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关于误差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 采用比较精确的仪器可以减少误差

C. 要不产生误差,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 误差就是错误

2. 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 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的

D. 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3.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A. 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B. 太阳还地平线上,人们便能看见它

C. 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D. 日食和月食现象

4.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若V甲=V乙,则m甲

D. 若m甲=m乙,则V甲>V乙

5. 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则可知()

A.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

B.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

C.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

D.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

B. 水中山的倒影

C. 屏幕上的手影

D. 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

7. 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射现象中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而折射现象中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

B. 反射过程中光速不变,而折射后光速减小

C. 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D. 如果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光的折射

8. 下列哪一项不是超声波的应用()

A. 用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 用来观察人体内的疾病

C. 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

D. 将其录制成唱片

9. 小李坐竹筏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竹筏为参照物,小李是运动的

B. 以河水为参照物,小李是静止的

C. 以河岸为参照物,竹筏是静止的

D. 以上都不对

10.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面两秒的速度是()

A. 10m/s

B. 7.5m /s

C. 5m/s

D. 40m/s

11.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判断

A.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12.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和”你”成双

B. “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C. “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D. “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13. 一大石块的密度为2.7×10 3千克/米3,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为()

A. 0.9×10 3千克/米3

B.2.7×103千克/米3

C. 8.1×103千克/米3D以上都不对14. 小华学了声现象的知识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为20赫兹到2万赫兹1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阐述,不正确的是____ 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C. “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中考期间,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对需要休息的考生来说也是噪声二、填空题16. 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

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和_______,所反映共性是______________.17. 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

(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

18. 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________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处,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偏________。

19. 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不同.

20. 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_____m。

21.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h。

22. 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色.

23. 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______

24. 如图所示,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法线,______是入射角,______是反射角。

三、识图作图题

25. 如图所示,光从水里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26. 画出图中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27.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28. 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清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四、实验与探究

29.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 g、50 g、20 g、10 g、5 g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 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 g、50 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 g砝码,试加上其他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2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______。

30. 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用斜面和小车来测量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之外,要完成实验,还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

(2)同学们发现,斜面与水平桌面的角度越小,实验中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这是因为______;

(3)小车在斜面上某段滑过斜面时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滑过的路程约为______;若小车滑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31. 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 如图A改变______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______;第二步: 如图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______光线,实验结论是: 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32. 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

(1)体积多大?

(2)质量是多少?

33. 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写出计算过程)

34. 一列火车长200m,它在2h内跑了144km的路程,求

(1)火车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若火车仍以此速度通过1.2km的大桥,则整列火车通过大桥需多长时间?

35. 狐狸在草地上以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野猪在狐狸后方110m处以20m/s的速度贴着地面追击狐狸,如图所示。问狐狸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关于误差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一般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 采用比较精确的仪器可以减少误差

C. 要不产生误差,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 误差就是错误

【答案】B

【解析】

【详解】AC.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误差不是由于实验中产生的错误造成的,也不是在在测量过程中粗心大意造成的,而是不可避免的,故A、C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正确;

D.误差是指被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距,错误是指不对的,与正确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2. 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是()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 我们看到的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利用干冰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吸热来实现的

D. 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糕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糕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于他的熔点、沸点很低,所以它很容易升华,而升华即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为吸收大量的热,以维持升华;这样干冰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 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A. 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B. 太阳还在地平线上,人们便能看见它

C. 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D. 日食和月食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光,故A符合题意;

B.太阳还在地平线上人们便能看见它,是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日食和月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若V甲=V乙,则m甲

D. 若m甲=m乙,则V甲>V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知,当V甲=V乙时,m甲>m乙;当m甲=m乙时,V甲

V

得,ρ甲>ρ乙。

故选B。

5. 由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实心球甲、乙,在天平右盘中放入4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入5个乙球,这时天平刚好平衡,且游码没有移动.则可知()

A.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5∶1

B. 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4∶5

C.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5∶4

D. 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题意可知: 4个甲球和5个乙球的质量相等,则4m甲=5m乙即

m甲∶m乙=5∶4

∵=m V

甲球和乙球的体积相等,

∴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5∶4

故选C。

6.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

B. 水中山的倒影

C. 屏幕上的手影

D. 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C

【解析】

A. 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形象;

B. 水中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

C. 屏幕上的手影,是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 瓶子在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身边有很多例子,是比较容易区分的,注意理论

联系实际,多总结.

