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2021年整理)

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2021年整理)

中国工艺美术史始自新石器时代,至今共有五千多年历史。其中,中国古代文化的礼仪、艺术以及美学思想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工视美术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封建社会和现代。

古代工艺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后发展到夏、商、周三代,在夏、商时期,中国各个朝代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仪、艺术和美学思想。特别是各种制瓷技术、琢石技术等,为中国古代文化及其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建社会时期,各地工艺美术有了空前发展。宋朝“蜀窑”以其制作艺术美丽的陶瓷而著称,明清时期,百家争鸣,更加彰显出中国工艺美术的精细特色,在茶具、鼻烟壶、竹制物、绢纺、书法,陶瓷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之作。

现代时期,随着小型工业的发展,工艺美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传承的同时,也引入了外国的艺术元素,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得以更新换代,也催生了中国近现代的古典文化。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从古至今发展出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它们把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中国工艺美术史不仅保留了中国文明和艺术的精粹,也深深影响着世界近代艺术发展的趋势。

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

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认识 数以若干万年计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水平都就是极其低下的。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以石器左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是中国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她们在创造与使用打制石器以及制作粗简的装饰品的漫长进程中,逐步锻炼与发展了工艺设计思维能力,从而诞生了最早的工艺美术、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就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与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就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与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与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与灵性之光的一章。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又重属性,尽管它不就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就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参考《天公开物》)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与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与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与美学特征。民间工艺美术主要就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与文人阶层的需要与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与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 我国的工艺美术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陶瓷工艺美术、青瓷器工艺美术、玉器工艺美术、家具工艺美术、建筑工艺美术、金银器的工艺美术、中国古代染织的工艺美术、雕刻工艺美术等方面。 1、在金属工艺方面: 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与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而金属工艺就就是其中一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 中国金属艺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就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瑰宝,亦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我认为中国金属工艺在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中,就是处在半消亡半沿袭状态的下的。这相对于其她中国工艺美术门类的发展情况瞧来,就是趋于一个悲哀而并不绝望的状态,一种发展的涌动的状态。 中国古代人就对冶金技术很就是着迷,她们迷恋于发现金属工艺能创造出不同性质的物体所带来的装饰性。但就是,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的成就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地位,并未为世界乃至包括中国人自己所充分了解。中国的青铜器早已举世闻名,但直到20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及目标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堂教学

第一章史前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陶器艺术 1.2绘画艺术 1.3雕塑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不同文化遗址陶器纹饰的特点,以及陶器的产生在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领会原始民经济生活与艺术形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2)了解史前绘画的产生、形式及特点。 (3)掌握新石器时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青铜艺术 2.2雕塑艺术 2.3绘画艺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青铜器的纹样与造型特点,了解青铜器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种类用途,领会青铜礼器还凝聚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 (2)掌握这一时期雕塑材料的种类及每种材料的造型特点及意义。 (3)了解这一时期绘画的形式及特点。 第三章秦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绘画艺术 3.2书法艺术 3.3雕塑艺术 3.4工艺美术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秦汉绘画的种类、形式及美术特征,从对秦汉绘画主题的研究中体会艺术的功能。 (2)了解秦汉时期书法的种类及每种书体的造型特点及意义。 (3)了解秦汉雕塑兴盛的社会背景及汉代厚葬的习俗与陵墓雕刻之间的依存关系。 (4)掌握汉代工艺美术形式,领会汉代推崇儒家思想的社会风气与工艺美术风格之间的必然联系。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和范围 2.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3.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 4. 中国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展示给全班。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或传统手工艺工作坊,亲身感受和 了解中国工艺美术。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兴趣。 2. 讲解(30分钟) a. 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和范围,包括陶瓷、漆器、丝绸、金银器等。 b. 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 c. 分析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包括工艺技法、图案和造型等方面。 d. 探讨中国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如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材料、技法、图案和造型等方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展示给全班。 4. 实地考察(6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或传统手工艺工作坊,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中国 工艺美术。在考察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份观后感,总结所见所闻,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5.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展示他们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后感。 六、教学资源

