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指导书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王凤琴凡元芳

2006-12-08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1周适应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

开课教研室(系):石油地质教研室执笔人: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石油地质学理论。

2、使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学综合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综合利用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图件的编制。

要求:

1. 巩固和加深对石油地质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实际课程设计,初步掌握石油地质理论的应用方法。

4. 了解与课程有关的地质图件编制规范,能正确解释和分析数据。

5. 题目具有足够的工作量。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规范书写。应当包括如下4个部分:

1. 问题描述:描述要求的问题。

2. 基本要求:给出课程设计的具体的要求。

3. 数据:生油层的地化指标数据、储集层的物性数据、具体含油气盆地的名称及要求包含的

内容。图件规范,图素齐全,表达正确的地质概念。

4. 提交文件:总报告,答辩用多媒体ppt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与评分方法

学生成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

1.学生编写的报告占总成绩40%

2.汇报多媒体PPT,占总成绩40%

3.教师提问,占总成绩10%

4.出勤,占总成绩10%

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

一、目的和要求

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率(Ro%)等值线图的编制,并作简要说明,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二、步骤

(1) 在课下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煤岩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等章节的内容。

(2) 阅读附表1所提供的资料,掌握某一生油气层的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C24-C30正烷烃CPI值和镜质体反射率(Ro%)等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 在坐标纸上确定纵坐标(深度)和横坐标[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烃(g)/有机碳(g)和CPl ]的比例尺。比例尺选择以能清楚表达曲线图为准。

(4) 根据附表1上提供的数据作出氯仿抽提物(g)/ 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和C24—C30正烷烃CPI值同深度的关系曲线。在镜煤反射率散点图(图1)上以Ro(%)=0.5,1.2,2.0勾出反射率的等值线。

(5) 根据上述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

(6)根据反射率等值线图以Ro(%)=0.5,1.2,2.0为界线用不同线条或不同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的不同区域(未成熟、成熟、过成熟区)。阐明各不同成熟区的主要产物,及其对指导找油气工作的实际意义。

附表1:某盆地L生油气岩层的有机质(有机碳),等随深度变化的资料。

附表1:

注:已知地表平均温度10.5℃,古地温梯度为3.8℃/100m

l—含油区的边界;2—样品点位;3—镜质体的反射率值(Ro,%)

课程设计内容二构造图和砂岩等厚图的编绘与圈闭分析

一、目的

1.掌握应用钻井资料编绘构造图及砂岩等厚图方法。

2.判断圈闭(油气藏)类型,分析圈闭范围,加深对有关圈闭及油气藏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步骤及要求

1.应用钻井资料编绘基岩顶面构造图及砂岩等厚图一份。

2.分析圈闭(油气藏)类型,确定圈闭范围,求出最大闭合高度,垂直构造长轴切一剖面,假设油气充满圈闭,在剖面中标出油水界面。

三、底图及数据

1.底图见图2,石-资区井位图。

2.数据见石-资区钻井资料数据表。

附表2 石-资区钻井资料数据表

注:*为未钻到基岩顶面,即砂层未见底。

图2 石-资区井位图

图2 石-资区井位图

课程设计内容三油气藏形成条件的分析与综述

一、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某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达到牢固地掌握油气藏成藏的基本条件以及各种条件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各种实际资料的消化、分析、编图、小结的编写,提高吸收地质信息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及步骤

1、每5人一组,选择一个盆地进行工作,在该小组中每位同学有明确分工。

2、本设计要求:最终文字报告中包含内容有:①盆地的地质概况、对盆地的地理、区域构造位置、

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有一清晰的概括和描述。②盆地的地层格架,划出地层综合柱状图,标出地层的厚度及其变化、岩性描述、不整合面、生油气层、储层、盖层。③对盆地中的油气分布进行描述,选择某一油田或油藏分析成藏要素及其规律。提供油藏剖面图、油气藏分布平面图。④报告字数不限。

