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建藩议

迁都建藩议
迁都建藩议

迁都建藩议[光绪戊戌] 寤言二方今天下所尤患苦者,非英俄德法日诸国乎?日本僻处东海,灭琉球、乱朝鲜、割台湾,以窥闽越。然俄窥其北而拊其背,其势殆难远图。法兰西东来踞越南为根本,伺吾滇粤以逞其谋。然英逼腾越通西江,实足阴制其肘腋。德意志狡焉后起一发,而据我胶州。然法瞰其隙思复其仇,而威海已属诸英,且将持动静以乘其后。惟俄罗斯虎视三洲括囊回部,寖寻及于印度以蚕食蒙疆,而铁路之兴已达吾东三省,今且据旅顺以扼吾吭,此其势非尽噬吾东西北土疆不止。英吉利据五印度以擅南洋,故取缅邦兵不血刃,今且开铁路以达藏滇,将合长江为率然之势。此其势必将东迁印度以经略吾西南。是二国者固已并峙环球荐食上国,故日本联英而德法联俄,各附强大以争雄。长然英疆辽漫,主后就衰,猝有变端其势且难自保。而俄君锐少,地势足以雄制诸邦。中国且方自昵于俄而归其掌握,此其胜负固已了然自见于区合之间。且夫新疆外蒙古根本在青海、陇西、秦晋,而和林、巴尔、朱海、库车、石堡城不建亲藩。关外矿屯未广,布隆吉、塔里木两河不通,蒙疆水师不设,则廸化、库伦呼应不继,而蒙疆危。东三省内蒙古根本在两京,而兴京、多伦诺不建亲藩。混同江水师不立,索伦金匪马贼不抚,其渠帅而重其权,则寖久必为俄用,而东三省内蒙古危。二者危而京师无安枕之日矣。藏滇根本在巴蜀,卫藏地方六千里无亲藩驻扎。什伦布无大臣驻宗喀薄宗二城以练番兵,则印缅皆易为患而藏危。西蜀、宁远不建亲藩,巴塘打箭炉不驻提镇,则藏危而蜀亦危。永昌不移抚部,黑江不设水师,则腾越临江易动而滇危。两粤不建亲藩,西江水师不立,粤西抚部不驻浔州,则镇南孤远。粤东抚部不驻雷州,则琼崖易觊。而粤东西危,蜀藏滇粤危,则西南大势去矣。夫自东三省绕内外蒙古达新疆卫藏滇粤。国家所恃为藩篱者如此,又况沿海万里无藩篱之限。喜人怒兽之伦飙忽电迈于房栊卧榻之内,搤吾喉舌而踞吾腹心,顾可几幸万一于旦夕间哉?方今国势无复雍干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惧,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崩,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

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国家定都燕蓟,戴山履海,其势实足鞭棰埏合。独自东西列邦恣雎海表,京师辄有旷然无蔽之忧。庚申之危可为前鉴,然当此之时盛京、朝鲜、旅顺、威海之雄固赫然当京师指臂。虏虽内犯,势不能久处以蹑危机,故踵息之间成盟而退。今朝鲜既失,威旅已亡,海军荡然,宁复能御虏于堂奥之外。重以豺狼守户,熊虎当关,怀愍前车岂堪覆蹈。盲者不察,方且陋亶父之遗规,蹑澶渊之孤注,坐使万骑徘徊,百僚蒙惑。乌乎!此岂可不为之寒心哉?盖尝综揽中国大势,关中沃野千里,号称陆海。险塞之重,形势之雄,甲于函夏。然考其险塞大抵在东西南三面,而北道漫焉。故虽汉文之强匈奴辄绝黄河,入上郡,烽火达于甘泉。至乃遣将军壁灞上,以防其变今。俄罗斯百倍匈奴,国家之力去汉文悬绝。虏自库伦绝瀚海以袭榆延,且有呼翕飙荡之势,而群回蟠结尤为腹心症结之忧。今议者辄谓徙都关中,是震古往之陈迹而遗眉睫之巨患也。且王者都会,所以系一国之人心而通万国之声气者也,故其地足以亲天下,而后天下群起而亲我。而其利害,则尤莫大于漕。自汉都关中,漕辄入黄河涉砥柱三门之险以达渭,败亡烦费不可胜穷。至乃凿褒斜径,南阳通沔,开井渠引洛水以达商颜,其地辄视中州为关键。阅世既久卒不得善道以图万世之安。矧自李唐以来至于今,关中无帝王之业而漕渠辄废,猝而谋之劳费亡等。即远图铁道而中原变起毁塞尤不胜防,此其利害为何如哉!泰西之为国也,自天子达诸庶氓类莫不精地利、工形势。独其都会若伦

敦、若彼得罗、若华盛顿,大都建置海濒。盖其意主于联万国以通有无。绝无深闭幽藏自处艰阻之地。国家势当积弱,慕而蹑此害,且莫可胜穷。顾中国形势在西北而人物财富实赖东南,据西北可以鞭挞东南,绝东南则西北且将坐匮。故都西北者必亲东南,而后可以运天下而无敝阏之患。且夫关中之势,视国家强弱为盛衰。周秦汉唐之初席卷囊括,故尝用关中一出荡天下而无劳,及其衰也胡亥举,强秦之烈不能遏梁涉之萌芽,王莽挟全汉之威不能制崇元之乌合,唐之末造,安史乱而河北不庭,黄巢作而东南皆帝。是岂关中之异势哉?国盛则根卓气举,海内莫敢迎其锋;国衰则形格地艰,举百二重关莫能制天下于百步之外。兹其成败得失不且皎然天壤间哉?昔者苏轼尝忾平王东迁为周室败亡之始,后世君子与人,家国虽至危亡辄相率举迁为戒,而宋徽钦明庄烈之祸烈焉。夫周至宣王已不能复成康之盛,孰幽褒昏虐、衰乱益章。平王躬闇弱之姿,逼犬戎之焰,守而不去必速于亡,而其所以绵亘数百年而不绝者,实赖东迁之举。何则秦自庄公拓地襄列藩侯代缵,武功纵横汧渭。文宁武宣之世遂乃括岐东,剪荡社、伐彭戏、灭小虢县邽冀杜。郑战晋人于河阳之墟,用集缪公遂成霸业。而周自平桓以降,羸蔽相仍。宋人饲弱虎于亡羊之野,子狎甚。母怒之其父咍然曰:“若毋患此也虎,且弱子幼而狎之,长且缒虎穴不畏,独奈何为是葸葸者为哉?”比长,子见啮其父,枕而哭。母睨而视之唶曰:“嗟乎!是累累者君欲也,长而不迁,不死何待?求死而得又何哭焉?”不顾而去。今周之于秦,毋乃类是,使其不迁则九鼎宝器之归不待昭襄之世矣。惟其东迁而依齐晋,故桓文得率诸侯攘夷狄而尊共主,虽楚庄雄略不敢北向以瞰中原,而暴秦方且闭关谢客,不敢出崤函以窥洛室,彼其所以不振者,独其主伥乎?若婴儿耄叟不克自树于斗室之中,而非东迁之过也。不然秦之与楚夫岂不足并区区之洛,而顾逡巡避缩为哉?其地与东诸侯接,则其情益亲,是耽耽者固不得而遽攫之也。今中国之衰不啻西周末造,而俄人立国绝类强秦,昵而近之祸且不知所届。况当英德争衡威胶并峙,而天子以万乘之重孤注羣虎之间,势非迁都以避其锋,虽伊葛复生不足以图自保。今关中既逼羣回,更忧俄患而胶为德据,其势不难骤进中原,则虽伊洛名邦亦不足以安帝业。