中国工艺美术史

1、人类的劳动是从造物——制造工具开始的。 2、新石器时代则是在打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磨制和加工。 3、最能代表当时设计水平及艺术表现形式的是磁山文化时期的磨盘和与之相配套的魔棒。 4、这些人类制造的物质资料,包含的审美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功能之美、造型之美、装饰之美、材质之美、工艺之美和鉴赏之美。 5、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形式的主要内容:比例与尺寸;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上述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形式美的认识、实践和积淀,不仅使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形成了工艺美术发展的某些规律特征。 6、设计物品的比例与尺寸因而成为工艺美术形式美中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7、对比作为艺术创作表现形式美的一种常用手法,运用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常常表现为体积的大小、形态的动静、线条的曲直、空间的虚实、纹饰的繁简、色彩的冷暖、质地的粗细等某一形式因素中两种程度的比较造成明显的差异,以达到突出视觉刺激,增强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8、从本质上说,多样与统一和对比与和谐是相同的。在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充分体现多样与统一的莫过于在设计物品的造型方面所运用的系列化造型手法。 9、所谓“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10、在学术界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特征,北方地区邢窑以白瓷著名有“类银似雪”之称,南方地区则以烧制青瓷出名,越窑青瓷“如冰似玉”。 11、唐三彩作为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锰等元素的矿作釉料的着色剂,在釉里加入大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助熔剂,经过约800C的温度烧制而成。釉色呈深绿、浅绿、翠绿、蓝、黄、白、赭(zhe)、褐等多色,唐三彩是多种之一。 12、官窑、定窑、哥窑、汝窑和钧窑被陶瓷界俗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13、所说的“青花”,是指运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而“釉里红”作为釉下彩的一种表现技法则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环境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 14、春秋时期陶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仍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主,兼有少量圈足器。 15、“八宝”图案在元代瓷器纹饰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元代的“八宝”多系“杂宝”,而时代的八宝基本上规范统一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等,这八种器物是佛庙中供奉的吉祥器。 16、战国时期青铜器器形的变化趋向是:早期基本上沿袭春秋晚期以来的特征,中、晚期则变化较大。一方面,形体硕大镈、大钟、大鼎、大盘、大鉴十分常见,另一方面,无论是器物的总体造型,还是装饰手法、题材都呈现出多样化。 17、所谓“四灵”,实际上是指: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从四灵的名称来看,应是与东汉以来道教的兴起有关。 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铜镜的制作在汉代的基础上又表现出某些时代特征。大致说来,魏晋时期,铜镜的纹饰与技法基本上都是沿袭东汉的,而且是有化繁就简的趋势。 19、著名器物长信宫灯,其造型为一位端坐的深衣跣足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使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心有烛钎,又在侧旁附有短袖可以随意转动,还在盘上安有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体内是空腔,灯烛燃烧后的烟气灰炱通过她的右袖和右臂而被纳于体腔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座、灯盘、屏板、灯主宫女头部都能拆开,便于清除和擦洗烟灰。这种造型设计充分注意到了环保要求,体现出实用与美的结合。 20、饕餮纹仍是商代后期的主要纹饰,尤其再以繁密的雷纹为底纹,与主纹形成强烈的对比,鲜明地烘托出饕餮狰狞恐怖的形象。

