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总

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一、授课学时:1学时

二、教学目的:

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2、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病理

三、重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难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面神经的解剖生理;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七、相关学科知识: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

八、教学法:启发式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课前组织和导入(3分钟)

1、自我介绍有关个人的简历;

2、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3、给学生看一个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图,让学生思考,观察该病例的特点,考虑为什么病?并且要对该

病例的特点进行点评,给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二)面神经的解剖(5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面神经核的部位。

2、支配面神经核的中枢结构。

3、面神经的径路。

4、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

5、面神经各节段损害的表现

(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病因和病理(5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定义。

2、病因:未完全明确。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3、病理: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轴索变性

(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10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年龄、性别。

2、起病方式:急性起病

3、前驱症状

4、主要症状:患侧表情肌瘫痪

5、感觉异常

6、Hunt综合征

(结合自己在临床上见过的一些病例进行讲解)

(五)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

2、鉴别诊断:(1)Guillain-Barre综合:多为双侧性,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2)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腮腺炎、肿瘤和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所致者有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

(结合自己在临床上见过的一些病例进行讲解)

(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3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急性期:

①减轻面神经水肿

②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im qd.

2.恢复期

①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②理疗、针灸;

③康复治疗;尽早进行功能训练

(七)再次展示开始讲课时介绍的病例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该病例的特点:考虑为什么病诊断依据(6分钟)(讨论式教学法)

提问、提示和启发相结合,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八)布置课后思考题(3分钟)

.1名词解释

(1):面神经麻痹

(2) Hunt综合征

2病例分析

十、参考书目:

《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病学》《实用神经病学》

十一、教学后记:

一、授课学时:2

二、教学目的:

(一)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治疗原则。

(三)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和病理。

三、重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四、难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神经解剖

七、相关学科知识:………………………………………………………………………………………….

八、教学法:启发式、讨论、互动式教学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提出以下病例导出本次课内容(2分钟)

病例:55岁女患,耳后不适5天,右眼闭合不严、口角左偏2日,无耳鸣,肢体活动正常,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查体:右侧耳后乳突区压痛,右耳听觉过敏,右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右侧额纹消失,右侧不能皱额蹙眉,右侧眼裂变大、闭合不全,闭眼时右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左侧,鼓气时右侧漏气,舌前2/3右侧味觉减退,面部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感觉正常;脑MRI未见异常。(提问:该患面瘫属于周围性还是中枢性)

(二)主要内容(25分钟)

【概念】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l palsy)又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s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病因及病理】面神经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因骨性的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激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也可作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一个体征。面神经炎的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

【临床表现】掌握(演示CAI面神经炎病人录象,同时讲授该部分内容)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

2.病初可伴有麻痹侧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的疼痛。表现一侧表情肌完全性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颊肌瘫痪使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特发性面神经炎多为单侧性,偶见双侧,多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

3.由于起自膝状神经节的味觉纤维走行于面神经管内,继而与面神经分离,形成鼓索神经,后加入舌神经,支配舌前2/3的味觉(面神经径路见下图)。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的病变,即可出现同侧舌前

2/3味觉丧失;如在发出镫骨肌支以上受损时,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和听觉过敏;病变在膝状神经节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尚有患侧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Hunt综合征。

提问:课前病例患者面神经受累部位应该在什么部位…

…答:膝状神经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Guillain-Barre综合征可有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并伴有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并发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以及腮腺炎、肿瘤、下颌化脓性淋巴结炎等所致者多有原发病的特殊症状及病史。

3.颅后窝的肿瘤或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多起病较慢,且有原发病及其他脑神经受损表现。

【治疗】

1.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目前多主张急性期尽早使用一个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7~10天;或服泼尼松,初剂量为1mg/kg/d,顿服或分2次口服,连续5天,以后7~10日内逐渐减量。如系带状疱疹感染引起的Hunt综合征可口服无环鸟苷(acyclovir)5mg/kg,3次/d,连服7~10日。

2.维生素B族药物可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 500mg,均1次/d 肌肉注射。3.理疗急性期在茎乳孔附近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循环,消除神经水肿。恢复期可做碘离子透入疗法、针刺或电针治疗。

4.康复治疗只要患侧面肌能活动即应尽早开始自我功能训练,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