纵揽神州全局,南绝越裳,北横瀚海,十八行省之内实以荆襄千里为中权枢管之都。盖巴蜀者中国之首,滇桂秦陇则肩背之区,晋粤豫章中州实当臂腹,燕齐闽越则手足之邦,而湘汉皖吴则固脏腑肾肠之所在。诸行省山川脉络靡不毕会于郢鄂之交,宅中权以制四方,实有呼吸贯通之妙,故列国通商靡不龂龂江汉。俄主远游上国不至燕京而至武昌,而德相俾斯麦之言亦以聚军武汉,为策应四方之策。且古圣哲英雄经营帝宅,靡不以阴阳山泽之聚会为衡。周洛秦雍图书可按考,德安、安陆之间江汉环抱,中干山脉实荟于斯。重以洞庭云梦之渊,涵菁华毕萃,负三关之险,面五岭之雄,天柱东环长江数千里,重关叠峙,进退战守伸缩自如此。其中有数利焉,川湖之间膏腴饶粟,东南有变匕鬯不惊,一利也。老林多木,大工不劳,杞梓梗楠,咄嗟可办,二利也。地险民强,招募立至,团练成俗,战守可资,三利也。地大物博,矿产殷饶,制厂宏开,富强易致,四利也。发捻军兴,人材渊薮,新机鼓舞,将相必兴,五利也。长江羣帅,霸业寖开,晋郑是依,桓文可待,六利也。长江万里,呼吸可通,勤王之师,眴焉阙下,七利也。川广江浙殷富名邦,上下既亲民债易集,八利也。距武昌数百里,沙河环曲,变徙无常,番输不能出入,九利也。燕粤万里,铁路寖开,坐镇中权,边疆易制,十利也。据兹十利,宅为帝都,然后分建亲藩于晋粤蜀吴四大国命为元帅,而以汉大臣负材略者副之。有事则燕秦资晋,桂闽资粤,陇滇资蜀,齐越资吴,使任便宜自当其面;无事各专屯矿,即以为军尽,起东北西南诸部族土司材武者,建

子男封爵使各专其地,帅其邻以为战守,而以侯伯之赏动之。徙沪上制局于湘上,徙闽江船局于鄱湖,而以金陵机局徙合肥。通江湖以严根本,建燕粤铁路为大纲,而分木路于十八行省以为之辅,江河可达则广水师以达之。夫以中国之广大,士民之众,物产之殷,繁搜豪杰,严赏罚厉,生杀以振之,可以雄制六合。徒以新法未开,人材不出,京师根本逼处海壖交涉,偶歧辄俯首以听外夷之箝缚,偿款不已,割地因之,耻辱之蒙可为痛哭,而祸机之伏且将不知所终。诚得大略者任天下之重而更张之,亟亟焉营建新都,与天下相更始。一举手间固已廓然大变其气象,又何至凌夷颓堕至于此极乎哉?!

或曰:燕秦之患敬闻命矣,顾当我朝建国满蒙实当根本之区。挟满蒙以莅中原,其势必据燕都为枢筦,况发祥陵寝皆在东陲。今虽近海之忧急于内地,一旦徙都江汉,必将弃满蒙而遗根本之区,则何如建国太原,去濒海之忧,开铁道以通漕粟,而顾满蒙之为愈也。曰:唯唯否否,天子之建国也与诸侯异。诸侯建国命之天子而不敢专故。古之国君宁死社稷而不敢自弃分茅之地,天子则四海为家,惟其地之足以安国庇民,则随所处为根本之区,而不容自隘。故黄帝定九州岛而身无定处,汤武既平方夏且有西亳东洛之谋,曾无胶执开国之区以为根本。故乘舆所在即根本要区,宗祏所存即国命所系。即我朝入关而后,盛京、承德虽建陪都,会盟之邦而郡县经营所视为根本者,实在京师行省之内。不闻株守先朝旧壤泥为根本之图,譬若田家祖父垦辟山林,局限偏隅,莫恢阡陌,逮子若孙得膏腴之壤,扩祖父之模,坐拥仓庾利垂百世,承其后者从容坐理,不忘先世之艰择,良仆以保山林宜也。一旦变故纷乘势难兼守,犹欲拘牵故壤必致坐失膏腴,终且图返山林而不可得。况当定都伊始,方起岐丰,旧仆环卫,神京厥后,遣将驰兵靡弗繄满蒙是赖。今则骄侈寖积,智勇胥亡,重以列圣深仁涵濡方夏,中原赤子罔弗龂龂于亲上死长之诚。故发捻军兴兵,若将大都取给东南而满蒙盖寡乃欲执旧时根本之区,乌终古不迁之局,岂通论哉?俄罗斯之为国也,僻处西欧,其势苦无与于中国,自罗的土波强邻箝制,求黑海印洋不得,不能不鼓全力以经略亚东。今绥芬、旅顺既入版图,西比轮车更陵肩背,满蒙万里久归囊括之中。夫遏之愈深,泄之愈激,虽英倭防制其志俱在江海要区,而其力均莫能保吾满蒙之地,则虽太原雄国表里河山安能远驭满蒙,备其侵袭?又况河山绝险,馈餫阻艰,不能联万国以接东南,其弊乃与关中等。孰若截瀚海以保膏腴,视吾力以为进退之为得哉?铁道之为物也,难成而易败,断其寻尺则全局皆隳,何如江汉淮湘从容自致夫?以八口之家待粮百里且有饿殍之忧,而顾以京师之重万乘之尊,需米粟于数千里之外,是尚得为本计者乎?

或曰:汉明之季皆以迁都而速其亡,子奈何易言之也?不知徙都于危急则其事固不能知,然诚度其力之不足以相持,则与其死守而蹈晋愍金哀之覆辙,则毋宁弱小以为社稷之谋,固未可执于忠肃之侥幸图存而贸焉以蹈不测之祸。若事机未至而逆测以谋万世之安,则盘庚迁殷、孝文迁洛,灵长之祚方且以经纶缔造,光被无疆,独奈何执亡国之词误人家国事哉?或曰:万乘之尊非殿阁崇闳不足壮观瞻而动万国。今帑藏枵然,司农仰屋,万世之策奚自而谋,不知帝尧茅茨,神禹卑宫,伊古帝王绝未闻以宫室巍峩震天下耳目。惟秦皇帝驰心域外,阿房之作亡国所基。孰若古帝王筚路蓝褛之风,帛冠布衣之节,播诸史策垂颂无垠,独奈何以明圣之朝处颠危之顷,犹欲以辨言乱政,致践亡秦坠轸为耶?且吾闻之日本维新之初,我使臣觐其君王,萧然矮屋脱帽为欢。盖当卧薪尝胆之时,操履薄临深之惧,从古英雄未有不殷忧刻厉,脱略故常,而能避大难成大功者。且当辽东之败徒以京邑倾危遂至俯首求成,偿款至二万万金之巨,使早用吾策以避其锋,则

