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各阶段分级

血糖各阶段分级
血糖各阶段分级

低血糖到高血糖

利用血糖仪来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现在大部分患者都会购买和使用血糖仪,它十分简单,也能为医生的诊治提供依据。

但有时患者对于血糖值具体代表什么意义,接下来应该注意什么,却不是很清楚,需要医生的提醒。下面,小编就列出16个血糖关键点代表的相关意义,并给出一些处置建议,给大家做点参考。

1、血糖<1.5 mmol/L

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昏迷,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无法保持清醒,所以无法自救,如果没有其他人发现送医院抢救,或者现场补充升糖片、可乐等高含糖食物,后果会很严重。

所以容易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独自出门,除了需要携带补充糖分用的糖果、点心等等,在外衣口袋里还要准备一张纸,告诉前来救你的人,你是糖尿病患者和如何救助的方法。

相比起给家人或者医院打电话,现场补充糖分是最快见效的处置方法,切记!切记!

2、1.5<血糖<3(2.8)mmol/L

3的后面加一个括号2.8,代表有不同的标准,在这里同时列出来。

这个血糖值范围属于低血糖,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神志会出现异常,有的表现为神志模糊,有的人会很暴躁,因人而异。

这时应该尽快补充糖分,如果已经出现无力、说不出话来的情形,应该设法求救,再次强调一下随身携带糖果、点心、升糖片等食物的重要性——关键时刻是用来救命的。

3、血糖≤3(2.8)mmol/L

这个血糖值关键点是低血糖的诊断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体内交感神经会开始兴奋,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出汗、心慌等现象。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低血糖症状,这时就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没有症状就掉以轻心,该补充糖分就要补充糖分。

4、血糖3.9mmol/L

这个值,是一个健康人空腹状态下正常血糖的下限,通常这个空腹是指睡一晚早上起床后没有吃东西的情况。

也就是说,比这个值更低的,就属于血糖异常的范围了。

在这个血糖值下,身体负责升糖的激素,比如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就开始分泌,也就是说,身体出现自动反应,要开始升糖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凌晨3点左右出现血糖低于3.9mmol/L之后,早上起来的空腹血

糖往往比较高,这种现象有个名字,叫做“苏木杰(Somogyi)效应”,跟身体的自动反应“程序”有关系。

5、血糖4.6 mmol/L

这是在空腹状态下,控制血糖比较理想的下限值,也就是说,再往下低,就属于控制得过低了。

在这个血糖值下,身体里的胰岛素会停止分泌,这就相当于发出了一个信号:停!别再降糖了,该考虑升糖了!

6、血糖≥ 5.6 mmol/L

一般在空腹状态测出这个值的人,如果还不是糖尿病患者,那也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这也是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的“空腹血糖受损”的下限切点——从这个点开始,血糖超过5.6mmol/L,建议去医院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同时也是敲响了一记警钟:该预防糖尿病了!

不过,这个阶段还是属于可以逆转的阶段,但是半只脚已经踏进了糖尿病的门,千万不要再往前走了。

7、血糖6.1mmol/L

这是健康人在空腹状态下,正常血糖值的上限。也就是说,空腹血糖高于这个值的,就不属于正常血糖了。

8、6.1<血糖<7mmol/L

这个血糖范围介于健康人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属于空腹血糖受损(糖调节受损期)。测出血糖值在这个范围的,属于糖尿病早期,依然是可以逆转的。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抓住机会,就有可能远离糖尿病。可是,在现实生活里,会经常有人意识不到或者抓不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如果多一些人,多一些声音去宣传和教育,或许我们能够在这个“悬崖”上挽救很多人。

9、血糖≥7.0mmol/L

如果重复两次,在空腹状态下测出血糖值在这个范围,就会有人残酷地通知:这是糖尿病!

这往往意味着战斗号角从此吹响,因为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仍然是不能根治的。

10、血糖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的上限,高于这个值,就不属于正常值了。

11、血糖8.9mmol/L

健康人的正常肾糖阀,超过这个值就会有尿糖出现,但不同个体(妊娠等)也会有差异。

12、7.8<血糖<11.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在这个血糖值范围为糖尿病早期,属于糖耐量低减(糖调节受损期)的范围。

13、血糖>11.1mmol/L

重复两次在餐后或者口服葡萄糖实验(OGTT)中测出血糖值高于11.1mmol/L的,可以确诊糖尿病。

14、血糖≥13.9mmol/L

体内的脂肪开始分解,产生少量酮体。这个值主要用于临床参考:通常用这个值来决定,临床输液治疗时,用盐水还是葡萄糖。

15、血糖≥16.7mmol/L

血糖值在这个范围,说明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血糖几乎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虽然血液里的糖分很多,但是由于缺乏胰岛素这个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身体的细胞无法吸收利用。