3、制作汇报用的ppt文件,每小组10分钟答辩。

4、最终提交:每小组提供的文字报告一份、PPT文档一份。

课题申报参考样:719-“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研究

“石油地质学”MOOC课程设计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石油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是阐述石油及天然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的理论基础。多年来,尽管我们在教材配套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校正积极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政策,鼓励并指导在校大学生创业。创业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创业中,也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市场中。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极为矛盾的。近年来,MOOC席卷全球教育界,以其不受时间、地域等多个条件限制及优势教学资源等多个优点冲击着现行的传统教学。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石油地质学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如何让创业的在校大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2)课题界定 (1)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也称为“慕课”。是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课程,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及人数等限制条件,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设计:依据MOOC课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色确定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措施及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 3)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1962年Douglas Engelbart(美国)提出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以来,2008年Dave Cormier(加拿大)与Bryan Alexander(加拿大)联合提出“MOOC”(或慕课)一词[1-2]。2011秋,在美国“慕课”迅速崛起,并对当前高教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edX平台,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与Coursera合作。目前,中国近20所高校加入了MOOC教学平台。慕课的“新”在于其规模和革命性的发展潜力,这来自于国外的顶尖大学的独特魅力及其国际教育影响力,源于普通人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慕课平台有着自身独特优势[6-8]:①课程资源的大规模的公开性;②以世界名校一流专家为保证的课程资源的优质性;③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性和个性化;④网络技术提供的学习工具和资源的多元选择性。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获取资源,而且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学习效果。当前中国已有近百万学生通过网络设备学习MOOC。当前慕课教育机构主要包括Coursera[9],edX[10],Udacity[11],Khan Academy[12]以及Codeacademy[13]等。Coursera,edX,udacity并称为慕课教育的“三驾马车”。不同的MOOC平台特点不同,如Coursera拥有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的500多门课程,但课程良莠不齐,edX与全球顶级高校结盟,系统源代码开放,课程形式设计更自由灵活,而Udacity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课程数量不多,却极为精致,许多细节专为在线授课而设计。当前,我国慕课建设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慕课”以爆炸式速度超越国界蔓延开来,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提出挑战,对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石油地质学”课程围绕“生、储、盖、圈、运、保”六字要素展开,具有完整的内容体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紧密的逻辑关联。通过对其学习,学生能够建立系统的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和分布规律”的知识体系。目前,国内建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院校基本都开设了《石油地质学》相关课程,各院校该课程名称和使用的教材各有不同。目前,已有10余院校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主要是一些石油院校和一些高级别地质院校,其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拥有国家级“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通过对各院校“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或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2,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 ,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 (二) 油气层特征: 油水界面判定: C3 井4930-4940m 段电阻率为低值0.6,小于C1 井4835-4875m 、C2 井4810-4850m 、C 3井4900-4930m 三井段高值3.8,故为水层,以上3段为油层。 深度校正: 平台高出地面6m ,地面海拔94m ,故油水界面在构造图上实际对应的等深线为4930-(6+94)=4830.0m 由C 1、C 2、C 3井的测井解释数据可知本设计研究中只有一个油层,没有隔层(见图1-2)。 图1-2 CUGB 油藏构造图 (三) 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分析 表1-1 储层物性参数表 〈1〉岩石矿物分析:由C 1井中的50块样品,C 2中的60块样品,C 3井的70块样品的分析结果:石英76%,长石4%,岩屑20%(其中泥质5%,灰质7%)。可推断该层段岩石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水 水 C1 C2 C3 40m 40m 30m 油 -4810m -4900m -4835m

石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石油 答:石油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P1 ) 2.石油的基本性质(主要化学成分、常温常压下状态、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燃点、自然点、溶解性、原油中的有害物质) 3.天然气(成分、比重) 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叫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气态烃,以甲烷为主,其中还有少量的C2~C5烷烃成分及非烃气体。 4.天然气水合物 答:甲烷与水在低温和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的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5.液化天然气(LNG) 6.天然气分类(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按照矿藏特点可分为气藏气、油藏气、凝析气藏气。按烃类的组成可分为干气、湿气、酸气、净气 7.石油工业 答:通常说的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P5 ) 8.对外依存度 对外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9.储采比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10.油气当量 二、问答题 1.石油工业的行业特点。 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密集的行业。 2. 请画出石油行业产业链结构图。P4 3.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在哪个国家,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什么? 世界石油工业的迅速兴起是美国. 第一口现代石油井的名称是德雷克井 4. 一般认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指的那个油田?产量最高的油田?行业精神代表和人物? 答:一般认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应以1939 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作为开端 5. 中国原油资源集中分布在哪八大盆地? 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 6. 中国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哪九大盆地? 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7. 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能源安全原则、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能源与环保协调原则。 8. 中国可行的能源供应路线是什么?阐述其具体原因。 固体燃料----- 多元化能源---- 可再生能源为主新型能源供应路线 就可持续原则来讲,中国今后不能走“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资源分布及环境保护要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7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油气藏与油气田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 6、油型气和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1×25=25) 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基本原理,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LPG基础知识

