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忠的美人_--论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

不忠的美人_--论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
不忠的美人_--论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

"不忠的美人"--论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

作者:张德让, Zhang Derang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名:

山东外语教学

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S JOURNAL

年,卷(期):2001(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2条)

1.Dolye Conan The Complet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1981

2.Hardy Thomas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1984

3.Holz-Manttari J Translatiorische Handeln , Theorie and Methode 1984

4.Lefever Andre 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 1992

5.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1991

6.Ping Ke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1999

7.Yoshikawa,Muneo Some Japanese and America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1978

8.曹雪芹红楼梦 1994

9.程小青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 1916

10.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 1999

11.刘靖之翻译--文化的多维交融 2000(01)

12.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 1980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张德让.ZHANG De-rang翻译与诠释学的会通——评李河的《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6)

2.王涛.WANG Tao跨文化历史演进中的语言、文化与话语权力[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2005(4)

3.高嵩.陈朝霞.GAO Song.CHEN Zhao-xia介词在名词化过程中的体现[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2007(2)

4.董力从英汉词法差异看英译汉[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2002(2)

5.李丹.LI Dan跨文化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过滤与文学变异[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9(6)

6.石定栩理论语法与汉语教学--从"是"的句法功能谈起[期刊论文]-世界汉语教学2003(2)

7.包通法.朱芫.BAO Tong-fa.ZHU Yuan文化、修辞与翻译[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2002(6)

8.楼中平.LOU Zhong-ping跨文化交际框架下的动态语言教学[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2007(4)

9.石杨从阐释学视角看《唐诗三百首》中文化词语的翻译[学位论文]2009

引证文献(1条)

1.钟毅试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文化过滤[期刊论文]-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214154751.html,/Periodical_sdwyjx200103013.aspx

下列属于制度性群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下列属于制度性群体 篇一:文化地理 地理学思想史已完成 1()的航海切身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 a、哥伦布 b、麦哲伦 c、郑和 d、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 我的答案:b 2通过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的形式进入到中国,历史上这条路径被称为()。 a、丝绸之路 b、茶马古道 c、发现新大陆 d、郑和下西洋 我的答案:a 3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是()。

a、物种大发现 b、地理大发现 c、宇宙大发现 d、海洋 大发现 我的答案:b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出了人地关系的命题。()我的答案:√ 5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是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 文化现象的形成。()我的答案:√ 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已完成 1()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 大贡献。 a、康德 b、李特尔 c、洪堡 d、麦哲伦 我的答案:c 2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a、区域地理的描述 b、人地关系的解析 c、板块学说

d、黑洞假说 我的答案:a 3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 a、时间、空间、气(下列属于制度性群体)候 b、位置、空间、历史 c、民族、空间、界限 d、位置、空间、界限 我的答案:d 4十五到十六世纪,随着地理大发现,地理学以()为核心。 a、丝绸之路 b、海洋航行 c、宇宙探索 d、物种发现 我的答案:b 5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 a、英国 b、希腊 c、罗马 d、德国 我的答案:d

6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我的答案:√ 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已完成 1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是()。 a、耕作、教养、风俗 b、c、耕作、教育、教养d、 我的答案:c 2()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能力。 a、b、c、d、 我的答案:a 3文化代表的含义不包括()。 a、b、气质c、d、基础 我的答案:c 4自然地理学不包括()。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浅析 张洁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言语行为,如问候、告别、致谢、恭维、拒绝、邀请、说服、威胁、禁止等。文章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行为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或言语社团语用规范存在着差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规则。在相似的交际情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截然不同。在阅读了吴为善与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

论》以及数篇有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方面的文章的基础上,笔者从见面语、告别语、宴请招待用语、谦虚用语几个方面对交际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跨文化交际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见面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面一般都要有所表示,我们称之为打招呼。这种打招呼可以是使用语言,也可以使用手势、眼神等,或者通过以上几种综合表达。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同。如英国人一般会以天气作为见面语,如“what a nice day”“how wonderful the weather is today”。而泰国人见面则双手合十,嘴里道“萨瓦迪卡”或“萨瓦迪卡啦不”。毛利人见面喜欢以额头轻轻接触对方额头来打招呼。而我们中国人见人最喜欢问,“你吃过了吗?”“去哪儿啊?”所以,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如中国人的“你吃过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文化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中显性的部分和隐性的部分。这一理论把文化比喻成冰山:露出水面