这就会让身体错误地认为:体内开始闹饥荒了!于是开始大量分解体内脂肪,释放血糖,同时产生大量的酮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这个时候,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身体明显消瘦,吃饭多,喝水多,小便多——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6、血糖值≥33.3mmol/L

这是个非常危险的血糖值范围,因为体内细胞已经处于高渗状态,身体细胞处于这个状态时,会出现脱水和神经系统异常,有高渗性昏迷的危险。

很多血糖仪在这个血糖值范围就无法显示数字,只会在屏幕上显示一个“HIGH”。

一旦发现血糖仪显示这个英文单词,首先检查血糖仪是否出现故障,如果仪器正常的同时感觉身体不适,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

低血糖诊疗常规

低血糖症 【病史采集】 1.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致饥饿感、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手足震颤,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精神异常、抽搐、大小便失禁、昏迷); 2.低血糖症发作特点:空腹抑或餐后出现症状,进食能否缓解,发作时间、程度、缓解情况; 3.有无诱因:剧烈运动、长期饥饿、腹泻、大量饮酒; 4.特殊用药史:降糖药、水杨酸等; 5.重症肝病史、肾衰及手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史: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6.有无上述疾病的症状:乏力、纳差等; 7.有无血糖检查结果; 8.体重有无变化。 【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2.可能病因及相应体征:皮肤、毛发、甲状腺等异常变化。 【辅助检查】 1.空腹血糖:<2.8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血糖曲线; 3.血清胰岛素及C肽测定:如为胰岛素瘤所致,胰岛素释放指数>0.4(血浆胰岛素μIU/ml/血浆葡萄糖mg/dl); 4.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测定; 5.腹部脏器B超检查,胸部X线片。 【诊断标准】 1.低血糖诊断: (1)空腹、运动致使低血糖症状发作; (2)发作时血糖<2.8mmol/L; (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病因诊断: (1)胰岛素瘤:胰岛素释放指数、胰腺B超、CT定位有助诊断。 (2)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1)午餐后低血糖,可自我缓解,非进行性发展; 2)OGTT:服糖后2~4h血糖降至空腹水平; 3)能耐受72h禁食; 4)胰岛素释放指数正常。 【鉴别诊断】 1.癫痫:检查血糖可区别。 2.脑血管意外:血糖可因应激而升高。 3.Ⅱ型糖尿病早期表现:常在下次进餐前出现低血糖,OGTT及IRT峰值延迟。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1)胰岛素瘤:手术切除。

(完整版)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零售药店里的降糖类产品品种繁多,少则20~30个品规,多则80~100个品规左右,其实口服降糖药物无外乎隶属于以下六大品类。 降糖类 磺脲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所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需要经过1.5小时才能达峰,为使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二代磺脲类药物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奈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位点与磺脲类药物明显不同,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因此服用简便,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 注意:格列奈类药属于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抗糖类 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该类药物虽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基础上,如血糖波动太大时可以加用该药,有助于平稳控糖。 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低血糖试题(课件)

低血糖试题 低血糖学习试题考核 1、女性,26岁,妊娠30周,发现血糖高1个月,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 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3。7%.近2周体 重无明显增加,考虑()。 A.继续原治疗方案 B.无需饮食控制 C.增加热量摄入,监测血糖?D。减少锻炼,减少 能量消耗? E.增加热量摄入,如血糖升高再控制饮 食 2、评价低血糖症时,常用的诱发试验是(). A.C肽释放试验 B.葡萄糖耐量试验 C.胰岛素释放指数?D。C肽抑制试验?E.饥饿 试验 3、保证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 A。抑制肝糖原分解?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E。胸腺发育不全

4、男性,45岁,反复心悸、出汗5年,反应迟钝伴精神不集中1年。入院后多次血糖在1.6~2.3mm ol/L。首先考虑及处理()。 A.低血糖症,查肝功能除外肝源性低血糖症?B。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水平除外胰岛素瘤 C。低血糖症,查胰岛素抗体除外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D。低血糖症,行诱发试验除外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 E。低血糖症,行CT除外伴肿瘤的低血糖症 5、诊断胰岛素瘤的依据是(). A。血糖2.6mmol/L? B.胰岛素37ρmol/L C.C-肽3 20ρmol/L D.胰岛素原24ρmol/L E.以上都支持诊断 6、导致低血糖症的发生(). A.抑制肝糖原分解 B.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过强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交感神经兴奋?E.胸腺发育不全 7、有关低血糖症,正确的是()。

