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良好的想象力是人们获取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对想象力的培养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笔者从教小学语文多年,深感小学教育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孩子们想象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忽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篇课文《神笔马良》,一直是我教学中感触颇深的篇目,它一次次提醒着我:要善于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如同神笔描绘的一般精彩。

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马良,内心多么渴盼能有一支笔,把他的所见、所思、所感描绘出来,把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描绘出来,但他穷得没有一支画笔。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我总会问学生们:马良穷吗?孩子们点头,眼中流露着同情,而且纷纷表示愿意帮助身边的像马良一样的穷孩子。这篇文章起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培养同情心、爱心的目的。孩子们想象着马良是怎样的缺吃少穿,自己能够帮助的方式方法。

如果仅限于此,本文的教学目标远没有实现,想象的翅膀还不够丰满,孩子们还不能飞高飞远。当我真诚地告诉孩子们马良并不贫穷,真正贫穷的是那些威逼马良的大官时,他们全愣了,我说:“孩子们,贫穷分两种,没吃没喝是穷,但这算不了什么,还有一种更可怕的贫穷,是精神上的,那些人没有爱心,没有朋友。”我谈到了旧社会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谈到了日军侵华战争中惨无人性的南京大屠杀……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了,对人间真情也有了初步的理解。

时机成熟,这篇文章关于想象力的培养目的我及时提了出来。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的想象,我提到了想用一个支点把地球撬起来的阿基米德,提到了看到壶盖跳动经过想象思考发明了蒸汽机的瓦特,提到了研制出杂交水稻的袁隆平,提到了发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而确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甚至提到了创立”生物进化论”的达尔文……孩子们逐渐明白了大胆想象就会创造出奇迹,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然后,我很随意地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如果是在传授此课之前,孩子们肯定会答是“水”,但经过上述引导,孩子们的答案也丰富多彩起来。有的答“春天”、有的答“桃花”“小草”“风筝”……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为了加深巩固,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你能让鸡蛋在桌子上立起来吗?”“你能让1+1不等于2吗?”“你能让苹果具有桃子的味道吗?”“你能让大家也能拥有神笔吗?”……孩子们的眼睛熠熠发光,是的,这情景让人不由想到:正是给思维插上了翅膀,才有了张衡的地动仪;正是给思维插上了翅膀,才有了本茨的第一辆三轮车;正是给思维插上了翅膀,才有了比拇指还小的电脑芯片……

放飞思维的翅膀2

展开思维的翅膀展开思维的翅膀展开思维的翅膀展开思维的翅膀辅导辅导辅导辅导目标目标目标目标::::1.1.1.1.使学生认知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为什么要打破思维定势。2.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训练,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3、突破自我界限,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辅导辅导辅导辅导重点重点重点重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逆向思维,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辅导辅导辅导辅导难点难点难点难点::::突破自我界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辅导辅导辅导辅导形式和方法形式和方法形式和方法形式和方法::::以活动,讨论为主。小游戏;脑力激荡。辅导辅导辅导辅导过程设计过程设计过程设计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好!在开始上课之前呢,老师要考考你们。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师:同学们,你们想到吗?生:想到了,(做剪刀的手势)。可以这样来向售货员表达需要买剪刀。师:恩,很好,这个办法也可以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肯定。引入主题师:其实大家刚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会被开头的例子所引导,看到聋哑人作锤钉状来表达要买锤子,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这种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所以当问到盲人要剪刀的时候,也立刻想到用手势来表达。然而,问题提出是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盲人是可以用语言就能表达他想要买的东西,而这种办法是比做手势是更直接和明确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第一反应都会想到用手势来表达呢,这是因为受到之前解决办法的影响,产生了思维的定势,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二、认知思维的定势1、思维定势的含义:思维定势就是人习惯于用以往常用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2、思维定势的危害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天,有位城市青年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它不会跑掉的,从来都是这样的。”[城市青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老农]:“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待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望着草料了。你说有意思吗?”[城市青年]:“原来,约束这头牛的并不是那个小小的木桩。而是它早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势,围着小木桩转,是它生命的一部分,不能离开小木桩就是它必须遵循的生活规则。”师: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容易被一些习惯性了的东西所困扰,而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冲破思维定势,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原有的框子里。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常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这使得我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也受到了阻碍。有了创新思维才有创新活动和成果,所以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五、怎样打破思维定势?那么要怎样才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呢?我们不妨试着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转变一下我们思维的方向:(1)该问题是否能用任何其它形式来表示?(2)当你放松地思考该问题时,大脑中会偶然出现些什么想法?(3)可否将问题颠倒过来看?(4)可否用另外一个问题来替换?(5)可否将注意力换一个方向?教师:当你自己考虑完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晰地确定出一些思维的方向,然后再沿着这些方向去考虑问题,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做一些小训练,希望大家能够打破常规,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四、打破思维定势1、跳出原来的圈子1)警察局长在路边与一位老人谈话,這时跑過来一个小孩,急忙地对警察局长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