LPG基础知识 第一章液化石油气的简介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LPG)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化工生产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用于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第一节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目前主来源于炼油厂石油气和油田伴生气。因此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石油产品。 一、由炼油厂石油气中获取 炼油厂石油气是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气体,其数量取决于炼油厂的生产方式和加工深度,一般约为原油质量的4%~10%左右。根据炼油厂的生产工艺,可分为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和焦化气等5种。这5种气体含有C1~C5组分,利用分离吸收装臵将其中的C3、C4组分分离提炼出来,就获得液化石油气。 目前,从炼油厂催化裂化中回收液化石油气是国内民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来源。 二、由油田伴生气中获取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石油和油田伴生气同时喷出,利用装设在油井上面的油气分离装臵,将石油与油田伴生气分离。油田伴生气中含有5%左右的丙烷、丁烷组分,再利用吸收法把它们提取出来,可得到丙烷纯度很高而含硫量很低的高质量液化石油气。欧美、日本等国家供应的液化石油气,多数属于这种。 第二节液化石油气的特点 液化石油气与其他燃料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污染少:LPG是由C3(碳三)、C4(碳四)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可以全部燃烧,无粉尘。在现代化城市中应用,可大大减少过去以煤、柴为燃料造成的污染; 2发热量高:同样重量LPG的发热量相当于煤的2倍,液态发热量为45185~45980kJ/kg由于液化石油气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胜苯-甲苯-乙苯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分离苯(1)-甲苯(2)-乙苯(3)混合物 班级:化工06-2班 姓名:毕胜 指导教师:马庆兰 设计成绩: 设计任务书 目录 工艺流程简图 第一部分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第一节产品组成及产品量的确定 一、清晰分割法 二、质量分率转换成摩尔分率 三、物料平衡表 第二节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一、回流罐温度

二、回流罐压力 三、塔顶压力 四、塔顶温度 五、塔底压力 六、塔底温度 七、进料压力 八、进料温度 第三节最小回流比的确定 第四节最少理论板数的确定 第五节适宜回流比的确定 一、作N-R/R 图 min 二、作N(R+1)-R/R 图 min 三、选取经验数据 第六节理论塔板数的确定 第七节实际塔板数及实际加料板位置的确定附表:温度压力汇总表

一、精馏段塔径 二、提馏段塔径 第九节热力学衡算 附表:全塔热量衡算总表 第二部分塔板设计 第一节溢流装置设计 第二节浮阀塔板结构参数的确定第三节浮阀水力学计算 第四节负荷性能图 第三部分板式塔结构 第一节塔体的设计 一、筒体设计 二、封头设计 三、人孔选用 四、裙座设计

第四部分辅助设备设计 第一节全凝器设计 第二节再沸器选择 第三节回流泵选择 第五部分计算结果汇总 第六部分负荷性能图 第七部分分析讨论 附录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第一节产品组成及产品量的确定 一、清晰分割法(P492) 重关键组分为甲苯,轻关键组分为苯,分离要求较高,而且与相邻组分的相对挥发度都较大,于是可以认为是清晰分割,假定乙苯在塔顶产品中的含量为零。现将已知数和未知数列入下表中: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简易步骤(08石油3)