A.因高血糖伴发多器官损害,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B.长期住院患者对药物更加耐受,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症 C。老年患者,意识能力差,常无低血糖症状? D.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 E.低血糖频繁发作,未意识就迅速陷入昏迷,称为未察觉的低血糖症......感谢聆听 8、不属于低血糖症状的是()。 A。便频? B.皮肤多汗 C。饥饿感 D.手颤 E.心率加快 9、Whipple三联征,包括()。 A。出汗、心悸、软弱无力? B.血糖低于3.9mmol /L?C。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效 D.嗜睡伴呕吐 E.给予呋塞米后症状缓解 10、正常入餐后血糖的范围一般在()。 A.7.0~8.3mmol/L B.4。9~7.6mmol/L C.6。0~7.6mmol/L? D.7.8~8。3mmol/L E。6。0~8.6mmol/L

低血糖应急预案

低血糖的应急预案 (一)评估原因: 1.过量降糖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以及GLP-1 激动剂。其他降糖药物和上述药物合用也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2.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 3.剧烈活动。 4.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 5.糖尿病严重肾病致肾功能减退时或其它合并的可引起血糖降低的系统疾病如严重肝病、恶性肿瘤等。 (二)风险预案 1.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怀疑低血糖时立即通知医生,测定血糖水平,以明确诊断。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2.8mmol/L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3.9mmol/L时2.一旦确认患者发生低血糖,应遵医嘱尽快协助患者补充糖分。神志清醒者,遵医嘱口服糖类食物(葡萄糖为佳),或用糖水、饮料、方糖、果汁糖、蜂蜜、饼干、牛奶等代替。意识障碍者,遵医嘱给予葡萄糖液静推或胰升糖素肌注。 3.遵医嘱及时复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遵医嘱继续给予葡萄糖口服、摄入含淀粉或蛋白质食物、葡萄糖静脉注射等处理。 4.血糖未纠正遵医嘱继续给予葡萄糖注射或加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4.意识障碍者加强基础护理,保证安全。 5.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遵医嘱调整用药,必要时行动态血糖监测。 (三)预防措施: 1.观察患者有无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和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常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 2.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做好用药指导,保证服药到口,并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其剂量。 3.告知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应提前做好准备。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降糖药种类

目前市场上口服降糖药很多,但概括起来分为五类,即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进剂、胰岛素增敏剂。下面对各类降糖药做一简单介绍和评价: (一)磺脲类是用得较早的一类降糖药,第一代有D860(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因其服用剂量大,降糖作用弱,副作用大,临床上基本被淘汰。第二代有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亚莫利)等,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和普通。 降糖原理: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糖。应用此类药的前提条件是患者胰岛细胞有一定的功能,即是指2型糖尿病轻、中度患者。 优点和缺点:优点是此类药降糖作用强,降糖时间快,部分药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等。缺点是此类药降糖作用依赖血糖浓度,容易低血糖,易导致腹型肥胖;增加胰岛β细胞负荷,导致胰岛功能衰竭;长效药导致严重的低血糖难以纠正等。应用此类药物应注意其肾毒性,每个药各有特点,如糖适平只有5%肾脏代谢,肾毒性小;格列吡嗪作用时间短,低血糖发生几率小,适合老年人;格列齐特有改善微循环作用等,临床应用应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状况和个体特点选择,一般以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二)双胍类起初应用不是降糖而是减肥药,近年逐渐应用到糖尿病领域。第一代药物是苯乙双胍(降糖灵、降糖片),容易导致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率达80%以上,已淘汰。第二代药物是二甲双

