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祭侄文稿

简介祭侄文稿
简介祭侄文稿

简介《祭侄文稿》

考古学通论

指导老师:耿纪朋

姓名:刘瀛涵《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

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颜真卿公元758年(约

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

序》(书于公元353年作者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

州寒食帖》(书于公元1082年作

者约45岁时)并称为“天下三大

行书”法帖。亦系中华十大传世

名帖之一。上述三大行书法帖,

因其辞、书皆佳,且均为文稿稿

草,情切意真。曹宝麟谓:“他们

正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

情恣性地挥洒,才不期而然地达

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

行书,“这一推崇世无间言”。《祭

侄文稿》传世有二:一是停云馆

所刻祭侄文稿,有陈绎曾、陈深、

文徵明三跋,与清卞永誉《式古

堂书画汇考》所载相同;二是墨

迹本,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

《祭侄文稿》定当以鲜于枢、张晏跋尾本为真迹。徐

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谓:“明

文氏《停云馆帖》所刻一本,与此不同,当是伪迹。”

本文中讲述《祭侄文稿》为纸本《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原文如下: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庭阶兰玉,敏尉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安史之乱,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

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

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

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颜真

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

骨,乃有《祭侄文稿》之作,时年鲁公五十岁。

评论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

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祭

侄文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通篇使用一管微秃

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

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

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上印章众多,卷首便是乾隆皇

帝在七十岁所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乾隆

之章常令人哭笑不得,往往在整幅画面中乾隆的

章是最明显的。

之下众多印章有一枚刻阳文细边单“徐”字,

“徐”下跟两枚阴文“乾学之印”“健口印”疑是

清代藏书家徐乾学之印。徐乾学(1631—1694)

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字原一、幼慧,号健

庵、玉峰先生,江苏昆山人,顾炎武外甥,与弟

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康熙九

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

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

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曾主持编

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左方为三枚细阳文印章从上到下依次是“王永宁印”“王长安父”“瞻近堂”可惜未能考证此人出处,按按钤印位置应晚于其右印。

下方有“鸿绪”(王鸿绪(1645-1723),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江南娄县(今上海金山)人,出于官宦之家。康熙十二年(1673年)进士一甲第二名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主持顺天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升赞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转侍读,任《明史》总裁官,撰写列传。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充会试总裁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吴损”“守和之印”“吴口叔”“吴廷书画之印”(吴廷以收藏闻名,可谓名闻海内。汪世清先生曾有文章介绍:余清斋主人吴廷,与兄国逊都是歙县著名的收藏家。他从万历庚寅(1590)来北京,得与董其昌相交。又得杨明时馆其家,观赏名迹,眼界大开,不惜千金,广事搜罗法书名画,便以

余清斋富收藏而闻名于世。他与董其昌始交时年三十七、八,比董其昌大约要大

一、二岁。直到天启末,二人尚有交往。书画交谊已

逾三十年。吴廷卒在崇祯戊寅(1638)前的十年中。)

“陈定平生口赏”“陈氏口口”。却不知陈定何许人也

骑缝处有小印数枚依次是“枢”连珠印“士译”(待

考)“长安”“王永宁”“张晏口印”(张晏(元大德—

—延佑年间),字彦清,邢台沙河人。张文谦之子,

少有文学名,举进士,类官官御史中丞,赠山西行省

平章政事,封魏国公,谥号文靖。去世后葬于邢台市

西的董村,有奎章阁学士、翰林待制虞集撰写的张氏

新茔记,今墓地已毁。张晏是有名的收藏家,“瑞

文图书”、“贤志堂印”、

传”是其惯用的印章。怀素《食鱼帖》、颜真卿《祭

侄文稿》、李白《上阳台帖》等传世名作皆为其曾

经收藏的作品。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祭

侄文稿》,张晏曾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

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

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

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乾学”“口本家僧”

等印。

镜心上依次是是乾隆的“御书房鉴藏宝”嘉庆

的“嘉庆御览之宝”乾隆“三希堂精鉴玺”宣统的

“宣统御览之宝”骑缝印有“鲜于”“乾学”“鸿口”

“枢”。“鲜于”和“枢”两枚印章上下呼应不

得不让我们想到一个人:鲜于枢。鲜于枢

(1256-1301),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

室名“困学之斋”,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

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

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

(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

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

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

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尾纸上印章更为复杂除了前面的“鲜于”、“吴延”“乾学”“长安”“王永宁”“枢”“鸿绪”“口本家僧”之外还有鲜于枢的“鲜于枢口口父”连珠印“鲜”“于”。在下方还有一枚看似不起眼的阳刻印章却书“赵氏子昂”赵孟頫(12 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

