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常见意象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搞懂常指的“作用”范围: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体会常常提到的感情基调和创作风格: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积极、消极、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附:著名诗人的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诗中有画”;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且情思婉约;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奇诡变幻、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雅俗共赏;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农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风的颓靡伤感、细腻感人;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语近情深;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流畅自然;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之外,还不乏婉转悱恻;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熟悉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语: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清新明快,平淡有趣,勾勒、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含蓄隽永,精巧蕴藉;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平易炙热;炼字精巧,悠扬轻快,行云流水;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娓娓而谈,庄谐杂出;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等;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1、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典故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

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8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6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0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8登高重阳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

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6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7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8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9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0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21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2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3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4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5双鲤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鱼”同义;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26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7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很,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8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9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0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

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2、意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象的多样性;有些物类的意象是比较单一的,比如鹧鸪鸟的形象就和旅途的艰险及离愁别绪相连,梅总是傲寒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类的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感伤时事,或寄情相思,或渲染离愁,其意象之丰富是极为突出的;这就需要读者在鉴赏时结合作品具体分析了;2意象的隐秘性;许多意象的产生往往和古代神话传说、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关,不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对意象的准确理解;因而对一般读者来说,这种隐秘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白衣苍狗”象征世事变化无常;出自唐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3意象的复杂性;一种物类可以表现多种意象,同样一种意象也可以通过多种物类来表达;古诗词中用以表现“漂泊”的意象很多,有船、浮萍、孤雁、飞蓬等等;而且,一首作品中,作者常常会用多种意象,通过巧妙的组合,使之欲表现的情感更为丰富多彩,这就需要读者特别注意,切不可只知其一,不问其他;

附:常用意象含义

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杨花:象征离散

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兰花: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牡丹:表现富贵、美好

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

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绿叶: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②表现荒凉、偏僻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杜鹃:哀怨、悲伤、凄凉

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鱼:表现自由、闲适

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

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晴天: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表现愁肠压抑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象征高洁、脱俗尺素:指代书信

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黄色: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表现高贵、神秘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泛指花草园林落日:惆怅冬雪:冷峻

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落叶:失意、伤感

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大漠:苍凉旷野:凄清

美酒:壮行红豆:相思竹林:闲趣、隐逸

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故园:乡愁烛:相思、别愁枯藤:萧瑟、荒凉古琴:知音

古道:荒凉飞鸟:空远长亭:送别

楼兰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关山 :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孤雁:思亲,思乡,孤独

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高中语文古诗常见意象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 1一骑红 2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 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山水田园诗 1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2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3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4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5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6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7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8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9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10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11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12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13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14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15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羁旅行役诗 1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2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3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5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6日暮、落日、夕阳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7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8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 9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0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11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2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1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4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15鹧鸪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思乡、凄清 16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7水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18鸿雁鸿燕雁书雁足鱼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19红豆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20日暮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21落日表现迟暮的老年。

高中语文古诗常见意象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高中语文:125个诗歌典故意象汇总!

高中语文:125个诗歌典故意象汇总!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高中语文50个诗词意象整理

高中语文50个诗词意象整理 很多同学都反映,语文考试的时候最怕古诗词赏析。古人的思维方式及生活环境与我们是有不同的,想读懂诗歌必须要把握其的意象。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常出现的50个意象,大家记下来不仅是为应战考试,也为自己今后品鉴诗词积累些素养。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乌鸦

高中语文50个诗词意象整理

高中语文50个诗词意象整理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高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中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IASK高中语文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分类

古典诗歌中常有的意象分类 (一)顶峰、奔腾、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种意象一般与自己的激情壮志相关。比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夕阳、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种意象多抒发悲凉伤心的思路和孤独悲伤的感情。比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 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 信秋词》) 梧桐更兼小雨,到夜晚、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种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行的高尚。比方: 洛阳亲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种意象多用于挥写分别之苦。比方: 寒蝉悲凉,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沉迷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哪处, 杨柳岸,晨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莽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种意象抒发闲情雅致。比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自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不过它们最常有的一种。我们在解析和赏识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但是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