5.手术疗法病后2年仍未恢复者,可考虑做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或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尚难肯定,只宜在严重病例试用。严重面瘫的病人可做整容手术。

6.预防眼部合并症因不能闭眼、瞬目而角膜长期暴露易发生感染,可用眼罩、眼药水和素高捷疗眼膏加以防护。

(三)小结与作业布署(3分钟)

周围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十、参考书目:《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十一、教学后记: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要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 )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 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 3. 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行神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1~2周进行测定时,可能会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诊断标准 1. 急性起病,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2. 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面神经麻痹医学上又称为面瘫,而根据病变部位例外,大凡将 面神经麻痹分为两种: (1)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中央前回下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2)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也就是说,上下不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脸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懈,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脸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口呈斜卵形,健侧颈阔肌能收缩,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侧阔肌不能收缩。说话时,发唇音不清晰。由于颊肌的麻痹,食物贮留与颊肌与牙龈之间,以致患者必须用筷子将食物掏出。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贝尔氏征阳性。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 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及疾病有很多,通常诊断有以下几方面:(1)脑桥内面神经核性损害的最多见的病因为血管性、肿瘤及炎症,其次为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伴有外直肌麻痹者,称Moebius氏综合征)。 (2)面神经穿出脑桥后,在颅底处可由各种类型的脑膜炎、颅底骨折、基底动脉瘤及硬膜外脓肿的侵犯而发生麻痹,听神经瘤患者常伴有面神经受损,其他小脑脑桥角及颅底肿瘤(脑膜瘤、脊索瘤及转移性肿瘤等)也可损害面神经;颈静脉球肿瘤常很早侵犯面神经。 (3)在面神经管内,也可由多种病变引起面神经损害,膝状神经节的炎症,如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引起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即Ramsay hunt氏综合征),很多没有疱疹的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由于嗜神经病毒感染;在很多感染性病变(如腮腺

教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一、授课学时:1学时 二、教学目的: 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2、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病理 三、重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难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面神经的解剖生理;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七、相关学科知识: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 八、教学法:启发式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课前组织和导入(3分钟) 1、自我介绍有关个人的简历; 2、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3、给学生看一个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图,让学生思考,观察该病例的特点,考虑为什么病?并且要对该病 例的特点进行点评,给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二)面神经的解剖(5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面神经核的部位。 2、支配面神经核的中枢结构。 3、面神经的径路。 4、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 5、面神经各节段损害的表现 (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病因和病理(5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定义。 2、病因:未完全明确。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3、病理: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轴索变性 (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10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年龄、性别。 2、起病方式:急性起病 3、前驱症状

4、主要症状:患侧表情肌瘫痪 5、感觉异常 6、Hunt综合征 (结合自己在临床上见过的一些病例进行讲解) (五)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 2、鉴别诊断:(1)Guillain-Barre综合:多为双侧性,对称性肢体瘫痪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腮腺炎、肿瘤和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所致者有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 (结合自己在临床上见过的一些病例进行讲解) (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3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急性期: ①减轻面神经水肿 ②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im qd. 2.恢复期 ①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②理疗、针灸; ③康复治疗;尽早进行功能训练 (七)再次展示开始讲课时介绍的病例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讨论该病例的特点:考虑为什么病?诊断依据?(6分钟)(讨论式教学法) 提问、提示和启发相结合,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八)布置课后思考题(3分钟) .1名词解释 (1):面神经麻痹 (2) Hunt综合征 2病例分析 十、参考书目: 《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病学》《实用神经病学》 十一、教学后记: 一、授课学时:2 二、教学目的: (一)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治疗原则。 (三)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和病理。 三、重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四、难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也称Bell麻痹,是 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 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 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 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 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 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 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 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 位性病变等;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可以发现患侧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发病1-2 周后针极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面肌瘫痪较轻的患者,由于通常恢复较好,一般不必进行电生理检查。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行神 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1-2周进行测定时,可能会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 意义。当面神经传导测定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足对侧10%,针极肌电图检 测不到自主收缩的电信号时,近半数患者恢复不佳。 三、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 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 (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 三、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通常3 d左右达到高峰。 2.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3.排除继发原因。 四、鉴别诊断 在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70%左右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左右为其他病因所致,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结节病、Mobius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 对于急性起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瘫,在进行鉴别诊断时,主要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寻找有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的特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典型表现包括:双侧周围性面瘫;既往有周围性面瘫史,再次发生同侧面瘫;只有面神经部分分支支配的肌肉无力;伴有其他脑神经的受累或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治疗 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对于所有无禁忌证的16岁以上患者,急性期尽早口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神经损伤的尽快恢复,改善预后。通常选择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口服,30~60 mg/d,连用5