胍(格华止、美迪康、迪化唐锭、甲福明、君力达)。 降糖原理:包括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等对糖的作用,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对正常血糖无影响。 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可以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缺点是对胃肠道刺激大,易引起胃肠道和消化道不良反应;易导致消瘦,导致营养不良,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禁用于胃肠道疾病患者、身体消瘦者、有严重并发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临床应用应注意,此类药应用剂量过大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者应不用或禁用。 (三)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属于抗高血糖剂。 降糖原理: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要靠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才能分解为单糖而吸收入血。该类药即是抑制这一类作用,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起到降糖作用,适用于餐后血糖高者。 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安全可靠,可降低餐后血糖等。 缺点是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气)等;引起四肢消瘦、营养不良等。临床应用应注意必须与进餐同时服用,不进食碳水化合物则不起作用。单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联合其他药应用一旦出现低血糖应直接口服葡萄糖或静推葡萄糖,进食一般食物无效。 (四)非磺脲类胰岛素促进剂主要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和那格列奈(唐力)。该药不增加胰岛细胞负担,属快速胰岛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1、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交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 2、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 3、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4、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仅够维持5-10分钟脑细胞功能,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当然进入脑组织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脑组织非常容易受伤害,而如果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的话,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伤害,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即使在治疗后脑组织也不能恢复到正常了。 低血糖通过何种机制导致猝死是一个关键问题。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如年龄、性别、交感神经激活和血钾浓度)相互作用可能决定心律失常发作,致死性心律失常可能因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心脏传导系统亚临床病变共同导致。或者,低血糖期间心律失常可能由睡眠期间自主神经功能性失衡引起。 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据显示,低血糖可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并进一步验证低血糖可导致猝死。通过精确测量心电图QT间期,以及采用低血糖钳夹控制低血糖程度证明低血糖会导致心肌复极延迟、心电图ST 段改变与QT 间期延长,多表现为T 波改变(图1),进而可能会增加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风险。交感- 肾上腺系统激活很可能是诱发上述变化的原因。输注肾上腺素会延长QT 间期,β受体阻滞剂会减缓QT 间期延长。但是,低血糖通过交感- 肾上腺系统激活和胰岛素直接作用引起血清钾水平降低,而低血糖本身也可直接抑制心脏复极期间钾离子外流。 QT 间期延长是猝死的主要预测因子,某些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剂或抗生素易导致易感人群发生QT 间期延长,从而引起心源性猝死。低血糖所导致猝死并不能单纯由心肌复极异常解释,还涉及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以及其他可能相关的病理机制(如自主神经病变异常)可能参与其中。 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接受磺脲类或胰岛素治疗,存在合并症(如肾脏病)等。虽然改善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而且最近的几项临床试验均未能证明强化降糖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甚至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以达到有效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预防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同时也避免低血糖及相关并发症。对于无心血管病的年轻患者,可以积极控制血糖以免发生微血管并发症,但是对于那些老年患者以及存在合并症(如冠状动脉病、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应尽可能保持最佳的血糖水平,同时防止低血糖发生。(Diabetes technology &Therapeutic.2012.14, Supp1:51) 专家观点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服法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服法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降糖药的服法 二甲双胍的用法用量 品 种 剂量范围╱日 服用次数╱日 用 药 时 间 二甲双胍 500—2000㎎ 2—3次 随餐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缓释片 500—2000㎎ 1—2次 每日一次时推荐随晚餐服 用 噻唑烷二酮类的用法用量 品 种 剂量范围╱日 服用次数╱日 用 药 时 间 罗格列酮 4—8㎎ 1—2次 进食对总吸收量无明显影响,但 达峰时间延迟 吡格列酮 15—45㎎ 1次 与进食无关 非胰岛素促泌剂 双 胍 类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TZDs )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α- 糖苷酶 抑制剂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胰岛素 促泌剂 磺脲类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 喹酮、格列美脲、消渴丸(含格列本脲) 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用法用量 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阿卡波糖100—300㎎3次随第一口饭嚼服,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伏格列波糖0.2—0.9㎎3次餐前口服,服药后即刻进餐常用磺脲类药物的用法用量 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格列苯脲 2.5—15㎎1—3次餐前30分钟 格列吡嗪 2.5—30㎎1—3次餐前30分钟 格列吡嗪控释片5—20㎎1次早餐时格列齐特80—320㎎1—3次餐前 格列齐特缓释片30—120㎎1次早餐时格列喹酮30—80㎎1—3次餐前30分钟 格列美脲1—8㎎1次早餐前或餐时服 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的用法:需餐前即刻服用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的用法用量(1次╱日,尽可能晨起服)品种剂量范围╱日服用次数╱日用药时间 西格列汀100㎎1次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沙格列汀5㎎1次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 维格列汀50—100㎎1—2次可以餐食服用,也可非餐时服用 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通过抑制DPP-4酶而减少GLP-1(肠道里的促胰 素)在体内的失活,从而增加GLP-1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

