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5、【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6、【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8、【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9、【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10、【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

11、【原文】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

12、【原文】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13、【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孔子痛哭。身边的人说:"您不要过于悲痛了!"孔子说:"过于悲痛了吗?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 课时安排: 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 二、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最新《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5、【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6、【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修改版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理解文中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小组探究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重、难点: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一、导入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 小组共同翻译,整理文言基础知识,将难点提出全班解决。 成果展示 各小组将翻译结果全班展示 学后检测: 给下列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词语解释: 叔孙武叔毁仲尼:多见其不知量也:仰之弥高:当仁: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由也为之:治理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特殊句式等详见《阳光课堂》 第2课时 学习重、难点:通过诵读、小组探究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文本(问题导引法:根据所给材料认识孔子)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 颜渊眼中的孔子: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 的人(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总结:孔子对弟子 (四)回眸孔子经典神情: (1)夫子莞尔而笑(2)夫子哂之(3)夫子矢(誓)之 (4)夫子喟然叹曰(5)颜渊死,子哭之恸 (4)解释: (1)莞尔------------- (2)哂---------------- (3)矢(誓)------------------

(完整版)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教师寄语: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之无指南针。 编写杨永军年级审核_________ 班组______ 时间_______ 期数学生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速读全文,把握文章内涵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知识链接: 关于尊师的故事,最有名、最感人的要数“程门立雪”了。《宋史?杨时传》载:有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便侍立一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杨时看到先生醒了,这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进去请教问题。有宋一代,程朱理学成为显学,杨时上承程颐,下启朱熹,闻名天下。于是,名师与名徒演绎出的“名人逸事”,就成了学界佳话,著名典故,这可以说是古代“博士生(此指博学多识的学生)”与老师相处的典型事例。 基础积累 问题生成单 【识字记音】 ①绥( ) ②喟然( ) ③莞尔( ) ④偃( ) ⑤箪( ) ⑥皙( ) 答案①suí②kuì③wǎn ④yǎn ⑤dān ⑥xī 【解释实词】 ①其何伤于日月乎: ②绥之斯来: ③动之斯和: 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⑤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通假举要】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②道之斯行: 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④夫子矢之曰: 【一词多义】 (一)实词 答案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 (二)虚词 【古今异义】 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 今义: 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古义: 今义: 【文言句式】 ①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②贤哉,回也! ③不吾知也! ④其何伤于日月乎? 【名言名句】 ①,钻之弥坚。,忽焉在后。 ②君子学道则爱人,。 ③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问题解决单,。 