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的现状调查

丽江古城的现状调查
丽江古城的现状调查

丽江古城的现状调查

一、取得的成绩

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丽江古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2005欧中旅游论坛上,云南丽江被评为“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城市”。根据丽江市旅游局对游客的统计,2005年以来丽江的海外游客明显增长,特别是欧美游客增量明显;在联合国组织的“2005年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丽江古城与我国的伊春市,美国的洛杉矶市,圣塔莫尼卡市一道被评为“全球环境优秀城市”。2011年7月27日,丽江古城举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丽江古城风景区将站在5A这一崭新发展平台上,巩固和提升5A创建成果,推动丽江旅游转方式、调结构,向更新更高目标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对水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是当今最兴盛、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产业之一,提起它人们称之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但是旅游业并非只有好处,它对丽江古城公共设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旅游热点后,每年有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游人涌入古城,超越了古城的承载力。古民居、石板路、河道、桥梁、水系、景观受到损毁和污染,特别是古城区的垃圾量成倍增长,水污染加剧,水环境是丽江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丽江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环境保护不力,导致古城水污染加剧、水资源量衰减、生态景观用水不足和景观水质下降。水在纳西族人的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古城的水

主要是从黑龙潭为源头,过去生活在古城的居民基本不向河里倒垃圾等,而且用过的水尽量泼在远离河流的地方,保持了水的清澈,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三眼井,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渐渐看不到三眼井了,这不能不说是对水的一个极大的破坏。

2.旅游业对人口结构与空间的影响。

在现代化生活与商业利益的双重驱动下,有些古城居民迁出了古城,把自己的家园让给了游客。把原来的住房改为商店、饭馆、客栈,或出租给外地商人经营,或自己经营。传统的、真实的生活方式、居住活动(文化),逐渐被被功利的、庸俗的商业活动、旅游文化所取代,“居民的古城”正慢慢地蜕变为“游客的古城”。根据古城开发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到2005年只剩下不到6000人,且多为老人。古城居民取而代之的是本地居民迁走腾出的房屋,除少部分闲置外,大部分出租(出售)给外地人居住、经商,一部分由本地人经商。

通过对丽江古城内的新义街、光义街、四方街、新华街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店铺的分布和经营种类进行实地不完全调查和分析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除了经营服饰的铺面中丽江本地人略占多数外,其它各项旅游纪念品经营者中外地商人都占决大多数。人口置换和空间污染情况需引起重视。 3.旅游业对古城的传统无形文化的冲击。

古城有有形的历史环境、街道、桥梁、水系和古民居这些物质文化,还承载着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无形文化,两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丽江古城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幕幕活生生的居住生活的场面。而在经济大潮、旅游业的猛烈冲击下,古城文化传

承者(居民)的行为开始迅速变异,无形文化开始消失。例如:纳西族服饰这个作为民族标记的“符号”,我们只能在老年妇女身上大量看到,而中青年几乎是“洋装”,尽管政府推出了更为美观、适用、方便的新款纳西服装并尽力提倡收效甚微,在文化的展现发面,有“符号化的倾向”,也就是丽江古城中到处充斥着刻画有东巴字画的T恤衫、雕刻、绣品、印染等,东巴文化被简化成符号。然而更为糟糕的是,制作、出售这些旅游小商品的从业者由最初的纳西族书画者为主,发展成外来经商者占很大比重,这些外来经商者一般都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高价抢租繁华地段的门面,却普遍缺少对东巴文化的了解、认同。包括当地人,很多都看不懂上面的东巴字。

据对古城兴仁小学的56个小学生的调查,会说纳西语的有13人,占到23.2%,会听的有25,占到44%,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妻跟自己孩子交流的时候父母说的是纳西语,而子女说的是汉语。

丽江古城正在遭受着这样的命运,古城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冲淡了文化的内涵,技艺精湛的纳西族传统的手工艺品(如铜器)逐渐消失,被粗制滥造的廉价商品所替代。据一位纳西族的古城居民介绍说:外地人经营的铜器店多采用模具,成本低,制作速度快;而由当地人经营的铜器店多是手工制品,成本高,制作速度慢。于是,当地人就渐渐的退出铜器生产,把自己的店面租给外地人,工艺品就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这一现象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必然会影响到丽江古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护与发展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经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中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

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 姓名:代玉年级:2010级 学号:1041064115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概述 (1) 丽江古城标识、标牌和解说 (1) 丽江古城旅游安全管理 (3) 丽江古城旅游产品管理 (4) 丽江古城旅游营销管理 (6)

