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究格律诗

如何讲究格律诗
如何讲究格律诗

讲究平仄是格律诗(近体诗)最本质的特点。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为“上、去、入三声”。现代的平就是“阴平、阳平”,仄为“上声、去声”。格律诗的平仄格式看起来很复杂,但要记住它也并不难,我的体会是:

1、记住基本要求: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两句之中,平仄相对。

2、掌握粘对规则:“粘”就是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对”就是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3、背会基本句式: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格律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式。去掉每一句的前两字就是的五言律诗四种基本句式(下同)。

这些句式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4、学会句式组合: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四种不同格式的律诗。(一般来说,五言诗以首句不押韵为常,七言诗以首句押韵为常。)甲乙丙丁甲乙丙丁;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丁乙丙丁甲乙丙丁;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这四种格式,实际上很好记:一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的重复(五言诗最常见格式),二是丙丁甲乙丙丁甲乙的重复,三是将第一种的首句由甲句换为丁句就可以了,即丁乙丙丁甲乙丙丁(七言诗最常见格式),四是将第二种的首句由丙句换为乙句就可以了,即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5、知道绝句格式:截取每一种律诗格式的前四句就是绝句格式,即:甲乙丙丁、丙丁甲乙、丁乙丙丁、乙丁甲乙。

6、了解几个概念:一是拗救。前面讲的是近体诗的一般规律,实际上,近体诗中有些地方是可平可仄的,有的地方的平仄不能随意改变,如违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但是“拗”了以后可以“救”。二是三平调。“三平调“是指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这在近体诗中是绝不允许出现的。三是犯孤平。“犯孤平”是指平脚的句子中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但“孤平”可以救。四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它又不完全正确。

7、熟悉平仄变化:总结以上,近体诗四种句式的平仄变化如下(式中,不加任何符号的表示平仄不能违反,加·号的表示平仄可以任意使用,加△者表示平仄可以有条件的变更):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

8、推导长律格式:长律又称排律,篇幅的长短没有限制,可以短到10句,也可以长到几百句,不管长短,都要符合律诗的粘对规则和中间对仗的形式。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

教师诗词创作培训材料 我们要学习的诗词创作,指的是近体诗的创作。在这之前,首先 要简单了解下一些概念。你们都是年轻人。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的时 候就开始背诵古人的诗词了。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认识。古典诗词从 体裁上来分,以唐朝为分水岭:唐朝以前的诗歌称为古体诗,比如诗经、楚辞、乐府、歌行体等。唐朝以后出现了格律诗,这种格律诗, 也叫近体诗(注意:近体诗与近代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近代诗指的 是1919年五四以后的新诗体,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散文诗)。比如: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和近体诗有什么 不同呢?古体诗用韵比较宽泛,句子不太讲究平仄,句式也参差不齐。而近体诗呢?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有严格 的押韵,讲究平仄调和,讲究对仗,而且句数、字数和韵都是有严格 规定的。那么大家要问了,这样说来,写古体诗岂不是要比写近体诗 容易吗?我的回答是:否。为什么呢?因为古体诗的用语高古,没有 深厚的古文学修养,写不出那种高古的气象,就成了顺口溜。大家都 读过《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李白的《蜀道难》、 《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这些都属 于古体诗,这些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语言既高古而华丽,今天的 我们想写出这样风格的古体诗,难度相对大些。那么近体诗就好些吗?也不尽然,但近体诗篇幅短小,筀初学时容易上手。就像我们打拳一样,开始学的都是基本的套路,等到把这些套路用熟了,自然就能进 行变化。 近体诗的绝句包括五绝和七绝。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五绝的格律。先举个简单的例子: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诗词发展简介

