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举一反三

1.C 解析:因为被观察物体在很远处,物距大于前面放大镜的2倍焦距,所以前面的放大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选项错误;因为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远处的物体,所以相当于一架望远镜,不是一台显微镜,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故D选项错误。

2.实投影仪放大镜虚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像与投影仪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3.D 解析: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从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综合提升训练

1.B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当物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B。

2.D解析: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也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C错误;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放大一次,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了,故D 正确。

3.C 解析: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A错误,c正确;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2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记录“红月亮”时,应该在原来全景照的基础上,拉长镜头,拍下月亮的特写镜头。相对于全景照,此时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因此应将镜头向前伸,故D错误。

4凸透放大放大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它的成像可简单记为:物镜成像类似投影仪,目镜成像类似放大镜,两次放大,一实一虚。5.倒立、缩小1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的虚远视

解析:远处物体的位置在2倍焦距以外,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落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所以可用远视镜片来代替。

6.(1)会聚暗800 (2)照相机缩小放大镜虚

解析:(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到会聚作用,可在光线较暗时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如果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40,物镜放大倍数20,则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40×20=800倍;(2)由题图乙可知,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学习目标导航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3.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教材内容全解

知识点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结构

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叫做目镜,另外一组透镜叫做物镜。

2.望远镜的分类

(1)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开普勒设计)叫做开普勒望远镜,也是天文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

(2)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的望远镜(伽利略发明)叫做伽利略望远镜。

(3)目镜是凸透镜,物镜是凹面镜的望远镜(牛顿发明)叫做反射望远镜。

3.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如图4-7-1所示。

注意

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看太阳,否则有失明的危险!

拓展

望远镜都是通过增大“视角”来看清楚被观测物体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就把远处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变得很大。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做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去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它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解析: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故A选项错误。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能会聚的光就越多,形成的像就越亮,这对观察远处较暗的物体或星球非常重要,故B选项正确。对汽车而言,其本身大小不变,它对眼睛的视角越小,我们看它就越小,故c选项正确。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故D选项正确。

答案:A

知识点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一般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较小,像植物的细胞、微生物等,在放大镜下是无法观察到的,要想看清就需用放大倍数更高的显微镜。如图4-7-2所示,显微镜的构造自上而下分别为:

(1)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2)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物体便于成像。

2.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如图4-7-3所示)

3.显微镜的种类

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更高,可达几百万倍。4.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比较

(1)相同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结构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2)不同点: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有区别,显微镜是通过二次

放大作用,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而望远镜是由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再由目镜把这个像放大。此外,望远镜的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

短;显微镜的物镜的焦距短,目镜的焦距长。

点拨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的调整:因为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颠倒,所以像太靠左,就是物体太靠右了,应向左移动物体;像太靠上,就是物体太靠下了,应向上移动物体。

拓展

(1)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显微镜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第二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立是相对于第一次所成的像而言的,所以人眼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

(2)为了看到物体正立的像,被观察的物体应倒放在载物台上。若观察中需要将偏离视野中央的像移到中央,应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载玻片。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的放大比。

例2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标本通过物镜成—个像,像成在目镜。通过目镜观察时,目镜再把这个像一次。

解析: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太小,为得到更大放大倍数的光学仪器,将两个凸透镜组合可制成显微镜,焦距短的作为物镜,焦距长的作为目镜。被观察标本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将成一个放大的实像。为了使此实像再次放大,让它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观察,将看到一个放大许多倍的虚像。

答案:倒立、放大的实焦点以内放大

典型例题剖析

学科综合

圈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例1 如图4-7-4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两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

故选C。

答案:C

举一反三1(答案见第242页)

小强同学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实践应用

例2 如图4-7-5所示是小刚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刚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下列有关水滴显

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解析: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作为物镜,成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D

举一反三2(答案见第242页)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选填“实”或“虚”)像。

拓展创新

例3 如图4-7-6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

是(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解析:由图可知,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相对于物镜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答案:望远镜放大镜