7. 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反射现象中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而折射现象中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

B. 反射过程中光速不变,而折射后光速减小

C. 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D. 如果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那么一定是发生了光的折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射现象中是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发生的反射现象,光只在一种物质中传播;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是光从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故A正确;

B.反射是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光速不变;折射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光速变大或减小;故B错误;C.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当光线斜射向物质的界面时,发生光的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C 错误;

D.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光线都是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 A。

8. 下列哪一项不是超声波的应用()

A. 用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 用来观察人体内的疾病

C. 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

D. 将其录制成唱片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医院里利用超声波能量高的特点,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A不符合题意;

B.医院里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特点,观察人体内的疾病,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洗钟表内的精密零件一般用的是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超过了人的听觉上限,不能将其录制成唱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小李坐竹筏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竹筏为参照物,小李是运动的

B. 以河水为参照物,小李是静止的

C. 以河岸为参照物,竹筏是静止的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详解】A .以竹筏为参照物,小李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A 错误;

BD .小李坐竹筏顺流而下,竹筏和水的速度相同,以河水为参照物,小李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故B 正确,D 错误;

C .以河岸为参照物,竹筏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C 错误。

故选B 。

10.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 内通过20m 的路程,那么它前面两秒的速度是( )

A. 10m/s

B. 7.5m /s

C. 5m/s

D. 4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通过的路程s =20m ,所用的时间t =4s ,物体的速度 20m =5m /s 4s

s v t == 因为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前两秒的速度也是5m/s 。

故选C 。

11.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此图像可以 判断

A. 丙是晶体,甲、乙是非晶体

B.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丙是晶体,乙在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乙是非晶体。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丙的熔点高于甲的熔点。故选C.

12.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和”你”成双

B. “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C. “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D. “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答案】B

【详解】”/在湖面/成双/”,是平面镜成像,”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为答案。故选B 。

13. 一大石块的密度为2.7×10 3千克/米3,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为( )

A. 0.9×

10 3千克/米3 B. 2.7×

103千克/米3 C. 8.1×

103千克/米3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详解】密度是物质特有的一种物理属性,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无关,所以将大石块砸成3小块后,每小块的密度不变,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14. 小华学了声现象的

知识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

B.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为20赫兹到2万赫兹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声音向外传播时,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340m/s ,故C 错误,符合题意;

D .人耳可感知的听觉范围20赫兹到20000赫兹,就是人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5.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阐述,不正确的是____

A.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

C. “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中考期间,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对需要休息的考生来说也是噪声

【答案】C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一般在室内讲话声音相对室外洪亮,是因为回声加强了原声,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悦耳的乐声也会成为噪声,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6. 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中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和_______,所反映共性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凝固(2). 熔化(3).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1]”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变”是水的凝固过程,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凝固过程.

[2]”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是冰的熔化过程,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

[3]水凝固和冰熔化共同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

17. 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

(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

【答案】(1). 凝固(2). 液化(3). 升华(4). 熔化

【解析】

【详解】(1)[1]用蜡水浇铸模型,固态变成液态,属于凝固;

(2)[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

(3)[3]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钨丝在高温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

(4)[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

18. 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橡皮的质量是________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零刻度线处,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偏________。

【答案】(1). 左(2). 33.2 (3). 大

【解析】

【详解】[1][2]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的示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

20g+10g+3.2g=33.2g

[3]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忘记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相当于零刻度改变了位置,零刻度右移到一定值,用它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点睛】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哪一侧,说明哪一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读取天平数值时,要先将砝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游码的示数;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相当于在左盘中已经多加了一个小物体。

19. 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不同.