诗词发展简介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就诗词而言就浩如烟海、气象万千。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新诗体的形成,汇成了我国诗歌的条条巨流,而且洪波迭起,奔流不息,洪峰巨巅,多次呈现。其间诗、词、曲是其三大洪流。它们各自源远流长。各以其独特的韵致,先后辉映熠煜其光,使泱泱诗国多姿多彩,无美不臻。 诗歌的形式和韵律是不断发展的。《诗经》大多是四言一句,隔句押韵,章节多重叠,语句富有节奏感。《楚辞》汲取楚歌的新形式,发展为句子长,音节多,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汉代乐府则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加灵活多样的一种诗体。句法有整齐的骈句,也有参差不齐的杂句。它为后来的绝句体抒情小诗开辟了道路。到唐代逐渐出现了格律严整的“新体诗”即现代所称的“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分“律诗”、“绝旬”两种。“五四’’运动前后受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又出现现在常见的“自由诗”一新诗。形式更加灵活,不但句数、字数不受限制,而且不受韵律的约束,甚至通篇可多韵或不押韵。 隋唐时期,中原民间乐曲和鹾部各民族音乐有了大的融合。融合后的新型民族音乐、音律变化繁多。原来“律诗"的固定旬式,不容易与之配合演唱。因而一种新的歌词形式一一词,便应运而生了。词的句子可长可短,依音乐的曲拍为句,填词入曲,即所谓“倚声填词”。后来逐渐脱离乐睦,自成一种“格律诗”。词的格式是有词牌决定的。所以词也叫长短句,作词也叫填词。

曲是金元时代我国北方产生的合乐可歌的长短句诗体。主要是使用了大量的口语,禀至方言俗语入曲。这和其它以文言词汇为基础的诗词迥然不同。句调更是变化参差,还出现了一字句,正格之外还可以衬字,韵律也灵活自由,风格波辣、奔放。表情达意淋漓尽致,不留余韵。 诗词发展过程中也成就了无数的诗词巨匠,所谓群星灿烂,枚不胜举。

诗歌写作技巧

注:本资料搜集整理于网络,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 诗歌写作技巧 一、捕捉和创造诗的形象 (一)诗用形象思维写作 别林斯基早就指出:“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告诉我们,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所谓用形象思维,首先指的是深入生活时,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形象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 进行形象思维,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善于进行形象的捕捉。艾青指出:“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象印子打在纸上样地清楚。”因此他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能捕捉到新颖的形象,也就有了写诗的素材。那么怎样才能捕捉到形象呢?这就要靠灵感。马雅可夫斯基举过一个捕捉形象的例子:大约在1913年,他从萨拉托夫回到莫斯科。为了对一个在火车上同路的女人表示他对她完全没有邪念,诗人就说道:“我不是男人,而是穿着裤子的云”。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立即考虑到这话可以入诗——但他又担心这句话口头上传出去白白地滥用掉了。那怎么办呢?他十分焦急,差不多有半小时,诗人用许多问题问那少女,直到他相信自己的话已从少女的另一只耳朵飞了出动之后,他才放心。两年之后,他用了“穿裤子的云”作为一首长诗的标题。 (二)诗是“想象的表现” 亚里士多德说:“诗需要一种特殊的赋予,或其人有疯狂的成分,或者使他容易想象所要求的神态。”雪莱:“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诗人的想象和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培根指出:“诗是一门学问,在文学的韵律方面大部分有限制,但在其他方面极端自由,并且和想象有关系。想象因为不受物质规律的束缚,可以随意把自然分开的东西联合,把联合的东西分开。这就造成了不合法的配偶和离异。”雪莱也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安徒生在他的童话《创造》中写道:一个爱写诗的青年人,因为写不出好诗来而苦恼,于是去找巫婆。巫婆给他戴上眼镜,安上听筒,他就听到了马铃薯在唱自己家庭的历史,野李树在讲故事,而人群中,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不停地旋转。这里说的其实是,要做一个诗人光凭常人的听觉还不够,还得有诗人变形的眼镜和听筒。所以,我们写诗,既要对生活特征观察得很精确,而同时又不缺乏把这些特征加以变化的勇气。由于变形,诗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的意义。例如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把头沉重的垂下!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这里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而主要是写三十年代北方农民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老马”是个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三)诗歌形象的创造 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写诗》中对青年作者说:“应该使诗达到最大限度的传神。传神的巨大手段之一是形象。”艾略特认为,创造形象就是“寻找思想的客观对应物。”具体方法很多,例如:虚与实转化;人与物转化;物与物转化;内与外转化;大与小转化;远与近转化;少与多转化;部分与整体转化;历史与现实转化;现实与未来转化等。