举一反三3(答案见第242页)

如图4-7-7,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什么方向移动( )

A.右上方B.左下方

C.左上方D.右下方

中考考点对接

中考考点解读

解读1: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中考主要考查它的简单应用,难度较小,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

解读2: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难度中等,大多和其他知识点一起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典题剖析

望远镜的成像特点

教材第82页“动手做”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中考真题(长沙中考·2分)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解析:该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它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载玻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答案:D

考题点睛

中考真题来源于教材小实验,两者均考查了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解题关键是明确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射人的光越多,像越清晰。

知识能力提升

重点内容总结

易误易混总结

易混点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易混淆。

[易混点辨析]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的,它们都是利用透镜的组合来观察物体的。望远镜是通过增大被观测物体对眼睛的视角来增加清晰度;而显微镜是直接对微小物体连续两次放大后,得以观察清楚。

例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到的像与物体相比都是放大的

D.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的位置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再经目镜放大,最后得到比原物体放大许多倍的虚像,此虚像未将实像倒置,所以最后看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与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经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作用相当于将被观察物体移近,再经目镜将得到的实像放大,但最后得到的虚像比原物体小得多,仍是倒立的,人们无法将远处的物体倒立放置。答案:B

综合提升训练答案见第242页

1.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的作用是得到物体放大的虚像

B.物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应比物镜的焦距略大

c.目镜把物体所成的虚像作为物体,得到它放大的实像

D.物镜所成的像应在目镜的焦距之外

2.显微镜在生物课时我们已学过,显微镜的结构如图4-7-9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放大一次

3.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的特定镜头时镜头应该后缩

4.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物镜的焦距很短。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目镜成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5.如图4-7-11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的实像,落在目镜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6.(广东汕头金平区期末)如图4-7-12所示中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用到了我们所学的很多光学知识。

(1)甲图是显微镜,它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到作用,可在光线较时使用,如果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40,物镜放大倍数20,则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倍。

(2)乙图是望远镜,它物镜的作用相当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

镜头,成(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它目镜的作用相当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选填“虚”或“实”)像。

王斌物理说课稿《通过透镜看世界》

物理说课稿《通过透镜看世界》 满城区市头村中学王斌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满城区市头村中学的王斌,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通过透镜看世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七节,是在学习了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成像规律知识后进一步展开对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的学习,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成像规律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宇宙及其微观世界的探索,让同学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改变世界的科学,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又是对物理学习的深化与推动。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第一、强调动手,锻炼能力;第二、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底子薄,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同时又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让他们认识到物理学对日常生活和当今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一)依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难点:是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三)、教具应用 学生器材:学生光具座、两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组凹透镜、食盐颗粒。 教师器材:生物显微镜一台;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学法 为使学生顺利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创设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掌握知识 的同时发展能力。 3.交流讨论法: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拓展思维空间,培 养思维能力。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叶圣陶 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我给于学生以下指导: 1、任务引领法:每个小组确认自己的任务,有得放矢,集中方向,团结一 心,用已有的任务引导本组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法:团队力量胜于个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3、自主学习法:我们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如何在课堂中 学会主动的有效的学习是每一位学生的最终目的。 五.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配乐欣赏——引入课堂《遥远的宇宙空间》《奇异的微观世界》

初二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重点 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知识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如幻灯机。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要借助工具作图; 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3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 4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 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后习题: 1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幻灯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先将远处的物成再经成正立的虚像,增大物体的像对眼睛的。 1、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2、物镜倒立缩小实像目镜视角