所费不过千万,虏求质不得且将自废半途,何至割地输金贻讥若此,利害重轻之辨不且尤大章明较著也哉?且尝静而窥之俄德之君,皆年少气盛亟,思据中国以逞其雄图,而胶旅既亡,京师断难安枕。法则志在滇粤,其势不足以及京师。惟英日商阜既入长江,皆有窥伺腹心之志,而其主更事既久皆将缓发,以老其谋,且其心阴畏俄德之乘徙而亲之。且将假仁义存共主以收民望,国家灵长之庆将必赖之,孰与蹈不测危机安坐厝火积薪之上也。或曰:封建之谋汉明所以致乱者也。本朝定鼎曷尝不建列羣藩,然数岁之间叛乱踵籋。夫以国初全盛且致乱阶,况当衰微之余乃欲并宗室部落土司纷纷建树此,岂所谓识时务者哉!曰:此非竖儒之所知也,汉高之得天下原于韩彭英布叛楚,而灭项王此其平居必有自功以轻天子之意,其后分封过广,威权过重,遂至猜嫌疑似,相继灭亡。盖与本朝三藩后先同揆,至若高煦宸濠之叛其事盖与吴濞同符大氏始焉过亲,继焉过薄,天下无事若辈遂生觊觎之谋。求朝优礼宗亲,予之以禄而靳其权,绝无过亲过薄之殊,生其怨望。况当强邻逼处,诸王皆有忧危惧迫之思始焉,命涉群邦廓其器识,然后建诸险要假以事权,必且惕厉战兢亟思保聚以卫朝廷,必不至非分而怀觊觎。何则危乱将至,譬若同舟渡海而遇台飙,虽胡越之人漠不相知,靡不各竭其手足心思以防颠没,而况兄弟骨肉之相亲相属者哉,势使然也。且今之所云建藩者,非漫以土地予之也始焉,命为元帅而副以汉臣已不能尽恣所欲,而所在将军督抚且各仍其权力以自保。其疆无事则名为藩王,不过专屯矿以为自守,事至乃得以邻省济之名。虽国苟有不肖,则副帅将军督抚皆可箝之,不胜则返之京师,更为易置,号称藩国实与将帅无殊。则虽欲为晋宋诸王而不可得,而况其进焉者乎?且吾之津津封建者,岂敢谓诸王专阃之,遂能战守乎哉?诚惧懿亲毕处,京师猝有难端其祸且难预度,此中情事乌可忍言。诚见元世广建宗藩,汔今玉步,再更其子孙犹为蒙古诸王,而未尝殄灭。况列圣深仁厚泽上焉,则犹且为万变不测之谋也。至若部族土司其始或多强盛,羁縻而后权势久衰,自与国初三藩勋威,悬绝其人,亦类多善守而无远图。涣而萃之屈而伸之,则虽西国兵威其势亦难尽服,尊以世爵皆足自卫而保雄图,万一桀骜不过返其故初而止耳,而奈何为此过计乎哉?且当大乱之时,防之过严即乌能测其不谋自立,何如恩出自上使之激昂振奋为国家保障无形之为愈哉?伊古帝王之御要荒必时其强弱与国势盛衰以为操纵,而时至危急必能舍天下而后可以图吾存。特非深明大略之人不能察其微,而与为变化耳。嗟呼!当天下安危呼吸且欲袭故安常,觊幸旦暮,其不至溃播荡越者与有几哉是议始于光绪甲午冬,日本之变成于丁酉戊戌,胶旅威连之亡,稿凡数易乃克成篇。投之达官类皆合置庚子之乱,八国连师遂致西狩苍黄,京师几殆。里居无事,朋好见者辄叹为知言,北望神都弥增忉邑。辛丑盟成,銮舆遄返,列强使馆建炮,增兵津沽,城台荡平如砥。北河既浚更辟秦皇[岛名],即俄还三省,英舍榆关,列国同心,津门仍返神都,大势已属列强。求如曩昔之廊庙从容经营新宅,呜乎其可得哉?且今强俄铁道自恰克图、张家口直达京师,即诸国晏然,京师亦难安枕,桑榆既晚能无尽然,当西驾未还,颇怪海内名卿,寂无以迁都为说客,春游楚乃知南皮节帅,潜咨江表龂龂焉请徙荆门,一齐众咻,空言徒托。夫以非常之举强语涂人,其为按剑庸足怪哉?惟是荆门一域,江汉环流,静镇中权良为特易特虑。番轮远泝径达彝陵,潜袭荆门,震惊难恃,究不若襄汉流沙,番输惮入,端居堂奥七鬯无惊之为得耳。若虑竟陵地狭难任神都,则何如进处南阳枢机,南北收湖北之利而无其患之为愈乎?侯官郑孝胥有言:建都湖北,但布水雷二十具于江阴,列国虽强必不敢冒巍吾险。知言哉!惜乎中国之大之能语此者寡耳!呜乎!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每诵斯语辄不禁俯仰流涕云。光绪壬寅夏记。

初甲午之变,日军既踞辽南,蒙惧其憯师海道,夺芦台以袭京师。时南皮张公镇江南,命群寮进策,乃急成斯议。上之不报,则函达京师,明年春京师益岌。海上报言枢府高阳李公、常熟翁公请迁都建藩,以防殊变,是否薄采盲说远莫由知不幸。斯议未行偿金割地而国势难言矣。戊戌夏,天子愤胶旅威连之变,毅然变法以图自强,特诏张公自楚督入觐。私念威旅既去,门户荡然,京师不安虽尧舜不能为治。国家之患莫大于斯,辄复举斯议达之而亦不报。蒙出游廿年从未敢妄干当道,兹事体大故渎言之,然当时外患虽棘,新都尚易为谋,今则朝廷动静主自外人,而洋债赔款之多更非数十年不办建都重事,夫岂易言,顾都城根本关系一国存亡,不得不合全国之财以图斯举此。不能不痛哭陈焉者也!

[今列邦挠我主权,然建行宫以备游巡,岂能相阻。况庚子之乱外人所伤实多,今且和民教,减偿金,其内惧吾民实甚重。以英特之战西人已叹坚船巨炮为无用之谋,其谋吾国者将不用兵而用智,绸缪桑土,端在此时。西人计中国十八行省,面积百三十万方里,东部九省利耕者不下五十万方里,其他九省折算共计不下六十五万方里,每亩征钱百七十文,全岁地租当得三万万两。食盐照印度法,岁征当得三千三百万两。土药西人已请包征,岁税千五百万两,然地丁轻者,如桐城每亩岁共三百七十八文,以此计当得七八万万两]