格律诗基础知识(2013)

格律诗基础知识? 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应。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指近体诗单个句子中,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个毛病主要是针对五律的“平平仄仄平”句式和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6.三平调,是指近体诗的一个句子中,句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个毛病主要是针对五律的“仄仄仄平平”句式和七律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 格律诗写作要求? 一、声律(声调)要求: 1.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交错) 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 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 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5.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6.力避三平调,切记犯孤平。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以七绝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易犯孤平的句式,避免法①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用仄声②补救方法:孤平字后相邻字改为平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易犯三平调的句式,避免的方法: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不用平声) 二、对仗(对偶)要求:①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句法、词性要相同)②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③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①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 韵;反之,常不入韵);②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③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 音的字作韵;④最好押同一声韵(都是平声韵或都是仄声韵) 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连贯即可:一般说来,①绝句为起承转合,②律诗为起承转承?余浩然: 格律诗词写作, 岳麓书社, 2001年6月.

快速掌握古诗词写作要点

古诗词写作要点 (本文整理前半部分针对初学者,看了前两页基本就可以掌握诗词基本规则,后边为更复杂的技巧。) 第一课:对仗 诗的前提是联语,就是俗称的对子,所以我们先从对子开始说 1。平仄的分别: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2。对仗 A, 词法对仗: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B, 句法结构对仗:词组结构相同,句子成分和其搭配方式相同,句子节奏相同。 C,平仄对仗:平对仄,仄对平,严格此要求的是工对,最后一个字平仄对仗的是宽对 例: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第二课:诗体 四言诗(诗经体) 骚体诗(楚辞体) 乐府诗(杂言,五言,七言) 五言古诗(五言古绝,五言古风) 七言古诗(柏梁体,七言古绝,七言古风)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曲子词(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小令,散曲) 现代白话自由体诗 律诗,绝句,散曲,词为近体诗,以外的全为古体诗!切忌切忌,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式,古体诗没有,为自由体。具体格式后边细说。 第三课:押韵

韵表里有严格分类。需要的可网上搜索“平水韵”打印备用。 其实韵,就是拼音里的韵母,但是现在的汉语发音已经和古时候有很多不同,所以业余做诗的大可不必记这么多,可以自己按现在的语言习惯押韵 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3,5,7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第一句随便。律诗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和第六也要对仗!!后边细说。 1,押运的基本样式: A,偶压法:逢双句押韵 B,连压法: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C,换压法:多见古体诗和现代诗 2,押韵的忌讳: A,避免为了押韵句子意思勉强 B,避免出韵,就是韵部压错。 C,避免重韵。一字不可在韵字上出现两次 D,避免撞韵,就是在不该押韵的地方押韵 E,避免挤韵,指一句中韵母韵脚字太多,最忌韵前字和韵字同韵 F,避免轻声字押韵 G,避免同意字押韵 第四课:近体诗格律 一,近体诗的形式特征 1,句数和字数固定,(8句和4句,7言和5言) 2,只压平声韵 3,讲究平仄的相间(平仄有规律的出现),相对(就是对子的要求),相粘,(这个后边解释)4,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两句为一联 例:1234567 ,1234567(首联) 1234567 ,1234567(颔联) 1234567 ,1234567(颈联)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西周: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战国时期: 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 辞》。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两汉时期: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 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 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 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 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 《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 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 《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还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被称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的谢灵运。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 生活的平和,也体现了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主要特点:平和醇美,自然冲淡。 唐朝: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冉茂勋 前言 这次传统诗词培训班,学会在给县人民政府的报告中,明确说是为我县申报书法之乡夯实基础。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也把传统诗词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有专门的《诗词写作》教材。诗、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珍宝,而诗又列三者之首。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不懂得传统诗词创作,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汉字的抄写手而已,而且,抄写在应酬中也可能出现笑话,不可能成为功底深厚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诗序名篇,他不仅诗作得好,文章也享誉当时,传之后世,收入《古文观止》,只不过由于他的书法冠绝千古,使其诗文相对减色。诗,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国粹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熏陶和历史启迪。 现今所讲的传统诗词,主要是指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这次着重只讲格律诗词的创作基本常识。 格律诗是在唐朝才定型的,唐人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当然,这并不是说非格律诗就不重要,如唐以前的古体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而是这次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多了也消化不了,所以,只能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讲清楚,转化为成果,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实践,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一、诗的格律 创作传统诗,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懂得它的格律。 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主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各有四种格式: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 汉语,基本上是单字双音节,以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格律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律句又分标准律句和次标准律句(也称准律句)。 (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五绝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以及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各自的首尾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要作出变化,可把脚下的鞋拿到头上作帽戴,即将各自最后一个字移到前面去,就变成“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五绝的句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可能超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五绝以仄起不入韵式为正格。