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_五年级作文

放飞想象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前年我到动物园游玩。来到鸟禽区不禁为鸟儿们感到悲哀为它们愤愤不平。因为它们头上的那道大网限制了它们的自由。使它们无法飞上天去自由翱翔。当时我又想:我们的学生会不会像这大网中的鸟儿?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思维是不是受到太多的束缚?如果我指导他们习作就帮他们掀开束缚思维的大网让他们的想象像鸟儿们不受限制在空中自由纷飞。那该多好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进行想象与想象作文的训练。想象与想象作文这一作文课题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个崭新的课题。这一课题是素质教育实施创新工程的一个时代特征它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但是由于前些年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及时转变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和培养思维趋同。作文时只注意写实不注意写想象的内容。因此写出来的想象作文内容雷同而乏味。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呢? 一、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见要写好作文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想象作文也需要素材因为想象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是想象而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调节下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组合

从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心理)过程。那么没有已有生活经验没有已有表象哪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呢?要培养学生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日出”、“火烧云”、“下雨”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自然现象家里、班级里发生的小事这些事物很多同学觉得司空见惯没什么可写。其实平常的小事也能写出新意来。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些平常事入手养成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如何进行事物的分析、比较;注意事物的不同形态、发展、变化;注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等等。 二、想象要合理、独特、丰富 (一)想象要合理。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并和奶奶一起飞走。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但是这样的文章让我们读起来觉得合情合理。因为这些想象与现实生活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穷孩子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而且这些事物是小女孩临死前神志不清的情况下看到的合乎人类生理现象。可见想象即要大胆更要合理才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年级语文教案)拓展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雨铃铛》一课教学案例

拓展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雨铃铛》一课教学 案例 一年级语文教案 本课教学以“雨”为主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起已有生活经验的体会,我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将以往的所见所闻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感受春雨的美好,在想象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悟诗的美好意境。 片断1: 师:诗中把春雨比作小铃铛,你觉得雨还像什么?雨声像什么? 生:大雨是哗哗哗的。 生:小雨的声音是沙沙沙的。 生:大雨声噼哩啪啦,像放鞭炮。 生:小雨声滴答滴答,像闹钟走动。 生:雨水从屋上落下来像珠子。 师:同学们平时观察可真仔细! ……

片断2: 师:春雨还在招呼谁? 生:春雨在招呼小草快快长。 生:春雨在招呼种子发芽。 生:春雨在招呼桃花开。 生:春雨在招呼青蛙:“快出来吧,春天到了。” 生:春雨在招呼蚯蚓从土里爬出来。 生:春雨在招呼发芽长叶。 生:春雨在招呼农民伯伯,春天到了,要插秧播种了。…… …… 片断3: 师:我们来仿照课文编小诗,好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们! 生:我想给雨取个名字——雨珍珠,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树枝上。/树枝上,挂水? 椤?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它在招呼小蘑茹,/快快撑开小花伞。 ……