旅游景区规划之·云南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 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本文将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产品管理和旅游营销管理四个方面对丽江古城经行分析。 二、丽江古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 一方面,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局专门设有旅游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丽江古城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在标识、标牌等管理方面主要包括: 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整改:由数字化分公司负责完善了单位内部公共信息符等相关工作。如引导标识,在景区内设置了位置合理,指示清楚的规范标

丽江旅游经济

丽江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云南丽江旅游的发展,通过“八五”期间的“抓观念、打基础”、“九五”期间的“抓机遇、促发展”和“十五”期间的“抓质量、促效益”,使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推动丽江经济结构调整、刺激消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丽江先后荣获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殊荣。 2008年,丽江市被列入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优势特色经济 解放思想,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优势特色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前10年,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快。1978—1988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丽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只有1%,全省倒数第三,财政收入全省倒数第五。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未能找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优势特色经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受“以粮为纲”的思想束缚,片面发展传统农业,错失了云南省以烟、糖、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拉开了与玉溪、曲靖等地州的差距。不少企业投产之日即为亏损之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有的工业企业不但没有经济效益,还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丽江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结合丽江改革开放前10年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区情调查研究,认真探索有丽江特色的发展路子。解放思想方面狠抓了“四破除、四树立”:一是破除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的“左”的思想束缚,树立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树立敢闯、敢干的积极进取观念。二是破除墨守成规、照搬书本或别地经验的僵化观念,树立认清丽江区情、坚持从丽江实际出发、建设有丽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观点。三是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闭守旧思想,树立全方位开放的广纳观点。四是破除两眼向上、两手向上的“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自强观念。 在探索丽江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丽江人深刻地认识到:丽江的农业,因为自然条件的立体性、分散性,交通运输不便和农民素质较低等原因,虽为基础产业,但不可能成为主导产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

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

略论我国高端旅游产品的现状和开发策略_以丽江为例.

新锐观点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高端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引起普遍整体规模关注,高端旅游的参与人数、 及涉及范围正在不断扩展,但在高端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上。丽江中 国体卫艺教 育 作为世界旅游胜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高端旅游。本文以丽江为例,分析了丽江高端旅游产品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 一、丽江高端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及汉城水疗、丽江悦容Spa、纳西古乐、丽水金沙等极具本土文化特征的康体娱乐项目。 展不充分,缺乏对高端旅游市场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商务环境不够完善,酒店、社会金融体系、交通状况、公共设施的使用和分布等各个方面不尽如人意。 3.旅游产品的结构不合理,缺乏对

细分市场的深入研究 丽江高端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品种不够齐全,数量较少,文化内涵不深。丽江现有的高端旅游产品仍是以高端观光旅游和普通商务旅游为主,旅游产品的设计不能充分反映并满足高端旅游者外出观光、休闲度假的要求,旅游产品和服务不够精细和周到,缺乏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细分,旅游产品不能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餐4.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住宿、饮、交通、通讯和娱乐保健等方面 高端旅游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商务旅餐饮等方面游人士之中,他们对住宿、 要求较高,消费比重较,娱乐消费和保健消费是高端旅游者不可或缺的部分,这部分消费群体追求周到精细的服务。 (二)影响高端旅游产品发展的主要因素 2.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高 端旅游者的需求 虽然目前丽江高端旅游的配套设施使用建设初具规模,但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上还与高端旅游者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同时设施使用还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 业人才 目前丽江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酒店等工作人员质普遍偏低,旅行社、 知识陈旧、思想保守,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 (一)丽江高端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高端旅游者增长迅速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完整版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

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经过1996年至1998年三年的地震恢复重建,丽江由云南改革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成为中国西部极具发展活力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1998年以后,丽江抓住′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树立丽江旅游品牌。1999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达到了28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7亿元,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八五”打基础、创品牌,“九五”抓机遇、图发展,实现数量扩张和规模发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促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2001年9月,丽江市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丽江旅游要实现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在保持游客数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并围绕提质增效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首先实行了旅游行业自律管理,以行业协会为主,通过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充分发挥行业协