格律诗词曲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曲基础知识 诗词联曲,可以陶冶心性、培养情操。诗风词韵最怡情。它可以净心、出尘、养气、静神。使人生变得充实而雅致。 本文旨在介绍格律诗词曲的基本知识,格律诗词联曲的魅力在于语言美(意象)、声韵美(格律)和意境美(形象),进而折射出诗人的心灵美(情怀或志向)。 基本概念 古典诗词---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类别。包括汉唐以前的诗词。最早要追溯到诗经、楚辞。 格律文学---是以声韵(平仄)为基本要求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联曲骈文。骈文推荐大家熟读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许多名句偶句和赋比兴手法,令人叹为观止。本文重点讲述格律诗词曲。关于联,详见讲联,此不赘述。 韵---是决定声韵美的平仄格律。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诗词曲中每个字的平仄调节,二是用于押韵。 目前韵谱通用四个:中华新韵(今韵)、平水韵(古韵)词韵或者词林正韵(填词专用)。合并了许多相似的韵部,比如一冬二东,又:枝和微,都合并在一个韵部。大大便利了填词选韵。 曲韵,填曲专用。主要区别是曲韵在仄声里还要区别上声(汉语第三声)和去声(汉语第四声)。 上述四韵谱,韵部字多的,称宽韵。字少的,称窄韵。为了押韵的便

利,一般选韵时尽量选宽韵,这样选韵余地就大了。 总之,格律用韵,对于诗联,古今韵可以通用,但在一篇作品里不能混用。对于词曲,有特殊要求。因为“词询旧例”,所以填词必须律依古韵,韵押词韵。而曲,因为仄声的两种要求,所以填曲必须格依曲谱,律依、韵押曲韵。 一、格律诗(近体诗、唐诗) 唐以前的诗,称为“齐梁体”,也称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列为古体。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主要是:格律要求;押韵要求;律诗还有对偶要求。当然意境是共同的要求。 近体诗的种类---包括绝诗和律诗。 绝诗---包括五绝和七绝。五绝就是五言四句,七绝就是七言四句。绝诗的格律---格律以第一句第二字来定诗式,以第一或第二句的尾字来定韵脚(定韵字)。每句的格律类似联的马蹄韵,两两交替。注意两点:在单数字上有的可平可仄,主要是防止“三平尾”和“孤平”;在尾字押韵前格律提前一字换律。例如: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因为押韵,所以把第七字的格律换律提前到第五字。 律诗---包括七律、五律和排律。律诗一般是八句,格律就是绝诗的再一番。排律是多于八句的律诗,但不常用。律诗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孤平为诗家之大忌。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那么,我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一、诗韵: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面讲了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其中三忌换韵及八忌新旧韵乱用,就指诗韵。简单地讲,就是绝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偶、压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对,即平仄相对。 粘,也是平仄相粘 都是指每一句在2、4、6位置上相对或相粘的平仄规则。 对偶,是指词性的对仗,词语或短句结构的相称。 押韵,是为了达到诗词整体的音律和谐,而人为地要求诗句尾字要符合统一的韵字法度。简单地说就是指诗句韵字的选取。 那么,今天在讲律诗的起承转合之前,我们先学一下流水对(对联的一种),这对写诗很有帮助。 流水对:是指对偶的诗句在诗意上就像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杜甫: 如:忽闻哀痛诏,又下盛明朝. 又:可惜欢吴地,都非少壮时.

