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

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思考回答:

(1)选取橡皮为标准,桌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课桌为标准,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

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物理学中的参照物。播放视频加深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④:刚才的实验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这个事件比较罕见,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拓展练习

练习1、2是两个动画,由于在课堂上某些场景不好展现,设计两个趣味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换参照物,使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过程有清楚地认识,让学生讨论并练习。加强对参照物的理解。

练习3:介绍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练习4:为什么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的可用本节知识解释的现象。对于学生的举例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1、2。

补充练习:某年的春节晚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辆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争飞驰在田野的

小路上,根据这个启示,假如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飞驰的火车上打斗。

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五、说效果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同学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刻下多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 一、设计思想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

(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2.2运动的描述》一等奖(教案)

2.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参照物。 2.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 【教学难点】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书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一把把它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竟是一颗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学习完本节的知识后,相信你的这些疑惑就会得到解答。 二、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参照物;〔2〕动与静;〔3〕快与慢。 〔一〕参照物 组织学生看课本,讨论: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总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火车中的小明,小明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火车、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和小明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小明所说的同学们都在后退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小明看到火车旁的三位同学在后退,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火车旁的三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的位置的发生了改变,所以说三位同学是运动的。 问:男孩看到火车运动了,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车站为标准,火车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火车是运动的。小结:〔1〕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2节 《运动的描述》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材分析】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准备】 图片或视频资料和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察下列现现象: 1、滚动硬币 2、运动的高铁 3、动态图:运动高铁上立硬币

提问:硬币是一个很容易滚动的物体,但在高速运行的高铁上却能保持纹丝不动呢?这里包含了什么物理知识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下面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位置的变化: 1.相对一个物体的距离的变化; 2.相对一个物体的方位的变化。 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物体运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的定义,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2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充分体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知介绍 一、机械运动 【师】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下面有几个运动的例子,想一想判断下他们是不是运动的根据是什么。说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师】根据我们刚刚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上述的几个运动的物体,他们的位置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我们今天要学的机械运动,就是关于位置的改变。 【板书】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生】图中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树木和房屋不运动,依据是看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师】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例题】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松树苗一个月长高500px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 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思考回答: (1)选取橡皮为标准,桌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课桌为标准,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描述》教案4(人教版八年级)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四)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过程 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参照物 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1.2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案)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 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世界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 3.知道物理学家是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天、地、人的运动世界中感悟世界的美; 2.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重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一、引入新课 人们用音乐,绘画可以描述运动,物理中是怎么描述运动的呢? 二、教学过程 1.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 (1)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运动世界: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火山喷发;体育运动、汽车奔驰、小鸟飞翔。 (2)实验 a.将糖放在水中,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b.用酒精灯烧水,观察水的汽化和液化过程。 c.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大脑的思维过程、人的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 d.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e.请学生讨论对运动的认识。 师生达成共识: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并且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2.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1)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倾听,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听到后的感受。并以此为背景音乐,进行下面的教学。 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感知和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表现运动;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汇报各组搜集的有关运动的诗词、绘画、歌曲等。 (3)师: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描述、认识、理解这个运动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妙与和谐,令我们由衷地赞叹。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画家,也不是音乐家,我们只是普通人。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对运动的认识,我们同样可以用朴素的语言来描述运动的世界。 请同学们说出与运动有关的词语:表达人的运动的、表达汽车的运动的、表达运动快慢的?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法去描述事物。 3.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描述》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优秀教案设计 本次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及相关概念,学习基础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概念,区别和特点。 2. 掌握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运用运动的描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教学建议如下: 一、引入环节: 1、引入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运动的描 述方法呢? 2、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引出匀速 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尝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知识讲解环节: 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 概念、区别和特点。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物理量的测量,如距离、时间等,并 介绍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通过实际例子,如自由落体实验,让学生掌握加速度计算 方法,并理解落体运动的非匀加速直线运动概念。 三、练习课堂游戏环节: 1、游戏1:追逐比赛,将课堂分为两组学生,在体育场或课

堂内进行比赛,要求每组学生按照规定的路线进行奔跑,并测量时间和距离,计算速度,比较两组运动员谁跑得快。 2、游戏2:物体移动过程图比较。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进行绘图比较,分析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四、实践操作环节: 1、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在实验室或教室中模拟运动过程,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及运用运动的描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总结环节: 1、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点。 2、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巩固本节课程内容。 六、课后作业环节: 1、留作业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题目。 2、自主练习并回顾本节课程内容,将理解的问题和疑惑在下一堂课上提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讨论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参照物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16、17、18页内容,熟悉物体运动形式的推断,完成以下问题: 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一位同学从自己的座位走到黑板前,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你们确定见到过很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请各举3例.

