种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组织体制是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建设的一大创举。然而,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不科学性。 (六)社区管理制度不规范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基本标准 一、基本功能 1、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进行社区诊断,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的建议及规划,对社区爱国卫生工作予以技术指导。 2、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以及高危人群监测和规范管理工作。 3、负责辖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4、运用适宜的中西医及技术,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5、提供急救服务。 6、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 7、提供会诊、转诊服务。 8、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9、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 10、提供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 11、服务康复服务。 12、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13、开展计划生育咨询、宣传,并提供适宜技术服务。 14、提供个人与家庭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15、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与上报。 16、在社区建设中,协助社区管理部门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共同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17、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社区居民需求,提供其他适宜的基层卫生服务。 二、基本设施 1、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应少于400m2,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阻碍设计要求。设有开展全科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信息资料等工作的专门场所。 2、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要求,社区资源等可设置适宜种类与数量的床位,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m2。提倡设立观察床、康复病床、老年护理床、临终关怀床等。 3、具备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医疗、康复等工作的基本设备,以及必要的通讯、信息、交通设备。 至少拥有下列设备:接种器材、妇女健康检查器械、儿童体格测量用具、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康复器械、抢救床、氧气瓶、氧气袋、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气管插管、针灸器具、B超、心电图机、X光机、化验三大常规必备器材、药品柜、无菌柜、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床单元设备、出诊设备、资料柜、电冰箱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电话、BP 机、电脑及打印机等设备。 4、至少配备用药品和18类急救药品,每类急救药品至少配备1种。 急救药品类别目录见附件部分。 三、科室设置 1、预防保健科:设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健康教育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室等。 2、全科医疗科:设急诊室、全科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康复等。 3、药房、化验室、X光室、信息资料室等。 4、其他科室可根据需要适当设置。

对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 社区服务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社区服务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时期,社区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人口老龄化、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使拓展社区服务发展成为必然。文章对社区服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探讨了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关键词社区服务;发展现状;趋势

Abstract The community service is the outcome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a new kind of the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rk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cess. At present, our nation is in the transitional slage, and the community service has lar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the imp 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and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 and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the community service;the service sector;tendency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_现状及存在问题 前言 社区卫生服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对世界卫生状况和有关社会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后提出的一个预示全球卫生服务发展方向的全新概念。国内外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最佳方式,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优质、价廉、连续、综合的卫生服务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将为在我国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保健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组织环境;而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又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的关键。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促进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促进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卫生服务体系的根本途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意义 1.1社区的概念 “社区”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20世纪30年代以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学生,率先将Community译为中文的“社区”,其给社区下的定义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体)聚居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此后,这个译名在中国社会学界被一直沿用下来,逐步成为了社会

学的一个专业概念。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微观“社会”),包含了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其构成的要素有以下五个:第一、有聚居的一群人;第二、有一定的地域;第三、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第四、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第五、为谋求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在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是指街道;农村社区一般指乡镇。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及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是指无性别、无疾病差别的向社区人群提供连续、综合和协调的第一级接触卫生服务。卫生部等十部委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在提供第一级接触的服务项目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地位,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战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 变,带动和促进医疗保险制度,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其不仅是满足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最方便、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获得基本健康保障,实现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公平

什么是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 其实早在18世纪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科学这一名词就在遥远的西方出现,并且研究。社会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它不同于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从社会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活动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在19世纪末从国外逐步引入中国。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社会学的传入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需要,又在中国重大的社会变革中形成与发展。中国学者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将国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为创建“中国的社会学”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社会学重视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但更侧重于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实地研究和社会调查。 而在社会学中产生了很多的分支,而社区就是其中的一小个部分,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 一、什么是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在政府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开展互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在50年代,街道、居民委员会开展了照顾老人、孤儿、残疾人和贫困户,挽救失足青少年等社会工作,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1987年以后,普遍开展了适应公共福利社会化要求的社区服务,建立了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市、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社区服务领导委员会;县镇、街道成立了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直接推动居民组织及有关单位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而社区服务工作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福利性便民利民服务,是一种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社会服务。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衡量社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的价值。我国城市目前仍然处在“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过渡阶段,因而社区服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格局,都具有过渡期的特征,这就造成了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社区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我们应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推动社区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 社区的基本含义是一定地域内有归属感的人们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也可以说,就是一定区域内的初级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社区概念,正式创立了社区理论。此后,社区成为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社区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推动社区发展运动,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推行社区发展中也受益匪浅。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的价值。但由于我国城市目前仍然处在“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过渡阶段,因而无论是社区服务的理论体系还是实践格局,都具有过渡期的特征。也正是这种过渡期的