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对于面瘫这一疾病,你应该不会陌生,那么周围性面瘫是什么呢?其实很容易就会让人想到应该就是属于面瘫的一种吧,没错,周围性面瘫就是面瘫的一种,既然名字都不相同,那么症状应该也是不一样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都是有什么呢,下面听听有关专家对周围性面瘫的症状的讲解。 目前所知的面瘫的诱因主要有2个:1是疲劳,2是面部及耳后受凉后出现面神经麻痹。也有认为在于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痉挛而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还有病毒引起的神经病变。 由于颊肌的麻痹,食物贮留于颊肌与牙龈之间,以致患者必须用筷子将食物掏出。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此为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贝尔氏征阳性。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此为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1)眼球征:麻痹侧的眼球与健侧不在同一水平,较健侧上移,瞳孔水平也比健侧高,这种征象称为眼球征。

(2)唾液分泌障碍:麻痹侧唾液分泌减少,因为面神经分出的鼓索神经支配颌下腺与舌下腺,于此分支以下病变时可有唾液分泌减少,但临床上不容易被重视。 (3)反射:麻痹侧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恐吓瞬目反射、视反射低下。 (4)味觉障碍: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面部与黏膜的一般感觉是正常的,而在麻痹侧舌前2/3 味觉出现障碍;多数表现味觉减低,但也有时有味觉倒错。在鼓索分支以上病变有味觉障碍。有时,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耳廓周围有轻度感觉障碍。 (5)泪腺分泌障碍:中间神经自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分出,经由岩浅大神经、翼管神经、翼腭神经、上颌神经的眼支至泪腺,此种神经麻痹泪腺分泌减少至消失。可见于膝神经节以上病变。 (6)贝尔征:此征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重要体征。闭眼时,麻痹侧眼球上窜(或内转),于角膜下方露出马脚现巩膜。此种现象系为一种协调运动,本质属于一种生理现象;而当面神经麻痹时,此现象容易观察发现,正常人闭眼时,如扳翻其上睑,也可以见到贝尔现象。(7)舌的偏斜:多属错觉,与口唇位置不正有关,人为的将口角矫正之后,舌就无偏斜现象。但个别病例可见到舌的偏斜,如果有此种现象时,舌总是向健侧偏,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的偏斜恰好方向相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产生的舌的偏斜的解释是:受面神经支配的茎突舌肌和腭舌肌麻痹所致。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 文章来源:北京二院 周围性面瘫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面部神经疾病,这种疾病困扰着广大患者朋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疾病。随着人们对神经科疾病的重视,周围性面瘫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在鉴别周围性面瘫上大家还不是很了解。 那么,对于周围性面瘫我们该怎么样去鉴别呢?下面由相关专家为大家讲讲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吧。 李晓荣专家介绍说:有45%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有被误治的经历,对于面神经疾病的一种疾病而言,很多患者对于疾病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很盲目的选择治疗方法,这样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所以,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要与其他面神经疾病相鉴别。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相鉴别: (一)桥脑损害:桥脑面神经核及其纤维损害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常伴有桥脑内部邻近结构,见于该部肿瘤、炎症、血管病变等。 (二)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可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但常为双侧性,绝大多数伴有其他颅神经及肢体对称性现象。 (三)面神经管邻近的结构病变:见于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底骨折等,可有相应的病史及临床症状。 (四)茎乳孔以外的病变:见于腮腺炎、腮腺肿瘤、颌颈部及腮腺区手术等。除仅有周围性面瘫外,尚有相应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 (五)小脑桥脑角损害:同时损害三叉神经、位听神经、同侧小脑及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痛觉障碍等症状,称“小脑桥脑角综合征”,多见于该部肿瘤、炎症等。