(师生评议,对编得好的,师板书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悟。) 师:请同学们仿照下列句式编一编。 (出示小黑板): 嘀答嘀答,下小雨了。弟弟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生:农民说:“下吧,下吧,我要插秧。” 生:鱼儿说:“下吧,下吧,我要游泳。” 生:花儿说:“下吧,下吧,我要喝水。” 生:禾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 整节课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他们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真切地反映了所见所闻。在仿编小诗时,他们极富兴趣,在想象的天空下自由、愉快地“飞翔”,师生同编、同诵,其乐融融。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雨铃铛》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运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够读准声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洞口二中严立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抓住各种契机,采取各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积累知识,加强基础 人们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积累,为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①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如学了有关江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②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器材。2001年云南省文科状元孟涓涓从小就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她读过许多中外名著,能够背诵很多名篇名句,长期的积累不仅使她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很好地发展了她的想象力,她的高考作文能获得满分难道不是得益于文学素养、厚积而薄发吗? ③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物象已经化为历史的陈迹。这些历史事物的消亡。给学生的解读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相关影视作品,再现情景,帮助学生体会。 ④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会、观察、比较,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架设桥梁,学会联想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如《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

放飞思维的翅膀——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放飞思维的翅膀——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18-10-12T16:36:08.1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作者:孔祥娟[导读]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第三高级中学122100 摘要:本文向大家介绍了如何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受限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除了更新教学理念,还要在课堂环节上用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触动心弦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每一堂课的序曲,它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进行思维活动。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一个电影的宣传片,它能吸引你去观看影片,有效的课堂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走到一堂课的学习中去。例如《雷雨》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导入:截取《雷雨》话剧表演的图片,配以音乐,在凄婉的音乐中,我说道:“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给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抱着奄奄一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时隔三十年,周朴园和鲁侍萍居然戏剧性地又相见了,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下面请同学们走入文本,去一探究竟。”这个导入中我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各个感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了。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种文体,要求我们教师准确把握每一种文体的教学特点,以便设计适合激发学生思维的导入。 二、激起思维之浪的问题设计。 课堂上一个好的问题,犹如水中投石,能激起千层浪花,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涟漪阵阵,波澜迭起。而这千层浪花,涟漪阵阵,波澜迭起正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的过程,所以要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世界里尽情翱翔。例如,在《边城》一课的教学中,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有很多语言平实、简明,却含蓄地表达出了翠翠的内心情感,你能找出一例给同学们分析吗?有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迅速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分析,边组织语言准备给同学们展示。继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为大家展示他们的成果。经过几个学生展示过后,翠翠那个情窦初开的纯洁少女形象在课堂上鲜活起来了。而在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三、激情碰撞的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质疑、深思、感悟、论辩,展示自己的个性,与同学之间发生思维碰撞的过程。这种思维碰撞可以让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从而让自己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比如我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时,让同学们讨论故事的结尾好不好。有的同学认为悲剧结尾太令人遗憾了,可以将故事结局改编成令人高兴的喜剧结局;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让焦母和刘兰芝的兄长都受到惩罚;还有的同学思维非常敏捷,在想到喜剧结局时立即就想到:大家都喜欢喜剧结局,可作者为什么偏偏以悲剧结局呢?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辩驳,最终大家得出了结论——这种悲剧结局更有利于诗歌主题的体现。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进行了独立的思维活动,还进行了同学间的思维碰撞。在这种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生们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也发展了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一些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辩、切磋,让他们的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出激情。 四、慷慨的鼓励。 世界上不会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课堂上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回答,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几类鼓励性评价语言,分享给大家。一是对问题回答得优秀的同学我们要大加赞扬。如“你真厉害!”、“我真佩服你!”、“你真行,这么难你都能想得出来。”二是对问题回答仅仅是正确的同学要予以肯定。如“回答得很标准,相信你下次会更有文采的。”在鼓励的同时对他提出了希望。三是对问题回答错误的同学要用宽容的态度,千万不能打击,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阻止他们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再想想。”、“你能行,换个思路考虑。”有了这样慷慨的鼓励,再加之因势利导,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勇于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充分展示自已的思想。 五、启迪思维的练习与作业。 练习与作业是每堂课的重要环节,它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提升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新课程理念在练习与作业方面“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其中的种种能力都关涉到学生思维的训练,因而我们在设置练习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怎样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戴湘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中国冶金教育,2003年,第4期。