特征,造成了一些事关全局发展的问题。高度重视和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区服务事业。 一、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历史回顾 (一)恢复和启动期 1987年7月,民政部在大连市召开的民政工作现场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了开展社区服务的设想,并指出社区服务就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互助性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同年9月,民政部又在湖北省武汉市主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再次就社区服务的性质、目的与功能作了定位,即“在社区内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它的目的就在于调解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以后,民政部还举办了两期社区服务专题培训班。在民政部的倡导下,新时期大陆的社区服务开始恢复和启动。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社区服务作为深化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的重大措施来实施,作为推动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来建设。到1992年,全国已有70%的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民政部对社区服务的内容及功能的认识有着明显的缺陷。例如,大连会议将社区服务定位于“社区内成员开展互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而事实上互助性服务仅仅是整个社区服务很小的一个部分。又如,武汉会议将“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并列为社区服务的内容,容易造成将社会服务视为异于社会福利性服务的误解,

我国目前社区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愿望

我国目前社区服务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随着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单位制”已经被打破,社会保障的载体则从单位过渡到了一个个微型的社区。近15年来,经过民政部的大力倡导,以及各地方的积极实践,“社区服务”已被证明为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保障方式。 在我国,“社区服务”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适应了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需要,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安置下岗职工、稳定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我国社区服务所取得的成果 1 、许多社区已经从起步阶段的提供单项服务扩展成了最近几年的提供系列化服务。从服务对象看,有老年人服务、小学生服务、优抚对象服务、残疾人服务等;从服务的内容看,有精神卫生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家政服务、生活救济服务等;从服务形式上看,有邻里互助、协同包户服务、热线电话服务等。 2、兴建了一大批社区服务网点和社区服务设施。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在城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面分别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各种专项的社区服务设施。 3、社区服务队伍的来源不断丰富,数量不断增多,专业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社区服务大军。据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现有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已达到357..8万,社区志愿者组织约75000个,社区人数更是达到了1600多万人。 4、我国在社区服务建设中,已经探索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之路。十多年来,社区服务资金并不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强调社区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而是强调面向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和面向全体居民的便利便民服务相结合,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和辖区提供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 二、我国社区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1、对社区服务的理解肤浅,以至于观念滞后。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只认为居委会只是“收户口本,抓计划生育,管卫生治安”的工具,因此,参与度不高,整体合力不强。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民政部门同志受旧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对社区服务认识的滞后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思想滞后造成了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力度不大,政策措施等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社区服务体制不全,缺乏整体的规划性。从社区服务的实践来看,各地政府十分重视,各种服务也开展得比较顺利,不过仍有不少地方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还缺乏宏观的把握,尚未将社区服务完全纳入到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3、社区服务的经费不足。我国社区的经费是由政府资助、居委会自筹,当地社会福利募捐自留福利基金和社区服务的有偿服务收入。当从实践情况来看,中央和地方对社区服务的收入微乎其微,政府对福利保障和福利服务的资源分配不足。 4、社区资源整合不利。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实行,社区内单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资源,主要用于自己单位内部使用。虽然随着管理体制的转移,一部分资源和职能已经归属社会,但是长期形成的思维惯性决定这种归属是一种不完全的归属。