【学海风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检测):4.7.通过透镜看世界

7.通过透镜看世界 基础导练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像(填“虚”或“实”).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由组成.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 成,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 . 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 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 3.小刚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4.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右图所示,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 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 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能力提升 1.如有图所示的是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2.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教案1 第1节光的传播 一、目标要求 1. 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的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2. 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 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片面性。二、重点与难点 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实验前展示一些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等优美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绚丽景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经知道,“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引导学生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光在遇到其他物体,在界面处发生反射;(2)光遇到其他透明物体,在界面处发生折射:(3)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光线可能发生弯曲。 在探究活动中要求给每组学生配备激光笔,教师要强调激光束一定不能直射入眼睛。可以把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光滑的桌面以及小平面镜上,观察反射现象。用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照射到水中或玻璃中,观察激光束在玻璃或水中的传播路径。为了能看到水中的光路,可以在水槽的里面铺一张白纸作衬,也可以在水中滴少许牛乳或墨水。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实验难度较大,建议课上放一段实验的视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下探究。 通过以上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作出总结,并得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一结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教学教案含复习和总结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涉及的是光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等. 本章共分8节: 1.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介绍了光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知道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出光反射时的规律;认识到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会利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明白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掌握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简单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4.第四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探究出光的折射时的规律,理解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5.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6.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7.第七节“透过透镜看世界”,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的历程. 8.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利用光的色散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太阳光谱. 本章教材的设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对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大有帮助,

4.7通过透镜看世界(习题)—2020秋四川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7通过透镜看世界 1.望远镜 (1)用途:观察一些距离较远的物体. (2)结构: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凸透镜__.物镜相当于__照相机__的镜头,目镜起__放大镜__的作用. (3)原理: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倒立缩小__的实像,像成在目镜__焦点以内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__放大__的虚像. 2.显微镜 (1)用途:观察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 (2)结构: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凸透镜__,物镜相当于__投影仪__的镜头,目镜起__放大镜__的作用. (2)原理: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倒立放大__的实像,像成在目镜__焦点以内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__放大__的虚像. 考点1望远镜 【例1】(株洲中考)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__望远镜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放大镜__(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考点2显微镜 【例2】如图所示的是__显微镜__(填“显微镜”或“望远镜”)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其物镜相当于__投影仪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1.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D) A.幻灯机B.投影仪 C.放大镜D.照相机 2.如图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叶片上的气孔,气孔经过物镜所成的是一个放大的__实__(填“实”或“虚”)像,此时被观察的叶片到物镜的距离u与焦距f的关系是__f<u<2f__,最后,人眼通过目镜看到的是__虚__(填“实”或“虚”)像. 3.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B)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4.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__缩小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__放大__镜成__虚__(填“实”或“虚”)像.

2019年精选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7 通过透镜看世界]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三十九

2019年精选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7 通过透镜看世界]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三 十九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卯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污点不移动;②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 A、玻片上 B、低倍物镜上 C、高倍物镜上 D、目镜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生物课上常用的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范围内可以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4个 B、2个 C、16个 D、32个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利用在离地面约为600千米的轨道上运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主要在于人类( ) A、能摆脱地球引力束缚而进入宇宙

B、观察天体时的距离变近 C、观察地球表面的清晰度得以提高 D、观察天体时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干扰 【答案】: 【解析】: 第6题【多选题】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答案】: 【解析】:

第四章 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举一反三 1.C 解析:因为被观察物体在很远处,物距大于前面放大镜的2倍焦距,所以前面的放大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选项错误;因为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远处的物体,所以相当于一架望远镜,不是一台显微镜,故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故D选项错误。 2.实投影仪放大镜虚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像与投影仪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3.D 解析: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由于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玻片标本实际位于视野左上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从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因此玻片标本应向右下方移动。 综合提升训练 1.B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当物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B。 2.D解析: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也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C错误;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目镜放大一次,这样就可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了,故D 正确。 3.C 解析: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A错误,c正确;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2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记录“红月亮”时,应该在原来全景照的基础上,拉长镜头,拍下月亮的特写镜头。相对于全景照,此时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因此应将镜头向前伸,故D错误。 4凸透放大放大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它的成像可简单记为:物镜成像类似投影仪,目镜成像类似放大镜,两次放大,一实一虚。5.倒立、缩小1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的虚远视 解析:远处物体的位置在2倍焦距以外,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落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所以可用远视镜片来代替。 6.(1)会聚暗800 (2)照相机缩小放大镜虚 解析:(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一面是凹面镜,它对光起到会聚作用,可在光线较暗时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如果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40,物镜放大倍数20,则观察的物体被放大了40×20=800倍;(2)由题图乙可知,远处的物体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学案(新版)教科版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 行为提示: 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 1.不管是显微镜,还是望远镜,通过物镜一定成实像,该实像做目镜的物体。 2.虽然通过目镜是成正立的像,但“正立”“倒立”都是相对物体而言的。由于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的像,故最后成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器吗?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望远镜 自主阅读教材P82~83,完成1~4题: 1.望远镜由__目__镜和__物__镜组成,它的用途是用来观察一些距离极远的物体。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照相__机,目镜相当于一个__放大__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__倒立、缩小__的像,经目镜成一个__正立、放大__的虚像。 2.望远镜是用来观察__远处__(选填“远处”或“近处”)物体的;天文望远镜是用来观察宇宙中的天体。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镜筒里有凸透镜组成的物镜和目镜,物镜的作用是得到物体的__倒立、缩小的像__。由于天体离物镜很远,从天体射到物镜上的光经过物镜后,在焦点__外__(选填“内”或“外”)且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倒立、__缩小__的__实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__放大镜__。 3.伽利略设计的天文望远镜,翻开了天文学的新一页;开普勒设计的__折射__(选填“反射”或“折射”)望远镜,是天文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牛顿发明的__反射__(选填“反射”或“折射”)望远镜,是天文台常用的望远镜。不管哪种望远镜都不准用来直接观察太阳,否则有导致眼睛失明的危险。

最新教科版八上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1 / 3 最新教科版八上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第七节 通过透 镜看世界》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有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学习点津】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在军事、科技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由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用途。在探究过程中用到了物理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类比法是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更清楚明白,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从而使人们对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个更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物理研究问题方法的学习。 【学习要点】 1.望远镜 (1)种类: ①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 ②开普勒望远镜 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倒立”、放大、虚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 第二次:“正立”、放大、虚