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再举例说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与流水对相反,对偶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并肩对跟犯了相隔的对联差不多。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

诗歌的起源 发展

诗歌的起源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现实主义的《诗经》,一个是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歌从最初的4言发展到汉末出现五言诗歌,曹操是四言到五言过度期的著名诗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歌长足发展,出现了建安七子、陶渊明等诗人群体。隋唐时期,国家安定,实行科举考试,人民文化素养和文化水平逐步提高,诗歌创作迎来了一个巅峰级高潮,出现了一大批杰出诗人,对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诗歌创作也进一步发展,七言诗歌成为主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思想更加深刻,感情更加细腻。五代时期,国家混乱,诗歌进入低潮,宋朝安逸富庶,文人地位提升,诗歌发展又步入一个高峰,宋诗之外,宋词的创作成为诗歌领域里面的新秀。元明清诗歌创作虽也丰富,但是没有突破唐诗宋词的境界水平。后来文化改革,提倡白话,产生了新诗,如今诗歌处于一个低潮。 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我国的古典诗歌的分期大致与我国的历史分期一致,即:先秦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期,宋朝时期,元朝时期,明清时期。 我国先秦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1)语言简洁朴素;(2)大多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内容;(3)赋、比、兴等各种修辞手法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风均已出现;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1)大多辞藻华丽、铺排讲究;(2)形式更加多样,且部分朝形式主义方向发展,近体诗出现;(3)清新的玄言、山水、田园诗得到发展; 唐朝时期诗歌的主要特点: (1)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之高妙,达到我国诗歌的最高峰;(2)诗歌反映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3)诗人众多,群星灿烂; 宋朝诗歌的主要特点: (1)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词,逐渐取代了原来古体诗、近体诗的正统地位;(2)词的发展比诗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元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1)诗词等传统诗歌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又一种新的与戏剧相关联的诗歌形式---元曲出现并得到空前发展;(2)元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比之唐宋都相去甚远; 我国明清诗歌的主要特点: (1)应制、应酬之作空前繁盛;(2)整体来说,古典诗歌发展走向衰落; 汉乐府诗代表作是什么? 《木兰辞》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近体诗写作技法(课,客)