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面对各类弱势人群是指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种种生活困难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等等。优抚对象包括现役军人、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等弱势人群和优抚,要么丧失了劳动能力,或不具备劳动能、生活能力、要么因下岗、失业等问题存在着严重的生活困难,要么曾经是或现在是共和国的卫士及其家属,这些人最有资格或最需要接受社区的帮助。把他们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为他们提供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最基本内容和最基本任务,集中体现了社区服务的福利性本质。具体地说,主要包括:(1)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之所以成为社区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不仅是因为我国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国际上约定俗成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的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城市居民总人数的10%,即为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已明显超过了城市居民总数的10%,有些社区高达15%以上,显然进入了老龄化时代。(2)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残疾人是指生理功能、肢体结构、心理状态的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不能发挥正常作用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等类型。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是世界各国社区服务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体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3)为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就医和日常生活困难,经常开展军民联谊活动,等等。(4)为少年儿童提供社区服务。兴建和发展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祺我福利设施,如托儿所、幼儿园、少儿活动中心(室),开展寒暑假少儿服务活动,根据客观需要发展“小学生饭桌”和“接送孩子”等服务项目。(5)为贫困者提供福利服务。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我国城市出现了一个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贫困者阶层。保障这个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是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一是要通过社区组织的努力包括发展社区服务业,帮助他们达到再就业的目的;二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建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要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等等,确保贫困者和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2、面向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事业不同,中国城市的社区服务兼有“福利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双重任务,发挥着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双重功能。如果说面向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的社区服务,主要体现了它的福利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的话,那么,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社区服务则是它的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从产生、发展的过程来看,面向普通居民群从的便民生活服务之所以成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源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社区服务刚刚起步时的198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所占的比后重是21%,而世界上高收入国家平均高达55%,中等收入国家亦平均达32%。3、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的“后勤”服务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后勤”服务是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1)由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延续下来的企事业单位和曾经承担着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多方面社会服务的功能,亦即存在着相当普遍、相当严重的“企业办社区”、“单位办社会”问题。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下降,“后勤”机构庞大或经济负担过重,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现代化对各类组织专业化、高效率的客观要求。(2)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新型企业,大都没有设立庞杂的“后勤”服务机构,但却同样需要社区组织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3)从社区服务主体的角度来说,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提供后勤服务,有助于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有助于提高社区服务的经济效益(因为开展这类服务基本上都属于有偿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有助于密切街道、居委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的合作关系,促进社区整合。正是由于主体与客体的利益一致性,促使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后勤服务成了我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思考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战略思考 珠海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一流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片热土。今日的珠海正以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再度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一、改革开放二十年形成的基础和优势 创建经济特区以来,珠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积聚了优势和潜力: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协调蓬勃发展。1980--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25%,由1980年的2.6亿元增加到330亿元;三大产业结构由36.3:31.8:31.9调整为4.2:55.5:40.3;确立了外向型发展的经济格局,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近60亿美元,与国际市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合作交流网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达到12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60多平方公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二)形成了适宜居住和投资创业的优美生态环境。珠海从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1998年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工作生活配套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深受国内外投资者以及海外留学生青睐的生态环保城市。这是21世纪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兴建了一批能承载大产业发展的大型基础设施。在16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成珠海机场、京珠高速公路珠海段、九洲港、连接珠海--澳门的莲花大桥、横琴大桥、体育中心、珠海大桥、国际航空航展中心、国际赛车场等,珠海电厂一期工程已完工,珠海港高栏港区现已建成码头泊位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7个。这些基础设施为珠海拓展产业空间、承载大型工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实施经济产业功能区带动战略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家先后在珠海设立了面积9.8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毗邻澳门的洪湾设立了面积3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广东省把与澳门一桥(莲花大桥)相连的面积67平方公里的横琴岛和毗邻的海港高栏港区、占地面积64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同时辟为广东省的重点开发区。此外,在珠海万山群岛还设立广东首个海洋开发试验区。这些经济功能区以其独特的产业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精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 ,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的需要 , 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 , 在此条件下 , 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也随之蓬勃的发展起来。本文就针对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现状分析其对策。 关键字: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 ,社区养老社会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至 1999年 10月,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10%,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已经成为一个有其特殊需求的庞大群体。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入住要求;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年轻人在家照料老年人的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空巢家庭也在日益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这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社区加强老年人的照料服务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已日益显示出了其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社区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社区是由一定的人口、地理区域、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组成的共同体,在我国城市, 一般是以街道或居委会作为基本单位。在研究养老问题时, 社区也应包括一些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宿舍区。所谓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在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的包括物质、设施、衣食住行方便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第二,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 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第三, 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各种养老资源。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发展较快。但是, 从总体上来讲, 社区养老服务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应该引起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观念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差。

社区发展及走向

题目: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发展前景潘岐彬 摘要:目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社区服务卫生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社区卫生服务仍处于原始阶段,社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仍难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结论:必须继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 关键词:社区服务现状;社区发展;社区服务卫生体系 正文: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全社会享受基本医疗和实现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目前,从不同角度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理论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概括而言,这些文献研究的焦点问题包括: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供给方面的以及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目前学界对杜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情况看法比较统一,而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运行机制等问题仍处在探索阶段。本文试图将近年来学者们在上述问题上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期能够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社区卫生发展是健康的。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创建了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正在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归于现实,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各大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在人口众多,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宠杂的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科学规范的模式,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虽然其社会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但对发展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仍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我们既不应完全排斥,也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应科学地借鉴其有益经验,结合国情,走一条发展中国特色之路。 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并成立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任组长的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订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国务院关于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得批复 (国函[2003]48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 您省《关于上报审批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得请示》(粤府函〔2001〕17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编后得《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珠海就是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得风景旅游城市。珠海市得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得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推动科技进步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珠海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得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得全部行政区域7653平方公里得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主城区由中心城区(包括新老香洲、吉大、拱北、前山等片区)与南湾城区(包括南屏、湾仔、洪湾等片区)组成。中心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继续按照《总体规划》得要求疏散部分工业;南湾城区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 要以主城区为中心,以金湾区、斗门区为次中心,形成由“主城区——次中心——外围新城——中心镇”构成得组团型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合理得市域城镇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城市得人口与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7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3平方公里以内;