关于课程设计的几点说明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化工原理》理论课后,综合应用本门课 程和有关先修课程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是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习环节。 2.通过课程设计,希望大家:①初步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②学会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 的正确设计思想,学会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④培养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的能力;⑤提 高运用工程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正确的计算)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的能力。 考虑到设计时间比较短,我为大家准备了设计的步骤和计算方法,大家还应该查阅资料弄清楚计算的原理,当然,大家也可采用查到的其他方法完成本次设计。 3.请大家按学号在下表中找到自己的设计数据,填入设计任务书的空格内: 最后,祝大家顺利完成本次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方案的确定与工艺流程的说明…………………() 3.全塔物料衡算………………………………………() 4.塔板数的确定………………………………………() 5.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6.精馏段的汽液负荷计算………………………………() 7.精馏段主要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8.精馏段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9.精馏段塔板的汽液负荷性能图………………………() 10.精馏段计算结果汇总…………………………………() 11.设计评述………………………………………………() 12.参考文献………………………………………………() 13.附件……………………………………………………() 附件1:附图1精馏工艺流程图 附件2:附图2弓形降液管参数图 附件3:附图2塔板布置图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 1999年 一、名词解释(2.5×8=20)( 8、9题任选一题) 1、低—未熟油 2、相渗透率 3、油气田 4、圈闭 5、生油窗 6、油气聚集带 7、油气系统 8、控制储量 9、干酪根 二、填空题(1×30=30) 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 (50)( 4、5任选一题) 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 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 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 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 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 2000年 一、名词解释(4×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二、简答题(7×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001年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4×5=20)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油气田开发课程设计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今年我们学习了《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这门课程,收获颇多,对于油气田开发地质的整体有了个基本了解与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平时的系统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静、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开发地质学的课程设计活动,可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分析解决勘探开发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开发地质学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是认识油气田(藏)地质特征、搞好油气田(藏)开发的基础以及优化油藏管理的重要地质依据。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开发储层评价、油藏评价与开发可行性分析、开发动态监测、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效应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油田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使学生经受实际科研锻炼,深化地质认识,提高科研能力,基本掌握油田开发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1)油藏储层特征分析 (2)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3)油藏压力分析及油水界面确定 2.提供资料: (1)W油田井位分布底图(图1) (2)W油田C储层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图2及附图片7个) (3)W油田C油藏储油层综合数据表(表1) (4)W油田C油藏产量综合数据表(表2) (5)W油田C油藏某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图3、表3) (6)某油藏剖面及压力测试结果(图4) 三、基本要求 1.依据W油田连井剖面测井曲线,完成C储层横向追踪对比,编制岩相横剖面和油藏横剖面图,分析储层连通变化及油水分布特征,分析沉积微相及测井相。 2.依据对实验分析成果的统计整理,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 3.编制W油田C油藏顶面构造图、砂岩厚度图、油层有效厚度图、含油饱和度等值线图、渗透率等值线图等;分析油藏构造特征、储层与油层厚度展布、以及物性与含油性的平面变化;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空间分布与连通情况;分析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4.绘制油藏油、水产量及含水率变化曲线,分析低渗油藏产量及含水率曲线变化特征及可能的变化原因;划分开发阶段;分析开发效果。 5.求注采比、累计注水量和累计产液量;绘制注采井组注采曲线,分析单井产量变化原因及注水效果;分析井组注采效果、主要水推方向及可能影响因素等。 6.分析油藏压力的分布变化特点;由已知条件推导油水界面深度及压力计算公式,加深对油藏及压力概念的理解。 7.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制作汇报多媒体。 课程设计内容一:油藏及其储层地质特征分析 一、目的要求:

炼油基础知识

8 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8.1 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8.2 石油工业生产过程 8.3 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石油与原油二者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包括气体、液体及固体(煤炭除外),而原油是指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液体油料。不过,习惯上一般将石油与原油二词交换使用或相提并论。