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

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

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

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

绘艺,擅金石,

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

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

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

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

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宋太祖赵

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

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

祖崇宪靖王伯圭。高宗无子,立

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其

兄也,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

人。曾祖师垂,祖希永,

父与告,仕宋,皆至大官;入国

朝,以孟頫贵,累赠师垂集贤侍

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

封吴兴郡公,与集贤大学士,死

后被元英宗追封为魏国公,谥文

敏。赵孟頫与鲜于枢又是好友。

鲜于枢生于蒙古定宗元年

(1246),卒于元大德六年

(1302),享年五十七岁;赵孟頫生于宋理宗宝佑二年(1254),卒于元至治二年(1322)享年六十九岁。他们相识于至元十五年(1278)左右,之间往来二十四年之久。虽彼此都在宦途上南北奔波,但一有机会总要聚会,谈文说艺,乐此不疲。特别是在赵孟頫休病吴兴和在浙江儒学提举任上的时候,往来应该更加密切。

其他还有“乐志”“真宝斋”“贞乾堂印”“口草堂图书印”等等。

跋语

陈深跋曰:

颜鲁公,唐朝第一等人。公字画雄秀,奄有魏晋而自成一家。前辈云:

书法至此极矣!予尝见公为叔书告身,一通其楷法严甚,闻公行书尤佳,不可得见。但时摩挲乞米石刻,想象风至耳。今王君出示公《祭侄季明文稿》一纸,详玩此帖: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迨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耶。苏文忠(即苏轼)谓:“见公与定襄王书草数纸,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公忠贤,使不善书,千载而下,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宜宝之。”抚卷三复,敬叹,因题其末。柔兆涒滩(丙申)(1176年或1236年)秋八月望。吴郡陈深识。

陈绎曾跋曰:

右鲁公祭兄子季明帖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尔既”字,右转至“言”字,左转而上,复侵“恐”字,右旁绕“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适与褙纸缝合。自“尔既”至“天泽”逾五行,殊郁怒真,屋漏迹矣!自“移牧”乃改。“吾承”至“尚飨”五行,沉痛切骨,天真烂然,使人动心骇目,有不可形容之妙,与《禊序稿》(即《兰亭序》的别称)哀乐虽异,其致一也。“承”字掠策啄磔之间,“嗟”字右足上抢处,隐然见转折势,“摧”字如泰山压而底柱障。末“哉”字如轻云之卷日,“飨”字蹙衄如惊龙之入蛰。吁,神矣!观此见真迹无疑。按史,公自冯翊太守转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而帖自署开国侯,盖史误也。杲卿为公从父兄,而季明谓公从祖叔父。涂从父字加第十三于叔上,公之处名义一字不苟可法也。季明,杲卿之少子。以死事赠五品官。则赞善大夫是已天宝末。杲卿为范阳户曹,安禄山表假常山太守。禄山叛。公为平原太守,遣甥卢逖约起兵时,杲卿长子泉明方往返真定、内丘间计事,报卢逖使平原,属之季明宜也。玄宗不识真卿为何如人,而颜氏兄弟子姓戮力王室。如此一门忠义,其有自来耶!玄宗拜杲卿中丞,因传檄河北,扬言王室大至,遂清土门十七郡,同日推公为盟主,兵势振矣。贼惧,急攻常山。太原尹王承业不救,于是杲卿父子被执。刃加季明颈,谓曰:“若降,活。”汝子不答,遂杀季明。杲卿至洛阳乃遇害。明年史思明归国,又明年则乾元元年(758年)也。泉明自常山陷后,客寿阳。清沟之败,复陷。思明至是归。公于蒲州以公命购杲卿、季明尸于洛阳、河北。杲卿仅得一足,与张凑所归发,葬长安凤栖,季明同茔。据此帖,季明归榇,唯首而已。哀哉!此帖作于泉明购尸还蒲之日,死生亦大矣!士大夫平居抵掌高议,视死宜若易然。观史及此帖,发肤有所不敢,遽忍残身至此耶!兄弟子姓骈首就死,岂易易哉?颜氏出鲁国子渊,平日循循如和风庆云,及畏于匡孔子意,其必死,则其履严霜烈日之变,坦如康庄。圣人既信之矣。一门忠义,可不谓有自来耶!至治三年(1323年)十一月廿日吴兴陈绎曾书。

文征明跋曰:

米元章(即米芾,号元章)以颜太师争座位帖为颜书第一,谓:其“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最为杰思。”而山谷(即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谓《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正类坐位帖二帖宋时并藏安师文家。安氏之后,不闻流传何处。坐位帖世有石本,而米氏临本尚在人间,余尝见之,正与此相类。然元章独称《坐位》者,盖尝屡见,而祭侄则闻而未睹。今《宝章录》