韩国迁都“世宗”为哪般

韩国迁都“世宗”为哪般 若干年后,全世界的人要像习惯首尔一样,去习惯韩国又一个地名:世宗(Sejong)。从2012年开始,这个被命名为“世宗”的地方将成为韩国新的行政首都。如今,“世宗”已经成为韩国2007年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韩国为什么要迁都呢? 为首尔“减肥” 在韩国人的思维模式里,不去首尔就无法积攒财富和名誉。“首尔中心主义”如同黑洞引力,导致城市逐渐“肥大”。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其面积只有全国的11.8%,却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7成以上的经济力量。韩国100家大企业中的92家总公司、中央行政机关的84%、大学的65%、制造业的56.7%都集中在这里。 目前在首尔,最高的房价已经达到每平米折合人民币近15万元。首尔的“城市病”也日益严重: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几乎不堪重负。 因此,韩国政府认为,首尔“减肥”的最佳办法就是迁都。通过迁都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分散首尔的政治功能为其减负,并为其他地区施肥,进而缓解地区间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 振兴中部地区 业内专家分析,韩国迁都的另一个原因是振兴中部地区的战略。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世界最发达的11个国家之列,制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而“汉江奇迹”主要集中在首都及其周边,所以也有学者称“汉江奇迹”实际上就是“首尔奇迹”。 80年代以后,位于朝鲜半岛南端、与日本隔海相望的釜山通过发展港口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韩国第二大城市。2002年釜山举办了第十四届亚运会,2005年又举办了APEC 峰会,这样韩国就形成了首尔和釜山一北一南两个经济中心的格局。 与首尔圈和釜山圈的繁荣相比,韩国广大的中部地区受到冷落,经济发展始终不见起色,以致酿成地区间的“感情对立”。因此,韩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中间塌陷”的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贾保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韩国迁都成功实现,数年之后,韩国将实现首尔、世宗、釜山三大城市分别带动北、中、南三个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将使韩国的经济版图焕然一新。 迁都计划一波三折 其实,韩国政府迁都的设想由来已久。前总统朴正熙上世纪70年代曾计划建设新的行政首都,但因朝野对迁都方案存在严重分歧而搁浅,朴正熙遇刺身亡后不了了之。现任总统卢武铉在参选总统时就将迁都作为宣传口号之一。

商朝迁都一览表

【商朝】迁都一览表 契始居商,后徙番 昭明迁砥石后复归于商 相土迁于蕃,后复徙相、 上甲微迁邺西南之上司马; 成汤居商,后迁亳 太甲自亳徙桐宫 中丁自桐复归于亳 河亶甲复徙相 祖乙由相迁耿①,由耿迁邢,由邢迁庇 南庚自庇迁奄 盘庚自奄迁殷 武丁自殷徙宅小屯,复自小屯迁亳 武乙自亳归小屯 帝乙自小屯迁朝歌。 注:关于耿与邢同音,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祖乙由相迁到耿后,次年由于河患才迁到邢的,迁耿历时两年左右。后封弟弟祖丙在其商都上建立商朝的附庸国--耿国,至今还存有商遗址 商(今河南省商丘南) 番(???) 砥石(???) 相(今河南省内黄县)

邺(今河北省临漳县) 亳(今河南省商丘北) 桐宫(今河北省临漳县)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附近) 耿(今山西省河津市南) 邢(今河北省邢台市) 庇(今山东菏泽郓城),另一说法是(今河南安阳境内) 奄(今河南省漯河市) 殷(今河南安阳) 小屯(今河南省汝州市???) 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商朝百年多次迁都,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殷有三亳,二在西汉梁国,一在河洛之间。[1] 榖(谷)熟为南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谷熟镇,即商朝都城,汤曾居此,商朝开国之都,帝喾曾建都于此地)。 蒙为北亳(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诸侯于此拥戴汤为盟主)。 洛阳偃师为西亳(在今河南洛阳偃师市西)。传说帝喾曾都于此地,商汤迁都于此,此地又是以后的商王盘庚所迁之地,相传盘庚五迁,复都亳之殷地。[1-3] . 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亳(后称南亳,今商丘),后迁都郑州,亦称亳。现存的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周王在郑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郑国随后吞并了郐国、东虢国和胡国。 今天 考古发现的比较肯定的商代城址都邑也就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殷墟、洹北商城而已。

郑州市—我国最理想的迁都选择之一

郑州市—我国最理想的迁都选择之一 我国政府及早迁都中原,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北京的诸多环境问题,而且使新的首都能够效益百倍地对全国进行管理和统治,有效地促进人们自愿地对我国经济低谷地带的陇海沿线和西部广大地区进行开发、改造和建设,加速我国经济重心向中西部广大地区的移动,有效地平衡调节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科学技术,使我国的生产力布局更加趋向合理,并且更加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改造环境。此外,迁都对我国的安全更有保障。 中原是河南省的古称,是我国古代九州的中心。郑州市位于中原的核心位置,郑州市所辖地区和开封市以西的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心”地带。因此迁都中原实际上就是迁都在这个区域内(为方便于论述,下面将中原的这个区域通称为郑州市)。将来我国政府迁都郑州市,把郑州市作为最理想的迁都场所,是因为郑州市不仅是我国的“国土中心”,而且也可能是亚洲的“洲域中心”。郑州市在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位置和战略位置比北京、西安等地更为重要、更为优越。 (一)、郑州市是我国的“国土中心” 国土中心是一个国家疆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选择中心,是举国公认的自然和社会要素中心。有人形象地把我国国土比喻为一只昂首挺立、栩栩如生的大公鸡,郑州市是这只五彩斑斓大公鸡的心脏,京津秦位于这只大公鸡的咽喉。 地理的要素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交通、信息、地震、农业、水源、能源,这些要素是选择首都必不可少的条件。下面将这些要素按其重要性进行排序。 陆地交通枢纽 郑州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不仅是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和横贯东西的欧亚大陆桥东段陇海铁路之枢纽,是我国铁路中心和最大的编组站,而且以郑州为起点可以向全国发出数十条铁路干线,这些干线以最短捷的路径串联和并联了全国所有的自然资源、能源、工农业地带、城市和人口—— 向北不仅通过“京津秦咽喉地带”串联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而且向北经山西蒙古联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向西因为关中平原的沟通,串联了地广人稀的大西北、中亚和发达的欧洲;向南可发出两条干线纵贯中南,并直接联系东南亚。由于向西和向南铁路的联系,从而把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西南融于一体;向东可以直接联接整个华东,特别是对于长江三角洲的联系。 这些干线及其它一些平行的干线构成了全国铁路网的分布特征。我国陆地交通要道大致成多重的“田”字形分布,并且有数条铁路干线间接地构成“田”字形的对角线。郑州市坐落在“田”字形的中心,郑州是我国未来陆地交通最大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例如,每天从郑州向我国陆地上其它三十一个省会(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所在地,包括香港和拉萨)各自发出并返回一次列车,其铁路总长度比北京向其它三十一个省会要缩短16956公里,比西安缩短9206公里,比武汉(武昌)缩短8884公里。每天从郑州向我国陆地上三十一个省会(包括香港和拉萨)各自发出并返回一次班车,其公路总长度比北京

秦代九次迁都

秦人的迁徙——东进!东进! 1游牧于荒蛮之地的秦人,并不甘心屈居于牧马人的地位,早已雄心勃勃,虎视天下,决心使后世子孙饮马于黄河。秦人因为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无法扩张势力,而“八百里秦川”地势高敞,具有向东俯冲之势,正是称霸争战的理想据点。秦人奋勇征战,经过九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国迁都,从西戎迁到西周王室的故地。最终定都在最适宜秦国发展的咸阳,奠定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东进迁都,不仅表现秦人不定居的游牧习俗,也具重要战略意义,每次迁都均开拓一片领土,建立一处军事据点,势力不断向东扩张。 在战略性的东迁过程中,秦国由最初统治的西戎荒蛮之地,到达了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西周都城腹地。此后,积极汲取周王朝和东方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很快由落后的游牧经济发展为发达的农耕经济。国土逐渐由小到大,国力由弱而强,成为战国时期的头号军事大国。加以秦国凭仗八百里秦川优越的地理环境,由此奠定了兼并天下的基础。 2. 秦统一的战略进程:雍(戎、狄)——栎阳(魏河西之地)——咸阳(天下) 3.以咸阳、长安为中心的沿渭河道路。 秦国地形图——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 秦国九次迁都, 雍(关中平原西部,西北地区的战略考虑,西北戎狄游牧民族,都城位于此地,即有可以凭的天险,又可以震慑西北民族,后随着秦国的强大,西北民族以无法与秦抗衡,于是迁都)—— 砾阳(关中平原中,魏国国土深入黄河以西即河西之地,变成秦国的心腹之患,所以当秦国强大之后,秦国迁都砾阳,对魏国形成攻势,两者彼此形成相持阶段,魏国沿着洛河西岸修筑长城,随着秦国的强大,秦攻破魏国长城,收复了河西之地,形成兴盛之地)—— 咸阳(统一全国,沿着渭河形成的道路,以咸阳为中心,过河便是汉长安,唐长安,咸阳西部的道路为北岸,东部为南岸,迁都咸阳后,控制重要道路,直指东部六国) 【关东与关西:以函谷关为界,关东包括除秦之外的所有国家;】