比较文学思考题

比较文学简答题 比较文学三个发展状况(综述) 第一阶段与“法国学派”: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为主流和代表,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重不同文学之间实际存在的交流与影响,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成为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提。(梵第根、基亚说)以下观点代表了这一阶段比较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即强调不同文学之间关系和影响的实际存在,并对这种关系和影响进行实证性研究。(梵第根:比较文学研究的是两国间的文学关系,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基亚: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凡是不存在关系的地方,比较文学的领域就停止了。”)第二阶段与美国学派: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展开各国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同时,关注文学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影响”的考证;耶鲁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成为比较文学的中心,以韦勒克、列文、雷马克、维斯坦因等人为代表。贡献:第一,扩大了研究的领域,把不同学科引入到研究中来;第二,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文学的内部,更加关注作品的结构、语言、层次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开拓了多元的研究方法,主张针对不同作品、不同问题运用不同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第三阶段与中国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比较文学进入自身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以东方,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为中心事件。中国学派的崛起进一步推进了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同时,创造了一些具有真正全球意义的研究方法,使总体文学研究真正具有了世界性。贡献:其一、发明了比较文学研究中双向“阐发研究”的新类型,即从以西方理论阐释中国文学和文论到以中国理论阐发西方文学和文论。其二、真正将其“跨越性”从跨国家民族、跨学科扩展至世界性的跨文明研究,将异质文明纳入文学的比较视域。 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 具有跨越性(国家、民族、语言、学科、文明等)与可比性的文学(作品、现象、理论、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等)关系;包括: 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的外部关系(史); 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内部要素(主题、类型、文类、结构、层次、语言、风格等)的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 跨文明的文学及理论间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关系、审美关系与相互阐发关系等。 比较文学学科体系构成(重要) 传统的影响研究从放送、传播和接受三个方面构成研究类型: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变异研究原本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变异主要关注“接受”在经过所谓“文化过滤”后所发生的变化: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等; 平行研究主要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对文学与其它学科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等; 总体文学研究是指把人类各民族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的文学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要建构一种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学理论:阐发研究、比较诗学、文学人类学等。 流传学主要有哪几种研究模式(简单说明) 直线式影响:就是所谓的一对一的单线模式的直接影响,指放送家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学思潮,一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例如茅盾的《子夜》受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

口译活动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第32卷第1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2, No.1 2012年1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January. 2012, 104~105 口译活动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简 芳,张 健 (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媒体上“口译”这个词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也说明“口译”这个活动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浅论口译活动中出现的文化障碍问题。本文从四个基本方面: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以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来解释文化障碍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由此引起的后果,同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克服这些文化障碍,希望能够帮助译员在实际的口译活动中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关键词] 口译;文化障碍;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2)01-0104-02 一、口译的实质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捷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表面上看,口译似乎是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机械性的语言传递活动。其实不然,口译是一种积极的,复杂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意义再现活动。口译所再现的话语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言内意义,而且还涉及信息内容所包含的言外含义,话语风格,文化特征,言语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是一种集语言信息,语境信息,文化信息,认知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双语交际活动。其中,“文化”始终贯穿于口译活动当中。“口译者最直接接触不同文化领域的信息,必须能迅速准确地表述不同文化背景交际双方的意图,如果口译者不熟悉文化差异,其口译工作必然会失去文化蕴意而无法达到文化等值。”[1] 二、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及其起因 王佐良先生指出,“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2]他认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3]中西方民族由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以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口译活动过程中,译员不仅仅需要翻译出原语言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能通过语言将其传递给另一方。这要求译员在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求文化知识广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识。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因此,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就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任何语言都是特定文化的反映,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缺少对这种文化差异的洞察,就会造成理解障碍。 (一)来自思维方式引起的文化障碍 一般来说,西方文化属于线性的理性思维方式,重逻辑性、层次性和抽象性;而中国文化属于螺旋性思维,重思辨、悟性和情感的意会。西方人往往认为中国人过于含蓄,甚至逻辑混乱。而中国人也可能会认为西方人过于繁琐,有时候还会因为西方人的过于直接的表达感到不适。因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仅要正确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弥补由这种差异所造成的理解障碍。这一差别在语言中表现为:汉语句子明快简练,而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强调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等关系,多用连词、介词、关系词等把句子连接起来。 中国人素有尊老的传统美德。为了表示礼貌,主人会对来客说“您比我年长,您请上坐”。如果译员按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You are older than me. You take the upper seat.”西方人听了肯定会心里不舒服,心里想:我有那么老吗?这时候,中文表达的原意已经被歪曲了,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二)来自价值观引起的文化障碍 价值观是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中国人讲究集体主义,而西方人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中国人侧重群体,突出集体的作用是其价值观的主流,突出自己便有狂妄自大之嫌。英美人倡导个人至上,充分表现自身价值,突出个人贡献。谦虚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是根深蒂固的,它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然而有时候在西方人眼里却不那么的受到欢迎。这种明显的价值观差异不可避免的就会引起文化碰撞。这有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在某聚会上,一外国来宾对某中国女士进行了赞美,赞美她非常美丽,当时中国女士的回答是“哪里,哪里”。在一边的陪同译员却字对字的翻译成“where,where”这就让那位来过来宾感到难以理解。于是无奈回答“from up to toe”,而此时这位中国女士也很是不满意,认为这位外国人士对其不敬。 (三)来自历史文化和文化意象引起的文化障碍 文化意象是不同的民族或社团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认知模式。文化意象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 [收稿日期]2011-10-28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虞美人·听雨》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其全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前言】虞美人·听雨为南宋词人蒋捷所作,为作者自己一生的写照。从少年、再到壮年、最后到晚年,以听雨为线索,作者用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注释】(1)虞美人:著名词牌名。唐教坊曲。《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 ‘黄钟宫’。”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2)断雁:失群孤 雁(3)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4)无情:无动于衷。【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鉴赏】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