放飞想象的翅膀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文是关于放飞想象的翅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活动目标: ⒈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深化认识。(喜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⒉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续编故事,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⒈有关“动物王国”课件。 ⒉小鹰、狼、小羊、狐狸、乌鸦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动物王国去。 ⒉(导游)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听说小朋友们要来,瞧!一大早,它们就兴冲冲地赶来了。 ⒊播放“动物王国”课件,有本单元学习的小鹰、狼、狐狸、乌鸦等动物。 二、矛盾激“愤”,引辨。(复述课文) ⒈来到了动物王国,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⒉部分同学戴“狐狸”等小动物头饰上。 ⒊学生尽情发言,把对小动物的看法当面说出。 (有的批评、指责狼和狐狸;有的关切地问小羊“狼又欺侮你了吗?”并给他出意;有的教育小鹰不要太骄傲了……) ⒋激“愤”引辩。 ⑴师:狐狸,为什么大家对你有那么多意见? ⑵狐狸(笑):老师您别听他们瞎说,不就是昨天乌鸦“给”了我一块肉嘛!(制造矛盾) ⑶围绕“给”——“骗”辩论。

抓住辩论的契机,引导全体学生表演,复述课文。(重点把握三次骗的神态“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⑷表演:“狐狸”和“乌鸦”再现骗肉场景。 ⒌讨论、明理。 ⑴明明是“骗”,偏偏要说成“给”,你认为狐狸有什么特点?(如:狐狸太狡猾了。) 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⑶学名言,深化认识。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三、想像放飞,引“异”(续编故事) (师)爱听奉承话的乌鸦上当受骗了,它能否接受教训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动作演示),到奇妙的未来世界去。 ⒈出示: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碰巧又被狐狸看到了…… ⒉议议、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案基本有两种①乌鸦再次被骗②乌鸦没上当) ⒊小组活动,如若再次骗肉成功,狐狸会怎么说,再次体会狐狸的狡猾。 如果让你去帮乌鸦,你会出什么主意? ⒋演狐狸和乌鸦的同学到同学中去取经。 改变称呼“乌鸦大婶、乌鸦大嫂、乌鸦小姐”变花样赞美→乌鸦再次上当。 ⒌看来,乌鸦还应再动脑筋,孙老师这儿还有一句“名言”要送给小乌鸦和同学们。 ⑴遇事多动小脑瓜,想办法、勤思考,优秀少年顶呱呱! ⑵和上句名言比较,找出缺少了什么?(名人) ⑶猜猜看,名人是谁?(引出伟大的小学教师孙老师。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如很多学生说出了马克思、毛泽东、艾青等人物) ⑷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你,你能学名言的方式自编名言送给这些小动物吗?(达到训练语言、活跃思维的目的) ⑸学生讨论、发言,注意“名言”要简洁,要有针对性。(如:人外有人,

《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设计

《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充分地领略到了丰富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巨大作用,也曾多次在综合活动课上进行过猜谜语、看图想象故事情节等思维拓展训练,所以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过初步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丰富的想象能力。 2、学生想象能力的挖掘与训练。 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4、综合活动中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想象挖掘——口语表达——写作练习——实践练习。 2、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激趣法、对话法,示范法。 3、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想象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口语表达与写作的结合。