可考,宜其亟称《坐位》而不及此也。世论颜书惟取其楷法遒劲,而米氏独称其行草为剧致。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欧阳询)、虞(虞世南)、褚(褚遂良)、薛(薛稷)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亦取其行草也。”况二帖皆一时稿草,未尝用意,故天真烂漫,出于寻常畦径之外。米氏所谓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者也。侍御永丰聂君文蔚出示此卷,俾为鉴定。后有陈深、陈绎曾二跋。深,字子微,号宁极翁,宋季吴人。绎曾,字伯敷,胜国吴兴人。二人皆以字学知名。而跋语考订精审,余复何言。姑取黄米之论以备二帖折衷,亦以补二陈之遗云。嘉靖四年(1525年)岁在乙酉冬十月二十又九日。

罗洪先跋曰:

右中丞聂双江先生家藏鲁公手书《祭季明文稿》自乾元戊戌(758年)至于今,几八百年,纸墨犹新。世间何物不朽,独此完好,其故可知也。后有陈文三君跋,皆能明其书法,而伯敷(即陈绎曾)叙季明事根据史传,独言杲卿之葬稍为失实。当泉明购尸时,问之。刑者云:“其父死时先断一足。”故泉明启履谦之,瘗以无足者。为验此谓,止获一足。岂未之深考耶。忆嘉靖戊戌(1538年)冬访先生,翠微庄始得捧玩。当时留意书法,徒生羡慕而已。今年庚戌(1550年)秋,先生携之舟中谛观数过,则有不胜其慨然者。人之意气激烈,往往蹈险如夷,不畏白刃。久之,意衰气竭,瞻顾利害,悔心继之矣。惟发于天性,而有能以圣贤之学辅养之,是以当其处变委曲审时,不失之于疏伉,而足以成天下之事。至于势不可为,然后从容中道,视死如归,此夫子之所谓强浩然,所以塞天地也。公祭季明,时年五十一耳。骨肉凋残,亲党离散,犯难得祸,孰不含悲。公幸脱虎口,使稍有所瞻顾,尚能留念世事耶。而希烈之难乃出于二十六年之后(784年),齿近耄矣。英英如壮夫,不少挫折,此岂无其故哉?议者谓:公之文杂,出于神仙浮屠,以为不合于理。彼神仙浮屠之于世事,视圣贤较然殊也。独其所谓静定者则几于无辨。汉唐以来,圣贤之学不明,故二氏者窃据以神其说。公之喜谈,而不置得非,以其近似而取示乎。当时之人,既不足以语此,而传史者之智又不足以发之。使公之学不显,而等其忠义,至于与意气激发者同科,后之儒者亦不深究。凡语近于二氏者,辄指以为非道,而迂缓自处,顾谓当然,何怪无求于世哉。先生之学,一本于静定,故凡所在,皆有建立。今以中丞之节出镇渔阳,乃公故欲恢复之地。而先生受之圣明,遭时久泰,徼千载之威灵,将使边圉宁谧,以伸其未遂之志矣乎!敬以为祝。是岁(1550年)十月廿日庚辰。

邓秉恒跋曰:

《祭侄文藁》旧装乃横条长卷也。明大司马聂文襄公家所藏。公讳豹,号双江。初仕华亭令,得之顾氏。子孙传守百余年,数经水火,皆莫能濡焚。至丙申(1656年)岁余,待罪丰阳公之五世孙诸生荀携前卷来观,纸墨如新。越三年(1659年),荀以家贫,求售,因请于余。余与荀夙有道谊之雅,义不容辞,尽解数年所积俸饩而易之。载观前卷,则已蠹朽数画,急装潢成帖,易卷为册,而纸墨幸复依然也。岁次甲辰(1664年)夏六月。

《祭侄文稿》是一篇书札草稿。为麻纸墨迹本,纵28.2厘米,横72.3厘米,用行书写成,共25行, 234字。通篇使用一管微秃毛笔写成,前半篇12行写得遒劲温婉,后13行,运笔节奏加快,颜真卿越写越激愤,字体和他的心情一样变得跌宕起伏,颜真卿时而哽咽,时而疾书,虽然因为墨枯需要醮墨有所停顿,又因为是草稿有30多处涂改,但是整篇文稿笔势雄奇,从头到尾如同大海波涛一样气势磅礴,不可阻挡,神采飞动,给人以极大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

【中国史册上的“三表”:《出师表》《陈情表》《祭侄文稿》】(附图)