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汉硕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最近很多人问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最后,要跟大家说的是,字数和字迹的问题。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

浅析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障碍 在跨文化交际中,发音不正确,语法有错误或词汇量不足均有可能导致双方的误解或出现交际障碍。然而,发音正确,懂得语法并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之后,非本族语者在同本族语者交流时仍然会产生障碍:要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么对对方的话题缺乏反应;要么说话口气过于肯定或是显得盛气凌人等。这些行为往往被本族语者视为没有修养的表现,或者被当成对人格的有意冒犯和侮辱,从而引起误解甚至仇恨,最终导致交际失败。这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语言学家称之为跨文化语用失误。文化冲击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所有进入异文化环境的人都会遇到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障碍,但程度因人而异。通俗地说,一个人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原来自己熟悉的一套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被另一套新的自己不熟悉的符号、习俗、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所替代,因而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在情绪上不安定,甚至沮丧。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有的会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这就是文化休克。语言是文化环境中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人类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汉语和英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相同。因此,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不少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1、思维模式不同 东西方人对外界人认知模式存在着差别,因而他们在思维模式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而思维模式差异会造成交际行为、鱼片结构、编译码方式、交际风格等方面的不同。东方人的模式以直觉、整体、圆式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则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因此,中国人的话语或语篇结构呈圆式。他们说话、写文章不采取直线式或直接切题的方法,而习惯于绕弯子,有一个从次要到主要,从相关信息到话题的发展过程。他们往往把对别人的请求、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意见等内容或关键问题保留到最后,或含蓄