8.3.1 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温下多为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大部分是有事暗色的,通常呈黑色、褐色或浅黄色。 相对密度在0.8—0.98之间。我国主要油区原油的相对密度躲在0.85—0.95之间,凝点及蜡含量较高,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属偏重的常规原油。 许多石油含有一些有臭味的硫化合物,有浓烈的特殊气味。我国原油一般含流量都较低,一般都在0.5%以下,只有胜利原油、新疆塔河原油和孤岛原油含硫量较高。 8.3.2 石油的元素组成 基本上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所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占96%--99% ,其余的硫、氮、氧和微量元素总含量不超过1%—4% 。氯、碘、磷、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铅、钙、钠、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在石油中的含量极低,但对石油加工过程,特别是对催化加工等二次加工过程影响很大。 石油中的各种元素不是以单质存在,而是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形态存在。 8.3.3 石油的馏分组成 馏分就是一定沸点范围的分馏馏出物。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称为直馏馏分,基本保留石油原来的组成和性质。 一般把原油中从常减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200℃(或180℃)的轻馏分称为汽油馏分或称石脑油馏分,常压蒸馏200℃(或180℃)—350℃的中间馏分称为煤柴油馏分或称常压瓦斯油(简称AGO)。将常压蒸馏>350℃的馏分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简称AR)。由于原油从350℃开始有明显的分解现象,所以对于沸点高于350℃的馏分,需在减压下进行蒸馏,将减压下蒸出馏分的沸点再换算成常压沸点。一般将相当于常压下350℃—500℃的高沸点馏分称为减压馏分或称润滑油馏分或称减压瓦斯由(简称VGO);而减压蒸馏后残留的>500℃的馏分称为减压渣油(简称VR)。 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是VR的含量都较高,<200℃的汽油馏分含量较少。 8.3.4 石油的烃类组成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 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源控论: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煤成油理论: 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石油:

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气藏气: 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 ●气顶气: 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 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煤型气(煤成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 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实习一生油岩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及成烃阶段划分 一、实习目的 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随着被埋藏深度和温度的不断增加,其有机质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变化,并逐步向油气转化。由于不同埋深范围内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营力不同,致使其转化的反应过程和主要产物有显著区别,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生油岩有机质演化曲线的编制和成烃阶段的划分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因理论的认识和研究,对指导油气勘探,计算生油量和评价区域含油气远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要求通过某盆地某一生油气层不同埋深所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方法,编制生油岩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并进行成烃阶段的划分。 二、实习步骤及要求 (1)在课前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烃源岩研究方法等章节的内容。准备好实习用的坐标纸、三角板、铅笔和橡皮。 (2)阅读表1-1所提供的资料,初步了解某一生油气层各地球化学指标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在坐标纸上以深度为纵坐标,各地球化学指标为横坐标编绘关系曲线(图1-1), 比例尺:纵坐标:1:20000(深度); 横坐标:1cm=0.01[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 ],1cm=0.01[烃(g)/有机碳(g)], 1cm=0.2,1cm=0.1%(有机碳,%),1cm =10℃(古地温)。 注:CPI-岩石抽提物中奇、偶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称为正烷烃奇偶优势比。CPI 值<2.1,表示奇数正烷烃略占优势,说明岩石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程度高,否则,当CPI 值>2.1,说明奇数正烷烃有明显优势,说明岩石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程度低(参考教科书第二章有关内容)。 在深度轴上标明有机质各重要演化阶段的镜煤反射率(R0%)和古温度(℃)的分界值。 (4) 根据图1-1的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并填入表学实1-2中。 三、实习作业: 1.在坐标纸上按照要求完成图1-1; 2.完成表1-2内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课程设计样板

目录 一、绪论 (1) 1.1设计任务、设计思想、设计特点 (1) 1.2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记说明 (1) 二、材料及结构的选择与论证 (2) 2.1 材料选择与论证 (2) 2.2 结构选择与论证 (3) 2.2.1 封头形式的确定 (3) 2.2.2 人孔的选择 (3) 2.2.3 法兰的选择 (3) 2.2.4 液面计的选择 (4) 2.2.5 鞍式支座的选择与确定 (4) 三、设计计算 (5) 3.1筒体厚度的计算 (5) 3.2封头壁厚的计算 (5) 3.3水压试验压力及其强度的计算 (6) 3.4人孔的选择及核算开孔补强 (6) 3.5鞍座的选择及核算承载能力 (8) 3.6液位计的选择 (9) 3.7选配工艺接管 (9) 四.设备总装备图(附录) (10) 五.小结 (10) 六.设计参考书目 (10)