难点:学生想象力的拓展。 [基本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想象挖掘——口语表达——写作练习——实践练习 [教具准备] 中国信合标志、小奖品 [教学流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1、导入: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充分地领略到了丰富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巨大作用,老师也初步地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想象能力,你们知道自己的想象力怎样吗?想知道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评价一下你们自己的想象能力吧!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 请看第一题:你感觉自己的想象能力怎样?A丰富B一般C不太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题:你认为你的想象力还有多大潜能可挖?A很大B一般C不大 下面让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最后一道题,同学们可以抢答。问题:你是否想知道你的想象力到底有多丰富?A很想B一般C无所谓既然大家都很想知道自己的想象力到底有多丰富,而且老师也很想知道你们的想象能力怎样,为此,老师特意准备了今天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有许多游戏可以帮你给你的想象力打个合理准确的分,所以,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自己的想象力怎样就请你积极地参与今天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吧!这节课一定会因你的参与而更加精彩,你愿意吗?

如何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

如何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 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与之相关的更为丰富的体验,优势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如何通过想象,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那么,我们要努力创造出多种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地里翱翔,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积淀,在丰厚的积淀中创新。本人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所得,越高年级的学生想象力更缺乏,思维被束缚得更严重。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是要培养创新人才。学生天生具有一定创新力,创新力也是可以培养的,总结经验的,以下是本人在实践和探索中一些做法: 一、移情入境,发展规律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用表象作为基本元素和手段,通过具有感性直观外壳的表象创造新的形象,以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活动。想象正是运用形象思维的创造思维方法。想像是指创造性想像,它是思考者在头脑中通过对表象的分解的分解和组合,用以创造新的事物形象的想像活动。比喻:教学《索桥的故事》一课时,在讲到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主体工程这个“鱼嘴”(即这石头)是会说话时,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从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这块“石头”些什么?学生们都会想到石头会这样说:“我会为你们好好保护这里,但你们也要好好保护我,是因为“我们”为建设这里有许多人奉献了生命,留下了他们的手和心等。教学中,在充分朗读和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情感体验中展开想像,开拓创造空间,发掘创新潜能。 二、发散思维,激发创新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类型。总而言之,就是要让思维向四面八方散开,从一到多,从各个方向思考,从各种可能的条件思考,从各种可能的结果思考,获得多种多样、与众不同、新颖独特的结论。没有发散性思维,解决的新设想出不来,高质量的创新思想就不容易诞生。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发散思维。如:我在教学《小抄写员》一文时,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接着指着文中的老人叙利奥的父亲问:(1)你们描写一下他的外貌和动作?(2)

放飞思维的翅膀详案

放飞思维的翅膀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思维定势以及为什么要打破思维定势。 2.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摆脱不利的思维定势。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打开思路,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开动思维 1、教师:同学们,上课前咱们来做个热身小游戏,好吗? 学生:好! 教师:那么这个小游戏是这样的,待会老师说砰的时候呢,你们说砰砰。老师说砰砰呢,你们就说砰。当老师说砰砰砰的时候呀,你们就说突破,那如果老师说砰砰砰砰的时候你们说什么呢?(ppt投影:热身小游戏一一砰砰砰的游戏规则) 学生:太棒了。 教师:对的,相信同学们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吧。(知道了)好的,那么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游戏,准备好…… (教师)(学生)

a 、 砰 ------- 砰砰; b 、 砰砰砰——突破; C 、砰砰 -------- 砰 d 、砰砰砰砰——太棒了。 一 教师:太棒了!(竖起大拇指)非常不错, 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突破自己,好吗? 生:好!(投影: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 二、感受思维定势 思维训练一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道非常有趣的题目,现在我来考考你。 (投影:5=?) 那么为什么有同学会认为是 3125呢,而不是等于1呢。其实这是一 个关系到我们的思维定势的问题。由于我们从上到下看到的式子答案 分别是1等于5的1次方,2等于5的平方,3等于5的立方,4等 于5的4次方,所当我们看到5等于什么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想到 了什么呀? 5等于的5的5 次方,也就是在625的基础上乘以5,所 以是3125,对吧。既然这是思维定势在作怪,(让我们同学掉入了它 的陷阱)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思维定势。 2、 思维定势的含义(投影)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指长期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问题 解决的方式,使人们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习惯。 备注:此处可以循环二至三 轮,看情况而定。最后一个 为砰砰砰砰—太棒了。最 好。 老师相信同学们也是最棒