中国工艺美术史整理1

1、原始社会彩陶有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五类类型。 2、汉代四神纹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种纹样。 3、清代四大名绣出自江苏、湖南、广东、四川四地区。 4、传统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有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六种形式。 5、中国工艺美术主要分类有染织服装、陶瓷、金属、家具、漆器、雕刻六种类型。 1、汉代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总的来说,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形容。质,具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流动的变化,生动的飞禽走兽,富有劲健的生命力。紧,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密中求疏,疏中求密。味,指的是装饰味,汉代纹样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样式化得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韵味。 2、唐代工艺美术蓬勃发展主要因素? 一,经济的高速发展:从初唐到盛唐的一百多年间,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生产的兴盛。二,自信和开放的政策:唐代前期由于经济上升,国富力强,因而在思想上自信,在政策上开放,唐代时宗教,文学,哲学,艺术的各个派别兼容并蓄,在工艺美术上生产出百花争艳的局面。三,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强盛,对外交通的开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我国的工艺品输出国外,同时西亚,波斯,印度等外国工艺文化也传入我国。四,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唐代工艺美术的繁荣,也是在前代所积累的制作实践经验中取得的。六朝和隋代,陶瓷中青瓷的发展,白瓷的出现;染织中,图案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都为唐代工艺美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论述民族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相互关系。 回顾一下工艺美术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时代的工艺美术都有着区别于另一时代的特征。彩陶上的纹饰表达了原始公社时人的欢快、坦诚。唐代陶瓷崇尚丰富,色彩倾向华丽,反映了社会的富裕和宫迁贵族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宋代崇尚挺拔俏丽,装饰简洁明快,色彩含蓄淡雅,这是和宋代皇室崇尚书画,成立画院、诗词书画在整个社会受到极大重视分不开。各民族和各地区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气质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工艺美术风格就不相同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不同的社会和时代都要求其艺术按照当时审美观点、艺术标准来树立他们的形象,不同时代的作品总是要表现当时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作为工艺美术当然也不列外,一件完美的工艺美术作品能给人精神上以一定的感染力,这就是它的思想性所在。任何一件作品,都不是凭空创作,要有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民族传统,它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旧传统的发展,也即是新时代精神的诞生,新和旧,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是矛盾统一的辨证关系。任何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特点,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鲁迅先生就曾指出“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 2、商代青铜器的五爵是:爵、觚、角、角单、口口宝盖斗等洒器。 3、汉代的四神纹其含义寓意是青龙代表东方和春季、白虎代表西方和秋季、朱雀代表南方和夏季、玄武代表北方和冬季。 4、宋代瓷器特点: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造型形式有梅瓶、玉壶春瓶、直颈瓶、橄榄瓶等,装饰手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等。 5、明代家具总结传统工艺,提出四条设计原理巧而得体,精而合宜,有意匠美、充分利用木质肌理本色,有材料美、功能要求,力学结构完善,有结构美、比例合度,变化适宜,有工艺美。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文字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课件:教材编著:尚刚课件制作:尚刚韩倩 序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一、性质与分类 ●古代工艺美术定义: 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 ●讲授时段: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 ●起源: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与原始美术比较,原 始工艺美术更成熟 分类和主体: ●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 ●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 二、适用的原则 ●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 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 ●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 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 ●造型装饰评价标准?a?a美观适用统一 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材料的制约a ●材料与造型 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 材料与装饰 ●主料: 青花图案发色氧化钴成分技术的制约 ●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 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 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 ●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 ●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 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 材质与造型装饰a ●材质的低贱仿高贵 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丝绸:装饰影响最大

●反例 高档模仿低档:较少 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 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 认识功能?a?a ●制作宗旨:官府民间?a?a迎合主顾 ●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 ●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 ●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 ●生活中无法回避 ●造型装饰:不断提供形式语言 ●审美意义:方式——潜移默化功效——培养审美意识左右审美判断 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 生产格局:官府、民间 时代主流: ●官府:时代主导 工艺美术体现等级:材质、品种、图案、配色官府设计统一,风貌类同●民间:仿效官府 艺术追求趋同,违制僭越例外:民间高(始于宋,盛于明清) 生产中心: ●多数:城市及周边 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商业发达:销售,竞争刺激创新 ●例外 陶瓷:就地取材、破坏环境宫廷窑场:规模小,数量极少 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 基本风貌: ●宋以来,含蓄优雅常最受推重 ●装饰大抵神重于形 ●体现:文人士子物品若干宫廷器用 ●独有艺术特色 文明价值: ●发明丝绸、瓷器,水平高跻世界顶峰2、独有文化、艺术特色 ●唯一有连续性传统的工艺美术 域外:历史更久、也曾辉煌,但传统中断 中国:虽经冲击,兼收并蓄,绵延相继,自成体系 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 讨论核心:出土物 断代利弊: ●缺憾:艺术变化与朝代更迭总不同步 ●坚持断代缘由:

2021下学期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纲复习资料(精简版)

2021下学期中国工艺美术史考纲复习资料(精简版) 2021下学期中国工艺美术史 复习资料(精简版) 制题:黄志坚 一、填空题: 1、古代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有八种形态: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家具、建筑、金 银器、染织品和雕塑。 2、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形式的主要内容有: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 3、宋官窑的胎与釉均薄如纸,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器多开片,以冰裂纹为上, 梅花片次之,细碎纹最下。 4、宋代五大名窑分别是:官窑,定窑,哥窑,汝窑,钧窑。 5、一般来说玉质以 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 6、玉礼器通赏分为六器。按《周礼》中记载:“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 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故知六器分别是壁、琮、圭、璋、琥、璜。 7、从齐家文化出现铜镜开始,一直到战国时期,铜镜大多为圆形,正面磨砺光洁, 轻薄精巧,背面为小拱形弦纹钮,可以穿系素缘边。东汉中期到魏晋时期,在镜背面出现 那浮雕和镂刻的造型手法。隋唐时期,铜镜镜胎较前代要厚重,其钮虽仍多为半球形,但 钮座的造型样式繁多。 8、秦汉时期存在有床、榻、席、几、案、屏风、箱和衣架等。西域的胡床传入。到 隋唐时期,人们由席地而坐变为垂足而坐,坐具向高发展。宋代家具在材料的使用上出现瓷、陶。宋辽金家具在造型上受建筑梁、枋、柱等的影响。元代家具沿袭宋代,并出现罗 涡枨、霸王枨及高树腰等新制法。明代家具用材讲究、品种样式丰富,出现成套家具概念。清代家具设计人性化、制作精细化,形成空前的“西洋热”。 9、明式家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主要有抹边、攒接、雕刻、镶嵌和金属饰件。 10、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房屋建筑有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 渡遗址等。隋唐时期建筑设计中使用图样、木制模型,宫殿布局采用“三朝五门”的周制。明清时期建筑艺术走向程式化:砖普遍使用,琉璃砖瓦应用广泛,采用木构架,布局群体化,私家园林兴盛,管式建筑完全定型化、程式化。

浅议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思路

浅议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中的思政教 学思路 摘要:本文以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为例,讨论在设计理论课程上,开展课程 思政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内容丰富,是古代文化成就的展示和总结,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思政潜力,讲好工艺美术史课,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文化 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学好工艺美术史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积累审美经验。介 绍中西文化中对于文化史观的差异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为国家创 造文化实力的责任感。 关键词: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美育 项目: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程思政项目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国家和国家、文明和文明之间的竞争。课程思政适时而出,着力解决“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课程思政继承我国“德治”传统,以育人为根本,为国家培养人格健全,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人 生观和世界观正确的高质量人才。 高校设计史论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有一定优势。以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为例, 我国历史悠久,工艺美术的成就丰富,风格和趣味多样,器物设计的审美质量、 设计思想都远超时代水平。设计史是审美发展史的物质载体,苏联教育家赞科夫 说“审美发展和道德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对于美的欣赏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起来。 美能唤起人的善良感情,如同情心、忠诚、爱、温柔等。感情会在人的行为中成 为一种积极作用的力量”。美育对于构建高尚人格,高雅的趣味自带优势,是课 程思政开展的潜力课程。 开展课程思政的融合,也要尊重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特点,要多结合课程 与学情实际,从学生角度思考思政融入的点,注意不要生硬结合,引发反感情绪。