【中国史册上的“三表”:《出师表》《陈情表》《祭侄文稿》】(附 图) 表者,奏章也。历史上最有名的“表”要算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和颜真卿的《祭侄 文稿》,人们往往将三者并列,称为“史上三表”。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的奏章。历来以战名世者众,以表传后者稀,独《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名于文苑。《出师表》分《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前者开导昏庸,后者审时度势。《出师表》跌宕起伏,头角峥嵘,条理缜密,纵横开阔;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满篇不亢不卑,耿耿忠心尽袒。正如表末所言:“今 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个“忠 ”字跃然纸上! 皇上得知李密颇有才情,令他出仕,鉴于当时复杂情势,李密奏章推辞,《陈情表》由此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孝”字做文章,述说自幼丧父失母,祖母含辛茹苦将 他抚养,今祖母尚在,不能远游,恳诉必须尽孝祖母,不能出仕之情。《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以 情感真挚、叙述委婉、抒情深沉、陈事感人为能事。词意恳切,句句肺腑,一个“孝”字,跃然纸上。兼之行文练达,因而历久弥坚,光彩不减。《祭侄文稿》又

称《祭侄季明文稿》和《祭十二郎表》,是颜真卿为纪念在安史之乱中丧生的侄子季明而作。季明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祭侄文稿》,满篇悲天悯人,慈心爱意,国难家仇,悲愤激越;不计字之工拙,但抒慈爱之情,纵横豪放,一泻千里,墨色时枯时浓,笔法遒劲圆转,笔锋内含,力透纸背,充分表露作者激越悲愤之情,一个“慈”字,跃然纸上。虽为草稿,多处涂改,但瑕不掩瑜,丝毫无损其惊人的艺术魅力! 三“表”之艺术感染力,历来无出其右者,现在更成为判断人心是非、道德高下的晴雨表、分水岭、试金石,就象老人家所言: 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忠; 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动情者,是为不孝; 读颜真卿《祭侄文稿》而不动情者,是为不慈。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祭侄文稿》,简称《祭侄稿》,也称《祭侄季明文稿》、《颜鲁公书祭侄稿》,是颜真卿50岁时写的,距今已有1250年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兰亭序》排"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祭侄文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

祭侄文稿 译文

《祭侄季明文稿》原文(附删涂字句)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 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现将原文注释如下: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 原文: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又朔又有初、始等义。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

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对照版

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1] 《争座位帖》与颜的《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合称为“颜书三稿”。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为世所珍。 《争座位帖》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此本被称为“西安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传世摹勒翻刻计有12种之多,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其中以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宋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比较有名。

【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 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可不儆惧乎!《书》曰:“尔唯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尔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更行之乎? 【译文】大唐广德二年十一月某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写信给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 人品修养第一,事业成就第二,这才算永久。我还听说,宰相是各级官员的表率,诸侯王是臣下最高的爵位。如今您的事业成就伟大,荣誉奖励极高,难道不是因为才华出众、成就突出吗?您打败了史思明的叛乱军队,回绝了回纥的无理要求,所以能把您的相貌画在凌烟阁,姓名记在太庙廷堂,好不让人敬畏啊!然而好是好了,可是优良作风要发扬到底才难呢。所以说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是常保权力财富的正确态度,怎能不时刻提醒告诫自己呢!《尚书》里说:只因为你们有本事而不骄傲,全世界就没有人跟你们比成就、争荣誉了。凭齐桓公的伟大事业,提一句拥护周王的建议,就能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统一了朝贡周王的认识。可是在葵丘会议上,口气稍微一大,地方诸侯就闹分裂。所以说,万里长征走过九千里,才算走完一半啊,这意思是最后的坚持要花大力气。从古到今,直到我朝高祖、太宗以来,一直贯彻这样的思想路线。贯彻了,政治就平稳,不贯彻,政治就动摇。最近在菩提寺召开佛教界会议,您主持会议安排座位,让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以及御史台、尚书省统摄的日常参朝的官员坐一边,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和您带领各个军队将领坐一边。您这样安排,作为临时调整都不合适,何况要改变惯例长期实行下去呢!