二、针对性研读:(问题导引法:根据所给材料认识孔子)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 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颜渊眼中的孔子: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如下: 1、----------------------------------------------------------------------------- 2、------------------------------------------------------------------------------------------ 3、------------------------------------------------------------------------------------------ 4、 总结: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如下: 1、----------------------------------------------------------------------------- 2、----------------------------------------------------------------------------------------- 3、------------------------------------------- --------------------------------------------- 总结: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7则、第8则、第9则、第11则、第12则、第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跟弟子平等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2.难点一是对师生平等关系的理解。3、难点二对文本艺术性的体味教学设计:一、结合注释,自读全文,完成文言语汇的积累,和文本的疏通。积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莞尔”、“当仁不让于师”、“割鸡焉用牛刀”。二、思考题设计:1、在弟子们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用意是翻译文本,并体会学生对孔子的尊崇,积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选文第1则:子贡说:“无以为也”,好比说“无用为此”,指这样诽谤孔子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仲尼不可毁也”。为什么仲尼是不可毁谤的呢?因为他的才德太高了:“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这句话意思是说,他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简单的一句话就使用了两个比方,而两个比方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把孔子才德的出类拔萃说得淋漓尽致。就是因为孔子太卓异了,所以说他的坏话根本就没有用:“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自绝”指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这句话意思是说,纵使人们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显出他们不自量罢了!选文第二则:子贡说:人们不可能赶得上夫子,就像他们不可能踩着梯子爬到天上去一样。……他活着的时候人人敬爱他,很荣耀;他死了,人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选文第三则:颜渊感叹说:“老师之道,往上看越发觉得高远,钻研它越发觉得坚实。往前看它时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在后面。……我已经用尽了我的才能,可老师的学识道德依然像一座卓然矗立的东西。即便想追随他,也没有办法了。”在弟子眼中,孔子就是这样一个人。2、孔子和弟子是怎样的关系?(重点讨论“平等”关系)1)第五则:当仁不让于师。孔子非常尊重弟子的人格。他告诫弟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更可见孔子教育不专制,老师不代表着权威,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师生的平等。2)第八则:一个是子路不悦,一个是孔子矢之,很好地显示了孔子师徒平等和谐的关系,请学生讨论此处“不悦”的意义:我以为,作为老师现在也很难见到真诚可爱的学生了,学生往往表现的世故成熟,很少直接的表现直接的情绪,上课就多了些冷淡,少了些真诚。所以我在这里特意强调“不悦”,因为真正意义上师生的平等也包含着学生在老师面前的真诚。又如第七则的“子游对曰”,尤其是学生“不悦”,这种情绪的表达也是师生平等关系的重要内容。3)师生关爱(见下)3、选文是怎样表现孔子对学生的关爱的?试举例说明。选文第11则:“伯牛有疾”。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伯牛患的病不是通常的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伯牛有恶疾”。裴骃在《史记集解》中引包氏说:“牛有恶疾,不欲见人。”那么伯牛的恶疾具体说来是什么病呢?《淮南子·精神》篇提到:“冉伯牛为厉”;“厉”通“癞”,一般认为就是麻风病,又叫大麻风。这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使患者手足、面部以及眼发生残畸等等,半个世纪以前尚是一种不治之症。患此病者常常遭人嫌恶。可是孔子对伯牛却毫不鄙弃。“子问之,自牖执其手”。这里“问”不是通常的询问的意思,而是探问、问候、慰问。伯牛不愿见人,所以孔子透过窗户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这个细节,透露了孔子对伯牛的无限关爱。孔子当时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前一句是感叹:“死亡,这是命啊!”其中的“之”字不是代词,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有人称之为音节助词。后两句则反复感叹道:“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么恶的病啊!”裴骃《史记集解》引包氏说:“再言之者,痛之甚也。”前后三句感叹,流淌着孔子对伯牛的深情。选文第12则:“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是鲁国人。他死的时候还很年轻。“噫”是感叹声,就好比说“唉”。“天丧予”意思是老天要了我的命,可见他是极度的悲痛。有人评论孔子这句话,说:“节短音长,言尽而意不穷。”(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第13则:“颜渊死,子哭之恸。”“恸”意思是说悲哀过甚,以至于变动容貌。