本文以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设计设计史论类的课程中思政 融入的几个重要切入点。 1、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和构建正确的历史观。高校教师在进行设计史类的教 学的时候,重点多集中于知识点的讲授,但是对于设计史的书写角度、研究方式,以及这些表象后面的动机敏感度不高。长久以来对于西方学界的仰视惯性,使人 忽略了起背后的政治动机。对于西方学术界的史学观念不能全盘接受和盲从,教 师需要不断的阅读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才能用批判的思维去理解和解读,才能敏锐识别设计史学研究和表述的差异。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的时候,就将不 同史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文化背景阐述清楚,将有助于引导学生接触此类观点时,进行客观的认知和评价,帮助学生祛除因为信息差异而产生的盲目信服和崇拜,客观的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避免被从学术话语权上霸凌。这种差异,在先秦的文史研究中特别明显,主要的争议集中在中国史学界的宏观叙事的 方法,以及对于“中国”概念的表述上,在先秦的工艺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从 这个角度入手展开思政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认知。 2、课程思政的开展落点于育人成才上。课程教学以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为目标,帮助学生寻找职业理想,树立专业上的榜样。课程内容和工艺技术的讲 解也可以从个体的成长角度去展开。多以当下成功的国潮、文创设计品牌和个人、在海外取得成功的中国风设计师为案例,激励学生寻找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激 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方向,构建职业目标。这要求教师要有开 阔的视野,包容的心态,紧跟文化中的热点,并善于进行思政转化融合。 3、课程思政的融合要符合课程内容的逻辑,不要生硬的关联。课程内容的 安排有自己内在的逻辑和发展规律,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也会有心理预期,如果为了开展思政,硬性将课程与其他内容结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思政 教育流于形式。所以如何挖掘思政切入点是课程思政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以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为例,秦汉时期是儒学大发展时期,此时装饰题材中出现 了很多礼教内容,囊括劝学,尽孝,忠诚、守信等道德品质,这些可以作为个体 发展的参考样板的。但是两汉时期儒学的榜样故事有时候过于夸张、甚至极端, 这需要教师实事求是辩证分析,不合理极端的部分我们需要批判,合理的利于个

中国工艺美术史结课心得

中国工艺美术史结课心得 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工艺美术的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包括陶瓷、丝织、漆器、金属器等多个方面。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例如,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无论是青铜器时代的青铜器,还是宋代的青瓷,都展示了中国人对于形式和材料的独到见解。这些工艺品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是对中国古代智慧的生动体现。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历史紧密相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社会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的交融。这些历史变迁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隋唐时期的壁画艺术和唐三彩陶俑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而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和宜兴紫砂壶则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也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收获。中国工艺美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并非一成不变。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技艺和形式涌现出来,同时也有传统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例如,中国的刺绣技艺源远流长,不仅有传统的苏绣和湘绣,还有近年来兴起的新型刺绣艺术。这些新的刺绣形式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创新的设计理念。通过这些例子,我认识到中国工艺美术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领域,它既尊重传统,又注重创新,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过程中,我也对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有了提高。通过学习不同的工艺品和艺术形式,我逐渐培养了对于美的敏感和欣赏的能力。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艺术作品,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这种提升的艺术欣赏能力不仅仅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有用,也能够应用到其他艺术领域中。 总结而言,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次很有收获的经历。通过学习,我对中国工艺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也意识到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不断演变,展现出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提升了

中国工艺美术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工艺美术史读后感1500字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本综合性的工艺美术史著作,作者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本书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入手,讲述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作者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的分析,勾勒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感受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也看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这不仅让我更加赏识中国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也使我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和思考当下的工艺美术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工艺美术史著作,对于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 历史发展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的研究方法严谨,论述清晰,使得本书成为了一本具有参考价值的工艺美术史参考资料。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文化传统,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文化认同。 总的来说,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工 艺美术史著作,对于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使得本书成为了一本具有参考价值的工艺美术史参考资料。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文化传统,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文化认同。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感受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感受 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我不仅知道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还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以下是我对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些感受。 首先,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工艺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审美追求。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古代艺术品在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从汉代的玉器、唐代的陶瓷、宋代的瓷器到明清时期的家具、织锦等,每一种工艺品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所创造的艺术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底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宝贵价值。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古代工匠们的辛勤劳作和精湛技艺。他们通过世代传承的技术和创新意识,创造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的艺术品。例如,中国古代的陶瓷烧制技术、雕刻技法和丝织工艺等都是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和不断改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技术和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工匠们对工艺美术的执着追求和追求完美的态度。这种工匠精神不仅在过去的古代,也在现代的工艺美术中得到延续和发扬,让我深受启发和敬佩。 另外,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也让我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国传