2 / 3 (2)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 (3)作用:放大对远处物体的张角。 2.显微镜 (1)光路图: (2)显微镜=投影仪+放大镜 (3)作用:观察微小物体及物体精细结构。 显微镜 望远镜 伽利略(生活) 开普勒(天文) 物镜 透镜 凸透镜 凸透镜 凸透镜 焦距 焦距较短 焦距较长 焦距较长 像的性质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倒立缩小实像 目镜 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凸透镜 焦距 焦距较长 焦距较短 焦距较短 相对于第一次像 正立放大虚像 倒立放大虚像 正立放大虚像 相对于物体 倒立放大虚像 正立放大虚像 倒立放大虚像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3.选做: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你能替爷爷测出他的老花镜的度数吗? 【能力测评】 1.能将物体放大几百成倍的仪器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望远镜 2.实验中有时需要将一束粗平行光变成细平行光,这可以利用两块透镜组合来解决,请画出两种组合方式,分别写出两块透镜间的距离S 跟两块透镜到各自焦点的距离f 1、f 2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 F f 1 f 2 S F f 1 f 2 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评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评课稿 一、课程背景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是学生初步接 触光学的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光的传播和反射、透镜和光学仪器等知识点。本篇评课稿旨在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从教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和评述。 二、教材设计 1. 教材结构合理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内部内容紧密衔接,逻辑严谨,呈现了光传播、反射、透镜等基本光学原理。同时,每个单元有清晰的目标设置和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光学基础知识。 2. 实验设计贴近实际 该教材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观察实验现象。这些实验基本材料简单易得,能够开展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验,如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学生通过实验能真实感受到光的特性和原理,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 3. 引入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教材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了一些适宜的案例,如显微镜、放 大镜等,引入真实的物理世界,以案例驱动教学。这种以实例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观察、解释和应用相应的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期望达到的预定目标。《通 过透镜看世界》教材通过充分理解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1. 知识目标 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透镜 和光学仪器等基本概念。学生应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原理,并能较好地应用透镜和光学仪器进行物体成像分析。 2. 技能目标 教学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学生应通过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材重视情感目标的培养,鼓励学生 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材中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能够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对于《通过透镜看世界》这一教材,以下几种教学策略应当被采用。 1. 探究性学习策略 光学知识相对具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掌握一定的 理论知识,也需要进行思考和实践。教师应采用探究性学习策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分析结果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青海省西宁市八年级物理《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1.人眼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___像, 2.眼睛和照相机成像时的调节作用有什么不同? 3.近视眼晶状体凸度过____,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所以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会感到模糊。佩戴的近视镜是_______,它使光线_____后再经晶状体折射,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远视眼晶状体凸度过____,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因而要戴_______,先对光线______,再经晶状体折射,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学讲过程: 一.望远镜 1.动手做:做一架望远镜 注意:透镜要轻拿轻放,防止落地而造成损坏; 应禁止用手触摸透镜的玻璃表面; 要避免将调整好的“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察的现象发生。 (1).原理: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2).动手做: ①用两个的焦距不同凸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物体远大于物镜二倍焦距,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恰在目镜焦点以内附近处,再经目镜放大成正立的虚像。 ②用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合(焦距不同)组合成望远镜。 观察这两种组合所成的像倒、正是否相同? ③望远镜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前者有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宇宙空间图片。 二.显微镜 (1)原理:用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放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2)动手做: 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组合成显微镜。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稍大。 练习检测:(100分) 1.________首先发明了望远镜,___________望远镜是天文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________ 望远镜是天文台常用的望远镜。 2.门镜是有凸透镜和____镜组成的,_________望远镜的组成也是这样。 3.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___像,目镜则像一个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望远镜是通过增大_____的方法把远处的物体的像移到眼前,就像物体被“拉近”了。 4.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__,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__像,目镜再次对这个像成_________________像。 5.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6.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靠近镜子时,由于像相对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视角逐渐______,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大”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____,因为平面镜成_______的像。 7.做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在屏幕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幕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幕的,应将透镜向_________移。 8.“猴子捞月一场空”猴子们捞月时,使水面产生了波澜,这时月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现象,因而水中的月亮就不见了。 9.如图4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________处。(b、c、e、d) 10.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1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眼睛照相机调节作用 伽利略望远镜F u>2f F 开普勒望远镜 2f>u>f F 显微镜 1 / 1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7通过透镜看世界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前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光具座、食盐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器吗? 回答:望远镜。 二、小实验 1608年,两个孩子无意中将两个透镜组合在一起,发现看远处的东西非常清楚,谁知这竟然是一个伟大发明的开始,接下来同学们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想方设法看清我手掌上写着什么秘密(“恭喜你,自制望远镜成功”) 学生动手。(加以指导:光轴共线) 三、实验探究 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1.一个凸透镜放大效果如何? 2.两个凸透镜叠加放大效果是否更好? 3.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的搭配放大效果如何? 4.透镜间的距离改变,效果是否会变? 5.多个透镜组合效果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动手做”活动。 注意:望远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看,为什么? 四、演示与思考 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空间图片及不同种类 的望远镜,在学生看完众多不可思议的图片之 后,只需思考一个简单问题:望远镜的“望远” 功能其实就是透镜的 _______ 功能。 回答:放大。 将近视镜片与老花镜片沿直尺放置。从近视镜片 望去,并且调节两镜之间的距离,你看到的景物有什 么变化? 作用: 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像物体被“拉 近”了。 五、实验与思考 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看看一粒食盐的形状。 回答:正方体。 提问: 1.此时你组成的仪器与生物实验室的哪种仪器类似? 2.显微镜的“显微”功能其实就是透镜的 _______ 功 能。 学生回答:显微镜;放大。 六、演示与思考 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世界图片。 提问:有些东西用肉眼根本看不见,是因为它们太 _____ 了。而在显微镜下却显露无遗,那是因为显微镜具有 _____ 功能。回答:小;放大。 七、随堂练习 1.显微镜与望远镜有什么不同用途? 2.显微镜与望远镜有什么共同特点?等等。 八、板书设计