---------------------------------------------------------------最新资料推荐------------------------------------------------------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汇总抗糖尿病化学药物按效用机理分类,主要有: 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磺酰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 3.双胍类。 4.-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奥恬苹(米格列醇,))。 5.噻唑烷二酮衍有生命的物质(吡格列酮(艾汀片)、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 6.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诺和龙、普瑞丁)、⑵那格列奈(唐力、唐瑞)、(3)米格列奈)。 7.中成药七大类品种。 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TZDs) 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 该类药物与体内受体结合后激活,从而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糖血症代谢紊乱,与此同时,这一类药物在降血压、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映、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对肾脏的保护方面也预示了效用。 最先开发成功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环格列酮、恩格列酮和曲格列酮。 1 / 25

在药效较低、严重不良反映及肝毒性的影响下,这些药物逐渐被淘 汰或撤市。 今朝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日本武田的吡格列酮,葛兰素史 克的马来酸罗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独特的地方是能较着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使成为事实对血糖的长期控制,以 此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因为其同时具有杰出的耐受性与安全性,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 展的潜力。 在这一巨大的应用前景的影响下,外洋对噻唑烷二酮系 - 1 - 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远未停止,正待上市的药物有英国葛兰素史克公 司研制的法格列酮(Farglitazar)和日本武田制药研制的达格列酮(Darglitazoan)。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个不变增长的大类,2003 年占抗糖尿病 药物市场的比重为3.53%,2004 年为 4.08%,2005 年增长到 4.52%。 国产罗格列酮对原研药攻势甚猛罗格列酮是葛兰素史克公司 开发上市的品种, 1999 年 5 月 25 日经 FDA 审查核定后在美国上 市,商品名为Avandia、安糖健。 2019 年,葛兰素史克(天津市)已经将罗格列酮引入我国上市,商 品名为文迪雅。 罗格列酮在全球上市后,销售额平稳上升,随即,市场上又陆续 开发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Avandamet)、罗格列酮/格列美

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低血糖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以血糖过低为特点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其生化特征是血糖低于 2.8mmol/L (50mg/d1)。按临床上发病的频数,低血糖症的病因依次为: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药源性低血糖症、肝源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伴肿瘤的低血糖症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低血糖症常呈发作性。 (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及体征:饥饿、心慌、出汗、颤抖、焦虑、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流涎、肢凉震颤、血压轻度升高。 (二)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精神不集中、头晕、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也可有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表现神志不清、幼稚动作(吮吸、假脸等)、舞蹈样动作,甚至痉挛,椎体束征阳性,乃至昏迷、血压下降。若低血糖较重,发作超过6小时,常会遗留痴呆。如果未能

察觉自主神经警告症状或在神经低糖之前没有自主神经症状,称为未察觉的低血糖。 二、辅助检查 (一)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二)血浆胰岛素测定 1.胰岛素释放指数:大于0.4表示器质性胰岛素不适当分泌过多性低血糖症,特别是胰岛素瘤患者此值常明显增高。 血浆胰岛素(μU / ml) 胰岛素释放指数=———————————— 血浆葡萄糖(mg / ml) 2.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对血糖很低,血浆胰岛素不很高的病人可计算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50为正常,大于80μU/mg表示胰岛素不适当分泌过多,特别是胰岛素瘤。 血浆胰岛素(μU / ml)×100 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 ———————————————

低血糖诊疗常规

低血糖诊疗常规

低血糖症 【病史采集】 1.低血糖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致饥饿感、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手足震颤,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头痛、头晕、反应迟钝、精神异常、抽搐、大小便失禁、昏迷); 2.低血糖症发作特点:空腹抑或餐后出现症状,进食能否缓解,发作时间、程度、缓解情况; 3.有无诱因:剧烈运动、长期饥饿、腹泻、大量饮酒; 4.特殊用药史:降糖药、水杨酸等; 5.重症肝病史、肾衰及手术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史:垂体前叶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6.有无上述疾病的症状:乏力、纳差等; 7.有无血糖检查结果; 8.体重有无变化。 【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 2.可能病因及相应体征:皮肤、毛发、

甲状腺等异常变化。 【辅助检查】 1.空腹血糖:<2.8mmol/L; 2.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血糖曲线; 3.血清胰岛素及C肽测定:如为胰岛素瘤所致,胰岛素释放指数>0.4(血浆胰岛素μIU/ml/血浆葡萄糖mg/dl); 4.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测定; 5.腹部脏器B超检查,胸部X线片。 【诊断标准】 1.低血糖诊断: (1)空腹、运动致使低血糖症状发作; (2)发作时血糖<2.8mmol/L; (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2.病因诊断: (1)胰岛素瘤:胰岛素释放指数、胰腺B超、CT定位有助诊断。 (2)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1)午餐后低血糖,可自我缓解,非进行性发展; 2)OGTT:服糖后2~4h血糖降