高中语文常考诗歌鉴赏的意象和典故(全191例)

高中语文常考诗歌鉴赏的意象和典故(全191例)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意象 “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常见的意象和典故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9)兰:高洁,友谊 (10)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11)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8)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9)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风霜雨雪水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4)西风: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5)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6)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15)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6)天晴:欢愉光明 (17)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8)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恻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汇总(树木类+花草类+鸟兽类+自然现象)(附10道练习题和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缺月”、“梧桐”、“庭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境界,词人内心充满孤寂之感。 二、花草类 1.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最为著名的是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2.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3.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4.芳草 “芳草”是一种香草。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宋时期,“芳草”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5.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一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8.莲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

高中语文速记:20个诗歌鉴赏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西厢记》) 4.蝉。以蝉表现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7.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古人常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些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极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

高中语文常见的古诗词意象

高中语文常见的古诗词意象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代《送别》,作者不可考,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

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离开长安到全国各地去时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因此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而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离别”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蝉 以蝉表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王沂孙《齐天乐·蝉》:“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寒蝉表悲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念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一、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 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方离恨。 13.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 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干脆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三、山水田园诗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 边塞怀古诗:发惜别之情。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明月、阴山、黑山等。魄和愁苦之情。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功立业的情怀。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17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极其繁华之所在。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情和内心的孤寂。 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 4山河指国家或祖国。别、寄别 5折戟指战争的惨烈。山水田园诗 6柳营指军营。1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7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2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统治者的荒淫无度。3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4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表现要点 :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5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6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铠甲等。7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9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8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送别诗:9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10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11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夕阳12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 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之情。13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 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幽。 丈夫。14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15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羁旅行役诗 中人思念亲人。1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2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顾影自怜的情景。3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弟朋友的情谊。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的逝去。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5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人。6日暮、落日、夕阳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7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表现思乡之情, 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8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9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10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收藏下来慢慢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一、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 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 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三、山水田园诗 1.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2.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3.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4.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5.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6.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7.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8.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9. 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10.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高中语文答题常见的诗歌意象

高中语文答题常见的诗歌意象 月亮——思乡、怀念故友 浮云——游子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婉、至诚 鹧鸪——思乡、凄清 东篱——出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 杨柳——离别怀思之情 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以及纯洁的高尚品质 松树——傲霜斗雪的品质 梧桐——凄凉、凄苦、悲伤之情 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寒蝉——悲凉 浮萍、孤舟——漂泊之感 一、花草树木类: 1、菊花:隐逸、高洁、脱俗。梅花:坚强、不屈不挠。 2、竹:气节、正直,谦恭、虚心。杨柳:送别、伤感。 3、梧桐:凄凉、凄苦。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4、草:卑微、荒凉或希望、顽强生命力。 二、飞禽走兽类: 1、子规(杜鹃):凄恻、思乡。 2、猿猴:哀伤、凄厉。 3、鸿鹄:理想、追求。 4、孤雁:思乡、孤独寂寞、飘零。 5、沙鸥:漂零伤感。 6、蝉:高洁,悲秋。 7、斑马:惜别。

8、鹧鹄:离愁别绪。 9、哀鸿:哀伤痛苦,流离失所。 三、风霜雨雪类: 1、江水:流逝、伤时、愁苦、怀古。 2、秋水:盼望. 3、烟雾:情感朦胧、惨淡。 4、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5、浮云:游子、飘泊。 6、露、霜:人生易老、环境凄苦。 7、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四、其他类: 1、月:人生圆缺悲欢、思乡念亲。 2、夕阳:失落、消沉、人生短暂。 3、夜半:愁思怀旧。 4、古迹:怀旧、感慨昔盛今衰、明志。 5、乡村、山水间:厌俗思归、纯朴隐逸。 6、仙境:飘逸自由、高洁厌俗。 7、天地山川: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情感孤独,心胸开阔。 8、双鲤、尺素:书信。 9、西楼:闺怨。 10、南浦:水边送别。 11、长亭:路上送别。 12、精卫:不畏艰难。 13、抱柱:坚守信约。 14、三尺:法律。 15、南冠:囚犯。 16、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