初二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重点知识点整理教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重点知识 点整理教科版 知识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如幻灯机。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要借助工具作图; 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 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 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 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 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 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课后习题: 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幻灯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先将远处的物成再经成正立的虚像,增大物体的像对眼睛的。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物镜倒立缩小实像目镜视角 口诀记忆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7 通过透镜看世界 课时练习(含答案)

4.7 通过透镜看世界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山东宁阳�初二期末)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2020·江西新余一中初二期中)光的世界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雨后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 C.阳光通过凹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D.日食和月食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3.(2020·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校初三一模)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相符的是() A.电影机B.照相机

C.放大镜D.望远镜 4.(2020·湖北襄城�初二期末)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镜是目镜 B.B镜是物镜 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5.(2020·湖南永州�初三一模)如右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6.(2020·湖北伍家岗�初三)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望远镜最终看到的是倒立的像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目镜成实像 7.(2020·陕西师大附中初三其他)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为员工返岗、企业复工复产、市民出行提供便捷,各地全面实行“一码通”。如图为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时的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二维码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 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所成的像变小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新版教科版

7.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素养目标 1.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的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具准备】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新课引入】 师在凸透镜的应用中,有两种仪器不容忽视:一种是带来生物学革命的显微镜,一种是带来天文学革命的望远镜.因为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极其细小的生物体结构及微生物;因为有了望远镜,人们才得以看到距我们较远的天体的运行情况及发现新的天体.为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具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完这课,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一、望远镜

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太空,首次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木星的4颗卫星和太阳黑子,以及茫茫银河中的点点繁星,成为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同学们一定很想有一架望远镜吧!那就自己动手做一架. 实验:学生动手做一做:做一架望远镜.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看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很清楚.你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吗?如果不能,将两个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发现? 请大家谈谈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将焦距短的凸透镜靠近眼睛,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凸透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 生:将焦距短的凸透镜靠近眼睛,焦距长的凸透镜靠近被观测的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提出问题,整理如下:(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多媒体课件): 1.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3.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1.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2.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3.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我们知道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

2019-2020学年度物理八年级上册7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物理八年级上册7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们要观察植物的细胞,应选用( )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 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 C、照相机镜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在兴隆观测站安装的反射式望远镜,是远东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能看到的最弱的光的亮度相当于200 km远处一根点燃的火柴,这种望远镜的物镜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显微镜与开普勒望远镜比较,不同的是显微镜( )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B、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 C、物镜的焦距很长,目镜焦距很短 D、成的像是倒立的 【答案】: 【解析】:

(新)教科版物理八上《7.通过透镜看世界》公开课(教案)

7.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根本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和根本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400多年前,荷兰的詹森还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他的爷爷是一们眼镜制造商。一天,他正 在玩镜片,心想:一个镜片可以使物体放大一些,把两个镜片摞在一起会怎样?于是,他一手拿一个凸透镜片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看地板上的花纹,当他的手上下移动时,地板上的花纹便忽大忽小,他把镜片的距离固定,花纹一下变得又粗又大。詹森拿着镜片跑到花园里,看到树叶上有一个小甲壳虫,他把两个镜片的距离拉开,一看,哟,小甲壳虫简直成了一只小鸡!后来,詹森在爸爸的帮助下,用铁铁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关于显微镜,你又了解多少呢?一起来学习吧!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望远镜;〔2〕欣赏: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3〕显微镜;〔4〕欣赏:奇异的微观世界。 一、望远镜 讲望远镜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放大镜。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远处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引入了望远镜。 照课本P81介绍望远镜的结构。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对于视角的问题,只要作简要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主要还是要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 课本中主要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类型的望远镜,扩大学生视野。 活动:阅读课本P81,动手做:做一架望远镜。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起码到看得最清楚。你能看清元老睥物体吗?如果不以有,将两处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发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