同时,要鉴别周围性面瘫的还可以通过认识周围性面瘫的症状。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主要有: 颈阔肌征:不管是中枢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还是周围性面瘫患者头用力的前屈,你就会发现,周围性面瘫的症状的一侧颈阔肌不收缩,而有一侧的的颈阔肌是收缩的。 眼球征: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两个眼球往往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周围性面瘫麻痹的那一侧会比另外健康的一侧较高,而且瞳孔也会在健侧的水平线上方。这是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的症状。 唾液分泌障碍:周围性面瘫的症状还有唾液分泌障碍,但是这个症状不容易被人忽视,周围性面瘫的任何一个症状都不能忽视,这有判断周围性面瘫的有利根据。 以上就是对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的相关介绍,希望更好的帮助你鉴别和防范于未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审批稿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 指南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经康复治疗内容进行阐述。指南发表在近期的《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小编对指南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 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 (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是排除其他继发原因的主要方法。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 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茎乳孔内外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因颅脑外伤、肿瘤压迫、手术牵拉引起的面神经主干或分支的卡压。未经治愈的面神经麻痹结果是毁容。在国外,该病多归头颈外科处理,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2013年颁布了《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Bell’s Palsy》。在国内,一直以来面神经麻痹初诊患者就诊科室混乱,多家科室都会接诊处理,但因对病情的诊断和评价认识不足,处理方法单一,尤其是对重症的周围性面瘫,由于发病初期对面神经和面神经管未能充分消炎,致使后期治疗棘手,收效低微。为此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以适应临床需要。1.0病因不同面神经麻痹病因不同,最常见的为面神经炎,又称Bell’s麻痹(BP),占临床面神经麻搏的95% 以上。面神经炎的病因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1病毒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尽管很少分离出病毒。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 则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临床所见患侧耳后疼痛短期或持续存在,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所致。大量的临床研宄表明多数BP患者的血清、体液、脑脊液和神经组织活检可检

出高水平的HSV- 1或HSV- 2抗体及病毒DNA,提示BP与HSV感染相关。莱姆病、麻风、脑干炎、吉兰一巴雷综合症的某些类型也会引起面神经炎。1.2自身免疫力异常免疫力异常易使面神经易于发生炎性改变。对于那些反复发生面神经炎的患者,是内在因素主导的一种类型。但是这种免疫力改变目前尚无实验室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支持。临床可见一侧周围性面瘫未愈,另一侧又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例,虽非人人可见,但可能是免疫力异常导致的特异性病变。1. 3肿瘤面神经瘤引起面神经麻痹是主因。桥脑小脑角肿瘤引起面神经麻搏,属于肿瘤压迫或术后伤及面神经,也常伴有三叉、舌咽、听神经等多组颅神经的病变。腮腺肿瘤切除术时牵拉面神经受损。另外听神经瘤、头颈其他肿瘤及面神经减压术后都有可能损伤面神经。1.4脑干出血或梗死位于脑干面神经和附近的出血或梗死,有时会导致单侧或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时也同时出现动眼神经、展神经病变,或病变侧的肢体功能障碍。1. 5颅脑外伤颅底骨折或颞侧外伤后可能伤及面神经的不同节段。但也可能伴有外展神经、动眼神经、舌咽神经轻重不等的损伤。1.6化脓性炎症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或耳廓、耳根等处的炎症感染等都可以波及面神经主干或分支产生病变。2.0流行病学本病发病急骤,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夏季,任何年龄段可见,但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性别差异不大。

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教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总 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一、授课学时:1学时 二、教学目的: 1、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治疗。. 2、熟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病理 三、重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四、难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 六、自学内容:面神经的解剖生理;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七、相关学科知识: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 八、教学法:启发式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课前组织和导入(3分钟) 1、自我介绍有关个人的简历; 2、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 3、给学生看一个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图,让学生思考,观察该病例的特点,考虑为什么病?并且要对该 病例的特点进行点评,给学生有一定的印象。 (二)面神经的解剖(5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面神经核的部位。 2、支配面神经核的中枢结构。 3、面神经的径路。 4、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 5、面神经各节段损害的表现 (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病因和病理(5分钟)(启发式讲授教学法) 1、定义。 2、病因:未完全明确。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3、病理:面神经水肿,脱髓鞘,严重者轴索变性 (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10分钟)(启发式和结合图谱讲授教学法) 1、年龄、性别。 2、起病方式:急性起病 3、前驱症状 4、主要症状:患侧表情肌瘫痪 5、感觉异常 6、Hunt综合征