颜真卿的祭侄稿的全文内容

颜真卿的《祭侄稿》的全文内容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戍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辩)卜(再涂一字不可辩)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天宝十四年(77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写下

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祭侄稿》作为一篇祭文,作者书写时的心绪可想而知,整幅卷面并不清爽,干净,笔迹急促,匆忙,涂抹,删补时时可见。纵观全篇,悲愤慷慨之气浮于纸端,开始时作者尚能驾驭住自己的感情,写得大小匀称,浓纤得体,至“贼臣不救,孤城围逼”再也抑制不住百感交集的愤激,像火山迸发,狂涛倾泻,字形时大时小,行距忽宽忽窄,用墨或燥或润,笔锋有藏有露,至“呜呼哀哉”,节奏达到了高潮,随情挥洒,任笔涂抹,苍凉悲壮,跃然纸上。起首的凝重,篇末的忘情,无不是作者心情自然流露。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起伏跌宕。《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纵笔豪放,一气呵成,血泪与笔墨交融,激情共浩气喷薄。《祭侄稿》是颜真聊最精彩的行书,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元鲜于枢跋语谓:“《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元陈深日:“《祭侄季明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若天造岂非当时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工耶?” 全文: 《祭侄稿》释文

祭侄文稿(颜真卿)(2)原文

祭侄文稿(颜真卿)(2)原文 ⑥仁兄爱我孤城围逼:归止,止:助词。《.齐南山》:既回归止,曷又怀止。爰开土门:爰,乃,于是。土门,今河北井陉,唐时为战略要地。蹙:紧迫。 ⑦父陷子死百身何赎:遘;遭遇。 ⑧呜呼哀哉及竝同还:河关:河,;关,指蒲津关。二者合称,指蒲州。颜真卿时任蒲州刺史。颜真卿在《蒲州刺史谢上表》中说:此州之地,尧舜所都。表里山河,古称天险。比;亲近。榇,《说文解字》棺也。首榇指盛装季明首级的棺木。及兹同还的兹字,一释作竝字,即并。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十竝:并也。从二立。一起。颜真卿《祭伯文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有脱于贼手,并得归京句。[8] ⑨抚念摧切尚飨:抚念摧切,抚念:悼念。摧切:伤痛摧心深切。[9] 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

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词曰: 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天啊!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 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呜呼哀哉! 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颜真卿《祭侄文稿》译文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现将原文注释如下: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古代以岁星(木星)纪年。古人将天空的赤道部位分作12等分,每等分中以某些恒星为标志。木星正好每年走一等分,12年走一周。每年岁星(木星)所值的星次与其干支称为岁次。该年的干支为戊戌。 不知为什么不著作者?本人查过词典及网上资料,本文对清酌庶羞与比者二词的解释是不对的.前者的意思是清酒(祭祀不得用浊酒或未滤之酒)及多种美味,后者是近来,近日之意.当然, 本人并无对作者不敬的意思,不过意欲锦上添花而已.相反,对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因为祭侄文稿是十分著名的书法作品,喜欢的人极多,但作解释工作的人少,致使众多学子在稀里糊涂中 瞎琢磨.作者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啊.

颜真卿《祭侄文稿》技法特点

颜真卿《祭侄文稿》技法特点 一、《祭侄文稿》情感真挚 《祭侄文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精品,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细观《祭侄文稿》犹可感受到作者悼念亡侄时的情感波动和思绪起伏。首句,按祭文体例,记祭悼的时日和祭者的身份,此时作者情绪尚属平稳,行笔稍缓,行字中间有楷字,情态肃穆。接下来是对季明的赞语:“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此处全用规范的行书,一字一顿,赞誉之情,缺憾之感,融于毫末。至“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一段,心情已至激愤。“父陷子死”四字,如高空坠石,使人感到如当空霹雳,轰脑塞胸;其余诸字如飞沙走石,那种失却臂膀之痛楚,天何以补人何以堪之无奈,溢于言表。再至“抚念摧切,震悼心颜”八字,更如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大痛大愤之情喷涌而出。至18行“呜呼哀哉”,前三字连绵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达极点。从第19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风暴,其愤难抑,其情难诉。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风(涡)之中。长歌当哭,泣血哀恸,结尾处之“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则直如长江之水,迅疾