茂名学院课程设计 液氨储罐机械设计 一. 绪论 1. 1 设计任务、设计思想、设计特点 (1)设计任务 按要求设计一压力容器,液氨储罐的公称直径为1700mm,罐体的公称容积为20m3,制造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2)设计思想 液氨储罐通常由卧式圆柱形圆筒和两端椭圆封头组成,按照化学生产工艺的要求设置进料口,出料口,放空口,排污口,压力表,安全阀和液面计等,为了检修方便开设人孔,用鞍式支座支撑于混凝土基座上。 综合运用化工过程设备机械基础及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而巩固加深和发展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特点 液氨对钢材的腐蚀作用很小,但是,至于室外的液氨储罐,其工作温度为环境温度,其工作压力为该环境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随着气温的变化,液氨储罐的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也会变化,所以其材料的钢材必须应能承受这种变化,在我国的北方严寒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普通钢材就可能出现低温脆性,所以选用低温设备用钢。 ①壁厚分类———薄壁容器 工程上的容器外径和内径的比值K=D0/D i小于等于1.2的压力容器称为薄壁容器。 ②受压状况的分类——内压容器 容器器壁承受的拉应力,通过强度条件计算壁厚。 ③安装方式分类——卧式容器 在自重和内部充满液体等载荷作用下在壳体一些特殊部位产生各种局部应力,加以考虑。 ④容器工作温度的确定——常温容器 设计温度在-200C~2000C的压力容器,根据本次设计的容器的工作温度为-400C~400C,确定为常温容器。 ⑤设计压力的分类——中压容器 压力1.6MPa到10MPa的容器为中压容器,本次设计的容器工作的压力为1.55MPa,设计压力稍大于工作压力,所以为中压容器。 ⑥容器在生产中的用途和分类——贮存容器 ⑦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视程》分类——第二类容器 1. 2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和说明 (1)工作温度的确定 贮罐常至于室外,在夏天经过太阳的曝晒,温度可达400C,所以工作温度应低于400C (2)工作压力的确定 1

油库设计 课程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 《油气储存技术与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储运普08-1 学生姓名: xx 学号:2008440xxxxxx 设计地点(单位):经济管理大楼G406___ ________ 设计题目:油库工艺系统设计 _ 完成日期:2011 年 7 月 1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油库工艺系统设计

系主任:指导教师: 年月日

某油库工艺系统设计 摘要: 通过这学期对《油库设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于油库的的设计和管理有了最基本的认识,了解了许多关于油库方面的知识,为这次油库课程设计打好了基础。根据设计任务书所给数据可知,一共有12种油品,分别为93#汽油、97#汽油,航天汽油,0#柴油,-10#柴油,-20#柴油,10#机械油,20#机械油,15#汽油机油,8#柴油机油,11#柴油机油,25#变压器油。第一步,根据所给数据,通过课本上的公式和网上的资料计算油库容量,然后根据油品的种类,数量进行选罐和油品分组,然后根据油库防火安全原则进行防火堤高度计算,一次到油库车位数,确定鹤管数,计算作业线长度,这些油库设计基础元素。最后是考虑各种因素后,因地制宜来绘制图样,如库区平面布置图,储油区平面布置图,泵房工艺图,储油区工艺流程图,铁路简单装卸流程图。 关键字:油鹤管防火堤铁路作业线工艺流程设计规范 1. 基础数据: 1.1经营品种、年周转量、周转系数、油品性质

中国石油大学历年石油地质学考题及答案汇总

1999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氯仿沥青“A” 2、孔隙结构 3、排替压力 4、隐蔽油气藏 5、生物气 6、油藏地球化学 7、前陆盆地:位于皱褶山系前缘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它包括从山前拗陷到克拉 通边缘斜坡的过渡区。前渊盆地、山前拗陷、山前拗陷—地台边缘拗陷、山前拗陷—地台斜坡等概念都属于前陆盆地范畴。 8、油气藏描述 9、控制储量 10、流体封存箱: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指沉积盆地内(1分)由封闭层分割的(1分)异常压力系统(1分)。箱内生、储、盖条件俱全,常由主箱与次箱组成。有两种类型,一为超压封存箱,孔隙流体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另一为欠压封存箱,岩石基质支撑盖层及上覆岩石—流体的重力。 二、问答 1、叙述现代油气成因模式,并简要说明我国陆相油气成因理论研究的进展 2、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油气藏分布特征的差异 3、围绕勘探的任务和目标,试述不同勘探阶段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方法 4、试述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地质因素 5、讨论烃源岩的排烃机理 6、试评述“含油气系统”,并举例说明 7、试论述现代油气有机成因理论的主要观点 8、试论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答、(1)成因类型:有机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有机成因气包括生物气、油型气(腐泥型气)、煤型气(腐殖型气)。另外,有人对有机成因气除分为上述几种外,还划分出了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以及陆源有机气等 (2)地球化学特征: 无机成因气,取决于具体成因,一般非烃成分含量较高,可含少量甲烷。来自深源的无机气一般含较高的氦、氩等。 生物化学气,成分主要为甲烷 油型气:依其源岩成熟程度分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石油伴生气和凝析油伴生气的重烃气含量高。过成熟的裂解干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极少。 煤型气:主要为甲烷。其凝析油重,常含有较高的苯、甲苯以及甲基环己烷和二甲基环戊烷。另外,煤型气常含汞蒸汽 陆源有机气是指成气母质是介于油型气和煤型气母质之间的过渡型,其特征也如此,是陆源有机质,多位分散III型有机质生成的,现在一般归于煤型气。 低温-热催化过渡气:介于生物生气阶段于热催化生油阶段之间,其地化特征也是两者的过渡 9、油气成藏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10、试述残留盆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点