至空腹水平; 3)能耐受72h禁食; 4)胰岛素释放指数正常。 【鉴别诊断】 1.癫痫:检查血糖可区别。 2.脑血管意外:血糖可因应激而升高。 3.Ⅱ型糖尿病早期表现:常在下次进餐前出现低血糖,OGTT及IRT峰值延迟。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1)胰岛素瘤:手术切除。 (2)医源性低血糖:调整降糖药。 (3)胃肠手术后反应性低血糖:少量多餐。 (4)其它内分泌疾病致低血糖:治疗原发病,补充所缺激素。 (5)特发性低血糖:高蛋白、脂肪摄入量,少量多餐,抗焦虑治疗。 2.低血糖发作时治疗: (1)轻者立即进食含糖食物、饮料,不能口服者静注50%葡萄糖50ml; (2)重者及昏迷者:立即注射50%葡

最新整理降糖药分类说明知识讲解

降糖药分类说明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九大类多个品种。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DP-4酶抑制剂等。 化学降糖药种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此外,

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 (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常用食物的血糖指数

常用食物的血糖指数(GI) 一、糖类的血糖指数 果糖31±2 蔗糖89 蜂蜜126 葡萄糖138 ●你或许已经看出,除果糖可适量使用外,其它糖类均不宜食用。 二、水果的血糖指数 根据它们的血糖指数大小,我将其分成四级。第一级是你宜首先选用的水果,第二级属次选,第三级应少吃,第四级尽量不吃。 ●一级水果的血糖指数 樱桃22~32 李子24~34 柚25~36 苹果36±~54 梨子36±3 鲜桃28~47 广柑43±4 西瓜26~37 ●二级水果的血糖指数 芒果55±6 蕃茄55 弥猴桃52±6 ●三级水果的血糖指数 葡萄62 桔子66 桔汁67 菠萝66±7 ●四级水果的血糖指数 香蕉53±6~84±7 葡萄干64±11~93 干鲜果脯类90±6 ○成熟的或放置时间较长(因糖化)比不成熟、新鲜的水果血糖指数高。 ○含水量少比含水量大的水果血糖指数高。 何时选用水果? 宜在血糖小于8.0mmo1/L、并在两餐之间食用,食用前请与你的医生协商。 三、主食类的血糖指数 ●面包类的血糖指数 精粉面包100 粗面包99 黑面包58 ●粮食及其面粉类的血糖指数 粳米、白薯、糯米95~100 富强粉、小米、籼米90~94 绿豆、二合面(玉米面:黄豆粉=2:3)、绿豆籼米饭、标粉馒头85~89

玉米糕、白米饭、燕麦片、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加米饭80~84 莜麦面、二合面(玉米面:黄豆粉=3:2)75~79 大豆22 扁豆30~43 菜豆51 豌豆56 蚕豆115 花生19 ●方便食品的血糖指数 烤制食品75 燕麦片85 脆麦片97 土豆片116 玉米片119 四、副食类的血糖指数 奶49 脱脂奶46 酸奶酪52 冰淇淋52 五、块根(根茎)类等食物的血糖指数 甘薯70 山药74 土豆片77 煮土豆81 土豆泥100 烤土豆135嫩豌豆74 嫩玉米87 甜菜93 南瓜75±9 白萝卜104 胡萝卜71±22~133 ○以上的血糖指数值主要参考了翁孝钢《糖尿病饮食治疗学》及向红丁等编著的《糖尿病饮食指南》。 六、稀饭的血糖指数如何? 你要当心!虽然稀饭(如大米、小米稀饭等)、粥(各种面粉制作的粥)含水量较大,但经熬煮烂熟之后,其中的糖因消化吸收过快,故血糖指数较高,你尽量不要随意食用普通稀饭!糖尿病人专用的食疗粥——糖安八宝粥,是遵照糖尿病饮食质量控制方法设计制做的。血糖指数较普通稀饭低的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糖尿病朋友的稀饭代用品。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降糖机制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其降糖机制 概述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不同,口服降糖药物可分为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ɑ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的浓度从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药理作用: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改善胰岛素抵抗;ɑ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一、常用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一)磺脲类药物 属于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而降血糖。常见有: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不良反应——使用不当可导致低血糖;可导致体重增加。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 (二)格列奈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常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一般不与磺脲类联用,可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低血糖和体重增加。