【答案】(1). 蚊子(2). 水牛(3). 音色

【解析】

【详解】[1][2][3]蚊子的叫声音调高,水牛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音色不同。

20. 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_____m。

【答案】(1). 反射(2). 3 (3). 4

【解析】

【详解】[1][2][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小文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3m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而形成的,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3m;当她向镜子走近1m时,像到她的距离为4m。

21.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如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在

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h 。

【答案】 (1). 车(或座椅或司机…) (2). 0.2

【解析】

【详解】[1]由于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所以一定选择一个和乘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做参照物,即车或座椅或司机。

[2]如图标志牌表示: 此处距西大桥8km ,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 ,所以由s v t =

可得从标志牌到泸州最快需要的时间是 8km 0.2h 40km/h

s t v === 22. 舞台上绿色追光灯照到穿白色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______色,裙子呈____色.

【答案】 (1). 绿 (2). 黑

【解析】

【分析】

白色反射所有颜色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光,其他颜色只反射与其相同颜色的光.

【详解】[1][2]白色上衣可反射所有颜色光,红裙子只反射红光,则当用绿光照射时,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绿色,裙子由于不反射绿光而成黑色.

23. 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______

【答案】9: 30

【解析】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实际的时刻是9: 30。

24. 如图所示,是表示光在物体表面反射的情况,图中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法线,______是入射角,______是反射角。

【答案】 (1). OB (2). ON (3). ∠2 (4). ∠3

【解析】

【详解】[1]从平面镜反射出来的光线叫反射光线,图中OB是反射光线。

[2]过O点与平面镜垂直的线,是法线,法线用虚线表示。图中ON是法线。

[3]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图中∠2是入射角。

[4]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图中∠3是反射角。

三、识图作图题

25. 如图所示,光从水里射向空气中,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答案】

【解析】

【详解】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在光的折射中,空气中的角最大,且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居发线两侧。如下图:

26. 画出图中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首先根据像与物体对称作出S的像S’,如图,再连接S’P,交点平面镜于O点,则OP为反射光线,连接SO为入射光线,如图:

【点睛】此类作图依据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果根据反射定律是不能一下找准正好经过A点的反射光线的;而平面镜成像时,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物体的像,所以找出物体的像后,连接像点到P 点,则OP一定为其中一条反射光线。

27.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成的像.

【答案】

【解析】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成的像是虚像.【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8. 如图所示,一束阳光射到水平镜面,清你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入射点画垂直于镜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的位置,并标上箭头,如图所示:

四、实验与探究

29.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 g、50 g、20 g、10 g、5 g等,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 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 g、50 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 g砝码,试加上其他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2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______。

【答案】(1). 游码(2). 平衡螺母(3). BAC (4). 50 (5). 在称量过程中调节了平衡螺母;【解析】

【详解】(1)[1][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调到称量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3]称量液体的质量时,应当先测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测出剩余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

(3)[4]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指针右偏,说明加入50g的砝码质量太大,这时应当换上质量稍小一点的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4)[5]在测量过程中,如果调节平衡螺母,就相当于改变了天平的平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0. 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用斜面和小车来测量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之外,要完成实验,还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

(2)同学们发现,斜面与水平桌面的角度越小,实验中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这是因为______;

(3)小车在斜面上某段滑过斜面时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滑过的路程约为______;若小车滑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答案】(1).

s v

t

=(2). 秒表(3). 斜面与水平桌面角度越小,小车下滑

的速度越小,起止时间间隔大(4). 60.0cm (5). 0.24m/s

【解析】

【详解】(1)[1][2]本实验的原理是速度计算公式

s

v

t

=;实验中应测量距离与时间,故除了图中已有的器材之外,要完成实验,还必须用到的器材是秒表。

(2)[3]同学们发现,斜面与水平桌面的角度越小,实验中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这是因为斜面与水平桌面角度越小,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小,起止时间间隔大。