周围性面瘫的常识

周围性面瘫的常识 文章来源:北京二院 面瘫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困扰着广大患者朋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然而,随着人们对神经科疾病的重视,许多人开始关注面瘫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周围性面瘫。了解周围性面瘫的常识是治疗和发现疾病的关键步骤。 那么,周围性面瘫常识有哪些?以下是李晓荣专家的详细介绍: 周围性面瘫,对一般人来讲是个陌生的字眼。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平常,会见到一些人嘴歪了,眼也闭合不严,吃饭后想漱漱口也很困难,或感到脸部麻木,尤其在笑时,脸部两侧就显得极不对称,这就是周围性面瘫。 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 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每年的发病率为0.8%,目前我国约有600万人数,其中有一小部分的人可以自愈,但仍有大部分的人,因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等原因没有康复,并迁延不愈,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周围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因此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周围性面瘫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 1~2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何鉴别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如何鉴 别?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常根据此点与周围性神经麻痹相鉴别。 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来鉴别:一靠表情运动,中枢性者哭笑不表现瘫痪,周围性者则瘫痪更加明显,二靠掌颊反射,中枢性瘫痪有或亢进,周围性瘫痪无或减弱,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他体征联系起来判定,此法最为可靠。 例如,当患者之面神经瘫不易判定其为中枢性或周围性时,如患者合并一侧上下肢轻瘫,瘫痪之上下肢是在面神经瘫痪之对侧,则其面神经瘫痪必为周围性;如瘫痪之上下肢是在面神经瘫痪之同侧,其面神经瘫痪必为中枢性;和眼肌瘫痪联系起来也与此相类似。 轻度面神经麻痹(中枢性和周围性)的症征有哪些? 中枢性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明显时,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并非典型,尤其是起病慢、呈潜行性缓渐性者,如不仔细检查,容易贻误诊断。因而,轻度面神经麻痹症的识别与早期发现是极为重要的,一般常用的检查法有下列诸项:

睫毛征 嘱患者强力闭眼,正常人在强力闭眼时,睫毛多埋在上下眼睑之中;当面神经麻痹时,则睫毛外露。特别在轻度麻痹的情况下,用力闭双眼,开始时睫毛不对称现象并不明显,但经过很短时间之后,轻度麻痹侧的睫毛即慢慢显露出来,称为睫毛征阳性。 眼睑震颤现象 强力闭双眼,检查者用力扳其闭合的上睑,此时感到一侧上睑有微细的肌肉挛缩性颤动现象,另一侧则没有。这种现象存在,说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见。 瞬目运动 可见,双侧瞬目运动不对称,此种现象意义较大。如嘱作瞬目运动时,轻度麻痹侧,瞬目运动缓慢且不完全。 斜卵圆口征 嘱患者大张口。轻度面神经麻痹时,患侧口角下垂呈斜的卵圆形口。此与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的斜卵圆形口之不同点,在于无下颌偏斜。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此现象轻。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有哪些症状? (1)贝尔征 此征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重要体征。闭眼时,麻痹侧眼球上窜(或内转),于角膜下方露出马脚现巩膜。此种现象系为一种协调运动,本质属于一种生理现象;而当面神经麻