奔放,一泻而下,大有江河决堤的磅礴气势。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通观全篇,行文如泣如诉,如控如檄,运笔畅达痛快,使转精巧自然,气势雄壮,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浩然正气之作。姜夔在《续书谱》中说:“观古人之书,每想见其挥运之时。”面对此稿,谁都会为那苍劲的线条,雄浑的气势和天真烂漫的形式所吸引,让人观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祭侄文稿》无愧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最具有抒情意识且成为惊天地泣鬼神“天下行书第二”的杰出作品。二、《祭侄文稿》技法天成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他在悲痛万分之时,不思笔墨,直抒入怀,用笔干练飞扬,气势雄强豪迈。其作品行草相杂,字形敧则多姿,章法动荡节奏丰富,透露着那种天真率意及“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韵味和风度。这种自然无为之书,深得书法之妙趣。正如陈深《停云阁帖题记》中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无意求工,而规矩之外,别有胜趣”的艺术效果。总而言之,《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不泥古,不乖今,大胆创新,终成大家的典范之作。 1.线条圆转、遒劲舒和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 谈谈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特色墨色字帖行草书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中国书法史上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号称“天下第二行书” ,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 一。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 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 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祭侄文稿》作为颜书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颜真卿50 岁时书。计25 行,共230 字。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父陷子死,以致巢倾卵覆” 、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 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 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此稿渴笔较多,且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与颜真卿书写时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秃的硬毫或兼毫笔、浓墨、麻纸)有关。而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有很大的益处。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此稿厚重处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 细劲处筋骨凝练,如金风秋鹰; 转折处,或化繁为简、遒丽自然,或杀笔狠重,戛然而止; 连绵处,笔圆意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泻千里。即以圆笔中锋为主,藏锋出之。开张自然的结体章法。字与字上牵下连,似断还连,或萦带娴熟,或断笔狠重; 或细筋盘行,或铺毫直下,可谓跌宕多姿,奇趣横生。集结处不拥挤,疏朗处不空乏,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 唐·颜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伯父文稿》(758年作),或称《祭伯父豪州刺史文》、《告伯父文稿》。现有刻本,最早的为《甲秀堂帖》。乾元元年颜真卿被御史唐旻诬劾,贬饶州刺史(治所在今江西波阳),遂祭其伯父颜元孙及一门去世者。此即为祭文稿本,或行或草,刚劲圆熟,与前之《祭侄文稿》及后之《争座位帖》为颜氏著名“三稿”。此稿在用笔上中锋运转,以沉着凛然为崇尚,不取侧锋之妍,故溢盈篆箱气息。且一任纵笔,无意于工拙,不计其布置。然每字活泼圆动,行气贯串,全篇风神洒脱。王世贞曾以此帖与《祭侄季明文稿》比较,云:“此帖与祭季明侄稿法同而顿挫郁勃似少逊之,然风神奕奕,则祭季明侄稿似不及也。”看来“三稿”为同一类型风格,而因内容与撰写时的心境不同,又各有特色。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十月庚子朔,廿一日庚申,第十三侄男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饶州诸军事饶州刺史上轻 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敢昭告於亡伯故朝议大夫豪州刺史府君之灵,日者羯胡禄山,俶扰河洛,生灵涂炭,兵甲靡夷。二兄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忠义愤发,首开土门,擒斩逆竖,挫其凶慝,先蒙授卫尉卿兼御中书。城孤援绝,身陷贼庭,圣朝哀荣,褒赠太子太保。甥侄季明、卢逖等被贼害

者八人,并赠五品京官。嫂及儿女,皆被拘囚。睿略昭宣,宇宙清廓,脱於贼手,并得归京。真卿比在平原,遭罹凶逆,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二圣悯焉,授户部侍郎河北采访招讨使,又迁工部、宪部二尚书,再兼御史大夫,出为同、蒲、饶三州刺史。圣恩锡类,大门赠华州刺史。兄弟儿侄,尽蒙国恩,允南授膳部郎中,允臧授侍御史,威明试太仆丞,真卿男頍受太子洗马,诸侄男等,顶授协律郎,授秘书省校书郎,赐绯鱼袋。袁衡华亭丞,泉明、颢、颋、颖等,并蒙迁改。一门之内,生死哀荣。真卿时赴饶州,至东京得申拜扫,又方远辞违,伏增感咽,谨以清酌庶羞之奠,以伯母河南县君元氏配。尚飨!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详解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详解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麻纸墨迹28.3x75.5cm 23行234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资料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叛军进逼,颜季明,即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在其父揭旗反正,与颜真卿共同声讨安禄山叛乱时,由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形成犄角之势,齐心效忠王室,抵抗叛军。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先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祭侄文稿》之作。则鲁公在援笔作文之际,抚今追昔,萦纡忿激,血泪交进,悲愤交加,情不能自禁。颜真卿此文,正义凛凛,有不忍卒读之感,故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评论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祭侄文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籀,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祭侄季明文稿》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删改