到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85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101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各种交通枢纽相互衔接得综合交通体系。要统筹规划与建设给排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得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与水得重复利用率。要充分重视城市防灾工作,加强城市重点防灾设施与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得建设,建立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风暴潮与抗震在内得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要严格按照规划提出得各类环保标准限期达标,保护好城市得水、大气与声环境,使全市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要切实保障海洋、土地及空间资源得合理开发与利用,重点加强对近海水体与市内河流等水体得保护,防止水源与海湾水体得污染。要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区得建设,保护好中华白鳍豚等珍稀濒危物种,大力植树造林,实现山体普遍绿化。 七、重视城市风貌与特色保护。城市得整体布局与建设应充分体现滨海城市得风貌特色,创造良好得城市环境。要加强对市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风景名胜资源得保护,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在城市设计与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珠海市山水相间、陆岛相望得自然条件,突出以水为中心得热带滨海城市得景观特色。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就是珠海市城市建设、发展与管理得依据,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得要求。要抓紧编制详细规划,深化必要得专业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得各项法规,强化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得意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开发区在内得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得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得实施。市级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驻珠海市各单位都要遵

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床位 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合理配置。至少设日间观察床5张;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设一定数量的以护理康复为主要功能的病床,但不得超过50张。 三、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以下科室: (一)临床科室: 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二)预防保健科室: 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 (三)医技及其他科室: 四、人员 (一)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二)至少有1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 (三)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 (四)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 (五)其他人员按需配备。 五、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二)设病床的,每设一床位至少增加30平方米建筑面积。 六、设备 (一)诊疗设备 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观片灯、体重身高计、出诊箱、治疗推车、供氧设备、电动吸引器、简易手术设备、可调式输液椅、手推式抢救车及抢救设备、脉枕、针灸器具、火罐。 (二)辅助检查设备 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尿常规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血糖仪、电冰箱、恒温箱、药品柜、中药饮片调剂设备、高压蒸汽消毒器等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 (三)预防保健设备 妇科检查床、妇科常规检查设备、身长(高)和体重测查设备、听(视)力测查工具、电冰箱、疫苗标牌、紫外线灯、冷藏包、运动治疗和功能测评类等基本康复训练和理疗设备。 (四)健康教育及其他设备 健康教育影像设备、计算机及打印设备、电话等通讯设备,健康档案、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与费用结算有关设备等。设病床的,配备与之相应的病床单元设施。 七、规章制度 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此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部分指标,作为地方标准,报卫生部核准备案后施行。由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原医院规模等情况,给予一定过渡期,逐步调整功能和规模,达到本标准要求。 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 二、床位: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病床。

2018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珠海市基本情况 珠海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01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148.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9.48万人。区位条件优越,东邻香港, 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是珠三角地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 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约190个,素有“百岛之市”之称。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和横琴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 海洋开发试验区、高栏港经济区5个经济功能区。设有拱北、九洲、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跨境工业区等国 家一类口岸8个。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依,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 十佳”的城市。人居环境一流,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大陆)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和 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人杰地灵,唐绍仪、陈芳、杨匏安、苏兆征、苏曼殊、容国 团等许多近现代名人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历史古迹丰富,

拥有距今3000年左右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以及梅溪牌 坊、唐家共乐园等。 (二)珠海市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是珠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极不 寻常的一年。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奠 基仪式并专程视察珠海,带来了党中央对珠海经济特区的亲 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港珠澳大桥开工兴建,珠海一跃成为粤 港澳区域枢纽节点。年中,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 横琴校区行使管辖权的议案,标志着横琴岛开发上升为国家 战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珠海结出最新果实。年初,国务 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新定位和建设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 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的 新布局,极大地提升了珠海在区域乃至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 位和城市价值。珠海继建立经济特区之后,又一次迎来历史 性发展机遇。 1、经济增长企稳回升。2009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 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 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以贯彻 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应对危 机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 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09年,本地生产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