云南省丽江市旅游概况

丽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云岭山脉过渡的衔接地段,兼有两种以上地形特征。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同时气候变化显著。丽江县城叫大研镇。丽江人口30多万,是以纳西族为主体的自治县,另外还居住着白、汉、傈僳等民红又专族。丽江地处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上游,境内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有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县城海拔2400米。丽江虽处高原,终年看见雪山,但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6~11.7摄氏度之间。丽江历史悠久。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此生息。从旧石器到青铜器的发现,证实了丽江是云南古人类的摇篮之一。据史料记载,纳西先民系古代南迁的羌人,汉时聚于大渡河一带的耗牛道,被称为“耗牛夷”;隋唐时又迁至金沙江上游,称“磨些”、“么梭”。“纳西”是解放后统一的族名。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丽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交通贸易大动脉南方“丝绸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两条古道既是中原至东南亚的南来北往的贸易通道,又是沟通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的传送渠道。丽江是纳西族的家园,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同时还居住着白、彝、傈僳、普米族等少数民族。丽江的文化以开放、大方、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纳西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延续保持下来的东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主要记载符号“东巴文”,共1400多个单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东巴经书、舞谱、绘画、祭祀仪式都充分展示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奇异彩。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如画,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丽江,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较著名的有丽江七大寺即文峰寺、福国寺、普济寺、玉峰寺、指云寺、兴化寺、灵照寺及北岳庙、白沙古建筑群、三圣宫、龙泉寺……。从中可见中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结合以及藏族文化的特征影响。丽江同时荣戴国家级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桂冠。景区内含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及众多的古建寺观;有海拔5596米雄秀的玉龙雪山;有世界著名的最深最险的虎跳峡;有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湾”的石鼓;高山植被、丹霞地貌奇观为主的老君山、黎明等一带大面积的地质景观……。此外,丽江还有以纳西族为主体,白、傈僳等十余种少数民族,奇异多采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丽江,还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有“东方瑞士”的誉称。总之,鲜活运转中的古城、特色鲜明的纳西族东巴文化、众多的历史遗存、雪山、水渠、草甸等优美的自然景观……所交织而成的这方热土,将受到人类的倍加爱护和永远的关注……。

丽江大理调研报告

前言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自古便有“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美誉,在那淳朴而宁静的地方,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古老的少数名族文化。它用真诚引领着游人的向往,用心勾勒出一张张善良的面孔。为了充实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为我们的设计注入民族的血液与真实情感,在学校及系领导的组织下,我们对云南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了解的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目录 1.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景观调研——丽江 (4) 1.1丽江简介 (4) 1.2丽江古城格局构成方式 (4) 1.3丽江的建筑特点 (4) 1.4丽江的街道特点 (5) 1.5街巷与市场 (6) 2.城市历史文化调研——大理(以大理双廊镇为例) (6) 2.1双廊镇概况 (6) 2.2双廊镇空间形态与结构 (7) 2.2.1城镇空间的构成 (7) 2.2.1.1道路空间 (7) 2.2.1.2水系空间 (7) 2.2.2建筑形式 (7) 2.2.2.1民居建筑 (7) 2.2.2.2商业建筑 (8) 2.2.2.3保护类建筑 (8) 2.2.3建筑和街道高宽比 (8) 2.2.4城镇轴线 (8) 3.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环境调研 (9) 3.1苍山洱海简介 (9) 3.2洱海的布局形态及构成特点 (9) 4.传统寺庙园林环境调研——大理崇圣寺 (10) 4.1崇圣寺简介及整体布局形态 (10) 4.2崇圣寺的设计思想和景观内容 (10) 4.2.1设计思想 (10) 4.2.2景观结构 (11) 4.3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见解 (11)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定稿版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经过1996年至1998年三年的地震恢复重建,丽江由云南改革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成为中国西部极具发展活力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1998年以后,丽江抓住′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树立丽江旅游品牌。1999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达到了28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7亿元,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八五”打基础、创品牌,“九五”抓机遇、图发展,实现数量扩张和规模发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促进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2001年9月,丽江市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丽江旅游要实现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在保持游客数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并围绕提质增效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首先实行了旅游行业自律管理,以行业协会为主,通过政府和行

丽江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丽江旅游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上的消费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受欢迎,而精神上的放松成为了人们的一个追求,于是旅游业作为一种放松与陶冶自我的行业开始兴起,但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丽江旅游业现状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9年1至10月,丽江接待海内外游客638.6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7%,其中海外游客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7%,国内游客594.52万人次,同比增长23 %。旅游业总收入7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4779.05万美元,同比增长17.92%,国内旅游收入6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1%。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地。首先,旅游业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容否认的,如: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等。其次。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旅游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丽江开发过程中问题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折木损花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 二.游客进入带来文化冲击 1、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完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虽然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 2、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论文

摘要: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所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笔重要的财富。本文着重探讨丽江的保护方法。针对现状,对保护方法进行评析且得出结论。 关键词:丽江古城古城印象保护方法 一、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 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 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 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二、古城印象 在古城,所有的想象都是幸福,同时又是多余。因为,古城 来自于你的想象。走进古城会意外的发现古城的房子并不华丽,不像江南的古城,艳于雕琢,而是很朴素,很随意,甚至