近体诗的写作需要技法吗?很难说, 其实“写作技法”这样的称呼是不准确的, 写诗须有法度,但是诗却无常法,基本规则是普遍的,这是体裁所要求的必须做到的。诗意的挥发却是可以自由的,自由发挥意味着可以体现个性。比如李白的诗,他就张扬着豪放和浪漫,老杜的诗,就体现着精湛和工谨,义山之诗,含蓄而多情,杜牧的诗,那就见到了韵朗和精婉。大小李杜,各有各的神采而绝不雷同。我们自己写的诗呢,当然也要写出我们自己的风格与神采来。 写诗张扬个性的基础,是要先合法度。即使是做一游戏,还要先制定游戏规则呢,何况是做文呢?更何况,我们做的是文中之文,文中的极品---诗。近体诗的体裁要求比较多也比较严。基本的诸如格律、押韵、对仗等一些要求,都属于近体诗最基本的工具性的基础知识。要想写好近体诗,这些知识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熟练掌握的意思,就是格律不需要去看平仄表而按平仄规律直接去写;押韵不需要总去查《平水韵》的部,迅速判别字的平仄;对仗要保证词性和平仄的工谨对称。 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称之为熟练使用“工具”,也只有做到这程度,才有资格去张显你诗意中的个性和诗品,以及表现你自己的诗作风格。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不代表你就能写出好诗,它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去写作一首近体诗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你才刚刚入了门,离登堂入室还差的远呢。 诗者,韵文也。在这里先用一定的篇幅着重强调一下关于“声韵”的问题。 我们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诗之韵书起于隋朝,在这之前的无韵书可言的,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是韵书之祖。但是,《切韵》将韵分为206韵,分的过于细了,唐代时则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所以,唐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现在来说,是属于文字韵的范畴,不可以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改。 简而言之,写近体诗,必须用平水韵。所谓的新韵一说,那是为了凑合大众需要(时政原因)而降低近体诗艺术品质的一些做法。在此不做详细论析,只是强调,写近体诗必须用以《平水韵》为主体的古韵,而不可以用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新韵。那些《中华新韵》一类的新韵韵书,初学者尽量先不要去看,所谓新旧韵双轨并行,实质上都是不尊重历史文化特点的做法。 这里着重强调声韵,主要是它还决定着格律和对仗等一些近体诗工具性的知识界定。所以,学习近体诗,第一关就是要跨过声韵的障碍,这关过不去,以后将寸步难行,步步是坎。勉强偷懒用所谓的新韵做诗,自己娱乐一下还可以,但终归难登大雅之堂。其实,绝大多数所谓的新韵作者,他根本就没去认真对查过《新韵》韵书,他也只是以习惯的汉语拼音或自己的口音为标准,an和en,en和eng 以及-in和-ing都经常混用,即使按新韵他也不符合的。自己娱乐一下,没人限制的了你,但要是真正热心诗学,就必须认识并掌握《平水韵》。 声韵问题,是百年来诗学界争议不断从来就不曾停止过的。1913年,当时的

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

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 诗的格律是根据民族语言的特点,由诗人、诗理论家长期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高度艺术化、音乐化的民族形式。由这种格律构成的格律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的音韵回环流转之美,声调交替抑扬之美,句式骈散变幻之美,词语精炼含蓄之美,构成了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瑰宝。我国古今多少伟大诗人都能娴熟地运用这种格律,施展他们的文学才华,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诗篇! 格律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格律诗分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现以绝句为例,简述其写作技巧。 绝句共四句,第一句称作上句,第二句称作下句,第三句称作上句,第四句称作下句。第二句与第三句称作邻句。 七绝有四种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字和末一字的平仄来定。第一句第二字是平声,就叫平起,是仄声就叫仄起。如第一句末一字是平声,就叫平收,是仄声就叫仄收。以上第一个叫平起平收式,下一个则叫仄起仄收式。依此类推。七绝有四个式子: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五绝也有四个式子,与其相同。 格律诗中每两个字音为一个节奏,五言句有三个节奏,七言句有四个节奏,最后一个字音也是一个节奏。一个节奏内两字的平仄最好相同,一句中相邻的两个节奏的平仄应是交替的。汉字的平仄规定为:汉语拼音四声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和古入声字为仄声。这里以○代表平声,以●代表仄声,以◎代表按格式应为平声而此处平仄不拘,以⊙代表按格式应为仄声而此处平仄不拘,符号右边加*代表此字为韵脚,以☆代表空格(即这里有个字)。 一般讲,律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提法。即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讲究的,(但也有例外)。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要严格掌握的。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节奏的重点,除不得不使用拗救法外,其平仄是格律规定的,不能任意更改。 第一步:根据上下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对立,邻句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粘连(平仄相同)的规定,现确定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以七言为例: 第一句:☆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第四句:☆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