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当是存世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祭侄文稿》流传有绪,据元张晏跋:当时宣和尝收,后为庸工剪去印记,元代时于“岁”字旁犹有天水圆印痕迹。元初在鲜于枢手并有跋。明时在吴廷家,后辗转入清内府。内中钤有“赵子昂氏”、“鲜于枢伯机父”、“张晏私印”、“句曲外史”、“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前隔水有题识;幅后有张晏、鲜于枢、王顼龄、徐乾学等跋。又有周密、屠约、僧德一、王图炳等观款。著录于《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等。刻入宋《博古堂》、《忠义堂》等帖。明《停云馆》、《戏鸿堂》、《玉烟堂》等丛帖亦有刻入。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作品鉴赏 颜真卿著名的行书作品还有“三稿”——《祭侄文稿》、《争座位稿》(按:亦称《争座位帖》)、《告伯父稿》(按:亦称《告伯父文稿》)。其中,《告伯父稿》为刻本,书、刻皆不足以称善。《祭侄文稿》与《争座位稿》实为绝妙之品。草稿因其性质,书法尤为率意,但率意显真情,无刻意之迹。《祭侄文稿》运笔迅疾,情绪激动,与其悲愤之情有关。其书法最妙处,一在其字的点画密聚,草成一个块面之处;二在其枯笔连擦写数字之处。这两种现象交相映衬,造成虚实、轻重、黑白之间的节奏变化,再加上草稿特有的率意所造成的用笔“不拘小节”,和结体的偏于松散,形成了颜体稿书风格。

观颜真卿《祭侄稿》有感

观颜真卿《祭侄稿》有感 清代的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这样写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就像他的学问,他的才华,他的志向!总之一句话就像他的人一样!现在非常流行颜真卿的字体摹写,而大多数人都不去选择赵孟頫的书法,就是因为颜真卿的字体就如人一样,大气,刚正不阿。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好多关于书法的书,我是一个非常喜爱书法的人,所以我的感触特别大,现在我就通过随笔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吧! 我们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当然,这也拥有了深厚的艺术底蕴。而在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而书法则在里面一直都占据的举足轻重的位置。有人说:“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核心的核心”!我还记得西班牙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如果我出生在中国我将会成为一名书法家而不是画家”!从毕加索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对书法这个在中国文化里占据最重要位置的艺术是那么的肯定和向往!这足以见证了书法在这些著名的世界艺术大师心里的地位!但是书法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文字的产生是为了记录语言,也为了大家更好的去沟通。有了相同的语言、文字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是纵观大千世界,流传下来的这么众多文字和语言中,为什么仅仅是汉字具有实用以及审美的能力呢?而且还衍生出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文房四宝,有笔墨纸砚而这仅仅就是练习书法的工具!而真正的书法作品是在宣纸上通过手上的一只毛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想法、性情。中国书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在书写者笔下呈现出黑与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完成人的精神创造和情感宣泄,而它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寒假中我摹写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千多年来,颜真卿的《祭侄稿》不仅被公认为是颜氏行书中的顶峰之作,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作继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书写25行,共234个字。祭文情感真切,痛贯心肝,悲壮情怀溢于字里行间。其点画用笔中舍弃了对起笔、收笔和转折、勾趯等处的刻意求工,但却保留了沉实挺劲而浑厚的线质,结体则变严谨端庄而为宽松多态,章法又随势产生紧松、疏密的变化。颜真卿是唐代一名杰出的书法家他还是一名道德君子、忠臣烈士,他一生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天子为臣,最终为唐王朝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自己的国家他毅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这种气节,这种精神,这种品质太值得我学习了。字如其人,我在摹写中不仅仅是摹写了他的字,更是想学习其的温良谦恭、磊落巍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品质和修养。

祭侄文稿原文及翻译

《祭侄文稿》原文及翻译 颜真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①。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②。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口③: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④,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迫”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⑤。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⑥。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⑦?呜乎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涂去)河关。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⑧(“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卜(“?”涂去)尔幽宅(“舍”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飨⑨! 注释: ①维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庚午朔”:那个月的朔日是庚午日。“三日壬申”:那个月的初三日是壬申日。祭祀就发生在九月初三日。 ②第十三叔……丹杨县开国侯真卿:“第十三叔”,颜真卿在从兄弟十五人中排行第十三。“银青光禄夫”阙“大”字,应为银青光禄大夫。“蒲州”,地名。“丹杨县”,地名。742年(唐天宝元年)丹杨郡移置润州(今镇江),同时改曲阿县为丹杨(阳)县。 ③以清酌庶羞……季明之灵口:“庶”,各种;“羞”,通馐,食物。“庶羞”,指各种食物。“季明之灵口”的“口”表示字不识。一释作“曰”字,一释作“今”字。 ④惟尔挺生……方期戬谷:“挺生”:挺拔生长,亦谓杰出。“夙标劭德”,夙标,《晋书?王敦桓温列传》:“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阶庭兰玉”:喻能使门楣光辉、有出息的子弟。《晋书?谢安传》:“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夙标幼德”的“幼”字,一释作“劭”字,劭,高尚美好之意。 ⑤何图逆贼闲衅……亦在平原:“闲衅”,“闲”同“间”,亦作“间衅”。伺隙;乘隙。《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闲衅,窃弄神器。”薛综注:“闲,候也;衅,隙也。”“常山”即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平原”即今山东德州陵县。 ⑥仁兄爱我……孤城围逼:“归止”,止:助词。《诗.齐风?南山》:“既回归止,曷又怀止。”“爰开土门”:爰,乃,于是。土门,今河北井陉,唐时为战略要地。“蹙”:紧迫。