趋于简陋。像纳西人的心一样,只是用心去品味生活,而非刻 意渲染。就是这样的平静,却让人们无端的感动。 古城没有城墙。在丽江人们不禁会问浅浅流水有多远,也有人会执着青石板路的尽头在哪儿。因为,当你第一步踏入古城,你会带着无数的问题,急切的想追寻答案。古城的一切总是能 轻而易举的勾起你的好奇。悠悠的脚步,和善的面孔,唯美的 古城,让人忘记了昨天,甚至忘记了自己,却又不愿醒来,只 愿长久的沉醉。在古城,一次次的失去自己,却又一次次的找 回自我。如此新鲜,带着浪漫。没有城墙的古城,却没人相信 自己的心灵会迷路。 三、保护方法 关于如何保护与开发丽江古城,人们一直不停的在探讨。当 地政府如何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权衡。不管是外来的游客、学 者或当地居民,都在为丽江古城的发展前景高都关切和隐约 有一些担忧。下面是丽江古城的一些保护方法: 1、拆除新建的不协调民居 前些年,古城内一些机构和人家盖新房时,选择了高大的 钢筋水泥房,它们在成鱼鳞状分布的传统民居中,极不协 调。在政府的倡导下,丽江古城先后拆迁3万平方米不协 调的民居。 2、根据相关规定对房屋进行修缮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 江 市 旅 游 资 源 调 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献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摩梭风情-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世代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被称为活着的母系氏族。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种类的70%强,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人文资源 大研古城是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五彩石铺成的街道,山腹中流出的泉

丽江旅游市场SWOT分析

丽江旅游市场SWOT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丽江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建设小康社会等历史机遇,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丽江旅游面向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旅游业二次创业,把丽江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当然那也是因为丽江旅游市场存在着很大的优势(Strengths):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丽江位于著名的滇川藏大三角文化交汇地,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和今天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文化圈的重要门户,所以丽江多种文化交融并存、多种民族和睦相处,构成了地缘优势突出、文脉特征明显的旅游资源禀赋。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两山、一城、一江、一湖、一文化、一风情”是丽江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两山是指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重点展示区丽江老君山和国家五A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一城是指集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白沙古镇于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一江是指含括万里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宝山石头城等景观于一线的金沙江;一湖是指母系社会文化活形态遗存地高原淡水湖泸沽湖;一文化是指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东巴古籍文献;一风情是指至今保留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的摩梭风情。

三、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丽江市政府、云南省政府等都对丽江开发旅游业大力的支持。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使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当然,中央对于丽江市旅游开发给给予很大的支持,使丽江旅游在国际中知名度不断上升。 四、丽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近年来,丽江当地政府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丽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易达性。丽江机场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的航线,已成为云南省内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丽江到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都有一级公路连接,大丽(大理到丽江)铁路已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新建的丽江火车站是云南第二大火车客运站。大理至丽江的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已于2007年正式启动,预计2010年底建成通车。丽江区内各著名景点玉龙雪山、虎跳峡、黎明老君山、泸沽湖之间也都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贯通。交通的便利使得丽江旅游变得更为舒适、快捷、安全、方便,增加了丽江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丽江旅游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Weakness):一、基础设施的薄弱。 丽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饭店业、旅行社等相关产业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但是医疗,教育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医疗设施还

探讨丽江塔城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探讨丽江塔城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摘要 生态旅游已经占据旅游业的重要领域。该文针对塔城生态旅游资源,即“东巴文化”和“勒巴舞”文化,还有原生态音乐,古老的生态文化等,为塔城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塔城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也为此提出了建议,为以后塔城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的研究理论也不断的完善。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人们认识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为此也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自由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者对老一套的旅游方式产生厌倦感,开始追求特殊的带有刺激性的特种旅游,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地方经济在影响非常可观,不仅给乡村新农村建设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带动文化建设说生态建设。因此,探讨塔城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解决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文化建议对策