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发表时间:2013-07-08T11:52:11.2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5月总第119期供稿作者:尹颖[导读]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尹颖浙江省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32340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四条写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生生性好动,思维活跃,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让丰富的想象力活跃在课堂上,成为他们学习的帮手。下面,我也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一、利用课文插图,启发想象 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再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针对猫头鹰、袋鼠和小猴子分别做大王时的三幅插图,我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想象猫头鹰下令后大家怎样议论纷纷,袋鼠上任后大家怎样辛苦的练习跳跃,小猴子做大王后大家怎样欢呼雀跃;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根据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教室里孩子们的神态、心理活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三、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四、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 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教学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五、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 1.看图作文训练。把平面的图像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景物,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因此进行大量的看图作文训练,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2.续写作文训练。可以续写课文结尾,也可以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写。 3.语词作文训练。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想象一下,可能发生什么事,用这些词语说成一段话,编成故事。比如用“沙滩、贝壳、可乐罐”可写成一篇以环保为主题的作文,呼吁人们保护好环境,而“鸟叫声、流水声、脚步声、欢笑声”更可编出许多不同类型的故事。 4.假想作文训练。小学生的心灵世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变成孙悟空,还有的想有一对会飞翔的翅膀 ……”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当然不可能,但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幻想,让学生美好的愿望在自己的作文中得以实现,这是完全可以的。这就是想象作文。它反映了儿童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我们让学生把这种大胆的假设写成作文,充分地挖掘和发挥了儿童的创造潜能。 5.编写童话训练。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作文形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可以组织学生从听编童话——看图编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续写、扩写童话——独立编童话,逐步提高编写要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出版社,1993。

放飞想象翅膀 编写寓言故事

放飞想象翅膀编写寓言故事 如何进行寓言写作呢?我们应从把握其文体特征入手。寓言是以假想的故事或通过对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说明某种道理,以达到教育和讽刺目的的一种文体。因而,写寓言一定要把握其体裁特征:编生动的故事,设诱人的情节,表现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因为寓言的主人公既可是人,也可是物,所以写作时要借助夸张、拟人、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以小见大,像《愚公移山》《郑人买履》《伊索寓言》那样,力求有故事,多趣味,见道理。选文1 前言:宋体字“十”不论正看、侧看还是颠倒看都端端正正的。但它却不甘于此,决心寻找新的生活位置,即使是身心俱变,只要能体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就行,于是就有了五天的经历…… 第一天——只想上爬 “欲体现伟大价值,就要高人一等。”“十”这样想着,便开始了它第一天的行程。它先来到“又”的头上成为了“支”。“‘支持’‘支援’,这个‘支’没什么意思。”它不屑于待在“又”上,便找到了“口”,爬上去,一下子成了“古”。“‘古’有什么好?‘古旧’‘古板’——过时了的,一点也不新潮,我还是走吧……” 第二天——委身低下 吸取头一天的教训,“十”委下身来,想找个低下的位置。它来到“曰”下成为“早”,却觉得“早”也不够完好,虽有“清早、早