中国历朝历代都城及迁都时间地点过程详细流程表(夏商至明清)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努尔哈赤为何不定都辽阳而迁都沈阳

努尔哈赤为何不定都辽阳而迁都沈阳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努尔哈赤在建都东京时,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3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但是,3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努尔哈赤正为此郁闷之时,忽一日有人来报,说是他家附近的树林落下一只凤凰。努尔哈赤急忙带众臣前去观看,刚刚走近,凤凰突然腾空而起,直向沈阳方向飞去。努尔哈赤深知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就请风水先生到沈阳察看,发现沈阳真是一个龙兴宝地,于是,当即下决心迁都沈阳。 这个传说似乎过于神奇,也不能作为努尔哈赤突然迁都沈阳的合理解释。但历朝历代,帝王将相建都建城,都把风水放在首位,这却是事实。 沈阳处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又有辉山做依背,山水交融。据《盛京通志》载,沈阳的辉山有?包罗万象、跨驭八荒之势。辽水右回,浑河左绕,佳气轮囷葱郁,万年帝业非偶然也?。又称其山源出长白西麓,由长白而永陵起运(在新宾县境内),由起运山而福陵天柱山(沈东陵),由天柱山而昭陵隆业山,一脉相承,直到沈阳以西塔湾而止,是为?龙脉?,也称?龙岗?。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城,祖陵永陵,以及沈阳的故宫、福陵和昭陵,都建在这条?龙岗?上。对?龙岗?一说,史书记载很多。 在大金政权建立以后,曾经有三次著名的迁都。第一次是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从费阿拉城迁到赫图阿拉;第二次是天命六年(1621年),从赫图阿拉迁到了辽阳;第三次是天命十年(1625年),从辽阳迁到了沈阳。 大金军的每次迁都都带有明显的政治性目的,在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金兵萨尔浒之战胜利以后,紧接着拿下了奉集堡,三月便攻克了沈阳,紧接着又攻陷了辽阳极其辽河周围70余座碉堡。四月,努尔哈赤便命令金军迁都辽阳。奇怪的是,金军先攻克了沈阳,后占领的辽阳,为什么当时没有在沈阳迁都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阳这个城市。首先从历史地位看,辽阳地区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秦汉以来,便设置于此,辽金两代还在此地建设了都城,元朝设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明朝署辽东都指挥使司,是明朝在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在地理位置来看,辽阳位于辽河平原与辽东山区的结合处,东面是大平原;南面是复州、海州、盖州离海很近;北面就是蒙古地区;西面是辽远城,可以说是明朝、蒙古和朝鲜三地接壤的重要地区。在战略部署上,明朝也把辽阳作为对付金军的重要据点。熊廷弼和袁应泰先后驻扎在此,并大修战略共事。而且,当时辽阳的面积比沈阳要大出来两倍有余。此地也是小城镇赫图阿拉远远不能相比的,努尔哈赤在夺得这个军事重镇以后,异常兴奋。 迁都到辽阳不仅是努尔哈赤也是诸王大臣们的梦想。在此以后的一段时间,金军对辽阳的营建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甚至让人们以为努尔哈赤会在这里长期居住。可是在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为什么又放弃了营建很久的辽阳,而迁址到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商业、位置等各项指标都不如辽阳的沈阳呢?

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寤言二·迁都建藩议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陈澹然[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作品名称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作品别名迁都建藩议创作年代清代作品出处寤言二* 文学体裁古文作者陈澹然 方今天下所尤患苦者,非英俄德法日诸国乎?日本僻处东海,灭琉球、乱朝鲜、割台湾,以窥闽越。然俄窥其北而拊其背,其势殆难远图。法兰西东来踞越南为根本,伺吾滇粤以逞其谋。然英逼腾越通西江,实足阴制其肘腋。德意志狡焉后起一发,而据我胶州。然法瞰其隙思复其仇,而威海已属诸英,且将持动静以乘其后。惟俄罗斯虎视三洲括囊回部,寖寻及于印度以蚕食蒙疆,而铁路之兴已达吾东三省,今且据旅顺以扼吾吭,此其势非尽噬吾东西北土疆不止。英吉利据五印度以擅南洋,故取缅邦兵不血刃,今且开铁路以达藏滇,将合长江为率然之势。此其势必将东迁印度以经略吾西南。是二国者固已并峙环球荐食上国,故日本联英而德法联俄,各附强大以争雄。长然英疆辽漫,主后就衰,猝有变端其势且难自保。而俄君锐少,地势足以雄制诸邦。中国且方自昵于俄而归其掌握,此其胜负固已了然自见于区合之间。且夫新疆外蒙古根本在青海、陇西、秦晋,而和林、巴尔、朱海、库车、石堡城不建亲藩。关外矿屯未广,布隆吉、塔里木两河不通,蒙疆水师不设,则廸化、库伦呼应不继,而蒙疆危。东三省内蒙古根本在两京,而兴京、多伦诺不建亲藩。混同江水师不立,索伦金匪马贼不抚,其渠帅而重其权,则寖久必为俄用,而东三省内蒙古危。二者危而京师无安枕之日矣。藏滇根本在巴蜀,卫藏地方六千里无亲藩驻扎。什伦布无大臣驻宗喀薄宗二城以练番兵,则印缅皆易为患而藏危。西蜀、宁远不建亲藩,巴塘打箭炉不驻提镇,则藏危而蜀亦危。永昌不移抚部,黑江不设水师,则腾越临江易动而滇危。两粤不建亲藩,西江水师不立,粤西抚部不驻浔州,则镇南孤远。粤东抚部不驻雷州,则琼崖易觊。而粤东西危,蜀藏滇粤危,则西南大势去矣。夫自东三省绕内外蒙古达新疆卫藏滇粤。国家所恃为藩篱者如此,又况沿海万里无藩篱之限。喜人怒兽之伦飙忽电迈于房栊卧榻之内,搤吾喉舌而踞吾腹心,顾可几幸万一于旦夕间哉?方今国势无复雍乾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惧,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崩,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国家定都燕蓟,戴山履海,其势实足鞭棰埏合。独自东西列邦恣雎海表,京师辄有旷然无蔽之忧。庚申之危可为前鉴,然当此之时盛京、朝鲜、旅顺、威海之雄固赫然当京师指臂。虏虽内犯,势不能久处以蹑危机,故踵息之间成盟而退。今朝鲜既失,威旅已亡,海军荡然,宁复能御虏于堂奥之外。重以豺狼守户,熊虎当关,怀愍前车岂堪覆蹈。盲者不察,方且陋亶父之遗规,蹑澶渊之孤注,坐使万骑徘徊,百僚蒙惑。乌乎!此岂可不为之寒心哉?盖尝综揽中国大势,关中沃野千里,号称陆海。险塞之重,形势之雄,甲于函夏,然考其险塞大抵在东西南三面,而北道漫焉。故虽汉文之强匈奴辄绝黄河,入上郡,烽火达于甘