(三)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常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不良反应:沙格列汀增加心衰患者住院风险。单独使用此类药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的作用为中性或轻度增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 (四)双胍类药物 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umol/l,女性>123.8umol/l或预估eGFR<45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维生素B12缺乏的可能。苯乙双胍易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五)噻唑烷二酮类(TZDs) 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主要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常见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TZDs的使用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禁用于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和有骨折病史的患者。(六)ɑ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胀、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及每类药物说明书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一磺脲类: (一)作用机制: 1、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是胰岛素释放的主要机制,磺脲类药物以及葡萄糖(通过转运、磷酸化、氧化代谢产生ATP)均可通过此机制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胰腺外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除了对β细胞有直接刺激作用外,还可使外周葡萄糖利用增加10%-52%(平均29%)。 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与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相比,亲合力低,脂溶性差,对细胞膜穿透性差,需口服较大剂量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降糖效果;第一代比第二代磺脲类药物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3、磺脲类药物的用药特点:磺脲类药物每日使用剂量范围较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超过最大有效浓度后降糖作用并不随之增强,相反副反应明显增加。 4、磺脲类药物的选药原则: (1)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2)老年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3)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4)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5 代表药物有:

格列吡秦(迪沙片、美吡达)格列美脲:万苏平 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苯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 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能达标时,可以合并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同一患者一般不同时联合应用两种磺脲类药物。 6、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2).体重增加:长期使用磺脲类药物过程中出现体重增加。(3).其他: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等。 7、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禁忌证:1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单独使用;有急性严重感染、手术、创伤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肝、脑、心、肾、眼等并发症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2)注意事项: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改用胰岛素治疗;老年人使用磺脲类药物剂量要酌情调整;不推荐儿童服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酌情使用。 二双胍类: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面的

降糖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各类降糖药的优缺点 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双胍类、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肠促胰素)。各类降糖药有具有各自特点。 1.双胍类 该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促进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抑制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双胍类可餐前即刻服用,若有胃肠道不适可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作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开始的一线治用药,是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较少引发乳酸性酸中毒,仅降低已升高的血糖,对正常血糖没有影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口服降糖药,特别适用于高血脂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该药主要经肾脏代谢,可于餐时或餐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其他少见不良反应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 2.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 磺脲类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磺酰脲类降糖药餐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为减轻胃肠道反应可进餐时服用。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早餐最好于早餐前30min服用,后2次餐前或餐时服用均可。 格列奈类药物可模仿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用药能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胰岛素促泌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格列奈类药物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格列奈类药物可以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 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减少脂肪组织分解来改善血糖,适用于肥胖或伴有“三高”并发心血管疾患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式为餐前半小时口服。 其特点为降低血糖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水平,适用于伴发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类药物可增加骨折的发生率,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予以补充钙剂。因有水肿、贫血、肝毒性等不良反应,故伴发心力衰竭、冠心病、水钠潴留、肝损害者禁用该类药物。

常见食物的血糖指数表

. 常见食物的血糖指数表: 关注食物血糖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于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一般来说只要一半的食物从高血糖生成指数替换成低血糖生成指数,就能获得显著改善血糖的效果。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混合膳食 1、猪肉炖粉条16.7 2、饺子(三鲜)28.0 米饭+菜 3、米饭+鱼37.0 4、米饭+芹菜+猪肉57.1 5、米饭+蒜苗57.9 6、米饭+蒜苗+鸡蛋67.1 7、米饭+猪肉73.3 8、硬质小麦粉肉馅馄饨39.0 9、包子(芹菜猪肉)39.1 馒头+菜 10、馒头+芹菜炒鸡蛋48.6 11、馒头+酱牛肉49.4

. 12、馒头+黄油68.0 13、饼+鸡蛋炒木耳52.2 14、玉米粉+人造黄油69.0 15、牛肉面88.6 谷类杂粮 大麦 16、大麦粒(煮)25.0 17、大麦粉(煮)66.0 18、整粒黑麦(煮)34.0 19、整粒小麦(煮)荞麦41.0 20、荞麦方便面53.2 21、荞麦(煮)54.0 22、荞麦面条59.3 23、荞麦面馒头66.7 玉米 24、甜玉米55.0 25、(粗磨)玉米粉(煮)68.0 26、二合面窝头64.9 米饭 27、黑米42.3