晨”之义,但仍不免有“古”那“早先、过去”之味。于是它又来到“ノ”下,立即成为身价百倍的“千”。这回它乐了:原来委身低下也并非不好 第三天——敢于当先 “上下位置都体验了,前边怎么样?”勇于尝试的“十”又开始了它的人生探索:它找到了“办”和“尃”。“兄弟,我当你们的前锋如何?”“那当然好了。”它们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它成了“协”和“博”。“‘协作’就能‘广博’,达到‘博大’,当先锋还真不错;明天再做后卫试试。”“十”想。 第四天——处在后边 这一天“十”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做其后卫的字。接近中午时,它又遇到了“口”。“怎么又是你?前天我爬到你头上成了‘古董’并不好。”“你可以跟在我身后啊,当个映衬红花的绿‘叶’不是很好吗?”“是嘛,那我就试试做个‘叶’。”可成为“叶”后它仍心有不甘:“老是跟在别人后边,总没有处于中心好吧!” 第五天——甘心居中 “十”悄悄地离开“口”,想找个居中心的位置,直到黄昏时它才再次遇到“口”。“口”知道它的心思,就说:“来吧,不愿在身后,就走进我的心中,成为‘田园’的‘田’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啊!”“好!那就让我成为‘田园’的一部分吧!”说着“十”进了“口”中。 后记:“十”进入“口”中便再也没有出来。因为这五天的经历

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活动目标】 1.激发想象兴趣,丰富想象能力,培养良好的想象品质。 2.通过活动,掌握想象的几种方法。 【活动内容】 小学生想象力训练。 【活动形式】 看图联想、声音联想、趣味数学、脑筋急转弯、续编故事、变废为宝、唱歌。【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准备】 1.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思维能力。 2.搜集有关想象思维训练的材料。 3.准备小制作需要的材料。 【活动设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而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教师要从学生左右半脑的协调合作出发,通过一系列活动,有目的、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训练。【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爱因斯坦的头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画像? 生(齐答):爱因斯坦。 师:没错,这是爱因斯坦的画像。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包括世界上的一切。”今天,我们开展“放飞想象的翅膀”的活动,就是希望同学们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希望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地里遨游。本次活动老师请A和B两位同学和老师共同主持,大家欢迎他们。

师:接下来就请A和B两位同学为我们主持。 (点评:由爱因斯坦画像和他的名言导入活动主题,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二、联想性思维训练 (1)看图联想事物 (投影出示图,看图联想事物,要求联想的事物要有意义,比一比,谁的想法最有创意。) (出示第一图“|”。) 生A: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由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仔细想一下,由这幅图你联想到了什么?这是一竖,黑色的一竖。 生1:我想到一条柏油马路。 生A:哦,一条柏油马路,对。还有哪位同学? 生2:我想到一根电线杆。 生A:电线杆。那请问同学有没有想到是平面的? 生3:我想到了一根尺子。 生A:哦,对。还有哪位同学? 生4:我想到了1。 生A:数字1,对对对,请坐。还有哪位同学?这么一竖,黑色的一竖。 生5:毛笔。 生A:毛笔。毛笔头上戴着的黑黑的帽子。 生5:毛笔写出来的一竖。 生A:哦,毛笔写出来的一竖,对吧。还有哪位同学? (学生沉默,继续思考。) 点评:这是一种符号单位的发散思维,将符号单位变为不同单位的事物。 (出示第二图“手”) 生B:要不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吧? 生A:这幅图是什么东西?大家一起说。 生(齐答):手。 生A:一个人的一只手,哪位同学能由这只手想到什么?