简介祭侄文稿

简介《祭侄文稿》 考古学通论 指导老师:耿纪朋 姓名:刘瀛涵《祭侄文稿》,亦称《祭侄季明文稿》。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谓:《祭侄文稿》“书之奇绝,论者以为《兰亭序》之后惟此 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颜真卿公元758年(约 50岁时)所书的《祭侄文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 序》(书于公元353年作者约50岁时)、宋代苏轼的行书《黄 州寒食帖》(书于公元1082年作 者约45岁时)并称为“天下三大 行书”法帖。亦系中华十大传世 名帖之一。上述三大行书法帖, 因其辞、书皆佳,且均为文稿稿 草,情切意真。曹宝麟谓:“他们 正是在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 情恣性地挥洒,才不期而然地达 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 行书,“这一推崇世无间言”。《祭 侄文稿》传世有二:一是停云馆 所刻祭侄文稿,有陈绎曾、陈深、 文徵明三跋,与清卞永誉《式古 堂书画汇考》所载相同;二是墨 迹本,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 《祭侄文稿》定当以鲜于枢、张晏跋尾本为真迹。徐 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谓:“明 文氏《停云馆帖》所刻一本,与此不同,当是伪迹。” 本文中讲述《祭侄文稿》为纸本《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原文如下: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庭阶兰玉,敏尉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颜真卿祭侄文稿和争座位帖译文

颜真卿(公元709-785)唐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被缢杀。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工于尺牍;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

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现将原文注释如下: 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 注释:“维”:语助词,常用于句首,有时也用在句中。“乾元”:为唐肃宗李亨年号,“元年”,相当公元758年。“岁次戊戌”:岁次也叫年次。该年的干支为戊戌。古人不仅以干支纪年,也以干支纪月和纪日。纪月法从丙寅开始,60个月(五年)为一周期。纪日亦以甲子为第一日,60日为一周期。“朔”: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面看不到月亮时称朔,一般以农历初一为朔,十五称望。又朔又有初、始等义。这里可解为初三日。 译文: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戊戌年,九月初三。 原文: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 注释:颜真卿兄弟姐妹共十人,真卿排行第七。但其同祖兄弟有十五人,他排行第十三。“银青”:指银质印章和青色绶带。秦汉时期凡吏秩比在二千石以上者,皆可佩银印青绶。“光禄大夫”:原为郎中令的属官。汉武帝以后无固定职守,为散宫,相当于顾问。唐宋时期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从三品文阶官。原帖“光禄大夫”之“大”字漏写,为笔误。

祭侄稿原文、译文

《祭侄季明文稿》 维乾元元年,岁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玉兰,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戚,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衬,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 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农历九月为庚午,三日壬申。:(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侯的颜真卿,现在以清薄的酒类和家常的食物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词曰: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好像一个鸟巢被从树上打落.鸟卵自然也都会摔碎,那里还会有完卵存在!天啊!面对这

颜真卿《祭侄文稿》精讲

颜真卿《祭侄文稿》精讲 历代法书特写精讲之颜真卿《祭侄文稿》作品的特点要点简介 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书成于公元758年。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一如楷书,呈现典型的颜体特点。其一,渴笔枯墨,燥而无润。这一方面反映出作者当时思如泉涌,手不能追,非快速行笔不足以表达其激愤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凝重练达的品格。其二,字中戈挑多不挑出,而作断竹一顿,如“岁、戊、戌、贼、我、蹙、残、哉”诸字,这正是颜字内放外收的典型之处。其三,纵列竖,尤其是相对边竖,变传统的内弧相背形为外弧相向形。如“蒲州、丹杨、开国、)兰、图、开、门、围、关、同”等,此为颜体行书的创新之所在,亦是颜体阔达大度的结构特点之表现。其四,本篇作品,纯用中锋行笔,一改中侧并用的传统用笔方法。书家行语 日:“正锋取劲,侧锋取妍”;将笔画一改灵巧而为刚劲,使这篇书法作品与其表现的英雄精神更趋统一。其五,一改笔画“贵瘦硬”为尚肥壮。在此帖真迹中,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总而言之,《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不泥古,不乖今,大胆创新,终成大家的典范之作。 单字书写要点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