统文化中,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有着独特的取向。例如,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追求的不是复杂奢华的外表,而是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中国人注重内在的正气和精神的凝练,这种审美观念在工艺美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它们在形式上简洁而大方,更注重艺术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中国的清代家具,造型简洁而雅致,展示了中国文人追求自然、恬淡和宜居的生活理念。通过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独特魅力,这种美学思想对我个人的审美观念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让我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中国工艺美术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艺术品。中国古代的器具、家具、服饰等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审美追求的关注。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反映了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让我明白艺术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丰富人们的生活。这种思考让我更加珍视生活中的美,注重将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让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学习,我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工匠精神、审美观念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体会。这些感受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对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工艺美术史,深入挖掘其中的宝藏,让自己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艺术设计论文2篇

工艺美术艺术设计论文2篇 第一篇 一、传承中的融合 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史悠久,它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共同的主体。我们可以翻阅任意一个版本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以及“中国设计史”,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者所研究的主体有许多相似,都包含了中国古代各种工艺的总和,包括:染织、漆器、陶瓷、金属、家具等等。千百年来传统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两者发展的主体始终是融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根植于中国强大的经济与文化之中,少有外来的干扰,并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发展。历史的诸多因素造就了中国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在传承与发展中融合共生,这也主要是由这两者的审美价值与设计思想的高度统一所造就的。二者具有共同的审美价值。中国传统工艺品种类繁多、技艺精湛,所包含的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本质而言唯有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才是所有工艺品的共同审美价值,而这一审美始终体现在中国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实践之中。这样一个统一的审美价值,引导着人们的思想与实践,并且规范了工艺与技术之美的度。人类造物,使器物具有实用价值并服务于人类生活是最基本的目的,它能够反映人类发展中的理性与科学。而器物本身的实用性也始终与科学性相联系,它反映着一定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运动规律,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同时,在工艺制作的过程中要实现这样的实用性就需要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需要将科学方法贯穿在器物的设计、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美学基础都是实用,这样的美是在实用基础上产生的综合

美,并在实现器物实用价值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艺术化的审美。若是单纯地追求审美而忽略实用,那么这样的美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比如:青铜纹样是青铜器的组成部分,花布纹样是布料的组成部分等。从哲学上说,实用性是为了满足人类维持生存的需要,它来源于人类生命最本源和永恒的需要。而审美性是人类的一种感性的精神追求,它随个体及时代的运动而变化。对于实用的追求反映着满足人类现实需求的现实性,而对于美的渴望则体现了人类突破实用性的束缚追求精神满足的进取性。二者具有相同的设计思想。“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这样的名词与概念界定虽然来源于西方,但中国古人数千年的生产实践中也有对于造物经验的归纳与总结,这些世代相传的经验不仅从未明确区分过两者的不同,而且一定程度地构成了中国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共同的思想理念。具体而言:首先是技、艺相通,“技艺”一词本身就包含了技术与艺术,古人将造物技术与造物的艺术相融合形成造物技艺,这也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其次是因材施艺,一件精美的器物必须综合考虑材料本身的特点、对应工艺等因素,只有将器物与适合的装饰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为人所用并彰显出美感;此外还有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等等设计思想。 二、时代性的转变 中国工艺美术所包含的器物多为古人流传下来的,过去中国相对封闭,很少受到外国文化、思想、技术的影响,工艺美术造物的工艺也比较保守。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技术、思想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部分传统技术与审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们的需求。中国工艺美术在技术与审美上都需要突破传统的束缚,借鉴现代设计的先进理念进行时代性的变革。工艺美术的