放飞想象的翅膀

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人们在生产劳动之前,必须在头脑中预见行动的结果,然后按照预想的奋斗目标,有目的地行动。这种关于行动过程以及行动所要求达到的目的的表象,就是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上,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还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竭力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臂如《颐和园》课文中只有两幅插图,我就根据课文内容,找了几幅颐和园优美的风光图。先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颐和园的迷人景色: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每一幅的横匾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一排排金碧辉煌的排云殿,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碧玉般的昆明湖,倒垂的杨柳,雕刻着小狮子的十七孔桥。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在颐和园游览,看见这美丽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孩子们就象欣赏一首名曲,个个双眸凝视着挂图,仿佛不是置身课堂,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颐和园流连忘返哩。使教学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延伸课文,展开想象。这是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缔,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下面两种。1、课堂延伸,丰富想象。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想象活动是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进化的,实践活动是他们想象的源泉,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的适当指导与点拨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根指挥棒,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在教学《小珊迪》一课中,当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就请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并质疑问难。有学生这样问:“小珊迪是怎样被马车轧断腿的?又是谁把他送回去的?他当时想的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并没有解答,因为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一味强求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一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扼杀他们的想象能力。为此,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后延伸题:想象一下,从小珊迪接过那个先令“转身就跑”到他被马车撞倒这一段时间的情况。我启发学生可以这样想:他会跑到哪里去换零钱?怎么换?换到钱以后他心里想些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给马车撞了?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是谁把他背回家的?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自己编写,字数不限。如此,学生想象的翅膀慢慢地扇动起来。2、编写“续集”,发挥想象。课文分析完后,似乎该学的都学完了,但对有的课文而言并没有完,仍可大做文章。将要学完课文时,教师创造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在已学完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延伸,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课文编写“续集”。而“续集”的内容不多加限制,让学生的大脑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想象。在教完《捞铁牛》一课时,我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让学生说说如果当时你在的话,你会用什么方法?现在你又会用什么方法?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学生们有的说用绳子把铁牛拴住,然后象纤夫一样拉上来;有的说用船拉。现在则可以用汽车,用起重机,用飞机,用吊车。我再让他们讨论具体的过程,然后把它写下来。三、随时点拨,培养想象。要提高学生想象,教师要随时点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在学《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引入课文后,我没有急于讲授新课,而是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木匣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写他的木匣?木匣上有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起来了。课堂之外的天地是极其广阔的,当电视剧《齐天大圣孙悟空》播出时,不少学生都看。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叶裕发同学说:“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张镇华同学则说:“老师就象唐僧一样引领我们去取经,我们要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团结同学。”刘楚铟同学说:“要做一个好人,不要做坏人;好人有好报,坏人也会有坏报。”听着学生们的咸想,我不禁感叹:

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设计

放飞想象的翅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⒈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深化认识。(喜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⒉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续编故事,培养求异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⒈有关“动物王国”课件。 ⒉小鹰、狼、小羊、狐狸、乌鸦等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神奇的动物王国去。 ⒉(导游)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听说小朋友们要来,瞧!一大早,它们就兴冲冲地赶来了。 ⒊播放“动物王国”课件,有本单元学习的小鹰、狼、狐狸、乌鸦等动物。 二、矛盾激“愤”,引辨。(复述课文) ⒈来到了动物王国,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⒉部分同学戴“狐狸”等小动物头饰上。 ⒊学生尽情发言,把对小动物的看法当面说出。

(有的批评、指责狼和狐狸;有的关切地问小羊“狼又欺侮你了吗?”并给他出意;有的教育小鹰不要太骄傲了……) ⒋激“愤”引辩。 ⑴师:狐狸,为什么大家对你有那么多意见? ⑵狐狸(笑):老师您别听他们瞎说,不就是昨天乌鸦“给”了我一块肉嘛!(制造矛盾) ⑶围绕“给”——“骗”辩论。 抓住辩论的契机,引导全体学生表演,复述课文。(重点把握三次骗的神态“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⑷表演:“狐狸”和“乌鸦”再现骗肉场景。 ⒌讨论、明理。 ⑴明明是“骗”,偏偏要说成“给”,你认为狐狸有什么特点?(如:狐狸太狡猾了。) 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⑶学名言,深化认识。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三、想像放飞,引“异”(续编故事) (师)爱听奉承话的乌鸦上当受骗了,它能否接受教训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放飞想象的翅膀(动作演示),到奇妙的未来世界去。 ⒈出示: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了一块肉,碰巧又被狐狸看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