精馏塔课程设计

绪论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的驱动下,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该过程是同时进行传热、传质的过程。为实现精馏过程,必须为该过程提供物流的贮存、输送、传热、分离、控制等的设备、仪表等构成精馏过程的生产系统。 精馏设备主要是塔设备,其中最重要的类型为板式塔和填料塔。本次课程设计是F1型浮阀精馏塔的设计,浮阀塔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塔型。浮阀塔之所以广泛应用,是由于它有以下特点: 1.生产能力大,由于塔板上浮阀安排比较紧凑,其开孔面积大于泡罩塔板,生产能力比泡罩塔板大20%~40%,与筛板塔接近。 2.操作弹性大,由于阀片可以自由升降以适应气量的变化,因此维持正常操作而允许的负荷波动围比筛板塔,泡罩塔都大。 3.塔板效率高,由于上升气体从水平方向吹入液层,故气液接触时间较长,而雾沫夹带量小,塔板效率高。 4.气体压降及液面落差小,因气液流过浮阀塔板时阻力较小,使气体压降及液面落差比泡罩塔小。 5.塔的造价较低,浮阀塔的造价是同等生产能力的泡罩塔的50%~80%,但是比筛板塔高20%~30。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浮阀塔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生产经验越来越丰富,积累的设计数据比较完整,因此设计浮阀塔比较合适。

1工艺流程1.1精馏过程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1-1所示为精馏装置流程图 进料 塔顶产品图1-1 精馏装置的流程 1.2精馏过程工艺流程的说明 首先,苯和甲苯的原料混合物进入原料罐,在里面停留一定的时间之后,通过泵进入原料预热器,在原料预热器中加热到泡点温度,然后,原料从进料口进入到精馏塔中。因为被加热到泡点,混合物为饱和液体,液相混合物在精馏塔中下降。气相混合物上升到塔顶上方的冷凝器中,这些气相混合物被降温到泡点,其中的液态部分进入到塔顶产品冷却器中,停留一定的时间然后进入苯的储罐,而其中的气态部分重新回到精馏塔中,这个过程就叫做回流。液相混合物就从塔底一部分进入到塔底产品冷却器中,一部分进入再沸器,在再沸器中被加热到泡点温度重新回到精馏塔。塔里的混合物不断重复前面所说的过程,而进料口不断有新鲜原料的加入。最终,完成苯与甲苯的分离。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10023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 英文名称:Petroleum Ge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62 实验(实践)学时:2 学分: 4 适用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按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总体教学计划及油田勘探开发对本专业人才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制定。 (二)课程简介 系统介绍油气的组成、性质和成因,油气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和油气藏的形成及类型,油气在地壳上的富集分布规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学生毕业后从事油气的勘探、开发和有关的管理工作都要用到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因此它是事关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基本功和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生产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都已经在先修的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课程中介绍,与上述课程相比,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综合性和集成性,它强调有关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综合,强调各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和动态过程和联系。同时,它也作为后续油气田勘探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中外油气田勘探等课程的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执笔人:院(部)负责人: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 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 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 二、课程简介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 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 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 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 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 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 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 (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 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