2020年全国魅力之都是哪些城市

2020年全国魅力之都是哪些城市 魅力城市排名2.洛阳 洛阳:是被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还被称为“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魅力城市排名3.曲阜 曲阜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被西 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在曲阜文物发掘中发现的大量“大 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即是上古帝皇在曲阜活动的考古 证明。这里,文采郁郁、礼乐之都。尧舜时代,曲阜属九州之一徐州。商朝前期,曲阜名奄,第十八任商王南庚,迁都于此。 魅力城市排名4.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拥有3,000年左右的建城史,近150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九次成为地方封建王朝的都城,城址有扩展而无迁徙,城 名千古未改。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 名城,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 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 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成都是九朝古都,蜀、 成家、蜀汉、成汉、谯蜀、前蜀、后蜀、李蜀、大西等政权相继在 此建都,唐朝和民国时曾作为全国临时首都而存在。前蜀皇帝在此 广植芙蓉,故成都简称“蓉”,别称“芙蓉城”。

魅力城市排名5.绍兴 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名士之乡”,其桥的数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 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桥。“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名人辈出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猜你喜欢: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迁都建藩议

清人谵然在文集《寤言》·卷二《迁都建藩议》中曾说过这样一句令现在的战略家常常引以为自豪的一段话: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方今天下所尤患苦者,非英俄德法日诸国乎?日本僻处东海,灭琉球、乱朝鲜、割,以窥闽越。然俄窥其北而拊其背,其势殆难远图。法兰西东来踞越南为根本,伺吾滇粤以逞其谋。然英逼腾越通西江,实足阴制其肘腋。德意志狡焉后起一发,而据我胶州。然法瞰其隙思复其仇,而威海已属诸英,且将持动静以乘其后。惟俄罗斯虎视三洲括囊回部,寖寻及于印度以蚕食蒙疆,而铁路之兴已达吾东三省,今且据旅顺以扼吾吭,此其势非尽噬吾东西北土疆不止。英吉利据五印度以擅南洋,故取缅邦兵不血刃,今且开铁路以达藏滇,将合长江为率然之势。此其势必将东迁印度以经略吾西南。是二国者固已并峙环球荐食上国,故日本联英而德法联俄,各附强大以争雄。长然英疆辽漫,主后就衰,猝有变端其势且难自保。而俄君锐少,地势足以雄制诸邦。中国且方自昵于俄而归其掌握,此其胜负固已了然自见于区合之间。且夫新疆外蒙古根本在、陇西、晋,而和林、巴尔、朱海、库车、石堡城不建亲藩。关外矿屯未广,布隆吉、塔里木两河不通,蒙疆水师不设,则廸化、库伦呼应不继,而蒙疆危。东三省根本在两京,而兴京、多伦诺不建亲藩。混同江水师不立,索伦金匪马贼不抚,其渠帅而重其权,则寖久必为俄用,而东三省危。二者危而京师无安枕之日矣。藏滇根本在巴蜀,卫藏地方六千里无亲藩驻扎。什伦布无大臣驻宗喀薄宗二城以练番兵,则印缅皆易为患而藏危。西蜀、宁远不建亲藩,巴塘打箭

炉不驻提镇,则藏危而蜀亦危。永昌不移抚部,黑江不设水师,则腾越临江易动而滇危。两粤不建亲藩,西江水师不立,粤西抚部不驻浔州,则镇南孤远。粤东抚部不驻雷州,则琼崖易觊。而粤东西危,蜀藏滇粤危,则西南大势去矣。夫自东三省绕外蒙古达新疆卫藏滇粤。国家所恃为藩篱者如此,又况沿海万里无藩篱之限。喜人怒兽之伦飙忽电迈于房栊卧榻之,搤吾喉舌而踞吾腹心,顾可几幸万一于旦夕间哉?方今国势无复雍乾财富之盛,骤语建置微特黎民滋惧,即殊识之士亦徘徊瞻顾而不敢为。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诚欲延国命于累卵之崩,举危疆以图自保,则因势制地之术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纲维,而徐措其节目之细,则迁都之说尚焉。 国家定都燕蓟,戴山履海,其势实足鞭棰埏合。独自东西列邦恣雎海表,京师辄有旷然无蔽之忧。庚申之危可为前鉴,然当此之时盛京、朝鲜、旅顺、威海之雄固赫然当京师指臂。虏虽犯,势不能久处以蹑危机,故踵息之间成盟而退。今朝鲜既失,威旅已亡,海军荡然,宁复能御虏于堂奥之外。重以豺狼守户,熊虎当关,怀愍前车岂堪覆蹈。盲者不察,方且陋亶父之遗规,蹑澶渊之孤注,坐使万骑徘徊,百僚蒙惑。乌乎!此岂可不为之寒心哉?盖尝综揽中国大势,关中沃野千里,号称陆海。险塞之重,形势之雄,甲于函夏,然考其险塞大抵在东西南三面,而北道漫焉。故虽汉文之强匈奴辄绝黄河,入上郡,烽火达于甘泉。至乃遣将军壁灞上,以防其变今。俄罗斯百倍匈奴,国家之力去汉文悬绝。虏自库伦绝瀚海以袭榆延,且有呼翕飙荡之势,而群回蟠结尤为腹心症结之忧。今议者辄谓徙都关中,是震古往之迹而遗眉睫之巨患也。且王者都会,所以系一国之人心

与其迁都,不如适当分散首都的功能

与其迁都,不如适当分散首都的功能 近年来,不时有人提出中国是否应该迁都,迁到哪里这样的话题,有的还有很具体的理由和规划。最近又有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认为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建议将首都迁往长江中下游华东某中小城市”。 兹事体大,不妨先看看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哪几次迁都,成败如何,对当时和此后的历史产生过什么影响。 历史经验:为什么要迁都?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无论是传说中的黄帝,还是夏朝、商朝,迁移是生存和发展的经常性措施,也是对付天灾人祸的有效手段,所以迁移和迁都相当频繁。其中见于文字明确记载、影响最大的一次迁都应为商朝的盘庚迁殷。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商朝的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殷墟一带)。关于盘庚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作过种种推测,不外乎躲避黄河水患,土地肥力减少,通过迁都“去奢行俭”,保持一种比较节俭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作为游牧民族的残余的习惯性措施。从迁都后盘庚发表的训词看,迁都之举曾引起贵族们的反对和恐慌,经过盘庚强有力的劝告和镇压才在新都安定下来。但此后的二百多年间,商朝的首都再未迁移,以往那种不时迁都的历史从此结束。 公元前880年,周朝的首都由镐京(今西安市一带)迁至洛邑(今洛阳市)。这是因为镐京一度被犬戎攻陷,都城受到很大破坏,而且由于周天子势力衰落,此后也难抗御犬戎的入侵,只能东迁至相对安全的地方。这类因在军事上处于弱势而不得不以迁都寻求一时安全的办法以后还多次出现,如战国时楚国的都城由郢(今湖北荆州江陵)迁至陈(今河南淮阳),又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面对蒙古军队的入侵,金朝的首都由燕京(今北京)迁往南京开封(今开封),末年又迁至蔡州(今河南汝南)。更严重的是,因国土沦丧,原有的都城已为敌方所占,要继续存在,自然只能迁都。如东晋建立时,西晋的首都洛阳已非晋朝所有,只能迁都于建康(今南京)。南宋建立时,北宋的首都开封也已被敌方控制,只能以杭州为“行在所”(临时首都),一直“临时”了一百多年。 另一种情况,是权臣或军阀为了进一步掌握政权,迫使皇帝将首都迁至自己易于控制的地点。如东汉末年,董卓强迫汉献帝由洛阳迁往长安,以后又迁至曹操控制的许(今河南许昌)。北魏末年,高欢逼朝廷由洛阳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唐朝末年,朱温迫唐昭宗由长安东迁洛阳。这类迁都,完全是夺取政权的先声,不惜以破坏摧毁原有首都为手段,造成巨大损失。