最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G51.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突发一侧面神经麻痹; 2.体征:一侧周围性面瘫; 3.辅助检查:无特殊。 (三)治疗方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内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 2.辅助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ICD10:G51.003)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lyme病、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⑵神经系统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 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七)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⑴皮质类固醇有减轻神经水肿和减轻疼痛的功效。50~60mg/d,一般选用泼尼松,连续5~6天,然后逐渐减量,每天递减5~l0mg,5~6天减完停药。⑵抗病毒治疗:疑由病毒感染所致的贝耳麻痹,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⑶其他药物包括维生素B组药物(VitB12、VitB l)、地巴唑等也可酌情选用。 2.辅助治疗: ⑴眼保护注意眼部卫生,应给予消炎眼药水或眼膏,滴眼或涂眼保护性眼罩,以预防暴露性角膜炎。⑵物理治疗方法的选择宜个体化。⑶运动疗法包括增进病侧面肌运动,限制健侧面肌牵拉,可采用增强肌力训练、自我模仿训练和按摩疗法等治疗。⑷低频脉冲电疗和针灸治疗。 (八)完成路径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癫痫(ICD10:G51.0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概念: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贝尔)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作的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年发病率为(15—40)/10万,无种族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本病可与中医学的“口僻”相类似,可归属于“吊线风”、“歪嘴风”、“面瘫”、“口眼歪斜”等范畴。 病因和发病机制:确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1病毒性或非特异性感染引起的免疫变态反应,常见有疱疹、麻疹、流感、腮腺炎、巨细胞病毒及风湿等。○2面神经本身病变,如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因寒冷、外伤、中毒等多种因素而受损,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3外周因素使面神经瘫痪,如茎乳孔内骨膜炎使面神经受压迫和血液循环障碍等。 病理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失养,肌肉迟缓不收,以虚、风、痰、瘀为基本病机。 临床表现:面肌瘫痪多见于一侧,患者多于清晨起床后洗漱时发现一侧口角歪斜。由于颊肌瘫痪,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患侧牙齿与面颊间隙内,检查时可见患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使鼓腮和吹口哨漏气,无其它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通常根据典型的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但需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鉴别。 ○1Guillain-Barre 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可出现两侧周围性面瘫,有对称性肢体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其特征性表现。 ○2大脑半球肿瘤、脑血管意外等其发生的中枢性面瘫仅限于病变对侧面下部的瘫痪(鼻唇沟平坦和口角下垂),额支无损(系有两侧中枢支配),故皱额、皱眉和闭眼动作皆无障碍,对侧面部随意运动虽消失而苦笑动作等动作仍保存。且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常合并同侧瘫痪及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 ○3中耳炎、迷路炎和乳突炎等可并发耳源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肿瘤和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所致者有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颅后窝肿瘤或脑膜炎引起周围性面瘫起病缓慢,有原发病表现及其它神经受损。 ○4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有面神经周围性麻痹外,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厌食等,周围血单核细胞显著增多。 治疗 1.西医药治疗治疗本病的原则为早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 (1)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应用可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局部循环,缓解神经受压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泼尼松,初剂量为1mg/(kg.d),顿服或分2次口服,连续5天,随后在7—10天内逐渐减量。可静滴地塞米松10—15mg/d,7—10天。

2015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5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杨万章(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导致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茎乳孔内外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因颅脑外伤、肿瘤压迫、手术牵拉引起的面神经主干或分支的卡压。未经治愈的面神经麻痹结果是毁容。在国外,该病多归头颈外科处理,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2013年颁布了《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Bell's Palsy》。[1]在国内,一直以来面神经麻痹初诊患者就诊科室混乱,多家科室都会接诊处理,但因对病情的诊断和评价认识不足,处理方法单一,尤其是对重症的周围性面瘫,由于发病初期对面神经和面神经管未能充分消炎,致使后期治疗棘手,收效低微。为此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以适应临床需要。 1、病因 不同面神经麻痹病因不同,最常见的为面神经炎,又称Bell's麻痹(BP),占临床面神经麻痹的95%以上。面神经炎的病因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1 病毒感染 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尽管很少分离出病毒。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则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临床所见患侧耳后疼痛短期或持续存在,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所致。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多数BP 患者的血清、体液、脑脊液和神经组织活检可检出高水平的HSV- 1 或HSV- 2 抗体及病毒DNA,提示BP 与HSV 感染相关[2,3,4,5,6,7,8]。莱姆病[9,10]、麻风、脑干炎、吉兰--巴雷综合症[11]的某些类型也会引起面神经炎。 1.2 自身免疫力异常 免疫力异常易使面神经易于发生炎性改变。对于那些反复发生面神经炎的患者,是内在因素主导的一种类型。但是这种免疫力改变目前尚无实验室体液和细胞免疫指标支持。临床可见一侧周围性面瘫未愈,另一侧又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例,虽非人人可见,但可能是免疫力异常导致的特异性病变[12,13]。 1.3 肿瘤 面神经瘤引起面神经麻痹是主因[14]。桥脑小脑角肿瘤引起面神经麻痹,属于肿瘤压迫或术后伤及面神经,也常伴有三叉、舌咽、听神经等多组颅神经的病变。腮腺肿瘤切除术时牵拉面神经受损。另外听神经瘤、头颈其他肿瘤及面神经减压术后都有可能损伤面神经[15]。 1.4 脑干出血或梗死 位于脑干面神经和附近的出血或梗死,有时会导致单侧或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时也同时出现动眼神经、展神经病变,或病变侧的肢体功能障碍[16,17,18]。 1.5 颅脑外伤