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过滤现象探析

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过滤现象探析 本文对文化过滤的原因及表现方式进行了阐述,肯定了文化过滤是翻译活动中常见的社会现象。同时,结合字幕翻译这一特殊体裁及纽马克对文化的分类,采取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分析文化过滤在生态文化、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中的表现。旨在启发译者以译语读者为中心,通过适当的文化过滤,使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对话趋于和谐。 标签:字幕翻译文化过滤源语译语 一、引言 20世纪影视艺术发展迅猛,电影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广泛传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已成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中国影视虽说是典型的舶来品,但并不是欧美影视的翻译版,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中西文化差异显著,英语电影中也存在不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文化因素。为了使中西文化对话更加和谐,文化过滤也就成了字幕翻译不可避免的现象。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在我国,大规模的影视翻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众传媒翻译尽管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影视翻译研究成果却是寥寥无几(李和庆、薄振杰,2005)。本文采取描写性的研究方法,基于文化过滤,详细阐述了电影字幕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过滤现象。 二、文化过滤与字幕翻译 (一)文化过滤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纽马克(1983)结合奈达的文化研究将文化分为:生态文化,涉及到山川、河流、动植物等;物质文化,主要指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社会文化,包括机构、风俗、活动、传统、观念、姿态和习惯。文化过滤是指原文文本在转换成译文文本时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译入语文化场的过滤而发生一定变形的现象。它是人类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文化折射。文化过滤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谓主观因素(subjective factors),是指译者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美学取向以及译文读者站在自己所熟悉的本土传统文化基础上来解释外来文化。客观因素(objective factors)包括原文产生的时空条件、译出语与译入语的差异、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期待、出版商、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译入语和译出语在国际政治文化生态环境中的地位等(华先发,2009)。电影字幕翻译的文化过滤目的是尽可能使译语观众得到与源语观众几乎同样的感受。 文化过滤的范围及其广泛,涉及到各个文化层面。依照华先发(2009)的观点,文化过滤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折射层面:其一是译者所涉及的翻译全过程层面,其具体变形形式是多样的,如文化误读(cultural misreading)、过度诠释(over-presentation)、欠额诠释(under-representation)、选择性翻译(selective translation)等;其二是译文文本以静态形式进入译文读者心目中后的感受或反映

翻译中存在的文化交流障碍与对策

---------------------------------------------------------------最新资料推荐------------------------------------------------------ 翻译中存在的文化交流障碍与对策在学习实用英语翻译以前一直以为翻译就是将一种外语不漏译、不多译地对等翻译呈现给读者即可,至于语言美不美应并不是太重要,依个人的语言功底而论,或者是给原文多加点形容词方能使语言升华。 翻译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同一篇文章翻译的版本可以说是因人而异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翻译这项工作自诞生以来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翻译版本会像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样,谁是脱颖者,谁就是翻译界的权威。 然而,现在得知翻译是一门大的学问,作为翻译的执行者,虽不一定要严格按照翻译大家严复的“信达雅”原则,却应当首先弄明白文章作者的所指,然后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原作者的意思,在内容上最起码要做到翻译的文章要真实可信,不能添油加醋;在语法上没有语病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且符合各种文化的表达习惯;注意当翻译时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时要意译,但是却要把握好主干,选择性地省略、补译,但前提是不能因为意译就改变了文章局部或整篇文章的意思!另外,我们要注意翻译的细节,如:专业术语,在国际贸易翻译中我们不能把一些看似熟悉的单词,不能盲目翻译,千万要注意去用专业一点的语言来表达,让读者看了自己的翻译作品时感觉你就是一个内行人,想要做到让翻译能力具备内行人的水平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多地掌握好这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平时 1/ 13

