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示例诗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示例

诗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很多,比如自然、动物、植物、器物、节日、人物等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具体示例诗词。

1、自然意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动物意象:

《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3、植物意象: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器物意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5、节日意象:

《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恰似今夜春风吹,不觉长安路几回?

6、人物意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彷徨。

楼高莫近危阑倚,

风急天高猿啸哀。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 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17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山水田园诗

高中语文古诗常见意象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 1一骑红 2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高考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皓月】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晏几道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

高中诗歌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高中诗歌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

高中语文古诗常见意象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 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汇总(树木类+花草类+鸟兽类+自然现象)(附10道练习题和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缺月”、“梧桐”、“庭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境界,词人内心充满孤寂之感。 二、花草类 1.黄叶 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最为著名的是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2.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3.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4.芳草 “芳草”是一种香草。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宋时期,“芳草”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5.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一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8.莲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一、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 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方离恨。 13.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 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干脆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三、山水田园诗

高中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已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红颜。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喜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杨花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待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饿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高中古诗词鉴赏常见意象积累

> 意象积累 一、植物类(以植物的某些特征比喻或象征,形成意象相对固定的内涵) 如: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例诗: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梅花: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 柳:1、常暗喻离别。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 无限牵挂。 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例诗: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例诗: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牡丹象征高贵、富贵 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柳絮、杨花——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易引起离别者的愁绪。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选“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二、行为类 ;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芭蕉 ⊙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例1: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例2: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例3: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凉的,巷口,送别之所。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菊花 ⊙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例1: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3: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例4: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例5: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高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例4: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高中诗歌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高中诗歌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1 高中诗歌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 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 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 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 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 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 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 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 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 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 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 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 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 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 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 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 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 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 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 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 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 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 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

高考语文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高考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