绪论 一、生态旅游产生背景 (一)人类对优良环境质量的追求 人类走过的两个阶段,蒙昧生态和征服生态两个阶段,从原始社会到至今,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生态时代。在生态发展的蒙昧时代,由于生态与经济正处于一种低水平的依赖和协调状态,所以那时候人们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发展的征服时代,人们改变了过去的依赖和协调的状态,人们建立了野蛮掠夺和牺牲自然环境的掠夺性开发模式,从而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大、“温室”效应加剧、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环境问题困扰的人们,越来越向往优良的环境,他们慢慢认识到掠夺和牺牲环境的巨大影响及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于是开始探索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由此出现。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第三个时代-----生态时代。目前,对“可持续发展”一致理解为:①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它强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生态合理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它是人类发展最明智的战略选择,是人类未来行为的指南。②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算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一个里程碑。在这次大会各国政府均对保护环境做出了承诺。世界观光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定的《关于世界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正是代表世界旅游业向人类做出的保护环境的承诺和长期的奋斗目标。2 (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中期,世界旅游业已进入空前繁荣阶段,它是国际贸易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但是旅游业的繁荣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例如对旅游活动的管理不严,导致了旅游设施建设的盲目扩大,对旅游资源侵占性的开发,损害了旅游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还有旅游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旅游环境、旅游地居民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严重威胁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条新的使旅游业发展和环境改善相协调的旅游发展道路。 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旅游者希望回归大自然,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去倾听大自然的呼唤声,让自己全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开始厌恶古老旅游方式,追求新鲜刺激性的特种旅游,让传统的旅游业措手不及,但也为潮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原生态旅游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类的需求,同时为旅游业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所以生态旅游发展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 1①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引自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生态旅游定义、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肖扬;杨瑞卿,2001. 2引自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17卷,第三期,肖扬;杨瑞卿,生态旅游定义、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2001.

丽江开发现状分析

学号:3110920902 班级:11旅管6班姓名:何娜 云南丽江景区开发现状评析 1.1丽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 丽江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其中二山是指的是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景区内分布有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有二十多个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群落和数十种珍稀野生动物,被业内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老君山是“三江井流”的核心景区,区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种类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和独特的丹霞地貌。一城即建于宋末元初的丽江古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底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已经发展成云南旅游业的名片。一湖指的是泸沽湖,泸沽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度假区,其原生母系氏族文化举世闻名。一江即金沙江(长江上游),沿扛两岸景观独特,其中的虎跳峡尤为出名。一文化即纳西文化,包括纳西古乐、东巴象形文字、绘画、东巴经卷、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等。一风情即摩梭风情,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东巴古籍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记忆遗产。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类的70﹪,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拱桐、红豆杉、三尖杉、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中英合作复建项目—丽江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合建的丽江高山植物园已于200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丽江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3﹪,丽江98.2﹪的国土面积属金沙江流域面积,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类重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我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苦良姜等

《分析评价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分析评价丽江古城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xx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xx 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桥横跨其上,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一、独具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丽江模式” 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丽江模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文化旅游发展丽江合作模式”,它被制定成文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

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作者:陈丰指导老师:丽江市旅游局副局长聂天宇) 摘要:国内外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给云南省和丽江市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当前丽江市旅游业正面临着整体转型时期,要使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准丽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实现丽江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丽江市旅游业;制约因素;对策 1.导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教育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力促进,今后旅游者规模和需求将不断壮大,从而决定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世界旅游业在未来20年将以8-10%的速度增长,2020年将达到大约16亿人次。国际旅游业的这种持续发展态势,尤其是远东及太平洋地区旅游的崛起,使得丽江市旅游业区位优势凸显。另据世界旅游理事会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届时,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将全面发展,整个中国旅游市场将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繁荣局面。国内外旅游持续、全面发展的态势将给云南省和丽江市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背景。 丽江市旅游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但其发展的潜在能量却远远没有充分释放。当前,丽江市旅游业正面临着整体转型时期,即在旅游发展规模上,实现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型”转变;在旅游增长方式上,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旅游开发建设上,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旅游客源结构上,实现从“中低档游客”为主向“中高档游客”为主转变;在旅游产品结构上,实现从“观光型”旅游向“综合型”旅游转变;在旅游管理方式上,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治旅”转变。 但现在,丽江市旅游业发展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旅游市场散、乱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的实质得不到归纳剖析,这些客观上存在的瓶颈影响了丽江旅游业顺利转型的进程,制约了丽江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找准丽江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对制约因素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对策,这关系到丽江市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和中心城市”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2.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法制及管理体制的相对滞后 2.1.1旅游执法监督体系的滞后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相互联系、比较协调,相对独立的旅游法体系。究其原因,是由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立法委就开始对旅游法的起草工作,但由于旅游业处于其他产业的交集中,涉及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其他行业已有的法律,又多处涉及旅游业,因此旅游业的法制管理一直以其他行业法律作为参照。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没有一部《旅游法》,不仅难以适应旅游现状,更难以适应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需要。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一部完整的旅游法有利于地方制定适应本区域发展的旅游管理条例,可以以其作为权威参照。现在无法可依的状态,容易导致地方旅游管理规范制定上的麻木性,在旅游发展中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