中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关键词】中医针刺疗法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生的单侧(偶双侧)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近几年来采用中药汤剂配合针刺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13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做临床观察,取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中医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选择132例做临床观察。男72例,女6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d,最长两月。所有病例均经西医检查确诊,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一切药物及物理疗法。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主编的《内科诊疗常规》[1]中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2]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出现一侧(偶双侧)表情肌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鼓腮或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查体可见眼睑闭合无力,额纹、鼻唇沟变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减弱或消失。 2治疗方法 所选病例均口服自拟中药方剂(药物组成: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5g,蜈蚣2条,羌活10g,防风10g,当归12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10g,黄芪30g,桂枝15g,香附10g,白芥子10g,胆南星10g,甘草10g。风寒偏重加细辛3g,风热偏重加金银花15g,菊花10g,肝风内动

眩晕、肢体麻木加天麻10g,钩藤20g)日1剂,水煎取汁共400ml,早晚各服200ml,14d为1疗程。嘱患者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白酒、大蒜、大葱、海鲜、麻辣火锅、浓茶等。针刺治疗采用局部与远端相结合的取穴原则,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主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率谷,下关透颊车,地仓、颊车对刺。配穴:双侧翳风、牵正穴,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临床应用时随症加减。 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以下关、阳白为一组,地仓、牵正为一组,加电针治疗仪,采用断续波,频率强度以患侧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患者能耐受为度。患侧用特定电磁波(TDP)局部照射,间距30-40cm,患者侧卧,患侧眼睛加物遮盖,日1次,每次30min,14d 为1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安排下一个疗程治疗。 3疗效标准 ①痊愈:主观感觉面部表情正常,眼睑闭合、鼓腮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②显效:主观无明显不适感,外观正常,面部只有在表情动作时表现出轻度不对称;③有效:主观感觉好转,眼睑能闭和,遗留口角歪斜,但较治疗前有改善;④无效:感觉、症状、体征无变化。 4治疗结果 132例中治愈126例,占95.5%;显效4例,占3%;有效2例,占1.5%。总有效率100%。其中1疗程治愈52例,2疗程治愈48例,3疗程治愈20例,4疗程治愈8例,显效4例,5疗程好转2例。 5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眼歪斜、口辟、面瘫等范畴。中医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面神经麻痹医学上又称为面瘫,而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将面神经麻痹分为两种: (1)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中央前回下1/3)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2)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也就是说,上下不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脸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弛,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脸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示齿或笑时,口角向健侧牵引,口呈斜卵形,健侧颈阔肌能收缩,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侧阔肌不能收缩。说话时,发唇音不清楚。由于颊肌的麻痹,食物贮留与颊肌与牙龈之间,以致患者必须用筷子将食物掏出。乳儿发生面神经麻痹时,吸吮受限。面部无表情,双侧额纹消失,双眼不能闭严,贝尔氏征阳性。双侧鼻唇沟变浅,口唇不能闭严,口角漏水,进食时,腮内存留食物,言语略含混不清。 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及疾病有很多,通常诊断有以下几方面: (1)脑桥内面神经核性损害的最常见的病因为血管性、肿瘤及炎症,其次为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伴有外直肌麻痹者,称Moebius氏综合征)。 (2)面神经穿出脑桥后,在颅底处可由各种类型的脑膜炎、颅底骨折、基底动脉瘤及硬膜外脓肿的侵犯而发生麻痹,听神经瘤患者常伴有面神经受损,其他小脑脑桥角及颅底肿瘤(脑膜瘤、脊索瘤及转移性肿瘤等)也可损害面神经;颈静脉球肿瘤常很早侵犯面神经。 (3)在面神经管内,也可由多种病变引起面神经损害,膝状神经节的炎症,如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引起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即Ramsay hunt氏综合征),很多没有疱疹的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由于嗜神经病毒感染;在很多感染性病变(如腮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