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精品文档

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儿女创造出了无数举世闻名的工艺美术作品,这对于我们后人而言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每一件优秀的古典工艺品都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为它的美丽纹饰,优雅造型和精巧技术所折服,可以说中国工艺美术史是一部智慧史。它的起源与人类起源是同步的,自人类开始有意识之后便去改造自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创造活动,所有这些生活包括器物方面的发展都是为了不断提高设计的艺术水平。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审美因素因而也是多方面的,功能之美、造型之美、装饰之美、材料之美、工艺之美和鉴赏之美都罗列其中。我们一直把工艺美术视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随着经济和生产进步的不断冲击,人民的思想意思也在不断的开放,工艺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发生了变化,工艺美术的教育事业萎靡不振,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也日趋衰退,这一现象很长时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地区工艺美术消亡的速度不断加快,前景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增强,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工艺美术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保护与传承工艺美术又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点,各种保护措施与制度都被重视起来。 一、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 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

品,还有亟须传乐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同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剧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日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足贵族用品。战同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刎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上艺形式。 二、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还是有许多过上计划经济的观念束缚着上艺美术行业的发展。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还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和政策。应尽快调整行业结构,改革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适应中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走向市场,止向世界。

【2019年整理】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 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3 青铜器 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 4 金银错 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 铜镜 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带钩 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 7 夹纻 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8 玻璃 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入清,又称“料器”。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9 《考工记》 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10 釭灯 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11 多子奁盒lián 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如多子妆奁、具杯盒。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2 云气纹

中国工艺美术史--必背简答题汇总含答案(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必背简答题汇总含答案(一) 1.简论美术创作中的题材。 (1)题材的含义 美术创作中的题材是指美术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题材应该是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者人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对观赏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不能是对事物本身的照抄照搬。因此,美术创作者必须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从中灌输自己的思维,采用虚构、概况等多种表现手法,让素材富有感染力。 (2)题材的表现 在美术作品中,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其创作题材都来源于创作者的现实生活。从风景画来看,风景画一般描绘室外自然景物。由于创作题材的来源不同,风景画有不同的内容。就人物画来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历史人物,在创作时都离不开所描绘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优秀的人物画应该能表现特定地域的、特定时期内的人物气质特征。(3)题材的运用 美术创作中,必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具有特色的题材。只有这样,美术作品才不至于流于俗套,才能拥有真正的文化底蕴。2 2.简述“异质同构”说的基本内容。 “异质同构”说的基本内容如下: (1)“异质同构”说由二十世纪西方新兴起的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提出。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力的结构,一种表现性,这种力的结构与主体的生理结构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当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的一致时,就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即“异质同构”。 (2)异质同构原理对于审美过程的分析:世界万物都具有力的结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由客体自身的表现力决定的,而不是主体的“灌注”“外射”。因此,将一个事物的外部表现性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在决定事物的表现性方面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这一理论从“心-物”“个体-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述美与美感的产生,企图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构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整体,同时对现有的“心-物”理论作一次整合,是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结点,开辟了现代文艺研究的新道路。(4)但是,这一理论无视或忽视了社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

(2021年整理)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真题时间整理版美术史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真题时间整理版中国美术史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真题时间整理版中国美术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真题时间整理版中国美术史的全部内容。

中国美术史 一、原始及先秦美术 原始美术 1、彩陶 2011一、1.舞蹈纹彩陶盆(5分) 2012一、1.人面鱼纹彩陶盆(5) 2015二、1.简述史前彩陶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舞蹈纹彩陶盆》作为图腾符号或巫术仪式的象征意义。(15分) 2013二、1.试比较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器型、流行纹饰与审美特征的异同。(15分) 2016二、1.简述史前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的艺术特点。(15分) 2016一、726中外美术史 1.简述史前彩陶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等作为图腾符号或巫术仪式的象征意义。(15分) 2007 三、C 9.简述彩陶的装饰艺术特色。(20分) 2013一、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l。鹳鱼石斧图彩陶缸(5分) 2014一、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1、黑陶 2013三、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1.结合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的彩陶来分析原始社会彩陶的装饰艺术特点.(25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