静止的物体:地面上的建筑物、桥梁、树木. 运动的物体:空中飞行的小鸟、奔驰的汽车、河道中的流水. 【小组争论】 1.假如你的一位同学和你一起并肩向前走,你认为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站在路边的人又认为他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可见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选择的对象不同,结论一般不同.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试着描述图1.2-3和1.2-4各种情形中物体的运动状况,总结一下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技巧. 【教师点拨】 1.不要用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理论上可以任意选,但不是乱选,参照物选得恰当更简单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没提到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桥梁、路边的树木、建筑物等. 3.运用参照物,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详细方法如下: ①确定讨论对象,即明确要推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②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③看被讨论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被讨论的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被讨论的物体是静止的. 【跟踪练习】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学习文档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 的描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 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新)苏科版物理八上《 第2节 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案)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 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 [讨论] [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 [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机械运动〔10min〕 1.现象

[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答复]〔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 (6) 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 也可能答复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是运动的。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在自转,还绕太阳公转,且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同理,银河系也是运动的,那么宇宙同样也在运动,所以从宏观上看,宇宙上的所有物体都是运动的。 〔3〕微观分子是运动的。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这些分子也是在运动的。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概念 [问题] 物体运动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观察] 大家观看[播放视频1]:运动的自然界。 [总结] 但凡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5 min〕 1.概念 [问题]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讨论] 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

八年级物理上册 2.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 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参照物。 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情况和教科书中的图片,来认识机械运动及其分类。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知道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要从研究物质的运动开始,而研究运动,要从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学习。形成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重点与难点 用参照物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这一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MTV,并将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定格在画面中。 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此问题不用学生回答,只用此引入课题。

(二)过程实施 (1)运动的分类 教师讲解: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大都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特点都是物体位置随时间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一处到另一处,并经过一定的路线。请同学看课本23页图2-2-5,a、b两幅图中运动路线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总结:根据运动路线的情况,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参照物 复习:什么是机械运动? 学生回答: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教师讲解: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上首先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播放列车开动的视频。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一列火车在动,实际上不是这列火车在动,是另一列火车开动了。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此题不用学生回答。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做课本24页的实验探究:动与静。并回答实验中所提的问题。

《运动的描述》说课教案

《运动的描述》说课教案 鄂州市石山中学-----尹章秋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因此,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组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列举了许多机械运动的例子,说明了运动的普遍性;通过课文内容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了参照物的概念.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二、能力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 [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科学.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同学们会热烈讨论) [投影] ·哈雷彗星 ·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图片和看到的录像资料讨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奔驰的猎豹,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 [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 [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 2.参照物 [师]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洁同学理解也相对简单,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试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商量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同学思索,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同学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同学理解更加详细、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时同学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其次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同学先从身边最简洁的运动着手,对于同学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识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详细事例,让同学通过商量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同学,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力量较弱。该年龄段的同学有奇怪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索,对学问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比方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同学简单将参照物和讨论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肯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讨论对象,再商量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参加式的体验学习,使同学能敏捷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详细问题,初步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初步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力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同学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重点难点 1、参照物概念的形成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同学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同学思索运动的相对性,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我过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飞船对接技术中的相对运动,让同学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转变生活。 七、课前预备 简洁的试验器材预备,图片资料、视频和音频资料,同学的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重点、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人跑、鸟飞、鱼游等现象学生已有认识,这是在借助地面为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境一对运动的认识一参照物一互动讨论——运动的判定一练习巩固。 这种设计是让学生从大量的运动现象中有序地过渡到科学地对运动描述上,以解决从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较长的时间学习力学知识。力学研究的内容是: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运动、力及运动和力的关系。首先,我们来认识运动。对于运动我们并不陌生,但什么是运动,运动又有哪些不同的形式,需要深入探讨。(首先介绍力学研究的内容,让学生有总体印象,建立力学分析思想。)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视频播放手抓子弹的动画。 问题1:你们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请各举3例。 静止的物体:

运动的物体: 1、机械运动 (让学生举例什么是运动,老师给予点拨,调动积极性,让其思想集中到对运动的认识上。)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地面上奔驰的汽车、海洋中航行的轮船、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这些运动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思考一下。 原来,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 有动就有静。地面上的楼房、树木、山岭我们通常说是静止,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它们也随着一起做机械运动。恒星在运动,宇宙在运动,可以说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地在运动,运动是普遍的。(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运动的绝对性,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但是,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是容易的事。 [课件演示]图中的观光电梯里的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呢? 问题2: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演示实验]平台车上放小车,迅速推平台车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①开始时小车相对平台车位置有无变化? ②平台车推动后,小车相对平台车的位置有无变化? ③小车相对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形象的感受对运动的判定。符合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互动讨论总结出运动判定的基本方法:选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相对谁。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时,要有一个对比标准才有意义,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参照物位置变化了,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运动了。 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我们就说相对参照物静止。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版教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开篇简介: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版教案《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人教版) 探索运动与静止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概念,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准备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八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 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探究点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

体定位了,房屋、树木说它们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做标准而言的。 总结: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做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做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中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探究点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探究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归纳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拓展教学: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规律总结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2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科学思维: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科学探究: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文具盒、橡皮擦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领命出征,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6小时后成功对接空间站。 神舟十四任务是迄今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转位20吨实验舱堪比四两拨千斤。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景海鹏、刘旺和刘洋执行本次任务。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首次实现载人手动交会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迈出重要一步。 2012年6月18日和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两次交会对接试验。如图所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形形色色的运动; 哈雷彗星大约每隔76年就到地球附近造访一次; 飞奔的猎豹; 缓慢爬行的蜗牛. 想想议议: 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上述的运动及类似的运动。想想看,人们根据什么说明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一)机械运动 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慢慢爬行的蜗牛······这些运动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刚刚说到彗星、猎豹、蜗牛等都在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例如都市中人的移动、大自然中江河的奔流、浩瀚太空中的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等等。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习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