2018文化地理尔雅课课后习题

1.1地理学思想史 1.什么是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地理大发现 2.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是被()的航海切身经历证实麦哲伦 3.历史上通过欧亚大陆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路径被称为()。丝绸之路 4.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文化现象的形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2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1.()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大贡献。洪堡 2.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德国 3.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区域地理的描述 4.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位置、空间、界限 5.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 1.3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 1.()是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耕作、教育、教养 2.()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交通 3.哪个时期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和能力?()古罗马时期 4.中世纪的“文化”与宗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 5.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是系统地理学的两个分支。()× 1.4文化地理的地位及其研究的内容 1.()理论是西方在探讨文化源地过程中最早提出来的?泛埃及论 2.在营造文化景观过程中,人作为文化之中的一个核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文化生态 3.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 4.世界文化的唯一源地在埃及属于泛埃及论。()√ 2.1文化的起源 1.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哲学家是()。马克思 2.()时期建成的巴黎凯旋门。拿破仑时期 3.中国古人把圣人或者祖宗归结为文化的起源。()√ 4.世界文化源地具有单一性,两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2.2文化的积累和发展 1.在文化积累过程中,文化发展新阶段的代表是()的增加。异质文化 2.中国古人认为()是帝王之尊?北方 3.()不属于中国古人排序方式。六道 4.【多选题】文化积累包括哪些形式()?物质,民族,外来文化的积累 5.【多选题】文化积累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语言,文字 2.3文化的突变 1.特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经过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是指()。文化突变 2.【多选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催生了()一系列新事物?租界、同文馆、铁路 3.文化突变导致了汉传佛教。()√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 服策略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及克服策略 1.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逐渐由经济层面发展到政治、文化层面。目前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看似如洪水猛兽,其实正真让我们招架不住的却并不是经济的因素,而是席卷而来的文化冲击。正如洪水恐怖的并不是它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是它之于我们掌控一切的震慑之威。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邻域的延伸,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由于它同时包含着知识的传播和价值的渗透,因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政治力量,大肆积极地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而“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却对这种具有浓重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的文化全球化趋势采取了一种保留的态度。当一种文化超出了另一种文化群体的接受程度,势必会引起文化冲突。文化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和民族性特点,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及其所导致的排他性和不宽容性,成为当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之一。⑨ 但是,无论我们个人如何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始终无法阻挡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出现。于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和相互平等基础之上的文化融合产生了萌芽。但是,我们始终无法完全抛弃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是谁。我们看似是接受了外来的文化,但是我们所接受的那一部分却是最表层的那一部分。文化冰山模式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化模式之一,其主要研究焦点是组成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比较文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特征: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研究范围:(1)、接受者国家和作者对作为放送者的外国作者的认识(包 括其评价、介绍等)。(2)、接受者所受到放送者那些具体作品的影响及对放 送者的评价。(3)、接受者是否摹仿放送者,摹仿了那些方面,如文体、风 格、思想、情感、主题、背景等。(4)、接受者是直接还是间接接触作品,是 直接阅读原文,还是通过译文或评论了解作品,译本在其影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5)、文学界、出版界、读者是怎样接受这些作品的,他们的反映和情 感是怎样的。(6)、作品的传播情况如何,哪些阶层受影响最广。(7)、影响的程度是肤浅的,还是深刻的。(8)、影响的时间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9)、是什么帮助人们接受影响并使影响成熟;是什么造成接受者对影响的选择。(10)、是什么影响确立了放送者在接受者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2.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中国元曲《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就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的典范。它先是经历了在英法两国的流传与接受,约两个世纪以后它又“返销”中国,即1990年天津人艺又把它作为西洋话剧的《中国孤儿》搬上舞台。于是作为起点的中国古代戏剧作品《赵氏孤儿》,经历了在法国、英国的改编和再创造,最后又返回它的故乡。 《赵氏孤儿》在中、法、英三国的流传中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双向互动直线式交叉影响。英国人通过法国而认识中国文化。曾经有学者指出,英国剧作家谋飞的《中国孤儿》,是根据伏尔泰的剧本改编创作的,在角色、场景和台词上不少地方与伏氏相同或相似,但谋氏之作在结构上更多的是直接取材中国的《赵氏孤儿》。可见,作为放送者的《赵氏孤儿》在英国人那里变成了接收者,即它接受了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2 从自然主义视角解读德莱赛《珍妮姑娘》中珍妮的形象 3 揭开马丁伊登死亡之谜 4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5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 6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7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8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比较 9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10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11 论《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12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研究 13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14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5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16 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 17 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18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及策略研究 19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 20 归化和异化策略在《红楼梦》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应用 21 Motivation’s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English Learning 22 从主述位理论看奥巴马就职演讲的连贯性 23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 24 《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 25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26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27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28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 29 On Womanism in Alice W alker’s The Color Purple 30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作品 31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32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33 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 34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35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36 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名寓意及翻译 37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 38 英文歌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39 论《爱玛》中的反讽 40 侦探小说的发展 41 英汉动物谚语中动物形象的意义及翻译 42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之比——以系统功能语法为视角

古诗虞美人·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前言】《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咏物词也是咏虞美人草的。立意和前篇相近,也是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不同的是议论成分较前篇为重。【注释】[1]拔山:比喻力大。[2]青青:兼谓鬓发,指虞姬。[3]敛袂:整理衣袖,此言罢舞。亭亭:状形体挺拔。【赏析】这首咏物词也是咏虞美人草的。立意和前篇相近,也是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不同的是议论成分较前篇为重。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

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文化生活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1.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②市民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①③B.②⑧C.①④D.①②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现代都市的人们悄然改变度假的方式,逛书市,听歌剧,参加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享受着丰盛的文化大餐,这说明了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文化是人类的特有的精神现象 C.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逐渐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提高人民素质,抵御文化侵略②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这句话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②耳濡目染③东施效颦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我国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则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他们的观点启示我们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0 引言 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 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 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 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 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 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 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 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 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 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 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 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