中国八大古都排名

中国八大古都排名 历史建都政权数量排名 1.洛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帝喾、夏(早期、末期)、商(初期)、西周(成王五年后)、东周、战国韩(早期)、秦末河南王、西汉(高祖初)、更始、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93年后)、隋(炀帝后)、李魏、王郑、唐、武周、大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初)、中华民国(32年)。二十三个政权。 陪都政权:新莽、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北宋、金。八个政权。 合计:三十一个政权。 2.西安,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西周(初年、末年)、秦、西汉、新莽、更始、赤眉、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燕(一个月)、东魏、北周、隋(文帝)、唐、武周(2年)、黄齐、大顺(一个月)。十九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后赵、五胡夏、后唐、中华民国。 合计:二十四个政权。 3.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诸侯蓟、诸侯燕、秦末燕王、前燕、安史燕、刘燕、辽(1125年)、金(中期海陵王后)、元、明(成祖后)、大顺、清、中华民国(早期)、洪宪、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计:十五个政权。 4.南京,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东吴、东晋、桓楚、侯汉、宋、齐、梁、陈、南唐、南宋(初期)、明、南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四个政权。 陪都政权:杨吴。一个政权。 合计:十五个政权。 5.开封,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夏(帝杼后)、诸侯杞、战国魏(前364年后)、后梁、后晋、辽(辽太宗三个月)、后汉、后周、北宋、张楚(一个月)、刘齐、金(海陵王及宣宗南迁后)、韩宋。十三政权。 陪都政权:明。一个政权。 合计:十四个政权。 6.安阳,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颛顼、帝喾(初年)、夏(后期)、商(中后期)、战国卫、战国赵(初期)、后赵、冉魏、前燕、南燕(1年)、东魏、北齐。十二个政权。 陪都政权:曹魏。一个政权。 合计:十三个政权。 7.郑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黄帝、夏(初年)、商(早中期)、战国郑、战国韩(中后期)。 合计五个政权。 8.杭州,建都或迁都至此的政权:吴越、南宋。 合计两个政权。 历史上建都时间排名 第一名:洛阳,中国夏王朝、商王朝、东周王朝、东汉王朝、西晋王朝、北魏王朝、隋王朝、唐王朝(武周时期)、后唐王朝的都城。(算上夏商洛阳的建都时间超过西安,约1300年)第二名:西安,古称长安,中国西周王朝、西汉王朝、北周王朝、隋唐王朝都城。(约1001年)第三名:北京,中国金王朝的中都、元王朝的大都、明清王朝的京师。(共912年截至到2012年) 第四名:南京,东吴王朝、东晋王朝、刘宋王朝、南齐王朝、梁王朝、陈王朝、南唐王朝、明王朝都城。南京是汉族三次复兴的大本营,东晋王朝以南京为都保存了汉族的文化、明王朝以南京为基地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中华民国以南京为都殊死抗战救亡图存。(共445年)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迁都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迁都 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大都市病”严重,全国近60%的人口和主要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和海水倒灌,雅加达常被洪水侵袭,地面沉降也十分的惊人。对此,印尼学者提出了将首都迁至加里曼丹岛的帕朗卡拉亚的设想。这里人口稀少,森林覆盖率高,地震和火山爆发的风险较低。 材料二: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材料三:印度尼西亚地图及雄安新区位置图 (1)简述雅加达“大都市病”的主要现象。 (2)印尼学者的迁都方案,你是否同意?说明你的理由。 (3)我国设立雄安新区,有何重要意义? (4)印尼是东盟的重要成员国,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与印尼之间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合作?

参考答案: (1)人口拥挤;交通混乱;环境质量差;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地面下沉;海水倒塌灌等。 (2)同意。理由:可以有效缓解首都人口、交通、住房等压力;带动新区域开发和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地价低廉;灾害风险少。 不同意。理由:迁都成本较高;新区基础设施落后;与原经济发达区隔海相望,不利于区域联系和人员往来;对新区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减轻北京城市压力;促进周边地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4)中国向印尼提供资金、技术和部分工业成品;印尼向中国提供市场、农产品及其它原材料。 典型例题二: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4月29日印尼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统已经决定将首都迁离人口稠密的爪哇岛,但尚未选择新的地点。”将首都从爪哇岛西北部沿海城市雅加达搬迁到新地方可能需要长达10年的时间。目前估算,需要花费230亿美元至330亿美元。其实,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在1957年就曾指出雅加达日后将人满为患,经济发展会失去控制。历任总统也都提出过迁都。

文言文: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原文译文 赏析 《答司马谏议书》 宋代: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 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

定都北京的原因

明清时期出于那些考虑定都北京 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150 公里。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 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热,月均气温2 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

从三一“迁都”看中国经济之痛(修改)

从三一“迁都”看中国经济之痛 唐志军1 (湘潭,411201) 尘埃落定。不管前段时间有关三一重工及其掌门人梁稳根的传闻怎样,到目前为止,我们能从媒体的报道中知晓的一件事----很确定的一件事----就是:三一的总部(甚至注册地)正从湖南长沙迁往北京! 作为企业,三一当然有其“迁都”的种种理由。本文并不打算去探究三一“迁都”背后的种种原因,那不是笔者的所长,笔者也缺乏足够的精力去探查其中的各种信息。然而,对于一个专业的经济人士而言,三一的“迁都”作为一个重要事件和一种重要信号,却不得不让我们驻足下来,投入足够多的关注,保持足够高的警惕,审视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将具有何种意义。 各位读者,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很不幸,三一“迁都”是中国经济之痛,而非中国经济之福。即便三一“迁都”对于其本身的发展来说可能利大于弊,但通过认真而深入的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来说,其弊远大于利。三一“迁都”不仅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国经济之病,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进一步恶化了中国经济之痛。 一是会提高北京的经济和政治垄断地位。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将首都搬离经济中心,比如韩国等国。然而,与韩国等国相悖而行的是,北京却在不断强化其作为经济中心的职能和地位。不说其他的指标,单单从一个指标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这个指标就是全球500强企业的总部。 2012年10月中旬,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与纽约合作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称,在所选取的包括纽约、伦敦、芝加哥、巴黎、柏林、墨西哥、圣保罗等城市的全球27个主要城市中,北京的经济影响力排名从2011年的第九位跃居第一位。据称,北京经济影响力第一主要源于:全球500强总部的数量第二,仅次于东京;GDP增长率第三;按资本投资额计算的外国直接投资第三,按新建项目数量计算第五等。 而在2012年7月,《财富》中文发布了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在2011年的世界500强中,入选的69家中国企业如果按照总部所在地进行省区分类,可以发现其分布是极其不均衡的。在全国69家世界500强企 1作者简介:唐志军,经济学博士,湖南科技大学经济学教师。