大米(即食大米) 28、即食大米(煮1分钟)46.0 29、即食大米(煮6分钟)87.0 半熟大米 30、含支链淀粉低的半熟大米 (煮,粘米类)50.0 31、含支链淀粉低的半熟大米(煮) 白大米87.0 32、含支链淀粉高的白大米 (煮,粘米类)59.0 33、含支链淀粉低的白大米88.0 34、大米饭88.0 35、小米(煮)71.0 36、糙米(煮)87.0 37、糯米饭87.0 谷类食物-面条 意大利式细面条(通心面粉,实心,1.5-2.8mm粗) 38、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式细面条27.0 39、意大利式全麦粉细面条37.0 40、白的意大利式细面条 (煮15-20分钟)41.0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常见口服降糖药分类、适用人群 零售药店里的降糖类产品品种繁多,少则20~30个品规,多则80~100个品规左右,其实口服降糖药物无外乎隶属于以下六大品类。 降糖类 磺脲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体内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降糖作用强。大多数磺脲类药物所刺激出的胰岛素分泌需要经过小时才能达峰,为使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间与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二代磺脲类药物应该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奈类促泌剂 此类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位点与磺脲类药物明显不同,此类药物起效更快、达峰更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却极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因此服用简便,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不服药。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者。

注意:格列奈类药属于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抗糖类 双胍类 此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降低血糖,同时兼有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该类药物虽不能单独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基础上,如血糖波动太大时可以加用该药,有助于平稳控糖。 此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金属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此药主要从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心衰、缺氧患者慎用。

血糖生成指数

血糖生成指数 Glycemic Index英文全称(Glycemic〔glisemik〕血糖的Index),简称(GI),中文全称"血糖生成指数",简称"升糖值"。是指在标准定量下(一般为50克)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上升所产生的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和标准物质(一般为葡萄糖)所产生的血糖时间下面积之比值再乘以100,它反映了某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影响因素: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类型、结构、食物 ?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糖类食物吸收很快,导致血糖迅速增加,直到近代,人们还以为土豆、米饭、面团一类的淀粉提高血糖的速度缓慢。但是,1981年,多伦多大学营养学教授大卫·约金斯博士发现这一观点未必正确。在致力于找到哪些食物对糖尿病患者最好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食物,比如土豆,实际上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有些含糖高的食物提高血糖的速度似乎反而更缓慢。这一发现导致升糖指数(GI)的提出,升糖指数是测定吃了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血糖即时升高的指标。消化很快并且导致酮基已糖很快释放的食物被称为高升糖指数食物;消化较慢的食物被称为低升糖指数食物。 GI高的食物由于进入肠道后消化快、吸收好,葡萄糖能够迅速进入血液,所以易导致高血压、高血糖的产生。而GI低的食物由于进入肠道后停留的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较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需要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所以避免了血糖的剧烈波动,既可以防止高血糖也可以防止低血糖,有效的控制血糖。此外,GI低的食物非常容易产生饱腹感,同时引起较低的胰岛素水平,而胰岛素能够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食用低GI的食物一般能够帮助身体燃烧脂肪,减少脂肪的储存,达到瘦身的作用。而高GI的食物恰恰相反。 碳水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单糖比多糖具有更高的升糖指数(GI);膳食纤维含量,含量多,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表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就是指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因为血糖生成指数是由人体试验而来的,而多数评价食物的方法是化学方法,所以我们也常说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一种生理学参数。 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的高; 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 因此,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合理安排膳食,对于调节和控制人体血糖大有好处。一般来说只要一半的食物从高血糖生成指数替换成低血糖生成指数,就能获得显著改善血糖的效果。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5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5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 糖尿病饮食疗法的血糖生成指数 1、概念 血糖生成指数,是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 2、用途 1)指导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 2)适当控制体重 3)控制慢性病发病率 3、比较 与传统的食物交换法相比,血糖生成指数法是一个较科学的食物选择新法,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血糖生成指数教育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接受传统的食物交换法均显著下降。 首先,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或在营养医生指导下,制定出每日膳食的总热量标准; 然后,具体安排好日常食谱; 最后,在具体选择某种食物时,可参照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多食用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概念的提出 营养学家曾经认为,各种淀粉进入消化系统后,会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消化分解为葡萄糖。所以,所有含淀粉食品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相似。但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医学院瑞文发现,食物的物理性质和状态对淀粉分解速度影响很大。由于不同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吸收程度不一致,因此即使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人体血糖水平的影响也不同。为了区分不同碳水化合物引起的不同血糖应答,1981年Jenkins等提出了GI的概念,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膳食组成对血糖浓度影响的程度。 GI是指含50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值,反映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葡萄糖的GI值被定为100。GI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 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