(3)[4]小车在斜面上某段滑过斜面时的始、末位置如图所示,小车由60.0cm处移动至0cm处,则小车滑过的路程约为60.0cm。

[5]若小车滑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为2.5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0.6m

0.24m/s

2.5s

s

v

t

===

31. 如图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第一步: 如图A改变______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是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______;第二步: 如图B把纸张的右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______光线,实验结论是: 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四、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全归纳

什么是物理?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怎么学?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物体振动 传播:介词 例子:月球 概念: 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15°空气340米/m 测量声速? 固体,液体,气体?看表 声源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耳朵,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前额、耳后的骨头,牙齿,头骨,颌骨 双耳效应 (正是通过对这种声像定位原理的逆向运用,人们发明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双声道立体声系统,即在录制声音时,在不同的位置用两只话筒进行录音,而在重放时则使用两路独立的放大器和两个扬声器,从而使听者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录音中不同音源的准确位置。) (立体声具有强烈的空间感(方位感和深度感),用一套高水准的双声道音响系统播放音乐节目时,听众几乎感觉不到音箱的存在,整个乐队就像活生生地坐在你面前演奏一样。)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 钢尺(振幅、音调):振动、频率和音调,乐器 频率,赫兹Hz(一秒振动一次),人20-----20,000Hz 次声波,超声波 猫:60-65,00Hz 火山、地震、蚊子 响度与振幅(鼓,力量大,幅度大,绷紧) 音色(颜色、脸色) 瓶子做的乐器 题:2s做700次振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的利用 生活中的例子:

唱片(发音盒), 问题: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真空_____传声 ?声音要靠____________传播。若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其传播速度是________米/秒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述符合科学道理吗?解释一下你的看法。 我国考古队员利用超声波探测沉船,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每秒,如果探测声呐从海面发出信号,信号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被声呐接受所花时间为0.024秒,求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 1.光的传播自然光源: 1.1.光源:自身正在发光,且能持续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1.1.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星星等。 1.1.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不月亮是光源) 1.1.3.光的传播: 1.1.4.可以看见是因为光从光源到了眼睛。 1.1.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在同一 种介词中) 1.1.6. e.g, 隧道挖着 1.1.7. e.g.小孔成像实验,画光的径迹图。 1.1.8.光的传播速度: 1.1.8.1.比声音快(先看闪电后听打雷) 1.1.8.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2.99792*1000000000m/s, 计算时取c=3*100000000m/s (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1.1.8.3.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的3/4, 在玻璃中的为真空中的2/3. 1.1.8.4.光速绕地球(7.5圈/1s),光速到太阳(1000km/h, 17年;光8min) 1.1.8.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牛郎、织女,16光年) 1.1.8.6.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4.3光年 1.1.8.7.最近的星系,小麦哲伦云(16万-19万光年);仙女座大星云(225万光年); 测到最远140亿光年。 1.1.9.可以看见的 2.光的反射 a)反射:遇到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发射(水面,玻璃) b)实验:反射光的射出方向。 c)求反射角。 d)反射光线所在平面。 e)法线,入射角=反射角(i=r) f)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 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g)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h)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 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 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 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 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时间——秒(s);或小时(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 v=ts,变形可得:s=vt,t=v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师寄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学习难点: 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观察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11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3)认真阅读课本,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3.阅读一些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5.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图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熔化后汽化 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时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A 、相等B 、甲高于乙C 、甲低乙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 、先下降后上升B 、上升C 、下降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 、凝固B 、升华C 、先升华后凝华D 、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时间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刻度尺、卷尺、米尺等。 (2)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km、dm、cm、mm、μm、nm 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μm 1μm=103nm 1nm=10-3μm 1nm=10-9m (3)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指甲宽 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刻度尺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 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 ③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化直为曲) ④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脉搏;(现代)钟表、秒表(停表) (2)单位: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无法消除;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被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①确定被研究对象; ②选参照物;(即假定不动的物体) ③判断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3)不能选取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4)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精简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二、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 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 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 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 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012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 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 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 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3.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 慢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 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 >v 液 >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 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 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