《后汉书·杨彪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杨彪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辟公府,皆不应。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彪发其奸,言之司隶。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 中平六年,代董卓为司空,其冬,代黄琬为司徒。明年,关东兵起,董卓惧,欲迁都以违其难。乃大会公卿议。百官无敢言者。彪曰:“今天下无虞,百姓乐安,明公建立圣主,光隆汉祚,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右材木自出,致之甚易。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彪曰:“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卓作色曰:“公欲沮国计邪?”司空荀爽见卓意壮,恐害彪等,因从容言曰:“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卓意小解。议罢,卓使司隶校尉宣播以灾异奏免彪等,诣阙谢,即拜光禄大夫。及李傕、郭汜之乱,彪尽节卫主,崎岖危难之间,几不免于害。 十一年,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见汉祚将终,遂称脚挛不复行,积十年。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 及魏文帝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辞曰:“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遂固辞。乃授光大夫,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彪着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年八十四,黄初六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B.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C.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D.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灶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却/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秀才,古代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专门用来称府学等的童生。 B.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其接待。也可解释为“官车”。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可作为王室的代称。 D.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彪有正义感。黄门令王甫指使门生在郡界违法专营官府财物,获利七千余万,杨彪敢于向上级报告,揭发其罪行。 B.杨彪敢于谏言。董卓看到关东兵起,因害怕想迁都来避难,其他百官都不敢当面向董卓提出不同意见,只有杨彪据理力争。 C.杨彪淡泊名利。年少时他被推举任职,又受到公府召辟,但都不接受;年老时即使皇帝亲临要他担任太尉,他也坚决推辞。 D.杨彪深得皇帝敬重。魏文帝继位后,不仅授予他荣誉,还赐他衣袍,允许他穿布单衣、戴鹿皮冠,拄杖来参加朝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商朝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0201214001015)

商朝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商朝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频繁迁都。商汤建立商朝时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其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迁都。商朝为何老是迁都?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商朝迁都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商朝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频繁迁都。商汤建立商朝时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其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迁都: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邢(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都城才基本固定下来。 关于迁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水灾”说,“游牧”“游农”说,“去奢行俭”说和“王位纷争”说。 “水灾”说是从自然灾祸方面去寻求商都屡迁的原因。但这一说法没有十分坚实的材料做基础,推理上也不成立,因为商朝的几个都城全在黄河两岸,而且越迁离河滨越近,如果这种做法是为了躲避水灾,那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甲骨文是商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1899年,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家中发现了它。1908年,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家罗振玉查访清楚刻有文字的甲骨来自河南安阳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

“游牧”“游农”说是从社会生产方面去探求原因。“游牧”说认为商人在盘庚迁殷之前还属于迁徙无定的游牧民族,到盘庚时才有了初步的农业,由游牧经济转入农业经济,因此有了定居倾向。然而,商代的甲骨文和后世的考古资料证明,商代建立时的经济基础已经是农业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游农”说认为商代的农业是原始农业,采用“火耕”的方法,就是把树林烧平后,在灰烬上播种。他们既不知道灌溉,也不懂得施肥,一旦土地的自然力耗尽,便需改换耕地,因此不得不经常迁徙。但考古资料证明,商代前后期农业生产工具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可能因农具的进步,突然停止“火耕”。 “去奢行俭”说和“王位纷争”说是从社会政治方面去解释商都 屡迁的。“去奢行俭”说认为抑制奢侈,倡导俭朴,借以缓和阶级矛 盾,是商都屡迁的原因。这一说法多少有点合理成分。因为《尚书》中《盘庚》三篇是保存下来的商王盘庚迁殷时对臣民的三次演讲词,将迁之时,他曾指责贵族中有贪求财富的乱政官吏;迁都后,他又告诫官吏不要积聚财物,应该施惠于民。但是,奢侈是统治阶级的“通病”。不仅迁殷之时存在,迁殷之后照样存在。为什么后来却不迁了呢?看来这种解释也缺乏说服力。 “王位纷争”说认为商朝前期曾有“九世之乱”,九代商王都因王位传承问题发生过纷争,其直接后果就是商朝王权削弱和贵族势力膨胀。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要削减贵族的实力,就要改变贵族的地利优势,手段就是迁都,这成为商王的战略措施。然而,在盘庚迁殷后,商朝实行了固定的传

北京不太适合居住:中国迁都首先目标的地被曝光

北京不太适合居住:中国迁都首先目标的地被曝光 北京不太适合居住:中国迁都首先目标的地被曝光 在人们讨论北京是否适合居住的时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迁都设想也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北京作为首 都的历史使命是否已经完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迁都的设想。但这些民间意见都没有下文。 在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候,网上流传着迁都河南信阳的谣言。但是信阳人开始担忧:“请不要来,我的伟大信阳市不能接受那一切的污染,我们现在被誉为适合居住的城市,这非常好,我不要改变。”大家都对首都所代表的生活吓怕了。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首都如今有了诸多城市病:水要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运来,“首堵”比“首善之都”更加深入人心,城市越来越大,四环、五环一直到了河北燕郊欢迎你。2013年2月28日,在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姚明走出驻地酒店时,抬头看了看首都的天空,皱起了眉头,这一瞬间被摄影记者抓拍下来。那一天,北京迎来了灰霾、沙尘、大风的三重袭击,天空从灰白变成了土黄。在此之前,PM2。5制造贡献了“北京咳”这一新型城市病。 作为政治中心,北京也在经受每年一次的“两会”考验。北京中心城区的拥堵指数曾经出现过9。9的高位,回家路

上的北京市民其实都滞留在停车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提出迁都的设想。1980年,首都经贸大学的教授汪平提出将首都迁出北京。四年后,中国社科院的黎鸣向中央递交了迁都计划书。这些民间意见都没有下文。2000年,《经济参考报》发表了方可的《北京城会被迫迁都吗?》,这是迁都问题在官方媒体上少有的亮相。在那之后,梅育新、胡星斗等学者在网络上发表了关于迁都的研究成果。迁都不仅要拯救陷入各种城市病的北京城,而且希望通过迁都来解决一些根本性问题。胡星斗在《关于迁都的建议书》中认为,新建一个小型政治首都有助于政治与经济分开,铲除政经结盟、钱权结合的腐败现象。 在理想主义者的设想中,未来的中国首都应该是怎样的?也许不必是庞大的城市,甚至也不必声名显赫。 朱士光在西安生活,他的亲身的感受是:西安的雾霾也很严重。今年2月份,西安只有一天是适合市民健康出行的,雾霾天气占了22天。“如果北京因为空气污染要迁都,搬到西安那真是大可不必了。”其实中国八大古都——西安、北京、开封、郑州、洛阳、南京、杭州全都受困于PM2。5,连安阳都不能幸免。 汤爱民也认为古都并不适合作为新的都城。近代以来,这些城市人口积聚很大,即便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水源、土地都难以承载自身发展的需要。另外,像南京地处东部沿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