(完整版)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师荣兰审核人:张桂秋领导签字:杨青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自读,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现象;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 本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3 【知识链接】 1、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先秦诸子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说是绝后的。 2、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3、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4、《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完成下列练习: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无得而逾焉(yú) 2.绥之斯来(suí) 3.莞(wǎn)尔 4.一箪食( dān ) 5.自牖执其手(yǒu) 6.子哭之恸(tòng)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 选文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评析】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选文1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评析】写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诋毁,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 选文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谓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 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评析】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选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评析】运用夸张式的比喻和对比,由衷的赞美表现孔子无以伦比的才德,及弟子们对孔子的极端崇拜之情。难能可贵的是他“克己复礼”,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选文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当仁,不让于师》是高中新课改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读本中,节选自《论语》的一篇。其中本节所选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非常奇妙。子贡,颜回赞美孔子的话,简直是称颂人品学问的典范之语。千百年来很难再见到更精彩的说法了。子贡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及,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上去一样。颜回赞誉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尽管弟子们极端尊崇孔子,但他生活在弟子当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平等。在人格方面从未凌驾于弟子之上。弟子们只是从他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体验到了那种实实在在的伟大。 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较多的开放性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问题真正从学生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让学生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现在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他们手上各有一个成语,但是他们只说出成语的意思,大家来猜猜是哪个成语。 (1)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2)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3)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1、大家都把成语猜出来了,这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呢? 明确:《论语》。 2、请学生说说《论语》。(懂多少说多少) 明确:《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3、提起《论语》我们想到了哪位重要人物? 明确:孔子。 4、请学生介绍孔子。(师生共建孔子档案) 明确: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教育思想主要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当仁不让、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 二、采用梳理探究的方法品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第一次读) 1、品读方法:(1)划(划人名、划官名、划地点等)(2)看注释(3)想(多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理顺文章结构。) 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语文”中的“语”指的是基础知识,“文”指的是思想内容,落实到文言文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同样不可少。我们先来研习这篇文章中的“文”,现在请大家用15分钟的时间根据文章开头引入话题中的问题: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来自读课文并梳理文章结构。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目的: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风范的人格魅力。 3、了解孔子对老师的态度和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重点: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词库,孔子与弟子直接的相互态度。 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设想:朗读课文 一、布置预习的课文 1、对课文进行分类:(1)学生对老师评价和推崇1、 2、3 (2)孔子对学生的教诲及个人魅力(4、5、6、7、8)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美(9、10、11、12、13) 2、学生找出每则重要的字词喝难译的句子,准备小组讨论 3、初步领悟每则所包含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一)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中国第一个教育家,每天,我们通过学《论语》来了解学生与孔子的关系,看看这位“大至圣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 (二)老师提问:为什么说孔子 明确:1、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潜心编撰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著作,史称为“六艺”或“六经”,这“六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2、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我国的教育从官场垄断进入民间。 3、创立不少的教育理论。 a、教学相长 b、施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教无类 e、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 三、学习课文,疏通(1-9则)文意,学生先朗读,后交流。 教学流程:1、学生交流解词和文意(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分三组进行)交流每则的关键词 3、小组提问,教师答疑。 四、重要实词积累: 第一则:毁:诽谤无以:没有用为:这样做贤:才德者……也:表判断逾:超过得:能虽:即使自绝: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多:只(是)见:现(表现)不知量:不自量力 第二则:恭,谦恭于:此以为:可以,表现(古今异义)知:(通假)智及:企及,比得上阶:(踩)着梯子而:表修饰 夫子之得邦家着:“之”不译得:获得(被封为)邦:诸侯家:封邑 所谓:那就像我们说的立:让……利于礼道:引导斯:就 第三则:仰:仰望弥:越发,更加坚:坚实(深厚)高:高远 瞻之:往前看它博:让……博文:文献典籍罢:停止 虚词积累:仰之,之:道或学问循循:一步一步有次序地以礼:用礼 虽:即使卓:突出,卓然,高耸所:的东西立:矗立未:无 也已:语气词,连词由:办法 第四则:实词与虚词积累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新蔡二高教学设计 16级语文组主备课人:王丽时间:2018.3.8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万世师表最早是用来形容谁的?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对 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在弟子们的眼中到底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对待自己的学生又是如何态度的?今天我们就揭开谜底,来认 识一下孔子。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则。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则。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一)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 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 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 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 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 无实义。) 3,语意略说:

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当仁,不让于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 计 《论语------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文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端正从师态度,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文中关于师生学习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知识链接: (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二)、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线字注音。 喟然()莞尔()饥馑()哂笑()沂()牖() 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

毋吾以也 鼓瑟希 莫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叔孙武叔毁仲尼: 多见其不知量也: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 循循然善诱人: 如有所立卓尔: 当仁: 子之武城: 莞尔而笑: 予所否者: 饥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 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 异乎三子者之撰:

《当仁不让于师》说课讲解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三、请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尊师的故事: 尊师的故事,最有名、最感人的要数“程门立雪”了。《宋史? 杨时传》载:有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便侍立一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杨时看到先生醒了,这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进去请教问题。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①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之后,潜心编纂了《诗》《书》《礼》《易》《春秋》六部著作。史称“六艺”或“六经”,这六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②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使我国的教育从官府垄断进入民间。 ③创立不少的教育理论(教学相长、循循善诱、有教无类)。 ④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一·创设情景,进入新课 “引入话题”导入。 二·本节内容与重点 1·明确13则章节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词。 2·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样对待弟子的?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 三名学生诵读13则内容。 2·再读思考: 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本文中的句子进行筛选。 明确:可分为三大类 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与推崇---1 2 3 2)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4 5 6 7 8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与感情----9 10 11 12 13 (一)弟子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 子贡眼中的孔子: 1、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颜渊眼中的孔子: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总结: 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孔子的自我认识: (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拟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 (3)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总结: 孔子自认为是一个努力追求圣与仁的人,自己的言行是光明磊落的,不隐瞒、不背道,愿意让天来评价衡量自己。 (三)孔子眼中的弟子是怎样的呢? (1)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2)吾与点也。 (3)斯人也而有斯病也!斯人也而有斯病也! (4)天丧予!天丧予! 总结: 孔子对弟子充满了欣赏与关爱,反复的话语表达了对弟子的一片真情。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年级:高二年级内容: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型:新授 执笔人:林小俄审核人:孙耀斌、陈丽君、李经信时间:2014-5-5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字词。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学法指导: 1、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采取先疏通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 3、补充有关孔子弟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一)孔子四门十哲七十二贤 四门指孔门四科也便是“文、行、忠、信”四个方面,十哲是孔子门下最良好的十位先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72贤指的是孔子门下品德优秀可以做贤人的门生。 1、子贡 即端木赐。端木赐(前520年-前44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

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后世有人奉之为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2、颜回 (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渊,春秋末鲁国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3、公西赤 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学者,公元前509年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72贤人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西子”。 4、子游 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少孔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后人往往把他与子夏合称为“游夏”。子游二十多岁就担任了“武城宰”(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孔子去世后,子游自己授徒讲学,其后学在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学派。 5、子路 子路即仲由。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6、伯牛 冉耕(约前544-?),字伯牛,生于山东菏泽,春秋时期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在七十二贤人中排为第三名,为人质朴,擅长待人接物。官至中都宰。有“郓侯”、“东平公”、“先贤冉子”等封号。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怀集一中活页教案 科目:高二语文课型:必读模块: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万世师表最早是用来形容谁的?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对 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在弟子们的眼中到底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对待自己的学生又是如何态度的?今天我们就揭开谜底,来认 识一下孔子。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则。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则。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一)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 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 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 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 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 无实义。)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

新蔡二高教学设计16级语文组主备课人:王丽时间:

教学内容及过程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二),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教师明确: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宣读》第一单元第二课《当 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当仁,不让于师》是高中新课改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读本中,节选自《论语》的一篇。其中本节所选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非常奇妙。子贡,颜回赞美孔子的话,简直是称颂人品学问的典范之语。千百年来很难再见到更精彩的说法了。子贡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及,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上去一样。颜回赞誉他,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尽管弟子们极端尊崇孔子,但他生活在弟子当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平等。在人格方面从未凌驾于弟子之上。弟子们只是从他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体验到了那种实实在在的伟大。 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较多的开放性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问题真正从学生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让学生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现在请三位同学上讲台来,他们手上各有一个成语,但是他们只说出成语的意思,大家来猜猜是哪个成语。 ()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大家都把成语猜出来了,这很好。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呢? 明确:《论语》。 、请学生说说《论语》。(懂多少说多少) 明确:《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提起《论语》我们想到了哪位重要人物? 明确:孔子。 、请学生介绍孔子。(师生共建孔子档案) 明确: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教育思想主要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当仁不让、有教无类、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 二、采用梳理探究的方法品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第一次读) 、品读方法:()划(划人名、划官名、划地点等)()看注释()想(多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理顺文章结构。) 、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语文”中的“语”指的是基础知识,“文”指的是思想内容,落实到文言文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同样不可少。我们先来研习这篇文章中的“文”,现在请大家用分钟的时间根据文章开头引入话题中的问题: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来自读课文并梳理文章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